亚洲季风的形成原因1
亚热季风气候的成因
亚热季风气候的成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种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沿海地区,如中国南部、印度、东南亚等地。
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季风环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季风环流密切相关。
夏季,亚洲大陆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升高,形成低气压。
而印度洋上的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形成高气压。
这种气压差使得季风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了湿润的气流和降水。
冬季,情况相反,亚洲大陆变为高气压,而印度洋变为低气压,季风气流则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了干燥的气流。
2. 地形因素:地形对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亚洲东南沿海地区通常有一些高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
这些山脉对气流起到了屏障的作用,阻挡了来自内陆的气流,使得季风气流更加明显。
此外,山脉的抬升作用也会导致降水增加,形成雨影效应。
3. 海洋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靠近海洋,海洋具有较大的热容量,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
海洋的温度相对较稳定,使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气温较为温和。
综上所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包括季风环流、地形因素和海洋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即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少雨,温度适中。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是指在亚洲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气候类型,主要受到季风风系的影响。
亚洲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是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之一。
本文将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形成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季风风系: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季风风系密切相关。
季风风系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周期性气流变化。
夏季,亚洲大陆上空温度升高,形成低压,海洋上空温度相对较低,形成高压,空气从海洋向大陆吹,带来潮湿的气流;冬季,情况相反,空气从大陆向海洋吹,带来干燥的气流。
2. 地形因素:亚洲大陆地势复杂,山脉、高原等地形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地形障碍了季风气流的传播,使得季风气候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 大洋因素:亚洲周边环绕着太平洋、印度洋等大洋,这些大洋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调节作用。
海洋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季风风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季风气候的表现。
二、特征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亚洲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季节性明显。
2. 降水丰富: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降水,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地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3. 温度变化大: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温度变化较大,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严寒,昼夜温差大。
4. 气候分区明显: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气候分区明显,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三、影响因素亚洲季风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是季风风系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
2. 地形因素:地形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山脉、高原等地形障碍了季风气流的传播,影响季风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3. 大洋因素:周边大洋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季风风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季风气候的表现。
最新——季风环流详解
3.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季节 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 海陆热力差异 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 海洋—— 太平洋 与世界最大陆地—— 亚欧大陆 之间巨大的海陆 热力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 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西北季风 (1月) 东亚 季风 东南季风 (7月)
例题: 读亚洲7月季风图: (1)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 西南 _____ 季风,B的风向 东南 是_____ 季风。 (2)图中季风A和季风B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 B 差异形成的是_____ , 东亚 地区) 这类季风在____( 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 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____ 水稻 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 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____ 水旱 灾害频繁,对该作物 的生长威胁很大。
(三)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东亚 太平洋
南亚
印度洋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概念: 思考:世界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为什么?
亚洲东部
原因: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 的大陆,亚洲东部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 显著,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南亚季风
读“亚洲季风图 ”回答下列问题:
A
C
B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1或7)月, 夏 是北半球的____季。图中 A处是______ 低 (高或低)气压,名称是 。 亚洲低压 它切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 副热带高 能保留在海洋里。 (2)字母C表示 东南 (风向)季风, 它的成因是 海陆热力差异 ;受它影 响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高温多雨 。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最显著的 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字母B表示 西南 (风向)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半年后,C处刮_____ 西北 季风,B处刮 东北 季风。 _____ (5)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地中海 ___________ 气候。成因是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 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西风带 控制,温和多雨。 受_________
亚洲季风的形成与演变机制
亚洲季风的形成与演变机制亚洲季风是指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形成的一种周期性、季节性的风,其方向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亚洲季风的存在对于亚洲大陆及其周围海域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那么,亚洲季风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是什么呢?一、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季风气候是受到地球自转、大陆形态、大洋形态、全球环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冬季,亚洲大陆上的高压系统会形成,高压向周围低压区流动,从而形成了东风和北风。
