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与女性角色_王琳

合集下载

统合还是对话——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女性叙事

统合还是对话——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女性叙事

作者: 王琳
作者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1
出版物刊名: 中华文化论坛
页码: 29-34页
主题词: 阴柔风格;女性叙事;对话;裂隙
摘要: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叙事的"阴柔风格"著称.我们仔细分析发现,这种"阴柔风格"来自于作品中隐形存在的女性叙事.这条叙事线索由几个因素构成:男主角的女性化、女主角的男性化、激进角色的粗痞化、女性问题的突出等等,与当时的主流话语——农业合作化叙事形成了一种对话的关系,从而造成农业合作化叙事的内在裂隙.在这裂隙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激进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怀疑.这也是我们今天重读周立波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五个小众人物素材的多角度运用:王琳、陈云霁、沈燮元、辛育龄、卢宇彤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五个小众人物素材的多角度运用:王琳、陈云霁、沈燮元、辛育龄、卢宇彤

五个人物目录(一)80后女科学家王琳:从蚕丝中寻找“修复”生命的宝藏(二)80后“中国芯”研发者:陈云霁(三)98岁沈燮元:城市安静角落里的“古籍活字典”(四)百岁医者辛育龄:一生为人民攀登医学高峰(五)“最美巾帼奋斗者”卢宇彤:研制天河二号,改写超算世界格局小众作文素材之(一)80后女科学家王琳:从蚕丝中寻找“修复”生命的宝藏我的名片王琳,1982年生,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2011年回国,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创立华中地区首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2022年5月3日,王琳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我的语录◆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爱国是一种非常朴素、自然、发自内心的感情,这种爱是用行动来表达的。

◆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一句空。

科研工作的价值,归根到底要看是否做出了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

我的特写A赤子之心,海归报国出生于医学家庭的王琳,从小受到父母熏陶,对生物医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

在得知国家急需医学人才时,正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的她遵从自己内心报国的愿望与志向,毅然决然地放弃海外的优厚条件,矢志振兴祖国医学事业。

当时,国内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王琳怀揣着“寻找有价值再生医学修复材料,解除患者病痛”的理想回到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了华中地区第一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只因我是祖国的女儿,祖国对我具有无穷的向心力。

”王琳这样总结自己的归国之旅。

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王琳听从内心召唤,永怀赤子之心;她主张研究不必跟风,冷门也出原创;她敢为人先,勇做国家栋梁。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她带领团队攻坚医学难题,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践行了“为人民健康服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想和初心。

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

在年轻一代的学生眼中,正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般,东方文明向内的挖掘,支撑起如王琳一样的新一代中国科学家走向世界的力量。

中日韩电影中“小人物”故事之审美比较

中日韩电影中“小人物”故事之审美比较

| 中外互鉴中日韩电影中“小人物”故事之审美比较□李汶珅/文中日韩三国都有丰富多样的电影文化,其中“小人物”故事在这三国的电影中都占据重要地位。

“小人物”故事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和存在,以贴近现实的题材和细腻真实的情感描绘,引发观众对人性、社会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然而,每个国家对“小人物”故事的审美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方式。

中国电影注重展现小人物在社会中的变迁和关系;日本电影强调内省与思辨,通过寓言和隐喻表达哲学思考;韩国电影注重情感冲击,关注大社会下的小人物的求生压力,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残酷社会现实。

每个国家的审美风格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但都深入探索了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具体电影为例,比较中、日、韩电影中“小人物”故事的审美特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1 中日韩电影的区别1.1 文化背景中日韩三国虽同属“东亚文化圈”,但在文化背景上存在一些区别。

例如,日韩两国都非常注重“前后辈文化”,且只要相差一岁,就意味着前后辈。

后辈称呼前辈往往要使用敬语。

在韩国,只有同龄人才能称为“亲故”(意为岁数一样的朋友),其余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长幼秩序,非“亲故”因此很难成为朋友。

而在中国,只要相差岁数不大,即使相差两三岁也是“同龄人”。

在交往上,年轻人和长辈甚至可以成为“忘年交”,这在日韩两国是很难的。

同样是强调集体主义,中国强调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与共、共克时艰”等方面,在私人生活中,是追求个性化的。

而日韩则更为“从众”,害怕标新立异。

中日韩三国都经历了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但在路径和速度上有所不同。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积极进行商业电影探索。

以张艺谋的《英雄》为始,开启了“大片时代”。

在20世纪末,韩国电影产业开始崛起,由于本土电影市场狭小,电影作品更加追求商业化和全球化[1]。

日本电影则起步较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诞生了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等电影大师。

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其中女性叙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反映在了文学作品中。

