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预算管理的五大原则

合集下载

五原则报告案例分析

五原则报告案例分析

五原则报告案例分析在管理学中,五大管理原则是指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个方面。

这些原则是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这五大管理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公司的销售部门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销售业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导致公司整体利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对销售部门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运营调整。

一、规划。

首先,公司领导对销售部门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确定了销售目标和发展方向。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了明确的销售计划和策略,包括产品定位、市场定位、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规划。

同时,制定了详细的销售预算和绩效考核标准,为销售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目标。

二、组织。

在规划的基础上,公司对销售团队进行了重新组织和调整,重新分配了人员和资源,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建立了销售团队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组织的优化和调整,使销售团队更加高效和有序地开展工作。

三、指挥。

公司领导对销售部门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和管理,建立了销售业绩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同时,领导还对销售团队进行了激励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销售技能和专业素养。

通过有效的指挥和管理,使销售团队更加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了销售业绩。

四、协调。

在销售过程中,公司各部门之间进行了密切的协调和合作,确保了销售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使销售活动更加高效和顺利。

五、控制。

最后,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业绩评估和监控体系,对销售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销售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了销售目标的实现。

同时,对销售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应对,确保了销售活动的顺利进行。

结论。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五大管理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预算管理制度及其内容

预算管理制度及其内容

预算管理制度及其内容1 目的为配合集团总体战略规划以及年度经营计划的实现,同时通过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改进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不足,特制定本预算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3 职责3.1根据集团财务部制定的表格及相关口径负责财务预算的初拟,财务部根据各部门提供的预算数据进行汇总、编制预算报表。

3.2公司总经理负责对所属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的分解及实施。

4 内容4.1 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4.1.1 预算编制原则a)目标一致原则。

预算必须与公司目标相一致,各级预算必须服从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b)全面原则。

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监控。

c)适度原则。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低估或高估预算目标,保证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切实可行。

d)分级预算原则。

各部门对各自归口的业务做预算并对预算编制负责,公司对各部门予以监控审批。

e)上下结合原则。

自上而下分解目标,自下而上编制预算。

f)谨慎调整原则。

预算一旦确定,没有审批,不予调整,以保证预算的严肃性与合法性。

4.1.2 编报方法按照完整会计年度进行预算管理,编制预算采用上下结合、综合平衡的办法。

自上而下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自下而上层层填报,逐级审核把关、汇总;最终进行综合平衡;保证预算有效、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4.2 预算层次、期间4.2.1根据本公司组织架构、业务特点等分层次进行预算安排,预算的层次可以分为年度预算、部门预算、产品预算、项目预算等。

上报集团财务部的预算为公司年度总预算。

根据经批准的年度总预算重新分解至各部门或各项目。

4.2.2年度预算的期间为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4.3 预算内容年度预算报表主要包括五大板块,分别如下:a)基础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b)财务预算:包括销售收入预算、销售成本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及固定资产折旧预算等。

简述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

简述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

简述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预算会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划、控制和决策进行系统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预算会计的原则是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预算会计应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销售、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确保预算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活动。

只有全面性的预算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

预算会计的原则是实际性原则。

实际性原则要求预算会计应以实际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现实情况的分析,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活动。

只有以实际为依据的预算才能更准确地指导企业的决策和行动。

第三,预算会计的原则是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要求预算会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正。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预算会计应能够及时适应这些变化,以保持预算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预算会计的原则是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预算会计应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跨期和跨部门的比较。

只有具有可比性的预算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对比分析,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改进经营管理。

第五,预算会计的原则是责任性原则。

责任性原则要求预算会计应明确责任,将预算责任分配给相应的部门和个人,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只有明确责任的预算才能促使企业各个部门和个人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实现预算目标。

第六,预算会计的原则是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预算会计应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需求,预算会计应能够灵活应对,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实际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责任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预算会计的基础,为企业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预算会计的正确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济目标,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7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7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单位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____市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预算管理分为四个环节。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评价、预算监管。

单位领导班子是预算的决策机构,财务科是预算汇编及核算机构,各业务部门是预算编制及执行机构,纪律监察室和审计科是预算监督及评价机构。

第二条预算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编制,做到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第三条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制定本单位预算管理政策,负责审批单位年度预算草案、年度预算追加或调整方案以及年度财务决算等重大事项。

