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课教案.doc

合集下载

数学复习高考教案

数学复习高考教案

数学复习高考教案教学对象:高三学生教学目标:1.复习高考数学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对高考数学解题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侧重于复习以下数学知识点:1.函数与方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

3.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4.几何与概率:直线、平面几何,排列组合、概率等。

教学步骤:Step 1: 复习函数与方程知识点(400字左右)1.一次函数:复习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相关题型。

2.二次函数: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相关题型,特别是直线与二次函数的交点。

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复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相关题型。

Step 2: 复习三角函数知识点(400字左右)1.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2.解三角函数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Step 3: 复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200字左右)1.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3.数列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Step 4: 复习几何与概率知识点(200字左右)1.平面几何:复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的性质,特别是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概率:复习排列组合、概率等相关概念,特别是概率问题的计算方法。

Step 5: 解答相关题目,进行课堂练习(100字左右)1.教师出示一些典型高考数学题目,学生解答,并逐步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难易程度,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指导。

Step 6: 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问题(100字左右)1.将课堂练习的知识点与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设计一到两个综合性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互帮互助,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分组答案,并对答案的正确性进行讨论。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复习课教案

高三复习课教案

高三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复习课教案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高三学年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

2.提供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备考。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高三学年的重要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分析能力。

3.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整合知识点。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1.复习所需的教材和课件。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3.教学辅助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二、知识回顾与巩固(15分钟)1.复习高三学年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概念、公式、定理等。

2.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解题思路与方法介绍(15分钟)1.介绍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分析题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运用相应的知识等。

2.通过示范解题和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1.提供一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提供一些复杂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和解决思路。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困惑。

3.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辅导和自主学习。

2.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3.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节奏。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2.检查学生在练习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解题能力。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高中数学集合高考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高考复习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高考复习教案
第一节:基本概念复习
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并集、交集、差集
3. 集合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第二节:集合的性质和运算
1. 集合的运算法则
2. 集合的基本性质:幂集、互补集、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3. 集合的运算问题
第三节:集合的应用
1. 集合与命题逻辑关系
2. 集合与问题求解
3. 集合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第四节:集合的数学结构
1. 集合的基数和基数运算
2. 集合的运算规律
3. 集合的应用题目
第五节:综合练习
1. 复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解决综合性的集合问题
3. 完成集合的应用题目
以上内容为高中数学集合高考复习教案范本,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进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进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核心知识点。

2.提升学生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解题策略。

2.现代文阅读理解与分析。

3.作文构思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

3.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1.导入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文言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文言文句式与句法。

(3)文言文阅读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第二课时:现代文阅读1.导入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

下面我们来复习现代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分类。

(2)快速阅读与精读的方法。

(3)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论证方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做题,积累经验。

第三课时:作文1.导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写好作文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我们来复习作文。

2.复习知识点(1)作文构思的方法。

(2)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3)作文修改与润色的技巧。

3.实战演练(1)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构思并写作。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文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作文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类的必修科目,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能力培养要求愈加严格。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整体框架: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历史学科认知;2. 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历史重要知识点和概念;3. 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 课前准备:a. 教师准备《新高考历史教材(必修部分)》并熟悉各个章节的内容和要点;b. 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状况。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a. 通过开放性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b. 分析新高考历史考试的评价体系和命题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备考思路;c. 重点复习古代史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历史脉络。

第二课时:a. 运用图片、文物等教具展示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分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影响;c. 总结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第三课时:a. 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加深学生对历史地理的认知;b.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地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c. 辅助教学游戏或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教学方法:a.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历史知识;b. 分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c.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具、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历史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1. 教师评估:a.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b.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复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高中数学相关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讨论、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如公式、定理、性质等。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思维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习题、测试题等。

2. 学生准备:复习课本、笔记、习题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回顾本章节的重点知识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复习巩固1. 复习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如公式、定理、性质等。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三)综合练习1. 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调易错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高中数学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do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四: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doc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二、【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

(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

(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

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通过对词语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3. 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4. 练习题及解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正确运用词语,避免常见错误。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子分析词语的正确使用。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高考词语题的考查特点和重要性。

2. 讲解: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辨析: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正确与错误用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解答:讲解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续)4. 词语的语境适应性解释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强调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不同语境下适用性不同。

5. 词语的固定搭配介绍常见的词语搭配,如成语、惯用语等,强调搭配的正确性对意义表达的重要性。

七、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1. 误用成语举例说明常见误用成语的错误类型,如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语境不符等,并教授修改方法。

2. 词语搭配错误分析常见的词语搭配错误,如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搭配不当,教授正确的搭配方式。

3. 词语重复或矛盾讲解如何识别和修改文章中的词语重复或矛盾现象,如意义的重复或意义的矛盾。

八、练习题与解答1. 练习题设计设计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与分析提供详细的练习题解答,分析错误选项的原因,强调正确选项的合理性。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