女性叙事呈现出了多样的主题和风格,从传统的家庭生活到现代社会的挣扎和追求,都成为了女性作家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女性叙事在传统家庭生活中展现了自己的独特视角。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她们的声音和经历往往被忽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和价值。

一些女性作家通过描写家庭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展现了女性对于家庭的责任和情感的投入。

她们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内心世界。

其次,女性叙事在现代社会的挣扎和追求中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

现代社会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她们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一些女性作家通过描写女性在职场中的困境和挑战,展现了她们为了事业和自我价值而奋斗的精神。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坚强、勇敢和独立的,她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些作品给予了女性读者力量和勇气,激励她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女性叙事还关注了女性在婚姻和爱情中的体验和感受。

婚姻是女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婚姻观念往往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选择。

一些女性作家通过叙述女性在婚姻中的痛苦和困惑,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权益和自主。

她们通过描写女性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呼吁女性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

这些作品引起了社会对于婚姻和爱情观念的反思,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和进步。

最后,女性叙事也关注了女性在社会问题中的参与和思考。

女性作家们通过叙述女性在社会问题中的遭遇和反抗,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歧视。

她们通过描写女性在社会问题中的角色和经历,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尊重。

这些作品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发展。

叙事中的“她者”

叙事中的“她者”

叙事中的“她者”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相关概念界定 (3)(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4)二、“她者”的理论框架 (6)(一)“她者”概念的历史演变 (7)(二)女性主义的视角下的“她者” (8)(三)他者理论在叙事中的应用 (9)三、叙事中的“她者”类型与特征 (11)(一)叙述者的“她者” (12)(二)叙述角度的“她者” (13)(三)叙述者的他者 (14)四、叙事中的“她者”功能与作用 (16)(一)建构故事世界 (17)(二)塑造人物形象 (18)(三)推动情节发展 (19)(四)表达主题思想 (20)五、叙事中的“她者”与主体性建构 (21)(一)女性主体的建构与解构 (22)(二)他者对主体性的影响 (24)(三)主体间性的呈现与探究 (25)六、案例分析 (26)(一)文学作品中的“她者”叙事 (27)(二)影视作品中的“她者”表现 (29)(三)网络文学中的“她者”叙事特点 (30)七、结论与展望 (31)(一)研究总结 (33)(二)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3)一、内容简述“叙事中的“她者””探讨了在文学叙事体系内女性角色的构建与演变,以及这种构建如何反映社会对其的认知、期望与局限。

本文通过梳理不同文学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语境,分析女性角色在叙事话语中所处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遭遇的命运以及自身的反思与抗争。

从刻板印象的“温柔贤淑”到更为多元化的“觉醒力量”,“她者”的身份在叙事中不断被再造,也折射出女性在社会中的不断追寻自身认同和解放的过程。

本文力求以文学作品为镜,反映女性在叙事语境中的复杂性与意义,进而引发对性别关系、社会结构和文化建构的深层次反思。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她者”(the Other)概念通常指向那些处于主流社会和叙事中边缘地位或“他异性”的个体或群体。

该术语源自哲学和文化批评,特别是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

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的纠缠

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的纠缠

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的纠缠鲁彦周长篇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相纠缠,这在他长篇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技巧等诸方面均有体现。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特点,主要归因于作家心态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中也折射出一代作家文学创作难以克服的矛盾与尴尬。

《彩虹坪》中,邓云姑与吴立中离婚时,这位身世坎坷的村姑只讲了三句话,其中第二句是“但愿你能全心全意为党工作”。

《古塔上的风铃》中姐姐的恋人让琢如姐弟俩“永远不要忘记了人民!人民才是神圣的,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人民服务”。

《双凤楼》中燕朋对儿子小载说:“将来长大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忘记人民,一切都要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

”在鲁彦周这里,“革命”和“人民”是完全同一的,因为“革命”为的是“人民”,“人民”是“革命人民”。

这样,作家的“革命”认同和“人民”认同就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二现在的问题是:个人叙事如何较好地来展现宏大叙事?二者间是否完美契合?邵燕君曾指出当下宏大叙事的三个困境:“价值虚无的消极性”、“‘退守民间’的规避性”与“‘形式突围’的逃逸和‘精神借力’的乏力”。

[5]同样,在鲁彦周的创作中也多少存在上述某些问题,体现着个人叙事与宏大叙事间的纠缠。

一是“革命”动机的可疑与置换。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解,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人类解放是“革命”的唯一归宿,共产党人及其政党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利可言。

但是,在鲁彦周的这几部长篇小说中我们看到,在实现这一美好理想征途中,一些党员,如钟波、寒光、方青、黄承等,身上除了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等品格外,很多时候是与之相违背的。

