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乌兰察布医学咼等专科学校《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赵雄蒙中医系适用专业:所属系部:教务处二◦一六年九月《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210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学期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22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有关功能状况的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是通过评定获得功能障碍相关信息的必要阶段,是制定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基础,是康复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
在康复领域中,康复评定技术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二)设计思路通过康复治疗士(师)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其工作流程为:问诊与观察-康复评定一康复治疗计划制定一实施康复治疗计划一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所以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更是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
所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设计10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设置若干个工作任务,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安排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以项目考核为主,重视过程考核。
康复评定技讲述了常用的评定技术的定义及影响评定的因素和具体的评定方法。
按照教材设计出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发育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言语评定、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假肢评定、常见病症的评定以及环境评定等,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评定方法。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康复评定的概念、评定方法、基本要求、评定时间、评定内谷及注意事项。
2.掌握人体形态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知觉、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及残疾等评定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就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得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得核心课程与必修课程,也就是本专业得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专业得学生提供系统、全面得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得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得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得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得学习为基础,也就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得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得专业基础课程,就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得桥梁,也就是本专业得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得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得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得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与感觉功能得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与“理实一体"得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得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得“学"与“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与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就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就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得工作项目设置得。
其总体设计思路就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得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得训练,理论知识得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得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得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与态度得要求。
康复评定技术
实训课:转移训练
2
第三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三、
2
第三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四、五
第三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注意事项
2
第三章体位及转移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
2
第四章 认知及知觉功能训练 第一节概述
2
第二节注意障碍的作业治疗
2
第三节记忆障碍的作业治疗
2
第四节失认症患者的作业治疗
2
第五节失用症患者的作业治疗
2
三、 评定
四、 作业治疗
2
第二节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一、概述
二、 功能障碍特点
三、 评定
2
四、 作业治疗
五、 注意事项
2
第三节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
2
第四节手外伤的作业治疗
2
第五节烧伤的作业治疗
2
第十一章社区作业治疗
2
第十二章职业康复
2
72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表
学年度 学期
主讲教师:
职 称:
学 历:
《康复评定技术》教学课时分配 一
章节内容
学
时
计划学
时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康复评定的方法
2
2
第三节康复评定的内容
第四节康复评定的实施
2
2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一、二、三、
2
2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四、五
2
2
实训课:人体反射评定
2
2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2
2
2
第七章心理功能评定技术 第一节概述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赵雄所属系部:蒙中医系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教务处二〇一六年九月《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210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学期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 22 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有关功能状况的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是通过评定获得功能障碍相关信息的必要阶段,是制定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基础,是康复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
在康复领域中,康复评定技术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二)设计思路通过康复治疗士(师)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其工作流程为:问诊与观察→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所以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更是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
所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设计10 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设置若干个工作任务,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安排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以项目考核为主,重视过程考核。
康复评定技讲述了常用的评定技术的定义及影响评定的因素和具体的评定方法。
按照教材设计出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发育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言语评定、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假肢评定、常见病症的评定以及环境评定等,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评定方法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康复评定的概念、评定方法、基本要求、评定时间、评定内容及注意事项。
2. 掌握人体形态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知觉、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及残疾等评定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
[资料汇编]--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 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企业⋯⋯通过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程的学习本课和训熟练应用运动、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通过本课练,使学生具备程的学习和训患者康复。
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2.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①系统掌握各种康复评定的定义、影响因素、适应证、禁忌症,以及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②熟悉各种功能活动的解剖结构、生理过程;③了解现阶段国际通用的评定方法和手段。
(完整版)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五、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方式和时间《康复评定技术》为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权重占80%,平时考核权重占20%,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
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如期末一次考试不及格者,可允许参加一次补充考试,补考成绩及格者,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一律记为60分,补考成绩仍不足60分者,以补考的实际成绩记入该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
2.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考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
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既要有一定覆盖范围,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适当突出本课程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命题不应超出本标准考核知识点的范围,不应有偏题或怪题。
最后按8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3.平时考核本课程平时考核由课内实验,上课考勤,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等内容组成,满分100分,其中实验考核权重占本部分的50%,即50分;上课考勤占本部分30%,即30分;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占本部分20%,即20分。
其中上课考勤项中每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该项分数扣完为止。
最后以三项考核之和计算总分,按2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其它拓展资源1.教材:《康复评定技术》,王玉龙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七、说明本次教材大纲制订主要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康复医学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继康复治疗学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技术》基础应用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生理指标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及ADL评定的相关基本理论;2.理解心肺功能评定、疼痛的评定、运动控制障碍评定及高级脑功能障碍评定的相关理论;3.了解环境的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的相应理论。
(二)能力目标:1.独立并规范地完成基本生理指标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测量、徒手肌力和肌张力测定、协调与平衡功能的评定、疼痛的评定和感觉功能评定;2345123(二)学习情境设计六、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与编写1~2-帮-带”校外实训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康复中心,部分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
七、教学评价按照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从项目的专业知识准备、信息收集处理、项目方案制定实施、结果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考核。
