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案例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丰宁实验小学亢福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四册85――87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教具准备:体重称、2分硬币、黄豆、天平、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我们先来做个判断。(请两名同学上台)谁有办法判断出这两名同学哪个

重?

生1:观察判断;生2:用秤称好;更准确。

师:我这里有一个体重秤。哪位同学会操作?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认秤,说出结果。

生:***25千克,***是22千克;

2、引出课题。师:这位同学用到了千克这个词。千克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

位。你们还知道那些类似的单位呢?(公斤、斤、两、可、千克)。

师:克和千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单位,我们今天先来认识它们。(板书:克和千克)。

3、大家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呢?(生:可能说,小食品包装袋上,超市物品的标签上,大米和面的袋子上。可能说出g, kg)。

师:大家对克和千克了解得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1克究竟有多重吗?

二、充分活动,注重感知。

1、感知质量单位克。

(1)、感知1克。

师:每组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看看有些什么?大家猜一猜,这些物品中,哪些是重约1克?学生猜测;2分硬币,曲别针,图钉,玻璃球等。

师:到底哪位同学猜得比较准呢?我们可以请天平来帮忙。课件演示:天平的使用情况,教师讲解。

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小组汇报。

1枚2分硬币,9颗黄豆,3-4枚图钉大约是1克。让学生轮流掂一掂感觉1克的重。

(2)、感知2克、5克、10克。拿出硬币或其他物品,请同学们在小组轮流

掂一掂,说一说,对5克,10克的感觉。

(3)感知100克,300克,500克每组一个白袋子,100克,50克物各一种,下面我们看看哪些同学的感觉比较准确。袋中物品哪个最接近100克。小组活动,进行估计。

师:揭开标签,看看准不准。请同学们在感觉一下100克有多重?(小组内轮流掂一掂)。

同样的过程感知300克,500克。

(评析:学生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方法体验克的大小。体现了学生探究知识方法的开放性。)

2、感知质量单位千克。

(1)\探究1000克和1千克的关系.

师:1袋盐重500克,那2袋呢?

生:1000克, 500克+500克=1000克下面我们称一称这2袋盐。用盘称。谁会认?

生称后回答。

师:通过称2袋盐,有什么发现?

生:1000克=1千克。

(2)、感知1千克

师:请同学们拎一拎2袋盐,说一说对1千克的感觉,学生小组活动,交流感觉。(3)估测水果轻重,先拎一拎,再称一称。

三、基础练习,加深认识。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下面要看看大家的实力?

课件出示,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苹果子50(),一个西瓜重4(),小明体重29()

2、练习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五、课后延伸,调查秤的种类。

六、课的反思

1、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与千克”本身就是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后,学生感到很亲切、从生活实

际引入课题,抽象出数学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

边,让学生调查秤的种类意在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

的就是身边的数学。这充分体现了数学开放与生活之中。

2、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去做数学,充分体现数学的开放性,真正发挥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拓展加深学生动脑思考的感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学习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整个课堂具有开放性,师生共同探索研究,运用各种方法去体验克与千

克,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