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抓大放小的例子
抓重点抓关键的案例

抓重点抓关键的案例
一、职场汇报案例。
假设你是一个市场专员,要向老板汇报一次促销活动的情况。
“老板,咱上次那个促销活动啊,重点就俩。
一是销售额,比预期高了30%呢!这主要得益于咱们新推出的套餐组合,特别吸引顾客。
二是顾客反馈,大部分都说活动现场布置得很有吸引力,不过有小部分顾客觉得排队结账时间太长了。
所以我觉得下次咱可以增加几个临时收银台。
”
二、讲述旅游经历案例。
“我跟你们说啊,我上次去巴黎旅游。
重点就是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
埃菲尔铁塔那,我一上去,风呼呼的,整个巴黎尽收眼底,那感觉超棒。
卢浮宫呢,蒙娜丽莎的微笑就在眼前的时候,真的被震撼到了。
但是啊,巴黎的交通有点头疼,地铁标识不太清楚,我好几次差点坐错线。
这就是我巴黎之行的关键啦。
”
三、分析一场球赛案例。
“昨天那场球赛啊。
重点就是咱队的前锋和对方的守门员。
咱前锋那小子,速度快得像闪电一样,上半场就进了俩球。
可对方守门员也是个厉害角色啊,下半场扑出了好几个险球。
最后咱队能赢,关键就是教练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调整了战术,让前锋更多地从边路突破,打乱了对方的防守。
”。
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作文

把握重点,抓住关键作文三十六计中不论是“擒贼擒王”的直取要害,还是“釜底抽薪”的巧避锋芒,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能够适时抓住主要矛盾,就像材料中老师能够先放大石块,将分量重的东西优先安排。
因此,懂得抓住重点问题,是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
古人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
然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占据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最终被泰国所灭,现在看来,是因为秦国商鞅变法彻底,抓住了主要矛盾,有效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为秦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奠走了基础。
可见,解决问题时需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
几千年后,中国共产党也能够适时适度地抓住主要矛盾,排除万难和国民党联手,对抗外来侵略者,保全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能够适时适度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有利于问题迎刃而对于问题的解决,吴王夫差就没有能够做到正确分析与把握。
在越王勾践经历吴国的奇耻大辱并且被放回越国之后,吴王一意孤行,讨伐齐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使得精锐部队遭到重创,最终不敌三千越甲,吴国亡。
夫差目光短浅,无法看到越国方是心腹大患,对齐国大可不必轻举妄动。
他不懂得要想稳固自己的政权,最重要的是先解决有威胁的国家,而不能够意气用事。
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主要矛盾的结果,就是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情势反而会更加严峻。
在具体问题上,我们要分清主次矛盾,明白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够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学会统筹兼顾,更要抓住时机,做出影响全局的关键之举生活中,我们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明白抓住主要问题的重要性。
人生中每个阶段都有其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准确把握和解决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遵循先放石块,然后再放沙子和水的思维方式,在生活和学习上分辨主要矛盾,着重解决好主要问题,使问题能够相对轻易地解决,以最简捷的方式取得成功来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国家的富强。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的意思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的意思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妙趣横生。
有些俗语、歇后语既好记又富含哲理,像“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打蛇要打七寸,做事情要抓住重点。
它告诉我们办事不能漫无目标、东拉西扯,更不能朝三暮四、颠三倒四,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和详细的计划,才能把事情办好。
这就是所谓的“抓大放小,分清主次”。
因为如果不考虑全局的利益,只顾眼前的得失,必然会造成本末倒置,头重脚轻,顾此失彼,难免顾此失彼。
中医学上讲:“打蛇打七寸”。
蛇身粗细各异,但都有七寸。
它的七寸在哪里?不是七寸以下,而是第七节颈椎处,也就是颈骨的软骨。
如果你不慎将这段颈骨打断了,那么你的血液就会像黄河决堤一样地流出来,很快就会死亡。
蛇的形状千变万化,但大多数都是由无数根颈骨连接而成,当你打断一根时,另外的几百根就会随之断裂,蛇的躯体也就彻底瘫痪了。
所以说,打蛇要打七寸。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抓大放小”?其实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
譬如,我们要在一个瓶子里装水,假如我们在里面放进几颗大石头,这个瓶子就装不进去水了。
我们应该先放进几颗小石子,等小石子慢慢堆积起来,我们再放入一些较大的石头,最后终于可以将水倒满了。
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想要成功,我认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态摆正。
如果是求功名利禄,不妨先放一放;如果是想大干一番,那么就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应奋勇向前,因为任何成功都是从做小事开始的。
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一样,一旦敢于对别人说“不”,勇敢说“不”,敢于坚持真理,即使只有一个人相信,也会是成功的开始。
成功者总是在有所准备的基础上,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怕失败的心理来投身事业的。
他们遇到困难不悲观,失败了不气馁,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
其实,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坚持到底,只要我们有一颗执着的心,就一定会成功。
所以说:“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为人处世,要找准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抓住根本,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抓大放小寓言故事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
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拿不了了,这碗眼看已经满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
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少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
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
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中华智谋:抓大放小

