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硕士11级2班2012年3月目录1 概述 (1)2 国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美国 (3)2.2 欧洲 (3)2.3 印度 (3)3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共同问题 (5)3.1 政府层面 (5)3.1.1 法律规范不完善 (5)3.1.2 体制机制不顺畅 (5)3.1.3 政策未有效落实 (7)3.1.4 舆论宣传不够 (7)3.2 企业层面 (7)3.2.1 公交企业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 (7)3.2.2 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8)3.2.3 公共交通企业服务水平低 (8)3.2.4 公交企业员工福利待遇低 (9)3.3 乘客层面 (9)4 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4.1 政府层面 (10)4.1.1 财政扶持比例不协调 (10)4.1.2 交通需求管理不完善 (10)4.1.3 忽视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 (10)4.1.4 社会公平保障措施不够 (10)4.2 企业层面 (10)4.2.1 运营模式不合理 (10)4.2.2 管理水平低 (11)4.2.3 票价票制单一 (11)4.2.4 公交市场竞争主体过多 (11)4.3 乘客层面 (12)4.3.1 出行信息化水平低 (12)4.3.2 出行换乘不便 (12)5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5.1 政府层面 (13)5.1.1 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 (13)5.1.2 缺少相关法规政策的保障 (13)5.1.3 公共交通缺乏合理规划 (13)5.2 企业层面 (13)5.2.1 设施设备落后 (13)5.2.2 发展资金缺乏 (13)5.3 乘客层面 (14)6 农村公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6.1 政府层面 (15)6.1.1 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公交线网布局 (15)6.1.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制约农村公交发展后劲 (15)6.2 企业层面 (15)6.3 乘客层面 (16)7 总结 (17)8 参考文献 (18)1 概述城市公共交通涉及政府、企业和乘客三个方面。
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研究现状

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研究现状
近年来,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
城市交通技术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治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有助于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而且还可以帮助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此外,它还为政府和市民提供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因此,城市交通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国内外研究对城市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创新设计;第二,交通安全策略的改进和优化;第三,公共交通配置方案和组织模式;第四,城市公共路网规划设计;第五,交通出行者行为识别和分析;第六,出行便利性改善研究;第七,交通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第八,污染物控制和减缓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在城市交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
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安全、交通资源配置、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和交通出行者行为等方面。
其中,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的重点,其中研究了智能化交通中的信息系统、实时传感器系统、交通调度与管理、交通运营与出行模式、城市规划与服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等。
此外,研究者还从交通安全、拥堵管理、能源高效管理、新能源等角度,探究如何构建城市交通系统,开发技术以及应用,落实政策等方法来丰富城市交通研究领域。
未来,围绕高效绿色的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将会有更多的研究,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城市治理质量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概况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
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
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
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从以上三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模式一:由交通、市政、城建、公安等部门对交通实施交叉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模式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模式分析一、引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郊区、城市与乡村之间联系的关键环节。
因此,合理的公共交通运营模式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将就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二、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模式目前公共交通的车辆模式有公交车、地铁、轨道交通、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
从管理模式来看,对于公交车,一般采取政府领导下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负责管理;地铁、轨道交通也被政府垄断运营,而电车方面则由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同运营。
以中国为例,目前主要公共交通运营模式有以下四种:1.政企合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市政府直接掌握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权,成立专门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
同时,政府又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定位于市政工程部门,两者合并为市政交通管理机构。
由政府牵头,财政支持,市区公交、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的运营都由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统一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在交通运营的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和企业运营效率。
2. 混合所有制模式这种模式下,传统公路公交运营单位由政府控制,地铁、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等公共交通服务,除了政府控制的经营单位外,还有民营企业参与经营。
民营企业的参与一方面促进了政府控制的公共交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了公共交通市场运作机制,提高了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全阶段竞争模式这种模式下,公共交通的运营企业是政府与民营企业竞争的结果。
也就是说,这种模式下不再存在类似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公营单位,运营者是通过市场机制自由竞争获得城市公共交通的权利。
