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合集下载

钩端螺旋体病--人畜共患病

钩端螺旋体病--人畜共患病

钩端螺旋体病--人畜共患病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猪感染猪钩端螺旋体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也可感染人,病畜通常会发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以及流产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预防中要注意不可感染人。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猪感染猪钩端螺旋体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也可感染人,病畜通常会发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以及流产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预防中要注意不可感染人。

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点临床病猪表现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出血性素质、水肿等症状。

中国南方地区较为严重。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发病较多,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严重,中、大猪一般病情较轻,母猪不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

钩端螺旋体可随带菌猪和发病猪的尿、乳和唾液等排于体外污染环境。

猪的排菌量大,排菌期长,而且与人接触的机会多,对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人感染后,也可带菌和排菌。

人和动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交叉传播,这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鼠类和蛙类也是很重要的传染源,它们都是该菌的自然贮存宿主。

鼠类能终生带菌,通过尿液排菌,造成环境的长期污染。

本病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方式,主要途径为皮肤,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黏膜。

吸血昆虫叮咬、人工授精以及交配等均可传播本病。

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在夏、秋多雨季节为流行高峰期。

本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猪钩端螺旋体病症状急性型黄疸型:多发生于大猪和中猪,呈散发生,偶尔也见到暴发。

病猪体温升高、厌食、皮肤干燥,有时见病猪用力在栏栅或墙壁上磨擦至出血,1-2日内全身皮肤和粘膜泛黄,尿浓茶样或血尿。

几天内,有的数小时内突然惊厥而死,病死率很高。

亚急性和慢性型:多发生于断奶前后至30公斤以下的小猪,呈地方流行性或暴发,常引起严重的损失。

病初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眼结膜有的潮红,有时有浆性鼻漏,食欲减退,精神不振。

几天后,眼结膜有的潮红浮肿、有的泛黄,有的病猪上下颌、头部、颈部甚至全身水肿,指压凹陷,俗称“大头瘟”。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 CT检查:观察肺部、脑 部等器官的详细结构, 有助于诊断
12
34
✓ 超声检查:观察心脏、
✓ 核磁共振(MRI)检查:
肝脏等器官的形态和功
观察脑部、脊髓等器官的
能,有助于诊断
详细结构,有助于诊断
临床诊断
1 症状观察: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 2 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3 尿液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等 4 影像学检查:X光、CT等 5 病原学检查:钩端螺旋体培养、血清学检测等 6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03
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恢 复身体机能, 提高生活质 量
04
家庭支持: 家属给予患 者关爱和照 顾,增强患 者信心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水、粪便等
02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03
避免与病畜、病禽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0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4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钩端螺旋体
疫苗
接种时间: 根据个人情 况,建议在 旅行前接种
接种方式: 肌肉注射
接种效果: 预防钩端螺 旋体病,降 低感染风险
卫生习惯
保持个人卫
1 生:勤洗手、 洗澡、刷牙 等
保持环境卫生:
2 保持室内外环 境整洁,减少 细菌滋生
避免接触污染
3 源:避免接触 污水、垃圾等 污染源
3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抗生素种类: 青霉素、四 环素、链霉 素等
02
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 足疗程
03
治疗效果: 有效控制病 情,减轻症 状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预 防
防鼠、灭鼠;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预防接种:多价死菌菌苗注射;下田劳 动时皮肤搽防护剂,如樟子油,1%石炭 酸凡士林等。

谢 谢

实验室检查

早期实验室诊断 ①ELISA: ②耐热抗原玻片凝集试验:凝集效价≥1: 400. ③分子杂交技术: ④聚合酶链反应(PCR): ⑤其它:改良免疫酶直接染色检出钩体特异 性高,方法简便,有助早期诊断,且快速、简 便。


断Hale Waihona Puke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 突起发热,全身酸痛, 淋巴结肿大, 腓肠肌压痛 并发:肺出血,黄疸血,肾脏损害,脑 膜脑炎,或出现“赫氏反应”。 辅助诊断:肝、肾功、三大常规、PT、 凝溶试验

中期(器官损害期):病后3 ~ 10日, 一、流感伤寒型:无明显器官损害,此型多见。 二、肺出血型:肺出血轻型:痰中带血或咳血。 肺弥漫性出血型:分三期 1、先兆期:患者气促、 心慌、烦躁,肺部有啰音。2、出血期:极度 烦躁,气促发绀。3、垂危期:神志恍惚,呼 吸不规则,大量咯血。

