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计算软件使用说明书

合集下载

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实用指南

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实用指南

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实用指南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提供实用指南。

通过简化策略并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将依据独立决策的原则,利用我们作为LLM的专长,帮助读者进行配电设计,确保其安全可靠且合法合规。

2. 设计原则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配电设计:- 安全性: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 可靠性: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满足用户需求。

- 合理性: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配电系统,避免过度设计和资源浪费。

- 节能性:优化配电系统的能源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 设计步骤配电设计的步骤如下:1. 了解需求:详细了解用户的电力需求和用电特点,包括负荷类型、负荷容量、用电时间等。

2. 规划布局:根据需求确定配电系统的布局,包括主配电室、分配电室、电缆线路等。

3. 选择设备:选择适合需求的配电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

4. 进行负荷计算:根据负荷需求进行负荷计算,确定配电设备的额定容量。

5. 进行短路计算:进行短路计算,确定保护装置的额定容量和动作时间。

6. 进行选择保护:选择适当的保护装置,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7. 进行接地设计:设计合理的接地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8. 编制施工图:根据设计结果编制配电系统的施工图纸。

9. 进行施工和验收: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进行配电系统的验收和测试。

4. 设计注意事项在进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电力安全法规,确保设计合法合规。

- 考虑负荷增长:在设计时要考虑未来负荷的增长,避免短期内需要扩容或重建配电系统。

- 选择可靠设备:选择可靠的配电设备品牌和供应商,确保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

- 进行定期维护:配电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考虑环境因素:在设计时要考虑环境因素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腐蚀等。

5. 结论本文档为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提供了实用指南,通过独立决策、简化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的原则,帮助读者进行配电设计,确保其安全可靠且合法合规。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目录1. 简介2. 配电系统设计原则3. 电气设备选择4. 低压配电装置设计5.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6. 变压器选择与计算7. 电缆与线缆选择8. 配电系统保护9. 配电系统自动化10. 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11. 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12. 安全与环保13. 案例分析1. 简介本手册旨在为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提供全面的指导与参考,涵盖配电系统设计、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设计、变压器选择与计算、电缆与线缆选择、配电系统保护、配电系统自动化、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安全与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本手册适用于电气工程师、设计师、施工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士。

2. 配电系统设计原则配电系统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先进性的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负荷特性、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电力线路及设备的选择、保护与自动化、节能与环保等因素。

3. 电气设备选择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负荷特性、电压等级、环境条件、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进行。

设备选择主要包括开关设备、变压器、电缆、电动机、补偿装置等。

4. 低压配电装置设计低压配电装置设计主要包括配电柜、配电盘、开关设备、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等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负荷分配、设备选型、保护与自动化、节能与环保等因素。

5.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高压配电装置设计主要包括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电缆、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等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负荷分配、设备选型、保护与自动化、节能与环保等因素。

6. 变压器选择与计算变压器的选择与计算应根据负荷容量、电压等级、负载率、运行环境、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变压器类型、容量、台数、冷却方式等的选择和计算。

7. 电缆与线缆选择电缆与线缆的选择应根据负荷容量、电压等级、传输距离、环境条件、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电缆类型、截面、敷设方式等的选择。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本书是在《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的基础上, 依据国内外最新标准、规范, 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 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 进行大幅更新和扩充, 并更名《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本书共分17章, 分别为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 供配电系统, 变(配)电站(附柴油发电机房), 短路电流计算, 高压电器及开关设备的选择, 电能质量,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变电站二次回路, 导体选择, 线路敷设,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和低压电器选择, 常用用电设备配电,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建筑物防雷, 接地, 电气安全, 节能和常用资料。

第四版主要变动第四版紧扣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在第三版基础上做了大幅扩充和更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扩展电压范围: 从第三版的35kV及以下扩大到110kV及以下, 并补充部分20kV和660V的内容。

(2)新增内容:1)增加供配电系统节能内容: 包括能源评估, 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动机、照明和配电线路节能, 再生能源应用及能效管理系统。

2)增加带选择性的断路器、电弧故障保护电器、静态转换开关电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监视器、绝缘监测器和绝缘故障定位系统等保护电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选择及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器选择。

3)增加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设备及控制回路要求。

4)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及接触电压限值, 补全IEC涉及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5)增加接地极电化学腐蚀产生机理及防护措施。

6)增加外界影响、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等表格。

(3)改进计算方法和表达方式: 单位指标法和利用系数法的改进;IEC短路电流计算法的推出和动、热稳定校验也给出相应公式;电动机启动时电压暂降计算的订正, 给出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大于16A且不大于75A、大于75A用电设备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微机继电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采用, 中性导体(N)及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的截面选择及按最新国标编制了线缆的载流量;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 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 导线力学计算及杆塔型式。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计算软件使用说明书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计算软件使用说明书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配套软件使用说明书博超简介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现有注册资本1200万元,是中国着名的工程设计软件与服务供应商,是北京市科委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双软企业。

创业之初,共许一个朴素的心愿:“希望有一天全中国的工程师都能使用博超软件”。

二十年奋斗,沧海桑田,博超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气设计软件研发、销售、服务中心。