这种模式提高了运营者的灵活性和竞争意识,确保了公共交通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4. 出租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全部或部分出租给一个专业的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类似于公共交通的特许经营模式。
浅谈城市公交TC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城市公交TC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城市公交TC模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 城市公交TC模式的出现与发展随着城市公交行业的发展,城市公交TC模式也逐渐受到市民的关注。
城市公交TC模式是一种基于智能卡技术的公交支付方式,它将传统的公交票务管理与现代智能技术相结合,为乘客提供了更为快捷、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TC模式可以实现一卡通,乘客只需一张卡就可以在城市公交、地铁、有限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支付,不需要频繁购票,大大节省了出行时间。
2. 服务覆盖面逐渐扩大目前,城市公交TC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城市的公交系统中,服务覆盖面逐渐扩大。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公交卡进行TC支付,方便快捷地完成乘车支付。
这种便利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欢迎,逐步在城市之间得到推广。
3. 安全性和便捷性较高与传统的纸质车票相比,城市公交TC模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通过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乘客的支付信息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减少了携带现金的风险。
TC模式还可以方便公交运营企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公交线路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城市公交TC模式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1. 技术普及仍需时间城市公交TC模式的发展需要依托于智能技术的支持,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老旧城区,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并不高,这就造成了城市公交TC模式的推广受阻。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他们对于智能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更加习惯于使用现金支付或者纸质车票。
2. 数据管理与隐私保护城市公交TC模式涉及到大量的支付数据和乘客信息,对于数据管理与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交运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乘客的隐私信息,维护支付安全。
3. 成本高昂建立和维护城市公交TC模式所需的投入较高,涉及到硬件设备更新、网络建设、数据管理等多方面的成本。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者小城市来说,可能承受不起这样的成本压力,对于TC模式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公私合营特许经营模式解析

地方经济一、概述城市公交巴士采用集团化的公私合营的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刚刚开始,由于公交运营作为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交通项目,具有服务水平要求高,利润水平低,受经济环境,政府对票价的控制及政策的约束等,对于合作的私营方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为了对如何成功地运作特许运营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必要对国际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公私合营经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香港及我国公交特许经营的实践经验(一)香港公交巴士系统香港优先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为700多万市民及游客提供了安全可靠、畅通便捷的交通服务。
香港约90%的市民出行首先选择公交,每天有1150万人次使用各种公交工具。
香港巴士服务采用巴士专营体制。
香港目前有5家私营的巴士公司,包括九龙巴士,城巴,新世界第一巴士,龙运巴士,新大屿山巴士公司。
共拥有5000多辆巴士,运营线路约600条,日载客量超过400万人次,占全港每日公交载客总量的37%。
香港有近7000辆非专营巴士,主要为游客、社区居民、公司雇员、学生等提供服务。
香港还有4000多辆公共小巴,以及近2000辆只提供团体服务的私人小巴。
香港的巴士专营全部由私营公司经营,即PFI的模式,私营公司承担了运营的收入,成本等方面的主要风险,特区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补贴等直接资助,但坚持长期的,稳定的限制小汽车发展,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的扶持政策与法规。
政府负责对公交工具实行总量控制与价格监管。
政府通过对巴士运营线路实施经营专利权许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公共小巴牌照实行定额拍卖发放。
市场调节的一大作用是让社会资金能自由进入公交领域投资,使公交发展始终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既不用掏钱投资公交,也不用背上给公交补贴等财政包袱。
巴士公司调价方案由政府审批。
政府对各公交运营公司实施有效监管。
巴士公司的董事局里按规定至少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两个代表,政府代表每月参加董事局会议,随时掌握公司的财政状况和经营状况,并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提出政府的意见。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三篇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三篇篇一: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分析一、城市公交行业现状交通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
城市交通体系能否良性循环,关系着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体系主要还是以公共汽车、电车为主。
虽然轨道运输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仅仅局限于XX、XX等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大都市,XX、XX等这样的城市已经形成以地下轨道运输为核心,以地上公共汽车、电车以及出租车为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而一些中小城市,或者由于地理环境,或者由于经济原因,地铁运输项目目前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因此,对于这些中小城市来说,公共汽车、出租车便成为其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
当前的公共交通运输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公共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近年来,交通拥堵以及交通污染问题特别突出。
对于以公共汽车、出租车为核心的交通系统的中小城市,车次少、车晚点、车速慢、车拥挤是最直接的矛盾,同时,由于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的预防又是公共交通系统所面临的一项难题。
(3)公交企业普遍亏损,政府缺乏长效的补偿机制。
受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不可再生性以及交通污染等条件约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等问题,才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
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
