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辜也平

合集下载

巴金前后期作品的对比

巴金前后期作品的对比

巴金前后期作品的对比巴金前后期作品的对比你读过巴金的作品吗?当你品读完巴金的作品,你会发现巴金的作品充满热情,但这热情又是不相同的,他的独特风格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明显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两个时期的创作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1928-1941年属于前期,这期间是作者情感爆发期。

人们通常用“青春的赞歌”来形容巴金的前期的创作,作品是激情的作品,其特色是多以青年人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的,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的沟通,倾向于单纯、热情、坦率,情感汪洋恣肆,特别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属于青春型创作。

文字一气呵成,较少锤炼,整体上有一种强劲的冲击力,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却又不耐咀嚼,缺乏余味。

代表作有《灭亡》《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

1942-1949年属于后期,这个时期巴金的作品风格基本稳定。

对于巴金后期的作品,大家通常用“悲剧的艺术”来形容,与前期的作品风格对比,有青春浪漫转入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世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憩园》、《寒夜》。

——《语文学刊》2006年13期下面我们通过几部巴金的作品来分析一下:前期的代表作有:《灭亡》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有着忧郁病态的性格的青年杜大心。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杜大心渴望平等、博爱、公正,对专制暴政充满憎恨,忘我地投身于秘密团体活动,把泄愤、复仇当作革命和献身的正义行为。

杜大心为“信仰”献身的结局反映了巴金本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想。

《灭亡》将炽热的激情与酣畅的笔墨融合一处,使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和悲壮的进取精神,显示了巴金的艺术才华。

《新生》是《灭亡》的续篇,着重刻画了杜大心的好友李冷成长的道路,曲折的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

《灭亡》《新生》等小说无情地揭露了“人掠夺人、人压迫人、人吃人、人骑人、人杀人”的社会现实,赞颂了勇敢反抗的精神。

巴金风格变化

巴金风格变化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现实主义风格的变化《家》是巴金的成名作品,而《寒夜》创造了巴金创作的巅峰,两部作品都是巴金小说创作道路上极为重要的转折与历史性的突变。

同时,两部作品都选择了以“家庭生活”作为其写作背景,而进行的叙事性的讲述。

但既然是文学作品,就必然存在其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既是爱与恨,热与冷的矛盾,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制度与近代文明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作者幼年时就形成,并伴随走过生活的全部。

封建家庭守旧的教化与母亲人道主义的启蒙。

让巴金从一开始就接受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文化,并在这种现实与向往中、追求与情感间不断冲突、徘徊。

它们没有交集,平行的两条线,永远走不到终点,巴金在它们之间,做着反复的斗争,也曾狰狞过,或者妥协了。

不过,后来的巴金还是选择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而离开生育自己的故土四川,远赴南京、上海,但客观的讲,这当中不全是巴金个人的主观倾向,还有求医、养病在“作怪”。

然而我认为,巴金思想的成熟时期,是毅然选择了去法国,追随他的“无政府主义”,虽然,这不过也是他在向他的家人(大哥李尧枚)证明着自己的选择和不愿因循守旧,接受家庭的安排,但是毕竟是他作出的对于世界观的一次抉择。

当然,这当中也不怀疑有巴金年轻的叛逆性格在左右着。

对于这些,我们不能全部的给予认同或者反对,而是应该客观的去分析和认识他们,从而剖析出自己的理论。

这种矛盾,在巴金后期的小说作品中,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并伴随着巴金作品的成熟,而逐步得到了弥合。

当然,这也是巴金小说的必然性,母亲的教导还是较为深刻的反应在了巴金的一生,包括前后期的作品上。

巴金后来回忆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世界的中心。

她给我看见的永远是温和的,带着笑容的脸。

”就不难看出,母亲对他影响的深远。

他的“博爱”思想也就植根于这一时期,但面对现实的残酷、军阀割据,他理想的膜拜者被施以刑罚,就逐步的把这份爱分割开,对统治阶级的憎恶与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以此,更丰富和成就了其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变化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变化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变化一、巴金的整体创作风格1、巴金创作的两个时期:一般认为,巴金在1949年以前的创作,以1937年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以长篇力作《家》(1931)为代表,后者则以《寒夜》(1944)为代表。

后期的创作风格渐趋沉着写实,多写善良无辜的小人物在时代沧桑和社会动荡中的悲剧命运。

2、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巴金创作的影响:无政府主义是盛行于欧洲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多以批判欧洲的现代国家制度为出发点。

其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一个所谓无命令、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大同社会。

其中,对专制权威制度的抨击,对保障人人平等和个性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的忘我追求,是青年巴金被深深吸引的原因所在,也对其人格形成和文化创作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巴金始终如一地坚持讲真话、忠于自己的信念,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量影响了几代知识分子;他那永远直率坦城的语言和叙述语气,那不可遏止的喷发的叙述方式,都是他的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所在,同样源于他对“主义”的虔诚信仰。

无政府主义思潮还赋予了巴金一种观察和批判社会人生的独特视角,他对一切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制度始终保持着特殊的敏感,而对这种不合理的制度的批判和控诉,也是其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家》:悲愤的控诉与青春的悲剧《家》是巴金前期的代表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以他真诚的笔触,控诉了封建制度尤其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它在时代变革面前必然走向分崩离析的命运。

小说塑造了大约六七十个人物,他们大致可以分为“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表”和“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两类,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高老太爷、觉新与觉慧三个人物。