这两种风将干燥的空气从内陆吹向海洋,形成了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冬季干燥天气。
同时,从南海到太平洋的暖湿空气也被这些风吹向了亚洲大陆,引发降水。
在夏季,亚洲大陆上的低压系统会逐渐形成,这样低压向着高压区流动,形成了西南季风和南风。
这两种风将海洋中的潮湿空气吹向亚洲大陆,引发了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
加之海陆温差的存在,从而夏季形成高温多雨、湿润的天气,各种植被在这个季节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和营养,迎来了生长的最佳时期。
二、亚洲季风的演变机制亚洲季风的演变机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
就整个亚洲而言,在春季,受到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混合”区。
这时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降水较多,而中国南方地区则出现了逐渐增多的雷电活动。
由于季风地区地球自转效应和辐射的影响,春季开始进入干燥季节,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到了夏季,季风已经明确地有了南风、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
这个过程是由于亚洲大陆在夏季受阳光辐射的影响较强,地表温度高于周围海域,从而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低压系统。
夏季季风区降水量明显增多,同时在东南亚海域出现了强烈的台风、梅雨,中心经过区域季风区,给夏季降水量增加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秋季季风由于地球自转和季风气流会逐渐减弱,慢慢向南退去,大陆上的高压系统要逐渐形成。
随着季风宣布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同时,降雨也会开始减少,进入一个较为干燥的季节。
三、结论亚洲季风的形成和演变机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受到诸多气候因素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
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气候特点及成因高考地理常见问答题1、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着?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着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
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
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
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塔尔沙漠的成因?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
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撒哈拉沙漠的成因?(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高中地理】季风的成因ppt
西 南 季 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季 风
北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平面气压图.swf
冬季—偏北风西北季风 风向 (寒冷干燥) 东 亚 夏季—偏南风东南季风 季 (高温多雨)
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注意:东亚冬季风要强于夏季风
看各气压中心的气压差可知: 在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相差30百帕;夏季,印度低压和 夏威夷高压也相差30百帕,但冬季时两 个气压中心距离近,夏季时距离远,故 冬季时气压梯度力大,所以,西北风要 强于东南风。
高、低气压中心会产生季节变化,那么风向也会随之
发生季节变化,我们把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的风叫做季风。
一、季风的定义
是指大范围内盛行风向随季 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季风环流
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
亚洲季风(冬季)
在冬季,由于亚洲大 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 气温低,因而大陆上 出现冷高压,海洋上 出现相应的低压。气 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 海洋,形成冬季风。
季风的成因
本课思路
一、季风的定义 二、亚洲季风环流 三、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四、本课小结
引入
李商隐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残。” 毛泽东的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会产生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
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 形成了风。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蒙古、 西伯利亚高 压
阿留申低压
北半球冬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欧大陆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冬季,风从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北季风,风从高纬大陆吹向低纬海洋,性质是寒冷干燥。
夏季,风从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高纬陆地,性质是温暧湿润)。
(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冬季,风从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北信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往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和亚洲低压强烈吸引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高纬陆地,性质是温暧湿润)。
(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主要有?冬季,陆地更冷(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冷高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高压,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西伯利亚(纬度高,气温低,进而气压更高),又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极地地区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夏季,陆地更热(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低压,其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印度半岛西北部(纬度低,气温高,进而气压更低),又称为印度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热带地区存在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以上是书本上要求的6个主要气压团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的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高、低气压系统。
常出现在一定地区,其位置、强度和范围随季节更换而异。
北半球永久性的低压中心有阿留申群岛和冰岛;永久性的高压中心有亚速尔,太平洋和格陵兰。
半永久性活动中心,陆地上,冬季强烈冷却降温而成为冷源,空气冷缩下沉则形成高压;夏季强烈增温而成为热源,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则形成低压。
南亚季风气候形成
南亚季风气候形成1、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是:1、东亚季风: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2、南亚季风: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1)南亚季风气候形成扩展资料:东亚季风异常对中国旱涝和冷害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1982年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组织了有关科学家成立中国季风研究协作组,在国家气象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
并与美国在中美政府间大气科学合作协定下进行东亚季风研究。
发现了亚洲季风中存在一个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系统,确定了该系统的各个成员,提出该系统和印度季风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东亚旱涝和冷害主要受东亚季风系统变化的影响,这个观点纠正了过去认为中国季风单纯是印度季风向东延续的概念,为东亚季风的研究建立一个新的科学基础。
