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类编码原则

合集下载

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

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

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ICD编码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一种统一编码标准,旨在对各种疾病、病情、外部原因以及与健康相关的问题进行分类和编码。

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对于医学研究、卫生管理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ICD编码的分类原则、结构以及应用场景。

一、ICD编码的分类原则ICD编码的分类原则是按照疾病的特征、部位、原因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于统一描述和比较各种疾病情况。

ICD编码主要采用以下分类原则:1. 疾病特征分类: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将各种器官的炎症、肿瘤、损伤等疾病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编码。

2. 疾病部位分类: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及受累的组织器官进行分类。

例如,将心脏疾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按照具体的器官进行分类编码。

3. 疾病原因分类: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

例如,将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外部因素引起的疾病等按照病因进行分类编码。

二、ICD编码的结构ICD编码的结构由字母和数字组成,整体上分为三个层级。

1. 第一层级(章):由一个字母表示,表示某个大的疾病类别或各类疾病的整体描述。

例如,字母"A"表示某个特定章节,包括某个系统的疾病。

2. 第二层级(块):由两个数字表示,表示某个章节下的具体疾病类别。

例如,在A章节下的某个块可以是心脏病。

3. 第三层级(分类号):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表示,表示更加具体的疾病类型或相关因素的描述。

例如,在心脏病块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号表示不同类型的心脏病。

三、ICD编码的应用场景ICD编码主要用于医疗保险索赔、疾病统计、医学研究等领域。

它具有以下应用场景:1. 医疗保险索赔: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需要对疾病进行编码,以便于保险公司进行索赔结算。

2. 疾病统计:卫生部门通过分析ICD编码的疾病统计数据,可以了解某种疾病的流行趋势,制定预防措施和公共卫生政策。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是一套用于统计和监测疾病、残疾和相关健康问题的标准。

这套规则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并被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卫生
部门和研究机构广泛采用。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各种疾病被分为不同的类别、组、类和亚类,通
过特定的编码进行标识和记录。

编码规则基于特定的诊断标准和疾病描述,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统计信息。

这些编码可以用于医疗保险索赔、流行病学研究、医院管理和国际卫生比较等领域。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不仅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如
受伤、职业病、行为障碍、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这种全面的分类系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卫生数据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编码规则的更新是持续进行的,以反映新的疾病形式和医学知识的发展。

最新
的版本是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1),于2018年发布。

该版本引入了
许多新的概念和编码,如人类的健康和功能、医疗安全、健康服务组织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这些更新使得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更加现代化和全面。

总之,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是一套用于统计和监测全球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标准。

通过准确的编码和分类,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卫生数据共享和比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ICD编码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缩写,它是一个为了方便统计和管理世界各国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而制定的标准编码系统。

ICD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于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

ICD编码的原则:1. 全球通用原则:ICD编码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以确保不同国家间的疾病和健康数据的比较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多层次分类原则:ICD编码采用多层次分类结构,将疾病和健康问题从大类到具体的细分逐层分类,便于对不同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 编码的可变性原则:ICD编码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以确保其可以根据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出现。

4. 双重编码原则:ICD编码通常采用双重编码的方式,既可以使用数字进行编码,也可以使用字母进行编码,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ICD编码的规范:1. 编码的精确性:ICD编码要求对每个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准确的编码,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编码的一致性:ICD编码要求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相同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使用相同的编码,以保证历史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3. 编码的完整性:ICD编码要求对所有相关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编码,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4. 编码的时效性:ICD编码要求在疾病和健康问题发生或被诊断后及时进行编码,以反映最新的数据信息。

总结:ICD编码是全球通用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标准编码系统,它具有多层次分类的原则,并遵循全球通用的编码规范。

ICD编码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有助于促进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熟练掌握ICD编码的原则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 主要编码:指对主要疾病的编码,通常是病
人住院的原因。当一个住院病人存在多个疾
病时,要按有关规则进行选择。
附加编码:又称次要编码,指除主要编码以
外的其他任何编码。包括损伤、中毒和肿瘤
形态学编码。
合并编码:当两个疾病诊断或一个疾病诊断
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被分类到一个编码时,
这个编码就被称之为合并编码。
手指切伤等,可归类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
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HIV感染不分于
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4.1强烈优先分类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O99.216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05.900
❖ 流产 自然流产 O03,