1、高老太爷:封建家族与传统礼教的代表人物。

做过多年大官,拥有庞大的家业,儿孙满堂,对高公馆的一切如同帝王一样的支配享用;少年“荒唐”,老来纳妾,还常常“捧花旦”取乐,在后代面前却又以道德家自居。

期待与互动中的同构-巴金创作的共时接受研究

期待与互动中的同构-巴金创作的共时接受研究
巴金 读 者或 理论 建 构 中 的理想 读 者 。 以此 为 前提 再进 一 步探 寻 当年 巴金读 者 的期 待 视野 。
“ 期待视野” 指的是读者阅读 、 体验 、 接受一部作品时的“ 先在理解” 先在知识” 与“ 。姚斯说 :一 “
部 பைடு நூலகம்学 作 品 , 即便 它 以崭新 面 目出现 , 不可 能在 信 息真 空 中 以绝对 新 的 姿态 展示 自身 。但 它却 可 也 以通 过 预告 、 开 的或 隐蔽 的信 号 、 悉 的特 点 、 隐蔽 的暗 示 , 公 熟 或 预先 为 读者 提示 一 种 特殊 的接 受 。
者 是处 于 一种 怎样 的先在 理 解或 先 在知 识 的状 态 , 怎样 被这 些 文本 “ 是 唤醒 以往 阅读 的记 忆 ” 唤 醒 ,
“ 间与终 结 ” 中 的期 待 , 而“ 现 ”在 感知 定 向过 程 中” “ 从 实 “ 的 特殊 指令 ” 的呢 ? 来 看 一 段 13 《 先 90年 开 明》 志上 登 出 的读 者 阅读 《 亡》 杂 灭 后所 写 的文 字 :
作 者 简 介 : 也 平 , 建 师范 大 学 文 学 院教 授 。 辜 福
U 尽
维普资讯
《 东南学术} 02 20 年第 4 期
巴金 的第 一部 作 品是 12 的 《 亡》 这 - d说 在 问世 的当年 就 “ 引起 读 者 的注 意 , 极博 99年 灭 , , 很 也 得批 评 者 的好 感 ” , 稍 后 问世 的《 情 三部 曲》 ③而 爱 等小 说 同样 也 受 到 了读 者 的欢迎 。那 么 , 时 的读 当
哈 ! 是现 实世 界 底 缩 影 ! 然的 , 界 已经 划成 两敌 对 的壁 垒—— 富与 穷 ! 这 显 世 穷者永 远

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1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巴金”是他1928年8月写完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启用的笔名,这个笔名使用的次数最多、时期最长,因此广为人们熟知.此外,他还用过萧甘、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二十几个笔名.1931年到1937年初,巴金写成中长篇小说十部,出版短篇小说集十部,散文集六个,以丰硕的创作成果成为当时最令人瞩目的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巴金这一阶段的创作,不仅保持着初期的热情和战斗锋芒,在题材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上,又都有明显的开拓.他继续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颂扬知识青年对现实的反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眼光,逐渐伸向下层社会,广泛描写工人、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更把笔指向封建势力,深入揭露和鞭挞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罪恶.同时,还以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不断抨击日本侵略者的罪行.1933年12月,巴金住在燕京大学蔚秀园内沈从文的家里,完成了中篇小说《电》.总题为《爱情的三部曲》的《雾》、《雨》、《电》是巴金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自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为喜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爱情纠葛为引线,着重表现一群革命青年在反抗现实的斗争活动中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颂扬改变现社会的坚定信仰和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英雄主义.巴金虽未能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但一直支持和赞助左翼文学运动,他同茅盾、冯雪峰等都有交谊,在他主编的《文学丛刊〉中,就收入了鲁迅、茅盾、张天翼、沙汀、艾芜、周文、蒋牧良、叶紫、萧军等许多左翼作家的作品.1936年他为赵家壁编辑的《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选入萧红、芦焚(师陀)和丁玲各一篇小说.他还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1936年10月,他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二十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同签名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从这以后,巴金在文学道路上迈开了更坚实的步伐.四、《激流三部曲》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五、“用火烧我自己”抗战爆发后,一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巴金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中.他和茅盾一起创办由《文学》、《中流》、《文季》、《译文》四家著名刊物组成的战时联合刊《呐喊》(后改名《烽火》),并担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这之后,他写了以表达前仆后继坚持抗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莫娜·丽莎》,和书信《给山川均先生》、《给日本友人》等.这些作品洋溢着时代的气息,闪耀着战斗的色彩,表现了巴金对侵略者的激愤之情.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巴金未能与会,仍当选为理事.巴金创作的两部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是他抗战期间最重要的作品.六、从“小人小事”到《寒夜》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巴金迁徙流离的生活.1945年11月,他回到上海的旧居.巴金于这年12月底写完了他民主革命时期最后一部作品——长篇小说《寒夜》.四十年代以后,随着生活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发展,巴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日益深化,他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巴金的作品与过去相比,既保持着原有的基本精神和风格特色,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表现.这主要反映在英雄主义色彩逐渐黯淡,反抗的激情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逐渐收敛,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愈益发扬,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揭露愈益深沉含蓄.在艺术表现上,深沉而压抑的控诉,取代了反抗斗争的呐喊,对于生活现象本身饱含情愫的客观描述,取代了作家主观激情的直接倾泻.所有这些,不仅使巴金四十年代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也使他和时代的、文学的主潮一致的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达到了新的境界.七、新的声音从1957年5月到1961年11月这一时期,巴金的作品呈现出建国前作品从来没有新特点.这首先表现在题材和主题方面.在崭新的生活面前,他放下了那支“写旧中国、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写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痛苦、死亡”的笔,转而热情描绘新人新事,朗声歌颂新的生活.其次,热烈,高昂,乐观,坚定,成为了巴金新作的基调.这些作品一扫建国前那种“淡淡的哀愁”和“忧郁、痛苦的调子”.这是新时代、新生活在巴金作品中的投影,也是他思想感情深刻变化的写真.昂扬的调子,充实的感情,宏亮的声音,为巴金那真挚热情的一贯风格增添了新的光彩.反映朝鲜战场的生活和斗争,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美好心灵和崇高精神,是巴金建国后创作中最重要的收获.礼赞伟大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讴歌幸福的新生活和美好的新事物,抒写自己在新时代里欢乐而振奋的情怀,在巴金的新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人民的胜利和欢乐,使巴金那颗燃烧的心更加炽热.在巴金的新作中,还有不少记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篇章.八、“做一个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作家”从1978年底起,巴金开始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到1984年已出版了四集.这些就文学和生活的种种问题发表看法的文章,不论是现实的感兴,还是往事的追思,既把笔触伸向社会和历史的深处,又坦率地挖掘自己的灵魂,表现出巴金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的严峻思考.他所写的不仅是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照出了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在这些寓深沉于平淡的文章中,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毫无掩饰他讲出自己心里的真话.《随想录》显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真实自然的人格光辉,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尊敬.巴金表示:“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大镜子》)。

