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思路研究之二 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合集下载

公文思路研究

公文思路研究

公文思路研究公文思路研究之一:思路与结构公文写作构思中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

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有人说学习公文写作,主要是解决格式问题,掌握了不同文种的格式,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

诚然,公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甚至统一规定的文面格式和结构方法,掌握结构的这些低层次方法是比较容易的。

但这些决不是公文结构的全部内容,公文的结构还有其高层次的规律有待我们去研究、学习。

公文结构的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和作者思维轨迹的高度统一。

复杂的客观事物千差万别,不同作者的思维也会大相径庭,因此,公文的结构决不可能只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我们探究公文的结构,就不能只停留在格式这个浅层面上,而要深入到思路这个深层次领域中去,在思维上下功夫。

本文正是要从思路与结构的关系出发,研究公文结构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艺术。

一、结构的涵义和作用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这种内部构造所反映出的外部形态。

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他说的“附会”,指的就是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具体说就是要使主旨清晰地、有条有理地贯穿全文,连缀成篇,做到首尾呼应,取舍得当,考虑好各部分的分合接榫,使全篇文章完整严密,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而不零乱。

在构思的过程中,安排结构和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同等重要,结构和主旨、材料必须密切配合、相互依存,才能实现文章的构思。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

离开了结构,主旨、材料就失去组成文章的依托了。

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精心安排好结构,就能使文章准确、充分、清晰地表现主旨、表达内容,就能激发起阅读者的接受兴趣,使他们阅后能迅速地按作者的思路,准确、完整地领会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内容。

针对同样的工作,写出同样文种的文章,有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有的杂乱无章,前言不搭后语,原因之一就在于安排结构本领的高下不同。

公文逻辑思路公文写作要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结构

公文逻辑思路公文写作要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结构

公文逻辑思路公文写作要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结构
1.引言部分(一般为2-3段)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公文的目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段可以用于引出问题背景,概括当前情况或现状。

-第二段可以阐述公文的目的,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

2.正文部分(多个段落)
-正文部分是公文的核心,是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阐述。

-首先可以对问题进行具体描述,包括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等。

-其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

可以根据逻辑顺序,依次列举解决方案,并对每个方案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总结选择最佳方案或建议的原因,并强调实施该方案或建议的重要性和效果。

3.结论部分(一般为1-2段)
-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公文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并强调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效果。

-可以总结正文部分的要点,并强调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效果。

-可以表达对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和预期结果的期望。

4.结尾部分(一般为1段)
-结尾部分可以用于表达对读者的感谢或期望,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展望。

-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整个公文的内容,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公文逻辑思路的合理安排需要清晰的结构和连贯的论证。

引言部分引出问题,正文部分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阐述,结论部分总结核心思想,而结尾部分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期望。

通过以上的思路合理安排,可以使公文表达更加清晰、逻辑性更强。

公文写作思路

公文写作思路

公文写作思路在公文写作中,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撰写:1. 标题和抬头:公文标题要简明扼要,准确概括主题。

抬头部分包括公文的主办单位、发文单位、发文日期等。

2. 引言:在公文的开头可以通过引言引出公文的目的和主题,概括性地介绍公文的背景和重要性。

3. 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内容应该清晰明确,逻辑严密。

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重要性逐一叙述。

同时,要注意使用语言简明扼要,排列结构清晰的句子,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冗长的语句。

4. 条文:在公文中,特别是法律法规和合同等文件中,常常会涉及到条文。

条文是规定和约定各种事项的条款,应该用简练、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条文应该突出重要信息,可以使用编号或者标号来使其更加明确。

5. 结尾:在公文的结尾部分可以进行总结,重申公文的目的和主题,并且可以给出进一步的行动建议或者呼吁。

同时,还可以对公文的实施和监督进行交代。

除了以上的基本思路,公文的写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规范性:公文写作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格式要求,包括抬头、段落、标点符号等。