2.投入不足导致公交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过低,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投入的不足则直接导致城市公交事业暗疾丛生。
在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中,总体上呈现投资不足。
选题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趋势及优化策略,旨在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速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已逐步缩小差距。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1)交通拥堵严重: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市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公共交通发展不均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趋势(1)智能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2)绿色出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更加注重环保,推广新能源、低碳、节能的交通工具。
(3)公交优先: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地位。
(4)多元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将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3.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策略(1)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
(3)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降低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以及主要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一般由常规公共交通、快速轨道交通和辅助公共交通三部分组成。
常规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其特点是机动灵活,成本相对较低。
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也包括高速铁路,它们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系统中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的辅助公共交通是用来满足乘客不同的出行需求。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普遍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要[1]。
其主要问题有:1)公共交通领域缺乏系统完善的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撑体系,行政干预和无法可依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的财政补贴和补偿机制也不够完善,企业普遍亏损[2]。
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和地铁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缺乏统一规划的公交线网难以成型,公共交通的优先权也难以体现。
3)就公共交通的主体之一公交系统而言,有公交线网结构不完善,密度低,换乘不便,公交场站设施严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2 长沙市公共交通情况分析2.1 长沙市公共交通的现状目前,长沙仅有一条地铁线2号线开通运营,其它地铁线都还在规划建设中,预计2020年有7条地铁线营运,总里程达到200多公里。
长沙市拥有公交营运车辆4658 标台,公交从业人员9683 人,日客运量254.55 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为34.17%左右,拥有公交停车场25 个,面积达165810 ㎡[3]。
2.2 长沙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长沙市公共交通发展相当滞后,交通方式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除了唯一的地铁2号线,就只剩下公交系统。
对于长沙公交系统,其问题也一直众多,如:1)公交线网布局结构不合理,存在公交服务盲区,线网布局需要适时调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出行需求。
2)公交车停车场严重缺乏。
长沙市有很多公交车“无家可归”,停在不该停的地方,造成管理混乱。
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交通作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首选,已成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公共交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化、环保、科技、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交通拥堵这几个方面分析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城市化趋势加速,公共交通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居民人口集中、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公共交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发展公共交通不光是一个城市交通问题,更是一个城市管理和规划问题。
城市交通应该全面考虑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和文化特点等因素,因应城市内不同区域和行业的交通需求,实现公共交通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污染和噪音。
因此,公共交通的环保性也成为衡量城市交通建设成效的标准之一。
二、环保成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应对城市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成为城市交通政策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在公共交通的投资中加入环保建设,逐步减少传统公交车的使用,在城市区域建立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新能源车站等。
对公共交通环保性的提高,能够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进而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指数。
三、5G技术加速公共交通数字化发展随着5G网络的商用,地图信息、智能设备、自动驾驶等技术不断融入公共交通领域。
在公共交通行业,传统的公交服务从纯粹的集体交通服务向覆盖交通、公共服务旅游、救援等服务多元化领域拓展。
此外,在自动驾驶技术下,公共交通的信号、定位、通信和算法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将有更多的车辆在城市中以自动化方式运行,进一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四、人口老龄化将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问题公共交通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不同于其他群体,出行难度也相对较大。
这就需要公共交通设计理念向人性化转变,更好地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公共交通的差异化服务。
五、城市交通拥堵仍是公共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交通拥堵依然是公共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国内外TOD模式研究及发展历程分析

国内外TOD模式研究及发展历程分析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思路,旨在提倡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并将其与住宅、商业和办公区域紧密结合,从而减少汽车使用,增加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的机会。
以下是国内外TOD模式研究及发展历程的分析。
国外研究和发展历程国外TOD模式的研究和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