中华智谋:抓大放小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
精力放到事业上诸葛亮曾经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一个有智谋的人,会在别人注意小事时,从大处着眼;别人看得近,他会看得远;别人愈忙而事情愈乱,他会不动声色把事情自然理顺;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会游刃有余,思路深入于无声无息的细微之处,举动却出乎于人们思索意料之外。
这样,再困难的事情对于他都会易如反掌,再多的问题他都可一笑置之。
醉心于大事业,就难免在小处疏忽,而光在小处着眼的人,就会忘了大利害。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邀请雅典政治家塞米斯托克里演奏竖琴。
但是他却说:“我不精此道。
我只会将一个小镇发展成一个大城。
”尽管他说此话时态度极其倨做,但这句话却可以一般地用来评论政治家。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历代的治国者,就会发现此辈确可划分为两类——有一类人善于把小镇变成大城大国,却不会弹竖琴。
另一类人精于竖琴,却不会把小镇变成大城,反而会把大城变成小镇甚至废墟。
有人能听出音乐、歌曲是否和谐、美妙;有人能鉴别书法雕刻是否漂亮、精彩;有人出口成章,能言善辩,对答如流;有人对小说诗词心领神会;有人对于射击、驾车、书法、术数样样精通,可是这些只能算是雕虫小技。
而做领导的如果刻意在这些上面下功夫,即便出类拔萃,眼光如离娄一般锐利,听力如师旷一般敏锐,射箭象后翌一样准确,书法象王羲之一样高杆,只能说是一技之专才,对统帅下属做大事并没有一点儿好处。
大家都知道,孔子也曾经为生活所迫,而做过各式各样的工作,因此多才多艺。
但他自己也说,由于那些经历,而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从而阻碍了政治上的发展。
因此,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到处找零工,不要将精力放在与自己的奋斗目标无关的事物之上,一个真正的专家,不必多才多艺,应该专注于本专业的学问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别于乃至于超越其它的专家。
在我国历史上,专于小事而误大事的人物可以说俯拾皆是。
最早的是春秋时的鲁庄公,他能歌善舞,远远超过“曲有误,周郎顾”的水平,却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民不聊生,国人写了《蔽笱》一诗来讽刺他。
管理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细

管理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细管理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细“概念:抓大放小管细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员工逐渐的成长为一名管理者,但是很多管理者还是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管理。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管理的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细。
概念1例外原则提出“科学管理”的著名管理学家泰勒认为:“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级只保留处理例外和非常规事件的决定权和控制权,例行和常规的权利由部下分享。
”也就是说,大事,就是“例外的、非常规事件”。
这句经典名言,在管理学上被称之为“例外原则”。
概念2洛克忠告所谓管细,就是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
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监督这把利剑,促使员工们即心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运用: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细抓大抓大的意思就是:只管大事。
执行“例外原则”:财务上的预算制,管理上的流程化。
都是不错的方法。
财务预算制,就是确定财务上什么“不算”例外。
比如部门预算确定,可以招15名员工。
15人以内的进出,“不算”例外,无需批准。
招第16名员工,就算例外,需要申请。
管理流程化,就是确定管理上什么“不算”例外。
比如采购报销流程确定,先有部门的申购单,领导签字确认后就可以采购,采购后有入库单,最后再去财务报销。
可以由于申购物品时比较急,当时申购物品部门领导正在外地出差,当时电话确认后就没有签字确认,因为特殊情况,没有按照流程走,这就是例外,需要申请。
放小放小,就是授权。
授权,不是一句“这件事交给你”就完了。
这个不是授权,这个是授责。
放小,首先要知道什么算“小”。
所有财务预算内、管理流程里的,都是小事。
对于小事,店长要懂得让经理决策。
怎么做?你可以试着“不直接回答下级的问题”。
当下级有问题时,你可以让他自己提方案。
点评方案,而不是回答问题。
如果直接回答问题,你觉得你在建议,他觉得你在下命令。
长此以往,这个“小”是放不下去的。
关于抓重点的小故事猴子