近二十年来巴金研究述评_辜也平

近二十年来巴金研究述评_辜也平

篇 左 右。 其 中称 得 上 研 究 论 文 的也 仅
,
年 代末 至 5 0 年 代 初 与 欧 美 无 政 府 主义 人 士 的外 文 往 来信 件 相继 被李 存 光 惠 文 陈 思 和 及 山 口 守 等 发 现 整 理 并公诸 于 学界 ; 李存 光 编 的 三卷 本 《 巴 金 研 究

氛 似 乎 并未完全 形成

,
关 的爱 国主 义 问 题 世 界 观转 变 问 题却 一 直 未 能 得
到充分 的讨论



0 年 代末 的 巴 金 作 品 讨论 5
,
,


巴 金 本人 曾 多 次表 示 自 己 始终 是

,
,
带 有 明 显 的政治 功 利性 但 即 使在那 时 报 刊上仍 可
28
究 提供 了无 可 替代 的历 史参 照
,
在 第 二 阶段 书 刊
、 、
.
得 了 突破性进 展

第 一 资 料 的挖掘 与 整 理
,

这方

杂 志上 发 表 的有关 巴 金 及 其创作 的讨 论 批 评 研 究
文 章仅
11 0

面 最重要 的 收 获包 括 巴 金 2 0 年 代 初发表 的诗 文 2 0
,


又 如对 《寒夜》 中 曾 树生 的

家传记 研究 性 质 的 著作 也 大多是 研 究 者 充 分 阅读
理解 巴 金 文 学 作 品 后 的研 究 成 果 它 们 在 巴 金 研 究
,
,
评 价 印 年代初 陈 则光 曾撰 文 把 其称 为追 求 个 性解 放 的女 性加 以 肯定 后 又 引 发 狱 朔 等 人 的商 榷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第二讲
建国初期的文艺运动 与共和国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1 、 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 史基石上的? 史基石上的? ① 五四时期的萌芽 ② 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③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④ 左翼文艺运动 ⑤ 延安文艺运动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第四讲
巴金创作与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1、论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 论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 ① 直面惨淡的人生 ② 革命的罗曼谛克 ③ 清醒冷静的批判 ④ 热情的歌手 ⑤ 沉郁苍凉的随想与反思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视 频 会 议 辅 导
二讲: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第一讲
清末民初的文学思潮 与五四文学革命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1、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① 洋务运动 ② 现代传播媒介 ③ 职业作家 ④ 受众队伍
1 、 为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采用 为消解意义, 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① ② ③ ④ 元虚构 戏拟 空缺 语言游戏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2、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叙事特征。 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叙事特征。 ① 视点下沉 ② 零度叙事 ③ 随机性和偶然性 ④ 平面化和零碎化
2、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 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① 家庭小说 ② 人格的建构 ③ 接受外来与继承传统 ④ 雅俗共赏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金后期小说的“复”结构巴金在40年代,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杂丰富。

如果说早期作品都是单调说,后期基本上都是调小说。

在作品中,总多种意蕴和声音。

他仍然承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象早期那样浮躁,粗浅,越。

而是含蓄蕴籍,令人回肠荡。

比如《憩园》抒情性比较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

所以如此,就是内涵上比较丰富。

方面仍然是对封建大家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却是对人自由、善良的渴望。

还有作个人化的对家族的感因素。

《第四病室》社会批判性强,但是,也有人性透视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

其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寒》,可以说是巴金最满的艺术精品。

接下来笔者就以部作品为例,来探后期小说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格的变异。

二、《夜》的多重意蕴《夜》文字并不多,但内涵非常富。

是社会批判、文化冲突、人性索与人生思考的合一,现实文化与人性、人生的三位一体。

1、对国民党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四十年代的国统由于战争和腐败,非常暗,因而国统区文学的一重要倾向就是社会实批判。