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难免流产。

人工流产

根据人工流产的不同目的进行详细分类
K81.001胆囊脓肿
K81.00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00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K81.006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K81.00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100慢性胆囊炎
K81.101慢性残余胆囊炎
K81.800特指胆囊炎
K81.801胆囊周炎
K81.900胆囊炎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K86.1特指慢性胰腺炎
❖ D13.101
❖ D13.200
❖ D13.500
❖ D13.600
❖ D13.700
❖ D13.701
❖ D13.900

食管良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
贲门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肝外胆管良性肿瘤
胰良性肿瘤
胰岛良性肿瘤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 2.2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亚目码是3位 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义,例如:急 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K35.1。
• 2.3第5-6位数为扩展码。 • 5位代码为细目编码。ICD-10细目码是选择性使用 的编码,出现在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 组织疾病)、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 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中。为避免条目过多,本标准仅在第十九章中表 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使用。即第十九章 的5位代码具有特定意义,其他章节5为代码没有 特定意义。 • 医疗机构疾病分类编码应当到6位数,每一个编码 代表一个具体的疾病,例如:原发性单侧髋关节 病M16.101。
•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产褥期,不管同时伴随有 任何其他疾病,只要是向产科求医,或主要医疗 操作有产科医师参与的就要分来到本章中。对于 微小的伴随疾病,如皮炎、手指切伤等,可归类 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 HIV感染不分于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O99.21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05.900 流产 自然流产O03, 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难免流产。 人工流产 根据人工流产的不同目的进行详细分类 常用以医疗性流产、计划生育 性流产 O04 分娩O80-O84 用来表示包括正常分娩在内的分娩方式。
四、ICD-10的内容
• • • • • • • •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第9章 I00-I99 循环系统疾病 第10章 J00-J99 呼吸系统疾病 第11章 K00-K93 消化系统疾病 第12章 L00-L99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第13章 M00-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第14章 N00-N99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15章 O00-O99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国际疾病分类手术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手术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疾病分类(一)编码查找方法、主导词查找方法第一步:确定主导词;第二步:在索引中查找编码;第三步:核对编码。

确定主导词有九种方法:1.主要是由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担任,常被置于诊断术语尾部;2.疾病的病因常可作为主导词,不过细菌、病毒虽然是病因,但不能作为主导词,因此要以临床表现作为主导词;3.以人名、地名命名的疾病(包括综合症)可以直接查找4.寄生虫病直接查“侵染”;5.“综合症”可以直接作为主导词,但以下的修饰词不含有人名、地名;6.以“病”结尾的诊断,首先要按全名称查找(去除明显的修饰词),如果查不到可以将“病”作为主导词;7.第15章妊娠、分娩、产褥期是对其并发症的分类,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妊娠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妊娠”作为主导词,分娩阶段的主导词主要以“妊娠”为主导词,产后阶段的并发症主要以“产褥期”为主导词;8.损伤如果指出了类型如:脱位、撕裂,就要以损伤的类型为主导词,如果指出的是砍伤、穿刺伤等具有开放性的损伤,要以“伤口”为主导词,没有指出任何情况的以“损伤”为主导词;9.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部位作为被修饰词时,可作主导词。

10.ICD—10三部分索引常见主导词:疾病和损伤性质索引:常采用医学术语、名词或形容词、疾病的临床表现词汇为主导词。

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采用药物和化学制剂的名称为主导词。

(二)基本编码规则1、单一编码与多数编码:统计报表只要求一个主要编码,三级医院至少采用5个疾病诊断编码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编码才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编码级别:有亚目的必须编码至亚目。

统计报表只要求编码到亚目。

ICD-10中有一些类目没有亚目编码,如:新生儿破伤风(A33),这时只有编码至类目。

对三级医院要求编6位数扩展码,对于手册中没有的疾病编码各医院可以采用临时增加六位数编码。

3、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则上按急性病编码,但对于一些在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的,仍将按慢性病编码。

疾病诊断编码规则

疾病诊断编码规则

疾病诊断编码规则是指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和编码的规则。

这些规则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一个统一的疾病分类和编码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疾病数据。

疾病诊断编码规则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疾病的分类:根据ICD-10的标准,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章节和亚章节,每
个章节代表一种特定的疾病或病症。

确定疾病的亚目:在每个章节中,疾病被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目,每个亚目代表一种特定的疾病或病症的子类别。

确定疾病的条目:在每个亚目中,疾病被进一步分为不同的条目,每个条目代表一种特定的疾病或病症的子类别的一个特定类型或表现。

在进行疾病诊断编码时,医生或医疗保健提供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诊断结果,选择最符合患者病情的分类和编码。