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正在使用博超软件描绘祖国建设的美好蓝图。

专业的技术水准与领先的市场份额,使博超始终在专业CAD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博超的电气设计解决方案覆盖石油石化、化工、电力、核电、冶金、铁路交通、市政规划、建筑等多个领域。

博超正在与工程设计行业展开产品、服务、资本三个层次、多个领域的合作。

作为卓越的合作伙伴,博超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与丰富经验,帮助中国工程设计企业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水平,改善经营绩效,整合人力资源,由此实现博超的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

博超的价值在于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我们因创造与奉献而存在。

十数年来持续为行业提供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我们一直在从事着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凭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博超受到行业的尊敬。

今日博超,不再满足于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已经坚定地迈开国际化的步伐。

我们与国际一流工程软件公司携手共舞,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级的解决方案,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的声音!鉴于本公司致力于软件的开发研制,本软件一直不断更新,而我们给用户使用的一直是最新的程序。

因此,有可能出现本手册与软件不一致的地方,此外,本书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釜证。

诚心欢迎广大用户朋友,对本软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为您服务。

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生命科学园路21号奥瑞金科研楼2层邮编:102206E-mail:目录第1章软件安装与概述................................................1.1软件的安装与运行.............................................1.1.1运行环境 ..............................................1.1.2软件安装 ..............................................1.1.3注册及试用 ............................................1.1.4运行软件 ..............................................1.2软件功能概述................................................. 第2章配电计算......................................................2.1知识与数据...................................................2.1.1设备材料库 ............................................2.1.2图例符号 ..............................................2.1.3柜子回路 ..............................................2.2软件配置.....................................................2.2.1配置管理 ..............................................2.2.2高低压配置 ............................................2.3 高中压计算..................................................2.3.1导线力学 ..............................................2.3.2短路电流 ..............................................2.3.3设备选型 ..............................................2.3.4线路电损 ..............................................2.3.5谐波计算 ..............................................2.3.6电机启动 ..............................................2.3.7系统阻抗换算 ..........................................2.4系统图设计...................................................2.4.1调用厂家柜型 ..........................................2.4.2自由定义系统图 ........................................2.4.3母线编辑 ..............................................2.4.4柜子编辑 ..............................................2.4.5回路编辑 ..............................................2.4.6设备赋值 ..............................................2.4.7设备标注 ..............................................2.4.8表格信息批量填写 ......................................2.4.9表格信息万能填写 ......................................元件布置....................................................划分柜子....................................................柜子重编号..................................................抽屉重编号..................................................回路重编号..................................................电缆重编号..................................................2.5整定计算.....................................................2.5.1系统设计 ..............................................2.5.2利用系数法负荷计算 ....................................2.5.3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 ....................................2.5.4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上一级) ............................2.6防雷设计.....................................................2.6.1防雷设计 ..............................................2.6.2雷击次数计算 ..........................................2.6.3设置地平分割线 ........................................2.7接地设计.....................................................2.7.1电力接地 ..............................................2.7.2接地网 ................................................2.7.3接地计算 ..............................................2.8继电保护.....................................................2.8.1继电保护计算 .......................................... 第3章附录..........................................................A.1安装.........................................................A.1.1安装时提示权限不够 ....................................A.1.2安装时读取光盘不正确 ..................................A.1.3安装时提示未找到ACAD的注册信息 .......................A.2启动.........................................................A.2.1启动时未出现“欢迎使用”的提示 ........................A.2.2启动时提示“软件运行时出错,错误号=xxx” ..............A.2.3启动时提示加载失败 ....................................A.3使用.........................................................第1章软件安装与概述1.1软件的安装与运行软件运行于WINDOWS 操作系统,系统应安装有IE(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4.0及以上版本、Office2000及以上版本、AUTOCAD 2010平台。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
简介
本手册是第四版的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指南,旨在为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有关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最佳实践。

本手册将介绍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设计要求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标
本手册的目标是帮助读者了解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提供实用的设计建议。

读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 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 设计配电系统所需考虑的各种要求和约束
- 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
- 如何解决常见的配电系统问题
内容大纲
1. 引言
- 配电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 本手册的结构和内容概述
2. 配电系统组成部分
- 主配电板和次配电板
- 电缆和导线
- 断路器和保护器
- 接地系统
- 其他相关设备
3. 设计要求
- 电气负荷计算和需求预测
- 安全要求和标准
- 环境影响和能源效率考虑
- 公共供电网络接入
4. 设备和材料选择
- 断路器和保护器的选择准则- 电缆和导线的类型和规格选择- 接地系统设计和材料选择
5.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 过载和短路保护
- 接地问题和电磁干扰
- 故障排除和维护
6. 结论
- 总结本手册的重点内容
- 鼓励读者进一步研究和研究的方向
结束语
本手册将为读者提供有关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全面指南。

通过了解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读者将能够设计出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并解决常见的问题。

请按照本手册提供的指导进行配电系统设计,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专业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专业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专业手册(第四版)简介本手册旨在为工业和民用配电设计提供一份专业参考。

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全面介绍了配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策略,以及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

目标读者本手册适用于从事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

读者应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手册中的内容。

内容概要本手册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配电系统基础知识:介绍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电路原理、电气设备等基本知识。