(完整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导数

(完整版)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导数

高考复习—-导数复习目标1.了解导数的概念,能利用导数定义求导数.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了解曲线的切线的概念.在了解瞬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变化率的概念.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利能够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求一个函数的最大(小)值的问题,掌握导数的基本应用.3.了解函数的和、差、积的求导法则的推导,掌握两个函数的商的求导法则。

能正确运用函数的和、差、积的求导法则及已有的导数公式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4.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

会将一个函数的复合过程进行分解或将几个函数进行复合.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并会用法则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三、基础知识梳理: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n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4.瞬时速度物理学习直线运动的速度时,涉及过瞬时速度的一些知识,物理教科书中首先指出: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然后从实际测量速度出发,结合汽车速度仪的使用,对瞬时速度作了说明.物理课上对瞬时速度只给出了直观的描述,有了极限工具后,本节教材中是用物体在一段时间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来定义瞬时速度. 5.导数的定义导数定义与求导数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推导导数运算法则与某些导数公式时,都是以此为依据. 对导数的定义,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1)△x 是自变量x 在 0x 处的增量(或改变量).(2)导数定义中还包含了可导或可微的概念,如果△x→0时,xy∆∆有极限,那么函数y=f (x )在点0x 处可导或可微,才能得到f (x)在点0x 处的导数.(3)如果函数y=f (x)在点0x 处可导,那么函数y=f (x)在点0x 处连续(由连续函数定义可知).反之不一定成立.例如函数y=|x |在点x=0处连续,但不可导.由导数定义求导数,是求导数的基本方法,必须严格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求函数的增量)()(00x f x x f y -∆+=∆; (2)求平均变化率xx f x x f x y ∆-∆+=∆∆)()(00; (3)取极限,得导数x y x f x ∆∆=→∆00lim )('。

语文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语文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语文高考复习教案七篇语文高考复习教案【篇1】设计说明: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五、四读课文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一)赏析第一段:(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身世凄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人丁衰微: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二)赏析第二段: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所陈之情:进退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这种进退两难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而言忠孝之间自然是想先尽孝而后尽忠,那么就要说服晋武帝认可自己这一请求,这也是李密陈情的关键所在(三)赏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为达到“终养祖母”的请求提出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请求既合情又合理,又响应朝廷的号召,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愿乞终养”的目的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朝代更迭之际,新君最忌讳的是臣子眷念旧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矜名节”的人生态度就必须明确突出,此处一笔,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晋武帝的疑虑彻底打消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剩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小节的情感宋代学者评价说: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这一小节充分体现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动人,晋武帝即使是铁石心肠也应该有所触动了(四)赏析第四段: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1、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从生命的自然规律上,进一步的为自己的“愿乞终养”树立理论根据,依旧合情合理,无可辩驳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愿乞终养”2、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六、教师总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李密对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我们的亲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七、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情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理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语文高考复习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高考复习教案2

高考复习教案2

节次:第19节师:高考诗歌赏析,首先是懂诗,其次是懂题,最后是懂答。

懂诗,就是得懂诗的构成,懂诗的内容,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懂题,就是要弄明白对一首诗考查什么,从哪些角度考查,要求我们做到哪一步;懂答,就是要根据题的要求,充分满足,不需多,不能偏,更不能漏。

(二)高考点拨师:所有的诗歌都得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组成,它们都以语言为基本组织材料,以实物、情感、技法三维做支撑,从而构成立体的内涵丰富、言简意赅、感情丰满的诗歌艺术。

也就是说,要想读懂诗歌,首先,就是要把握诗歌的这三维:实物维——写了什么实物,即内容,(广义上的内容指人事物景情理,狭义上只表实物)情感维——写了什么情感,即感情主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诗的内容)技法维——用了什么技法,即艺术手法。

其次,要把握这三维所形成的三面:实物维和情感维形成实物情感面,即常说的:意境,在此称之为“意境面”;实物维和技法维形成实物技法面,即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叙事状物的;情感维和技法维形成情感技法面,即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主旨的。

二次备课诗中的实物,为诗的骨格,是整个诗的支撑,把握了它,就把握了内容;诗中的情感,为诗的血肉,是整个诗的中心,把握了它,就把握了主旨;诗中的技法,为诗的筋脉,是整个诗的纽带,把握了它,就把握了妙处。