这有助于提高医疗保健的可比性和质量,并为临床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疾病诊断编码规则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当地的ICD-10版本和规则
进行操作。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与操作编码指导原则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用于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编码和统计的分类系统。

ICD编码是医学界广泛使用的一种标准,用来记录和统计不同疾病、疾病的原因、死因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

ICD编码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疾病或健康问题都被赋予了一个唯一的编码,这样可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信息交流和研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编码应该根据疾病的特征进行分类,即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疾病归类到同一组中。

比如将所有感染性疾病分类到一个大类中,所有心脏病归类到另一个大类中。

3.编码应该基于科学的和最新的医学知识,以确保疾病和健康问题能够准确地被分类和识别。

因此,ICD编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4.编码应该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即将疾病和健康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大类到子类,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详细了解一些疾病时能够找到相关信息。

ICD编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医疗保险索赔、疾病监测和统计、医学研究等方面。

ICD编码的准确性对于保证医学信息的可比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在使用ICD编码时需要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

手术与操作编码是另一种国际医学分类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医疗统计分析等领域。

手术与操作编码的指导原则如下:1.编码应该基于手术的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即将具有相似手术目的和技术操作的手术归为一类。

比如将所有清创手术归类到一个大类中,所有心脏手术归类到另一个大类中。

2.编码应该基于标准的医学术语和术语定义进行,以确保手术和操作能够被准确地描述和识别。

3.编码应该具有层次结构,从大类到子类,以方便使用者在需要详细了解一些手术时能够找到相关信息。

4.编码应该是可扩展的,即可以不断添加新的手术和操作编码,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重点基础知识总结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重点基础知识总结

ICD-11基础知识一、编码框架(编码结构)二、篇章结构(28个章节)三、主干码、扩展码(X开头)、预组配、后组配、簇编码主干码:在特定的线性组合中可单独使用的编码,保证在每个诊断只能使用一个编码的情况下收集到有意义的最少信息。

扩展码: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主干码联合使用,并且排列在主干码之后。

需要采集更多的病情细节时,使用标准化的方式为主干码添加附加信息。

扩展码均以X开头,不采用主干码的编码框架。

预组配:主干码以预先组合的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如,腹主动脉瘤伴穿孔 BD50.40。

后组配:联合使用两个或以上编码以全面描述所记录的临床概念。

主干码之间以“/”连接,例如,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9B10.21/5A11;使用扩展码时以“&”连接,例如,右侧股骨骨折NC72&XK9K。

簇编码:指使用“/”或“&”联合一个以上的编码来描述所记录的临床细节的编码组合。

预组配:指一个主干码以预先组合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腹主动脉瘤伴穿孔,肺炎支原体肺炎。

后组配轴心:具有导致其发生的情况:编码潜在原因,类比ICD-10中的“剑号”编码。

该字段代表已知导致该情况发生的潜在原因,必须编码。

例:慢性肾病,ICD11后组配强制要求加入导致慢性肾病的原因。

具体临床表现:编码临床表现,类比ICD10中的“星号”编码。

该字段表示可选择性编码该疾病引起的具体临床表现。

例:1型糖尿病,ICD11后组配选择要求加入其临床表现。

以下情况相关:编码无因果关系的另一疾病,以完整描述病人状况该字段用于需要多个编码对病人状况进行完整描述时,视情况为可选或必须编码。

例:细菌性肺炎。

第一类扩展码:补充主干码细节。

包括严重性、时间性、组织病理学、特定解剖部位、药物名称等第二类扩展码:对是诊断编码的描述。

包括诊断与住院关系、诊断与外科手术关系、确认方法、诊断的确定性等簇编码规则:规则一:在可以用一个主干码编码的情况下,不使用簇编码机制规则二:使用簇编码时,扩展码之前总有一个主干码规则三:一个主干码与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后组配时,用“&”连接规则四:当一个簇编码中两个主干码伴有后组配编码时,采用“/”将第一主干码与第二主干码隔开,形式为:主干码/主干码规则五:多个主干码伴多个扩展码时,需使用特定语法符号明确扩展码与主干码的对应关系:第一个主干码衔接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均用&隔开。

疾病分类编码原则

疾病分类编码原则

疾病分类编码原则疾病分类编码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工具,用于对不同种类的疾病进行标识和分类。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同时也可以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