最早的TOD案例出现在美国的波特兰市,该市倡导城市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公共交通使用。
这一做法得到了广泛关注,激发了其他城市效仿。
在波特兰市之后,美国其他城市也开始探索TOD模式。
洛杉矶、旧金山和丹佛等城市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实施TOD项目,通过密集开发与公共交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区域内的交通效率和居住质量。
此后,TOD模式逐渐蔓延到全球。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和荷兰等国家也开始采用TOD模式,通过规划和建设集中的城市中心,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住环境。
国内研究和发展历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TOD模式的研究和发展。
首个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案例出现在上海浦东新区,该区借鉴了国外的经验,通过在地铁站周围建设密集的居住和商业区域,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其他城市也开始采用TOD模式。
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开始实施TOD项目,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本地特色,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TOD实践案例,涉及的城市越来越多。
例如,北京的亦庄地区采用TOD模式,将高科技产业园区与地铁站结合,建设集中的商业和办公区域;广州和深圳的地铁线路和站点的规划也充分考虑了TOD的原则,将居住区和商业区紧密结合,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
总结总体而言,TOD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历程中逐渐成熟和推广。
国外的经验为中国的TOD模式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帮助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的居住环境。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比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比与启示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各自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对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一、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建设。
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交通体系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等交通工具仍不太普及。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截至2018年底,中国境内的地铁运营里程已经突破了6900公里,运营城市达到36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地铁网络。
例如,北京地铁作为我国第一条地铁,目前已经发展为17号线、8号线等多个线路,较为完备地覆盖了所在区域。
在公交方面,随着公交车辆的电动化和新能源化趋势的逐渐推进,公交车的出行环保程度越来越高也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共享单车、出租车也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公共自行车和出租车缺乏统一性、规范性等。
二、国外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不同国家的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在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为成熟,以东京为例,东京地铁覆盖了东京都内主要地区,交通网络非常完善,并且车站配套的商业设施也十分齐全。
在欧美国家,公共交通主要以公交车为主,公交详情服务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线密集、车辆频繁、购买方便、免费和低价的观念深入民心。
在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日趋完备,除了地铁和公交车之外,出租车、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加坡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便捷的交通线路和准时的运营服务,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与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与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增长和交通需求的提高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对于促进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是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量人口流入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往往面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的困境,公交车拥挤、地铁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现实。
其次是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问题。
一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较低,车辆老化、运力不足、线路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不便利。
此外,目前不少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无法满足市民对于信息流通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学者和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
首先,国内外一些城市采取了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例如,采用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号灯优化等技术改善交通流量控制,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现象。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聚焦于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通过更新车辆、完善线路规划和设计、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此外,一些城市还引入了共享交通概念,推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以提供更多元化的交通选择。
此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还需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
各类移动应用软件、互联网平台等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务中,提供实时交通信息、购票服务、乘车导航等功能,使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高效。
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手段,还可以优化线路布局、调整公交车发车频率,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
然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研究现状

改革研讨《城市公共交通》 (!%))!国 !!式。
目前,除美国一些城市长期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 哈! 国外研究现状具,并由于城市结构已经定型,很难扭转局面外,其他国 内 尔家的大城市几乎都已确认以 “公共交通为主”的原则。
