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的性腺发育

合集下载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刘晓红2010444033 摘要:用含雄性激素甲基睾酮(MT)的饲料饲喂斑马鱼(Danio rerio)来探讨外源激素对其性腺发育的影响。

本文一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试验中将斑马鱼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95%乙醇溶剂对照组,两个30μg/l甲基睾酮实验组。

每组30尾斑马鱼,放置在室内饲喂7天,每天记录斑马鱼的生长情况,7天后取其性腺等器官,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性腺发育及生物学变化。

结果表明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的发育受到抑制,卵巢结构变化明显。

但是对其成活率等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斑马鱼甲基睾酮卵巢生长发育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属鲤科,短担尼鱼属,俗称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观赏鱼类。

具有产卵量大、繁殖周期快、突变表现型明显、胚体透明、胚胎发育同步且发育速度快等特点,被喻为理想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脊椎动物模型,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四大模式生物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斑马鱼的研究涉及到胚胎学、内分泌学、生物学、毒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J,但对于斑马鱼卵巢发育的研究在国内还未有报道。

本文对斑马鱼卵巢发育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丰富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内容,也为其它小型热带观赏鱼的养殖与繁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1]。

本次实验采用用含有30μg/g甲基睾酮饲料饲喂斑马鱼来探究甲基睾酮对雌性斑马鱼性腺的影响,旨在对其性别控制的生物学基础及性逆转机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为斑马鱼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试剂仪器和30μg/g甲基睾酮的饲料,生物显微镜,切片机,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甲基睾酮,布温氏固定液,石蜡,代氏苏木精染液,0.5%伊红染液,二甲苯,不同浓度梯度的乙醇,0.1%盐酸,0.1%NaOH。

1.2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同步受精的斑马鱼1.3试验方法1.3.1斑马鱼的饲喂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其中设置两个实验组。

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

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

年月日姓名:专业年级:同组者科目:发育生物学实验题目: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一【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斑马鱼性腺促熟和产卵调控技术2、通过斑马鱼早期发育的观察,巩固对硬骨鱼胚胎发生的认识二【实验材料】(一)器材培养缸、控温棒、解剖镜、显微镜(二)试剂经太阳晒过至少一天的自来水(三)动物斑马鱼(Danio sp.)三【实验内容】(一)亲鱼培育和性腺促熟挑选体长大于4厘米的斑马鱼放养于鱼缸中,水温保持在28℃左右,放养数量根据鱼缸中水体体积而定,密度5尾\L左右。

饲喂亲鱼用的饲料有活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直接购自于观赏鱼市场,要求每天投喂4次,及时清除残饵,隔天换水,快到繁殖季节时将雌雄分养,加强管理。

(三)繁殖繁殖前一天中午,将雌雄合养于繁殖缸里,要求雌雄比例为2:1。

由于斑马鱼有食卵的习性,为防止亲鱼吞噬鱼卵,可用网孔为2-3毫米的网将亲鱼限制在繁殖缸的上半部活动,以防止亲鱼吞吃鱼卵。

一般次日凌晨到中午可以产卵和受精,受精卵便沉降于缸底,将繁殖后的亲鱼及时转移至别的培养缸中,吸取缸底受精卵,剔除异物以及眼观有白色小斑点、畸形异常卵。

(三)斑马鱼胚胎发育模式孵化期间,培养用水温度控制在25-28℃,每天要及时清除败育卵,并换水1-2次。

按时观察记录斑马鱼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绘制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模式图。

1、受精卵:斑马鱼的卵呈圆球形,橙黄色、微透明,直径0.8-0.9 mm。

在水中,受精卵卵膜(壳膜)迅速膨胀,出现透明的卵周隙,在壳膜上可以看到呈漏斗状的卵膜孔。

2、卵裂:卵子受精后,细胞质迅速向动物极流动,并集中形成帽状的胚盘。

卵裂即在胚盘范围内进行,卵裂属于不全裂,盘状卵裂。

第一次分裂为经裂,分裂沟自上而下,但不到达底部,结果分为两个相等的不完整分裂球。

第二次分裂仍为经裂,分裂面与第一次垂直,仍是不完全分裂,于是分成大小相似的四个分裂球。

第三次分裂亦为经裂,两个分裂面在第一次分裂面两侧,并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形成两排,每排四个,共八个分裂球。

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常见的小型热带淡水鱼类,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模型,因为它们易于繁殖和维护,具有透明胚胎,容易观察和操纵发育过程的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生物学家使用斑马鱼进行发育生物学研究,探寻分子机制、细胞过程、组织发生、器官形成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斑马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 斑马鱼的发育过程斑马鱼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受精、分裂、胚胎发育和幼鱼期。

受精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随后通过有丝分裂发育成为多个细胞,其中包括前期胚胎、球胚和盘胚。

在这些早期阶段,斑马鱼的胚胎透明,发育过程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

在幼鱼期,斑马鱼游泳、摄食和生长,逐渐成为成年鱼。

2. 斑马鱼的发育成因对于斑马鱼的发育成因的研究可以通过突变体筛选、遗传分析、基因克隆等方法进行。

许多突变体显示了不同的发育缺陷,例如胃肠道畸形、神经系统缺陷、鳍/肢体畸形等。

通过对这些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克隆,科学家发现了很多与斑马鱼发育相关的基因,如sonic hedgehog、hox等。