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全方面培养,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建议成绩评价采用:平时成绩(20%)、工作任务完成成绩(10%)、理论考试成绩(40%)、技能考试成绩占(30%)。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时:27学时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康复评定技术》人卫出版社主编:王玉龙《康复评定技术》实训见习指导书(自编)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10%,课堂随机检测占20%,实践操作考试占70%),占期末总成绩30%。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功能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出其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实验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尤其是功能评估,熟练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学会如何采集、归纳、综合分析客观资料,为临床中实施的各种疗法奠定基础,也是保障临床康复治疗安全的前提。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康复评定技术》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一人体反射评定 2 验证性二人体形态评定 1 验证性三肌力评定 4 验证性四关节活动度评定 3 验证性五肌张力评定 1 见习六感觉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七协调功能评定 1 验证性八平衡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九步态分析 1 见习十肺功能评定 2 见习十一言语功能评定1 见习十二吞咽功能评定1 见习十三脑性瘫痪评定1 综合性十四截瘫评定3 综合性十五偏瘫评定2 综合性十六实践操作考核 2合计27一、人体反射评定【实验目的】学会反射发育中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常用的反射评定技术操作。
【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1.脊髓水平:交叉性伸展反射2.脑干水平: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3.中脑水平:调正反应、自动运动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三种跨步及跳跃反应【实验要求】必开【实验方法】在实训室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二、人体形态评定【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人体测量(肢体长度、围度)评定的操作方法。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康复事业,关爱患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康复评定的方法:介绍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定方法。
3.康复评定的应用:介绍康复评定在临床治疗、康复计划制定和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康复评定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康复评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康复评定相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临床评估。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康复评定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康复评定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康复评定技术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康复评定所需的实验设备,如肌力测试仪、关节活动度量角器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康复技术先修课程:考试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完整版)康复评定技术学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五、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方式和时间《康复评定技术》为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权重占80%,平时考核权重占20%,两者相加满分100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
不足60分者为考试不及格,如期末一次考试不及格者,可允许参加一次补充考试,补考成绩及格者,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一律记为60分,补考成绩仍不足60分者,以补考的实际成绩记入该课程的最终考试成绩。
2.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考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
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既要有一定覆盖范围,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适当突出本课程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考试命题不应超出本标准考核知识点的范围,不应有偏题或怪题。
最后按8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3.平时考核本课程平时考核由课内实验,上课考勤,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等内容组成,满分100分,其中实验考核权重占本部分的50%,即50分;上课考勤占本部分30%,即30分;听课秩序及课堂提问占本部分20%,即20分。
其中上课考勤项中每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该项分数扣完为止。
最后以三项考核之和计算总分,按20%权重计入外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其它拓展资源1.教材:《康复评定技术》,王玉龙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七、说明本次教材大纲制订主要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康复医学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为临床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继康复治疗学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设计《康复评定技术》教案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能了解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康复评定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康复评定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复评定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难点:康复评定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四、教学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1. 组织教学(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康复评定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论教学(20分钟):教师讲解康复评定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康复评定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实践操作(40分钟):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康复评定实践操作。
5. 总结与反馈(10分钟):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康复评定技术。
2. 课件:康复评定方法和技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践场地:康复评定实验室。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临床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关于《康复评定技术》的教案设计!。
2016级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页脚内容1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赵雄
所属系部:蒙中医系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教务处
二〇一六年九月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6210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学期总课时:72 理论课时:50 实践课时: 22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有关功能状况的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康复治疗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是通过评定获得功能障碍相关信息的必要阶段,是制定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基础,是康复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
在康复领域中,康复评定技术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二)设计思路
通过康复治疗士(师)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其工作流程为:问诊与观察→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所以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更是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
所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设计10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设置若干个工作任务,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安排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以项目考核为主,重视过程考核。
康复评定技讲述了常用的评定技术的定义及影响评定的因素和具体的评定方法。
按照教材设计出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人体发育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心理功能评定、言语评定、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假肢评定、常见病症的评定以及环境评定等,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评定方法。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康复评定的概念、评定方法、基本要求、评定时间、评定内容及注意事项。
2. 掌握人体形态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知觉、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及残疾等评定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
3. 掌握Brunnstrom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上田敏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知识。
4.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等功能障碍评定知识。
5. 理解吞咽、言语、心肺和心理功能等康复评定知识。
(二)技能目标:
1. 能对人体形态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知觉、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及残疾等项目实施评定。
2. 能对偏瘫患者实施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上田敏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3. 能实施神经生理反射检查、病理反射检查及特殊检查。
4. 能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脑卒中等)、运动系统常见疾病(骨折等)进行综合康复评定。
5. 能对吞咽、言语、心肺、心理功能等进行初步评定。
(三)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富有爱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以及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和人际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评定思维方法和客观准确的评定方法,充分认识到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工作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扎实的评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康复患者重要性的认识。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1.使用教材:
《康复评定技术》,主编王玉龙,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8月第2版2.参考教材:《康复疗法评定学》,主编恽晓平,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拟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在康复实训室为主,结合医院临床授课,运用视频播放、图片演示、表格展示、工作流程式、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过程安排了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重视康复评定实践教学,融入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元素。
五、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能力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项目三实践考核与期末理论考核可以考虑为终结性评价内容,其余为过程性评价内容,理论与平时考核成绩比例为7:3。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和操作技能3方面;具体包括平时表现(上课纪律、作业、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等)、实践操作表现、项目理论考核、项目实践考核等多项内容;评价主体采用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掌握课程情况采用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具体见下表:
六、编制说明
教学内容还需要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变化及国家执业康复治疗师考试大纲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如果在实际执行遇到不可抗拒因素或有更加科学方式应及时调整完善。
未尽事宜还需要在下阶段课程组研讨不断完善标准。
编制人:赵雄
编制单位:康复教研室
审核人:王宇春
制定日期:2016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