这样,“革命”的美好蓝图就被“异化”了,置换成为一些人私欲的口实。

《双凤楼》中宫为安、杨秀燕载母子自不必说,就连正面人物燕朋的言行有时也是“分裂”的,典型体现就是他为了已故女友而去强暴另一无辜女性曾季素,不是说这种情况没有可能,但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久经考验、时为地委副书记的身上,并以此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一行动在逻辑上是欠考虑的,“缺少充分的艺术真实性和说服力”[6]。

鲁迅《阿Q正传》中“邹七嫂”形象美学特色分析

鲁迅《阿Q正传》中“邹七嫂”形象美学特色分析
利 完成 ,文本 得 以建构 ,而且 国民的精 神病 态也 得 到 了更 加 深 刻而 全 面 的展 示和 批 判 ,作 品 的悲 剧蕴 涵 大 大扩 张,其 喜 剧 情调 也 更 加
浓郁 。
关 键词 :阿 Q 正传 ;邹七嫂 形 象;美 学特色 中图分 类号 :g 6 3 3 .3 文献标 识码 :A
— —
她就是 “ 邹七嫂 ” 。
求爱 后哭 闹 是 正 经 ,如 果 不 哭 不 闹 才 是 要 被 她 耻 笑 的 。在 这 里 ,
《 阿 Q正传 》 是 鲁迅对 乡村 世界最 深刻 的艺 术关 照 ,较 为全 面 鲁迅 一落笔 就将 人物 的思 想意识 展 露无 疑 。我们 也 可 以从 此看 出, 地 描写 了出没 在 “ 未庄 ” 的各 色人 等 的世俗 人 生 。作 品 中 的 “ 未 正是 邹七嫂 的这种 封建 落 后 的 意识 才 能 维持 她 在 未庄 的地 位 和女 庄 ”是 以小 农经 济为 基 础 的 中 国封 建 宗法 社 会 的 缩 影 。国 人 的社 性 中的权威 。更 为传神 的是 ,当阿 Q求 爱失 败 的事 情 暴露 后 ,“ 仿
摘 要 :《 阿 Q正传》 是鲁 迅对 乡村世 界最 深刻 的艺术 关照 ,而 当从小 说叙 事 的角度考 虑这 三个 1 ' 7 题 :阿 9形象 是 怎样 生成 的? 阿 Q 的故 事 是 怎样叙 述 的? 阿 Q 的悲剧 生命 是 怎样走 向终 结 的?会 有一 个人 物走 进 我们 视 野— — “ 邹 七嫂 ” 。 因为有 了她 ,不 仅 小说 叙 事得 以顺
眼 光 。 然 而 当站 在 阿 Q 之 外 ,小 说 叙 事 的 角 度 考 虑 这 三 个 问 题 :阿 Q形 象 是 怎 样 生成 的 ?阿 Q的 故 事 是 怎 样 叙 述 的 ? 阿 Q 妈 :“ 谁 不 知 道你 正 经 ,… …短 见是 万 万 寻不 得 的 。 ” 这 给 人形 成

新时期史诗叙事下的女性角色探究——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电影改编为例

新时期史诗叙事下的女性角色探究——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电影改编为例

《戏剧之家》2019年第04期 总第304期109影视观察众所周知,在男权主义影响深重的中国社会中,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在历史叙述中大部分时间只是作为陪衬的角色出现。

新时期以后,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更多的具有史诗叙事的特征,这一点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体现明显,而女性作为历史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此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改编的电影中,对女性在历史中的生命呈现有了重要的描述和展现。

一、在政治运动中萌发爱情并坚强存活《芙蓉镇》是谢晋导演1986年根据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该片讲述了胡玉音这一女性形象在反右倾运动和“文革”中的遭遇,虽然影片并不是只专注于胡玉音这一性格的刻画,但整部电影的起承转合,皆由胡玉音的命运变化而产生。

影片以胡玉音为中心人物,延展出小镇上的其他次要人物,同时,赋予了胡玉音这个角色勤劳、善良、忍让等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在因盖房而被人指摘的情况之下,丈夫自杀,自己又被扣上“新富农分子”的帽子,电影使其命运带有巨大的悲剧性色彩,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以及时代背景,秦书田和谷燕山对她的关怀也让她得到了莫大的信心,“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这样一句叮嘱使胡玉音坚强的在逆境中生存并反抗,使这一人物具有了从人性压抑到劫后重生的成长历史。