第四条财务科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市财政局的安排,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向各业务部门传达编制预算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标准。

第五条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基础预算数据申报,根据本部门职能和下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依据预算控制数对预算进行调整、细化,形成本部门预算草案。

所属基层单位编制的基础预算分别报机关分管科室,由各科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审核汇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审核后的预算基础资料及汇总数据报送财务核算科。

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预算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分别依据以下要求编制。

(一)人员经费根据市编制文件和人社局核定工资情况形成。

(二)公用经费严格按照____市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依照“一次核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上缴”原则,在核定金额范围内细化到每项目日常具体支出;(三)专项经费由项目负责科室提供填报项目申报表、批复文件、明细项目预算、可行性报告、绩效目标、政府采购表、细化分月用款计划等相关资料;第七条财务科对各科室提交的基础预算及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汇总提交____办公会审议后形成我单位初次预算建议数。

五大预算管理模式

五大预算管理模式

五大预算管理模式!墙纸企业你不可不知为了适应变幻莫测的墙纸市场,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管理重点,选择最优的预算管理模式。

根据专业人士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五种预算管理模式: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销售为主预算管理模式、目标利润预算管理模式、资本支出预算管理模式。

从经营特点来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财务特征是大量应收帐款回收,而潜在投资项目未确定,产生大量净现金流量。

对于快速消费品或者酒类的产品,包括现在很多虚拟制造提的很凶的一些模式,现金流量达到了现金为王的概念。

一旦断掉,就死悄悄。

资本预算管理模式是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通过对现金流量的规划和控制来达到对企业内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

较为适用于业务迅速发展、企业组织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管理,或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

从经营特点来看,成本控制预算市场增长减慢,具有较高且稳定的销售份额。

墙纸企业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益大小取决于成本这一相对可控因素,成本管理策略影响期望利润高低的实现程度,净现金流量为正且较为稳定。

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很多成本有历史数据来支撑,可以借鉴历史来评价现在的很多成本行为。

但是,由于很多成本的变化和材料的变化,或者有些工艺等变化,使之不具备参考性。

资本预算管理模式的内在逻辑,既然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企业要想获得期望收益,必须在成本上挖潜力。

强调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与主线,以企业期望收益为依据,以市场价格为已知变量来规划企业总预算成本,在以总预算成本为基础,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责任单位或管理部门,形成约束各预算单位管理行为的分预算成本。

以目标成本为中心的预算体系适用于产品寿命周期较长,且产品发展已处于成熟期,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较低的成本。

一般的水电站运营,火力发电厂运营,人均得生产产能均有很成熟的历史数据来支撑,一般估计来给定岗和定员,八九不离十。

从经营特点来看,资本支出预算业务渐为市场接受,市场需求总量直线上升。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

资 及 福 利 预
算 预算算算




产量

预算



销量 预算
价格 预测
销售费 用预算
销售收 入预算
销售成 本预算
预算准备 采购预算 其他预算
生产预算
研发预算
销售预算
管财 理务 费费 用用 预预 算算
固在对 定建外 资工投 产程资 预预预 算算算
费用预算
税金预算
经营预算
筹资预算
资本预算
资金预算 财务预算
预算职责
9向董事会建议年度预算目标 9分解落实年度预算目标 9审议年度预算(草案)并提
例 交董事会批准
9预算追加调整和仲裁 9制定预算管理制度等
9拟订和修订预算管理制度 9组织预算目标测算 9组织预算编制并汇总平衡 9预算过程控制 9预算汇总分析 9预算考核及兑现 9预算矛盾协调 9预算执行结果审计等
2001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 四章十七条指出“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营运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 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2002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 见》中对企业应实行财务预算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 41号) 。第二章的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 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 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
9 经营预算
9 (经营预算) 9 资金预算
9 控制付款
9 周资金计划
预算特点
宏观控制 关注结果(目 标) 年度考核

财政审计的相关内容介绍

财政审计的相关内容介绍

财政审计的相关内容介绍财政审计的相关内容介绍一、当前的财政状况之所以介绍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有必要对全国、全省以及我们市的财政状况有所了解。