三、黄疸出血型:1、肝损害:食欲减退, 黄疸,肝功异常。2、出血:鼻出血,皮 肤瘀点,阴道流血、尿血。3、肾脏损害: 蛋白尿。 四、肾功能衰竭型:各型都可引起。 五、脑膜脑炎型:头痛,烦躁,昏迷,病 理反射阳性。
病原学
致病性钩体:能在人、动物体内寄生,菌体 细长,有12~18个螺旋,两端弯曲成钩状 基本结构: 菌体 互相缠绕 菌丝 透明外膜 生化特性: 需氧菌,生长、繁殖慢 对酸碱、各种消毒敏感

病原学
国际 23个群 国内 22个群 200个血清型 79个血清型 主要菌群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为洪水型和雨 水型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为稻田型主 要菌群。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

致病性钩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者,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南方各省最为严重,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中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目录简介钩体革兰染色钩体的抵抗力致病性钩体的抗原致病性免疫性实验检查导致病症防治措施简介钩体革兰染色钩体的抵抗力致病性钩体的抗原致病性免疫性实验检查导致病症简介菌体纤细,长短不一,一般为6~20um,宽0.1~0.2um,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象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泼,可曲屈,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作快速旋转(见图16~2)。

电镜下钩体为圆柱状结构,最外层是鞘膜,由钩端螺旋体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内为胞壁,再内为浆膜,在胞壁与浆膜之间有一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一侧。

钩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钩体的胞壁成份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相似。

钩体革兰染色钩体革兰染色为阴性,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常用镀银染色法,把钩端螺旋体菌法染成褐色,但因银粒堆积,其螺旋不能显示出来。

钩体是唯一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的螺旋体,最适湿度8~30℃,ph7.2~7.5,常用柯索夫(korthoff )氏液培养基培养,生长缓慢,接种后3~4天开始繁殖,1~2周后,液体培养基呈半透明去雾状混浊生长。

钩体的抵抗力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致病螺旋体为强,在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这对本菌的传播有重要意义,该螺旋体对干燥、热、日光直射的抵抗力均较弱,56℃10分钟即可杀死,60℃只需10秒,对常用消毒剂如0.5%来苏、0.1%石炭酸、1%漂白粉等敏感,10~30分钟可杀死,对青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致病性钩体的抗原致病性钩体的抗原组成比较复杂,与分型有关的抗原主要有两钩端螺旋体导致病症种:一种是表现抗原(p抗原),另一种是内部抗原(s抗原);前者存在于螺旋体的表面,为蛋白质多糖的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是钩体分型的依据;而后者存在于螺旋体的内部,是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性,为钩体分群的依据。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
重点在于消灭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做 好预防注射。 1.传染源的管理:
防鼠、灭鼠。及早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对 病人的血尿等消毒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水源,进行用水消毒,防止接触疫水。
预防
3.自动免疫:疫区居民提前一个月接种与本地流行菌
株相同的钩体多价疫苗,第一年皮下接种2次,以后 每年加强1次,剂量为:
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 血、尿等常规,血生化(肝肾功) (二)特异性检 1.血培养: 2.血清学检查:显凝试验:抗体效价>1/400,
或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可确 诊, 3.其它:ELISA、PCR、DNA探针等可作早期诊 断。
诊断
• 1. 流行病学资料 • 2. 临床表现 • 3. 实验室检查
器功能的损害,钩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二)对症治疗 早期卧床,足够热量及维生素,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三)后发症治Leabharlann :一般不需抗菌素;赫氏反应
赫氏反应:多发生于首剂青霉素或其它 抗生素药物后30分钟到4小时内。因大量钩 体被杀灭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 重,常见有高热、寒战、血压下降、呼吸 心率加快、原有症状加重,持续30分钟至 数小时,少数诱发致命的肺弥漫性出血, 应立即用激素治疗。因此,首剂抗菌药物 治疗后应加强监护数小时。
寒热“三痛”爬不起, 拒绝检查腓肠肌, 眼红出血淋巴肿, 流行多在夏秋季。
鉴别诊断
1. 发热:上感、流感等 2. 黄疸:黄疸型肝炎 3. 肾炎: 4. 肺出血型与肺结核,中毒休克性肺炎。 5. 脑膜脑炎
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卧床、就地治疗。包括 抗菌、对症、后发症治疗
(一)抗菌治疗 强调早期应用抗菌素,减少脏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和动物健康。

