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历史典故
经典历史典故通用15篇
经典历史典故1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历史典故】: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

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

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经典历史典故2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

【释义】同室: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

自家人动刀枪。

比喻兄弟自相残杀。

泛指内部斗争。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氏长得特别漂亮,人见人爱。

下大夫公孙楚和上大夫公孙黑见过她之后,都想娶她为妻。

下大夫公孙楚送了聘礼,订为未婚妻;上大夫公孙黑倾慕徐吾氏的容貌,也送来礼物,强作婚约。

公孙楚与公孙黑都是贵族,而且是堂兄弟,徐吾犯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去请教执政子产。

子产听了徐吾犯的讲述后说:“因为国家政治不清明,所以才会出现两个大夫争夺妻室的事情,这不是你的过错,还是让你的妹妹自己做决定吧。


徐吾犯让二人分别来求亲。

公孙黑穿着华丽的服装,将聘礼置于堂上;公孙楚穿着军服,在院中射箭,接着跳到车上离去,他没有再送礼,因为之前他已给过聘礼,认为不需要另送。

徐吾氏在屋内认真地观看了两位大夫的行动,选择了自己的情人。

她认为公孙黑确实漂亮,但不能做自己的丈夫,而公孙楚表现出了男子汉气概,决定嫁给他。

她的哥哥尊重她的意见,徐吾氏遂同公孙楚结为伉俪。

但这件事情到此并未结束,失败的公孙黑很不甘心,一气之下,全副武装闯入公孙楚的家中,声称要杀死自己的堂哥,以夺取徐吾氏。

公孙楚听了他的话也不甘示弱,执起武器与公孙黑打斗起来,结果在打斗中,公孙黑不幸被击伤。

【成长心语】
如公孙黑与公孙楚这般同室操戈的事件,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或为名利,或为美女,或为权势无论是为了什么,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直到今天,它还在上演。

其实,家不但是可以躲避风雨的港湾,还是你茁壮成长的土壤。

兄弟姐妹间虽然免不了争吵,但毕竟是孩童往事,最终不会妨碍血浓于水的亲情发展。

放眼今天社会,有许多家族企业皆由兄弟姐妹携手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手经营、相互激励、共渡难关,最终成就一方大业而受人敬慕。

所以,兄弟之间一定要互相帮助和扶持,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成长、进步,成就事业。

经典历史典故3
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经典历史典故4
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故事: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龙伯高,就算学习的不成功也可以,刻鹄不成尚类鹜(就好像你雕刻一个天鹅,没雕刻成功,最后也还能雕刻出一个类似鸭子的模样出来)。

而宁愿她们不要学习杜季良,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
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

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经典历史典故5
【出处】《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释义】本义是强硬的颈项,借喻人性格刚强,不肯低头屈服。

后以“强项令”泛指刚直不阿的官吏。

【历史典故】
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

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却需要有效的法令。

不过法令只能威慑百姓,却无法约束达官贵人。

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倚仗自己的弟弟是皇帝,横行无忌,她的奴仆也不把法纪放在眼中。

洛阳令董宣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

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家奴出来。

一天,湖阳公主坐着马车外出,跟随她的正是那个杀人的家奴。

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

湖阳公主大怒:“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阻拦我的马车!”
董宣毫不畏惧,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

他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处决。

湖阳公主十分生气,马上赶到宫里,向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

光武帝听了也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动手,微臣有话要上奏。


光武帝怒气冲冲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

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如果微臣因为维护法令而获罪,恳请以死谢天下!”说罢,他向柱子撞去。

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但董宣已经撞得头破血流。

光武帝理屈,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要董宣向公主磕头赔礼。

董宣宁死不磕,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

内侍回报说:“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光武帝也只好放了他。

湖阳公主见光武帝放了董宣,并不服气,讽刺光武帝没有权威,光武帝无奈地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样肆意为之。


【成长心语】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古代法治思想的精华,沿用至今。

董宣敢于挑战有权势之人,坚持原则不退让、宁折不弯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尊敬,他无论官品与人品皆属上乘。

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一切的尺度,所以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容忍程度不一。

作为一个执法者,对自己、对他人都应该严格要求;如果是普通人,就要严于律己。

敢于坚持原则,宁折不弯的坚韧精神,这些都将成为青少年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条件和原因。

经典历史典故6
语句出自《周易》第二卦:坤卦。

全句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整句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

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古大德教人改心,现在人叫调整心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当以善念,当每晚省身,害人伤人之心切不可有,助人谅人之心还须思之,道家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人还是广积德,深积阴德为好,信仰“德”没亏吃的,德的能量甚大,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易经》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朱子治家格言》说“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 人还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要做事就要利儿,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正所谓吃大亏得大福,不吃亏不得福。