应该说,当前我们国家的财政状况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转变。

主要表现为:一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二是“两个比重”明显提高。

这说明国家的财政实力进一步壮大,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加强。

全国财政收支规模:2004年,汇总中央和地方决算,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6396.47亿元(不含债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1.6%,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090.42亿元;中央财政总收入15110.27亿元(已扣除新增出口退税指标127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收支相抵,赤字3191.77亿元,比预算减少6.53亿元。

全省财政收支规模:2004年,全省财政收入为520亿元,预计2005年能达到650亿元,1——10月份已完成556.2亿元。

虽然增长很快,但是我们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在全国及中部六省中的位次比较靠后,全国位居第16位,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

我们市的财政状况: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0.5亿元,市级财政总收入决算11.62亿元,总支出决算11.15亿元。

预计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能够完成26.5亿元。

增幅在全省排在前三位。

当前财政运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同时,随着财政审计由收支并重转向以支出为重点,我们更应该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为今后更好地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找准方向:——二、关于财政管理说到财政管理,不能不提一下财政政策。

它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和手段。

从执行的财政政策就能看出国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周期。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补贴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如税收方面坚持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政策;国家预算方面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不打赤字的政策;国债方面坚持主要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政策;财政补贴方面坚持用于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和产品的政策;等等。

工程造价控制的五大原则

工程造价控制的五大原则

工程造价控制的五大原则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在规定的时间、质量和范围内,使工程造价得到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以下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五大原则:第一原则:合理规划和预算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预算。

首先,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充分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然后进行详细的项目分析和评估,包括施工方法、用料等,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预算,包括人力资源、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各方面的费用,确保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第二原则:全过程成本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

不仅要关注工程的建设阶段,还要考虑到后期维护和运营阶段的费用。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例如人工、材料、设备等,要进行精确的核算和监控,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要注重项目进度的控制,以确保按时完成工程,避免造成额外的费用支出。

第三原则: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确定各个环节所需的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包括人力资源、材料和设备等,都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在资源使用过程中,要注重效益和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第四原则:质量与成本的平衡工程造价控制中需要注意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成本的支出。

通过采取合理的工艺和材料选择,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同时,在控制成本时要注意避免因为追求低廉而牺牲质量,造成后期维护和修复的额外成本。

第五原则:有效沟通和协调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各方面的有效沟通和协调。

包括对项目相关方的沟通,如业主、设计师、施工方等,以确保各方目标的一致性和合作性;也包括内部团队间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一、预算管理的定义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fx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

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

预算管理分为两类,投资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1.投资预算管理投资决策过程是投资预算的编制、不同预算方案优选的过程。

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改建、改造、更新,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来源、获得收益期限、投资回报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多少时间回收全部投资等等。

借助于计算机建立投资预算决策模型,把采集到的经济信息、投入产出转化为数量,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进行方案的优选。

2.生产经营预算管理公司在某一时期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编制的计划,描述了在该时期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数量标准,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

直接材料采购预算、人力资源预算、间接成本预算(包括制造费用预算、行政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经营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通过建立预算模型,把销售预算等各分部的预算输入生产经营预算模型进行模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预算方案为执行方案。

经营预算同样反映了公司的业务量、收入与支出一览表。

向公司及各部门主管解释如何达到工作目标,预算项目和数量是否合理,明确各个部门每个工作责任者的工作标准是什么。

二、预算管理的优点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预算具有以下优点: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2.促进合作与交流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3.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

五大省钱法则让你的日常开支减少一半

五大省钱法则让你的日常开支减少一半

五大省钱法则让你的日常开支减少一半在现代社会中,财务管理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不合理的花费和高额的日常开支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压力和负担。

因此,学会省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五大省钱法则,帮助你减少日常开支,从而达到节约的目的。

第一大省钱法则:制定预算制定预算是理财的基础。

首先,计算出你的月收入和固定开支,如房租、水电费、车贷等。

然后,列出一份详细的开支计划,包括食物、交通、娱乐等各个方面。

通过制定预算,你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从而合理安排开支,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大省钱法则:理性购物理性购物是一个重要的省钱技巧。

在购物前,先列出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遵循“三思而后买”的原则,考虑物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不盲目跟风消费。

