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下册4、5课教案
5课《色彩明与暗》(教案)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并能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这一知识。难点在于学生对明暗对比在塑造形体立体感中的作用的理解和运用。
为了解决这一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不同明暗对比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明暗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
陈述:色彩的明暗变化只能通过改变色彩的亮度来实现。
答案:错误。色彩的明暗变化不仅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的亮度,还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的饱和度和色相来实现。
题型2: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
问题: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色彩明暗对比的作用?
A.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
B.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C.突出画面的重点和主题
D.所有以上选项
3.色彩明暗在绘画中的应用:色彩的明暗变化和对比在绘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和对比,可以塑造形体的立体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4.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色彩的明暗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亮色和浅色的色彩明度较高,深色和暗色的色彩明度较低。在绘画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来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
知识点梳理
《色彩明与暗》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以下知识点:
1.色彩的明暗变化:色彩的明暗变化是指色彩的亮度和深浅的变化。亮色越接近白色,深色越接近黑色。色彩的明暗变化可以丰富绘画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色彩明暗对比:色彩明暗对比是指不同明度的色彩放在一起时产生的视觉效果。色彩明暗对比可以增强绘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c.注意在绘画过程中保持色彩明暗变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7.色彩明暗对比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a.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
b.突出画面的重点和主题。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 色彩的明与暗-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人教版教学目标•理解色彩的明暗变化对作品的艺术效果的影响;•掌握明暗调色技巧,能够使用不同明度的颜色进行调配;•发现和欣赏作品中明暗效果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色彩明暗变化对作品的艺术效果的影响;•掌握明暗调色技巧;•能够使用不同明度的颜色进行调配。
教学难点•发现和欣赏作品中明暗效果的艺术价值;•掌握使用明暗调色技巧刻画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教学准备•进行明暗调色的颜料:黑、白、中等明度的色彩;•调色盘和混色刀;•画纸、铅笔、橡皮、毛笔和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用例子引出今天的新课,例如:请给这张空白的画纸上色。
在同学们涂完颜色之后,让他们观察到空白画纸变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作品。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颜色,会有明暗差别?是否有其他颜色可以调配出不同的亮度和深度呢?2. 理解色彩的明暗变化对作品的艺术效果的影响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两张不同的画作:一张是全是浅色调的画作,另一张是全是深色调的画作。
同学们可以发现,浅色调的画作给人以清新和温暖的感觉,而深色调的画作则给人以庄重和肃穆的感觉。
引导学生思考画家们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境和表现主题下会使用不同的颜色呢?接着,教师让同学们观察季节变化中阳光照射下的树叶颜色,可以发现树叶的颜色从浅绿色到深绿色的变换就是明暗变化。
教师强调同学们需要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理解明暗变化对色彩的影响。
3. 掌握明暗调色技巧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使用明暗调色技巧进行颜色调配。
首先,将白色和黑色调到色彩盘的两个端点,然后,在这两个端点中间布置其他不同明度和颜色的颜料。
教师告诉同学们,明暗调色一般是混合相对接近的颜色,让颜色的亮度和深度均匀地过渡。
教师可以以一个具体的物体或场景为例,演示如何通过明暗调色技巧来刻画物体的明暗和纹理。
4. 色彩的复现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练习,利用明暗调色技巧,以静物或风景为对象,尝试调配不同明度的颜色。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老师和同学“高矮胖瘦”绘人物|沪教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老师和同学“高矮胖瘦”绘人物|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把握人物的比例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观察人物的特点,把握人物的比例和结构。
教学难点:1. 人物绘画的细节处理。
2. 人物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人物绘画的参考图片和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人物绘画的了解和兴趣。
2. 教师展示一些人物绘画的参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比例的把握等。
2. 教师示范人物绘画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三、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如高矮、胖瘦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实践与指导(15分钟)1. 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进行人物绘画的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绘画的细节处理。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绘画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相关的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继续练习人物绘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第四课学构图(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课程名称:第四课学构图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构图方法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构图方法在实际绘画创作中的灵活运用。
2. 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为什么吸引你?2. 学生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有良好的构图,构图是美术作品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平衡、对比、节奏等。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构图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构图的原理和方法。
3.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方法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的角度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构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能够运用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阅读:1. 《美术构图学》2. 《绘画构图技巧》3. 《美术鉴赏与批评》参考文献:1. 《美术课程标准》2. 《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3. 《美术教学论》重点关注的细节:构图方法在实际绘画创作中的灵活运用。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安全标识》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平安标识)样板教案第四课平安标识一、教学目标1.掌握设计平安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平安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平安标识。
3.提高自我爱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平安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形式各异的平安标识。
为了能够在平安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需要认识并熟知各种平安标识。
平安标识主要包含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每个标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通过色彩、图案、形状来区别各自的平安标识作用。
平安标识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了简洁的标识方法来提示人们平安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平安标识,提高平安标识作用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平安标识。
难点:设计的平安标识有用且美观。
三、教学课时 l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打算〔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平安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平安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1.视频导人。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平安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发?(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平安标识。
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示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平安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平安标识。
2.分辩标识。
(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平安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臵。
(2)分辩平安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平安标识图片。
教师提问:平安标识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复: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