2. 工业配电设计:详细讨论工业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选材、线路规划、保护措施等内容。

3. 民用配电设计:介绍民用配电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配电箱的规划、线路布置、安全措施等。

4. 配电设备选型:提供不同场景下常用的配电设备选型指南,包括断路器、开关、电缆等。

5. 配电安全与维护:介绍配电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日常维护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6. 最佳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的配电设计实践,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使用建议- 阅读本手册前,请确保已有一定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容。

-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本手册中的原则和策略。

- 本手册提供的选型指南仅供参考,具体选型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规范进行。

- 配电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务必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要求。

结语本手册作为一份专业参考,致力于为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提供简明扼要的指南。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手册的研究,提升配电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意:本手册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设计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规范进行。

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

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

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
简介
本手册是针对工业和民用领域的配电设计而编写的实用指南。

我们旨在提供简单、易懂的策略和方法,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不寻求用户协助。

第一章:配电设计概述
1.1 配电设计的重要性
1.2 实施配电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工业配电设计
2.1 工业配电负荷计算方法
2.2 工业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
2.3 工业配电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2.4 工业配电系统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民用配电设计
3.1 民用配电负荷计算方法
3.2 民用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
3.3 民用配电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3.4 民用配电系统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电力监测与管理
4.1 电力监测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4.2 电力消耗监测与分析
4.3 电力质量监测与改善
第五章:安全与法规合规性
5.1 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考虑因素
5.2 配电系统的法规合规性要求
5.3 配电系统的维护与检修规程
结论
本手册提供了工业和民用配电设计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读者了解配电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设备选择与布置、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遵循本手册的指导,读者可以进行简单、高效的配电设计,并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请注意,本手册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建议读者在实际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验证。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01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01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01介绍本手册是针对工业和民用配电系统设计的指导手册,内容包括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和布置等方面。

本手册的目的是帮助工程师和设计者了解配电系统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从而能够设计出高效、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概述配电系统是将电能从供电源输送到终端用户的系统。

工业和民用配电系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手册将重点介绍这两种类型的配电系统。

工业配电系统工业配电系统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场所,其负载通常为三相负载。

工业配电系统的特点包括:1.大功率负载: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电能。

因此,工业配电系统的负载通常比较大。

2.三相负载:工业负载通常为三相负载,包括电机、变压器等设备。

3.高电压等级:工业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通常较高,一般为380/220V、400/230V或者10kV。

民用配电系统民用配电系统主要用于居民区、商业区和办公区等场所,其负载通常为单相负载。

民用配电系统的特点包括:1.小功率负载:相比于工业配电系统,民用配电系统的负载通常较小。

2.单相负载:民用负载通常为单相负载,包括照明、空调、家用电器等设备。

3.低电压等级:民用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通常较低,一般为220V。

设计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1.电路的合理布置:根据负载的性质和用途,合理布置电路,减少线路长度和功耗。

2.负载平衡:在三相负载中,保持各相负载平衡,以提高系统的能效和运行稳定性。

3.过载保护:为每个电路提供合适的保护装置,以防止过载和短路故障引起的损坏和事故。

4.接地保护:配电系统中的接地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5.可靠性设计:采用可靠的设备和布置,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降低维护成本。

6.动态电源:对于敏感设备,应考虑使用不间断电源(UPS)或自动切换设备,以确保设备在电源故障时继续供电。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专业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专业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专业手册(第四版)目录1. 概述1.1 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1.2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2. 电力系统及其组成部分2.1 电力系统的定义2.2 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3. 电力负荷及其计算3.1 电力负荷的分类3.2 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4. 配电设备的选择与计算4.1 配电设备的选择原则4.2 配电设备的计算方法5. 配电线路的设计与计算5.1 配电线路的设计原则5.2 配电线路的计算方法6. 配电系统的保护与控制6.1 配电系统的保护6.2 配电系统的控制7. 配电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7.1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意义7.2 配电系统智能化的技术途径8. 民用配电设计8.1 住宅配电设计8.2 商业配电设计9. 工业配电设计9.1 工厂配电设计9.2 矿山配电设计10. 配电设计的案例分析10.1 案例一:住宅小区配电设计10.2 案例二:工厂生产线配电设计1. 概述1.1 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配电系统是指将输电系统送来的电能,通过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设备,分配给用户的系统。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1.2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原则,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可靠,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经济效益。

2. 电力系统及其组成部分2.1 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和消费的整体。

2.2 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包括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用户设备等。

3. 电力负荷及其计算3.1 电力负荷的分类电力负荷分为静态负荷和动态负荷。

静态负荷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稳定运行的负荷,动态负荷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变化的负荷。

3.2 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有等效功率法、最大需量法、平均需量法等。

4. 配电设备的选择与计算4.1 配电设备的选择原则配电设备的选择应遵循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原则。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工业是指原料采集与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或工程。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