疾病分类编码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标准化、通用性和实用性。

首先,科学性是疾病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之一、科学性要求疾病分类编码的体系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和特征,以及其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疾病分类编码需要建立在充分的医学科学基础上,准确地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要求。

只有具备科学性的疾病分类编码,才能够更好地支持临床医学实践和健康管理工作。

其次,标准化是疾病分类编码的重要原则之一、标准化要求疾病分类编码的体系和编码规则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规范。

疾病分类编码需要使用统一的编码系统,便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

此外,疾病分类编码还需要提供详细的编码指南和解释,以便医生在使用编码时能够清楚地理解和应用。

标准化可以提高疾病分类编码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第三,通用性是疾病分类编码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通用性要求疾病分类编码的体系能够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医疗领域。

由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地理差异性和时效性,因此疾病分类编码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不同需求。

通用性还要求疾病分类编码与其他相关编码系统(如手术操作编码、药物编码等)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医疗信息管理体系。

总之,疾病分类编码的原则包括科学性、标准化、通用性和实用性。

这些原则不仅是疾病分类编码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也是保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疾病分类编码的体系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分类编码

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分类编码

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分类编码采用国家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规定的国家疾病分类第9次修改版(ICD—9)作为疾病诊断分类;手术操作的分类采用国家卫生部、国际疾病分类合作中心推荐的ICD—9—CM—3分类,这是目前医院对疾病诊断及手术分类使用的唯一标准。

(一)编码的编制规则1.ICD一9分类码是由疾病分类码、外因编码(E编码)、肿瘤形态学编码(M编码)和非疾病诊断编码(V编码)组成。

其分类原则是以病因、解剖部位、临床表现为轴心的混合轴心分类,病因是主要轴心。

2.ICD—9将疾病分为17大类即ICD—9中的17章,其分类码有类目码和亚目码,由4位数字组成,以确保在国际间卫生信息交流中分类的一致性,类目码和亚目码不可任意更改,但为了做到一病一码,以最大灵活性来满足医学各领域对它的需求,所以各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编码位数,由此产生的扩展位数为细码。

有些疾病有双重分类,例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是病因,脑膜炎是临床表现,除按其病因给予剑号(+)编码的同时,还应按其临床表现或受损部位给予星号(*)编码。

3.ICD—9—CM—3手术操作分类除包括了手术之外,还将一些非手术操作如检查等也收入分类之中,其分类以部位、手术方式为轴心,解剖部位是分类的主要轴心,有16个大类。

(二)编码的格式1.疾病分类码的格式是:×××·×××其中×表示一位数字,前3位数字为类目,第4位数字为亚目,统称为ICD—9分类码,最后2位数字为细码。

双重编码的格式是:×××·×××+×××·×××*剑号(+)的编码为病因分类,是主要编码,放在前面,星号(*)的编码为临床表现分类,是辅助编码,放在后面。

2.E编码的格式是:E×××·×××其中×××·×为ICD—9分类码,最后2位为细码。

疾病编码及档案管理制度

疾病编码及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疾病编码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疾病信息管理质量,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疾病编码管理1. 疾病编码原则(1)准确:疾病编码应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避免误诊、漏诊。

(2)统一: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和中国疾病分类(CCM)等标准编码。

(3)及时:及时更新疾病编码,确保编码的时效性。

2. 疾病编码人员(1)疾病编码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知识。

(2)疾病编码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 疾病编码流程(1)患者入院时,由接诊医师填写疾病诊断信息。

(2)疾病编码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参照相关疾病编码标准进行编码。

(3)疾病编码完成后,由编码负责人审核。

(4)将疾病编码信息录入病历管理系统。

三、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管理原则(1)真实性:档案内容应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诊疗过程和结果。

(2)完整性:档案内容应完整,包括病历、检查报告、医嘱、护理记录等。

(3)安全性:加强档案安全管理,防止档案丢失、损坏和泄露。

2. 档案管理职责(1)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病历的填写、整理和归档。

(2)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

(3)医院管理部门:负责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3. 档案管理流程(1)病历填写:医务人员按照规定填写病历,确保内容真实、完整。

(2)病历整理:病历填写完成后,由医务人员进行整理,确保病历的整洁。

(3)病历归档:将整理好的病历按照规定的时间、类别进行归档。

(4)档案保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保管,确保档案的完好。

(5)档案利用: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规定提供档案查询、复制等服务。

四、监督检查1. 医院管理部门定期对疾病编码及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ICD(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是国际疾病与健康问题分类的标准,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用的疾病分类系统。