2、南亚季风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夏季北移.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的气温高于海洋,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则是海洋气温3、东亚的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是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夏季北移.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的气温高于海洋,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则是海洋气温高于大陆,大陆形成高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南亚季风的成因之一也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还有一点是:夏季的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也北移,但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力改为向右偏,变成了西南风,加强了南亚季风的势力.东亚季风的气候特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南亚季风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将雨集中,分雨,旱2季.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气温高,受低压控制;海洋气温低,受高压控制。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之一,涵盖了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广大地区。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亚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海陆分布密切相关。
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季风的显著季节性变化。
夏季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为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冬季则相反,陆地降温快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干燥。
这种季节性的风向和降水变化,使得亚洲季风区的气温和降水在一年中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是降水的集中与丰沛。
夏季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往往在短时间内集中降下,形成明显的雨季。
例如,印度的孟买,雨季的降水量可以占到全年降水量的大部分。
但在季风不稳定的年份,降水的时间和量可能会出现异常,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
再者,气温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夏季气温普遍较高,高温炎热,而冬季气温则较低,尤其是在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亚洲季风区气候的这些特点,对农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雨季,大量的雨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使得水稻等需水较多的作物得以广泛种植。
例如,在东南亚的湄公河三角洲和印度的恒河平原,依靠季风带来的充沛降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
季风气候下的高温季节,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较高的温度能够加快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东亚的季风区,夏季的高温使得小麦、玉米等作物能够快速生长和成熟。
然而,亚洲季风区的气候也给农业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不利影响。
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如果夏季季风来得晚、退得早,或者强度较弱,就会导致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反之,如果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或者强度过大,又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是指在亚洲地区出现的季风现象,主要表现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交替。
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季风的形成原因、季风的影响范围、季风的周期性以及季风对当地气候和农业的影响等方面。
一、季风的形成原因亚洲季风的形成主要受到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差异以及地形的影响。
夏季,亚洲大陆受到强烈的日照,陆地上升的热气形成低压,吸引周围海洋上空的湿空气向内陆移动,形成夏季风。
冬季,亚洲大陆陆地冷却迅速,形成高压,海洋上空的冷空气向陆地移动,形成冬季风。
二、季风的影响范围亚洲季风主要影响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
其中,东亚地区的季风影响最为显著,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
南亚地区的印度次大陆也受到季风的影响,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都处于季风带内。
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也经历明显的季风气候。
三、季风的周期性亚洲季风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出现。
夏季风一般在4月至10月之间吹向陆地,带来大量降水,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冬季风则在11月至次年3月吹向海洋,天气干燥,气温下降,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四、季风对当地气候和农业的影响亚洲季风对当地气候和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夏季风的来临带来大量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有利于农业生产。
而冬季风的干燥和寒冷则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影响农业收成。
此外,季风还会带来气温的剧烈变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亚洲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周期性和对当地气候和农业的影响等方面。
了解和研究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季风气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是那几个为什么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是那几个为什么1、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形成的原因?亚洲东部抄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温高低不同,形成知不同的气压中心,风向随季节变化。
亚洲南部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气道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2、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原因是什么在形成季风的原因中,最突出明显的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即陆地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在夏季时,陆地气温上升快,可以在陆地上形成一个低压,造成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的结果;冬季时,陆地气温下降也快,可以在陆地上形成一个高压,造成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的结果.最后由于这种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季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造就了东亚、南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气候.3、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特点有那些差异?基本特征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
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
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
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
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
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
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
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
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季风气候在哪里分布最广
1、亚洲的什么是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什么灾害?亚洲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要受季风影响明显。
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越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越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害。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1)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部还有高原山地气候;亚洲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和南部岛屿的热带雨林气候;西部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是寒带气候。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
