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 20.五节 遗传与环境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5遗传和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认同变异的普遍性(3)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4)了解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观察环境条件对大蒜性状表现的影响,理解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对花生果实长度的观察与测量,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

(3)培养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和总结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变异的普遍性;(2)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享受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3)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教学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讲授[教学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ppt图片显示四种不同肤色的人老师问:同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不同肤色的人?学生答:不同人种肤色的基因组成不同。

知识回顾: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现型?老师结合图片讲解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过程。

复习提问:生物的性状由什么控制?通过转基因超级鼠实例,了解生物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其表现型是否一定相同呢?同学们能否举例说一说?(略)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学生展示大蒜幼苗在黑暗和光照下的实验结果讨论:本实验中,植物幼苗的性状表现(颜色)不同是否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依据是什么?请一位学生代表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一下(略)播放老师课前做的本实验图片资料。

小结:一、生物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表现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回顾:生物体亲子代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性状表现的差异叫做什么?(生物的变异)我这里有从市场上买来的的两种花生,教师展示大小两种花生,请学生观察外观区别。

在这些大花生中也有一些果实较小的花生;小花生中也有一些果实较大的花生。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5《遗传和环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5《遗传和环境》教学设计

“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设计与分析1、教材内容及处理遗传与环境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第5节。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分析了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基因型控制表现型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环境因素对性状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表现型是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的改变能引起性状的改变,根据遗传物质是否有变将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将围绕两个方面内容展开:一是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是环境引起的形状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本节注重学生的观察、收集信息数据、分析数据和实验现象等能力,同时注意渗透科学态度的养成教育。

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可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加深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如下:1、重要概念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2、内容标准(1)举例说明生物的变异。

(2)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概念及三者间关系。

(2)理解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与两者区别。

(3)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重要应用。

2、能力目标:独立观察不同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健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概念理解及三者间关系。

(2)变异发生的类型及原因。

2、教学难点变异发生的类型及原因。

五、学生情况分析:在本章之前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关于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区别,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规律性,知道基因型控制性状表现。

但学生对生物变异原因的了解甚少,可列举实例使学生了解变异的现象和类型以及可遗传变异的利用价值。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小组合作探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实验操作: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原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理解和记忆。
(二)存在主要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在生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形成中的作用。学生能够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能够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比重。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生理解程度不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概念,而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实验操作不够充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存在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不佳,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对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理解,尤其是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比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实例分析中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到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选择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第5节遗传与环境1.重点: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重点: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独立完成探究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知识点一: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1.完成下列内容。

2.下列关于表现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D.基因不能控制全部表现型知识点二: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变异的类型导致因素举例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组成的改变①杂交玉米后代出现高秆和矮秆;②白化虎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作用于生物体①同一品种豌豆种在不同地块收获的籽粒大小不等;②生活于不同地域的双胞胎的肤色差异2.下列现象能传给后代的是(D)A.风调雨顺时,水稻产量高1.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同一品种小麦分为A、B两组,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株高和籽粒等性状表现出很大差异,如下表所示:组别环境现象A 水肥充足株高、粒大B 水肥缺乏株矮、粒小(1)A组、B组小麦是同一品种,但后代株高和籽粒出现了高矮、大小不同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该小组的同学对此变异现象产生了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为了验证双方观点的正确与否,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实验步骤:①选取A、B两组收获的小麦种子各1粒,标记为A1、B1;②将A1、B1种在水肥充足的两块地中;③将收获的种子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3)请指出本实验中的一处不足并加以改正。

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将1粒改为100粒。

(4)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A1组和B1组收获的种子同为株高、粒大,则说明之前的变异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若A1组和B1组收获的种子不同,仍然保持之前的变异现象,则说明该变异是由种子的基因改变导致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2.一个双眼皮男子与一个单眼皮女子结婚后,女子为美容割成双眼皮。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20.5遗传和环境 学案-最新教育文档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20.5遗传和环境 学案-最新教育文档

遗传和环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_____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______.3.环境变化能够引起生物______.当它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是______的;否则,产生的变异是______的.4.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做______,也就是做______组成的改变产生的.合作探究1.“南橘北枳”的现象表明:生物的性状既受__________的控制,又受______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下列几种变异,哪些是可遗传变异?( )哪些是不可遗传变异?( )A.家兔体表的毛,有纯白色,黑色,蓝灰色等类型B.玉米粒有黄色,有白色,还有红色的C.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荫处的比生长在阳光充足处的杆细、穗小D.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儿子E.一对孪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结果哥哥比弟弟的脸色较黑F、身材高大的父母,其子女由于营养不良而个头长得矮小3.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变异?( )A.哥哥视力正常,弟弟近视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C.父亲双眼皮,儿子也双眼皮D.姐姐有耳垂,妹妹没有耳垂E.小麦地里出现的矮杆小麦F.玉米种下后出现了白化苗G.龙生龙,凤生凤【达标检测】1.下列变异现象中,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 )A.小麦在遮阴处比在阳光下长得细而高B.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晒得黝黑C.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近视D.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抗倒伏的小麦2.正常人的皮肤会晒黑,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晒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成长的环境条件不同B.细胞中的基因不同C.这种基因差异是经常晒太阳的结果D.这种性状不会遗传给后代3.下列哪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A.人类的红绿色盲B.由于水肥充足,玉米长得穗大粒多C.同一品种小麦,生长在阳光充足处的秆粗穗大D.原本肤色相近的双胞胎兄弟因工作环境不同,肤色差异很大4.将中等产量的种子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试验田中,得到产量高的种子甲和产量低的种子乙.将甲和乙分别种在同样的普通农田中,预计产量( )A.甲高产,乙低产B.甲低产,乙高产C.甲中产,乙高产D.甲中产,乙中产5.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生物变异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不利的B.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有利的C.变异一旦出现,就可以遗传给后代6.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过程.太空育种(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学后反思【达标检测】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遗传与环境》导学案2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遗传与环境》导学案2