它通过对疾病、症状、损伤、外部原因的编码,为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描述和比较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 ICD编码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ICD编码应该是相互独立的,每个编码都应该具有唯一性。

这意味着一个疾病或健康问题只能被分配一个特定的编码,不会存在歧义或重复。

2. 明确性原则:ICD编码应该清晰明确,能够准确描述疾病或健康问题。

编码应该充分考虑疾病的临床特征、病因、病理、部位等相关信息,以便于诊断、统计和研究。

3. 多级编码原则:ICD编码按层级划分,从高级到低级的编码逐渐细化。

高级编码通常表示整体的概念或范畴,低级编码则更加具体和详细。

医务人员在编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级别进行编码。

II. ICD编码的规范1. ICD版本和更新:ICD编码系统会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疗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医务人员应使用最新版本的ICD编码手册,并及时了解新的编码规范和变化。

2. 编码的层次结构:ICD编码系统采用多级结构,由章、节、类和亚类等层次组成。

医务人员在编码时应从高级到低级逐级选择适当的编码,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编码的标点符号:ICD编码使用特定的标点符号来表示编码的层次和关系。

点号(.)用于表示层级关系,斜杠(/)用于表示包含关系。

医务人员在编码时应正确使用这些标点符号,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

4. 编码的具体要求:ICD编码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如要求按特定顺序编码、按照特定规则组合编码等。

医务人员应仔细阅读ICD编码手册,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编码。

icd编码规则说明

icd编码规则说明

icd编码规则说明
ICD(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是为了统一对各种疾病、伤害和死因进行编码、分类和统计而制定的。

以下是ICD编码规则的说明:
1. 编码结构:ICD编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通常是以一个字母开头,后面跟着数字。

2. 字母和数字含义:
- 字母A-Z表示疾病或伤害的主要类别。

- 数字1-9表示疾病或伤害的细分类别。

- 字母V和W表示其他因素或情况的编码(如外部原因、社会情况等)。

- 字母X表示“其他未明确分类的原因”。

3. 细分编码:ICD编码可以分为多层级,每个层级表示不同的详细分类。

例如,一个三层级编码的示例是A00.0,其中第一个数字表示主要类别,第二个数字表示细分类别,第三个数字表示更详细的分类。

4. 使用组合编码:有时候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疾病或伤害,可以使用多个编码的组合。

这样的组合编码可以使用句点(.)分开。

5. 注意规则变化:ICD编码规则可以在不同版本中有所调整和更新,因此使用新版本的ICD编码时需要查阅最新的编码手册或指南。

6. 编码概括性:ICD编码是通过将各种疾病、伤害和死因进行分类来实现统计和比较的目的,并不一定涵盖所有的细节和特征。

在编码时,应尽量选择最准确和适用的编码,但有时可能需要使用较为概括的编码。

总的来说,ICD编码规则是为了实现对疾病、伤害和死因进行统一编码和分类的标准,以便于疾病的记录、统计和研究。

icd-10编码原则

icd-10编码原则

icd-10编码原则
1. 选择最详细的编码分类:根据编码分类中的描述和定义,选择能够最精确地描述患者疾病情况的编码分类。

2. 根据编码分类主题词和编码分类编码代码进行编码:Icd-10编码分类的主题词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代码,根据主题词进行编码,保证编码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全面综合考虑疾病的所有情况:在选择编码时,应充分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历史、症状和体征等因素,以充分反映疾病的临床情况。

4. 按照编码分类的层级顺序编码:Icd-10的编码分类是按照层级结构划分的,要按照从大到小的层级顺序进行编码。

5. 使用附加分类编码: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使用附加分类编码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或治疗信息。

例如,有些疾病需要使用操作标记符号编码来确定具体的治疗对象。

(2024年详解)国家慢性疾病编码指南

(2024年详解)国家慢性疾病编码指南

(2024年详解)国家慢性疾病编码指南1. 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全国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者提供关于慢性疾病编码的标准化方法,以确保疾病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涉及慢性疾病编码、统计和研究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记录、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保险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

2. 编码原则2.1 国际疾病分类(ICD)本指南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1)作为编码基础。

ICD-11 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描述和分析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2 编码规则- 主要编码:慢性疾病的主要编码应为其病理编码,如糖尿病的编码为“E11”。

- 附加编码:如疾病有多个并发症或合并症,应分别编码。

例如,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编码为“E11.9”和“I11”。

- 临床表现编码: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应进行编码,以便于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