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C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C,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
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C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C之间°20C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2、中国各种气候类型中哪种分布最广,并说明原因(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⑧所代表抄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它的分布面积最广;(2)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其降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夏季风的强弱.(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百;(4)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天气热得要命,骄阳似火,一滴雨都不下描述的是热带沙漠气候景观,夏季天气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空气又热又潮湿描述的热带度雨林气候的特征,夏季气温比较高,降水也比较多,感觉不是很闷热,比较舒服描述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故答案为:(1)⑧;(2)东部;南部;夏季风;(3)温带海洋性;(4)热带沙漠;①;热带雨林;⑥;亚热带季风;⑦.3、季风气候主要在亚洲,分布在哪里?1、简单地说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有哪些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那幺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幺,又有哪些特征呢,下面高三汪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1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
原因。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
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
概括来说,有季风控制下的气候就是季风气候,它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因为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所以夏天时,陆地比海洋更热,产生热力环流(大气的基本运动方式),风就从海洋上吹过来(近地面)。
冬天陆地更冷,所以风从陆地上吹向海洋,从而就形成了季风,而吹这种风的地区形成了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都有什幺特点季风气候分为温带季风和热带季风。
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
【总结】高二地理气候类型及特点成因
【总结】高二地理气候类型及特点成因1.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
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
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
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塔尔沙漠的成因?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
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撒哈拉沙漠的成因?(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气候最复杂的大陆之一,拥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其中,季风气候是一种重要且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气候类型,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包括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对各个地区的影响等。
一、季风气候的基本概念季风是指由于大陆与海洋在不同季节中热量变化不均而形成的大规模风系。
季风气候是典型的由季风特征主导的气候类型。
在亚洲,季风主要分为两种: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风来自海洋,湿润而温暖;而冬季风则来自大陆,干燥而寒冷。
两者的交替变化导致了亚洲特有的降水和温度分布,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
二、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1)降水分布不均亚洲的季风气候在降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
夏季风带来的湿润空气通常会使沿海地区获取丰沛降水,而大陆内部则因距离海洋远,降水量相对较少。
在印度次大陆,西岸的孟买以及东北部地区普遍降水丰富,而内陆地区如德里和拉贾斯坦邦则显得干燥。
这一现象在其它区域也同样显著,如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与北方内陆之间降水差异很大。
(2)季节变化明显亚洲季风气候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四季变化明显。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量的显著波动上。
在夏季,因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海洋温暖,上升气流形成强烈的对流,引发大量降水。
而冬季,由于高压系统的影响,天气晴朗而干燥。
春秋两季,则通常过渡明显,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
(3)干湿交替由于夏冬两种季风力量对比悬殊,亚洲地区经常经历干旱与湿润交替的自然现象。
在南亚次大陆,干燥寒冷的冬天过后迎来潮湿炎热的夏天,这种强烈对比极大地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模式。
(4)区域差异性显著尽管整个亚洲地区都受益于季风影响,但由于地理环境、海洋流动及地形差异,各个子区域所表现出的季风特点千差万别。
例如,中国南方因其靠近海洋,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丰沛,而北方则因受制于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及高压系统,很少降水。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及其周边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殊的气候特征。
本文将全面探讨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影响及其生态和人文环境等方面。
1. 季风的形成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地理位置、气流运动和地形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主要因素包括:1.1 地理位置亚洲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大的大陆,其中央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差异大,导致气温和降水量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亚洲的季风系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着不同的表现。
1.2 温差变化夏季,印度洋与大陆之间的温差显著,海洋表面温度比陆地高,形成低气压区域,从而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湿润空气。
冷空气则在冬季流向南方,形成稳定的高气压。
温度导致了气压和气流的变化,使得湿润的海洋空气与干燥的陆地空气交替循环。
1.3 地形因素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青藏高原等高地对季风的影响尤为显著,山脉使得由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在迎风坡降水量增加,而背风坡则形成干旱地区,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降水分布。
2. 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两个季节的表现最为突出,即夏季和冬季。
它们在降水、温度以及其他气象要素上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2.1 夏季湿润夏季是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一般来说,从6月到9月,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会受到强烈的季风影响,这段时间的大部分降水也源于此。
降水:夏季降水量非常丰富,有些地区甚至可达到每年3000毫米以上。
这些降水对于农业尤其重要,因为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温度:夏天带来的不仅是雨水,还有较高的温度。
尤其是在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日间高温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虽有一定缓解,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2.2 冬季干燥与夏季湿润相对的是冬季干燥,可以说是亚洲季风气候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
在12月至次年2月,这一时期大部分地区将处于干燥状态。
