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监测

合集下载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介绍
本文档旨在规定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以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方法
1.化学指示剂监测:
使用化学指示剂对消毒操作进行监测。

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消毒效果,确保达到预定的消毒水平。

2.生物指示剂监测:
采用生物指示剂对消毒操作进行监测。

将生物指示剂暴露于消毒环境中,根据指示剂的生长情况判断消毒效果。

必要时,进行培养和检测以确认消毒效果。

3.物理监测:
使用物理监测设备对消毒操作进行监测。

如温度计、压力计等,确保消毒操作中的物理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监测标准
1.化学指示剂监测标准:
指示剂变色范围和时间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变色结果应清晰可见,且与标准色标一致。

2.生物指示剂监测标准:
生物指示剂的生长情况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生长情况的判断应基于定量评价方法。

3.物理监测标准:
物理参数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符合相关要求。

结论
本文档规定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包括化学指示剂监测、生物指示剂监测和物理监测三种方法。

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消毒监测工作总结

消毒监测工作总结

消毒监测工作总结
消毒监测工作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类场所和设施的消毒情况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消毒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和质量。

首先,我们对消毒监测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优化。

通过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深入研究,我们对消毒监测的要求和流程进行了全面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方法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消毒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我们加强了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进行。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更新。

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我们对监测设备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并及时更新了一些老化的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监测结果不仅仅是数字,更重要的是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针对监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确保了问题的及时解决,有效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果。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总结,我们对消毒监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找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院感消毒监测制度

院感消毒监测制度

院感消毒监测制度引言概述:院感消毒监测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消毒监测措施。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消毒监测制度的内容。

一、消毒监测流程1.1 消毒前准备:包括准备消毒液、器械和设备,检查消毒器具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1.2 消毒操作: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液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标准。

1.3 消毒后处理:对消毒后的器械和设备进行清洁、包装和存储,确保其在下次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

二、消毒监测指标2.1 环境监测:对医疗机构的空气、表面和水源进行定期监测,检测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存在情况。

2.2 器械监测: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包括使用生物指示器、化学指示器和物理指示器等方法。

2.3 消毒液监测:对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性进行监测,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三、消毒监测频率3.1 环境监测频率: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监测频率,通常为每季度或者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

3.2 器械监测频率:对于高风险医疗器械,应每次使用后进行监测;对于中低风险医疗器械,可以根据使用频率和感染风险进行定期监测。

3.3 消毒液监测频率:根据消毒液的使用情况和制备方法,定期进行监测,确保其浓度和有效性符合标准。

四、消毒监测记录和报告4.1 消毒监测记录:对每次消毒监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结果等。

4.2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监测结果异常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记录在消毒监测记录中。

4.3 报告和通知:定期向医务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消毒监测结果,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消毒监测质量控制5.1 培训和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监测操作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5.2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消毒监测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

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

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一、监测采样方法1.1监测采样时间:在实施手消毒程序后15~30秒钟内进行。

1.2监测采样区域:手掌和手指部位。

1.3采样方法:采用棉拭子在被采样的手部皮肤上涂抹,保证涂抹面积至少为平方厘米,涂抹过程中不断转动棉拭子以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涂抹后立即将棉拭子放入无菌采样管中,置于无菌环境中保存。

二、监测频次与时间点2.1监测频次:每周至少一次。

2.2监测时间点:每周的周二、周四、周六的上午9点进行监测。

三、监测指标及判定标准3.1监测指标:细菌菌落总数。

3.2判定标准: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规定,手部细菌菌落总数应小于或等于每平方厘米500菌落形成单位(CFU)。

四、监测数据记录与分析4.1数据记录:详细记录采样时间、被采样人姓名、手部细菌菌落总数等数据。

4.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五、监测结果报告与反馈5.1结果报告:将监测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包括被采样人姓名、采样时间、手部细菌菌落总数等数据。

5.2结果反馈: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六、监测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6.1质量改进: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手消毒效果。

6.2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监测方案和操作流程,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

七、监测过程中的问题与处理7.1问题:采样过程中发现手部皮肤干燥会影响细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

7.2处理:建议在采样前对手部皮肤进行适当的湿润处理,以保证细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八、监测人员培训与资质认定8.1培训:对参与手消毒效果监测的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手消毒效果监测的目的、采样方法、判定标准、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8.2资质认定:经过培训后,对参与手消毒效果监测的人员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的资质认定。

九、监测设备与试剂管理9.1设备管理:建立手消毒效果监测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每季度应进行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的监测。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应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进行1次,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

