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与反思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与反思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调整和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扰时,往往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帮助和指导。
本文将针对一位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个案背景描述这位小学生名叫小明,就读于一所三年级的城市小学。
他来到心理咨询室是因为家长反映他最近情绪波动大,经常表现出焦虑不安和易怒,并且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校医对其进行了初步检查,并未发现身体上的异常。
于是建议将其转至心理辅导师处理。
二、问题分析从家长反映及校医初步检查结果分析,在小明面临着情绪问题及注意力缺乏方面存在困扰。
由此可见,小明可能存在某些潜在问题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与学习行为。
1. 英语成绩下降小明在初一年级时,英语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但自从进入三年级后,他的英语成绩开始下降。
从平时作业和考试情况来看,小明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主要问题在于理解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2. 集中注意力困难在课堂上,小明经常出现分心、走神的现象。
即使在做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需要多次提醒才能专注。
这种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导致学习效果受损,并且影响了他与班级同学之间的融洽关系。
3.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小明最近情绪变化大,有时候会突然发脾气、抓住事物不放松,并且体验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是由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引起的。
三、心理干预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在进行个案心理干预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良好沟通和信任环境在与小明进行第一次面谈时,心理辅导师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可以通过友善的语言表达、积极倾听和尊重意见来加强与小明之间的互动。
2. 情绪调适训练针对小明焦虑、易怒和情绪波动大的问题,可采用情绪调适训练。
例如,引导他学会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放松技巧和解决问题策略。
3. 认知技术训练针对小明英语成绩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可引入认知技术训练。
班主任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班主任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引言:本文以某校一位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中的个案为基础,对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通过此案例,可以深入了解班主任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与挑战,并为其他教育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第一部分:个案概述在该学校就职多年的张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备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然而,在近期,她遇到了一个令她感到困惑和无助的个案。
小明(化名)是她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缺乏注意力,表现出情绪低落,并且成绩也开始下滑。
张老师决定采取行动并寻求解决方案,以改善小明的状况。
第二部分:问题分析1. 学习压力:小明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中感到压力巨大,表现出失去动力和自信心。
2. 家庭背景:据了解,小明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亲常争吵,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情感支持。
3. 社交障碍:小明内向且害羞,在班级中缺乏朋友和良好的社交圈子,导致孤立感加剧。
第三部分:解决策略1. 建立信任关系:班主任首先与小明进行私下对话,并通过倾听、理解和鼓励来建立起信任关系。
这是成功心理辅导的基础。
2. 学业指导: 班主任采用积极的学业指导方法,为小明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巧,帮助其重新获得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家庭沟通:与小明父母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中所承受的压力,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家庭沟通建议。
同时鼓励他们给予小明更多支持和关爱。
4. 情绪管理:通过心理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小明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并应对学业压力。
同时引导他参加课余活动,丰富生活,减轻焦虑和压力。
5. 社交技巧培养:通过组织班级合作活动和小组讨论,鼓励小明与同学互动,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此外,为他提供一对一辅导,并引导其参加校内社团活动等,拓宽交友圈子。
第四部分:干预效果评估经过数月的心理辅导后,在张老师的悉心关怀下,小明逐渐恢复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他在班级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并迎来了学业上的好转。
心理案例分析报告_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心理案例分析报告_心理案例分析范文案例分析报告是指把自己的案例分析以简明的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案例分析材料。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心理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篇1一、案主资料姓名:wjk(本人) 性别:男年龄:22生理特征:身材矮、青春期**意识萌动性格特质:多愁善感,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自我观念差家庭职业背景:农村农民家庭感情:所谓“代沟”严重、少有交感互动受教育经历:从初中到高中,是应试教育下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压力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压抑其他一切方面的学习、锻炼、培养、体验。
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案例陈述内容提要案主在大学里偷偷喜欢同班的女生M,一年多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表白了,被拒绝后内心茫然失措,情绪多变,心情矛盾痛苦,影响了案主的日常学习生活。