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套装上下册):本书是在《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新标准、规范,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进行大幅更新和扩充,并更名《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目录:前言上册1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11.1概述11.12.2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示例41 参考文献422供配电系统432.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432.1丄负荷分级原则432.1.2负荷分级示例442.1.3各级负荷供电要求502.2电源和电压502.2.1术语502.2.2电源选择502.2.3电压选择512.3高压供配电系统52231供配电系统设计要则522.3.2中性点接地方式类别532.3.3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612.3.4配电方式612.4变压器选择W变(配)电站主接线63 2.4.1变压器选型632.4.2变(配)电站的电气主接线692.4.3变(配)电站站用电源832.5低压配电系统842.5.1电压选择842.5.2载流导体型式和接地型式842.5.3低压电力配电系统852.5.4照明配电系统872.6应急电源912.6.1应急电源种类912.6.2应急电源系统912.6.4不间断电源设备(UPS) 962.6.5逆变应急电源(EPS) 103附录A供配电设计的原始资料106A.1需向供电部门提供的资料106A.2需向供电部门索取的资料106A.3需向建设单位了解的内容和索取的资料1063变(配)电站(附柴油发电机房)1073.1变(配)电站站址和型式选择1073.1.1变(配)电站分类1073.1.2变(配)电站站址选择1083.1.3变(配)电站型式选择1093.2变(配)电站的布置109321总体布置1093.2.2控制室1113.2.3高压配电室1143.2.4电容器室1213.2.5低压配电室1253.2.6变压器室1283.2.7露天安装的变压器、预装箱式变(配)电站、地下变(配)电站、无人值班变(配)电站1343.3.1总体布置1353.3.2机房布置1363.3.3燃油和排烟1383.3.4冷却和通风1423.3.5机房其他设施1453.3.6降噪和减振1463.3.7柴油发电机组数据146338机房布置示例1503.4变(配)电站对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的要求151 3.5110s 35kV变电站设计实例1674短路电流计算176464低压网络短路电流计算3035高压电器及开关设备的选择3115.1概述3115.10高压电器及导体短路稳定校验数据表419 参考文献455 6电能质量4576.7.10间谐波5117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5137.11.2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637附录B部分常用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功能简介646B.1ADVP 600系列微机保护监控装置646B.2ADVP 8000G系列微机保护监控装置650B.3RCS 9000系列微机保护监控装置653B.4RCS、PCS 9600系列工业电气保护测控装置656 参考文献6618变电站二次回路6628.1变电站常用的直流操作电源66286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通信网络7698.6.5通信网络实例771参考文献7749导体选择7759.1电线、电缆类型的选择7759.4.8中频线路的电压降计算883附录C电线、电缆非金属含量887附录D电线电缆产品型号编制方法890附录E4507750V及以下电缆型号表示方法891E.14507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891E.2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892参考文献89310线路敷设89410.3.10电杆、拉线与基础941附录F导管系统性能及分类代码943附录G架空导线的型号和名称946附录H架空绝缘线的载流量947附录I架空绝缘电缆的型号、规格和载流量948参考文献951下册11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和低压电器选择95311.13.5火灾危险环境的配电线路106612常用用电设备配电106712.8断续和短时工作制用电设备及其导线的载流量1187 12.8.1断续工作和短时工作制用电设备118712.8.2导线和电缆在断续负载和短时负载下的允许载流量13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建筑物防雷119813.12.9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1358附录J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及管理1362J.1 概述1362J. 2《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标准简介1362 附录K用于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简易雷击风险评估1368K. 1 概述1368K.2 —般规定1368K.3按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确定的雷电防护等级1368K.4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进行简易雷击风险评估确定的雷电防护等级1369K.5按防护等级对电源系统SPD的级位配置建议及SPD的冲击电流参数选择1370参考文献137114接地137214.1概述137214.1.1地^接地137214.1.2接地分类137214.1.3共用接地系统137314.2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137314.2.1高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137314.2.2高压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137414.2.3高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范围137414.2.4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137514.2.5架空线路和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138414.2.6配电变电站的接地138614.2.7配电变电站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的关系13871814.3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138914.3.1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138914.3.2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139614.3.3 W接地导体(PE) 139714.4等电位联结140214.4.1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和分类140214.4.2等电位联结140314.4.3等电位联结导体140414.5接地装置140514.5.1接地装置的种类140514.5.2接地装置导体的选择140514.5.3接地装置防腐措施140714.5.4接地导体的连接141014.5.5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接地导体的热稳定校验1411 14.6接地电阻的计算141314.6.1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141314.6.2土壤和水的电阻率141314.6.3均匀土壤中接地电阻的计算141514.6.4典型双层土壤中接地电阻的计算142314.6.5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的措施142414.6.6冲击接地电阻计算142714.6.7永冻土地区接地的一些措施142914.7电子设备的接地和功能等电位联结142914.7.1 