降水:西北信风主导了这个时期,相对湿度大幅下降,降水量显著少于夏季,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严重干旱现象。
亚洲季风的题
亚洲季风的题有:1.问题:亚洲季风的主要成因是什么?解释:亚洲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夏季时,亚洲大陆温度升高,形成低气压,而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形成高气压,从而形成东南季风。
冬季时,亚洲大陆温度较低,形成高气压,而海洋温度相对较高,形成低气压,从而形成西北季风。
2.问题:亚洲季风的特征是什么?解释:亚洲季风的特征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夏季时,亚洲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导致亚洲地区降水增加。
冬季时,亚洲季风变弱,降水减少。
3.问题:亚洲季风对农业的影响是什么?解释:亚洲季风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
在季风的影响下,亚洲地区的农作物可以获得充足的水分,促进生长和丰收。
但是,季风也会带来暴雨、洪涝等灾害,对农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4.问题: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是什么?解释: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在于气候类型和特点不同。
东亚季风主要影响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区,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潮湿温暖。
南亚季风则主要影响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5.问题:亚洲季风的分布范围是什么?解释:亚洲季风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整个亚洲地区。
在东亚地区,季风主要影响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南亚地区,季风主要影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
6.问题:亚洲季风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解释:亚洲季风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调节气温和降水。
夏季时,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增加了降水,同时也降低了气温;冬季时,季风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也会相应升高。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对亚洲地区的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问题:为什么亚洲地区容易出现季风气候?解释:亚洲地区容易出现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综合作用。
亚洲大陆的面积广阔,海陆热力差异明显,同时高原和山脉等地形障碍也影响了气流运动,从而导致夏季时东南季风和冬季时西北季风的产生。
8.问题:亚洲季风的季节变化规律是什么?解释:亚洲季风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亚洲气候及成因
亚洲气候及成因1、亚洲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最典型的是季风气候。
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成因: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明显。
2、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成因一、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分布: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菲律宾群岛南部(如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棉兰老岛)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景观及其标志:热带雨林景观,板状根,砖红壤。
代表性经济作物:橡胶、金鸡纳、可可、胡椒、油棕等(粮食作物:水稻)二、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分布:阿拉伯半岛,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景观:热带沙漠景观,农业特点: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中代表植物:枣椰树三、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
冬季盛行东北风,温和少雨。
故全年高温,但干湿季分明。
在季风条件下,多洪涝和干旱。
成因:⑴ 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
⑵ 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我国海南岛,西双版纳。
代表性景观及标志:热带季雨林(景观和热带雨林相似,但不及热带雨林茂盛)四、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特点: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冬季盛行西北风,低温少雨。
多洪涝和干旱。
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季风的形成原因
一、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暖热,冬季寒冷。
因此,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气候大。
最冷月出现了1月,表现出大陆性气候特点,最热月出现在7~8月,秋季气温高于春季气温,又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点。
例如长沙,年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4.7℃,最热月为7~8月。
从月平均值来看,7月平均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实际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温度高于7月,况且从平均最高温度看,则以8月最热,为31.2℃。
再以南京为便,年较差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热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从1951~1980年30年间,有14年是8月平均温度高于7月,平均最高温度也是8月最热,为30.5℃。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占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占74%;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
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
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
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
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
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
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
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
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二、形成原因
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
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
例如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著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正好是一致的。
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上,因此印度东北季风特别稳定;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风也特别稳定。
由于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二者都非常发育,尤其是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
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
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
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
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风,能形成大风雪。
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
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
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
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
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
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
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
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
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