此外,还可以关注打折促销活动,使用优惠券和参加集体购买等方式,以获取更多的折扣和优惠。

第三大省钱法则:精打细算精打细算是省钱的重要方法之一。

比如,选择购买实惠的家居用品,不追求过于奢华的品牌。

在食物方面,购买优惠时段的打折食品,合理利用食物的多余部分,减少浪费。

此外,还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日常用品,如洗涤剂、面膜等,以节省开支。

第四大省钱法则:节约用电节约用电可以有效减少家庭的开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节约用电:首先,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使用电灯的时间;其次,使用能源效率高的家电产品,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此外,定期检查家中电器是否存在漏电现象,及时修复,以防止额外的用电消耗。

第五大省钱法则:合理规划出行合理规划出行是减少交通开支的有效方法。

首先,可以选择较为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如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避免频繁使用出租车或私家车。

其次,可以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行程和交通拥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他人拼车或共享车辆的方式,减少出行的花费。

通过采取以上五大省钱法则,你能够有效地减少日常开支,节约财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为未来的投资和储蓄打下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6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6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____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____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

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一、经费包干原则结合当前财____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一)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

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三、原则
1.科学性原则:财务预算应基于实际数据和合理假设,科学合理。

2.灵活性原则:财务预算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内部的调整。

3.参与性原则:财务预算的制定应当广泛参与,形成全员积极性和责任感。

4.监督性原则:财务预算的执行应受到监督和考核。

四、流程
1.预算编制:每年底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各部门提交预算编制申请,并进行审核和汇总,形成最终的财务预算。

2.预算执行:各部门根据财务预算进行具体的经营活动,并按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

3.预算审核:财务部门按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预算审核和分析,并向管理层提出意见。

4.预算报告:财务部门定期向管理层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责任
1.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审核工作。

2.各部门负责根据财务预算进行具体的经营活动,并按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3.管理层负责对财务预算的监督和决策。

六、考核
1.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将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将作为管理层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

七、修订
本制度的修订由财务部门负责,并经管理层批准后生效。

以上所述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范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化和修改。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有效支配和管理单位的财力资源,实现单位业务目标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编制:根据单位的业务需求和财务状况,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表、流程和参与者,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2. 预算审批: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批,审批程序应该明确、规范,包括审批流程和审批人员的权限和责任。

3.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阶段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限和流程,确保预算的合理实施。

4. 预算控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预算的有效实施,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5. 预算调整:根据业务需要和财务状况,进行预算的调整和修订,确保预算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6. 预算报告:定期向上级机关和相关部门提交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

7. 业绩评价:通过对单位业务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评价预算的执行效果和财力资源利用效益,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以上是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的制度要根据单位的特点、需求和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和实施。

第 1 页共 1 页。

预算控制的原则

预算控制的原则

预算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预算使用与批准分离、基于过程的控制、动态性和组织目标的相关性以及业务过程及其控制为核心等。

具体如下:
1. 预算使用与批准分离:这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意味着负责使用预算的个人或部门不应该有权力批准预算,以确保预算的使用得到适当的监督和控制。

2. 基于过程的控制:预算控制应该集中在企业的经营过程和资源投入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有效控制来提高企业效益。

3. 动态性和组织目标的相关性:现代预算管理更强调预算的动态性,即预算应当能够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4. 业务过程及其控制为核心:与传统预算管理相比,现代预算管理更加注重业务过程及其控制,这意味着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应当紧密围绕业务活动进行。

五大预算管理模式

五大预算管理模式

五大预算管理模式!墙纸企业你不可不知为了适应变幻莫测的墙纸市场,企业应该找准自己的管理重点,选择最优的预算管理模式。

根据专业人士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五种预算管理模式: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销售为主预算管理模式、目标利润预算管理模式、资本支出预算管理模式。

一、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从经营特点来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财务特征是大量应收帐款回收,而潜在投资项目未确定,产生大量净现金流量。

对于快速消费品或者酒类的产品,包括现在很多虚拟制造提的很凶的一些模式,现金流量达到了现金为王的概念。

一旦断掉,就死悄悄。

资本预算管理模式是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通过对现金流量的规划和控制来达到对企业内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

较为适用于业务迅速发展、企业组织处于扩张阶段的企业管理,或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