二、城市在历史推动中女性的爱情挣扎关锦鹏2005年改编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王安忆的同名小说《长恨歌》同样修正了主流电影在意识形态操控下所塑造女性形象的常规,经由探讨女性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主体性以及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与地位的擅变所凸显的女性自我意识,奉献了一个独具风采的女性形象。

在传统男权制度的权力结构里,女性通常按照宗法制度和世俗男性所期望的样式塑造自己,因此呈现出的传统女性形象即服从于“三从四德”的道德束缚。

但是,《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却是截然不同的,这来源于她所具有的强烈的自我意识。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女人的村庄》为例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女人的村庄》为例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女人的村庄》为例王琳【摘要】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以这一大背景为题材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便应运而生,这些农村剧塑造了很多经典的新时期农村女性形象,她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定位,而是把她们塑造成了自强、自立,敢于打破常规,挑战男权文化的新时期妇女形象。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1页(P174-174)【关键词】电视剧;女性形象;女人村庄【作者】王琳【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有一些饱含时代精神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活跃在荧幕上,这些农村题材电视剧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农村的转型和农民的蜕变。

世界因为有了女性,而显得分外美丽,而乡村女性--这个在新中国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众多农村剧青睐的表现对象。

早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农村女性大都被"他者化"或者"物化",她们的生活空间往往被限定在家庭内,限定在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上;她们的价值被界定在温柔、贤良、宽容、忍让上,她们或者是任劳任怨、甘于为男性作奉献的贤妻良母;或者是弱智低能、没有见识、不善交际,需要被改造的对象。

关于农村男女形象的塑造还是架构在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文化之上。

农村女性的优秀体现在道德品行的完善上。

目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等也在发生着转变,占中国人口比例大部分的农村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不仅农村男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也不甘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都能看到广大妇女的身影。

正是这一大背景,为新时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提供了更多的鲜活题材,也使得农村剧的创作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很多优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也应运而生,如《女人的村庄》、《女人当官》、《乡村爱情》、《火红的日子》等。

论陈映真小说中二元对立与创作矛盾

论陈映真小说中二元对立与创作矛盾
三、总结 “崇高—渺小”“精神—物质”“禁欲主义— 现世主义”的二元对立,使得陈映真的小说中回荡 着一种激烈、悲愤、刚毅的抒情气质。这便是王德 威所说的陈映真以他个人的款款深情,来承担革命 所象征的乌托邦的憧憬。乌托邦是好的,但是鲁迅 关于乌托邦的质问同样意味深长。“阿尔志跋绥夫 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 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 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 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6可能了。 Βιβλιοθήκη 是由于“个人—国家、民族”的二元对立,
陈映真的小说总是显现出“男性—女性”、“崇 高—渺小”这样的二元对立。由此,不难理解陈 映真小说中女性为什么总是怀有一种罪感。“罪” 不是“恶”,“恶”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破裂, 人做出不正当的行为,伤害他人,可称之为恶。而 “罪”是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破裂,人虽不为 恶,但是背弃神,背弃最高等级的价值体系,这便 是“罪”。这便是为什么蔡千惠等人一旦步入到 私人生活中,便会产生罪感。罪感的根源在于“个 人—国家、民族”的二元对立。因此,蔡千惠、“我” 等人并不是宗教的信徒,但他们内心中总是有着挥 之不去的罪感。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参考文献 [1] 刘福友 . 陈映真代表作 [M]. 河南:河南文 艺出版社,1997. [2] 黎湘萍 . 台湾的忧郁 [M]. 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3] 彭慧 . 宏大叙事合法性和现代性崇高 [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王琳 . 宏大叙事与女性角色 [J]. 社会科学 研究,2001(3). [5][ 英 ] 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 哲学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 德 ] 黑格尔,著 . 朱光潜,译 . 美学(第 3 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 鲁迅 . 鲁迅全集 ( 第一卷 )[M]. 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2005. [8] 王德威 .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 的八堂课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9][ 法 ] 让—弗郎索瓦 . 利奥塔德:《后现代 状态 : 关于知识的报道》,车槿山,译,南京大学 出版社,2011 年版,第 15 页

王琳身材太丰满,穿连体泳衣暴露“沙漏”身材,连林志玲都被秒杀

王琳身材太丰满,穿连体泳衣暴露“沙漏”身材,连林志玲都被秒杀

王琳身材太丰满,穿连体泳衣暴露“沙漏”身材,连林志玲都被秒杀说起王琳,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依旧是《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雪姨这个角色了,性格泼辣又心机,特别是被制作成表情包的那一段,当年她也才31岁,气质却很有姨太太的成熟妩媚,最终成就了这个角色,虽是反面角色却特别能够展现演技。