佛家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

蜀先主给傻儿子阿斗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箴言,但阿斗不信不听,最终亡国奴一个,回归道德信仰才能根治当下芸芸众生之疾。

经典历史典故7
【郑人买履的典故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买履的典故释义】履:鞋子。

郑国人买鞋子只相信自己测量的尺寸,而不自己试穿大小。

讽刺不懂变通、不尊重客观条件的人。

【郑人买履的历史典故】
古时候,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子,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用一根绳子记录下来,他随手将绳子放在座位上,就出门了。

他来到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左挑右选,终于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尺寸的绳子放在家里忘带了,就说忘了带尺寸,要回家拿来尺寸再买,说完就走了。

他匆匆忙忙地赶回家,拿了放在座位上的绳子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回集市。

来回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等他返回集市的时候,太阳都要下山了,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了。

他来到卖鞋子的店铺前,看到已经关门了,再看看自己脚上鞋子的大洞,十分沮丧。

旁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什么不直接试试大小,非要按量好的尺寸买鞋呢?”他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


【成长心语】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突破定式思维,才能让一切变得更容易、简单。

无论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还是提升自我,善于用变通的思维和方法是有助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

变通决定出路,学会变通,就能在种种困境、麻烦面前游刃有余。

不变通,就无法创造更高的价值;不变通,就只能守在原地,永远无法突破。

从那个已经约定俗成的“框架”中跳出来,别让那个已经量好的“尺码”,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经典历史典故8
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一首歌咏菊花的诗。

黄巢年轻时,到京城长安应考,
没有考上。

他在长安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愤慨地写下了这首诗,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决心。

唐朝晚年,特别是唐宣宗以后的懿宗、僖宗,一味的只知道寻欢作乐。

朝廷政治黑暗,民间赋税繁重。

贵族、官僚霸占了大量土地,老百姓却没有地种,只得到处流亡。

有些地方发生了灾荒,农民靠吃草根树叶过活,官吏却照旧向他们催逼赋税。

广大农民已经没法活下去了。

唐懿宗即位的那年,浙东地区就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

公元868年,又发生了庞勋领导的桂林守军的起义。

鲍元875年,濮州(在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领导几千人在长垣(在今河南新练)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很快攻占了曹州(今山东曹县)和濮州。

附近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万人。

黄巢是冤句(在今山东曹县西北)人。

他的家乡正是王仙芝起义军占领的地区。

黄巢精通武艺,读过经书,贩过私盐,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

他本来就想推翻唐朝,这时看到王仙芝起义,就也组织几千人,起兵响应,并加入了王仙芝的起义队伍。

王仙芝、黄巢在山东、河南一带,到处攻打州县,声势越来越大。

朝廷派兵去镇压,可是老是吃败仗。

于是有些官员提议,把王仙芝招降过去。

王仙芝官迷心窍,准备接受招安。

这事给黄巢知道了。

他去找王仙芝,愤怒地说:“当初我们立下大誓,一定要把天下那些害国害民的坏人扫清。

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功,你却想去做官,你怎么对得起这些弟兄!”
黄巢越讲越气愤,忍不住拔出拳头,朝王仙芝脸上狠狠打了一拳。

黄巢不愿再跟从王仙芝,他带领一支军队,开始单独作战。

两人一分兵,王仙芝的力量大大削弱。

他一心想当官,多次派人向唐朝官员求降。

唐朝官员见他已没有多大能耐,便不再理会他。

不久,王仙芝兵败被杀,他留下的队伍也赶去投奔黄巢了。

两支起义军重新会合后,大家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

黄巢开始设置官职,管理起义军内部的事务。

从此,起义军才算有了初步的组织。

黄巢带领起义军,准备去攻打洛阳。

唐僖宗急忙调兵遣将,增援洛阳。

黄巢见唐军兵力强大,就渡过淮河,向唐军力量空虚的南方挺进。

他们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打到了福州、广州。

黄巢到了广州,没想到那里发生瘟疫。

起义军将领劝黄巢离开南方,举行北伐。

于是,黄巢休整了一下队伍,又带兵北上。

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

他们一路上势如破竹,把各地的官军打得一败涂地,很快渡过了长江,随后又渡过了淮河。

鲍元880年十二月,黄巢打到了洛阳,洛阳官员马上开城投降了。

黄巢进城以后,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洛阳城里商店照常营业,街上完全跟平常一样。

黄巢又下令向潼关进军。

他的前锋部队很快到达了关外。

起义军都打着白旗,那些白旗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简直像一片白色的海洋。

一会儿,黄巢来了,起义军高声大喊,好像晴天霹雳。

驻守关外的唐军看到这声势,吓得各自逃命去了。

潼关左面有个山谷,谷中有条小路直通关后。

起义军通过这条小路,绕到关后,前后夹攻,一下子攻破了潼关。

潼关一破,整个长安乱成一团。

唐僖宗骑了一匹快马,由几百个士兵保卫着,慌慌张张地逃往成都去了。

当天下午,黄巢带领起义军,开进长安。

长安百姓兴高采烈地欢迎起义军进城,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黄巢部下的大将尚让,对欢迎的人说:“黄王起兵,都是为了百姓。