巴金创作《寒》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批黑暗的社会现实,“夜”就是阴郁现实象征。

作品是写一个小家庭的剧,它不是来自巴金过去大家的生活资源,而是自于自己小家庭的生感受和想象。

创作寒夜》时,巴金新婚不久还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

但是他以一种卓越的想象力写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悲剧故事。

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庆,人物很少,一对青年夫妇,一婆婆,一个孩子。

丈夫汪文宣性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漂亮、开放,而婆婆却旧顽固。

由于生存压力,本就存在的矛盾日益化,婆媳之间冲突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胜利锣鼓声中痛苦死。

婆婆领着孩子离家里。

结尾的时候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月夜下徘徊。

作品写道:夜,确太冷了。

巴金把这种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在一起。

巴金作品写作风格分析

巴金作品写作风格分析

巴金作品特点分析1、巴金小说创作风格始终处在缓慢的演变和发展之中,以《灭亡》和《寒夜》作为两极标志,巴金的小说创作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2、早期是1929年《灭亡》发表至1941年《还魂草》发表之前,是其创作的情感爆发期,此期创作,数量众多,内容庞杂,风格多变,主观色彩浓厚,作品以激情渲泄为主要特色,人物多为理想化和类型化的“英雄”。

3、后期是1942年年初(发表《还魂草》为标志)至1949年,是其风格稳定期,此期之创作,数量减少,热情有所收剑,创作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创作激情由浮躁转向沉静,在客观写实中寄托人生理想,在表现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追求至善至美。

4、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有三个标志:一是家庭概念的涵义的改变(早期是黑暗和专制的象征物,后期则是强权的对立物);二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变化,由早期的英雄形象转向后期的凡人琐事;三是作家创作情绪的变化,由早期的博爱思想到向后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的转化。

巴金的作品富于虚无主义色彩。

虚无主义,也可以说成是安那其主义。

“巴金”这个笔名就是采用安那其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的首音和克鲁鲍金(Kropokin)尾音合成的。

虚无主义否认一切原理原则,否认一切政治权威,将大众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倾向思想和言论甚至行为绝对自由。

巴金的处女作《灭亡》,虚无主义色彩表现得最为浓厚:文中主人公为了爱怜人类转而憎恨人类,为了憎恨人类以至于采取了对大众复仇的举动。

许多批评家都指出巴金笔下的革命家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罗曼蒂克情调,即指此而言。

而巴金竟以“憎”代替“爱”,宣传“憎的哲学”。

这种思想在《灭亡》中表现得最为清楚,李冷和其妹原是“爱的哲学”的信徒,但杜大心则加以强烈反对:“你们这班诗人天天专门讲什么爱呀、和平呀、自然美丽呀,天天歌颂造物者的功德呀,其实这种所谓爱、所谓和平、所谓自然美丽,都被你们几个占据了去,至少在我、在那些被汽车碾死的人、在那无数冻死饿死的人,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要诅咒人生……而你们呢,却拿温柔的话来欺骗人,麻醉人。

一个安那其主义者的爱国情怀——论巴金的战时书写

一个安那其主义者的爱国情怀——论巴金的战时书写

第2期(总第91期) 2016年6月蓉明职此大学学敕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o.2 (Sum.91)Jun.2016文章编号:1008 -8075 (2016) 02 -0001 -11 doi:10. 13446/ki.jlvu.20160019一个安那其主义者的爱国情怀—论巴金的战时书写辜也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巴金固然有安那其主义者之称,但他却超越了主义的桎梏而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鼓呼。

从1931年“九 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巴金用手中的笔作武器,投入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他 通过小说、通讯报道、散文随笔、书信等,记录和控诉日本侵略行径的罪恶,记录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向读者传达抗日救亡的决心和必胜信念,驳斥和揭露侵略者无耻言论。

而《火》三部曲则以壮阔的画面、细腻的构思、突出的意 象,表达抗战救亡的信念。

巴金用战时的书写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悦变,他无愧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无愧于自己一以贯之的反强权反压迫的理想追求。

关键词:巴金;安那其主义者;爱国;抗日战争中图分类号:1 206.6 文献标识码:A在两个口号激烈论争的1936年8月初,徐懋庸给鲁迅的信中有一段关于巴金的文字:“再说参加 ‘文艺家协会’的‘战友’,未必个个右倾堕落,如先生所疑虑者;况集合在先生的左右的‘战友’,既然包括巴金和黄源之流,难道先生以为凡参加‘文艺家协会’的人们,竟个个不如巴金和黄源么?我从报章杂志上,知道法西两国‘安那其’之反动,破坏联合战线,无异于托派,中国的‘安那其’的行为,贝IJ更卑劣。

”[1]527两天后,鲁迅在回复徐懋庸的信中则明确为巴金辩诬称:“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固然有‘安那其主义者’之称,但他 并没有反对我们的运动,还曾经列名于文艺工作者联名的战斗的宣言。

.论巴金创作风格的历史演变

.论巴金创作风格的历史演变

论巴金创作风格的历史演变巴金的创作风格在其创作生涯中经历了显著的演变。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他的不同创作阶段,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深入理解。

在巴金的早期创作中,他的作品数量众多且内容庞杂。

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的描绘。

巴金在早期作品中展现出的主观色彩浓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同时也透露出青年作者的热情奔放和抒情咏叹。

家庭观念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它往往被视为黑暗和专制的象征,与青年所走的革命道路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

