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是说魏国大将关羽能够以一句“借个火箭”的神机妙算,利用一条小草船和几发火箭的谋略,从官渡之战中
解救了被围困的主公刘备。
当时,昭烈帝刘禅正在官渡山寨抵御刘备,关羽则被袁绍所围困
于襄阳城中,刘禅听从诸葛亮之言,令关羽驰援许都,然而,关羽与
曹操军队分为八段,无法相辅相成,困于水陆。
此时,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谋略:利用草船和火箭,关羽可以从黄
河沿岸小船行进,趁乱中由背水破敌,并采取袭击,以击退曹操的军队。
于是,关羽的军队在诸葛亮的指引下,从黄河沿岸租得一条草船,登上草船,把一些火箭放在船上。
关羽和他的军队驶过了滚滚江水,一路攻击曹操军队,利用草船
和火箭,来来去去,七进七出,火势迅猛,声势浩大,曹操军队被吓
得根本不敢走出一步,在官渡山寨与刘备军队被围困。
刘备大喜,急忙来到官渡,把州郡地压倒曹操,终于占领官渡,
斩杀诸葛亮,洗劫曹操的军队,终于反守舍自立,筑起了汉中政权。
至此,草船借箭顺利实现,凭借其谋略和勇气,关羽成为了汉中
政权的主要建设者,且成为经典的三国传奇人物之一,他表现出了英
雄嚣张的精神,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和大汉一统天下的梦想。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讲述了从公元180年到公元263年之间的中国历史,主要描写了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在故事中,有一次草船借箭
的故事,其中张飞非常英勇,他乘小船穿越大营关,将营中暂时存放
的长矛借给后来来到淮水另一边的刘备,使得刘备能够得以取胜,而
自己却成了绝杀型武将。
这次故事,被活生生的写出来,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张飞的豪
情壮志,令人震撼,凭借着自己的勇气,穿越了大营关,勇猛精进,
前仆后继,助刘备一统天下,彰显了将军的英勇与忠贞的性格。
草船借箭,是一句世代相传的古老的话语,也是最受人尊重的独
立精神的体现。
张飞豪迈的精神,不仅对三国时期影响深远,而且也
对现今人们具有深远的意义:勇于冒险,坚定追求,敢作敢为。
三国演义的一篇小故事草船借箭的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一篇小故事草船借箭的读后感篇1:哎呀,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故事,真是太酷了!你知道吗,这个故事就像是我们班上的小明,总是能想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点子,让人眼前一亮!“嘿,小华,你听说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吗?”我兴奋地问。
“草船借箭?听起来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小华好奇地眨巴着眼睛。
“对啊,就像我们玩捉迷藏一样,诸葛亮就像个超级聪明的捉迷藏高手!”我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哇,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小华的眼睛里闪着光。
“嗯,故事是这样的,曹操的大军压境,但是诸葛亮他们箭不够用。
这就像是我们考试的时候,笔没水了,急死人了!”我皱着眉头说。
“那诸葛亮怎么办呢?”小华紧张地问。
“哈哈,诸葛亮就像我们班的小发明家,他想出了一个超级棒的计划!”我得意洋洋地说,“他用草船,就是那种用草编的船,假装进攻曹操。
曹操的士兵们一看,哎呀,敌人来了,就拼命射箭。
结果,诸葛亮的船上全是箭,就像我们用气球装满水,一扔就能砸人一样!”“哈哈,那曹操不是亏大了?”小华笑得前仰后合。
“对啊,曹操就像是那个总是被我们捉弄的体育老师,最后发现自己上当了,气得直跳脚!”我模仿着曹操的样子,逗得小华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聪明比力气更重要。
”我故作深沉地说。
“就像你上次用纸飞机赢了比赛一样!”小华指着我说。
“哈哈,对啊!诸葛亮就像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总能想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
”我自豪地说。
“那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小华好奇地问。
“嗯,我觉得,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就像诸葛亮一样,用智慧解决问题。
”我认真地说。
“对,就像我们解数学题一样,有时候换个思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小华点头赞同。
“没错!而且,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诸葛亮和他的士兵们一起,才能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我挥舞着拳头说。
“就像我们拔河比赛,大家一起用力,才能赢!”小华兴奋地附和。
“哈哈,对对对!好了,小华,我们去玩吧,我要用诸葛亮的智慧,想出一个新的游戏!”我拉着小华的手,向操场跑去。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曹操在袁绍军前破败后,仗
着兵强马壮,觊觎涿郡的故事。
当时的袁绍军与曹操军分别在黄河的
两岸,曹操希望借用袁绍军手中的箭,但袁绍一口回绝,而此时曹操
却能够把握住机会,以惊人的机智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说道:“没有
草船怎么借箭呢?”袁绍派出船只为其跨过河面,曹操可以完成这项“草船借箭”任务。
此时,袁绍见曹操已经把自己逼入绝境,只有接受曹操的条件才
能有出路,于是就同意了曹操的要求,把一船箭筒借给他。
到了夜晚,曹操派出士兵带着袁绍给的船只,行至黄河中,用徐庶的机智把河水
改变了方向,使曹操军能够行走其上,达成“草船借箭”的目的。
这次“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曹操聪明运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借此可以拿到袁绍的箭,得以打败袁绍,从而取得抢夺涿郡的胜利。
此举为曹操争夺荆州奠定了基础,并为他之后的征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这也说明了曹操的军事才智,被誉为"小霸王"的他,运用
自己的智慧、判断和勇气谋划出这一策略,充分体现出他的军事才智,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番佳话。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故事是一个备受中国朋友关注的历史传说,据说它出自《三国演义》。
这个故事发生在隋晋时期,当时吴国大将鲁肃与孙权兵败在赤壁,孙权只有一丝生机,他想到了他老师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计。
鲁肃准备调用独孤求败来给孙权援军,但是他只有一艘小船,而
且诸葛亮之前向蜀国借来的箭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孙权便构思了这样一个计策,就是让鲁肃把船里的船夫踢出船外,然后把箭堆放在船上,因为没有船夫,箭被看作是货物,而不必交税,这样就能顺利逃过检查。
最终,鲁肃如愿以偿,在经过一番密谋暗中相认后,把那箭输送
给了孙权,孙权用箭打败了魏军,赢得了隋晋战争,更是历史上一次
风起云涌的战役。
从此,“草船借箭”便成了永久的象征,代表着以一己之力,屡
战屡败却仍要拼搏不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智者和谋略家。
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计策常常令人惊叹。
其中,诸葛亮草船借箭便是他在战争中展现的一项经典计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事件。
草船借箭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孙权两军联盟迎战曹操的一次战役。
当时,曹军骑兵队伍庞大,而刘备和孙权手中的弓箭又不足以应对曹军的攻势。
此时,诸葛亮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计策:草船借箭。
诸葛亮了解曹军的兵力和作战策略,他知道曹操在打仗时喜欢遵循传统的战术,对于新奇的战术缺乏准备和应对能力。
因此,他决定利用这一点来对抗曹军。
首先,诸葛亮命令士兵在江边建造数百艘看似普通的草船,并让船上的士兵立起了木像,并点燃大火,令烟雾弥漫。
这样看似无害的船只如同一场大火,成为刘备军队的显著特征。
这个计策的目的是欺骗曹军,让他们认为刘备军队在准备大举进攻。
曹操看到刘备军队如此嚣张,便以为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军火补给。
于是,曹军大军连夜加紧建造防线和堡垒,准备与刘备决一死战。
当诸葛亮判断时机已到,他下令将草船连成一排,仿佛将要铺设浮桥,以便随时渡过江河发起进攻。
曹操看到这一景象,以为刘备准备渡江与他正面交锋,便加强了对岸的防守。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等待着一个理想的时机。
他知道曹军在不停建造堡垒的同时,箭矢储备肯定会减少。