3、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菌落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4、各种医疗器械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监测。

(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

(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直接或间接接触黏膜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或cfu/100cm),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或cfu/100cm),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定期对血液净化系统透析液、透析用水进行监测。

(1)每月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2)每季度进行内毒素监测。

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不得超过5EU/ml。

(3)每半年进行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

6、应对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学监测每周进行。

7、应对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灭菌批次进行。

8、当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基本方法。

消毒灭菌是确保环境和物品卫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可以评估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方法一: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温度和时间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物理监测方法包括:1.温度计监测:使用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消毒过程中的温度,确保温度达到杀菌要求。

2.时间监测:记录消毒过程中的持续时间,确保达到所需的时间要求。

物理监测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评估外部如热量分布或物体形状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方法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方法通过使用生物指示物质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1.生物指示器法:使用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指示器,如脱氢酶、芽孢等,将其置于消毒过程中进行监测。

监测完成后,对指示器进行培养和检测,判断是否有生物生长,以评估灭菌效果。

2.菌落计数法:通过培养并计数消毒前后的菌落数来评估灭菌效果。

消毒后菌落数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即可认为消毒灭菌效果良好。

生物监测方法能够直接评估杀菌的效果,但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实验操作,并需更长时间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三:化学监测化学监测方法通过测量化学物质的浓度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化学监测方法包括:1.酶监测法:通过测量消毒剂残留物的酶活性来判断消毒过程中杀菌剂的效果。

2.指示剂监测:使用化学指示剂,如指示纸或试纸,来测定消毒结果。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杀菌效果。

化学监测方法简便易行,并能够快速获得结果,但只能提供相对的指数,无法直接评估消毒灭菌的效果。

结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确保消毒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综合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在实施消毒灭菌过程中,还需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消毒设备的正确运行和消毒剂的正确使用,以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是确保医疗保健机构中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的必要手段。

以下是该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

1. 清洗质量监测:对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质量进行监测,包括对其表面和难以清洗的部位的监测。

采用隐血试验、ATP生物荧光法等方法,对清洗后的残留物进行检测,确保清洗效果符合标准。

2. 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等是影响消毒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监测,确保消毒剂的浓度符合标准,作用时间足够,温度适宜。

同时,还需要对消毒后的物品进行细菌学检测,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

3. 灭菌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的监测是保证医疗保健机构中器械、器具和物品无菌状态的关键环节。

需要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主要是对灭菌器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进行监测;化学监测则通过指示卡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灭菌效果;生物监测则通过嗜热脂肪杆菌等微生物来检测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4. 监测记录: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清洗时间、消毒剂名称、浓度和作用时间、灭菌温度和时间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为后续的监测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在出现问题时进行追溯和分析。

总之,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实施对于医疗保健机构中的器械、器具和物
品的消毒灭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的监测,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消毒效果监测标准及采样方法

消毒效果监测标准及采样方法

消毒效果监测标准及采样方法一、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方法:用5㎝×5㎝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不规则的皮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2.注意事项:采样皮肤表面不足5㎝×5㎝,可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

3.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²;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².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1.用5㎝×5㎝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²,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²取100㎝²。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2.结果判定:手术室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²;妇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化验室、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²。

三、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2.监测方法: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cm²,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cm²,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 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三甲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三甲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三甲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制度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原则及方法按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学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学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灭菌剂每月一次,要求: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浓度监测。

三、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等。

2、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 试验: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每周一次,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四、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

2、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3、生物监测: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五、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使用指示卡监测时每半年1次。

六、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活检钳等灭菌物品,按规定进行相关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七、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六、手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 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的棉拭子,剪去操 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进行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 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 灭菌过程不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 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 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菌片在灭 菌器内布放的数量应足够多,应放在那些在性能 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 个灭菌物品中。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2)致病菌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3.17.15原 则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GB15982-1995: 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手册

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手册

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手册
一、概述消毒监测与评价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监测消毒效果和评价消毒措施的实施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卫生问题。

本工作手册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消毒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指南。

二、消毒监测 1. 监测范围:包括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食堂等重点区域。

2. 监测内容:包括消毒剂使用情况、消毒方法、消毒效果等。

3. 监测方法:根据不同场所和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现场检查、采样检测、效果评估等。

4. 监测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消毒评价 1. 评价标准:根据相关卫生标准和规范,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

2. 评价方法:采用现场检查、样品检测、专家评估等方法。

3. 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消毒措施实施与管理 1. 消毒人员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消毒意识和能力。