本文将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措施。

通过详细讲解,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相关防控的重视程度。

钩端螺旋体是一类微型螺旋形细菌,属于螺旋菌纲,属于真菌亚门。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钩端螺旋体,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人体特异型和鼠型。

人体特异型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而鼠型则主要通过受感染的哺乳动物传播。

钩端螺旋体感染常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严重感染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肝炎、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感染还可能引发心脏、神经系统和眼睛等器官的炎症。

钩端螺旋体病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

人体特异型通过直接接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土壤以及感染动物等途径进行传播。

鼠型主要通过受感染的啮齿类动物(如老鼠)传播给人类。

诊断钩端螺旋体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和抗体检测。

病原学检测可通过血液、骨髓或尿液等样本进行培养或进行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的抗体水平。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

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是钩端螺旋体对一些抗生素存在耐药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个人和公共卫生措施。

个人方面,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污染水源,消毒蔬菜水果等。

公共卫生方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控制啮齿类动物的繁殖和扩散,定期清除垃圾,加强污水处理等。

总之,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传染病。

只有通过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加强相关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大家应该保持卫生,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减少与钩端螺旋体的直接接触,预防病菌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
7
在起病后3~14日,此期患者经过了早期的感染中毒败血症之后,出现器官损伤表现,如咯血、肺弥漫性出血、黄疸、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肾功能不全、脑膜脑炎等。此期的临床表现是划分以下各型的主要依据,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
8
.
9
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退热后经几日到3个月左右再次发热,出现症状,称后发症。表现为后发热、眼后发症、神经系统后发症、胫前热等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
感染科
1
一、疾病概述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致病性钩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者,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南方各省最为严重,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中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
12
2.早期及钩体血症型的治疗(1)抗菌药物治疗。(2)镇静药物治疗。(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
13
3.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治疗(1)抗菌药物治疗。(2)镇静药物治疗。(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4)输液。(5)强心药物治疗。
.
14
4.黄疸出血型的治疗对轻、中度患者,在抗菌疗法的基础上,适当对症治疗即可,对重症患者,应加强下述疗法。(1)出血处理。(2)精心护理。(3)保护肝脏。
17
因临床类型不同,各地报告本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别。轻型病例或亚临床型病例预后良好,而重型病例或住院病例病死率则较高。
.
18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和管理需采取综合的措施,这些措施应包括动物宿主的消灭和管理,疫水的管理、消毒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怎样治猪钩端螺旋体病