要注意使用标准的公文写作格式和用语。

2. 简明扼要:公文要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和长句子,可以使用标题、副标题和段落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3. 专业性:公文要求内容准确、专业,切忌使用口语化或者主观性较强的表达方式,要避免歧义或者模棱两可的表述。

4. 逻辑性:公文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性,通过合理的叙述和论证,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公文的内容和要求。

5. 格式规范:公文的格式要求严格,包括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方面。

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来进行排版,同时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英文大小写的规范。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格式要求,内容要清晰明了,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要严密,同时还需要注意公文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申论公文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技巧

申论公文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技巧

申论公文中的演绎与归纳推理技巧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的特点,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推理技巧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其中,演绎和归纳推理技巧是申论公文中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就申论公文中的演绎和归纳推理技巧进行探讨。

一、演绎推理技巧演绎推理是通过已知的前提条件,运用逻辑规则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在申论公文中,演绎推理技巧常用于提出相关政策或行动计划。

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可以使文章逻辑严密,表达更加准确。

1.1 引用权威数据在申论公文中,引用一些权威的数据可以作为演绎推理的前提条件。

例如,当需要论证某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以支持观点。

这样,在读者心目中就能够建立起一个可信的前提条件,进而推导出文中要阐述的结论。

1.2 运用逻辑规则在演绎推理中,运用逻辑规则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要指导某项工作,可以运用“总分关系”进行推理。

即通过提出总体目标,再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实施措施,以此展示问题的解决思路。

这种逻辑上的推导,使得公文更加严密合理。

二、归纳推理技巧归纳推理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案例或观察结果,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在申论公文中,归纳推理技巧常用于总结调查研究结果或提出政策建议,能够使文章更具有实证性和说服力。

2.1 分类归纳分类归纳是一种常用的归纳推理方法。

通过将问题或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再分别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在分析社会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分为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类,然后分析每个类别下的具体情况,最后得出整体性的结论。

2.2 比较归纳比较归纳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在申论公文中,可以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用实证的事例或具体的数据对政府政策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政策的建议。

这样的归纳推理,使得公文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演绎与归纳推理的结合应用在实际的申论公文写作中,演绎与归纳推理可以相互结合,以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

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
结尾:强调式、期求式、希望式、说明式、秃尾式
(四)语言
公文词语要准确、简洁、平实,尽量不要修饰,减少形容词、比喻句等。
公文一般有专用语言。分为:开头用语、承启用语、引述用语、批转用语、称谓用语、经办用语、表态用语、结尾用语。
公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说明三种方式
叙述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
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
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可以说,能否驾驭并熟练运用技巧,直接关系到公文写作质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公文写作常用的十个技巧,欢迎阅读。
议论文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方法有例证法、分析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法。
说明文的方法主要有:定义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
十、句逗。句逗,不是句读。句读者,标点短句也。句逗,是在公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在不影响文稿中心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巧妙灵活地切换句号和逗号,能使文稿抑扬顿挫,有起伏和曲线之美,大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例:“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 50 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这段话里共有五个句号。若以逗号来替代句号,并不影响文稿中心意思的表达,但表达效果却远逊于前者。
九、演绎和归纳。通俗地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演绎一般是“先给政策”,再具体“细化政策”;或者先下结论,再以客观的论据论证结论。例:“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中西部地区校舍维修标准,国家财政安排 32.5 亿元帮助解决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投入 223 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 2 000 万人;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 1 500 元,惠及 90%的在校生。”与之相反的是归纳,归纳是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作为常用的写作手法,归纳在现今公文运行中的使用概率是极高的,即使在古代,也被广泛使用于应用文的写作中。比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也。”这也是经典的归纳法的例文。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技巧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技巧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技巧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书形式,需要准确、精练地传达信息,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内容与目的。

逻辑思维和表达技巧在公文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技巧,以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一、逻辑思维的运用1. 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在撰写公文之前,需要先确立清晰的逻辑框架,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可以先进行头脑风暴,列举出所有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然后对其进行归类和排序,构建一个有条理的思维框架。