然而,到了巴金的中期创作,尤其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这一时期,巴金的创作数量有所减少,但作品的质量和深度却大大提高。

他的创作热情有所收敛,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和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的作品开始深刻地剖析社会重压下人们的忧郁生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小说《憩园》、《第四病室》,以及长篇小说《寒夜》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进入后期创作阶段,巴金的创作风格进一步发生了变化。

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揭示,而不仅仅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他的创作情绪也变得更加内敛和沉静,对人道主义思想的强调越来越明显。

这种变化使得巴金的作品在表现与实现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追求至善至美。

在巴金的整个创作生涯中,他的风格始终处于流动和演变之中。

他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了活力和深度。

从热情奔放到沉静内敛,从主观色彩浓厚到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剖析,巴金的创作风格演变不仅体现在不同的作品之间,更体现在他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不断深化的理解之中。

巴金前后期风格的演变

巴金前后期风格的演变

本科学年论文学 院 文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 级 2009姓 名论文(设计)题目 巴金前后期风格的演变指导教师 职称学号:2010年6月2日目录摘要 (3)Abstract (3)一、前后期风格的具体演变 (3)(一)主题和题材的变化 (3)(二)塑造人物的变化 (5)(三)情节的淡化 (6)(四)情感的内敛 (6)二、结语 (7)参考文献: (7)巴金前后期风格的演变摘要:巴金的独特风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家通常用“青春的赞歌”来形容巴金前期的创作,其特色是多以青年人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的,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于单纯、热情、坦率,情感汹涌澎湃,特别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属于“青春型”的创作。

大家通常用“悲剧艺术”来形容巴金后期的作品。

其风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转入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B B a a j j i i n n''s s u u n n i i q q u u e e s s t t y y l l e e g g a a v v e e u u s s a a d d e e e e p p i i m m p p r r e e s s s s i i o o n n..P P e e o o p p l l e e u u s s u u a a l l l l y y u u s s e eA A b b s s t t r r a a c c t t:""y y o o u u t t h h s s y y m m p p h h o o n n y y""t t o o d d e e s s c c r r i i b b e e t t h h e e b b a a,,i i t t s s c c h h a a r r a a c c t t e e r r i i s s t t i i c c i i s s m m o o r r e e y y o o u u n n g g p p e e o o p p l l e e t t o o t t h h e e l l o o v v e e,,d d e e p p r r e e s s s s e e d d,,i i d d e e a a l l a a n n d d r r e e s s i i s s t t a a n n c c e e t t o o t t h h e e s s u u b b j j e e c c t t t t o o d d e e s s c c r r i i b b e e t t h h e e b b a a,,b b u u t t w w i i t t h h t t h h e e e e m m o o t t i i o o n n a a l l c c o o m m m m u u n n i i c c a a t t i i o o n n,,y y o o u u n n g g r r e e a a d d e e r r s s t t e e n n d d t t o o b b e e s s i i m m p p l l e e,,e e n n t t h h u u s s i i a a s s m m,,f f r r a a n n k k,, e e m m o o t t i i o o n n s s u u r r g g e e s s,,e e s s p p e e c c i i a a l l l l y y t t h h e e y y o o u u n n g g p p e e o o p p l l e e c c a a n n a a r r o o u u s s e e r r e e s s o o n n a a n n c c e e,,b b e e l l o o n n g g t t o o ""Q Q i i n n g g C C h h u u n n X X i i n n g g""c c r r e e a a t t i i o o n n..P P e e o o p p l l e e u u s s u u a a l l l l y y u u s s e e""t t r r a a g g e e d d y y""t t o o d d e e s s c c r r i i b b e e t t h h e e w w o o r r k k s s l l a a t t e e..B B a a..C C o o m m p p a a r r e e d d w w i i t t h h t t h h e e s s t t y y l l e e o o f f t t h h e e y y o o u u t t h h,,m m i i d d d d l l e e a a g g e e d d p p e e r r s s o o n n c c o o m m p p o o s s e e d d r r o o m m a a n n t t i i c c t t u u r r n n,, c c a a l l m m l l i i f f e e i i n n s s t t e e a a d d o o f f a a d d e e s s c c r r i i p p t t i i o o n n o o f f c c o o m m m m o o n n e e x x p p r r e e s s s s i i o o n n a a n n a a l l y y s s i i s s..关键词:风格热情时期Keywords:style,enthusiasm,period,有人说:如果说茅盾的作品写的是政治,老舍的作品写的是文化,那么巴金的作品更多的则是热情。

浅论巴金小说风格的演变

浅论巴金小说风格的演变

浅论巴金小说风格的演变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09级专升本高又乔【摘要】:《家》和《寒夜》是巴金的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这两篇小说分别是巴金前后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

从《家》到《寒夜》是巴金对人生、社会深入认识的过程,也是巴金伟大文学成就的顶峰。

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分析对巴金前后期创作风格的演变做些探讨。

【关键词】:作品风格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结构原形演变巴金是以战事的姿态来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部分是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带的叛逆和反抗。

巴金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从1982年的《灭亡》起。

到抗日战争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

前期的主要作品有《灭亡》、《砂丁》、《将军集》、《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爱情三部曲》等,后期的作品主要有《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

前期的作品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但更能吸引人注意的是那种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其主题是反专制反封建的。

40年代中期是巴金创作的有一高峰期,不过他的创作风格已有所变化,开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压下人们司空见惯的“委顿生命”,写“血和痰”,调子变得悲哀、忧郁,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巴金的创作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出现了两次高峰期,分别以《家》和《寒夜》为代表。