怎样治猪钩端螺旋体病
采集病猪的血液、尿液等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 或培养分离出钩端螺旋体,进一步确认疾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细菌性疾病的鉴别
如猪丹毒、猪瘟等,需要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的鉴别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等,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鉴别。
注意事项
01 重视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
02 及时治疗
发现病猪应及早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03 防止交叉感染
对病死猪及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 播。
03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选择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猪出现钩端螺旋体病症 状,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降 低病死率和减少经济损失。
针对性治疗
根据病猪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治疗效果。
减少猪群密度,避免过度 拥挤,减少运输和环境变 化等应激因素。
疫苗接种
选择合适的疫苗
根据当地流行病情况和疫苗特性 ,选择针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疫
苗。
接种程序合理
按照疫苗接种说明书,确保接种 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正确。
免疫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评估疫 苗接种效果和免疫保护水平。
定期检测与净化
定期检测
治疗
使用土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 力。
06
相关研究与进展
研究现状与进展
当前,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 霉素等,但这些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不稳定。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如新型四 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但这些药物尚未完全成熟,仍需进一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 )和黏膜接触含有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
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 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 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以农村为多, 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及分期
01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
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等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间接血凝试验
检测血清中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操作简便快速。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钩端螺旋体DNA,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 。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灭菌 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废弃物处理
实验废弃物应严格按照生物医 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04
临床治疗与护理要点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01
02
03
首选药物
青霉素G,对钩体病有特 效,且副作用小,治疗早 期使用可缩短热程,减少 并发症。
替代药物
对青霉素过敏或治疗无效 者,可选用庆大霉素、四 环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环境卫生整治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清理垃圾、 污水等,减少病原体滋生地。
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疫水,不在疫区游泳、 洗衣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消毒处理
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 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
易感人群保护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预防措施和早 期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
约相当于病程第三~十日。按不同临床表现, 可归纳为5种临床类型。
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能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一)后发热 经治疗或自愈后3~4日发热再现,38 ℃左右, 用药与否,发热均在l~3日内消退
(二)眼后发症 常于病后1周至1个月发生,主要为葡 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脉络膜炎。
病理
钩体病的基本病变是全身毛细血管的感 染中毒型损害。重者可引起下列内脏与 组织的重要病变。
病理
(一)肺 主要表现为出血。初为点状出 血,以后不断增多和扩大,相互融合成 全肺弥漫性出血。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 (皮二细)肝胞间肝溢肿出大。,出肝血细中胞心混可浊见肿少胀量、钩脂体肪。变 性和小叶中央坏死,窦周隙水肿、肝细胞 索离解,胆小管内可见胆汁淤滞。窦周隙、 毛细胆管内可见钩体
三、肝功能检查 黄疸患者血胆红素增高。血清 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有肌酸激酶升高
四、肾功能检查 多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血尿 素氮,肌酐升高,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钠等亦可 出现。
实验室检查
五、特异性检查
(一)病原体分离
(二)血清学检查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病前3周内有与 疫水接触吏、接触猪尿或鼠尿史、或饮 食品被鼠尿污染史。
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细长,有12~18 个螺旋,长6~10/1m,一端或两端屈曲 成钩状。革兰染色阴性。钩体在湿土中 能存活半年以上,在水中可生存数周至 数月,最适pH值为7.2~7.4,孵育温度 以28℃左右为宜。钩体对干燥、常用消 毒剂均极敏感,加热60℃1min即被杀灭。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肌肉
03
头痛:患者可能 出现头痛,尤其 是前额和眼眶周

04
皮疹:患者可能 出现皮疹,尤其
是腿部和手臂
05
淋巴结肿大:患 者可能出现淋巴 结肿大,尤其是
腋窝和腹股沟
06
肝脾肿大:患者 可能出现肝脾肿 大,尤其是肝脏
和脾脏
07
呼吸困难:患者 可能出现呼吸困 难,尤其是肺部
感染
08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神 经系统症状,如 头痛、头晕、意