关于抓重点的小故事猴子有一只天赋特佳的小猴,毛色鲜亮、聪明伶俐、悟性极好,猴王非常喜欢他,所有的猴子都称他为“天才”。
于是这只猴子飘飘然忘乎所以了,他想:要是继续与这些普通的猴子为伍简直是一种屈辱,是对天才的埋没。
他终于离开了猴群,决心到人间去发展。
猴王和子民们都为此伤心了好一阵子。
不久传来消息,说他竟然在人间登基为王了。
猴群几乎沸腾起来,真诚为他祝福。
有一天,听说天才的猴子将从山下经过,群猴一大早全都爬到山顶上等待一睹大王的风采。
好容易盼到天才的猴子出场,这时,人群很快围成里外三层。
锣声响起,先是斗鸡,然后是小狗钻火圈、最后是“大王登基”。
猴子早已厌倦了这种刻板的表演,迟迟不肯上场。
主人生气了,举起鞭,抽得小狗汪汪直叫唤。
这是主人惯用的伎俩,每次猴子偷懒时。
吃冤枉鞭子的总是小狗。
猴子早已习以为常,索性躺下对抗。
围观人群一齐“嘘嘘”喝倒彩。
主人恼羞成怒,捉住那只斗败的公鸡,一下剁掉脑袋。
“杀鸡惩猴”,一向灵验,猴子连滚带爬转了一圈,然后诚惶诚恐取出王冠和龙袍,穿戴整齐,在喜气洋洋的唢呐声中大摇大摆登上王位。
人群中立即爆发出阵阵掌声。
这时,猴子便机敏地摘下王冠,为主人挨个儿去乞讨……唔,原来猴群中的天才成了人们戏耍的玩物啊!猴群失望地叹道。
他们都为他惋惜、为他可怜、为他害臊。
猴王伤心地说:他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耐,以致于有这样的结局啊!其实,他的根基在猴山,他的优势在猴山,他的前程也在猴山啊!离开了猴山,离开了猴群,离开了适宜自身发展的环境,他成了供闲人取乐的工具,简直就象丧失了自由和欢乐的囚徒,多么不幸的下场啊。
抓住大事

抓住大事,小事自会照顾好自己。
精力放到事业上诸葛亮曾经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一个有智谋的人,会在别人注意小事时,从大处着眼;别人看得近,他会看得远;别人愈忙而事情愈乱,他会不动声色把事情自然理顺;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会游刃有余,思路深入于无声无息的细微之处,举动却出乎于人们思索意料之外。
这样,再困难的事情对于他都会易如反掌,再多的问题他都可一笑置之。
醉心于大事业,就难免在小处疏忽,而光在小处着眼的人,就会忘了大利害。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邀请雅典政治家塞米斯托克里演奏竖琴。
但是他却说:“我不精此道。
我只会将一个小镇发展成一个大城。
”尽管他说此话时态度极其倨做,但这句话却可以一般地用来评论政治家。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历代的治国者,就会发现此辈确可划分为两类——有一类人善于把小镇变成大城大国,却不会弹竖琴。
另一类人精于竖琴,却不会把小镇变成大城,反而会把大城变成小镇甚至废墟。
凡事从大处着眼洞察力过于高超,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因为这种人容易从小的地方观察入微,有时反而会忽略了大的问题。
而且,能把毫厘之差算得一清二楚的人,经常忽略对天下形势的了解;对小事一点也不放过的人,对于大事常常会感到困惑不解。
项羽年轻的时候,读书半途而废,学剑又不了了之,于是他叔叔项梁就生起气来。
项羽说:“读书读到能够写名字就可以了,学剑又只能与一个较量高低,我要学万人敌。
”项梁一听大喜,于是就教给他兵法。
作为综管方方面面的人,必须学会识大体、知大体而弃细务,这一法则是很重要。
东汉名臣陈蕃说:“大丈夫应当扫除天下,怎能只留心收拾屋子这些琐事呢?”前不久有人在报纸上提倡,一周里有几天不要看报纸。
在美国,从1995年开始,有人倡导一个活动叫做国家无电视周,今天已经有5万所学校响应这一活动。
在那个完全没有电视的星期之后,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想像力。
无论是不看电视还是不读报纸,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如果天天被各种“消息”所淹没,反而会忽略真正需要注意的东西。
微积分中极限求法抓大放小的含义