滨外市! !"!城市交通规划通过比较研究,对综合交通体系内部结构的选择,必发 公 须根据城市居民出行的要求,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地形条 !城 展 共国外有关专家认为交件、布局形式、人口分布特征、公交发展水平、城市规市 交! 通规划应先于建设布局, 划、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以及对现有各种交通工具的 研 通城市交通作为最重要的基 比较等合理地进行,才能选择出大城市的最佳综合交通体 ! 交 管 础设施之一,应占有特殊 系。
但总的来看,城市交通结构逐渐显现出一定的趋势,理 通 究处 ! 的地位。
欲建立理想的城 即在大城市或大客流量的线路采用轨道交通,实现列车化 市结构,必须超前发展作 运行,同时也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无轨交通工具作地面交通 现!刘为城市骨架的合理的道路 线路配合,组成城市混合交通工具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线!状 宝交通系统,把城市交通建路运输体系。
义!设同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发城市交通与环境!"&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年美国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交通规划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在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利益出发许多发达国家和发 ’制定交通规划时,必须对交通出行、将来的城市土地利 展中国家制定了在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有利’用、车辆增长趋势、现有基础设施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于环境保护的政策 ’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政策主要包’和分析。
一般城市交通规划的成果应由城市发展规划、交 括使用清洁燃料和强制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美国近 通战略规划、近期交通行动计划、重大交通设施的评估四 年来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采用无铅 个方面构成。
最后还应对建设方案的运行成本和效果进行 汽油,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及研制使用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评价。
国内外TOD模式研究综述及案例分析

国内外TOD模式研究综述及案例分析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公共交通系统作为核心的发展策略。
TOD模式可以提供高效、便捷和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够增加城市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减少对私人汽车的需求,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对国内外TOD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进行案例分析。
首先,TOD模式的规划原则和设计准则是研究中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TOD的规划原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紧凑布局、多样化的土地利用、高密度开发、人性化设计等。
这些原则是实现TOD模式的基础,并且可以提高城市可达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关系是TOD模式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究表明,TOD模式可以通过将住房、商业、办公等活动与交通枢纽相结合,促进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私人汽车的需求,并优化交通网络。
此外,研究还发现,TOD模式能够提高土地价值,并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最后,TOD模式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也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研究表明,TOD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居民的社交互动和社会融合。
此外,TOD模式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从而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些国际TOD模式的案例分析,如新加坡的牛车水、美国的波士顿中央广场等,进一步验证了TOD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些案例表明,TOD模式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提高城市可达性,优化土地利用,并促进城市的发展。
在国内,中国各地也有一些成功的TOD案例。
例如,北京的望京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TOD案例。
在望京地区,地铁和公交线路密集,周边有大型商业中心、办公楼和住宅区。
这种紧密结合的开发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交通效率,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并提供了丰富的商业和娱乐设施。
总结起来,国内外的研究和案例分析表明,TOD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缓解交通拥堵、优化环境、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可持续发展趋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城市公共交通将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
例如,电动公交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公交系统的首选,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提高运营效率。
二、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智能公交站台到智能票务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将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乘客出行需求,优化公交线路和发车频次,可帮助提升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多式联运发展趋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多式联运,即将不同的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自行车等)整合起来,方便乘客从一个模式转换到另一个模式。
这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可以减少个人汽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
四、共享经济与城市公共交通共享经济的兴起也对城市公共交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共享单车为例,许多城市已经推出共享单车系统,使乘客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自行车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工具。
共享经济与城市公共交通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和便利性。
五、创新解决方案的应用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中,创新解决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运营的效率,还能够提高交通安全性。
另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也为公共交通的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六、城市规划与公共交通的结合城市规划与公共交通的结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使市民更加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公共交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城市规划,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