例如,慢性疼痛的编码为“M54”。

3. 常见慢性疾病编码本部分列举了常见慢性疾病的编码,以供参考。

3.1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I11- 冠心病:I25- 心力衰竭:I50- 脑血管疾病:I60-I693.2 糖尿病- 2 型糖尿病:E11.9- 1 型糖尿病:E103.3 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 支气管哮喘:J453.4 慢性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N03- 慢性肾病(CKD)第 3-5 期:N183.5 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M544. 编码注意事项- 确保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编码。

- 在记录编码时,应注意疾病的进展情况和临床表现的变化。

- 应定期更新编码,以反映新的医学研究和诊断标准。

5. 结语准确地进行慢性疾病编码对于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为全国慢性疾病编码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有助于加强慢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请各相关机构和卫生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为提高我国慢性疾病管理水平贡献力量。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即国际疾病分类)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和发布的一套用于统计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标准分类系统。

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控制着该分类系统的使用和应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ICD编码的原则与规范,并探讨其在医疗研究、临床实践和卫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ICD编码的原则ICD编码的原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准确描述和统计:1. 统一性原则:ICD编码必须在全球范围内统一适用,以便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比较和交流。

2. 细致性原则:ICD编码必须具备足够的细节,以便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不同疾病和健康问题,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提供足够的信息用于研究和管理。

3. 易用性原则:ICD编码必须易于掌握和理解,以便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准确快速地应用编码,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 进展性原则:ICD编码必须及时更新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学和健康科学知识,并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ICD编码的规范ICD编码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编码的统一、准确和可比性:1. 结构规范:ICD编码采用一定的编码结构,通常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代码,其中字母表示特定的疾病分类,数字表示具体的疾病类型或相关信息。

2. 层级规范:ICD编码采用多级分类的层级结构,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不同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编码,从整体到细节逐级分类。

3. 描述规范:ICD编码的描述必须准确、清晰,能够反映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本质特征和临床表现,以便用户能够理解和应用。

4. 使用规范:ICD编码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应用,包括选择主要诊断、附加诊断的编码顺序、使用适当的编码精度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 更新规范:ICD编码需要根据最新的医学知识和实践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以反映新兴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出现,并修正已有编码的错误或缺陷。

医院病案疾病编码管理制度

医院病案疾病编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病案疾病编码工作,确保病案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病案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病案疾病编码工作,包括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病案首页等。

三、职责分工1. 医院病案室:负责病案疾病编码的统一管理、培训和监督工作。

2. 临床科室:负责病案疾病编码的具体实施,确保编码的准确性。

3. 医师:负责对病案疾病编码进行审核,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编码原则1. 编码应遵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

2. 编码应准确、完整、一致,避免出现重复、遗漏或错误。

3. 编码应与病案记录相符,不得随意修改。

五、编码流程1. 疾病诊断编码:医师在病案中记录疾病诊断后,由编码员根据ICD-10标准进行编码。

2. 编码审核:编码员完成编码后,由医师进行审核,确保编码的准确性。

3. 编码确认:医师确认无误后,将编码填写在病案首页。

4. 编码录入:病案首页编码录入病案管理系统。

六、培训和考核1. 医院病案室定期组织编码员进行ICD-10编码培训和考核,提高编码员的专业水平。

2. 临床科室医师应参加医院组织的病案疾病编码培训,了解编码原则和流程。

3. 对编码员和医师的编码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确保编码质量。

七、监督与检查1. 医院病案室对病案疾病编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临床科室应加强对病案疾病编码工作的监督,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予以严肃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病案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常见疾病编码方法与规则

常见疾病编码方法与规则

常见疾病编码方法与规则在医疗领域,疾病编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有助于医疗数据的准确记录和统计,还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医疗质量的评估以及医学研究的开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常见的疾病编码方法与规则都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疾病编码。

简单来说,疾病编码就是将各种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用特定的数字和字母组合进行表示。

这些编码通常遵循一定的分类系统和规则,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疾病分类系统是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 ICD)。

ICD 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ICD-11。

ICD 对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编码,涵盖了从传染病、慢性病到精神疾病等各种类型的健康问题。

在进行疾病编码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编码人员要对患者的病历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了解患者的症状、诊断、治疗等信息。

然后,根据 ICD 的分类规则,将疾病归入相应的类目和亚目,并给予相应的编码。

例如,对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如肺炎,编码人员需要确定肺炎的类型(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严重程度(轻症、重症)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因素,然后选择对应的编码。