另外,近年来,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精确地改变斑马鱼基因组中的某些位点,以研究特定基因功能或疾病模型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方法加速了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

3. 斑马鱼的组织和器官形成斑马鱼的器官发生过程是发育生物学的热点研究之一。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骨骼、肌肉、心脏、肝脏、胰腺等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令人印象深刻。

例如,斑马鱼心脏的发育非常相似于人类的心脏发育过程。

斑马鱼心脏发育的详细解剖和功能特征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缺陷和心肌病等。

在肌肉结构和功能方面,斑马鱼是一种适应游泳的生物模型。

它们的鱼体非常透明,我们可以观察和操纵它们的鱼肌和鱼晶体肌的发育和生理功能。

研究斑马鱼肌肉发育和运动调节机制有助于解决人类运动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

斑马鱼性腺促熟及早期发育模式

斑马鱼性腺促熟和早期发育模式XXX,YYY,ZZZ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斑马鱼性腺促熟和产卵调控技术。

2、加深硬骨鱼早期形态发育模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一)斑马鱼性腺促熟和产卵调控。

1、斑马鱼特性:斑马鱼一般4月龄性成熟,5月龄鱼繁殖较好;繁殖周期短,一般7天左右。

雌雄分辨:雌性(偏银灰色,体形丰满,腹部膨大、松软,仰腹可见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摸富有弹性);雄性(偏柠檬色,腹部扁平,身材显得修长)。

【如图一、图二】图一:雄鱼图二:雌鱼精、卵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且速度快。

发育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在25℃的培养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约需36h;在28℃的培养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约需24h,即胚胎发育成熟。

2、斑马鱼繁殖准备:将亲鱼雌、雄分开饲喂2~3天(要在饲养箱中加一玻璃隔板,将雌、雄分开,但同时相互之间又要能够看到),繁殖时将雌、雄按1:1或2∶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进行产卵受精。

在此过程中一般采用10h光照,14h黑暗的光周期。

斑马鱼一般在混合的次日凌晨产卵,为防止亲鱼吞噬鱼卵,可用网孔2~3mm的网将亲鱼限制在产卵池的上半部活动,以防止亲鱼吞吃鱼卵。

每条雌鱼可产卵300~1000粒。

(二)斑马鱼早期发育观察: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主要有以下七个时期(附有相应的时间):(1)合子期Zygote Period(0-0.75h)(2)卵裂期Cleavage Period(0.75-2.2h)(3)囊胚期Blastula Period(2.25-5.25h)(4)原肠胚期Gastrula Period(5.3-10h)(5)体节期Segmentation Period(10-24h)(6)咽期Pharyngula Period(24-48h)(7)孵化期Hatching Period(48-72h)斑马鱼各时期的特征及图片如下:(1)合子期:特征:卵质由植物极向动物极一端流动,最后在卵的动物端形成一个充满卵质的“帽子”这标志着胚的形成。

鱼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

鱼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

鱼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鱼类性腺发育研究是水产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理解鱼类的繁殖机制、提高养殖产量以及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进展,包括性腺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研究参考,推动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鱼类性腺的组织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概述,包括性腺的形态特征、细胞类型以及发育阶段等。

我们将探讨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包括内分泌激素、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还将关注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质等因素对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

我们将对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展示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从业者对鱼类性腺发育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鱼类性腺发育的生物学基础鱼类性腺发育的生物学基础涉及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遗传层面,鱼类的性腺发育受到一系列基因的精细调控,这些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共同影响性腺的分化、发育和成熟。

内分泌因素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促性腺激素(GTH)和性类固醇激素(如睾酮和雌二醇)等,它们通过复杂的反馈机制调控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环境因素也对鱼类性腺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水温、光照、水质、食物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鱼类内分泌系统的改变,进而影响性腺发育。

例如,水温的升高可能促进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而水质污染则可能导致性腺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性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以及性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等。

三种孕激素物质甲炔诺酮、去氢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斑马鱼的毒理效应

三种孕激素物质甲炔诺酮、去氢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斑马鱼的毒理效应

三种孕激素物质甲炔诺酮、去氢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斑马鱼的毒理效应作为一类荷尔蒙激素,孕激素广泛应用于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中,用来避孕和治疗激素引起的各类疾病。

此外,孕激素还广泛用于养殖业中,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增肥作用,提高产量。

由于污水处理厂不能完全地去除孕激素,以及人畜直接排泄和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受纳环境中广泛检出多种孕激素,浓度在几ng L<sup>-1</sup>到几万ngL<sup>-1</sup>。

孕激素拥有强生物活性,其对环境生物的影响引起了研究人员关注。

已有研究表明孕激素有多种毒性效应,如:影响鱼产卵量、引起生物组织损伤和改变基因转录水平。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孕激素对生物生理生化和目标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而孕激素毒理效应机制研究较少。

由于孕激素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差异大,导致不同种类孕激素毒理效应有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不同孕激素物质的毒理效应研究。