04
疫苗安全性: 疫苗安全性较 高,副作用较

药物开发
01
抗生素:如青霉 素、头孢菌素等, 用于治疗钩端螺
旋体病
02
疫苗:如钩端螺 旋体疫苗,用于 预防钩端螺旋体

03
抗病毒药物:如 利巴韦林、干扰 素等,用于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04
免疫调节剂:如 环孢素、糖皮质 激素等,用于治 疗钩端螺旋体病
基础研究进展
式进行监测
监测对象:重点 人群、重点地区、
重点场所等
控制措施:加强 个人防护、加强 环境消毒、加强
疫情报告等
疫苗预防:接种 疫苗是预防钩端 螺旋体病的有效
手段
疫苗研发
01
疫苗类型:灭 活疫苗、减毒 活疫苗、亚单
位疫苗等
02
疫苗研发进展: 已有多种疫苗 进入临床试验
阶段
03
疫苗效果:对 钩端螺旋体病 的预防效果良
钩端螺旋体病
演讲人
目录
01. 钩端螺旋体病的概述 02.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03. 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 04.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
病原体介绍
01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1 皮肤损伤和疼痛
钩端螺旋体病通常会引起皮肤损伤和疼痛,染钩端螺旋体后,患者常会出现发热和寒 战等全身性症状。
3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
4 神经系统症状
在一些严重感染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头痛、 头晕、神经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治疗方法
• 抗生素疗法,如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 对症治疗,如镇痛药和消炎药。 • 康复护理和休息。
预防措施
• 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 • 避免接触被感染的蚂蚁和其他受感染的动物。 • 饮用安全和清洁的水源。 • 烹饪和食用熟透的食物。
蚂蚁传播
某些种类的蚂蚁可以被感染并传 播钩端螺旋体,人类通过接触感 染的蚂蚁而患病。
水源污染
饮用被感染的水源是另一种常见 的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特别 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食物污染
摄入被感染的食物,特别是生或 未煮熟的食物也可能导致钩端螺 旋体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取决于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症状 和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是什么?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 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可 以感染人类和动物。
病原体特征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微小的细 菌,以螺旋状的形态存在, 具有弯曲和钩状的末端,因 此得名。
疾病分类
钩端螺旋体病可分为不同类 型,包括经典型和非经典型, 严重程度和症状也有所不同。
钩端螺旋体的传播途径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决定了人们感染疾病的方式。了解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制钩端螺旋体病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流行病学----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传染源 主要菌群 传播因素 流行季节 感染地区 发病情况 国内地区 临床类型
稻田型 雨水型 黑线姬鼠 猪或犬 黄疸出血 波摩那 鼠尿污染 暴雨积水 秋季 夏季 稻田 、塘 院落内外 集中 分散 南方 南、北方 单纯型 单纯型 少数肺出血 黄疸出血 洪水型 猪 波摩那 洪水泛滥 夏季 洪水泛滥区 集中 南、北方 单纯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预防
管理传染原。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疫苗接种。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女性,30岁,重庆农民人,发热3天,T 39~40℃,伴乏力、全身酸痛及头痛,于8 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一月前一直在稻田 收割水稻。PE:T 39.5℃,Bp 100/80mmHg,神清,急性热面容, 双眼结 膜充血,腹股沟可及3个黄豆大淋巴结,压 痛阳性,心肺(-),腹(-)双下肢腓肠肌 触痛(+)。 化验:WBC 8×109/L,中性70%,淋巴 30%。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Chest x-ray of a patient with leptospirosis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3、黄疸出血型(icterohaemorrhage type ,
重度 消化道症状 较明显 重 出血 无 重度 重度 DBIL 〈85umol/L 85-170umol/L 〉170umol/L 凝血功能 基本正常 异常 明显异常 尿蛋白 阴性 阳性 ( ++)以上 管型 可见 较多 预后 良好 可逐渐恢复 较差 死亡率:肾衰 70%;肝功能衰竭 20%;严重出血10% 轻度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病原学
病原:leptospira, 长6~20µ m, 直径0.1~0.2μm,由12~18个 螺旋规则而紧密盘绕的密螺旋体, 一端或二端弯曲成钩状而得名。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镀银染 色呈黑色或暗褐色。
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院附属医院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分型 发现及确定有23群和200血清型(98年) 以黄疸出血群(icterohaemorrhagiae)、波摩那 群(Pomona)、犬群(canicola)、七日热群 (hebdomadis)、秋季群及澳洲群为大多数国家 和地区的主要菌群。 国内已发现18群和70个血清型
肺出血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二)
肝脏
肝肿大,光镜下见肝细胞水肿及退行性 变,严重者肝细胞坏死及肝索离解;淋巴细 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及 枯否细胞增生,胆小管胆汁淤积。
Leptospiral hepatitis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三)肾—肾肿大,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出 血及炎性细胞侵润。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B:庆大霉素:8万单位肌注,每8小时 一次。 C:四环素:0.5mg Tid, 每6小时一次, 病情缓解后,每8小时一次。 2、对症治疗:
3、后发症的治疗:不需抗生素治疗, 重者可用激素。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后发症