案主自述大一时,我和许多新生一样盲目茫然、郁闷空虚。
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快点找个女朋友吧!由于平常上课总喜欢窝在最后几排,于是,一位不幸的女孩即M落入了我的视线。
我看她越看越美啊,好像似曾相识啊,她给我的感觉太好了,特别是她很有气质。
我开始疯狂的想她,但从不外露,没有人知道。
我不敢表白,甚至连正面看她的勇气都没有,很害羞很害怕啊。
我的“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啊,我怕表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没门!加上她又是我班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失败了,我以后怎么在班上混啊,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
尽管有一对成功的同班情侣向我作了“示范”,尽管我真的一天到晚想恋着她,我一直不敢捅破这层纸。
后来听人说她有男朋友,我本不自信,这样一来,我就更不敢表白了,好像有了借口啊,自我安慰着。
你知道我是一个腼腆的男孩子。
后来,身边一些人知道后,“怂恿”我大胆往前走。
我仍旧疑虑重重,徘徊不前。
一次生日聚会上,有一人说M现在没有男朋友。
我忽然有了越雷池的勇气和决心。
偶然地,在QQ上认识了无话不谈的莎,江汉大学的,灵感来了:叫她替我写和寄情书——我随便她怎么写,不过问不指导不干涉。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一、案情描述小明,一名高中生,自从升入高中后,他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他平时总是消极怠工,对学校的课程毫无兴趣,经常逃课和迟到。
在家里也总是抱怨学习的无聊和枯燥,父母对他的学习态度感到非常担忧,但是无论怎么劝说和督促,小明都不见得有丝毫改变。
最近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小明的成绩令人震惊,数学、化学、物理等科目全部不及格,家长非常担心他的学习状态,于是带他到心理咨询师处进行心理辅导。
二、个案分析1. 家庭背景分析小明的家庭关系较为融洽,父母对他的学业非常重视,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成功的道路。
父母也愿意为他提供一切所需的学习条件,但是小明对学习却毫无兴趣,这让父母感到非常着急和沮丧。
从小明的言行中可以发现,他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和父母的期望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可能与家庭对他的期望过高有关。
2. 学习环境分析小明所在的学校环境良好,教师团队教学水平高,但是他对学校的课程却毫无兴趣。
从他的迟到和逃课可以看出,他对学校的学习环境持有不满的态度,这也是他不愿意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心理状态分析通过对小明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可以发现他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和学校的期望,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可能是产生于对学习价值的怀疑,他觉得学习并不能让自己得到认可和尊重,这让他对学习失去了动力。
4.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案,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解决措施。
需要与他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对学习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需要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排解负面情绪,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需要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他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需要与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放下过高的期望,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三、心理咨询师案例评析小明是典型的厌学学生,他的学习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学习环境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引言: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一个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个案分析:小明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班级中表现得较为内向和孤僻。
他很少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也不常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许多同学和老师都对他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与他打交道。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小明在家中经常被父母争吵的气氛所困扰,他也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争执。
据小明的班主任反馈,他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向老师求助。
问题分析: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产生了内向和孤僻的特点,丧失了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他很可能因为家庭气氛的影响而感到无助和沮丧,在学校中更加难以适应社交环境。
解决方案:1.创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合作学习和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班级气氛的塑造需要时间和耐心,及时表扬和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助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小明可以参加一些心理健康俱乐部或课外活动,与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小朋友交流,并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
学校可以安排专人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困惑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于小明这样的个案,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班级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及加强家庭教育来帮助他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这将为他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第一篇: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健康存在着误区,简单地以为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所以很排斥这方面的知识。