微积分中极限求法抓大放小的含义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微积分中的一个超重要的概念——“极限求法中的抓大放小”。
别看这话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技巧,能够帮你在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找到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在一堆东西里找到最重要的那个,把其他的都丢掉”。
有点像打包行李的时候,你明明有很多东西要带,可你只挑选最重要的几件,剩下的就算了。
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时是不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最后干脆放回去了?没错,微积分的极限求法也是这个思路,抓住关键,舍掉细枝末节。
想象一下你在看一个极限问题,眼前是一堆数式,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于是你就会发现在这些式子里有些项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或者说,它们对最终的“极限值”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这时,你就可以“大刀阔斧”地把它们删掉,留下对答案有实质性作用的部分。
比如,咱们常看到的“无穷小”或是“高次小于低次”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你可能会问,哎,那不就是把“细小”的东西舍掉,留下“粗大”的东西吗?没错,极限求法中的“抓大放小”就是这么回事,帮你从复杂的式子里挑出那些真正能影响结果的关键部分。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真的可以这么随意地“忽略”那些看似不重要的项吗?这就是极限的奥妙所在。
你可以把极限想象成一个放大镜,它能让你看到函数在某个点附近的行为,而那些远离该点的部分,其实对极限的结果几乎没什么影响。
就好像你看地图,可能你站的位置离终点很远,但是如果你只关心最终的目的地,其他地方就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你不需要太担心那些复杂的“无用项”,它们只是让问题看起来更麻烦而已。
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搞清楚哪一部分对最终结果至关重要,然后把它集中起来,其他的随风而去。
举个例子,你经常会遇到类似“x趋近于0时,sin(x)/x”的问题。
这时,你会发现,sin(x)的高阶项和x的高阶项在极限时是趋向于0的。
也就是说,咱们可以把这些小小的高阶项“丢掉”,就剩下最基础的那部分了。
职场上层切记抓大放小,否则当不了领导

职场上层切记抓大放小,否则当不了领导引子:但求掌握全局,不因贪小利而失大局。
这是破局者所应铭记于心的法则。
有的人从小的地方观察入微,但是反而会忽略了大的问题。
有的人能把毫厘之差算得一清二楚,但是经常忽略对天下形势的了解;有的人对小事一点也不放过,对于大事常常会感到困惑不解。
破局者,首先得分清轻重与大小。
一个局当中,孰大孰小,当有分寸。
遇事时,则能抓大放小,谋求全局。
正文:宋朝的吕端,就以"大事不糊涂"而称名于世。
吕端(935-1000年),字易直,北宋幽州安次(今廊坊市安次区)人。
出生于官宦家庭。
其祖父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
其父吕琦做过后晋的兵部侍郎。
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禁卫官),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
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定州同判、成都知府、开封府判官、蔡州知州、开封知县、户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谏议大夫等职。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拜为参知政事。
是年底,左谏议大夫寇准也被拜为参知政事。
当时北方的辽国频频进犯,吕端力主抗辽,主动请求将自己置于寇准之下,敢于直言的寇准深为佩服。
太宗便任他为左谏议大夫,而寇准继续做参知政事。
每次太宗召见吕端,他总是谈论自己的过失,很少议论别人的不是。
因而,太宗越加看重他。
宋太宗看吕端"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搓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在歌宴上作钓鱼诗,将吕端比做姜太公。
要立吕端为相。
当朝宰相吕蒙正说不行,说吕端是个糊涂蛋,当不了宰相。
太宗却很看好吕端,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后来事实证明吕端为官持重,识大体顾大局,屡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正确的主张,常让宋太宗"犹恨任用之晚"。
吕端小事糊涂的美名,传说是因为在蔡州与民同乐的时候稍微有那么一点点过头,以至于跟老百姓一起搞出了著名的"福源酒"、"状元红",经常饮用,不胜酒力就伏案酣睡,鼾声不绝……但是吕端对于大局的把握,却有一种无可挑剔的完美。
做事要抓住核心的事例