疾病编码的规则也是十分严格和细致的。

例如,在编码时要遵循“单一原因原则”,即选择对患者健康影响最大、花费医疗资源最多或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进行编码。

同时,对于并发疾病和合并症也要按照规定进行编码。

另外,编码的准确性还依赖于医务人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描述。

如果医务人员在病历中对疾病的描述不够清晰或准确,就会给编码人员带来困难,从而可能导致编码错误。

为了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医疗机构通常会对编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 ICD 的分类规则和编码方法。

同时,也会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编码结果进行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和复杂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分類編碼原則
1、主要診斷定義:
1.1主要診斷為「經研判後,被確定為引起病人此次住院醫療之主要原因」
1.2引起病人住院之主要原因為多重診斷時,得擇取醫療資源耗用高者為
主要診斷。

1.3考慮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住院中產生之併發症﹙如術後併發症﹚或
住院中管理不當產生之危害﹙如住院中跌倒骨折、院內感染﹚不得為
主要診斷。

2、次要診斷定義:
2.1次要診斷之定義是指會影響病人照顧之下列病況:需臨床上之評估
(Clinical Evaluation)、治療(Therapeutic Treatment)、診斷性之
處置(Diagnostic Procedures)、住院天數之延長(Extend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增加護理之照護或監視(Increased Nursing Care
and/or Monitoring)。

2.2入院時已和主要診斷同時存在,或者後來才發展之情況,影響到所接
受的醫療及(或)住院日數者,可為次要診斷。

3、主要處置定義:
3.1主要處置之選取以與主要診斷最相關之治療性處置為優先考量,而非
以開刀房或資源耗用為優先選取原則。

3.2如有兩個以上之處置與主要診斷相關,正面的治療意義大於診斷性或
探查性之意義。

3.3如有兩個以上之處置與主要診斷相關且均為治療性處置,則以醫療資
源耗用較多、複雜度較高者為主要處置
<例>主要診斷為肺炎,次要診斷為疝氣,治療過程針對主要診斷有
使用呼吸器治療,針對次要診斷則以疝氣修補術治療。

Principal diagnosis:Pneumonia
Secondary diagnosis:Inguinal hernia
Principal procedure:96.7x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econdary procedure:53.xx hernia repair <例>癌症病患住院作化療,但住院過程中跌倒致股骨骨折,而針對
主診斷給予化學治療99.25,針對骨折則做ORIF。

Principal procedure: 99.25 chemotherapy
Secondary procedure:79.35 ORIF
4、診斷依據:
診斷以出院病歷摘要上之診斷為主:
4.1若出院病歷摘要上醫師已書寫診斷,但病歷上其他處有經醫師所列更
詳細之診斷時,可參考後編至明確代碼。

<例>出院診斷:DM,病程紀錄寫到poor control
可編至DM poor control
<例>出院診斷:Dementia,病程記錄寫到Senile Dementia
可編至Senile Dementia
<例>出院診斷:COPD,病程記錄寫到COPD with AE
可編至COPD with AE
<例>出院診斷:Hemorroid,手術記錄寫到Hemorroid with
hemorrhage
可編至Hemorroid with hemorrhage
<例>出院診斷:old CVA,病程紀錄有提到old CVA with sequel of L’t hemiparesis
可參考病程記錄之實際狀況編438.20
<例>出院診斷:UTI,病程記錄寫到Pyelonephritis
僅可編至UTI
4.2出院病歷摘要上診斷與病歷其他記載之診斷不一致時,以出院病歷摘
要上診斷為準。

4.3針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為慢性且在罹病之後無法痊癒且會影響治
療及住院天數、或具研究或治療參考價值之疾病;若病史上診斷有記
錄即可編碼;若為當次住院才出現之慢性病診斷,則需請醫師將診斷
補列於出院診斷後始可予以編碼。

「慢性全身性疾病」包括:History codes (V10-V19) 、Diabetes、Hypertension (401-405)、COPD、CAD、Asthma、AIDS、SLE、old CVA、liver cirrhosis、multiple sclerosis、rheumatoid arthritis、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mphysema、
Parkinson's disease、Chronic renal failure(585)…等。