这两本书也是巴金前后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

而他前期的作品大体上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如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等;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巴金后期的小说创作从题材上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的没落的,除《春》、《秋》外,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

纵观巴金先生的一生,他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众多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巴金现代文学阶段和80年代的转变

巴金现代文学阶段和80年代的转变

巴金现代文学阶段和80年代的转变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1929-941年为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

2、1942年后,热情有所收敛,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1、“家庭”含义发生变化。

早期“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

后期“家庭”是强权的对立物,作家珍惜的伦理组织。

2、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理想化、类型化的单纯性格转向生活化、立体感的复杂性格。

3、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越来越显示出来。

巴金2个时期两大题材:一是以《灭亡》为起点的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代表作是“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二是以《家》为起点的表现家庭生活的题材,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和《憩园》《寒夜》。

在70、80年相交之际,我国历史语境有了较大的转变,这样一来当代文学就不可避免面临的“转型”情况。

然而实际上,这种转型不够完全,而是在特殊的历史下,我国文学历叱上出现的一个复杂而不可拒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贯穿始终就是“70年文学”。

新文学的出现,代表着我国当代文学已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新时期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自身的特点,从而在历史性以及共识性方面,对于使其年代文学理解也不相同。

在历史性线索中,新时期文学对亍极左思想拒绝、批判,但是如果从共识性线索方面来看,它又为极左思想提供了栖息之地比如美感、情感以及人道主义等。

另外,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语境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实质上社会体制却没有进行实质改变,也就是简单的进行了调整,当代文学的演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所以说在80年代的转型,我国当代文学依旧无法摆脱十七年的控制,如果说改变,也只是简单地在表现的方式以及结果上有了较为弹性化的现象而已。

一直到1985年左右,我国出现的“先锋文学”一系列职业化批评家,才使得传统的文学体制以及管理方式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巴金沙汀艺术个性浅议

巴金沙汀艺术个性浅议

作者: 辜也平
出版物刊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6-18页
主题词: 艺术个性 沙汀 巴金 四川西北部 人物形象 知识分子 创作个性 社会主义 地方特色作品
摘要: 巴金与沙汀虽为川藉同龄作家,但由于两人青少年时代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两人所走的创作道路不同,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创作个性也截然不同。

一九○四年,就在巴金出生于成都的那一年,沙汀即出生在四川西北部的安县。

至一九二一年到达成都,一九二二年进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为止,沙汀几乎在安县这远离四川政治文化中心的小城镇整整生活了十六个年头。

这地方用沙汀当年的话说,是“四面是山,风气蔽塞得很”。

外界所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沙汀根本就无从知道。

所以,当巴。

从《家》到《寒夜》巴金写作风格初探

从《家》到《寒夜》巴金写作风格初探

从《家》到《寒夜》写作风格初探摘要:代表巴金前后期巴金创作高峰的《家》和《寒夜》,在作者人生体验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小说创作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文就其在情感性和叙事角度的发生的变化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人生体验全知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巴金的小说跨越了三、四十年代的漫长时间。

在这期间,其人生体验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伴随着人生体验改变的当然也有他的创作风格,这明显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家》和《寒夜》无疑是巴金长篇小说创作中两颗发光的珠玉,他们分别代表了巴金前后期创作的高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通过这两部都以“家”为题材的小说,可以对巴金创作风格进行一番探讨。

一、“激流”涌动中的浪漫-寒夜透彻后的现实与鲁迅、郭沫若、老舍等人明显化的创作手法不同,在巴金小说的实践中,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是势均力敌的,两者对其有着同样的吸引力,这明显地体现在他的处女作《灭亡》中。

而作为探讨对象之一的《家》,是巴金的激情写作,或者也可以说是“青春型”写作,相对于四十年代的创作而言,它是没有抑制性的情感宣泄作品。

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

[1]巴金自己也说过:“我写文章好像是一种冲动。

我常常是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写。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巴金在生活,在体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而浪漫主义最突出也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

[2]这一点和茅盾一贯主张的理性创作很不同。

继承了“五四”精神衣钵的巴金在《家》的创作中,情感更像火山喷发,一发而不可收。

《家》体现的浪漫主义主要从两个方面:(一)坚定的理想,对光明的追求就本质而言,浪漫主义就是文学艺术上的理想主义。

热烈的追求和表现理想境界,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笔者把这种理想,寄托在了《家》中人物觉慧身上,作为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是一个进步青年,积极地参加“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的约束,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与丫头鸣凤相爱,最后离家出走……他像一束光芒照亮了这个死气沉沉的大家庭。

论巴金小说前后期风格的转变

论巴金小说前后期风格的转变

论巴金小说前后期风格的转变
杨丽蓉
【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卷),期】2022()5
【摘要】巴金小说创作分前后期,在题材内容上从浪漫的抗争到现实的悲悯,人物形象塑造上从英雄人物到小人物,语言风格上从热情奔放到深沉冷峻,在巴金前期作品《家》和后期作品《寒夜》中得到典型体现。

小说创作的转变,既有社会时代变迁带来的外来影响,也有作者人到中年历经世事等原因。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杨丽蓉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巴金后期小说的悲剧色彩
2.从《知在》看张洁小说后期创作风格的转变
3.谈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前后期创作的情感联系
4."挂笔"宣言:大江健三郎后期小说创作的新策略--兼论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
5.西方叙事学视域下小说叙事风格研究——以巴金小说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辜也平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巴金的创作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作者的文艺思想、心理个性、以及文学素养决定了其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热诚的感情色彩、悲郁的艺术氛围以及平易畅达的文学语言的个性特征。