本论文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组织切片等生物学手段,研究目前关注较少而环境中检测浓度较高的三种孕激素物质(甲炔诺酮、去氢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的毒理效应,探讨了这三种孕激素物质对斑马鱼的分子毒理效应机制。

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首先研究了甲炔诺酮(Norgestrel,NGT)对成年斑马鱼性腺发育毒性机制。

主要分析NGT对成年斑马鱼转录组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871 ng L<sup>-1</sup>NGT暴露成年斑马鱼14天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富集生物过程和通路。

基因芯片结果显示,NGT暴露显著富集大量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发育相关的生物过程被显著富集,包括器官发育、系统发育、多细胞有机体发育、单细胞有机体发育和发育过程等生物过程。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些发育相关生物过程中均包含有434个差异表达基因。

实验三 斑马鱼促性腺成熟机器早期发育模式

实验三 斑马鱼促性腺成熟机器早期发育模式
• 用6孔板做实验,每个组原则上1个
第10次卵裂 中期囊胚转换
囊胚早期
囊胚中期 囊胚晚期
囊胚早期 囊胚中期
50%下包
囊胚晚期
Gastrula Period (5.3-10 h)
50%下包
Segmentation Period (10-24 h)
Pharyngula Period (24-48 h)
Hatching Period (48-72点
➢ 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的记录【选取6个以上 不 同 时 期 的 胚 胎 照 片 , 并 注 明 时 间 hours post-fertilization (hpf)、温度,并对发育过程 做一简单描述,如卵裂类型,原肠作用中的 细胞运动】
实验二 环境因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自主设计实验)
1. 每组选取以下其中一种环境因子
酒精, 洗衣粉,重金属离子(ZnSO4或GuSO4) 葡萄糖,阿斯匹林等
2。稀释到不同浓度(建议3-5个浓度梯度), 以正常发育为对照,观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
影响。
提供如下母液:
• 洗衣粉:3%母液 • 酒精:20% • 重金属:1g/L • 阿司匹林1g/L • 葡萄糖:10g/L
Zygote Period (0-.75h)
——卵质向动物极流动,形成胚盘
2-cell
Cleavage Period (0.75-2.2 h)
—— 6次卵裂,15-20 min间隔分裂一次
4-cell
8-cell
Blastula Period (2.25-5.25 h) ——卵黄合胞体层(yolk syncytial layer, YSL) 、表胚层(enveloping layer, EVL)、深层细胞(deep cells)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姓名xx大学xx学院 xx级xx专业学号xxxxxxxx摘要:通过对斑马鱼的实验,研究甲基睾酮对其成鱼生长、成活率和性腺发育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各组用配制好的三种饵料(普通饲料、95%乙醇、30μg/g甲基睾酮)分别饲喂,按时投喂换水,观察鱼的活性。

连续处理一周后,记录存活率,随机取10条斑马鱼称重,5条鱼测量其体长,均求取平均值并记录每条鱼的体重变化和条长变化。

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对三组的斑马鱼进行解剖,制作斑马鱼性腺的石蜡切片来对比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的影响。

通过对激素处理过程中斑马鱼的性腺发育、体长增长和成活率的观察,分析发现,实验组在甲基睾酮的作用下,斑马鱼的雌性卵巢发育受到抑制,卵巢结构变化明显,还会促进斑马鱼精巢的发育[1]。

关键词:斑马鱼;甲基睾酮;成活率;性腺发育鱼类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多数情况下幼鱼的性腺尚未分化,激素可以影响性腺的分化和发育。

在鱼类中,对于已分化的性腺,外源激素可以改变个体的副性征、行为性别以及导致败育或者不孕不育,但一般不能改变性腺的分化方向。

目前,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外源激素,如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研究[2,4]已经很多,一般都集中于斑马鱼的雌性性腺以及性别未分化的斑马鱼的影响,实验中多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睾酮处理斑马鱼,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除此之外,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应用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逆转的研究也不少,如邹记兴等采用外源混合激素硅胶药条肌肉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提早性逆转。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饵料饲喂性腺已分化的斑马鱼成鱼,观察斑马鱼的生长情况你的和存活率,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性腺变化,探讨甲基睾酮对斑马鱼卵巢和精巢的影响[3]。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和试剂:1.1.1 实验用鱼——斑马鱼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观赏鱼。

由于其具有个体小、产卵量大、繁殖周期快、体外受精、胚胎透明、突变表现性明显、易于观察、胚胎发育同步且发育速度快、饲养简便等优点,除了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外,还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因此成为研究最广泛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之一。

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年,第30卷,第2期,第168-174页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2011,Vol.30,No.2,168-174研究报告A Letter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王晶王冰李纪同杨磊张永忠*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聊城,252059*通讯作者,Dr.yzz@摘要在过去几十年,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其发育周期短且速度快,胚胎发育透明,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典型模式生物。

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和分化非常特殊,雄性和雌性幼鱼的性腺在早期全部发育成“类卵巢”结构。