剧中雪姨是个性格泼辣的人,甚至王琳的很多角色都不算特别正面,但生活中王琳却是非常温柔优雅的女人,而且人长得年轻还特别时髦。

一身黑色公主风连身裙,蓬蓬裙显得特别小公主,其中暗纹印花呼应围巾上的印花,特别显层次感。

干练波波头发型也没有破坏她的温柔气质,淡妆牛奶肌太惹人羡慕。

广告辣木籽的功效辣木籽被誉为世界三宝功效有很多但这3种功效确很少人知道!王琳如今单身一人带着儿子,生活也是非常惬意,一直活跃在娱乐圈的她,身材保养也是特别出众,从她晒出的联普拉提运动中就可以看出,好身材除了天生优越后,绝对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与保养。

紧身灰色针织衫搭配健美裤,身材曲线尽显,一双纤细小腿,更是一点不输老师呢。

素颜的王琳,完全看不出年龄感,皮肤白嫩又光滑,估计稍微一款口红提亮气色就特别美艳动人了。

作为娱乐圈中的女明星,穿搭风格也是格外时髦,镂空拼接紧身裤造型,让传统健美裤也多了层次感和朦胧性感美。

广告股市老司机告诉你,如何打新股!一年中7次!娴熟利落的动作,一看就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想要保持年轻漂亮,的确是个下功夫的活,时间越久越能展现出保养的优越感。

看看50岁的王琳,还拥有着“蜜桃臀”呢,身材线条20岁看了都羡慕。

难得穿上泳装秀身材,一身清新淡紫色连体泳装,其实并没有特别暴露,挂脖v领款式大秀线条美,领口三颗白色几何图案的纽扣更增加造型重心,两侧拼接同色系蕾丝,无形中提升了整体的层次效果。

面对镜头,王琳还有点害羞,一脸羞涩模样更添魅力。

平时看起来身材很单薄,没想到竟然是标准的“沙漏型身材”,连一旁的林志玲都黯然失色了。

其实单看林志玲的造型也非常性感,单肩设计的裙装,裙身利用绑带设计营造出明暗与透视相互交织的效果,特别增加层次感。

匍匐在宏大叙事下的日常化叙事——兼谈“红色经典”《红灯记》翻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匍匐在宏大叙事下的日常化叙事——兼谈“红色经典”《红灯记》翻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张梅
作者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出版物刊名: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49-52页
主题词: 宏大叙事;日常化叙事;红色经典;电视剧;《红灯记》
摘要:电视剧《密电争夺战》是对“红色经典”《红灯记》的翻拍,它在缝合宏大叙事和日常化叙事时显然增加了日常化叙事的成分,但宏大叙事依然高悬,日常化叙事匍匐其下,受其掣肘。

通过对《密电争夺战》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片中的宏大叙事的强势地位使人物形象塑造再拓展的空间不大,难以冲破“经典化”的瓶颈。

走出“目光的樊篱”——论中国女性和中国电影的话语与身份书写

走出“目光的樊篱”——论中国女性和中国电影的话语与身份书写

Going Out of the Sight Fence--On Discourse and Identity Description of Chinese women and their
Films
作者: 王玲
作者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妇儿工委宣传部,上海浦东200120
出版物刊名: 巢湖学院学报
页码: 78-83页
主题词: 中国女性 中国电影 话语与身份书写
摘要: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遭遇"话语霸权".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后殖民文化"的提出,提醒人们关注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东方文化后殖民化的"受虐"."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是性别问题与民族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所产生的异质同构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女性导演和中国电影作为平行切入点,既审视既往中国电影和文化中的性别书写,也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认为处于双重焦虑下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电影应主动走出"目光的樊篱",使女性拥有话语的权力、中国电影重新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

电影《地久天长》的影视叙事学解读

电影《地久天长》的影视叙事学解读

作者: 王琳[1]
作者机构: [1]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部广播电视
页码: 147-14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5期
主题词:�地久天长》;影视叙事学;跨时空叙事;双主题叙事
摘要:�地久天长》以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三段时间轴为维度,通过“与儿告别”的亲情主题和“友人分和”的友情主题展开叙事,主要展现刘耀军和王丽云的命运起伏与悲歌,以及不同人物在时空变化中迥异的人生经历,最终以人物的温情和解和中国式大团圆来结尾,真善美的人间温情在极具悲剧色彩的故事中得以凸显。

《妇女闲聊录》——溢出小说边界的后现代文本

《妇女闲聊录》——溢出小说边界的后现代文本

作者: 王琳
作者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主题词: 口述与小说;后现代背景;移位;文学性
摘要:林白的《妇女闲聊录》从文体来看,完全是一部标准的口述实录,但作者本人、出版社、评论界都将其看作一部独立的长篇小说。