而在上了大学之后选了这门课我才逐渐清晰地认识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绝不仅仅是指心理有问题,一个正常人同样可能存在着这些问题,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但我们也不能将他们列为神经病、精神有问题这些范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在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在自己身上存在着很多大学生普遍都有的心理问题,在这之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心态,甚至会焦躁不安、感到羞愧,不敢让别人知晓。
但是渐渐地我能正确看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同学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关系、学习上的压力、自我认知低下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把它压抑在心里,只会愈演愈烈。
以下我就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结到一位同学身上,以她为典型来分析这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
同时为了保证同学的隐私,我会以姓代替名字来进行陈述。
王同学:女,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做班干部,学习很好,所有任课教师、系领导对她评价都很高,是那种大家都认可的“优秀学生”,并且顺利考上了心仪的浙江大学。
主要个性特征:(1)内向与外向并存,内省理智,与人友善;(2)感情自制力好,情感不易外露,好胜心强,追求完美,做事井井有条:(3)敏感,多虑,遇事过于细致严肃,易从消极方向进行归因:(4)不安于现状,易产生内心冲突,对自己要求很高:(5)执着,具有坚持性。
状态:大一,入学快一年了,却发现自己却怎么也融入不进大学生活,产生了许多烦恼。
原本在高中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本来以为到了大学也会混的如鱼得水,却发现在学习上问题很多,不懂的题目也找不到老师询问,不像高中老师常常来班级辅导,又不好意思向同学询问,怕丢脸。
和同学们的关系不融洽,班级上的同学都很陌生,平时都见不到面。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疏导个案分析
小学生家庭教育心理疏导个案分析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境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独生子女。
在学校里,小明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名,但是最近几个月,他的成绩突然下降了,并且开始表现出焦虑、自卑的情绪。
学校老师觉得需要对小明进行家庭教育心理疏导。
二、问题分析1.学习问题:小明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主要体现在数学和语文这两门主科上。
从分析,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或者遇到了难题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2.心理问题:小明表现出焦虑和自卑的情绪,这可能是在学习困难面前自己无法应对造成的。
三、评估1.学习态度:小明以前是一个非常努力上进的学生,但现在对学习表现出消极态度,没有上课专心听讲,回家也不愿意做作业。
2.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工作较忙,经常加班,平时照顾孩子的时间有限。
3.学业压力:小明所在学校注重学业成绩,班级竞争较大,逐渐增加了小明的学业压力。
四、目标设定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
2.减轻小明的焦虑和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小明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干预方法和计划1.探究学习困难原因:与小明一对一交流,了解他在学习困难时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原因。
2.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小明的学习问题,教导他合理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良好的时间管理、整理复习笔记等。
3.心理调适:通过一些心理干预的方法,如放松训练、自我肯定等,帮助小明减轻焦虑和自卑感。
4.培养学习动力:通过家长的鼓励和奖励机制,培养小明积极的学习动机。
六、干预过程1.探究学习困难原因:与小明进行心理交流,了解他在学习困难时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与小明的班主任、学科老师沟通,了解他在学习中的表现和问题。
2.学习方法指导:根据小明的学习问题,指导他合理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听讲、做好课后作业等。
同时,通过与小明共同解决一些困惑性问题,帮助他提高学习效果。
3.心理调适:采用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小明减轻焦虑和自卑感。
心理辅导个人案例
心理辅导个人案例个案背景介绍:小张,一个28岁的年轻职场女性,自从工作后就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是一家知名企业的高级销售代表,工作需要她面对频繁的商务往来和出差,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荷。
同时,在工作之外,家庭也给小张带来了不少困扰。
她是一个单亲孩子,父母早逝让她经历了成长中的艰辛。
加上近期感情生活也陷入低谷,这使得小张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第一部分:问题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小张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忙碌与焦虑常伴其身。
无法正常放松休息造成她日益疲劳乏力。
2. 家庭因素单亲家庭背景让小张缺少安全感和依靠感,在处理事情时常常显得过于紧张畏首畏尾。
3. 情感困扰最近几段感情经历让小张产生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她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很难解脱出来。
第二部分:心理辅导方案1. 压力管理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小张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教会她一些压力管理技巧,如规划合理的工作时间表、学习放松身心的方法等。
激励她充电休息,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或者旅行,以恢复身心健康。
2. 家庭问题处理在辅导中要注意关注小张家庭方面的困扰。
了解她对亲情支持和温暖的需求,并引导她寻找其他亲密关系并接受他们的关爱。
同时鼓励她尝试社交活动,在结识新朋友的同时培养自信和抗压能力。
3. 情感疏导鉴于小张最近受到感情打击,建立良好的情感环境是重中之重。
通过倾听和关怀有效引导她分享内心真实感受,并提供专业意见帮助她化解困惑和负面情绪。
使其逐渐认识到分手并不是失败,而是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和幸福。
第三部分:辅导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面对患者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医师通过倾听,并以尊重、理解和正确的反馈方式展现在其身上感受到患者得到了关心和接纳。