他决定趁着曹军箭矢不足的时候发起进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诸葛亮突然下令全军一齐向岸边集结,声称要渡江发起进攻。
曹操见状,急忙命令将大量的箭矢运送至堡垒,准备抵挡刘备军队的进攻。
正当曹军认为刘备军队即将进攻时,诸葛亮的计策展现出绝妙的效果。
他突然下令士兵们撤回船只,打开船舱,所有的人向四处扔出数百只草人和写有“箭”字的牌子。
曹军看到这一幕,以为刘备军队拥有如此多的箭矢,胆怯地四散逃散。
诸葛亮趁机渡过江河,顺利进攻曹军,在攻击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通过草船借箭这一计策,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曹军的认知偏差,迷惑了敌人,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是:吴国大将周瑜带兵击败蜀汉军队,却发现拿不到蜀汉大将魏延的头颅,当时正与董卓战争的刘备也要到汉中去。
就在这时,来了一只草船,上面有个老汉要求借箭给吴兵,周瑜想到应该是贤臣刘备送来武器,就将这些箭赠与这老汉,老汉立刻满载而归。
后来,刘备的军队果然得到了周瑜的援助,便能够得到望江阁三勇士的帮助,打败了董卓军队,收复了长安。
这位老汉就是刘备,他借着草船可以掩饰自己,从此草船借箭便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被誉为贤臣仁士的好榜样。
草船借箭的故事,揭示了人的忠义与智慧,表达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斗争意志,同时也是一种君臣、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正如刘备自己所说:“凌波微步,稳健如天笑,尔乃吾朋友,不肯寡言!”这既是对周瑜的赞誉,也是对真挚友谊的表达。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要是关于吴国大将鲁肃的美谈。
一天,孙权停泊在荆州的赤壁之上,由于受到刘备的威胁,朝廷
感到很焦虑。
此时,鲁肃站出来,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安抚众人的心情:他请一艘无人的草船,慢慢地驶过赤壁,然后从船上向孙权的船
只开始射箭,表示吴军的勇猛和信心。
这一幕,不仅令刘备和孙权惊叹,傻眼,而且也彻底打动了周围
的士兵们,他们为鲁肃的勇敢英勇而兴奋。
此时,大家不仅欣赏鲁肃,也认识到吴将军的胆量和勇气。
鲁肃的勇敢行为至今仍被流传,千古
绝唱,代代相传。
此时,鲁肃上前对孙权说:“船上的箭只是为了向江东展示我们
的勇气,江东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败给刘备。
”孙权听了鲁肃的话,
心里充满了信心,而刘备也被鲁肃的话所感动,他对鲁肃说,“你是
位英雄,你的勇气令人敬佩!”
草船借箭之举,令鲁肃成为传说中的士兵,以他为榜样,准备引
领全军赴死的关羽也都令人佩服。
他这次行动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变革,令吴军的士气激昂,全军投入了激烈的战斗,并最终胜利,使众人远
比在此前更加自信,使后世对此时的英雄认可,对此时的英雄惊叹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原文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孔明接入小舟对坐。
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
”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
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
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
”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
孔明欣然而至。
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
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
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瑜曰:“军中无戏言。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
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饮了数杯,辞去。
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我只分付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
如此,必然误了日期。
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
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
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
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
吾别有妙用。
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
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
”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
”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
”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
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
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
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
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
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
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
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
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
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
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
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
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
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
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
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
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
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
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
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
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
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
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
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
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
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
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课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
他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②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营里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③,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就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诸葛亮说∶“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