目前,对于斑马鱼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分化机制还不清楚。

本文以孵化后不同时期的斑马鱼仔鱼和幼鱼的生殖腺为材料,经石蜡切片和苏木精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斑马鱼仔鱼性腺从出现、分化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结果发现:孵化后5~10日龄仔鱼腹腔两侧可以观察到没有分化的生殖腺,其中的生殖细胞明显比周围的体细胞大;孵化后14~24日龄仔鱼的生殖腺中可见由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生殖包囊,其中的生殖细胞进一步分化、分裂形成体积更大、数量更多的卵母细胞;25日龄左右的仔鱼,其性腺成为在腹腔两侧对称,而且在组织结构上也较为典型的卵巢样结构。

到35日龄前后可见一部分仔鱼的性腺逐步由卵巢样结构向精巢结构转变的过程。

我们在2周左右的仔鱼的性腺中观察到了生殖包囊存在,这一现象还未见有前人报道。

在本试验中,我们不仅清楚地观察到类似卵巢的性腺中“卵母细胞”逐渐凋亡消失的过程,还观察到性腺由最初的类似卵巢样结构逐渐变成典型的精巢结构的整个过程。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发育生物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斑马鱼,性腺发育,石蜡切片,生殖包囊,组织学观察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Zebrafish Gonad DevelopmentWang Jing Wang Bing Li Jitong Yang Lei Zhang Yongzhong*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orresponding author,Dr.yzz@DOI:10.3969/gab.030.000168Abstrac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zebrafish(Danio rerio)has become a typical model species for several re-search areas,primarily due to its short generation time and rapid,transparent embryonic development.Zebrafish gonad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rather special for that in both of early male and female juveniles the go-nad develop into overy-like-structure(‘juvenile ovary’).The sexual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zebrafish is far from being fully understood at present.In this study,juvenile zebrafish gonad developmental process from the ear-liest recognizable stage,through differentiation,to maturation,was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after hematoxylin stain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ifferentiated gonads could be observed on both sides of dorsal abdominal cavity of5~10days'juveniles,in which germ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e surrounding somatic cells;germline cysts derived from oogonium division could be seen in the gonads of14~24days'juveniles,in which the germ cells further differentiated and increased both in number and in size.Gonads from about25days'juveniles developed into typical symmetic localization and typical ovary-like in shape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e.From about 35days,gonads in some juveniles revealed clear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ovary-like shape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e into testises.We identifi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germline cyst in the gonads of juvenile zebrafish2weeks post-hatching,to our konwledge,this phenomen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In this study we both clearly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7D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268)共同资助observed the apoptotic process of“oocyte”in the ovary-like gonads,untill all the“oocytes”disapear gradually,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gonad from the overy-like-structure to typical testis gradually. These observation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firsthand materials to the the developmental biology. Keywords Zebrafish(Danio rerio),Gonad development,Paraffin section,Germline cyst,Histological observation斑马鱼(Danio rerio)属鲤科(Cyprinidae),短担尼鱼属(Danio),原为一种典型的亚热带观赏鱼。

鱼类性别发育和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

鱼类性别发育和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

鱼类性别发育和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鱼类的性别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一系列的分子机制,包括性别决定基因、性别逆转、雌雄激素等多个方面。

这些分子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掌控着鱼类性别的发育和分化。

1. 性别决定基因性别决定基因是指在不同的物种中,控制性别发育的基因。

在哺乳动物中,这个基因是SRY基因,而在鱼类中,则不止一个性别决定基因。

例如,虹鳟鱼和斑马鱼中的性别决定基因是dmrt1和gdf6,而草鱼和鲫鱼中则是amh和CYP19a1a。

这些性别决定基因的作用是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来控制性别分化。

在虹鳟鱼和斑马鱼中,dmrt1和gdf6基因分别调节睾丸和卵巢的发育。

而在草鱼和鲫鱼中,amh和CYP19a1a基因则分别调节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

2. 性别逆转性别逆转是指在性别分化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个本来应该是雌性的个体变为雄性或一个本来应该是雄性的个体变为雌性的现象。

在鱼类中,这个现象比较常见,例如泥鳅、鲤鱼和草鱼等品种都会出现性别逆转的情况。

性别逆转的原因是因为鱼类的性别分化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例如水温、光照、水质和饲料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到鱼类的性腺发育和激素水平,从而导致性别逆转。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性别逆转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调节鱼类的性别发育过程,从而影响到性别逆转的发生。

3. 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是影响鱼类性别分化的两种重要因素。

在鱼类中,雄性激素主要包括睾酮和11-酮雄酮,而雌性激素则主要包括雌二醇和17-酮雌酮。

这些激素可以通过直接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到鱼类的性别分化,从而控制睾丸和卵巢的发育。

例如,在梭子蟹鱼和东方草鱼中,睾酮和11-酮雄酮可以抑制卵巢的发育,从而促进雄性的发育。

而在鲤鱼中,雌激素则可以促进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从而使得鱼体变成雌性。

总之,鱼类性别发育和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多种基因、激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斑马鱼的饲料投喂量

斑马鱼的饲料投喂量

斑马鱼和人有百分之八十七的基同源性,因此,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很突出,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也可适用于人类。

故在科研场所和高校实验室中,一直备受欢迎,引得大规模饲养。

为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斑马鱼进行精心的饲养。

斑马鱼饲养需要注意点很多,其中斑马鱼饲料的投喂量就是很重要的一点。

斑马鱼身体延长而略呈纺锤形,头小而稍尖,吻较短,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与银白色或金黄色纵纹相间排列纹路比较有条理。