七、可达性与包容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应该注重可达性与包容性。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发展模式、创新技术和绿色环保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模式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发展模式。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统筹。
只有通过统筹规划,才能实现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和互联互通。
其次,要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模式。
除了传统的地铁、公交等方式外,还应重视发展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如有轨电车、城市轨道交通等。
同时,要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与公共交通相结合,提高出行的便利性和接驳性。
二、创新技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支持。
首先,要加强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和智能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公共交通的精准定位和高效运营,减少等车时间和拥堵现象。
其次,要推广电动交通技术。
引入电动巴士、电动出租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要建设充电设施,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推动电动交通的普及化。
三、绿色环保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绿色环保。
首先,要加强能源的节约利用。
通过使用新能源、优化车辆性能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加强垃圾处理和废物回收利用。
对于公共交通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同时,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发展模式、创新技术和绿色环保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
只有全面推动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条件,实现可持续城市的建设目标。
浅谈城市公交TC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城市公交TC模式的现状与发展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交TC模式也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
TC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C)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以公共交通为核心和支撑,以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集中发展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功能,形成集约化、高效化、绿色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浅析城市公交TC模式。
现状方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城市公交TC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各个城市纷纷加大公共交通投资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TC模式的发展。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的公交体系已经成为全国最发达、最完善的城市公交体系之一,公交站点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各条道路的公交车道明显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公交服务。
随着地铁线路的不断扩建和无缝对接,地铁与公交的互联互通也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以地铁和公交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成都等,也在不断推动公交TC模式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完善。
发展方面。
城市公交TC模式虽然在一些大城市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在一些中小城市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中小城市相对于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公交TC模式的引入和推广,通过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和路网,打造以公交为主导,鼓励住宅和商业用地集中在公交站点周边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公交TC模式的发展还需要注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是解决公交线路的布局和优化问题。
城市公交TC模式要求公交线路能够有效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需要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线路布局的合理性和线路长度的适宜性。
其次是解决公交站点的数量和布局问题。
公交站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站点之间的距离要适中,站点的设施要完善,以提供便利的公交乘车环境。
欧洲和中国的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如何?

欧洲和中国的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如何?公共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欧洲和中国这两个不同的国度,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各自具有一些独特之处。
下面将分别从几个方面,探讨欧洲和中国的公共交通发展状况。
一、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欧洲:欧洲各国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已有相当可观的成就。
欧洲各国在公共交通发展上采取了一些先进的模式。
许多城市拥有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如法国巴黎地铁、英国伦敦地铁。
与此同时,欧洲的城市公交车系统更加发达,如德国的公交车、荷兰的有轨电车等,丰富的线路覆盖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中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公共运输事业经过了较长的历史沉淀。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公交车接连投入使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幅扩建,高效快速的交通方式快速崛起。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整体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发起了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崭新時代。
二、运营模式及技术手段欧洲:借助互联网智慧,欧洲公共交通逐渐由传统的简单提供交通服务的模式转变为整合多资源、提供项目化的可定制的综合服务。
除此之外,欧洲公共交通还采用了智能化交通运营管理,如常用的智能换乘、支付一卡通、电子巴士站牌等技术手段。
同时,欧洲公共交通还启用清洁自然气、电气和混合燃料驱动的汽车,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在技术手段方面,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也在快速发展。
中国城市普遍采用电子支付、电子定位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更方便近代人的日常出行。
同时,中国的新车辆大多使用了环保能源,如混合液化气、纯电动等。
三、服务质量与道路规划欧洲:欧洲的公共交通一向以优质服务著称。