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平安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平安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臵?3.设计平安标识。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教案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暗变化,掌握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色彩的明暗变化原理、明暗对比的运用、明暗渐变的表现等,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色彩的明与暗,提高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认知和绘画基础,对色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的鲜艳、明亮等概念,对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了解不够。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勇于创新,但同时也容易注意力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掌握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等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
2.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的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工具(如水彩笔、铅笔、画纸等)。
3.示例作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明暗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片之所以让我们感到鲜明、突出,是因为它们运用了明暗对比的表现手法。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色彩的明与暗》。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色彩的明暗变化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暗是由光线的照射和物体的反射决定的。
2.教师展示明暗对比的示例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明暗对比的表现手法,并讲解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运用明暗对比的表现手法,画一幅色彩鲜明的作品。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表现手法和创意。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实用标准文案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第1课《巨匠童心》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XXX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研究XXX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教学难点: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研究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甚么配合之处吗?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1.XXX(1)简介:老年的XXX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
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腾跃、嬉戏。
(2)XXX童心作品赏析作品中甚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2.XXX(1)XXX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文档大全实用尺度文案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XXX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1901年6月24日,XXX 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
1973年4月8日在法国过世。
(2)XXX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XXX的童心?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甚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三、巨匠童心的规律1.这些大师虽然充溢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办法和规律的。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 学构图》教学设计5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学构图》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4课学构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构图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构图的概念、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等,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构图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热情。
但是,他们在构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构图不饱满、构图失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概念和原则,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构图的概念和原则2.构图的方法和技巧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构图方法和技巧。
4.欣赏法: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3.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4.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构图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实践所学的构图方法和技巧。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构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 纸卷魔术5-苏少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纸卷魔术5-苏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纸卷魔术5-苏少版》。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习用纸张制作魔术道具。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让学生感受手工制作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材料:纸张、胶水、剪刀、彩笔、尺子。
2.学生准备的材料:纸张、胶水、剪刀、彩笔、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介绍纸卷魔术的历史、种类等方面,让学生对纸卷魔术有一些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制作魔术道具(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纸张制作简单的纸卷魔术道具,并让学生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如下:1.先将一张纸切成长条状,纵向卷成圆柱状,用胶水粘好。
2.将另一张纸切成三角形,将其卷成锥形,用胶水粘好,并将其插入圆柱中间的小孔中。
3.在纸卷的两端分别剪出花瓣形状,并用彩笔画上花纹。
3. 展示和比赛(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纸卷魔术道具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评比。
4. 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强调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五、作业学生回家后,要求制作自己喜欢的纸卷魔术道具,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制作纸卷魔术道具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手工制作的快乐。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学生的手工制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条的类型与特点: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线条的分类及各自的表现特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线条进行创作。
-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分析线条在名画中的运用,使学生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
《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
1.线条的认识: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特点及表现手法。
2.线条的运用:观察生活中的线条,了解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创作实践:运用线条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场景的美术作品。
4.美术鉴赏:欣赏线条在名画中的应用,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线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环境中的线条?”比如,教室的墙壁、桌椅的边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线条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表现: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的能力,提升绘画表现技巧,增强对美术语言的运用与理解。
2.观察感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线条的审美意识,提高对周围环境线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运用线条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美术鉴赏:提高学生对线条在名画中应用的理解,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热烈,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置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引导方式不够到位。针对这一问题,我会认真反思,调整讨论主题和方法,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教案】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5课(综合版)
【教案】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5课(综合版)一课《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第二课《穿穿编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这一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准备:各色纸条、幻灯教学文件、范例,剪刀、粘合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阶段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
这是什么呢?它美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从博物馆到大自然再到民间工艺。
2、幻灯出示课题,观察范作,说说它美的地方,并试着寻找规律,说说它的实用性和装性。
从范作出发,把学习内容同生活相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美源于生活。
二、教学发展阶段1、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
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2、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看图小组自学讨论穿编方法,并提出问题。
讨论穿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并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尝试做篮子。