2. 积极运用因果关系在公文中,因果关系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信息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可以通过引用统计数据、调查结果或专家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论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论证。

3. 避免无关信息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筛选信息,避免插入与主题无关或重复的内容。

只有保持信息的紧凑性和相关性,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二、表达技巧的运用1.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公文写作应遵循简明扼要的原则,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

应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免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2. 注意段落的划分合理的段落划分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使读者易于理解和阅读。

每一段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并通过合理的过渡词语将各个段落连接起来,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

3. 使用重点突出的手法公文的目的在于传递重要信息,因此应该使用适当的手法突出重点,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

可以使用加粗、下划线或引用框等方式来突出重要的观点或要求。

三、实践中的技巧掌握1. 预先准备在正式撰写公文之前,可以通过编写提纲或草稿来预先整理思路和构思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混乱和表达不清晰。

2. 多次修订优秀的公文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润色。

在完成初稿后,建议进行多次的校对和修改,确保语句准确无误、逻辑通顺。

3. 参考优秀公文范例学习和参考优秀的公文范例是提高公文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

公文写作的四种思维方式

公文写作的四种思维方式

公文写作的四种思维方式一、以抽象思维为手段,概括公文内容抽象思维是人们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事物的一般性或本质属性,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间,概念、判断、推理是其主要思维形式;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定义、分类、演绎、归纳等是其具体思考方法。

公文内容的归纳和概括,主要依*这种思维方式。

这里所谈的公文内容,主要包括公文主旨、行文依据、行文目的或意义、公务活动的事项或问题以及对策、执行要求等等。

其中,抽象思维的运用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首先,在撰写公文的准备阶段,就必须运用抽象思维。

准备阶段包括解读领导指令和搜集选取写作材料等工作。

其中,解读领导指令是作者要过的第一关。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的指令往往并不十分明确,这就需要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写作对象进行全面的审视,对其本质有一个深刻、理性的认识,而这就需要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方法的大量运用。

在随后的选材阶段,更是如此。

公文的选材,除了要围绕主旨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能反映共性,能够说明当下公务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并能解决问题。

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对搜集来的错综复杂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反复比较和周密的分析研究、筛选和概括,以确认材料的价值和在各部分的使用情况。

其次,在行文表达阶段,也必须依*抽象思维。

在具体的行文表达中,无论公文主旨、行文依据、行文目的或意义、公务活动的事项,还是问题、对策、执行要求等等,均以概述、概括说明或简要议论的形式出现。

遣词造句上,公文也有别于其他文体,如决议、条例、规定、命令、通知、请示、批复、报告、总结等,所使用的词、句、句群大都是概念、判断、推理,其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明,能够真实、恰当地概括反映当下公务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即便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通报,以及以研究情况为主的调研报告,在介绍情况时也都比较概括,因为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总结经验、教训或规律、对策,基本要求都是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这些都体现了抽象思维的特征。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一一演绎法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一一演绎法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一一演绎法党中央、国务院在把政策、法规逐级落实到各级基层的时候,经常需用到演绎法。

譬如,在公文写作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根据上级机关确立的一般性政策,推导出涉及我们单位的某项决策的真实性。

这种根据一般性的科学原理、定律或其他普遍性的认识,去推导、证明某个特殊判断的真实性的逻辑方法就是演绎法。

演绎论证,即通过演绎推理由论据推导出论题的论证方法。

它的论据与论题联结而成的推理形式,属各种演绎推理的形式。

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推到特殊的一种推理。

也就是以一般原理为根据,而推出关于特殊场合的结论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这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般和特殊关系的反映。

因为客观世界的对象或现象都存在着一般与特殊的普遍联系,因此,我们才能从研究分析某一个别事物中,抽出该类各个对象的一般的属性,同时也正因为个别的事物具有与其他事物共同的属性,它才能存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

这种客观事物的普遍与个别的联系,就是演绎推理的客观依据。

正是因为演绎推理是有客观基础的,是对客观现实及其联系的反映,因此,一个推理是否正确决不单纯取决于它的形式,而是看它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及其联系。