口述体被小说借用缘自于后现代思想背景。

后现代社会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带来了信息碎片的泛滥,消解了纯文学以陌生化的自然语言为媒介并且包含具有精神深度的隐喻性叙事;而消费社会的泛审美化也消解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

《妇女闲聊录》正是通过林白的记录和作品的发表,使得木珍的原生态生活产生了'移位',让我们在'他者'的生活中感受了阅读的震惊和陌生化,从而获得了叙述的意义,也具有了文学性。

女性领导媒体形象塑造管见

女性领导媒体形象塑造管见

女性领导媒体形象塑造管见
凌宏
【期刊名称】《领导科学》
【年(卷),期】2015(0)16
【摘要】女性领导媒体形象,顾名思义,就是女性领导借助媒体在大众心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总体认知印象和评价。

媒体作为左右事态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本身具备的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它对受众的心理选择和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媒体形象;女性领导;形象塑造;第三种力量;媒体作为;现代社会;思想观念;覆盖面
【作者】凌宏
【作者单位】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3
【相关文献】
1.论女性领导媒介形象的偏差塑造对女性参政的影响 [J], 秦晓红
2.新媒体时代代言人形象塑造与品牌营销--以女性品牌形象代言为例 [J], 聂维斌
3.女性领导的角色定位与形象塑造——在“女性”和“领导”之间 [J],
4.新媒体环境下的女性及其形象塑造
——以新浪微博的媒体、个人用户对"多名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为例[J], 石佳
5.约稿启事“女性从政的性别假说与女性领导为政形象塑造”专题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 2001年第3期宏大叙事与女性角色王 琳 〔摘要〕 宏大叙事试图对社会历史提出一种全知的权威的解释。

通过对《古船》、《白鹿原》、《丰乳肥臀》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三部作品的宏大叙事框架里,女性角色是一群没有主观的人生吁求,没有主体的心理体验,被充分“性化”与欲望化,游离于社会文化层面之外的非人的存在,说明这个叙事系统本身对于女性是排斥的。

〔关键词〕 宏大叙事;女性角色;排斥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1)-03-0131-06曾几何时,史诗般地、全景式地再现社会历史风貌,成为当代文学品评“大家”的固定标准,也是作家呕心沥血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旦达到这种“宏大叙事”的境界,便获得了对历史阐释的权威。

所谓“宏大叙事”,利奥塔德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包括它伟岸的英雄主角,巨大的险情,壮阔的航程及其远大的目标”〔1〕。

在我国当代文学里,“宏大叙事”的这几个要素体现为高大(全)的英雄主角;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对于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的驾驭以及题材的深度与广度;社会全景式的再现;叙述者的“史家的眼光”,一种历史的观念,即以一种历史的眼光来处理宏大的社会题材。

也就是说宏大叙事对社会、对历史试图提供一种全知的权威的解释。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时段里,女作家们除丁玲而外,鲜有达到这种境界。

男作家们的宏亮高歌远远盖过了她们的切切低语。

因而,文学长廊中的女性角色主要是男作家们提供的。

那么,根据上述几个要素,宏大叙事中女性会得到怎样的表现,小说中英雄男主角与女性角色的关系如何,女性角色能否进入与如何进入重大社会历史题材,史家眼光中的女性角色等等,本文将予以探讨。

《古船》、《白鹿原》、《丰乳肥臀》三部作品堪称是这十余年宏大叙事的代表作,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几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或许对其中女性的真实处境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古船》是几部作品中写得最早的。

它以文学寻根为目的,对中国现当代历史文化作出了沉重的拷问与追溯。

其中的男主人公隋抱朴似乎与俄国的知识分子颇为相似,遭受着深重的苦难,而不断地进行着沉重的思索,同时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人性的光辉。

那么在这以历史反思为旨归的叙述框〔作者简介〕王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72。

架里,女性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作品中着墨较多的女主人公是隋含章。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沉默、美丽、纤弱的女人在书中的命运,结论或许是耐人寻味的。

她和哥哥们一样,头上一直戴着“财主子女”的帽子,文革中兄妹几人受到迫害。

她十几岁时,被村长(实为族长)赵炳设计加以保护,收为“干女儿”,18岁时被赵炳霸占,做了赵的姘妇。

这姘妇一做就是20年左右,与众所周知的模式一样,她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以保护哥哥们的性命。

然而奇怪的是,在居住密集、邻里间几乎谈不上隐私的“洼狸镇”,这种孤男寡女的“父女”关系居然能掩人耳目20年之久。

不管赵炳的行踪多么隐秘,经常出入赵炳家的就有张王氏,天天去给赵炳捏背;还有吴长脖,每次含章到赵炳家,吴长脖就知趣地退居外屋,当二人关门苟且之时,吴长脖就在外屋高声吟咏古文。