做事要抓住核心的事例嘿,你说做事要抓住核心,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装修房子的事儿。
那时候,我刚买了一套小房子,可兴奋了,一心想着赶紧把它装修得漂漂亮亮的。
一开始,我啥都想弄好,看到好看的家具就想买,看到漂亮的装饰品也想买。
结果,钱花了不少,房子却还是乱七八糟的。
有一天,我朋友来我家看装修进度,一进门就皱起了眉头。
她说:“你这装得啥呀?一点重点都没有。
”我就很委屈地说:“我啥都想弄好嘛,可怎么就不行呢?”朋友笑了笑说:“你得抓住核心呀!装修房子最重要的是啥?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还有风格统一。
你不能看到啥好看就买啥。
”我听了朋友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装修计划。
我想,首先得确定一个风格。
我喜欢简约现代风,那就朝着这个方向去。
然后,我把那些乱七八糟的装饰品都收起来,只留下一些简洁大方的。
接着,我开始调整家具的摆放。
之前我就是随便摆的,结果空间利用率很低。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房间的布局,把沙发、餐桌这些大件家具摆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宽敞。
在装修卫生间的时候,我也抓住了核心。
卫生间最重要的就是防水和通风。
我找了专业的师傅来做防水,还安装了一个大功率的排风扇。
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品,我一个都没买。
最后,我的房子装修好了。
虽然没有那些豪华的装饰,但却非常简洁舒适。
我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特别满意。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核心。
就像装修房子一样,如果我一直瞎折腾,不抓住重点,最后肯定弄不好。
只有明确了目标,抓住了核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以后不管做啥事儿,我都要记住这个道理。
不能瞎忙乎,得找到关键所在,然后集中精力去解决。
嘿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说的是基层的工作状况。
基层组织,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如何当好领导,确是很有门道。
春秋时期,宓子贱和巫马期先后治理单父,宓子贱治理时,大部分搁在静坐弹琴,悠哉游哉,不见他做什么具体工作,却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巫马期治理时,则披星戴月,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繁琐事务,把单父治理得相当不错。
他们截然不同的为政之道,前者是“抓大放小”,使用人才,任人而治,可逸肢体,后者是“事无巨细”,作用力气,任力而治,当然辛苦。
古人的这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抓大放小的领导艺术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凡是有上下级,用人者与被用人者关系存在的单位,就必然有领导与被领导,统御的关系存在。
我觉得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学会从那里鸡毛蒜皮的细小事务中解脱出来,运用宏观管理,实施“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是一种领导艺术。
“抓大放小”不是偷懒。
但“放小”不能撒手不管,撒手不管等于拱手让权。
明代万历皇帝朱翎就是撒手不理朝政。
他亲政30余年,竟有20余年时间躲在深宫内不见外人,连内阁首辅也难以见到他,完全不理国事。
他这不是“抓大放小”,而是完全放弃了“领导”责任,任属下胡来。
“抓大”就是领导者抓纲举目,紧抓大事,紧跟要事。
治国安民之策是国家最高统御者的大事;企业的发展规划,产品深层次开发是企业家的大事,制定乡镇发展蓝图,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促进本地区社会繁荣稳定是乡镇决策者的大事。
作为领导者,不能去纠缠细节问题,要把时间花在重大问题,原则问题的深思熟虑上来,若在斤斤计较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对于一些真正影响事关大局的重大问题难免充耳不闻,或没有时间考虑。
领导就是服务,要真正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得把自己的思维化作属下的具体行动,就是要靠属下去努力实践,认真落实。
为此,作为领导者,要善于掘才,聚才,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使属下感觉到“跟你有奔头”,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抓大放小作文