两个毫无联系的判断,或仅有偶然联系的判断是不能做出任何结论来的。

演绎推理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演绎推理决不是纯形式的推理。

而演绎论证的特点就是引用一般性的原理、原则,并通过演绎推理推导出论题真实性的论证。

论据中通常有一个与论题断定范围相比较而言更为广泛的一般性的判断,而论题则是较为特殊的判断。

演绎证明其特点是根据一般的原理去证明某个特殊判断的真实性,直言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推理形式都是演绎证明的论证方式。

例: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必须大致平衡。

如果财政支出过分地超过财政收入,就会出现钱多物少的局面,消费品就会供应紧张,形成通货膨胀;如果财政支出过分地小于财政收入,就会形成积压,这既不利于群众生活的改善,也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公文的结构和思路

公文的结构和思路

公文的结构和思路
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而使用的正式书信,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

公文的结构和思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文的标题
公文的标题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公文的主题内容,包括公文的类型、主题和收发双方等信息。

二、公文的正文
公文的正文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引言:引言部分用于说明公文的发出背景、目的、依据和主要内容,一般通过开头一两段文字来实现。

主体:主体部分是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阐述公文的主题、要求、意见、建议等,要求表述清晰、条理分明,并避免重复和冗长。

结尾:结尾部分是对主体部分的总结和落实,需要重申公文的主旨,再次强调要求或建议,并做好后续工作的安排。

三、公文的附件
公文的附件一般包括与公文内容相关的文件、资料、证明等,需要说明附件的名称、数量和摘要等信息。

四、公文的格式
公文的格式需要符合规范,包括文种、字号、行距、页码、格式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公文的正式性和规范性。

在撰写公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真实、清晰、简洁。

表述要有条理,避免出现矛盾或不清晰的表述。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语言严谨、得体,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或非正式用语。

注意审慎使用词汇,避免敏感词汇或引起误解的用语。

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写作思路梳理

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写作思路梳理

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写作思路梳理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写作思路梳理(13 种)1、命令(令)命令和令是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文种。

此类文件所用范围有限,权威性高,而内容简单,往往只是“某某法规现已经在某级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以颁布” ,写作难度很低,因此,在写作考试题中极少出现。

【基本框架】原由——内容——要求;原因目的——规定或措施——希望或要求。

2、决定决定是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文种。

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人口问题做出安排。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和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举措;目的——理由——安排。

3、公告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文种。

由于指明是向全社会或全世界公告事项,此文种一般只包括标题、正文和发文机关、成文时间四部分,有时加“特此公告”字样,不须写出收文机关或公告对象的称谓,结构相对简单。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目的或意义——内容——号召;4、通告通告是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文种。

通告的发布有时小于公告,如仅限对国内某一类群体通告事项,一般也无须写出通告对象的称谓,有时需加导语和结语,如“为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维护公共安全” ,“特此通告,望周知”等。

【基本框架】为什么——怎么办;目的——要求;事由——措施。

5、通知通知是把需要知悉和遵照执行的事项、情况、要求告知、晓示特定对象的公文文种,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基本框架】告知对象——告知事项——原因理由——落实要求。

6、通报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文种。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逻辑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它可以使文章更加严谨、条理清晰。

在公文写作中,逻辑方法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及其作用:1. 归纳法归纳法即由一般到特殊、由综合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在公文中,可以运用归纳法将问题进行分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严谨,避免遗漏或重复。

例如,在一封请示报告中,可以采用归纳法将问题分为综合情况、具体情况、可行性分析、前期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演绎法例如,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可以采用演绎法将实地调研的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这样可以使报告更加有力地阐明调研结果,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3. 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情况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公文中,可以运用比较法来对相同或相近的问题进行对比,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不同情况的差异,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例如,在一份市场分析报告中,可以采用比较法来对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不同竞争对手等进行对比分析。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市场状况和各方面情况,进而提出更为准确的建议。