第5节遗传与环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学习重点】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2.变异类型的原因。

【学习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108—111,勾画重点。

一、自主探究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容易使发生变化,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变异叫做,这是由于其改变引起的。

3.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

4.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B.基因型不同,性状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5.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C.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二、合作探究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三者的关系?2.变异分为哪两种?3.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怎样?三、展示点评展示讨论结果(可用板书与讲解相结合)四、小结巩固记忆(1)三者关系:遗传物质(基因型)相对稳定性状表现(表现型)容易受环境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月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变异: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变异的是()A.兄弟姐妹在高矮上的差异B.子女与父母相貌不同C.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差异D.孪生姐妹相貌不完全相同2.下列叙述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人和皮肤有白色、黄色、黑色B.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C.人的皮肤夏天较深,冬天较浅D.人的眼睛有正常色觉和色盲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B.变异对于生物都是不利的C.生物的变异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生物的变异中,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4.下列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是()A.遗传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的变异D.不利的变异5.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B.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不是普遍存在的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是指可遗传的变异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6.下列现象中,能够遗传的是()A.小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B.营养不良导致消瘦C.不同人种肤色不同D.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小麦的籽粒粒大饱满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C2.C3.B4.C5.B6.C。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教案 北师大版

第 5 节遗传与环境、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

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二、学情分析:首先在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也已经初步掌握,而关于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的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已掌握。

其次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顺利地进行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 遗传与环境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 遗传与环境学案北师大版

第5节遗传与环境【学习目标】1、能掌握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能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能学会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4、能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学习过程】预习反馈:比比你的自学能力!1、人类根据肤色特征可分为;人种、人种、人种和人种。

2、生物的变异可分为的变异和的变异两类。

3、生物的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物的性状表现很容易受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但是不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一)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的关系1、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1)许多遗传实验表明,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发生改变,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2)喜马拉雅白色家兔在300C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0C条件下,四肢尾巴、耳朵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

2、以上事实说明: 容易使生物的发生改变。

生物的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凡是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出现的叫做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也就是的改变而产生的。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会影响到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引起表现型改变的变异。

2、有一些变异并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它们仅仅是由于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过程的结果。

这种仅仅由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异是的变异。

形成提升:试一试,你一定能过关!1、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穗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不足 B.阳光不足 C.遗传物质的改变 D.肥料不足2、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 B.显性基因被除去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D.遗传对基因表达(性状表现)起作用3、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 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4、将同一品种的水稻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里,其中一块田里亩产400公斤,而另一块田里亩产只有250公斤,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产量上出现了性状差异,对这种差异最准确的表述是A.遗传 B.变异 C.遗传的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5、生物的变异分为不遗传的变异和两类;前者是由于的结果,后者是由于的改变引起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导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自主学习】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容易使发生变化,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变异叫做,这是由于其改变引起的。

3、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

4、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B、基因型不同,性状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5、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C、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合作探究】讨论: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三者的关系?2、变异分为哪两种?3、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学习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变异的是( )A、兄弟姐妹在高矮上的差异B、子女与父母相貌不同C、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差异D、孪生姐妹相貌不完全相同2、下列叙述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人和皮肤有白色、黄色、黑色B、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C、人的皮肤夏天较深,冬天较浅D、人的眼睛有正常色觉和色盲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B、变异对于生物都是不利的C、生物的变异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生物的变异中,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4、下列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是( )A、遗传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的变异D、不利的变异5、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2

八年级生物上册20.5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2

《遗传与环境》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
1.发生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是 ( )
A.环境变化 B.温度变化 C.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2.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穗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分不足 B.阳光不足 C.遗传物质的改变
3.农民老王家的一块麦地,由于去年雨水充足收成喜人,粒大饱满。

于是,今年
老王以此为良种进行播种,今年的收成是()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学设计
1.近亲:指两个人在几代之内曾有共同的祖先。

2.近亲结婚: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

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从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源而出的男女,如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为二代以内,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为三代以内。

4.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
(1)因为血缘亲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中某些遗传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五节《 遗传与环境》word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五节《 遗传与环境》word教案

第 5 节遗传与环境、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

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二、学情分析:首先在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也已经初步掌握,而关于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的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已掌握。

其次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顺利地进行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遗传与环境》优秀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遗传与环境》优秀导学案