二、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从经营特点来看,成本控制预算市场增长减慢,具有较高且稳定的销售份额。

墙纸企业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益大小取决于成本这一相对可控因素,成本管理策略影响期望利润高低的实现程度,净现金流量为正且较为稳定。

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很多成本有历史数据来支撑,可以借鉴历史来评价现在的很多成本行为。

但是,由于很多成本的变化和材料的变化,或者有些工艺等变化,使之不具备参考性。

资本预算管理模式的内在逻辑,既然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企业要想获得期望收益,必须在成本上挖潜力。

强调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与主线,以企业期望收益为依据,以市场价格为已知变量来规划企业总预算成本,在以总预算成本为基础,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责任单位或管理部门,形成约束各预算单位管理行为的分预算成本。

以目标成本为中心的预算体系适用于产品寿命周期较长,且产品发展已处于成熟期,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较低的成本。

一般的水电站运营,火力发电厂运营,人均得生产产能均有很成熟的历史数据来支撑,一般估计来给定岗和定员,八九不离十。

资金管理的五大原则

资金管理的五大原则

资金管理的五大原则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资金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种资金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出现使得许多人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他们的财务资源。

然而,一些基本的原则仍然适用,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我们的资金。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资金管理的五大原则,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您的资金。

原则1:制定预算制定预算是管理资金的一个关键原则。

预算是指计划和分配可用的资源,以实现特定目标。

预算可以帮助您跟踪您的收入和支出,并确保您的资金用途得到合理分配。

您可以把预算分成月预算、季度预算或年度预算。

无论您选择哪种类型的预算,重要的是要遵循您的预算,并将支出限制在您的预算内。

原则2:保持资金安全保持资金安全是管理资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无论您的资金存放在哪里,您都应该采取措施确保资金得到保护。

保险、密码、备份文件、安全软件、加密等措施都可以帮助您保护您的资金。

您应该将资金存放在可靠的机构或银行,以确保您的资金得到妥善保管和管理。

原则3:确定优先级确定优先级是管理资金的另一个关键原则。

您应该将您的支出分成必需支出和可选支出。

必需支出包括房屋、食品、保险费、车贷等,可选支出包括购买非必需品和娱乐等。

您应该优先考虑必需支出,并确保每个月都足够支付必需支出的费用。

原则4:控制借贷控制借贷是管理资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借贷可以帮助您扩大资金使用范围,但过多的借贷可能会造成经济负担。

如果您必须借贷,您应该确保您的债务得到适当管理,并在债务规划方面制定清晰的计划。

您应该避免过度负债,而是使用有计划地、有准备地处理您的负债。

原则5:定期复查和调整定期复查和调整是管理资金的最后原则。

您应该定期检查您的预算、支出、借贷和储蓄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您的预算和其他储蓄计划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您应该考虑未来的储蓄需求,确保您的计划能够适应您的需求。

总的来说,资金管理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这五大原则可以作为一个指导您制定管理资金计划的基础。

现代预算制度概念框架与中国现代预算制度构建思路探讨

现代预算制度概念框架与中国现代预算制度构建思路探讨
公众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渠道,公众可以确信他们的纳税没有被用于私人目标,也没有被乱用和浪费掉,而是用在了政府向他们承诺的公共事务上。没有预算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而“看不见的政府”必然是“不负责任的政府”,“不负责任的政府”不可能是民主的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也就在于要把“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实现预算公开和财政民主。财政透明度较低不仅直接导致“暗箱操作”盛行,增加政府执政的代理成本,而且还损伤了政府执政的公信力,带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的大打折扣。因此,《决定》提出要提高政府财政的透明度,实行阳光财政,确保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四)现代预算制度的特征之四——绩效控制。
公共财政,换句话说就是“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在实现政府部门花纳税人钱的合规性目标之后,就需要开始关注政府部门花纳税人钱的绩效性目标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水平。财政资金分配中要“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树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绩效预算资金分配机制。
(二)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必须配合以现代预算制度的管理框架来保障落实。
预算表面上看,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财政部门分配经济资源的工具,但实质上而言,预算数字背后代表着各种利益集团对经济资源的博弈与争夺的过程,预算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各种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美国联邦预算的编制执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两个部门的斗争和较量:以国会为代表的立法部门和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部门。美国联邦预算的演变历史也是两大部门对“钱袋子”控制权的争夺过程,这两大部门斗争的主要武器就是制定预算的规则和程序,把对自己有利的规则和程序强加于另一方。从1789年至今200多年的联邦预算历史中,有时候国会处于主导地位,有时候总统处于主导地位。经过对联邦预算控制权的争夺,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均建立了自己的预算过程,相互独立的预算工作人员和操作规则。因此,在建立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预算权力的制衡机制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中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在立法(人大)、行政、审计等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运作体系,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的编制权、审批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的制衡机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落实《决定》提出的“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支撑。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历经四次审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并决定,新的《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实行全口径预算,将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重点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政府全部收支预算接受人民监督,体现了现代财政制度改革方向的要求。