4. 阐述法阐述法是一种通过详细解释来阐明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方法。

在公文中,可以运用阐述法来详细解释某个问题的具体情况,比如原因、影响、解决方法等,从而让读者更为清晰地了解问题本质。

例如,在一份工作总结报告中,可以采用阐述法来详细梳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操作流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为准确地了解工作情况,更好地理解工作成果。

通过以上逻辑方法,可以使公文更加准确、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在实际写作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达到预期的目的。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演绎与归纳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演绎与归纳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演绎与归纳法演绎与归纳法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在公文写作中,演绎与归纳法是常用的论证方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则推导出特殊结论,而归纳法则相反,从特殊事实归纳出一般规律。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公文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一、演绎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1. 列举规则与原则在撰写法规、政策或管理规范性文件时,可以先列举适用的相关规则与原则,再以演绎法展开具体事例或情况的阐述与讨论。

通过逻辑推理,将普遍原则应用于具体情况,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例如,对于制定某项职业技能认证政策,可以先引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再通过演绎法推导得出认证的具体要求与流程。

2. 应用案例或实证数据撰写部门工作汇报、项目总结或年度报告等公文时,可以运用演绎法通过引用具体案例或实证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也让读者对文中所述情况更具体有代入感。

比如,在年度报告中,可以通过列举几个典型项目案例来说明部门的工作成效。

二、归纳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1. 总结经验与成果在项目总结报告、研究报告等公文中,可以通过归纳法将大量的实证数据、案例或信息归纳总结,提取出共性规律或结论。

这样做有利于读者快速了解与掌握所述情况,并可以为未来决策提供参考。

例如,在科研项目报告中,可以通过归纳法总结出科研团队在不同研究方向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2. 划分分类与层次在署名文件、人事文件等公文中,可以运用归纳法将需要介绍的内容进行分类与层次划分。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文件的可读性与整体结构的清晰性。

比如,在署名文件中,可以根据不同职务或部门,将需要介绍的人员按照分类进行署名。

三、演绎与归纳法的结合运用在公文写作中,为了提高论证的效力与条理性,可以将演绎与归纳法结合运用。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搭配使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医疗政策文件中,可以通过演绎法列举相关法规与原则,再通过归纳法总结出各类疾病的治疗准则与方案。

总结起来,演绎与归纳法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增强公文的说服力与可读性。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写作是思维的艺术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观察生活、采集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和起点构思阶段则是写作的核心和关键从采集材料到写成文章必须靠构思来实现从客观——主观——客观及从物化——意化——物化这一认识论、反映论过程的转化和联系而构思的每个环节如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及安排结构都离不开思维思维主宰着构思的整个过程公文写作构思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的不同的文种不同的写作意图和出发点会运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构思以形成文章不同的思路而这种思路又常常体现在公文的结构形式上一、归纳和演绎思路这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形成的两种思路(一)归纳这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它是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公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了归纳思路如对某类客观事物共同规律的探讨、对先进经验或错误教训的提炼总结等等都可运用这种思路归纳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完全归纳法即穷究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例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它概括而重点不同地历数了国家科委等10单位组成扶贫团(组)定点联系帮助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国家民委等27个单位也相继确定了扶贫联系点不定期派干部为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国家计委等其他中直机关都做了大量工作为贫困地区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然后强调指出:“这些部门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扬国务院特予通报表彰”如不采用这种完全归纳法文章的效果就不同了一般说来运用归纳法来认识客观事物时完全归纳法最可靠但实际上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做到完全归纳一则因为人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无遗地穷究同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特别是较大范围的同类事物二则完全归纳法赖以凭借的个别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个别事物的显著变化极有可能动摇甚至推翻原来归纳出的结论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在公文写作中较少用到完全归纳二是简单枚举法即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概括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这属不完全归纳法如《中共××县委员会关于向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归纳出的结论是“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忠诚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们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们不愧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而归纳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就是选择他们一生中一些典型事迹来介绍而没有罗列出全部事迹(那样写没有必要也因篇幅所限而不可能)不少调查报告、总结、情况报告、表彰或处分的文稿大都运用了这种方法构成思路简单枚举法运用虽然很方便但它极容易出现轻率归纳以致以偏概全使结论出现片面性、绝对化等错误运用这种归纳方法应注意: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要下结论也不必因个别事物未能归纳而迟疑不决可选择诸如“一般情况下”、“大体上”、“在一定条件下”等类限制词语以表明其相对性留有余地第二、不要仅仅注意同类事物的数量或表面相似处而忽略了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使结论偏离事物本质要注意对重要的归纳对象或结论进一步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到时空变化后的情况使归纳的结论更正确、更深刻。