这会使小张更容易敞开心扉,分享内心的困惑和压力。
2. 问题探索与引导在辅导过程中,医生需耐心地引导小张一步步发现内在问题,并根据她的发言内容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引。
通过切实共鸣,帮助她认识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办法。
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心理咨询个案分析报告一、一般情况江某男 20岁某大学在校学生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分开长期住校精神状态正常言谈自如江某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和朋友的关系紧张,睡眠不良。
江某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助欲望。
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神经病与神经症,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
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
经过3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江某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个人成长史:家庭条件一般,父亲做小本生意,母亲务农,从小生活在农村,江某小时候比较调皮,在8岁时因玩火炮把手指炸了,导致无法用右手写字,于是就用左手写字,父母从那以后就比较忽视他了,只有他的姑姑一直都在鼓励他,在学校里他只跟和他类似的朋友玩,避开比他优秀比他好的同学,内心觉得很孤独,抱着“身体残疾的人必须用努力来弥补上这个残缺”这个信念在高考中考了个好成绩,想避开以往的同学朋友就填了个比较偏远的学校。
进了学校独来独往,和新的室友还是无法融洽相处,于是在大二便搬到其他寝室了。
因为姑姑对他的期望很高,觉得有压力,怕辜负了她的期望,会经常性的失眠。
这次来求助是期望能够在今后和周围的朋友建立深刻的友谊。
二、个案分析本案是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
江某的自卑心理是因为认知上存在错误观念“觉得自己不够好”所致。
经历了无数次人际交往上的挫折,他很焦虑,认为是自己太差劲了,而且身体有缺陷,所以没人喜欢自己,他采取回避别人的方式来应对这种焦虑。
三、咨询计划本次咨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与他建立好咨访关系,了解他的基本情况,确立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帮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第三阶段:咨询的总结。
四、与来访者的谈话。
(30分钟的谈话)第一次谈话咨询师:来找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来访者:我该怎么办呢?我太倒霉了,我的室友们太糟了,我怎么会有这么差的运气,遇到他们(情绪有点激动,说话很大声)咨询师:这种情感维持了多久了?来访者:额……3个月左右吧,是由一些事情引起的咨询师:能给我讲讲具体是些什么事情吗来访者:我的室友找我借钱从来不还,更可气的是,我都要搬走了,他们只是冷冷地甩了一句话‘慢走,不送。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汇总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汇总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二一.案例介绍XXX,男,小学二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
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没读过书.也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
二.案例分析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
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
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长此以往,学生的研究兴趣荡然无存。
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
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研究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
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惯。
三.辅导战略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研究、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研究,帮助孩子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教师)
提供持续支持资源
资源整合与链接
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为个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包括 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生活关怀等方面的资源链接。
持续陪伴与关注
为个案提供持续的陪伴和关注,让其感受到关心和支持,增强其面 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鼓励自我成长
引导个案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鼓励其自我探索和成长, 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个性化辅导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和需求,要制定个性化的辅导策略。例如,对于自卑的学生,可以采用鼓励、肯定的方 式提升其自信心;对于焦虑的学生,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方法缓解其焦虑情绪。
对未来工作建议
加强心理辅导宣传
建立心理辅导档案
强化家校合作
通过校园讲座、宣传栏、班级 群等渠道,加强心理辅导的宣 传和普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 心理辅导的作用和意义,提高 寻求帮助的意愿。
调查法
通过向学生家长、教师、同学等了 解对象的相关情况,获取更全面的 信息。
评估工具应用
心理测验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如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 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 表(SDS)等,对学生的心理状
况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表格
根据评估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 表格,如家庭环境评估表、学习 情况评估表等,以便系统地收集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教师
目 录
• 教师背景与问题描述 • 评估与诊断过程 • 制定辅导计划 • 实施心理辅导过程 • 效果评估与总结反思 • 后续跟进计划安排 • 案例分析启示与建议
01 教师背景与问题描述
教师基本情况介绍
姓名
张老师
性别
女
年龄
35岁
初中语文