在水族箱内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于非洲草原的斑马群,故此得斑马鱼之美称。

一般而言,斑马鱼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的鱼类,对饲料的要求不高,无论是天然的饲料,还是人工的饲料,斑马鱼都照收不误。

但是为了保证斑马鱼繁殖机生长质量,不影响科研结果,最好多种饲料结合投喂,人工饲料可以用软颗粒饲料或者全价硬颗粒饵料。

斑马鱼虽然要求不高,但是所用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40%,粗脂肪高于3.5%,水分低于4%,钙、磷含量分别为0.9%-1.6%和0.8%-1.4%。

此外,不同时期的斑马鱼的投喂量也是不同的。

对于培育亲鱼,饲料中应添加一些促进性腺发育的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锌、铁等,可以由原来的每天投喂2-3次增加为4次,并且增加鲜活饵料的投喂。

而在斑马鱼仔鱼阶段,需要投喂草履虫、轮虫、酵母等作为其开口饲料;在幼体阶段,可以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随着斑马鱼的长大,饵料也变得丰富起来,可以投喂大型的浮游动物类以及桡足类,或者是蝇幼虫、摇蚊幼虫、水蚯蚓等,也可以投喂捣碎的小鱼小虾。

活体饲料对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亲鱼培育时,适量增加活体饵料会缩短其性腺发育周期。

美国进口丰年虫饵料斑马鱼专用上海海圣生物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从事水生物养殖设备制造的专业生产型企业,专为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度身设计、制造水生物实验养殖系统,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生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大学等。

斑马鱼怀孕养

斑马鱼怀孕养

斑马鱼怀孕养斑马鱼怀孕多久产卵斑马鱼怀孕一周以后产卵,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大就是可以进行繁殖产卵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一个健康的水质,这样才能够让斑马鱼生长的更好。

斑马鱼的性成熟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从后喂养三个月就可以进行繁殖。

斑马鱼一般每周都可以产卵一次,每次产卵可能有100-300枚,另外,斑马鱼产不产卵以及产卵的多少与主人喂得好坏有关,有些喂的很好的,不到一个星期都可以产卵一次。

选取2~3对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将亲鱼捞出。

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

繁殖水温24℃时,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

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

水温25℃时,7~8天的仔鱼开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在饲养鱼类的时候,是否有着健康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蓝斑马鱼怀孕多久产卵蓝斑马鱼怀孕一星期左右就是可以产卵的,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斑马鱼有着一个健康的水质才行的。

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

繁殖水温24℃时,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

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

水温25℃时,7~8天的仔鱼开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饲养斑马鱼的时候,健康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斑马鱼多大才能繁殖如何确定斑马鱼是否怀孕斑马鱼多大才能繁殖?如何确定斑马鱼是否怀孕?如何确定斑马鱼怀孕?就像下面这一条就不是真正的斑马鱼怀孕,肚子表部凹凸不平,很有可能是得病了,需要注意。

所以斑马鱼吃什么也很重要,喂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或者饵料会导致斑马鱼疾病的产生,随意经常强调斑马鱼的食物一定要干净整洁。

斑马鱼繁殖周期及过程

斑马鱼繁殖周期及过程

斑马鱼繁殖周期及过程
斑马鱼是常见的观赏型鱼类,亦称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等,原产于南亚,广泛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溪流中,现已广泛引种至美国、斯里兰卡、菲律宾、毛里求斯等地,下面来看一看斑马鱼繁殖周期及过程吧!
一、繁殖周期
斑马鱼是卵生鱼类,一般情况下4月龄便可进入性成熟期,但建议用5~6月龄的斑马鱼繁殖最好,繁殖周期约7天,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

二、繁殖条件
斑马鱼是不怕冷的热带鱼类,最适生长水温20~23°C,繁殖最适pH约6.5~7.5,最适水硬度约6~8,最适水温约25~26°C。

三、繁殖方法
斑马鱼喜自食其卵,繁殖缸中要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鹅卵石,繁殖
时鱼卵可落入网板下面或鹅卵石缝隙中,等亲鱼产卵结束后及时捞出,12小时后发白的未受精卵可用吸管吸出。

四、幼鱼孵化
斑马鱼每次产卵300余粒,最多可达上千粒,水温24°C时受精
卵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C时受精卵只需36小时便可孵化成仔鱼。

五、幼鱼管理
斑马鱼仔鱼孵化后不别急于喂食,水温25°C时孵化7~8天的仔鱼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灰水,孵化2周后可投喂水蚤、丰年虾卵等饲料。

斑马鱼怎么养?斑马鱼的繁殖周期和养殖要点

斑马鱼怎么养?斑马鱼的繁殖周期和养殖要点

斑马鱼怎么养?斑马鱼的繁殖周期和养殖要点斑马鱼,又名花条鱼、蓝条鱼、印度斑马鱼等,为鲤科鱼丹属鱼类。

斑马鱼体色艳丽、小巧玲珑,同时易饲养、易与其他观赏鱼品种混养,因此受到了许多鱼友的青睐,常常饲养于水族箱内。

而在斑马鱼的饲养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健康生长,了解繁殖周期和养殖要点十分关键。