5、小组合作编制小篮子。
6、互评作品,交流不同的穿编法,并总结。
培养看图自学能力。
分解制作的难点,使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并在观察中触发新的想法。
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评价能力和指导自学方法。
三、欣赏拓展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
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
(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
(上网自学创意篮子的制作)3、欣赏、讨论作品的制作方法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穿编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启发学生的创造设计意识。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色彩- 教学目标:-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学会用简单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欣赏能力。
-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介绍;2. 常见的基本色彩分类及其特点;3. 利用红、黄、蓝等基本色进行创作。
- 教学步骤:1. 呈现不同颜色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颜色的特点,介绍基本色彩的分类;3. 给每位学生发放颜料,让他们用纸板或画纸尝试混合基本色彩;4.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不同色彩的表达效果;5. 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颜色知识进行创作。
- 教学反思:- 学生对色彩的分类和基本概念理解较好;-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部分学生对颜色的混合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
第二课:掌握画线基本技巧- 教学目标:- 研究使用直线、曲线等基本线条进行绘画;- 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了解线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1. 直线、曲线等基本线条的介绍;2. 不同线条表达的感觉和效果;3. 绘制线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 教学步骤:1. 通过展示不同线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2. 分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线条及其表达效果;3. 让学生用铅笔或绘画工具尝试绘制各种直线和曲线;4.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5. 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线条技巧进行创作。
- 教学反思:- 学生对基本线条的掌握较好;-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部分学生对曲线的绘制还需加强练。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内容)...总结: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共包括多节课程,主要内容涵盖色彩认识、线条绘制、造型创作等方面。
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引导他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聚聚散散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嬉戏、试验等驾驭颜色的喷及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育学生动手动脑的实力。
2、通过观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高校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育学生的观赏实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具打算: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赏导入1、让学生观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老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觉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这里有作品观赏,请大家观赏后小组探讨:“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三、嬉戏体验1、老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探讨沟通。
3、老师引导学生思索,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沟通,老师引导学生观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沟通体验第二节一、师生沟通:1、老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及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驾驭。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及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展评价。
二、布置作业,老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上一课的持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视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微妙。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更,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觉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觉圆点的几种根本形态:圆面、圆圈;发觉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根本变更:通过对教材创建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觉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建美。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合作临摹练习—走进米罗|辽海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合作临摹练习—走进米罗|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米罗的艺术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米罗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米罗的艺术风格特点3. 合作临摹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米罗的艺术风格,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临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米罗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欣赏米罗的作品。
2. 演示法:教师示范合作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临摹的步骤。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临摹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五、教学准备:1. 米罗的作品图片和资料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 录音机、磁带等音响设备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米罗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谁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米罗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米罗的艺术风格特点,如抽象、梦幻、童趣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米罗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3. 合作临摹(15分钟)教师示范合作临摹的方法,强调观察、构图、用线、上色等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临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实践(20分钟)学生继续进行合作临摹练习,教师关注学生的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评价标准包括观察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和作品效果等方面。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合作临摹练习|辽海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合作临摹练习|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临摹的基本概念,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会观察和分析原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临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临摹的方法和技巧3. 合作临摹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合作临摹练习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原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临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临摹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临摹的了解和看法。
2. 讲解临摹的方法和技巧(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临摹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临摹的基本方法。
3. 观察和分析原作(1)教师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4. 合作临摹练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临摹。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临摹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临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2)教师对学生的临摹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带来展示。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临摹作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我的爱心卡》浙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我的爱心卡》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4课我的爱心卡》是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爱心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感受亲情、友情和爱心的重要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爱心卡的制作方法和素材,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爱心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将爱心卡制作得更有创意和个性化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卡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制作爱心卡,培养学生对亲情、友情和爱心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爱心卡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性的爱心卡。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爱心卡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挥创意,制作出有个性的爱心卡。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爱心卡的制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制作爱心卡所需的材料。