我们决不像唐朝皇帝那样,不把你们当人看待。

大家安居乐业,放心好了。

”人们听了,都很感动。

起义军对罪大恶极的官僚,捉到就杀,但看到路旁的穷人,却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们。

就在这年年底,黄巢在长安当了皇帝,国号叫大齐。

长安成了起义军的天下,黄巢也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的愿望。

新政权建立了,但黄巢控制的地方却非常小,只有长安及其附近的几小块地方。

原来黄巢一直流动作战,打下的地方,都没有派兵把守。

他一走,这些地方又全给敌人占领去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就纠集军队,把长安包围起来。

几十万起义军挤在这一小块地方,日子一长,粮食都吃光了。

就在起义军出现严重困难的时刻,黄巢手下的一个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

这时,唐僖宗又调来了沙陀族的酋长李克用的骑兵。

李克用带领沙陀骑兵,和唐军一道作战,击败了起义军。

黄巢见形势不利,撤出了长安。

一路上,他作战又老是失利,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了。

这次大起义历时十年,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没有多久,唐朝就灭亡了。

经典历史典故9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一个小茶馆。

知县白老爷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主儿,经常来白吃白喝。

虽然父子俩受不了,有气,但也没办法。

有一段时间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炉掌壶。

等老掌柜病好以后,发现县太爷再没来了。

问其缘由,小掌柜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经典历史典故10
秦国的白起,是一位非常善于打仗的将军。

由他指挥的战争没有失败的时候,所以人们称他为“常胜将军”。

有一年,秦王派白起率兵前去攻打魏国。

如果魏国被秦国攻下,会在多个诸侯国之间引起连锁反应,为此很多人都非常担忧。

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奉命前去游说白起不要攻打魏国。

苏厉设法拜见白起,向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养由基从小就练成一手好箭法,能在百步之外准确地射中杨树叶。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箭术也非常高超。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前来围观。

比赛的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木板,木板上画出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靶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太大了。

咱们还是比赛射百步以外的杨树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树,叫人在树上选了一片叶子,涂成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人们放眼望去,箭头正好贯穿那片红杨树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全部目瞪口呆了。

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树叶,便走到那棵杨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树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到树下,看清杨树叶上的编号后,便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连发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树叶。

这样一来,围观的人群大声喝采,潘虎虽然输了,却输得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不料有个站在养由基身旁的人冷冷地说:“嗯,有了百步穿杨的本领,才配受我的指教。


养由基听这个人说话的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或者稍稍出一点儿偏差,只要射不中,你
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苏厉对白起说:“你号称常胜将军,但魏国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打败的国家,如果你不能马上取胜,便破坏了自己的名声。

”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身体状况不佳,取消了进攻魏国的计划。

――《战国策・西周策》
【求解驿站】春秋时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
子。

后用来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活学活用】队长打靶十发全中,不愧“~神枪手”的称号。

【妙语点拨】秦王派素有“常胜将军”雅称的白起攻打魏国,很多诸侯国纷
纷自危。

苏厉授命于危难之中,游说白起。

他抓住人们爱惜名誉的心理,列举养由基百步穿杨的事例,借他人之口,侧面暗示白起不要凭借一时之勇,将来之不易的“常胜将军”名誉毁于一旦。

最终,苏厉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没有动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击退秦国的百万之师,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口才的巨大威力!
【近义】百发百中
【反义】无的放矢
经典历史典故11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
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
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经典历史典故12
一日千里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政因为同病相怜,相处良好。

后来,嬴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做人质,原本以为可以得到嬴政的优待。

不料,嬴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机会逃回了燕国。

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嬴政。

但由于燕国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更别说实现太子丹复仇的愿望了。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

燕国国君担心不已,太子丹也忧愁万分,于是就向他的老师鞠武请教阻挡秦国侵吞的办法。

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为人机智,很有谋略,您可以跟他商讨一下。

”田光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对他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

”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马。

在壮年时,它一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衰老时,却连劣马都跟不上了。

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

”“对呀!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是我壮年时候的事情了,如今我年事已高,精力不行了。

”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荆轲,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他去行刺秦王,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经典历史典故13
圣经《旧约》:挪亚后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他99岁得一子。

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他杀子以撒献祭。

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随父亲上山,亚伯拉罕准备好一切,正将儿子放上祭坛欲动刀时,天使飞来拉住其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只是耶和华的考验,并改用羊来做为祭品,这就是替罪羊的来历。

经典历史典故14
【历史典故】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

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

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

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