那么,斑马鱼怎么养?现将斑马鱼的繁殖周期和养殖要点介绍如下。

一、斑马鱼的繁殖周期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mdash;7次,而且产卵量高。

斑马鱼的繁殖比较容易。

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

由于斑马的卵为无粘性的沉性卵,并且斑马鱼和其他鲤科鱼一样会吃掉自己的卵。

所以大家应该在繁殖缸底铺设一些可以将卵隐蔽起来的物品。

笔者以前是将玻璃弹球(也就是小孩子玩的玻璃球)密密的在缸底铺上一层,这样卵会从玻璃球的空隙落到繁殖缸底部,玻璃球可以将亲鱼和卵分开以免亲鱼吃掉卵。

另外,还可以用玻璃作出一个一个格子,放到繁殖缸里,每一格约10X10cm,这样就可以将多对亲鱼放到一起产卵。

然后同时孵化,幼鱼也可以同时喂养和管理了。

繁殖时可按雌雄鱼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内,一般头天晚上防入,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可以产卵受精。

排完卵要将种鱼捞出另养。

一条雌鱼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

受精卵经2-3天可孵出仔鱼,再经2天仔鱼开始游动觅食,开始先以“洄水”喂之,10天后可改喂其他小型鱼虫。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着;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二、斑马鱼的养殖要点1.水质要求不高: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斑马鱼的饲养水质呈中性即可,但喜偏软性水,若在繁殖下一代的期间,水质需要用软水,软水可以提高受精和孵化率。

斑马鱼的繁殖和饲养技术

斑马鱼的繁殖和饲养技术

斑马鱼的繁殖和饲养技术1 斑马鱼斑马鱼(Zebra fish,Danio 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

斑马鱼,是淡水水族箱观赏鱼,原产于亚洲,体长约4公分,具暗蓝与银色纵条纹。

斑马鱼体型纤细,成体长3-4cm,对水质要求不高。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鱼纹显著。

雌鱼鱼体教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胚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繁殖较好。

2 斑马鱼饵料及其营养成分斑马鱼对饵料的要求不高,人工配合饵料及各种鲜活饵料均可。

但为保证斑马鱼较好的繁殖和生长,最好多种饵料结合投喂,人工饵料可以用软颗粒饲料或者全价硬颗粒饵料。

所用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40%,粗脂肪高于3.5%,水分低于4%,钙、磷含量分别为0.9%-1.6%和0.8%-1.4%。

如果培育亲鱼,配合饵料中应添加一些促进性腺发育的元素,如Va、Vd、Ve以及微量元素锌、铁等。

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选用鲜活饵料的种类不同。

在斑马鱼仔鱼阶段,可以投喂草履虫、轮虫、酵母等作为其开口饲料;在幼体阶段,可以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随着斑马鱼的长大,饵料也变得丰富起来,可以投喂大型的浮游动物类以及桡(rao)足类,或者是蝇幼虫、摇蚊幼虫、水蚯蚓等,也可以投喂捣碎的小鱼小虾。

活体饵料对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亲鱼培育时,适量增加活体饵料会缩短其性腺发育周期。

3 斑马鱼的繁殖斑马鱼亲卵亲鱼的培育:斑马鱼在繁殖时通过光周期作用,在日出后产卵,为促进斑马鱼的成熟,我们在水族箱内按照雌雄1:2-1:3的比例放入斑马鱼,控制光周期为14:10(光照14h,黑暗10h),如有必要可以用黑布水族箱罩住,增加水体温度至28.5摄氏度,增加投喂次数,可以由原来的每天投喂2-3次增加为4次,并且增加鲜活饵料的投喂。

(1)自然产卵:斑马鱼一般10-12周可达到性成熟,但最好用17-18周的亲鱼进行大规模繁殖,斑马鱼为异体体外受精,繁殖周期短(一般7d左右),温度适合时一年四季都可产卵,卵量300-1000粒,为非粘性沉型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时相晚期

卵母细胞增大为 145.95~ 330.82μm,核径 为48.65~ 58.38μm,核质比 0.006~0.06。液 泡充满卵黄,放射 带的外周形成均染 粉红色的胶质膜结 构,小核仁45个左 右,多位于核膜内 侧周边。
IV时相卵母细胞(卵母细胞成熟期)

主要是处在大生长期晚期 的初级卵母细胞。由于卵 黄物质不断积累,卵母细 胞细胞体积继续增大、卵 黄迅速积累、液泡被积压 到卵母细胞周边的细胞质 中,圆球形的卵黄颗粒基 本充满卵母细胞质,卵母 细胞直径在约为 379.47~447.58μm, 胞核约38.92~ 68.11μm,核质比为 0.0007~0.004,细胞 质及细胞核开始由中央直 接移向动物极移动,卵母 细胞开始表现出极性。放 射带明显增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Ⅲ时相中期

卵母细胞明显增大, 卵母细胞直径在约为 124~198.4μm,胞 核约49.6~ 119.04μm,核质比 为0.03~0.36。核质 被染成浅紫色,大核 仁少见,小核仁约40 个左右,其中较大的 分布于核膜内侧,较 小的散在于核质中。 放射带发育明显。内 层膜的细胞呈立方形, 而外层的仍为扁平形。
步骤二、交配前准备