政府预算管理-现代预算管理的五大原则

政府预算管理-现代预算管理的五大原则

政府预算管理-现代预算管理的五大原则预算是一个把政策转化为行动的集中工具,它起源于立法责任的需要。

在早期阶段,政府预算依据的是经验而不是理论,但现在已受到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会计原则以及其他社会学科的广泛影响;预算编制尤其如此,它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坏节(管理的内涵可用字母缩写为POSDCRB,即规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编制),由于人们对预算同经济的相互关系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济分析已成为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代预算管理的五大原则1.统一性原则理想的情形是:预算包含政府的一切财政事务和同财政活动相关的事务,应向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关于公共部门事务的全面图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所有国家中,总有一部分政府收支活动、主要是“非正规”的收支活动,并未进入政府预算。

典型的例子是:(1)由各种形式的税收减免政策所放弃的财政资金;(2)由各种形式的政府管制所转移的财政资金(如管制房租相当于对房东的征税和对租房者的财政补贴);(3)由政府的贷款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这三项通常都没有进入政府预算。

在中国,许多政府性收费、基金、罚款和乡镇的“自筹资金”,长期末纳入正规的政府预算。

因此,现实中的政府预算,充其量也不过是反映政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但是,最近数十年来,政府预算的范围逐步扩展,从而展现出更多的政府活动,并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活动的透明度。

按照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原则,可能有必要编制“法规预算”,因为政府的法规及对法规的遵守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财政含义:减税形成隐含的政府支出--税式支出,违法产生的罚款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人提出,法规或遵守法规导致的收文变动应该通过编制预算而数量化,并提交立法机关审批。

法规预算的目的在于确定法规的成本和效益。

这对决策可能没有决定性影响,但使定期检查成为可能,并有利于防止把效益视为持久的或正常的这种先验性假定。

随着法规及其引发的隐含的收支变动的增长,注意力转到法规预算是自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2015年3月9日)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日报评论称:“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推动治理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预算法》出台的背景新《预算法》的出台,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和修改过程。

原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尤其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Word 文档在这一历史背景下,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历时十年、跨越三届人大、经过四次审议的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修订终于落下帷幕。

二、新《预算法》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一)新《预算法》的基本框架新《预算法》共11章,101条,具体包括:总则,预算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法律责任,附则。

(二)新《预算法》的主要内容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预算是一个把政策转化为行动的集中工具,它起源于立法责任的需要。

在早期阶段,政府预算依据的是经验而不是理论,但现在已受到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会计原则以及其他社会学科的广泛影响;预算编制尤其如此,它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坏节(管理的内涵可用字母缩写为POSDCRB,即规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编制),由于人们对预算同经济的相互关系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济分析已成为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政府,预算管理,原则预算是一个把政策转化为行动的集中工具,它起源于立法责任的需要。

在早期阶段,政府预算依据的是经验而不是理论,但现在已受到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会计原则以及其他社会学科的广泛影响;预算编制尤其如此,它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坏节(管理的内涵可用字母缩写为POSDCRB,即规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编制),由于人们对预算同经济的相互关系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济分析已成为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代预算管理的五大原则1.统一性原则理想的情形是:预算包含政府的一切财政事务和同财政活动相关的事务,应向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关于公共部门事务的全面图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所有国家中,总有一部分政府收支活动、主要是“非正规”的收支活动,并未进入政府预算。