班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班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内心困扰和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在班级学生中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如压力过大、自卑情绪、焦虑等。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班级学生的个案分析,探讨其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一、个案背景该学生名为小明(化名),当前就读于某中学初三年级。
根据教师观察和家长反馈,小明在近期出现了严重的压力反应和情绪波动。
他成绩一直稳定且优异,但最近却频繁出现考试焦虑、失眠等问题。
同时,小明开始表现出孤僻、退缩的行为,并与同班同学交流较少。
二、心理问题分析1. 压力过大小明所处的初三年级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即将面临中考,因此他可能感受到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家长和老师期望的高分数,还有对未来升学前景的担忧。
2. 自卑情绪尽管小明成绩一直优秀,但他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这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社交经验等因素有关。
他可能觉得自己比不上身边的同学,产生了自卑情绪。
3. 学习焦虑考试焦虑是小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应对高压的考试前夕,他容易出现紧张、失眠等症状。
这种焦虑感可能导致他在考试中无法静下心来发挥正常水平。
4. 社交困难小明趋向于孤僻退缩,并与同班同学交流较少,这可能是因为他害怕被拒绝或嘲笑。
此外,他也缺乏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三、个案辅导策略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需要与小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倾听并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2. 解决压力问题针对小明面临的压力过大问题,可以帮助其制定合理目标、规划时间和学习计划,以减轻其压力感。
同时,可以鼓励他参加兴趣班或俱乐部等活动,在学业以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3. 提升自尊和自信辅导过程中,可以采用肯定式反馈,强调小明的优点和成就,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建议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应对考试焦虑对于小明面临的考试焦虑问题,可通过情绪管理、放松训练等技巧来提供支持。
心理辅导优秀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优秀个案分析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辅导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帮助手段。
本文将对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成功经验。
个案背景介绍该患者是一个30岁的职场女性,在工作中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并表现出抑郁倾向。
她称无法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并且开始产生自卑情绪,甚至怀疑自己价值。
分析与解决方法1. 确定问题源头: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发现她存在过高的工作要求和固有思维定式。
首先,需要帮助她了解自己期望值是否过高,并引导她接受不完美和失败是正常的;其次,针对她固守定式思考方式的问题,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开展相关探讨。
2.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只有当患者感到安心和被接纳时,才能有效地开展后续工作。
这个患者在开始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疑虑,对于陌生人不太相信。
因此,心理辅导师采用了非指令性倾听技术,并逐渐与她建立起亲密关系。
3. 探索内在需求并设立目标:通过深入交流,在探索中发现患者追求完美的背后是失去自我认同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心理辅导师需要帮助她重新认识自己的需求、价值以及情感状态,并且设立实际可行的目标。
4.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焦虑和抑郁常常伴随着对负面情绪的困扰。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必须提供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来帮助患者应对困扰。
其中一种方法是教授呼吸放松训练,通过调节呼吸来缓解身体紧张;另外也可以鼓励患者寻找兴趣爱好和积极活动,用积极的体验来填补消极情绪。
5. 提供职业生涯辅导:对于该患者,工作压力是其心理问题的重要源头之一。
因此,在辅导过程中引入职业生涯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帮助她发现自身特长和兴趣,并与工作匹配,可以提高她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个案效果评估在经过几个月的心理辅导后,该患者向心理咨询师表达了她从过去到现在的巨大变化。
她逐渐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并且开始拥抱失败和挫折。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文七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范文七篇【篇一】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教学目标:1、懂得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持续用心、向上的情绪状态。
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构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潜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3、了解儿童时期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学会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排解不良情,在自己喜怒哀乐时,不忘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一些反映不同情绪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5分钟)大风吹,小风吹,台风吹: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一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
”,旁人问:“吹什么?”,如果那人说:“吹穿红衣服的人。
”,那么所有穿红衣服人就务必离开位子重新寻找位子。
没有位子的人就着站到中间继续进行活动。
如果说:“小风吹。
”就反着进行。
如果说:“台风吹。
”则所有人都需要离开位子重新寻找。
二、主题活动:(30—35分钟)(一)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这些情绪正常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大家看图片想一想: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的情绪表现。