概述142914.7.2电子设备接地的型式与等电位联结网络的类型143014.7.3功能接地^等电位联结导体143214.7.4电磁9蚤扰防护简述143314.7.5屏蔽接地143314.8防静电接地143414.8.1静电的产生143414.8.2静电的危害143514.8.3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143514.8.4防静电接地的范围和做法143614.8.5防静电接地的接地干线、支线、连接线的截面选择及连接要求143714.9阴极保护接地143814.9.1金属的电化学保护143814.9.2阴极保护143814.10专用功能建筑及特殊设备的接地144014.10.1综合通信大楼接地14401914.10.2微波站接地144314.10.3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接地144414.10.4高频电炉接地1446参考文献144615电气安全144715.1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144715.1.1人体的阻抗144715.1.215 ~ 100Hz范围内正弦交流电流的效应1447 15.1.3直流电流效应144915.1.4接触电压限值145115.2电击防护145315.2.1基本防护(直接接触防护)145315.2.2故障防护(间接接触防护)145415.2.3电气装置内的电气设备与其防护的配合1464 15.3特殊装置或场所的电气安全146515.3.1装有浴盆或淋浴盆的场所146515.3.2游泳池和喷水池146815.3.3装有桑皇浴加热器的房间和小间147315.3.4施工和拆除场所147415.3.5农业和园艺设施147515.3.6活动受限制的可导电场所147715.3.7数据处理设备147815.3.8旅游房车停车场、野营房车停车场及类似场所1479 15.3.9游艇码头及类似场所148015.3.10医疗场所148415.3.11展览馆、陈列室和展位148815.3.12光伏(PV )电源装置149015.3.13 家具150015.3.14户外照明装置150015.3.15特低电压照明装置150115316移动的或可搬运的单元150315.3.17房车和电动房车的电气装置151015.3.18电动汽车供电151115319操作和维护通道151615320游乐场和马戏场中的构筑物、娱乐设施W棚屋1519 15.3.21加热电缆和埋设加热系统15212016节能152316.1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写要求152316丄1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152316丄2能评的分类及要求152516.1.3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内容152616.1.4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152916.1.5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153016.1.6项目分专业节能措施评估153216.1.7能源管理与检测153316丄8项目的综合能耗、能耗指标153316丄9节能效果分析153416.2配电系统与节电设计153416.2.1电压选择与节电153416.2.2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缩短低压配电线路153716.2.3双回路或多回路供电时,各回路同时承担负荷与节电153716.2.4提高功率因数与节电153816.3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评价15411631变压器的损耗和能效限定值154116.3.2按年运行费用选择配电变压器154416.3.3配电变压器的能效技术经济评价156116.4配电线路节能设计158416.4.1配电线路节能的原则和措施158416.4.2按经济电流选择导体截面积158416.4.3总拥有费用法15851644电力电缆截面经济选型的应用158716.4.5经济选型的若干问题159316.5电动机及调速的节电设计159416.5.1电动机节能原则159416.5.2电动机的选择159416.5.3电动机的调速方式159816.5.4变频调速160016.5.5风机、水泵的节能原理160516.5.6水泵变频调速节能效果的计算160716.5.7变频器的选型和应用160916.6照明节电设计16141661照明节能的原则161416.6.2合理确定场所或房间的照度水平161516.6.3合理确定照明方式16162116.6.4严格执行标准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制值(LPD )16161665选择优质、高效的照明器材16161666合理利用天然光16201667照明控制与节能162116.7能效管理系统162216.7.1能效管理系统的分类和功能162216.7.2能效管理系统与节能的关系162216.7.3能效管理系统架构162316.7.4能效管理系统的内容162416.8分布式能源系统162416.&1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政策、种类和应用162416.8.2发供用一体化小水电162616.&3风力发电系统162616.&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62716.&5冷热电三联供技术1631附录L —次、二次能源平均当量值折算表1634附录M有关名词解释1635参考文献163517常用资料163617.1常用标准163617.1.1中国标准化体系163617.1.2常用电气设计规范、标准163817.1.3国际标准和国夕卜标准体系164317.1.4声环境质量标准165717.1.5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及架空线无线电干扰限值1657 17.1.6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166017.2量和单位166117.2.1基本概念166117.2.2国际单位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66217.2.3常用的物理量和法定计量单位166817.2.5美国线规简介169117.3电工材料常用数据169217.3.1导电金属特性169217.3.2绝缘材料特性169517.3.3电气绝缘的耐热性分级169917.3.4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170117.4电工产品环境条件170217.4.1环境条件的定义和分类17022217.4.2自然环境条件的划分170217.4.3应用环境条件的分级170517.5电气设备的外界影响及外壳防护171217.5.1外界影响171217.5.2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172317.5.3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172817.6气象资料172817.6.1温度、气压名词172817.6.2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的关系172917.6.3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1730附录N数字化电气设计技术1744N.1工程设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1744N.2电气专业软件应用现状1744 N.3数字化设计的特点1744 N.4数字化电气设计平台1746 N.5相关资料1747。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精要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精要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精要手册第四版
简介
本手册是关于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精要指南,旨在帮助读者了解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本手册适用于电气工程师、设计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目标
本手册的目标是提供简单的策略和指导,以帮助读者独立进行配电设计决策,避免法律复杂性和依赖用户的辅助。