产卵前一天的准备:
1. 挑选出适当的公鱼跟母鱼,体长要尽量一样, 母鱼可以略大一些。 2. 将公鱼与母鱼分别放置产卵缸的两侧,中间 设置隔板将其隔开。 3. 产卵房的准备
步骤三、交配当天



光周期控制的隔天清晨,当天亮后约十分 钟,公鱼和母鱼会恢复清醒。 当母鱼发现公鱼时,由于前一天的费洛蒙 影响,母鱼在天亮后也释放另一种费洛蒙, 使公鱼往母鱼方向前去的行为更加明显及 强烈。 此时就可以准备打开隔板,让公鱼跟母鱼 进行交配。
1Ⅱ时相卵母细胞(皮层滤泡期或卵 黄生成前期)

主要是处在小生长期的卵母 细胞。卵母细胞直径在约为 54.56~94.24μm,核径 约为29.76~59.52μm, 核质比约为:0.11~0.42。 核形不规则,呈圆形、椭圆 形或多角形,细胞质嗜碱性, H.E染色呈深紫色,核浅蓝 色,位于细胞中央。在同一 切面上核内有3-10个核仁, 沿核膜内缘分布。根据卵径 大小和结构形态的不同,这 个时相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早期,卵母细胞形态仍然 不规则,形状多变;在发育 中期,卵母细胞呈近圆球形; 发育晚期,卵母细胞内生长 环迅速扩大。滤泡膜仅一层。




77日龄:以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大部分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发育 中期。中期第Ⅲ时相卵母细胞近圆形,体积明显增大。胞质的空泡内出现了 嗜酸性的卵黄颗粒,越靠近细胞核,卵黄颗粒越大。卵核体积增大,染色较 浅,核仁多个,分布在核膜内缘。随卵母细胞的发育,核仁逐渐向核中央移 动,呈深蓝色。细胞周围辐射带明显,并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厚,细胞 外两层滤泡膜发育明显。 82~90日龄:以第Ⅲ、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晚期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体积 较大,空泡内充满卵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由于卵黄物质不断积累,细胞体 积继续增大,圆球形的卵黄颗粒基本充满卵母细胞质。细胞核逐渐由中央向 动物极移动。卵巢壁随卵母细胞的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加而逐渐变薄,放射带 明显增厚。 成熟小鱼:卵巢白膜变得很薄。卵巢以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主,也存在有发育 早期的卵母细胞。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已充分发育,呈圆球形,卵黄颗粒相互 融合,细胞质中充满粗大的卵黄颗粒,散布于整个卵母细胞的胞质内。至此, 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不久,核膜崩解、消失,卵母细胞进入第2次成熟分裂中 期,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排到卵巢腔。 产卵后小鱼:卵巢细长,结构松散,包含有排卵后的空滤泡、第Ⅱ时相、第Ⅲ 时相和第Ⅳ时相卵母细胞。
繁殖期,IV期卵巢




Ⅰ期:初级生长期(primary growth stage),卵母细胞 (卵泡)体积小(7~140μm),卵母细胞开始生长。 Ⅱ期:皮质泡时期(cortical alveolus stage),卵泡直径 140~340μm。卵母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卵母细胞外周 的皮质区出现许多小泡。 Ⅲ期:卵黄增生期(vitellogenesis stage),卵泡直径 340~690μm。卵母细胞体积增加很快,卵黄颗粒物质快 速积累,越靠近细胞核,卵黄颗粒越大。 Ⅳ期:卵母细胞成熟期(oocyte maturation stage),卵 泡直径690~730μm。由于卵黄颗粒数量和体积的增长, 圆球形的卵黄颗粒基本充满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Ⅴ期:成熟卵期(mature egg stage),卵泡直径 730~750μm。卵母细胞成熟,细胞内充满了粗大的卵黄 颗粒。
斑马鱼的性腺发育
精巢的组织学结构和不同发育阶段 生殖细胞形态



精巢一对,位于腹腔背部两侧,体积较小,以系膜与体壁相联,左右 精巢彼此分开,在尾端合并成一条很短的输精管,和一般鲤科鱼类相 同。 生殖上皮随着结缔组织向精巢内部延伸,形成许多隔膜,把精巢分成 许多不规则的精小叶,从其横切面上可见许多精小叶紧密排列,但没 有一定的规律性,精小叶为精巢的实质部分,因其呈管状又可称为精 小管。 在精小叶内由许多精小囊组成,随着精巢的发育,精小叶内各精小囊 间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而在同一精小囊内生精细胞发育是同步的。 精小叶中央为小叶腔,小叶腔在精巢内相互连接成网状,最后通到输 精管,精原细胞位于精小叶的边缘处,在分化过程中,当生殖细胞在 精小囊内发育成为成熟的精子时,精小囊破裂,成熟的精子释放到小 叶腔中,各小叶腔内的精子最后汇集到输精管内并可借助于输精管排 出,因此成熟的精子只在小叶腔和输精管内存在。 生殖细胞在发生上由外向里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 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Sg,精原细胞;ScⅠ,初级精母细胞;ScⅡ,次级精母细胞;St, 精子细胞;Sz,精子;LL,小叶腔;LC,间质细胞;SC,支持细 胞;ST,精小囊
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和不同发育阶段 生殖细胞形态