后发热:经治疗或自愈后再度发热,1-3 天可自退,不需治疗。 反应性脑膜炎:在后发热时或稍后出现, 钩体培养阴性,预后良好。 眼的后发症:退热1W~1M,虹膜睫状体 炎、脉络炎或葡萄膜炎等。 闭塞性脑动脉炎:波摩那型钩体病流行 后2-5月,变态反应所致。脑基底部多发 动脉炎导致脑缺血,引起偏瘫、失语等, 大多可恢复。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病程4~8天) 中度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钩体病黄疸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4、肾功能衰竭型 : 常与黄疸出血型合 并出现,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少量细 胞和管型;严重可出现尿毒症、急性 肾衰的表现。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Peritoneal dialysis in leptospirosis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5、脑膜脑炎型 (menigoencephalitis type) :发热 3~4天后出现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 液蛋白升高,糖稍低或正常,氯正常;有 核细胞<500/ML;钩体培养阳性。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教研室 龙亮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leptospira,简称钩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 病,鼠和猪为其主要传染源, 属人畜共患病 (anthropozoonosis)或称自然疫源性疾病 (natural focus diseases)。 临床特点: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结合膜充血、 腓肠肌压痛及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伴 有肺、肝、脑膜或肾等脏器损害。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病理改变
特点: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组织形态变化不 一致性 (一)肺:主要病变是肺部表面、气管支气管粘 膜及肺泡内弥漫性点、片状出血,炎症表现不 明显。原因认为由leptospira本身及其在短时 间内释放大量toxin迅速引起毛细血管的严重 损伤。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预后
轻型可自愈 弥漫性肺出血、重度黄疸出血型及急性肾 衰型死亡率高。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治疗
1、 病原治疗:
A:青霉素,小剂量、分次给药,首次5万单位肌 注,4小时后给5 万 单位,再4小时后给20~40 万单位,每8小时一次,至退热后3日,总疗程 5-7天。 # 赫克斯海默尔(Herxheimer)反应:与抗生素 使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表现为突 发发冷、寒战、高热,然后大汗,烧退,可引 起低血压及休克。治疗:镇静、降温、激素。
Leptospiral kiney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四)脑膜与脑—血管损害及炎症侵润。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五)肌肉—肿胀、出血,横纹消失。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日,一般7~13日。 临床分型 1、单纯型(simple type,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发 热、肌肉疼痛(以腓肠肌和腰背肌明显)、结膜充血、 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其它:肝肿大、 咽痛、红肿。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生物学特性及抵抗力
不同型钩体对人的毒力及致病性不同而致病变 轻重不同;有些钩体产生毒素或溶血素。
为微嗜氧菌,用含兔血清的柯氏(Korthof)培养基 在pH7.2及28~30℃有氧条件下一周可生长。 在pH7.0~7.5的水或湿土中可生存1~3个月,对 干燥非常敏感,在干燥环境下几分钟即死亡,对 理化因素及一般消毒剂亦均很敏感。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鉴别诊断
单纯型:流感、伤寒、败血症鉴别。 肺出血:大叶性肺炎、肺结核及支扩咳 血鉴别。 黄疸出血型:急黄肝、流行性出血热、 胆道感染、急性溶血鉴别。 肾功能衰竭型: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 小管肾炎鉴别。 脑膜脑炎型:病毒性、结核性脑膜炎。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轻度升高 或正常,尿常规可见蛋白、红白细胞及 管型。 血培养:1周才能生长,阳性率20-70%。 血清血检查: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microscopi agglutination test,MAT, 暗视野),7-8日开始阳性,双倍升高有 诊断意义。 DNA探针杂交及PCR法检测钩体DNA。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流行病学---传染源
啮齿动物野鼠类 黑线姬鼠 畜中的猪 病人?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
亦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染。 亦有母婴传播,可引起流产或死胎。 接触疫水是传播及流行本病的重要环节。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接触疫水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发病原理
钩端螺旋体
↓皮肤或黏膜 (血流) → 全身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 (早期) ↙ ↓(中期) ↘(恢复期) 感染中毒期 器官损害期 单纯败血症 (leptospitemia) ↓ 迟发型变态反应 ↗ 肺出血 后发热 内脏损害 → 肝炎 反应性脑膜炎 ↘ 间质性肾炎 眼部炎症 ↘ 脑膜脑炎 闭塞性脑动脉炎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2、 肺出血型(lung haemorrhage type):病程3~4天 A:轻度肺出血---咳嗽、咳血,肺部少许湿罗音, 胸片可见散在点状或小片阴影。 B:肺弥漫性出血----发热及中毒症状加重; 气紧、心慌、窒息,胸片双肺广 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状融合; 神志恍惚或昏迷、发绀、呼吸不 规律,大量咳血,窒息死亡。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后发症
后发热:经治疗或自愈后再度发热,1-3天可 自退,不需治疗。 反应性脑膜炎:在后发热时或稍后出现,钩体 培养阴性,预后良好。 眼的后发症:退热1W~1M,虹膜睫状体炎、 脉络炎或葡萄膜炎等。 闭塞性脑动脉炎:波摩那型钩体病流行后2-5 月,变态反应所致。脑基底部多发动脉炎导致 脑缺血,引起偏瘫、失语等,大多可恢复。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疫区人群中60% 血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 高,且易发病。 感染后及病后仅获同型免疫力,故可二次感染 发病。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流行地区:本病发病遍及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 带地区多见。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发生 或流行,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东南沿海及西南 各省市自治区较严重。 发病季节: 多在雨季夏秋季(6~9月),8、9月为 高峰。 青壮年、农民、渔民及下水道工人等高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