内容要点
本手册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电系统基本原理:介绍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

2. 设计流程:详细阐述配电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负载计算、电缆选择等。

3. 安全考虑:强调配电设计中的安全要求和措施,包括过载保护、接地系统设计等。

4. 电气设备选择:提供选择电气设备的准则和建议,包括开关
设备、变压器、电缆等。

5. 法规和标准:介绍与配电设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设
计符合法律要求。

使用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本手册的优势并避免法律复杂性,建议读者采取
以下策略:
1. 独立决策:读者应独立做出配电设计决策,避免依赖用户的
辅助。

2. 简单策略:采用简单的设计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

3. 避免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在使用本手册的过程中,不引用
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内容。

结论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精要手册第四版》是一份有关配电设计
的重要指南,旨在帮助读者独立进行配电设计决策。

本手册提供了
简单的策略和流程,帮助读者避免法律复杂性和依赖用户的辅助。

读者在使用本手册时应遵循简明扼要、不引用不可确认内容的原则。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精要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精要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精要手册第四版简介本手册是为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人员编写的指南,旨在提供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设计策略。

下面是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摘要:内容概述1. 设计原则-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设计的首要原则。

- 根据负载需求和供电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保护设备和开关设备。

- 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 设计步骤- 了解负载需求,包括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等参数。

- 根据负载需求和供电要求,确定配电系统的容量和配置。

- 设计主配电线路和支路,包括电缆布置和保护设备选择。

- 确定接地系统设计方案,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 进行系统计算和校核,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编制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并进行审核和批准。

3. 设计要点- 配电系统的主配电线路应采用合适的电缆规格和敷设方式,以确保电能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 支路电缆的选择应考虑负载的特点和电缆的容量,避免过载和故障。

- 保护设备的选择和设置应符合负载需求和安全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 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系统的接地效果和人身安全。

- 配电系统的计算和校核应准确可靠,包括电流、电压和短路等参数的计算和校核。

4. 设计注意事项-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设计合规。

- 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应详细准确,方便施工和维护。

- 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后续的扩展和改造,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

- 设计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保持专业水平和技术更新。

结论本手册提供了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精要内容,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步骤、设计要点和设计注意事项等。

通过遵循本手册的指导,设计人员可以进行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配电设计,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

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

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前言《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旨在为电气工程师、设计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配电设计指南。

本手册结合了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最新规范和标准,涵盖了从电源选择、电气设备选型、配电系统设计到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手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配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为各类电气工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录1. 配电系统概述1.1 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1.2 配电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3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2. 电源选择与配置2.1 电源类型及其特性2.2 电源选择的原则2.3 电源配置的方法3. 电气设备选型3.1 开关设备3.2 配电变压器3.3 电缆与线缆3.4 保护设备与装置4. 配电系统的设计4.1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4.2 负荷计算与分析4.3 电气设备选型与安装4.4 配电线路设计4.5 防护与安全措施5. 工业配电设计5.1 概述5.2 工业配电系统的设计要点5.3 特殊工业配电设计6. 民用配电设计6.1 概述6.2 民用配电系统的设计要点6.3 特殊民用配电设计7. 配电系统的施工与验收7.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7.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7.3 工程验收与维护8. 案例分析8.1 工业配电设计案例8.2 民用配电设计案例9. 附录9.1 常用电气设备的技术参数9.2 电气符号与标识9.3 相关规范与标准结论《配电设计实用手册:工业与民用第四版》为电气工程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了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籍。

通过本手册,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配电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与应用,为实际工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本手册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提高专业水平,为我国的电气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工业与住宅用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住宅用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住宅用电设计手册第四版目录1. 引言2. 用电设计原则3. 工业用电设计4. 住宅用电设计5. 系统容量计算6. 安装方法和维护7. 其他注意事项8. 参考资料1. 引言本手册是为了帮助电气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工业和住宅用电设计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手册第四版基于最新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2. 用电设计原则在进行工业和住宅用电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确保用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 可靠性:设计符合稳定和可靠供电要求的系统。

- 节能性:优化设计以减少能源消耗。

- 经济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3. 工业用电设计工业用电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用电负载:根据工业设备和机器的用电要求计算负载。

- 配电系统:设计合适的配电系统以满足用电负荷需求。

- 保护措施:配置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接地保护等安全措施。

- 电缆和线路布置:设计合理的电缆和线路布置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4. 住宅用电设计住宅用电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用电负载:根据住宅的电器设备和用电需求计算负载。

- 配电系统:设计合适的配电系统以满足用电负荷需求。

- 室内布线:合理规划室内电缆和线路布置,确保安全和方便使用。

- 室外线路:设计合适的室外电缆和线路以连接住宅和配电网。

5. 系统容量计算根据负载需求和用电系统的特性,进行系统容量计算,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负载需求,并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变化。

6. 安装方法和维护提供合适的安装方法和维护建议,确保用电系统的正确安装和维护,保证其持久性和可靠性。

7. 其他注意事项在用电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地方性规定: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 对环境的影响:考虑用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 安全预防措施:提供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使用人员的安全。

8. 参考资料列出参考的标准、规范和其他相关资料,以便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

以上是《工业与住宅用电设计手册第四版》的简要内容介绍。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第四版手册简介本手册是针对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第四版,旨在提供简洁而实用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以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本手册基于独立决策原则,不寻求用户帮助,并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

设计原则为了确保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设计,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优先:配电系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目标。

确保系统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使用符合认证的设备和材料。

2. 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设计系统时,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和扩展。