公文写作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公文写作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公文写作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公文写作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归纳法:归纳法是从具体的实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在公文中,可以通过列举实例来说明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从而达到论证的目的。

2. 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在公文中,可以通过引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一般性的规定,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推导,得出具体的结论。

3.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或现象,来说明问题的特点和优劣。

在公文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时间等情况,来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说明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在公文中,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5. 事实论证法:事实论证法是通过引用具体的事实,来说明问题的真实性和必要性。

在公文中,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案例、调查报告等具体的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总之,在公文写作中,采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公文写作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一项能力。

为了让公文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我们需要运用适当的逻辑方法,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其作用。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两种逻辑方法。

归纳法是从具体的事例或现象中总结出共性规律,再由此推导出一般性结论。

演绎法则是从已知一般性规律出发,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公文中的归纳法常用于事实说明段落的写作,比如可以用一些具体事例或数据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背景资料。

演绎法则在罗列政策措施、总结分析问题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

二、排比法和对比法排比法和对比法也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逻辑方法。

排比法就是把同一类型的抽象概念在文章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说服力。

对比法则是把两事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来凸显其差异。

排比法和对比法在公文中的应用极广,比如在罗列措施时,可以采用排比法,以形象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政策的丰富性;在阐述问题时,对比法则可以更加有力地突显问题的严重性。

三、逻辑推理法和因果关系法逻辑推理法和因果关系法也是公文中常用的逻辑方法。

逻辑推理法是指基于一系列前提条件,由已知的条件来推导出结论;因果关系法则是指通过分析事物的根本因素或原因,来推导出其结果或后果。

逻辑推理法在公文中的应用广泛,比如在解释法律条文、指导意见时,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法,明确编制思路和观点,减少模糊和冗杂。

而因果关系法则则可以用于分析问题及其成因,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证明法和质证法证明法和质证法是公文中常用的逻辑方法。

证明法是凭借实际证据或事实来证明某个观点或主张的真实性;而质证法则是通过对质问、批判来明确事实真相。

在公文中,证明法通常用于强调某个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加大说服力。

而质证法则可以用于矛盾检验和深层问题的挖掘,促进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恰当地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使文章更加条理清晰、内容真实可信。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写作是思维的艺术。

在公文写作处理过程中,观察生活、下工夫采集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和起点,构思阶段则是写作的核心和关键。

从追踪材料到写成文章,必须靠构思来同时实现从客观——主观——客观及从物化——意化——物化这一认识论、反映论过程的转化和联系。

而构思的每个环节,如确立主旨、优先选择材料及安排结构,都离不开思维,思维主宰着构思的整个过程。

公文写作构思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的。

不同的文种,不同的写作图谋和出发点,会建构不同的逻辑思维不同方法来构思,以已经形成文章不同的思路。

而内部结构这种思路又常常体现在公文的结构形式上。

一、归纳和演绎思路这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成形的两种思路。

(一)归纳这主要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自然现象结论的推理方法。

它源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公文写作中运用工作思路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了梳理思路。

如对某类客观事物共同规律的探讨、对先进经验或出错错误教训的提炼总结等等,都可运用这种投资思路。

归纳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完全归纳法,辞汇即勒代洛热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率先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