课堂讨论:1、小明落选后的不高兴与小红听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别高兴,是正常的情绪吗?2、他们为什么都被老师批评了呢?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理体验吗?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抽代表汇报。
小结: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是合理的。
但任何过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情绪,都会给活动:看关于中国女排与古巴的比赛的录像,讨论:对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中国的观众与古巴的观众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呢?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同样一件事,会因所持的人生态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
要想用心地对待生活,就应改变自己的观念,使自己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中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中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个案描述该中学生为男性,就读于一所城市中学,现年15岁。
他是一个内向、沉静的学生,经常独自做事,较少与同学交流。
最近,在家长和老师的观察下,发现他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并出现消极的思维模式。
本报告将对这一心理辅导个案进行分析。
问题分析在所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中,该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消极思维模式是我们需要关注并解决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情绪低落首先,在处理这一问题之前,需要明确患者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是否有任何令其感到压抑或困扰的事件发生。
如果存在触发因素,则应尝试与患者进行开放性沟通,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除此之外,建立稳定且积极正面的社会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并与亲友保持密切联系,以减轻孤独感,并提供更多正面情感支持。
天然氛围是另一个帮助改善患者情绪低落的重要因素。
绿色植物可以提供自然美感,并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也警醒着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关注。
问题二:注意力不集中在处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教育者和家长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帮助患者改善专注力:1. 提供清晰、有组织的学习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且无杂念的学习环境,建议在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作业或任务时关闭与电子设备相关的干扰源。
2. 制定良好时间管理策略: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来规划每个任务,从而增强学生自我调节和时间管理能力。
3.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学习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 鼓励行为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反馈,并指导他们如何自我评价和纠正错误。
这将增强他们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知并促进专注力发展。
问题三:消极思维模式面对消极思维模式,采取以下方法有助于患者改善他们的思考方式:1. 引导积极自我对话:教育者和家长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意识到负面思维,并鼓励他们寻找正面替代思维。
倡导“积极心态”和“积极语言”,以帮助其建立正面的自我认知。
开展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并挑战他们的不合理思维,并与他们一起制定和实施具体目标。
心理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一.案例介绍王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心理案例及分析
心理案例及分析心理案例一:焦虑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十分敏感和胆怯的孩子。
在公共场合,他总是感到紧张,脸色发红并出汗。
为了避免尴尬,他常常选择回避社交活动,宁愿独自待在家里。
无论是学校的演讲比赛还是班级聚会,他都会因为过度的紧张而表现得惨不忍睹。
这种焦虑症状让小明的学业和社交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分析:小明展现出的特征是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这种焦虑症通常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过度恐惧,担心自己会出现尴尬或被别人评价。
小明的回避和逃避行为是为了避免可能的负面评价和尴尬情境,但同时也限制了他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案例二:抑郁的小红小红是一个聪明而优秀的学生,但最近她却变得沉默寡言,表情呆滞,对周围的事物似乎漠不关心。
她开始放弃参加学校活动,并经常缺席课程。
即使在学校,她也总是独自一个人,很少与同学交流。
她的成绩也逐渐下降,老师和家长都对她的变化感到担忧。
分析:小红的症状与抑郁症(depression)相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征包括长期的低落情绪、对活动的丧失兴趣、自我价值感降低、睡眠和食欲的改变等。
小红的孤立和消极行为可能是她无法适应或处理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所导致的。
心理案例三:强迫症的小刚小刚是一个十分整洁和有条理的人。
他要求自己每天按照特定的顺序做事,不可忽略或打乱。
在实施某些动作时,例如洗手、关门等,他会反复检查并重复执行动作,直到感到安心为止。
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他会感到极度不安和不安全。
这些强迫症状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使得他花费大量时间在无谓的重复行为上。
分析:小刚的表现符合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特征。
强迫症是一种焦虑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不必要或固定的思维、冲动或想法(强迫观念),以及为避免或减轻与这些思维相关的恐惧而进行的重复行为(强迫行为)。
小刚的强迫行为是为了消除他内心的不安全感,但却增加了他的焦虑和压力。
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案例
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案例一、个案背景。
小阳是班上一个有点特别的孩子。
他长得瘦瘦小小的,眼睛倒是特别大,像两颗黑宝石。