张王氏也曾暗示过,“以后捏背的事就交给含章了”。

含章在屈辱中身体一天天衰弱,而且坚持独身不嫁。

她的生活方式的特殊与心理所背负的重负是显而易见的。

书中多次写了隋抱朴对含章独身和身体虚弱的怀疑,但对真相一直保持不知,满脸不知情的无辜样子。

这种情节的处理是极不合逻辑的。

作者为何这样处理?其苦心何在呢?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来看。

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文革的十年,在政治的高压下,除了极少数人以死来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受侮辱,绝大多数人是噤若寒蝉。

可以说盲从、沉默、苟且是当时中国的集体生存状况。

历次运动都撩拨起一些人的兽性大发和一些人的被践踏被侮辱。

而在宏大叙事里,正面主人公必须是高尚的,高大的(这一概念已从文革及其之前的高大全降格演变为只要人格高大即可)。

就像莱辛笔下分析的拉奥孔,虽毒蛇缠身痛苦万分却不能做出痛嚎一类有失形象的事。

这里,当时社会的“万马齐喑”及其知识分子的不敢不能言说与宏大叙事的英雄主角之间便存在着矛盾。

作者不能让隋抱朴在历尽磨难之中有过多苟且,这将有损他的正面形象与人生品格,也不符合宏大叙事的审美要求。

那么隋抱朴如何能既保持刚直不阿而又不遭受过于残酷的侮辱与戕害地活下来,并一言不发地思考着马克思的宏大命题──公有制的合理性,这的确是个问题。

为解决这个矛盾,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一个替换,用另一个角色替换隋抱朴在遭受残酷的侮辱和迫害时可能发生的苟且,这个角色就是隋含章。

这个角色女人充当最合适,因为为男人毫无怨言地牺牲是宏大叙事中女人固定的美德之一。

女人又是软弱的,只有出卖自己的肉体来护佑亲人,这又给故事增加了作料,可谓顺理成章、两全其美。

这便是隋含章这个角色在叙事中的功能与意义。

至于情节是否合乎逻辑,女主人公是否愿意选择这样的牺牲,以及她的性格是否扭曲就不重要了。

可以说是宏大叙事强迫隋含章作出牺牲。

不仅如此,女人在作出了牺牲之后并不能博得真正的同情。

人们还必须认清她的不洁,所以隋含章还要自责:“我玷污了老隋家的名声,我不配做这个家的人……我说什么?我怕你受不住,要不你(隋抱朴)会杀了我。

”而且为了赎这“不洁”的罪,隋含章还必须独身。

隋含章为什么必须独身?生活中因受辱而独身或者自杀的女性是少数,多数毕竟活着。

作者可以说选择独身说明这种牺牲对于隋含章的伤害程度,不这样处理不足以表现她贞烈的个性。

但恰恰这个贞烈的个性便是宏大叙事所规定的女人的又一理想模式,至于隋含章是否愿意选择“贞烈”,也不重要了。

一位女批评家对“黄河怨”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受污辱的黄河女必须投河自杀,她不能存活于人间,因为这样才符合传统的贞女的形象,这也才是传统叙事给失贞女人规定的出路。

同时我还想起了生活中另一个例证,据一位台湾女学者朱德兰的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慰安妇不少于20万人〔2〕,战后许多人尚存活人间。

但几十年来却湮没无闻,好像中国从未有过慰安妇,她们连同她们所遭受的苦难都一同消失了。

其深层原因则是,这既牵涉到民族的脸面问题,也不符合宏大叙事的叙事规则。

隋含章的独身是为了老隋家的名誉,这个不幸的女人虽然是为隋抱朴兄弟的清白做出了牺牲,但她“牺牲”的方式仍使家族蒙上了耻辱,所以她的牺牲不能成为她赎罪的理由,她必须以独身来保持她的“贞女”形象,这才符合宏大叙事给“贞女”规定的路数,也才符合男权文化心理。

就这样“荡妇”(敢于牺牲贞操)与“贞女”(牺牲贞操后的守节)的双重性格集于一身,当男人需要的时候她可以是荡妇,不需要时她便必须是贞女。

因而虽然她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苦难(并不亚于隋抱朴),但她的简单的“代替牺牲”的叙事功能所导致的单一的“贞烈”的个性、苍白的外表及内心世界使她无异于一个空壳人。