例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它概括而重点不同地历数了国家科委等10单位组成扶贫团(组)定点联系帮助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国家民委等27个单位也相继确定黄寨镇了扶贫联系点,不定期派干部为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国家计委等其他中直机关都做了大量工作,为贫困地区解决目前了许多困难关键问题和问题。

然后强调指出:“这些部门艰苦细腻、卓有成效的扶贫组织工作,受到了特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称赞。

国务院特予通报表彰。

”如不采用这种完全归纳法,文章的效果就不同了。

一般说来,运用归纳法来认识客观事物重新认识时,完全归纳法最可信。

应用文书写作的常用思路

应用文书写作的常用思路

应用文书写作的常用思路思路与结构探究应用文书的结构,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文种格式及写法这个浅层面上,而要深入到思路这个较深层次的领域中去,在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因为,任何文章的结构和质量水平,都主要是由作者的思路所决定的。

只有充分地认识和明确应用文书写作的一般思路,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应用文书的一般结构形式。

本章旨在通过对思路与结构的认识,为提高应用文书的成文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①第一节一、思路的基本含义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作出自觉、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人的思维与语言紧密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需要借助语言进行思维。

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运行轨迹。

文章思路,就是作者构思文章时,有规律、有条理、有方向、连贯的思维过程的“路线”。

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经历、文化素质、才情禀赋各不相同,写作目的和对文体的认识掌握存在差异,对问题之思考方法、习惯也有所区别,这些情况反映到文章里,就表现为文章的不同思路和形态。

文章的思路,应当是作者整体思维、系统思考的结果。

正如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怎样锻炼思路》一文中作的说明:“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件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的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写成文章,就是所谓组织结构。

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严密,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这段话对我们认识思路的性质、特点及其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文章思路的发展和推进是有一定走向的,不同文体,可分别沿着时空线、逻辑线、情感线或意识流线展开思路。

应用文书写作主要沿逻辑线和时空线展开思路。

二、思路与结构的一般关系文章的结构,和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以及思想脉络是紧密相关的。

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写作思路梳理

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写作思路梳理

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写作思路梳理法定公文写法(13种)1、命令(令)命令和令是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文种。

此类文件所用范围有限,权威性高,而内容简单,往往只是“某某法规现已经在某级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以颁布”,写作难度很低,因此,在写作考试题中极少出现。

【基本框架】原由——内容——要求;原因目的——规定或措施——希望或要求。

2、决定决定是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文种。

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人口问题做出安排。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和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举措;目的——理由——安排。

3、公告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文种。

由于指明是向全社会或全世界公告事项,此文种一般只包括标题、正文和发文机关、成文时间四部分,有时加“特此公告”字样,不须写出收文机关或公告对象的称谓,结构相对简单。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目的或意义——内容——号召;4、通告通告是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文种。

通告的发布有时小于公告,如仅限对国内某一类群体通告事项,一般也无须写出通告对象的称谓,有时需加导语和结语,如“为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维护公共安全”,“特此通告,望周知”等。

【基本框架】为什么——怎么办;目的——要求;事由——措施。

5、通知通知是把需要知悉和遵照执行的事项、情况、要求告知、晓示特定对象的公文文种,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基本框架】告知对象——告知事项——原因理由——落实要求。

6、通报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文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观察生活、采集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和起点,构思阶段则是写作的核心和关键。

从采集材料到写成文章,必须靠构思来实现从客观——主观——客观及从物化——意化——物化这一认识论、反映论过程的转化和联系。

而构思的每个环节,如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及安排结构,都离不开思维,思维主宰着构思的整个过程。

公文写作构思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的。

不同的文种,不同的写作意图和出发点,会运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构思,以形成文章不同的思路。

而这种思路又常常体现在公文的结构形式上。

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这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形成的两种思路。

(一)归纳
这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它是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公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了归纳思路。

如对某类客观事物共同规律的探讨、对先进经验或错误教训的提炼总结等等,都可运用这种思路。

归纳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完全归纳法,即穷究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