把握了诗的三维和三面,才算是读懂了诗,理解了诗,读透了诗。

技法维实物技法面情感技法面实物维意境面情感维(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图示)总之,懂诗,就必须整体把握,细抠字词,结合注解,整合句意,形成对诗歌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就是要看到一首诗,了解作者,明确背景,把握基调(悲喜忧闲壮婉怨讽赞等等),依据标题,知晓对像,细抠字词,明确特点,整合句意,明确所感。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看是否能读懂其意:贫女 [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文高考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语文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要求;3. 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考语文考试概述a. 考试形式b. 考试内容和要求c. 分值分布2. 语言知识与运用a. 词汇积累b. 语法基础c. 修辞手法3. 阅读理解a. 阅读技巧与方法b. 阅读理解题型和解题技巧c. 阅读备考策略4. 写作技巧与素材准备a. 写作类型和常见题材b. 写作结构和组织方法c. 写作技巧和实战演练5. 文学鉴赏与写作a.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b. 文学常识与典故c. 文学写作的要点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课、示范等方式进行语言知识与运用的教学;2. 演示法:通过示范解题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的训练;3. 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团队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度;4. 实践法:通过模拟考试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5.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计划1. 第一周:概述与重要性a. 了解高考语文考试的整体情况和重要性;b. 分析高考语文的考点和注意事项。

2. 第二周:词汇积累与语法基础a. 积累高考常见词汇并训练词汇记忆;b. 复习语法基础知识并进行练习。

3. 第三周:修辞手法与阅读理解a. 学习并归纳修辞手法;b. 进行阅读理解题型的训练和解析。

4. 第四周:写作技巧与素材准备a. 学习常见写作类型和写作技巧;b. 练习写作和提供写作素材。

5. 第五周:文学鉴赏与写作a. 学习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解读方法;b. 提供文学常识和典故,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写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讨论与交流的积极性进行评估;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写作作业、阅读理解的练习等进行评估;3. 模拟考试:进行模拟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核,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高三复习课教案: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教案: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完整版)高三复习课教案: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2、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3、通过对点演练和针对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冷暖锋、高低压以及锋面气旋的判读2、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3、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实战演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近几日天气的变化特点,说出天气变化带给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节课)情境问题:今天出门在外同学们有什么感受?那昨天呢?前天呢?学生回答:冷、热。

引出新课: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它和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重温天气系统。

【知能构建】天气的影判读对天气的影- 1 -转折:首先我们来重温锋面系统一、锋面系统问题探究1:冷、暖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怎样?1、教师动画演示,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归纳【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探究问题【学生明确】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气温高、气压低刮风、阴天、雨雪、降温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气温低、气压高连续性的降雨天气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2、以我国具体的天气实例为主,简单介绍准静止锋,使学生明确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即可。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①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6~7月):江淮准静止锋②云贵高原东北(城市:贵阳)的冬雨连绵(天无三日晴):昆明准静止锋③华南准静止锋(南岭一带);④天山准静止锋。

3、通过讲解中国东南沿海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说明锋面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并使学生牢记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常见天气系统doc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常见天气系统doc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锋面,掌握气团性质、锋面雨区和锋面天气过程的分析2、掌握气旋、反气旋气压、气流状况和天气的分析3、理解锋面气旋,初步学会天气形势图的判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培养科学思辩能力,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与重点●教学重点:锋面和锋面气旋的分析。

●教学方法:课件材料引导、教师讲解●课时:2●过程:【引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提问:各种天气的形成和复杂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气团及分类】1.概念: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引导】陆地表面与海洋表面物理属性及形成的气团有什么差别?【点拨】从不同下垫面温度、湿度、大气稳定等提示学生理解气团的形成与性质。

2.气团分类按性质分类:冷气团和暖气团【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锋面,影响天气。

【锋面系统】1.形成【导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锋面及水平方向的范围,分析不同气团相遇后的位置变化,锋面两侧为“暖上冷下”。

[活动]三幅图判断出锋面图【播放动画】“冷、暖锋的形成”【导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教材图2-35、图2-36两幅示意图,观察不同颜色箭头运动方向所代表的气团,讨论分析出锋面是狭窄且倾向冷气团一侧的平面。

2.分类及符号【提问】据以上对示意图的观察,锋面如何划分?为什么?【点拨】引导学生从图示箭头来辨认。

以其势力强弱来区分冷暖锋。

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被动抬升,则为冷锋。

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爬升,则为暖锋。

【学生辨别】绘制或出示冷暖锋符号示意图,引导学生辨别、并分析其移动方向,区分锋前与锋后等概念。

3.锋面活动与天气变化特点【投影】自制《未来48小时冷暖锋过境天气变化对比图》【导读、导思】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单一气团至主导气团再到单一气团”的动态变化中,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有何变化,天气状况有何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天气系统复习课教案
•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的特点,理解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

学会分析简易天气图。

能力目标:
通过常见天气图的分析,提高读图用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规律以及常见天气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学生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多媒菰、演示黑板、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学生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多媒菰、演示黑板、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首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样天气现象。

这些常见的天气都和我们身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知识回顾】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的类型与结构:根据主动移动的气团性质,锋一般可分为冷锋、暖锋,其结构如下图:
暖锋
冷锋
2.通过动画展示锋面与天气
3.准静止锋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以北半球为例)
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南北球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平面示意图化半球)—Fl.
70E挽厩为
►『压5方
空间示意图If
ZZ/Z/ZZ/zZ/Z/Z z/z//
\ t /
;二7777777777777777777"
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
台风天气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
【考点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