抓大放小作文
哎呀,抓大放小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不过我倒是有次经历,挺能说明这个道理的,那就是我跟“厨房大作战”的故事。
话说那天晚上,我心血来潮,决定给家里来个惊喜,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菜单都想好了,有红烧肉、清蒸鱼、还有凉拌黄瓜,听着是不是挺诱人?但我忽略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我自己的厨艺水平,嗯,勉强及格吧。
开始动手时,我是信心满满,先切黄瓜,然后是鱼,最后是五花肉。
切黄瓜还算顺利,咔嚓咔嚓,刀法虽然不咋地,但至少没切到手。
到了鱼这儿,问题来了,鱼滑溜溜的,怎么切都不顺手,还差点滑到地上,我心想:“得,这鱼得小心伺候着。
”于是,我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这条鱼身上,生怕它跑掉似的。
结果呢,等我终于搞定鱼,回头一看,那锅里的红烧肉已经快焦成炭了。
我赶紧关火,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肉是救回来了,但颜色嘛,就跟黑炭似的,吃是肯定吃不了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光顾着跟那条鱼较劲,忽略了锅里的“大事”。
事后想想,这不就是典型的抓小放大嘛。
我本应该先搞定容易出
问题的红烧肉,再去慢慢对付那条滑头鱼。
经验告诉我,做事情得有轻重缓急,不能因小失大。
当然,这次“厨房大作战”虽然失败了,但家里人看到我努力的样子,还是给了我大大的鼓励。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在厨房里合理分配精力,先解决主要矛盾,再处理细节,这样效率高多了,菜也做得越来越像样了。
所以你看,抓大放小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厨房,也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话又说回来,偶尔犯个错,搞个乌龙,也是生活的小情趣嘛,对不对?。
《孙子兵法》:任何事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

《孙子兵法》:任何事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历来治国安邦,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就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宽严结合、文武双管齐下。
文的方面,长期以来是儒家的经典,有十三经;武的方面,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
曹操对《孙子兵法》有很高的评价:“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唐太宗李世民对《孙子兵法》评价也非常高:“朕观诸兵法,无出孙武”。
《孙子兵法》之所以受到所有军事家、政治家、一般普通人的尊重和高度评价,它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地位。
一、竞争之道只要有竞争和博弈的地方,它都能发挥作用和提供借鉴。
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胜一负,即便是多赢,也有赢面大小的问题,也就是所占比例的问题。
《孙子兵法》的属性就是讲竞争,讲战前战略预测、战略规划、战略分析。
讲实战中的基本手段与方法,讲究的是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二、战略之道战略是宏观的,是掌握全局的,是跨越时空界限的。
很多兵书具体倒战术问题,比如:火攻、水攻等,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明显过时。
而战略的本质就是超越时空的,解决的是一些战略筹划上的最核心、最根本问题。
战略,就是在形式混沌复杂、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在多种选择都存在的情况下,选择一种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方略。
《孙子兵法》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战略之道,无论是“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还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不论是“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这种最佳方略选择,亦或者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那种主动权的把握问题,这些都是战略问题,解决本质性关键问题的战略之道,它是超越时间界限的。
三、将帅之道中国古代,汉朝规定只有将帅才学《孙子兵法》,其余学一般的军人守则,也就是《司马法》。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兵者诡道、兵不厌诈”之类的思想,道德就会没有底线,游戏就会失去规则。
因此,《孙子兵法》是大将的一种运用手段,是将帅之道。
严格执法的例子