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有高频的运营,线路也非常线性,大多数车辆都能够在科学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此外,欧洲的道路交通规划也非常周密,多条轨道交通路线覆盖城市主要地区,并有特定的路口立交桥和隧道,使得交通流通非常畅通。
中国:在服务质量方面,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已经在不断提升。
城市公交车的数量逐年增加,服务区域扩大,线路更加丰富,在票价方面也逐渐逐步,方便人们的出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
发达国家自20 世纪40 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
美国采取TOD 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
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从以上三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模式一:由交通、市政、城建、公安等部门对交通
实施交叉管理。
交通局负责公路运输、公路和场站规划建设以及水路交通运输的行业管理;市政公用局负责城市公交和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的管理;市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道路规划与建设。
这种模式由于部门管理分头领导、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因而政出多门、政令冲突;主要实施城市有南京、福州、昆明、南宁、成都、杭州等城市。
模式二:实行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
典型特征是:实现了交通部门对交通的管理;整合了道路运输资源,但不具备对城乡交通统一战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建设的职能。
这种模式也最普遍,主要有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长沙、兰州等市在实施。
模式三:实行“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职能:市交通委员会是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交通运输规划、道路和水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的行业管理,并负责对城市内的铁路、民航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
典型特征是:实现了道路运输管理的一体化,但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护方面尚未形成集中统一管理。
代表城市有北京、广州、重庆、深圳、武汉。
此外,我国一些城市还进行了公交管理体制的改革试点,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如上海的“三制”改革,即先是票制改革,取消月票,实行普票。
其次是机制改革,优化财政补贴,实现良性循环。
再次是体制改革,实行多家经营,形成竞争格局。
改革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变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争、创、抢” (争客流、创效益、抢市场);企业的经营思路、分配机制、管理思想更加灵活;班次、车辆、线路都得到了有效保证,司乘人员服务更热情、乘客对公交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
公交系统连续多年大幅度亏损的势头得到了有力遏制,部分企业做到了收支平衡。
江苏省提出了“ 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发展要求。
3 国外城市的典型代表及我国香港特区公交管理体制
法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以“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 (AOTU)为管理机构、“城市交通服务区” (PTLJ)为责权范围,“城市交通税” (VT)为资金来源,三者相互支持,构成了法国地方化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机制的基础。
法国的公交服务采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模式:所有权为公有,由行业主管单位“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 管理,地方政府收购公交设施的所有权并负责新的投资建设:经营权则由运营公司负责。
公交企业与“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之间存在服务合同关系,法国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包括私营、公私合营和国营等三种不同的经营形式。
美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机构是各市公共交通局,负责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规划、建设及停车场管理等。
美国公共交通的投资体制由各级政府分担,不管公交企业亏损如何,都依据既定的议案给予优厚的政策补贴。
日本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中,地方城市分设建设局、城市规划局和交通局。
交通局主要负责市内的交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建设局主要负责道路和河流的修缮及管理,并且管理城市再开发,以及其他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业务;城市规划局主要负责有关交通规划等政策的制定。
其资金来源分别由国家拨款、地方政府拨款和银团贷款三部分组成。
日本政府实行低票价政策。
香港城市公共交通主要采取专利经营的模式。
香港政府主管交通事务的部门是运输署。
凡与交通有关的全部归运输署统一协调和管理。
这种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避免了政出多门、互相扯皮的弊端,而且在规划与管理上全面衡量、通盘考虑。
政府不投资,由企业按市场经济原则经营。
在票价方面不实行福利政策,而采取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商品价格,但当局对此进行严格控制。
4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对比
4.1 管理模式在国内,一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
相比较而言,单一的管理机构、健全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政令及时的传达和准确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效率。
4.2 管理职能日本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运输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并且二者之间实施了有效的协调配合。
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几个机构之间责权利关系还不是十分明确,部门分割、职能交
叉、分工不明、政令冲突等。
4.3运营模式
在运营模式方面,国外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普遍采用由私营部门经营、政府所属公交公司的商业化经营、公有和私有客运公司相结合等不同的运营模式。
而国内,尤其是内地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运营模式,还没有从根
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表1.1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模式对比
经营内容和形式
国外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发展多业经营,如租赁服务、广告服务等,与国内一些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单一从事公交服务形成鲜明对比;在票价和补贴机制方面,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行公交完全市场化运作,在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盈利,而国内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大多过分强调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特征,政府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满足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