<例>出院診斷:Hypertension,病史記錄寫到HCVD
可編至HCVD
<例>出院診斷:DM,病史記錄寫到DM with nephropathy
可編至DM with nephropathy
5、檢驗檢查報告:
檢驗或檢查報告單上之發現或診斷不得逕行編碼,應以醫師之診斷為依據編碼,但病灶部位可參考以編碼至詳細部位代碼,其中骨折部位務必參考X-RAY報告之病灶;若檢驗檢查結果與醫師之診斷不一致,以醫師之診斷為準。

<例>出院診斷:femur fracture;X-RAY:femur shaft fracture 需編至821.01 (femur shaft fracture)
<例>出院診斷:PAOD of the extremities;血管攝影報告有提及
Atherosclerosis change
以醫師出院診斷為準,不參考檢查報告
<例>出院診斷:UGI bleeding編碼原則:﹙參考Coding clinic
2007,Q2,P13﹚
*胃鏡診斷應請醫師填寫於出院診斷始可編碼。

*診斷程度為A1(active)並不表示為bleeding,不得直接編
bleeding
*診斷程度為A2(原因不明),應詢問醫師以醫師出院診斷為主
*雖有作止血處置,仍需請醫師填寫於出院診斷始可編
bleeding代碼。

*多個病灶部位時,若胃鏡報告未明示何處出血,應詢問醫師以醫師出院診斷為主
6、病理報告:
出院診斷與病理切片結果不一致時,應以醫師診斷為準。

<例>出院診斷:breast ca,但切片報告可見詳細部位
可參考切片紀錄編至細部位
<例>出院診斷:cervix ca;切片結果:SCC
可參考切片紀錄編至M8070/3 (M-Code目前不列入審查)
<例>出院診斷:uteurs myoma;病理報告:leiomyoma
可參考切片紀錄編至leiomyoma
<例>出院診斷:adenocarcioma;病理報告:SCC
以醫師出院診斷為準
<例>出院診斷:Tumor;病理報告:hyperplasia或chronic
inflammation
以醫師出院診斷為準
<例>出院診斷:膽結石;病理報告:膽結石併急性膽囊炎
以醫師出院診斷為準,不可編至膽結石併急性膽囊炎<例>出院診斷為R/O malignant,切片報告結果為benig n
以醫師出院診斷為準,仍編R/O malignant
7、手術及處置:
7.1 UHDDS規定之所有重要處置(significant procedure)必須編碼,切
片、鏡檢等重要侵入性處置及會影響DRG分派之處置,均應編碼。

7.2開刀房手術須依手術記錄單之手術方式編碼,手術部位應審閱手術記
錄內容後予以詳細編碼,若發現術式與手術記錄過程不符致疾病分類人員無法判定,則須向主治醫師確認。

<例>手術記錄術式為pedicle flap,但手術記錄內容明示執行之部位於hand
應編至86.73 Attachment of pedicle or flap graft to hand 7.3非侵入性處置,編碼之詳細程度可依醫院內部之規定。

7.4雙側處置編碼原則:若單一代碼可表示雙側處置則以單一代碼表示,
若雙側處置無法以單一代碼涵蓋時,則可編該代碼兩次。

編碼不一致原因代號說明表
編碼稽核注意事項:
1.疾病分類代碼(包含小數碼)必須完全符合,才算一致。

2.原coder所選取之主要診斷與主要處置與稽核者所選取者需完全符合,
才視為編碼一致,若主要診斷選取有疑慮時,須請主治醫師確認。

3.次要診斷的排列順序與稽核者之編碼排列順序不一致時,不算錯誤。

4.配合費用申報表診斷欄位之上限(五個),次診斷如為 CC 之診斷代碼,
則建議至少有一個 CC 之次要診斷應放進前五個欄位内,但不列為錯誤。

5.分段結清(定結)之個案,編碼以全部住院過程為考量,稽核時應檢視完
整之出院病歷。

編碼稽核表說明:
1.稽核者應依據疾病分類編碼專業判斷,並依照稽核表規定註記編碼不一
致原因,每份稽核表全部填寫完畢後,再於稽核表上簽名。

2.當某一編碼不一致原因有兩個以上時,不一致原因皆應註記,但計算不
一致率時只算一次。

3.原Coder編詳細之部位代碼,但稽核者依病歷資料,無法編出詳細之部
位代碼,屬註記第 13 項 (資料不足,無法編出明確代碼)。

4.編碼錯誤時,除將正確代碼列出外,必要時於“建議”之空白欄說明。

5.被稽核者有多次重複的錯誤編碼觀念,稽核員可於“整體意見”說明,
以便回饋訊息予被稽核者,導正編碼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