3.课件:教学课件、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爱心卡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例如:“你们知道爱心卡是谁制作的吗?它代表了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爱心卡样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爱心卡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师总结并讲解爱心卡的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爱心卡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爱心卡。
新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让色彩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让色彩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四课学习的一个连续,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局部。
教材中介绍了野兽派的先驱安德烈·德兰,课文中所出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名作,强烈的色彩比照使画面产生了动感,无论是树,还是路或街上的车和行人都和着一种旋律在动。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赏,感想比照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生动、跳跃等美感,并由此激发创作的灵感。
学生分析在学生对(色彩的比照)的学习后,对本课的安德烈·德兰(查灵克罗斯大桥)的观赏会更简单,对运用比照色彩进行创作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比照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比照完成一副有动感的作业。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比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比照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比照色的运用以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课前打算教学课件、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启动情智1.比赛: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最快的时间利用色彩纸张拼贴作品(跳动的旋律)。
2.交流合作的成果,比一比谁运用的比照色最多、谁的画面表现的动感最强。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前课关于“色彩比照〞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比拟合作的作品,稳固本课的知识点,并引入观赏名作。
二、感想—生成情智观赏:请学生观赏安德烈·德兰(查灵克罗斯大桥)。
1.出示两幅相同的画面,但所运用的色彩不同。
〔A图:原作 B图:利用修图软件修改成色调平和的画面〕2.两个画面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3.画家利用色彩的比照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4.你在哪里见过这样充满强烈比照色彩的景物〔画面〕?5.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老师设计谈话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
第5课 中国画——学画猫头鹰(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5课中国画——学画猫头鹰(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观察和描绘猫头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猫头鹰的特点和神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如笔墨、线条、构图等。
2. 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中国画中猫头鹰的表现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猫头鹰的绘画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出猫头鹰的特点和神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示范画具等。
2.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颜料、画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猫头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示范猫头鹰的绘画步骤。
3. 练习:学生跟随示范,尝试用中国画技法描绘猫头鹰。
4. 巡回指导:教师巡视课堂,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第5课中国画——学画猫头鹰2. 主体内容:中国画基本特点、猫头鹰绘画方法、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一幅猫头鹰的中国画作品。
2. 家庭作业:收集有关猫头鹰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有了初步了解,能独立完成猫头鹰的绘画。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笔墨掌握不够熟练,作品表现力有待提高。
3. 改进措施:增加示范和练习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创作。
以上为第5课中国画——学画猫头鹰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掌握中国画技法和绘画能力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第5课 合作临摹练习(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5课合作临摹练习年级:四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临摹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临摹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和表现。
2.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和协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临摹作品的原件和复印件,供学生参考和临摹。
2. 教师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供学生使用。
3. 教师准备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临摹作品的原件和复印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临摹作品的原件和复印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向学生介绍临摹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和示范(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观察、起稿、勾勒、着色等。
2.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临摹的过程和技巧。
三、学生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临摹作品进行合作临摹。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临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和巩固(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临摹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二、深入练习(20分钟)1. 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合作临摹,选择另一幅作品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三、拓展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彼此的临摹经验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分一分、变一变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出圆形的蛋糕,然后用剪刀剪开,再排列,组成新的画面。
难点:启发想象,大胆创新。
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蛋糕的范画、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分析
1、提问生日蛋糕的用途?吃蛋糕的心情?
生:抢答
2、你吃过或见过什么造型的蛋糕?
生:抢答,圆形、桃心形、方形。
3、蛋糕的种类和作用?生日蛋糕和结婚蛋糕等等、烘托气氛,表示纪念意义。
4、指导绘制蛋糕:
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都能画些什么?除了绘画,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装饰蛋糕?
二、指导创作
1、指导切割蛋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切割方法。
2、指导拼摆方法:学生自由拼摆,还可以添点背景。
三、收拾与整理:
每组将废物收拾干净,扔进纸篓里。
四、展评小结:师生共同讲评作品优缺点,并进行思想教育。
五、板书设计:(略)
课后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体会到分蛋糕时喜悦的心情。
反思: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积极主动,个别同学绘制作品时,在色彩选择上没有选择鲜亮的色彩,应予以纠正。
第五课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不同的景物。
2、能力目标: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物体的外形美。
教学重点:用半圆形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添加组合成各种画面。
难点:启发想象大胆创新。
教具学具:
师准备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范画各种颜色纸等。
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分析
1、讨论与发言:半圆形都适合组成哪些动物?景物?(学生自由抢答)。
2、欣赏与启发:
师出示范画,引导创作思路。
生发言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相互提示。
二、讲授欣赏生活中各种半圆形的动物、物品、拓展学生的思维。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想象游戏: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同学们在半圆形上添画出各种景物,再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变化的最多。
(有的变成了小刺猬、小汽车、小乌龟、小玩偶……)
刚才我们小朋友用的是绘画的方法,想想我们还学过什么方法可以来设计呢?——剪贴
今天老师带了几个小玩偶,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用半圆形的卡纸做身体,裙子等,上面再装上
头部。
我们比较一下它和平面剪贴有哪些区别,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法。
三|、指导创作布置作业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半圆形的物品,也可以用半圆形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添加、组合成画面。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师生讲评)
六、收拾整理,进行小结
课后小结:同学们能够运用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不同的景物。
效果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