例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它概括而重点不同地历数了国家科委等10单位组成扶贫团(组)定点联系帮助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国家民委等27个单位也相继确定了扶贫联系点,不定期派干部为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国家计委等其他中直机关都做了大量工作,为贫困地区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然后强调指出:“这些部门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扬。

国务院特予通报表彰。

”如不采用这种完全归纳法,文章的效果就不同了。

一般说来,运用归纳法来认识客观事物时,完全归纳法最可靠。

但实际上,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做到完全归纳。

一则因为人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无遗地穷究同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特别是较大范围的同类事物。

二则完全归纳法赖以凭借的个别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个别事物的显著变化,极有可能动摇甚至推翻原来归纳出的结论。

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在公文写作中,较少用到完全归纳。

二是简单枚举法,即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概括,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这属不完全归纳法。

如《中共××县委员会关于向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归纳出的结论是“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忠诚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们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

他们不愧是我党的优秀党员”。

而归纳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就是选择他们一生中一些典型事迹来介绍,而没有罗列出全部事迹(那样写没有必要也因篇幅所限而不可能)。

不少调查报告、总结、情况报告、表彰或处分的文稿,大都运用了这种方法构成思路。

简单枚举法运用虽然很方便,但它极容易出现轻率归纳,以致以偏概全使结论出现片面性、绝对化等错误。

运用这种归纳方法,应注意: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要下结论也不必因个别事物未能归纳而迟疑不决,可选择诸如“一般情况下”、“大体上”、“在一定条件下”等类限制词语,以表明其相对性,留有余地。

第二、不要仅仅注意同类事物的数量或表面相似处,而忽略了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使结论偏离事物本质。

要注意对重要的归纳对象或结论进一步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到时空变化后的情况,使归纳的结论更正确、更深刻。

三是科学归纳法,即由某类事物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有必然联系,推出这类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

它是以科学实验和科学分析的结果为主要依据,从研究同类事物的少数对象与某一属性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中,从探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概括出普遍性
结论。

它比简单枚举法可靠,但其结论仍要受实践的检验。

科学归纳法考察的对象要有典型代表性,才能使结论正确。

说理性较强的公文常用此法展开思路。

例如《××市经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调查报告》,正是通过对该市几个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的典型调查、科学分析,而得出该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几条可行措施的。

文章就运用了科学归纳法,必然性结论令人信服。

(二)演绎
这是从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它与归纳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是从全体到个别,一般到特殊。

我们根据一般原理(公理、真理、常识或人们认同的共识等)可认识到包含在这一原理中的个别事物或道理。

由此可形成公文的演绎思路。

例如《××市××局关于勤政廉政的规定》写道:“廉洁奉公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也是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只有做到高效廉洁,党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关心和拥护,党和政府才有可能带领和团结大家同心同德,深化改革,实现‘四化’。

全局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身作则,勤政廉政。

根据我局工作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这里采用的就是演绎思路。

在说理性较强的公文中,较多运用演绎法。

写作中运用演绎法时,要注意到作为根据、前提的一般性结论必须正确无误,才能进行直接演绎。

如果作为前提的一般性结论只是相对正确,那推理过程中在肯定其大多数个别事物或道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个别事物的特殊性,以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至于演绎法常用到的推理方法,本书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归纳和演绎既是两种方向完全不同的对立的思维方法,又是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体。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的前提常常是依靠归纳而获得的。

可以说,归纳的结论就是演绎的前提,离开归纳,演绎不可能进行。

而归纳也离不开演绎,归纳时对个别事物的选择必须准确、典型,得依赖演绎法对这些个别事物进行检验,决定弃取,即根据尚未确定的、假设的一般去寻找、考察个别,才能正确进行归纳;而归纳得出的一般结论,也要靠演绎去验证、去推广扩大。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归纳和演绎,……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

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自然辩证法》。

公文写作中分别运用到归纳思路或演绎思路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联系。

以防出现片面性。

(选自叶黔达、柯世华《现代公文写作技巧》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