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他总是独来独往,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嬉笑打闹,他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要么发呆,要么摆弄自己的文具。
二、问题呈现。
1. 社交障碍。
小阳几乎不主动和同学们说话,要是有同学主动找他玩,他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有一次,小组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在积极讨论,他却紧紧地抿着嘴唇,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眼睛盯着桌面,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和他无关。
在课堂上,如果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他的脸会“唰”地一下变得通红,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结结巴巴的,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2. 情绪问题。
小阳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比如同桌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突然大哭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哄都哄不好。
可有时候,他又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把自己的书本扔得满地都是。
三、辅导过程。
# (一)建立信任关系(第一周第二周)1. 主动出击。
我知道要想帮助小阳,首先得让他信任我。
于是,我开始主动找他聊天。
每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走到他的座位旁边,拉过一把小椅子,坐在他旁边,就像两个朋友一样聊天。
一开始,他总是很紧张,我就跟他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小阳,你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呀?”“你看,今天的天气真好,你想不想出去晒晒太阳呢?”慢慢地,他开始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但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2. 分享小秘密。
为了进一步拉近和小阳的距离,我开始和他分享一些我的小秘密。
我跟他说:“小阳,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哦,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一样,有点害羞,不敢和别人说话呢。
”他听了之后,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然后抬起头看着我,好像在说:“真的吗?”从那以后,他对我更加亲近了,有时候还会主动和我分享他的一些小事情,比如他在家里养了一只小金鱼,他很喜欢它之类的。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分享与讨论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分享与讨论心理咨询案例一:抑郁症患者李某的个案分析背景介绍:李某,男性,28岁,大学教师,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
1. 症状描述:李某自述,近半年来,他感到无法忍受的压力。
他经常感到疲惫且没有精力,对以往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
他睡眠困扰且饭量明显下降,所以体重也在下降。
李某自责且对自己的自尊感受到严重的冲击,经常体验到无望和绝望的情绪。
注重细节和注意力也明显下降,与他人的交往变得困难和紧张。
2. 分析与解读:2.1 生活事件的影响:在李某的生活中,一系列的事件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自我期待感过高等因素都加剧了他的负面情绪。
这些心理压力激发了他的自责与无望情绪。
2.2 抑郁症症状的特征:李某表现出了典型的抑郁症状。
他的情感低落且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
精神和身体的疲倦在他的自我感觉和功能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3 自我贬低和自责:李某倾向于过度批评自己,总是将错误和失败归咎于自己。
这样的自我评价使他的自尊心受到重创,进一步加重了抑郁症状的加重。
3. 心理咨询策略:3.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李某的消极思维模式进行干预和改变。
引导他进行自我价值和积极认可的建设性思考,增强他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3.2 解剖人际关系:帮助李某提高人际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以减轻他在人际关系中的压力。
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帮助他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3 放松练习:教导李某一系列的放松练习以减轻身心的紧张感和焦虑。
心理咨询案例二:焦虑症患者王某的个案分析背景介绍:王某,女性,32岁,销售经理,因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影响了她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1. 症状描述:王某自述,她经常感到心跳加快,无法控制的恐惧感,特别是在面对大众演讲、社交活动以及被他人评判时。
这些情绪和身体的反应增加了她的疲劳感,导致她对这些场景的回避和逃避。
她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和情绪,甚至无法入睡。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方案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方案
一、个案分析
小李,男,16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近期学习成绩下滑明显,课堂表现不佳,经常迟到早退,甚至缺课。
与同学关系紧张,对老师的教导也显得不耐烦。
情绪波动大,经常因为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经过心理测评和面对面访谈,发现小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
二、干预方案
1.心理疏导:为小李提供心理疏导,包括情绪宣泄、认知调整和行为疗法等,帮助他认识并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
2.家庭支持:与小李的家长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如何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3.学校教育:与学校老师合作,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为小李提供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重拾学习信心。
4.团体辅导:建议学校或社区组织相关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小李在集体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5.定期评估:对小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干预效果持续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