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负载增长。

3. 能效优化:通过采用高效率设备和优化系统配置,降低能源消耗。

确保系统在正常运行时能够提供最佳的能效表现。

4. 简洁性和易维护性:设计应尽可能简洁,以便于操作和维护。

避免复杂的设计和配置,以减少故障和维修成本。

设计策略1. 负载需求评估:首先,对负载需求进行评估,包括电流、功率因数、短时负载峰值等。

根据负载需求确定配电系统的容量和配置。

2. 线路规划:根据负载需求和建筑结构,规划合理的线路布置。

避免线路过长或过载,确保电能传输的高效和稳定。

3. 设备选择:选择符合负载需求的合适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

确保设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

4. 安全保护:设计适当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等。

确保系统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快速切断电源,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系统监控:设计合理的系统监控装置,包括电能计量、电压监测和故障检测等。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总结本手册提供了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简洁策略和方法。

遵循独立决策原则,我们致力于确保设计的简单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系统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通过负载需求评估、线路规划、设备选择、安全保护和系统监控等步骤,我们能够实现优化的配电系统设计。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该书在第二版基础上,依据国际、国内最新标准、规范,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在坚持原手册风格基础上,作了大幅更新和扩充。

着力于设计方便、实用,新增了配套的计算软件,随书奉送。

本手册是工业与民用项目供配电设计的必备工具书,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的指定参考书;电气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人员的常用资料。

本手册由国内九家知名设计院联合编写,于1983 年首版,原名《工厂配电设计手册》;1994 年扩充修编为第二版,更名《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本书是新世纪初的新编第三版。

历经二十多年,本手册受到全国众多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赞誉,成为电气设计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之一,并荣幸地挤身于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已被业界同仁在专业文献中及CAD 软件中广泛引用。

第二版发行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举世瞩目,国际、国内电气设计规范和电工产品标准亦有修订,电气设备和材料日新月异,配电系统设计技术随之长足发展。

因此,亟需对本手册进行修订。

经过三年多不懈努力,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推出了本手册第二版。

第三版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和电工产品发展,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对于册内容做了大幅扩充、更新、充实:
·新增高压开关柜、UPS 及EPS的选择;高压系统接地方式设计要点,以及接地变压器、接地电阻器、消弧线圈的选用;变电所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医用X光机配电等。

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概述
本文档是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旨在提供简洁
而实用的配电设计策略,无法确认的内容不会被引用。

以下是本手
册的主要内容。

目标
- 提供独立决策的能力,避免寻求用户协助。

- 充分发挥LMM的优势,遵循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 遵循客观原则,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内容
- 第一章: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基础
- 介绍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解释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 阐明不同类型的配电设备和其适用范围。

- 第二章: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流程
- 简述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流程步骤。

- 强调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

- 提供实用的设计工具和资源。

- 第三章: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案例分析
- 分析实际项目中的配电设计案例。

- 探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强调设计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 第四章: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最佳实践
- 提供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最佳实践指南。

- 强调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重要性。

- 探讨节能和环保设计策略。

结论
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旨在为读者提供简洁而实
用的配电设计策略。

我们将独立决策、遵循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
杂性,并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通过阅读本手册,读者将获得有
关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流程、案例分析和最佳实
践指南。

我们希望本手册能为读者在配电设计领域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实用指南

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实用指南

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实用指南1. 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提供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涵盖从系统设计到设备选型、从保护配置到运行维护的各个方面。

本指南适用于配电系统工程师、设计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配电系统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

第四版在继承前三版的基础上,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对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

新增了智能化配电系统、能效管理、新能源接入等热门话题,并对配电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保护等进行了深入阐述。

2. 工业配电系统2.1 配电系统概述工业配电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电缆和线路等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安全、高效地传输到工业生产现场,满足各种设备的用电需求。

2.2 设备选型在设备选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负荷特性、工作环境、可靠性要求等因素。

例如,对于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应选择相应的防护等级和材质的设备。

2.3 保护配置保护配置是确保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常见的保护装置包括断路器、熔断器、继电器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负荷特性和系统要求,合理配置保护装置,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部位,减小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3. 民用配电系统3.1 配电系统概述民用配电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电缆和线路等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安全、高效地传输到民用建筑,满足各类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3.2 设备选型在设备选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负荷特性、工作环境、可靠性要求等因素。

例如,对于家庭用电,应选择适合家用电压和电流的电器设备;对于商业用电,应选择满足相应负载能力和安全标准的设备。

3.3 保护配置保护配置是确保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常见的保护装置包括断路器、熔断器、继电器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负荷特性和系统要求,合理配置保护装置,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部位,减小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全新第四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前言配电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安全。

本手册旨在为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提供全面、详细的指导,涵盖设计原理、设备选型、系统布局、保护方案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场合的需求。

配电设计原理电压等级- 低压配电系统:通常指额定电压在1000V及以下的配电系统。

- 中压配电系统:指额定电压在10kV~35kV的配电系统。

- 高压配电系统:指额定电压在35kV~220kV的配电系统。

电力系统负荷分类- 重要负荷:中断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或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的负荷。

- 非重要负荷:一般工业与民用负荷,中断后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电力系统接线方式- 放射式接线:从变电站引出若干放射状线路,分布接至各负荷。