2. 消毒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消毒措施的落实。

3. 消毒设施配置:根据不同场所和消毒对象,配置
合适的消毒设施和设备。

4. 消毒监督与检查:定期开展消毒监督与检查,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消毒监测与评价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相关人员应认真执行本工作手册中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消毒意识和能力,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1.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按要求定期进行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必须每日或使用前监测)。

2.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5.压力蒸汽灭菌器: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要进行BD试验,并有详细记录。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6.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对新的灯管和使用中的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新灯管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7.各种消毒后的内镜(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活检钳、异物钳、切开刀)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8.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等)及附件: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数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一、监测前准备(一)监测部门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环境、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

1.当遇肉眼可见的明显污染时,立即去污、清洁与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时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采用100Omg∕L~2000mg∕L季镀盐类消毒液擦拭。

2、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

对于少量<1Oml的溅污,先清洁再消毒;当>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先用吸湿材料去处可见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二)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1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1 中度危险性物品:即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如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1.2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1.2.1 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1.2.2 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1.2.3 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1.2.4 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1.3 注意事项:1.3.1 待消毒物品应先充分清洗干净。

1.3.2 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

13.3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2.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即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第一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概述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一、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特性1.必要性(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专业性强,不检验不知道结果。

(2)新建病房、新消毒设备、新消毒剂均应做效果监测。

(3)特殊对象、特殊需要,必做效果监测。

如移植术前、ICU 病房、危重患者等。

2.科学性以科学的试验设计、熟练的技术、可靠的结果、确切地分析,得出结果评价。

3.规范性以权威规范为依据,符合其基本原则要求。

如检测时机的确定、标准菌株的选择、标本数、重复次数、实验方法等确立。

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应遵循的原则(1)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

(2)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3)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监测方法的分类L根据检测方法性质分(1)物理方法:测量压力灭菌温度、测量紫外线强度等。

(2)化学方法:各种化学指示卡。

(3)生物方法:嗜热/枯草芽抱灭菌效果监测自然菌存活数监测。

4.根据消毒灭菌对象性质分(1)空气消毒。

(2)表面消毒。

5.根据具体消毒对象分(1)压力蒸汽灭菌。

(2)各种器械。

(3)化学消毒剂。

(4)紫外线灯杀菌效果。

(5)手和皮肤消毒效果。

(6)空气消毒效果。

(7)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四、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必要条件(1)专业实验室。

(2)必备设备器材。

(3)选择实验方法。

(4)熟练实验技术。

五、卫生部对500张床位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指标规定(1)医院感染率<10%,灭菌切口感染Wo.5%。

(2)医院感染的漏报率W20%,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o(3)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4)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消毒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

消毒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

消毒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质量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

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 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 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3)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

4)结果判定: 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5)注意事项: 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手的消毒效果监测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 采样方法(1)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结果判定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第一条认真遵守各项消毒、灭菌监测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第二条对使用中的各类洗涤用水进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项目检测,每批次洗涤后的器械、物品常规进行清洗质量监测并记录;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实行不定时监测,每天至少一次。

第三条负责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每日灭菌前对灭菌锅进行空锅
B-D实验。

灭菌员每天必须对每锅进行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并记录结果。

每周灭菌锅进行生物监测一次以确定其灭菌效果。

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合格后才能放行。

第四条每季度对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物品发放间进行空气监测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存放室台面、工作人员手表、消毒级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

第五条各种监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

发现问题采取整改措施,立即改进,以保证质量。

1。

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项目,

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项目,

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项目,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项目是指针对消毒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项专门的工作项目。

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项目的开展,可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提高人们对消毒的信心,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指标与方法。

监测指标应该包括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同时还应该包括对不同消毒剂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监测方法应该科学可靠、灵敏准确,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监测流程与标准操作规范。

监测流程应该覆盖从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到消毒后的监测评估,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

标准操作规范应该明确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操作方法,以确保监测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三,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测结果评价体系。

监测结果评价应该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综合评价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合格率。

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对监测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消毒剂残留量和微生物浓度的阈值判断,以及对监测结果与相关法规要求的比对等。

最后,需要建立一套监测结果公示和信息发布机制。

通过公示和发布监测结果,可以让社会各界了解消毒工作的情况,对不合格的消毒措施进行监督和整改。

同时,还可以提供参考信息给其他相关工作单位,推动消毒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总之,消毒监测与评价工作项目是确保消毒工作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与方法、完备的监测流程与标准操作规范、有效的监测结果评价体系及监测结果公示和信息发布机制,可以提高消毒工作的质量,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