严格执法的例子
在中国,严格执法已成为常态。
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各种违法行为
进行了严厉打击,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和权益。
下面,我
们就介绍一些严格执法的例子。
第一,打击黑恶势力。
黑恶势力指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以暴力手段
搞非法活动,如强迫交易、欺诈骗取财物等。
为了打击这些不法分子,我们的法律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加强组织、打击重点、加大力度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国共侦办黑恶势力案件约12万起,抓获犯罪
嫌疑人超过14万人。
这样的打击行动,让黑恶势力无法猖獗,让我们
的社会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第二,治理交通违法行为。
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
会导致交通事故,还会影响交通秩序和社会安全。
为了治理这一问题,我们的交通管控部门采用了“抓大放小”的原则,即在大的交通违法
行为上进行严格执法,而在小的交通违法行为上则适当放宽。
这样的
方式可以让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的打击,而不会过分打压普通车辆
驾驶者。
第三,严格监管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
越来越突出。
各种网络犯罪活动层出不穷,给人民的财产和隐私带来
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安全法规
和措施,如设立网络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重点网络系统的保护等。
这样的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隐私和财产安全。
总之,严格执法保障了人民的安全和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
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支持执法机关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定、有序、文明的社会环境。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的含义
二者的关系
1、 2、
1、既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主要矛盾
方法论意义
2、又要学会统筹兼 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其地位和作用是均衡的。 × 2、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 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许多矛盾。× 3、复杂事物包含一种主要矛 盾和若干个次要矛盾。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国有企业内部的矛盾
阶级矛盾
环境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
1、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主要矛盾是什么?2、解决这一 矛盾的根本途径?3、为什么集中主要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其他矛盾有没 有解决的必要?为什么?
办 事 情 要 善 于 抓 住 重 点
复杂事物 包含一种 主要矛盾 若干次要 矛盾
什么问题?
米卢 , 一位化腐朽为神奇的教练。他是历史上惟
一 一位连续4届率领不同国家的球队成功打入实际杯 16强的主教练。2001年10月,提前两轮率中国队历史 上首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 作为老资格的中方教练组成员金志扬在回答“米卢 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时说“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快 乐的思想、快乐的足球。因为我们以往总是被自己束 缚手脚,每次失败并非技不如人,而是自己打败了自 己。每次冲击世界杯总说差一点,但为什么总是差一 点?这完全是心理原因。而米卢高就高在这里。他让 队员都充满自信心,能够在比赛中整场发挥出水平, 这就是米卢对足球丰富经验和透彻的理解。” 思考:(1)联系材料,谈谈米卢主要的成功之处? (2)从哲学上说,米卢的做法符合什么道理?
学了之后,你有何
体会?
再见
漫画《投哪个好?》
漫画里的人物产生疑问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 可以概括为( B ) A、每个人面对的事物太复杂,所以会无所 适从。 B、在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没有抓住它的 主要矛盾,分不清主次。 C、没有认清诸多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抓大放小作文

抓大放小作文
《抓大放小》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说说这个“抓大放小”。
就说前几天我去超市买东西这件事儿吧。
我满心欢喜地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逛悠,看到啥都觉得有意思。
哇,那边有堆成小山一样的零食,这边有五颜六色的水果,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我呢,就这个瞅瞅,那个摸摸,一会儿想买这个,一会儿又觉得那个也不错。
当我逛到饮料区的时候,就被那些花花绿绿的瓶子吸引住了,心里想着这个饮料好喝,那个也得尝尝。
可过了一会儿,我又看到了旁边的清洁用品区,想到家里的洗洁精好像快没了,于是又直奔那里。
我在那纠结半天到底是买柠檬味的洗洁精还是买薰衣草味的,完全把选饮料的事儿抛到脑后啦。
就这么在超市里晃悠了好久,购物车也慢慢填满了。
到了结账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买了一堆有的没的,有些是当时觉得好但其实并不是那么急需的东西。
哎呀,我这不就是没有很好地做到抓大放小嘛!我应该先想好主要是来买什么的,把重要的东西搞定,那些不太重要的小玩意儿可以等下次嘛。
结果我在一些小事情上纠结来纠结去,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经过这次超市购物的小体验呀,我是深刻体会到抓大放小的重要性啦。
以后做事可不能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得先抓住重点的,那些小细节、小事情就别太纠结啦,不然多浪费时间和精力呀!咱得学会聪明地做事,才能让生活更有条理呀!嘿嘿。
做事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的名人事例

做事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的名人事例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美国的卡耐基,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
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紧接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
”卡耐基微笑着回答。
看到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
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
”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
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跟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
自从用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了。
”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这样找到了处理事务的方法,几年以后,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订一个顺序表,你就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重点抓大放小的例子
抓大放小,就是抓住全局,抓住中心,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做大事,而对那些非全局、非中心、非重点、非关键的问题和事务,尽可来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放心,放手,放权,由下属去想、去管、去干。
X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在麦克阿瑟将军手下工作过,在讲到麦克阿瑟时,他说:“他布置工作,从不唠唠叨叨,不强调坐班时间,而求工作效率,只要工作做完了,他就不再过问。
他越是只抓大事,放小节,我就越是紧张。
我整天忙得团团转、每天晚上7点或者7点45分才能离开办公室,因为只有这样,我的工作节奏才能跟上他的步伐。
但是,如果我想休息一周,只需向他漏一点,他就会满口答应。
”
在大原则、大方向上做好安排,而那些具体的论证、部署、落实工作,则放手交由下属去做。
这样,你可以安心抓你的大事,下属也可以尽心做他的工作,把你安排的事情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