典型的例子是:(1)由各种形式的税收减免政策所放弃的财政资金;(2)由各种形式的政府管制所转移的财政资金(如管制房租相当于对房东的征税和对租房者的财政补贴);(3)由政府的贷款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这三项通常都没有进入政府预算。

在中国,许多政府性收费、基金、罚款和乡镇的“自筹资金”,长期末纳入正规的政府预算。

因此,现实中的政府预算,充其量也不过是反映政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但是,最近数十年来,政府预算的范围逐步扩展,从而展现出更多的政府活动,并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活动的透明度。

按照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原则,可能有必要编制“法规预算”,因为政府的法规及对法规的遵守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财政含义:减税形成隐含的政府支出--税式支出,违法产生的罚款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人提出,法规或遵守法规导致的收文变动应该通过编制预算而数量化,并提交立法机关审批。

法规预算的目的在于确定法规的成本和效益。

这对决策可能没有决定性影响,但使定期检查成为可能,并有利于防止把效益视为持久的或正常的这种先验性假定。

随着法规及其引发的隐含的收支变动的增长,注意力转到法规预算是自然的。

在美国,预算已包括税收支出估计。

在德国,预算每两年附有税收支出的报告。

当然,对法规预算也有一些反对意见。

人们认为,确定法规的成本和效益是困难的,并且由于缺少公认的会计基础而更加复杂。

2.年度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每年都向立法机关呈递预算。

在早期,预算以确立立法机关的职责为目的。

立法机关经过与君主政体的长期斗争,终于取得了课税权和批准税收提案的权力,之后,注意力便转向支出控制上,结果,要求每年提送预算报告。

因此,对于立法目的、也仅仅是对于立法目的而言,预算必须是年度性的。

3.合法性原则预算须经立法机关批准,受立法机关约束;而立法机关也只有依据预算才可调动资金。

在美国,预算实际上是由立法机关编制的。

合法性涉及到在立法机关批准预算期间预算执行所采用的程序。

在许多情况下,预算在财政年度开始后尚未经立法机关批准,此期间政府的开支所需要的资金,美国规定由立洁机关临时解决;英国则通过“暂准拨款”临时解决,一般可批准所需资金的1/4;在荷兰、葡萄牙和拉丁美洲国家,预算批准期间,行政部门可以开支,但是每月金额不得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4.透明性原则预算应成为公开性文件,其内容能为全社会所了解。

5.明确性原则预算应易于为公众及其代表所理解和审查其内容。

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部分;预算编制又是一个政治权力运作的过程,据此,预算的编制应能够明确地表述政府支出的目的。

预算编制涉及的主要议题之一是预算的准备期应该多长较宜。

预算准备期是指从中央机构发出预算编制指示(预算通报)到行政机关预算定案提交立法机关批准前的时间跨度。

有些国家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是在当年预算批准后不久开始的。

英国和瑞典就是如此,大约是在实际提交预算一年前,就把概算编制通报分送给各支出机构。

在美国,预算日程表在提交预算的18个月前就开始了,大约在预算生效前的11-12年月,国会就进行考虑。

举例来说,1997-1998财政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从1996年3月份就开始准备预算申请;在秋季,总统及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审查预算申请。

根据1985年通过、 1986年开始执行的预算程序法的规定,不管国会何时集会,总统每年必须在1月3日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提出预算。

日本的预算年度是从4月1日开始的,但各省(厅)的负责人必须在上一年度的8月31日前,将所有与预算编制有关的估算资料提交具体负责起草预算草案的大藏省大臣。

参众两院、最高法院和会计检查院的估算资料,也须在同期提交内阁。

大藏省预算局从9月份开始举行预算听证会,审查各部的预算要求和报告。

大约在12月底编制出预算草案,送内阁讨论通过。

在1月份,内阁将预算提交国会审议和表决。

由此程序可知,在日本,预算的编制工作至少以预算年度开始前的15个月就开始了,而立法机关的审议和表决时间长达约3个月。

在其他国家也可见到类似的程序,虽然提前的时间较短。

在印度,预算编制的正式期限为6个月。

当然,过早准备预算编制也有一个缺点:在某些情况下,预算案提交立法机关审批时早已陈旧过时,因为支出预算数只应按当年实际数估算,提前过长则迫使支出机构对预算支出作非常粗略的估算,产生许多本可避免的差错,结果不得不临时花大力气作大的修正与调整。