然而任何作家的创作风格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文学风尚的更替,以及作家本人生活、思想历程的变化,巴金的创作风格在主导特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某些风格因素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这里仅从文学时尚与作家心境双重影响的角度,分阶段对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宏观的论述。

一、直面惨淡人生的文学尝试五四时期,巴金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宣传新思想、鼓吹新文学的刊物,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的文学风尚也影响、熏陶着他。

稍后,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流派中,巴金更倾向于接受文学研究会。

他曾是《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的热心读者。

在一九二二年九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他不仅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不满,还表达了对《小说月报》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而当后来谈到对他产生影响的同时代作家时,巴金所列举的也大多为文学研究会作家。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对巴金文学观念的形成和创作基调的确立有着较大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作家大多主张“为人生而艺术”。

他们认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在被压迫的国里”,作家更应该注意观察和反映“人人感着生活不安的痛苦”,表现“顽固守旧的老人和向新进取的青年”思想上的冲突①。

他们还认为,“文学是人类感情之倾泄于文学上的。

他是人生的反映,是自然而发生的。

他的使命,他的伟大的价值:就在于通人类的感情之邮。

诗人把他的锐敏的观察,强烈的感觉,热烘烘的同情,用文字表示出来,读者便也会同样的发生出这种情绪来”。

在这些作家的大力提倡和努力实践下,以写实为手段,以反映社会人生本来面目的创作成了二十年代初期的主要文学风尚。

又由于五四时期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社会进化等观念的张扬,劳农的不幸,青年的苦闷,以及妇女儿童受压迫几乎成为大多数作家观注的热点。

这一切对巴金二十年代初期的文学尝试以及日后《家》、《春》、《秋》等小说的创作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除《报复》、《悼橘宗一》、《伟大的殉道者》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之外,其余诗文均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特色。

巴金着力表现“被虐待者”“凄惨而哀婉”的哭声,或描写“插着一个草标儿”等待出卖的“丧家的小孩”,或再现“受尽了人间一切的痛苦以后”的乞丐“倒在街心寂然地死”,或感叹犹如“一株被扎过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的妇女一生的“寂寞”,大多体现出表同情于被压迫与被损害者的写实主义倾向。

而《可爱的人》一篇,从“我”因急事出门落笔,通过“我”对轿夫的观察,“我”与轿夫的交谈,以及“我”听完轿夫诉说后的感慨等三个方面的描述真切地再现了轿夫生活的艰辛,反映了轿夫一家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与同情。

另外,像《路上所见》一诗,借“瘦的牛”的遭遇表现下层人民忍受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悲惨命运,而“雄壮的”赶牛人则暗指残酷的剥削者和压迫者。

瘦的牛承受的是超负荷的重压,“牛似乎负不起这几袋米了,/它的步子越走越慢,/却恼了后面的人;”最后,“它终于不能走了。

/只是可怕的鞭子又举起了”。

九行小诗构成的画面,是下层苦难民众充满血泪生活的写照。

作者用沉重的笔触,深刻而细致地写出了对于现实人生的观察、感悟与不平,同样体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写实特色。

而巴金一开始就选择小诗作为自己文学尝试的体裁,也与冰心、郑振铎、宗白华等作家对这一文学样式的提倡与实践分不开。

五四新诗坛在经历了浪漫主义的豪情放歌与写实主义的深沉咏叹之后,从一九二一年起诗人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写起了小诗。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文学研究会的冰心。

一九二二年一月她的《繁星》陆续刊载于《晨报副刊》与《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从三月到六月,她的《春水》又陆续在《晨报副刊》上发表。

同年夏天,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小诗集《飞鸟集》也出版发行,于是小诗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

用三言两语描摹生活片段,抒发感慨、传达感悟之作像满天的繁星,泱泱的春水涌现于诗坛。

同年十二月,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出版,小诗才“渐渐完事,新诗跟着也中衰”。

巴金最初的诗歌尝试,除《悼橘宗一》、《伟大的殉道者》见于一九二四年《春雷》杂志外,其余的均于一九二二年七月至一九二三年十月分别刊载《文学旬刊》、《草堂》等报刊,这一时间恰恰是文坛上小诗最为流行的时候。

而巴金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所发表十二题三十三首诗歌中,有二十七首是仅三至五行的小诗。

并且,因其体式短小,一般也就具有精练集中含蓄的特点。

他大多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的运用,来抒写对社会的玄思与对人生的妙想,表现自己零碎的思想与瞬间的感触。

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受诗坛时尚的影响是显然的。

二、追随时代的“革命的罗曼谛克”倾向从《灭亡》发表正式步入文坛到抗战爆发前夕是巴金创作的丰收期。

以《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爱情的三部曲》、《海的梦》以及《家》这些中、长篇小说为主体,共同映现了巴金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阶段性特征,即讴歌理想,鼓吹革命,塑造和赞美英雄,抒发对旧社会、旧制度、旧礼教以及旧势力的愤激与批判之情。

在这之前,巴金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所以他虽然很不情愿地离开实际运动的阵营而不停地从事文学创作,但信仰的诱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使他很难专心致志地从事艺术的创造。