典型个案1:1、某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
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
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份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然而,这种平衡常会被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突发事件所破坏。
这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甚至低下;重者,会变得呆(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忧人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学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
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
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这是一种多见于女青年的心理障碍。
据调查,一般这类人从小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进入青春期后,片面追求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就有意识地控制钦食。
久而久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看到食物恶心。
典型个案3: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
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纳呆。
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
失眠、纳呆、心烦意乱、情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
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
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
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笔者曾对中学生的伙伴交往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孤独型学生占被测学生的10%。
这中间,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小哑巴”,而在家庭中却是“小喇叭”。
这就是“公众场合恐惧症”。
还有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也存在着不少情况。
总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典型个案4:某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
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青少年学生的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也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转移。
因此,我们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上,笔者在咨询服务中碰到最多的是这类问题。
有的学习通道障碍,把“辅导”写成“导辅”,写字缺行,发音不肖,讲话像幼童一样困难。
据美国神经病学家奥尔顿研究,认为这些学生智力正常,视听觉器官没有毛病,可能是大脑左右半球功能联系障碍。
这类学生考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望考生畏,最后造成恐学、厌学、甚至逃学。
典型个案5:某某,男,高三,外表文静有礼,便内心非常痛苦。
诉说其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
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反复拆封十余次还不罢脱。
这是强迫行为,无意义的想法无法排除。
此类同学外表正常,但对其强迫行为难以摆脱,思想苦闷,情绪忧郁。
据资料表明,此症多见于16-3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过分怕脏,过分细心,过分不放心,过分穷思竭虑。
因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就中学生心理障碍而言,还有许多表现,这里例举常见的、典型的症状,供研究参考。
二、从典型个案中引出的思考
思考之一
这些典型个案足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据有关方面估计:“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
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思考之二
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
1、有轻微心理失调。
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像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
2、有轻度心理疾病。
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
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
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
但是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
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思考之三
躯体无疾病,心理无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全面健康”三要素,这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我们讲的“社会适应”是指具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在纵横交错的人类群体中,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目前,许多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很差。
往往会产生苦闷、胆怯、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或情绪抑郁等等心理障碍。
这些性格和情感上的问题常常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它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
遗憾的是,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往往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当作思想品质问题,甚至错误地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完全不对路的。
思考之四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
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
为讲课有针对性,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
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
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