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无论是按当年价格还是按预期发生的价格编制预算,问题会更加复杂。

越是过早准备,预算数字产生差错的可能性越大。

将准备期缩短一些,可以减少差错和修正的工作量。

但缩短准备期并不总是可行,因为有些国家(如美国)的立法机关在预算的最终制订过程中有一种复杂的作用。

这表明,预算准备期何时开始较好,应依据预算制订过程中各参与者的作用来确定。

预算审批权直接产生于宪法和组织法,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也是人大的一项独立的、重要的基本权力。

宪法和组织法对这一权力的设定,提得相当具体,位置也摆得十分突出。

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全国人大的十五项职权中,第十项就是“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从宪法第六十二条整个法律条文的表述中,也将审批权当作与通常所说的人大“四权”’(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并列而独立的一种权力。

在中国,根据宪法第99款,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议和批准与其相应的行政地区的计划和预算。

然而,目前的预算审批流于形式。

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据此进行了三个年度的预算审查工作。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权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有力的行使,审查监督的作用和效果还不太明显。

在很大程度上,人大对预算审批尚停留在听听汇报、发发议论的形式上,着眼点仅仅在于履行一道法律程序上。

这种情况同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关注人大的“四权”(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而将预决算的审批权分类归属于决定权和监督权有关。

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误区,由此淡化了人大对预算审批权的权力意识。

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力度不大、深度不及、效果不好,流于形式。

人大应将预算问题列为自己主要的工作重点,实现预算审查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审批权,监督和约束政府预算,确保预算的民主、科学、合理。

预算问题至关紧要,人大只有抓住了预算审批权,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工作,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威望。

为此,人大既要管人(任免权),又要管钱(预算)。

对政府的钱,虽然也在管,但管的意识还不强,力度还不够。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审批政府预算,决定整个国家征税的支出规模与结构,确定政府各项主要活动的开支数额和时间,从而真正管理政府的“钱袋子”,立法机关才可能真正对政府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

可以考虑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大都只审批本级的财政收支,包括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和转移支付。

地方人大审批的支出中同样要包括来自中央的转移所形成的支出。

建议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查工作机构。

预算审查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

目前各级人大都没有这样的机构。

以致审查预算的各项具体工作,都由人大的财经委员会承担,而目前人大财经委员会的人员力量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市、县两级,委员和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也只有35人,而负责的工作任务却相当繁重。

既要研究、拟订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草案,又要检查、监督经济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既要审查、监督计划和预算,又要联系和监督检查政府经济部门的工作,还要调查研究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这诸多工作中,预算审查工作的位置和地位无法突出,用于预算审查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也极有限。

以此种情况下,预算审查只是象征性的履行一道法律程序,没有实质性内容。

这与美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在美国,国会之所以能够严格审查预算,除了有明确而严格的法律程序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设有两个强大的预算工作机构:预算委员会和国债预算局。

后者共有200多名专业工作人员,分别负责预算、财政、税收、社区发展、国家安全、国际事务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

国会可以完全不依赖总统提供的预算资料,而利用预算局的调研资料来制定预算、审议预算。

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大的工作不能照搬西方议会的那一套。

设立的“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专职负责预算审查工作。

后者是人大常委会的一个办事机构,其工作与政府财政部门的工作相对应,总的职责是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和监督政府预算。

主要工作内容是:全面审查政府提交的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策,并向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提交审查报告;监督和分析预算执行工作;调研与预算有关的问题;预测以后年度预算收支指标。

制订严格的预算审查监督办法。

虽然宪法、组织法确认了人在的预算审查权,<<预算法>>又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职权,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仍未能在预算法实施条件中作出。

该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的是政府一方的预算管理行为。

因此,实践中的预算审查工作仍然弹性很大,随意性也很大。

为了推进预算审查由程序性向实质性的转变,保障<<预算法>>的全面贯彻执行、真正强化预算约束,人大在条件成熟时应制定一个与<<预算法>>相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并以法律形式颁布。

在该项法律中,应当规定人大预算审查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责和权利,规定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关接受人大预算审查所应履行的义务,规定预算审查监督的原则、行使方法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