第5节遗传与环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

【学习重点】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2.变异类型的原因。

【学习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108—111,勾画重点。

一、自主探究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容易使发生变化,表现型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变异叫做,这是由于其改变引起的。

3.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

4.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B.基因型不同,性状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5.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C.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二、合作探究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三者的关系?2.变异分为哪两种?3.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怎样?三、展示点评展示讨论结果(可用板书与讲解相结合)四、小结巩固记忆(1)三者关系:遗传物质(基因型)相对稳定性状表现(表现型)容易受环境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月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变异: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变异的是()A.兄弟姐妹在高矮上的差异B.子女与父母相貌不同C.兄弟姐妹在年龄上的差异D.孪生姐妹相貌不完全相同2.下列叙述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人和皮肤有白色、黄色、黑色B.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C.人的皮肤夏天较深,冬天较浅D.人的眼睛有正常色觉和色盲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B.变异对于生物都是不利的C.生物的变异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生物的变异中,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4.下列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是()A.遗传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的变异D.不利的变异5.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B.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不是普遍存在的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是指可遗传的变异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6.下列现象中,能够遗传的是()A.小明用眼不当导致近视B.营养不良导致消瘦C.不同人种肤色不同D.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小麦的籽粒粒大饱满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C2.C3.B4.C5.B6.C。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五节《 遗传与环境》word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五节《 遗传与环境》word教案

第 5 节遗传与环境、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

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二、学情分析:首先在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也已经初步掌握,而关于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的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已掌握。

其次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顺利地进行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_《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_《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6.20.5 遗传与环境【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会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二、自主学习检测(一)、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遗传实验表明,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_________发生改变,_________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2.喜马拉雅白色家兔的毛色可随___________环境温度发生变化,而普通的白色家兔毛色不随温度变化。

可见,表现型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3.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___________的叫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___,也就是基因组成的改变产生的。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会影响到生物体的___________过程,从而引起性状的_______。

4.一些变异并 ______________的改变,它们仅仅是由于___________条件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一、课堂探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新课学习与探究(一)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为什么西红柿和黄瓜的表现型不同?2.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3.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4.生物的表现型取决于什么?5.环境条件是使生物的表现型发生改变,还是使基因型发生改变? (二)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1.变异有哪两种类型? 举例说明?2.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由什么引起?3.不遗传的变异由什么引起?4.两种变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三、课堂小结四、课堂检测1.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遗传的变异的是()A.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生长健壮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D.挑选牛群中肉质佳的进行繁殖2.下列属于有利变异的是()A.绵羊中的矮脚变异B.野猪被驯化成家猪的变异C.鲫鱼中金色的变异D.小麦中矮秆的变异3.植物的白化苗是一种变异个体,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20.5遗传和环境 学案-word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20.5遗传和环境 学案-word

遗传和环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_____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仅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叫______.3.环境变化能够引起生物______.当它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是______的;否则,产生的变异是______的.4.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做______,也就是做______组成的改变产生的.合作探究1.“南橘北枳”的现象表明:生物的性状既受__________的控制,又受______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下列几种变异,哪些是可遗传变异?( )哪些是不可遗传变异?( )A.家兔体表的毛,有纯白色,黑色,蓝灰色等类型B.玉米粒有黄色,有白色,还有红色的C.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荫处的比生长在阳光充足处的杆细、穗小D.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儿子E.一对孪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结果哥哥比弟弟的脸色较黑F、身材高大的父母,其子女由于营养不良而个头长得矮小3.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变异?( )A.哥哥视力正常,弟弟近视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C.父亲双眼皮,儿子也双眼皮D.姐姐有耳垂,妹妹没有耳垂E.小麦地里出现的矮杆小麦F.玉米种下后出现了白化苗G.龙生龙,凤生凤【达标检测】1.下列变异现象中,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 )A.小麦在遮阴处比在阳光下长得细而高B.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晒得黝黑C.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近视D.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抗倒伏的小麦2.正常人的皮肤会晒黑,白化病人的皮肤不会晒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成长的环境条件不同B.细胞中的基因不同C.这种基因差异是经常晒太阳的结果D.这种性状不会遗传给后代3.下列哪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A.人类的红绿色盲B.由于水肥充足,玉米长得穗大粒多C.同一品种小麦,生长在阳光充足处的秆粗穗大D.原本肤色相近的双胞胎兄弟因工作环境不同,肤色差异很大4.将中等产量的种子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试验田中,得到产量高的种子甲和产量低的种子乙.将甲和乙分别种在同样的普通农田中,预计产量( )A.甲高产,乙低产B.甲低产,乙高产C.甲中产,乙高产D.甲中产,乙中产5.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生物变异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不利的B.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有利的C.变异一旦出现,就可以遗传给后代6.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过程.太空育种(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学后反思【达标检测】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章五节遗传与环境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
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重点、难点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点。

3﹒关于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两个实例。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式、举例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我们前面学过遗传和变异,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

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它生物。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预习提示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二、导学过程
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
小结:花生的大小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

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我们看两个例子。

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

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

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

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

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三、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变异,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

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

四、学生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