作者赋予了隋抱朴许多人性的光环:他同情洼狸镇所有的贫苦百姓,他也关心女人:以极为孱弱的方式去爱小葵,爱“她的性情是天底下最好的,就那么屈在男人怀里,一声不吭,高兴了顶多哭一哭”,可以随时满足男人的一切需要而从不要求什么。

他不敢公开与小葵的关系,不敢认他的儿子累累,暗地里做了,却不敢承担道德与道义的责任,其理由是“这家男人活过来都不容易”,他还负有更远大的社会责任。

他对地主女儿死后受辱,极为痛心;他甚至觉得城里一个叫花子老人是他的妈妈。

他的情怀可谓忧愤深广。

但从女性的角度来讲,对女人为之做出的牺牲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佯装不知,以女人20年的牺牲来保全性命,保持人格的高尚,同时不负任何道义责任,更暗示女人做出牺牲后的不洁,那么这个男人的形象便是软弱和虚伪的。

在小说中虽经百般掩饰,从隋含章的角度我们仍然读出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并不陌生的软弱和虚伪。

隋抱朴的压抑与软弱是作者刻意表现的,而隐含其中的苟且虚伪不从女性的角度则无法读出。

为了宏大叙事的审美要求,将苟且偷生转嫁于隋含章身上,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也让女人承担了不敢说话,不说真话,而且至今不敢言说的软弱。

这样一来,对于隋抱朴的性格中孱弱、苟且、虚伪的一面就一变而为隐忍,一个有着忧忿深广的情怀,有着隐忍负重的深沉个性,进行着悲天悯人的沉重思索,虽有过压抑与软弱但最终一跃而起,肩负起社会历史责任的完美的男主人公的形象就顺利产生了。

由隋抱朴的形象我们联想到一个古老的故事,卧薪尝胆。

《古船》的故事虽然更加繁复,但隋含章仍然和西施一样,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礼物,一个美丽的器物,一个用于麻痹敌人的工具。

(二)《白鹿原》是一部力图从正面再现儒家文化精髓的作品。

族长白嘉轩严格奉行儒家经典,用“以不变应万变”的人生信仰维系家族的秩序。

作品中的第一女主角,当为为作品增加了不少软化色彩的田小娥。

田小娥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个秀才,应该说她从小是在诗书礼教的熏陶下长大的。

但田小娥从一开始就被描绘成生性淫荡的“婊子”,这也是书中对她诅咒最多的一个词。

她的一生是被完全“性”化的一生:她先是续弦给七老八十的郭举人,老头子无法满足她旺盛的生理需求,于是她引诱并爱上了在郭举人家扛长活的黑娃。

黑娃由此开始了多舛的人生:二人的私情东窗事发后,一个被休回娘家,一个被打出门去。

二人私奔回黑娃的老家后,族长白嘉轩不准他们进祠堂,不能正常过日子,黑娃后又沦为土匪。

田小娥生活无着,白鹿原的第二号人物鹿子霖又趁虚而入,占有了她。

鹿子霖又唆使她引诱年轻的族长白孝文,白孝文由此丢了族长职位,被剥夺了财产,赶出家门。

田小娥又教他抽上了大烟,使他几乎暴尸于山沟。

书中的田小娥的确是一个邪恶的化身,她时时都在以姿色与欲望引诱着男主人公们。

白嘉轩规劝黑娃时有这样一段话:“这个女人你不能要。

这女人不是居家过日子的女人。

你拾掇下这号女人你要招祸。

”“叔真是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你把一个灾星招进门。

”“婊子”、“烂货”、“灾星”等便是田小娥的表意符号。

书中的男主人公们便在与田小娥的纠葛中显出或清廉方正、或迷乱沉沦、或浪子回头的人生本色来。

儒教以节欲为修身养性的方略,当其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时候,便视原欲为罪恶。

而这罪恶又落实到女人身上,这就是“女人是祸水”的由来。

田小娥就是这罪恶原欲的化身,白嘉轩、鹿三之类的正人君子在她面前“坐怀不乱”,黑娃、白孝文则相继落马。

书中写到:“鹿三亲眼目睹了一个败家子不大长久的生命历程的全套儿,又一次验证了他的生活守则的不可冒犯;黑娃是第一个不听他的劝谕冒犯过他的生活守则的人,后果早在白孝文之前摆在白鹿村人眼里了。

造成黑娃和孝文堕落的直接诱因是女色,而且是同一女人,她给他和他尊敬的白嘉轩两个家庭带来的灾难不堪回味。

”“女人是祸水”这一信条在今天早已陈腐不堪。

但当作者以“宏大叙事”的框架来“史诗般”再现历史时,女人便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男权话语的框架,田小娥这一角色被充分地“妖化”,如同圣经中的蛇一样,也就毫不奇怪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