斑马鱼卵巢一对,左右两叶, 大部分对称;成熟卵巢呈囊 状,位于体腔内,外被由平 滑肌和结缔组织形成的卵巢 膜,卵巢膜不发达。 卵巢位于腹中线两侧,在鱼 体后端汇合成一短的输卵管, 进入泄殖腔,由泄殖腔开口 于体外。 卵母细胞直径、核径和核质 比在不同时相中的变化:
•卵母细胞在Ⅱ时相增长不明显,在Ⅲ、Ⅳ、Ⅴ时相期增长 迅速 •胞核的直径在Ⅱ时相增长迅速,在Ⅲ时相中期、Ⅳ时相增 长缓慢,几乎没有变化 •核质比在第Ⅱ时相最大,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核质比越 来越小



卵巢壁:由两层被膜构成, 外层为腹膜,内层为白膜。 白膜由外到内依次为扁平上 皮细胞、疏松结缔组织、间 质组织和生殖上皮。 产卵板:白膜中的结缔组织 向卵巢内部伸展与卵巢生殖 上皮共同构成板层状结构, 称产卵板,是卵子产生的地 方。 卵巢腔:存在于卵巢内部的 空腔,与输卵管相通。
母鱼:性成熟后肚子开始膨大,里面卵囊形成 卵,臀鳍较公鱼来得小、短且较圆,鱼鳍末端 有时也有黄色出现,但相对于公鱼出现的时间 比较少。

步骤一、布置环境
※光周期调控:斑马鱼需要在约14:10光照周 期下,才会产生交配产卵的 行为。 ※水温:需在24~28.5℃。

在适当的水温下,将公鱼和母鱼分缸进行 饲养约5-7天后,即可在光周期天亮后1小 时内,看到斑马鱼进行交配行为。
V时相卵母细胞(成熟卵期)

卵母细胞已充分发 育,呈圆球形,卵 径约为467.04~ 564.34μm。卵黄 颗粒相互融合,细 胞质中充满粗大的 卵黄颗粒,卵黄颗 粒散布于整个卵母 细胞的胞质内,至 此,卵母细胞已经 成熟,以后便脱离 滤泡膜而排入卵巢 腔。
2.2.2.5VI时相卵母细胞

卵细胞排出, 剩余的空滤泡 膜,形状不规 则,蜷曲于卵 巢内。
Sg,精原细胞;ScⅠ,初级精母细胞;ScⅡ,次级精母细胞;St, 精子细胞;Sz,精子;LL,小叶腔;LC,间质细胞;SC,支持细 胞;ST,精小囊
V期早期精巢,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 精子,比例尺示24μm
Sg,精原细胞;ScⅠ,初级精母细胞;ScⅡ,次级精母细胞;St, 精子细胞;Sz,精子;LL,小叶腔;LC,间质细胞;SC,支持细 胞;ST,精小囊
繁殖期,V期精巢
III期精巢;小叶腔明显,初级精母细胞排列多层,比 例尺示24μm
Sg,精原细胞;ScⅠ,初级精母细胞;ScⅡ,次级精母细胞;St, 精子细胞;Sz,精子;LL,小叶腔;LC,间质细胞;SC,支持细 胞;ST,精小囊
VI期晚期精巢,示精小囊内发育同步的各期生殖细胞, 比例尺示24μm
SB产卵板
不同龄雌鱼卵巢发育



0~16日龄:没有观察到性腺发育情况。 17~22日龄:原始生殖细胞没有两性分化,数量开始增多,并逐渐聚 集成团,细胞质嗜酸性,核较大,嗜碱性,有一明显核仁。 27日龄: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卵原细胞,体积变大,数量增多,成排 排列,在腹腔后背部分布,与肝胰脏相连。 32~57日龄:卵巢体积较小,位于腹腔后背部,靠近肝胰脏。卵巢内 主要为第Ⅰ时相卵母细胞,细胞体积小,圆形,细胞质少,有一明显 细胞核。核中部有1~2个核仁,核内染色质细丝状。 62日龄:主要为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细胞为多角形、圆形。细胞质较 多,染色较深,为淡紫红色。核相应增大,弱嗜酸性,核仁数个,靠 近核膜内侧分布。卵母细胞外面有一层滤泡细胞。 67~72日龄:卵巢粗短,主要存在第Ⅱ时相和发育早期的第Ⅲ时相卵 母细胞。早期第Ⅲ时相卵母细胞比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大,圆形或 椭圆形,染色较浅,核周细胞质内出现少量空泡。细胞核较大,弱嗜 酸性,核仁多个,分布在核膜内缘,被染成深蓝色。卵母细胞外周辐 射带很薄,结构不明显,细胞外隐约能看到两层滤泡膜。
交配中

公鱼在交配的过程中,采绝对主动方式, 会先以眼睛观察并决定要向哪一只母鱼进 行攻势。其次会进行求偶舞蹈,在想要交 配的母鱼周围绕圈圈或是8字型,游向母 鱼后,利用腹部侧面摩擦母鱼,刺激母鱼 排卵,公鱼便会同时射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