- 环网式接线:由两条或多条线路组成环状,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

设备选型开关设备- 断路器:用于切断或接通正常电流,断开短路电流。

- 隔离开关:用于隔离电源或负载,不能带负荷操作。

- 负荷开关:用于接通或断开负荷电流。

保护设备- 熔断器:通过熔断来保护线路和设备。

- 继电保护:利用电气量或非电气量来实现保护动作。

配电设备- 配电柜:集中安装开关设备、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

- 箱式变电站:将高压开关设备、配电设备、保护装置集成于箱体内。

系统布局低压配电系统- 单相交流电路:适用于居民家庭和商业用电。

- 三相交流电路:适用于工业和商业用电。

中压配电系统- 放射式布局:适用于负荷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

- 环网式布局:适用于负荷分布广泛或需要高可靠性的区域。

保护方案过电流保护- 采用熔断器、断路器等设备实现过电流保护。

差动保护- 对发电机、变压器等关键设备采用差动保护。

自动化控制- 利用PLC、DCS等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控制。

结论配电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

本手册为配电设计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希望能对相关行业和人士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配套软件使用说明书博超简介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现有注册资本1200万元,是中国着名的工程设计软件与服务供应商,是北京市科委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双软企业。

创业之初,共许一个朴素的心愿:“希望有一天全中国的工程师都能使用博超软件”。

二十年奋斗,沧海桑田,博超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气设计软件研发、销售、服务中心。

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正在使用博超软件描绘祖国建设的美好蓝图。

专业的技术水准与领先的市场份额,使博超始终在专业CAD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博超的电气设计解决方案覆盖石油石化、化工、电力、核电、冶金、铁路交通、市政规划、建筑等多个领域。

博超正在与工程设计行业展开产品、服务、资本三个层次、多个领域的合作。

作为卓越的合作伙伴,博超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与丰富经验,帮助中国工程设计企业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水平,改善经营绩效,整合人力资源,由此实现博超的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

博超的价值在于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我们因创造与奉献而存在。

十数年来持续为行业提供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我们一直在从事着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凭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博超受到行业的尊敬。

今日博超,不再满足于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已经坚定地迈开国际化的步伐。

我们与国际一流工程软件公司携手共舞,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级的解决方案,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的声音!鉴于本公司致力于软件的开发研制,本软件一直不断更新,而我们给用户使用的一直是最新的程序。

因此,有可能出现本手册与软件不一致的地方,此外,本书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釜证。

诚心欢迎广大用户朋友,对本软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为您服务。

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生命科学园路21号奥瑞金科研楼2层邮编:102206E-mail:目录第1章软件安装与概述................................................1.1软件的安装与运行.............................................1.1.1运行环境 ..............................................1.1.2软件安装 ..............................................1.1.3注册及试用 ............................................1.1.4运行软件 ..............................................1.2软件功能概述................................................. 第2章配电计算......................................................2.1知识与数据...................................................2.1.1设备材料库 ............................................2.1.2图例符号 ..............................................2.1.3柜子回路 ..............................................2.2软件配置.....................................................2.2.1配置管理 ..............................................2.2.2高低压配置 ............................................2.3 高中压计算..................................................2.3.1导线力学 ..............................................2.3.2短路电流 ..............................................2.3.3设备选型 ..............................................2.3.4线路电损 ..............................................2.3.5谐波计算 ..............................................2.3.6电机启动 ..............................................2.3.7系统阻抗换算 ..........................................2.4系统图设计...................................................2.4.1调用厂家柜型 ..........................................2.4.2自由定义系统图 ........................................2.4.3母线编辑 ..............................................2.4.4柜子编辑 ..............................................2.4.5回路编辑 ..............................................2.4.6设备赋值 ..............................................2.4.7设备标注 ..............................................2.4.8表格信息批量填写 ......................................2.4.9表格信息万能填写 ......................................元件布置....................................................划分柜子....................................................柜子重编号..................................................抽屉重编号..................................................回路重编号..................................................电缆重编号..................................................2.5整定计算.....................................................2.5.1系统设计 ..............................................2.5.2利用系数法负荷计算 ....................................2.5.3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 ....................................2.5.4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上一级) ............................2.6防雷设计.....................................................2.6.1防雷设计 ..............................................2.6.2雷击次数计算 ..........................................2.6.3设置地平分割线 ........................................2.7接地设计.....................................................2.7.1电力接地 ..............................................2.7.2接地网 ................................................2.7.3接地计算 ..............................................2.8继电保护.....................................................2.8.1继电保护计算 .......................................... 第3章附录..........................................................A.1安装.........................................................A.1.1安装时提示权限不够 ....................................A.1.2安装时读取光盘不正确 ..................................A.1.3安装时提示未找到ACAD的注册信息 .......................A.2启动.........................................................A.2.1启动时未出现“欢迎使用”的提示 ........................A.2.2启动时提示“软件运行时出错,错误号=xxx” ..............A.2.3启动时提示加载失败 ....................................A.3使用.........................................................第1章软件安装与概述1.1软件的安装与运行软件运行于WINDOWS 操作系统,系统应安装有IE(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4.0及以上版本、Office2000及以上版本、AUTOCAD 2010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