这时的巴金总觉得在艺术之外还有更长久的东西,他几度声明要搁笔,不再从文字上而要从行动上寻找自己的力量。

但是到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进入尾声,国民党当局的高压统治和无政府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使得巴金不得不面对自己已追求十年的理想即将最后破产的严酷现实。

所以,这一阶段是巴金创作的丰收期,同时也是他思想上极为矛盾和苦闷的时期。

巴金这时的心态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许多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作家的心态极为相近,只不过他们在政治上的追求略有不同而已。

当时的革命文学之所以旺盛起来,“并非由于革命的高扬,而是因为革命的挫折”。

二十年代中期,当南方的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的时候,许多进步的作家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奔赴广州,从事具体的革命工作。

但一九二七年之后,国民党以“清党”为名,开始镇压异已分子,幸免遇难的人只好离开实际革命运动而重操文学旧业。

这就像茅盾所说的:自己“先是做革命实际工作的。

但因为在这方面成绩不大,所以,就当了作家”。

因此,这样的作家对于文学“并不是那样忠心不贰”,对于现实形势也普遍存在着愤激与不平,幻灭与苦闷。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普罗文学大多取材于革命斗争生活,并掺入革命者的爱情故事(即通常所说的“革命+恋爱”的情节模式),流露革命处于低潮时青年知识分子的幻灭情绪或愤激情绪,宣传憎恨与复仇,甚至用赞尝的笔调描写革命者个人恐怖式的反抗行为。

这类作品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理想化的英雄,他们立场坚实,意志坚强,同时又精明勇敢,为信仰可以牺牲一切,包括家庭、爱情以至生命。

他们之中还不乏原来深受压迫,后来奋起反抗,或原来意志消沉,而后重新奋起的“突变式的革命英雄”。

显然,这种作品所描写的并非真实的革命生活,而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想象成份。

在行文中,又常常夹进大段的口号式的议论或宣传。

因此,这些貌似革命写实之作,实际上共同体现出一种“革命的罗曼谛克”的文学风尚。

巴金这阶段的创作,除那些域外题材的短篇小说之外,也大多打上了这种文学时尚的印记。

他的中、长篇小说(从《灭亡》到《家》)几乎无一能够摆脱革命加爱情的情节模式。

《雾》在表面上较为纯粹地描写了周如水的爱情故事,但通过周如水与陈真的对比描写,仍然表现了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于革命工作的陈真精神的赞尝。

写于法国的《灭亡》是作者灵魂的独白,但杜大心暗杀敌人而牺牲自己的反抗方式与蒋慈的小说《菊芬》、《最后的微笑》所描写的复仇手段极为相似,而杜大心那“最先起来反抗的人一定会灭亡”的思想,也恰恰是幻灭情绪与愤激情绪的双重表现。

巴金的这些作品也常常出现“突变式的革命英雄”。

《新生》中的李冷脱离旧家庭后,曾一度彷徨于个人的小天地,苦闷、孤独。

但后来终于投身实际革命斗争,并且成为一位献身理想的英雄。

《死去的太阳》中的吴养清在狂热地参加斗争运动之后,也曾一度对前途感到幻灭,但最终仍突然从幻灭中觉醒,又继续沿着革命的道路走去。

而《爱情的三部曲》中吴仁民、李佩珠转变为革命英雄则更为神奇,特别是吴仁民的“突变”,与被当作“革命的罗曼谛克”的代表作《地泉》三部曲⑨中的林怀秋的“突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曾是有理想的革命青年,但在革命低潮之时,在血雨腥风面前精神也都曾一度濒临崩溃。

他们同样都想从醇酒美人中寻求精神安慰,摆脱苦闷心情。

然而神奇的突变又使得他们在小说最后一部中成了革命的英雄,并且还出乎意料地得到了革命女性的爱。

从李冷、陈真、吴仁民、李佩珠以至于《家》中的觉慧、觉民,巴金一直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革命的英雄,他一直在讲述和建构着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话。

这也就使得他的作品带上了明显的主观想象成份。

在这些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都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主体意识,他一般也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革命者)有着同样的思想立场,而且经常喜欢中断叙事而插入解释、议论、抒发等非叙事话语,或者假借故事人物冗长的语言、日记、书信,间接地抒发叙述者自身满腔的激情,传达关于社会人生和政治革命的观念。

不难看出,巴金这阶段的创作明显地带有普罗文学的那种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三、清醒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巴金创作中的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在抗战初期的作品如《火》第一部、第二部中并未彻底改变,只有到了创作《火》第三部以及长篇小说《秋》,他的风格转换才初露端倪。

而这一转换的最后完成,则体现在他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中、长篇小说《憩园》、《寒夜》、《第四病室》以及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之中。

四十年代中后期的创作中,巴金又从三十年对于革命理想的斗争生活的描绘恢复到二十年代初那种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关注,从着力于英雄人格的构筑转向对普通人的生存关怀,宣传理想信仰和讲述英雄传奇开始让位于对普通日常生活琐屑和普通人物命运的描写。

《寒夜》《第四病室》这些作品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但批判之后已不再是简单地张扬政治的反抗与破坏,而是表现出一种更为深入的、更切实际的文化思考。

《灭亡》、《爱情的三部曲》、《家》无一例外地对现有的社会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以及种种传统思想道德观念持否定批判的态度,至于批判否定之后的出路,作者一般都只简单地指出反抗的道路,他描绘的理想社会往往是较虚幻的,他所构建的英雄人格也充满着理想的成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