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诊疗方案(1)-(1)
腰突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二、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三、诊断(一)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修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1)腰椎侧弯: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3)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 腰痛:腰痛是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1) 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 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 间歇性跋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
(5)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的疾病。
好发于青壮年,发生部位以第3~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属中医学“腰痛”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病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被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椎体边缘可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困难,痛处拒按。
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痹阻: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疼痛加重,肢体发凉。
舌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痹阻: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
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部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痛减。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淡,脉沉迟。
偏于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怠倦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疼诊疗方案
(4)电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康复锻炼:
(1)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预防复发。
(2)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
(3)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全身状况。
4.手术治疗:针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病因,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安排腰椎X光片、CT扫描、MRI检查,评估腰椎结构、间盘状况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实验室检查:常规血液、尿液检查,以及风湿因子、炎症指标等,以排除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
-功能性检查:根据情况选择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
4.诊断: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病因诊断。
(2)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等,缓解肌肉紧张。
(3)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甲钴胺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
(4)激素类药物:强的松等,针对风湿性疾病等病因。
(5)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选用腰痛宁、腰痹通等。
2.物理治疗:
(1)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五、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规范治疗。
2.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5.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六、总结
腰疼诊疗方案旨在规范腰疼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松弛剂: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针灸科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年度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
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诊疗常规中医病名:腰痛(BGS000)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M47.204)(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1.《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2.《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言:“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
3.《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在发病方面强调肾虚,风寒留着,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等因素,并以突然发作者,称卒腰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久腰痛。
4. 《丹溪心法・腰痛》谓:“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
《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
”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
(二)病因1、外邪侵袭2、体虚年衰3、跌仆闪挫筋脉痹阻腰府失养腰(三)病机1. 病位:肾及诸经脉2. 病机关键:经脉痹阻,腰府失养。
(四)诊断依据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 .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 .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五)中药辨证治疗1 .寒湿腰痛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腰疼诊疗方案
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完全或完全断裂,致使髓核向裂隙方向移动,对周围的关节、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导致的各种症候。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属于中医“腰痛”范畴。
因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辩证)标准1.诊断标准(1)有腰部劳损﹑外伤﹑受凉史或原有腰疼症状加重。
(2)临床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下肢疼痛﹑麻木及行走不利等症状,2.辩证标准(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加重。
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
证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淤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3)肾虚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西医诊断标准1. 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诊断。
2. 上述表现加上CT、MRI﹑X线检查可确诊。
(三)西医分型1.中央型突出:突出发生在椎体后中线,压迫硬膜囊,出现马鞍区感觉减退及双下肢麻木。
2.偏侧型:最多见,突出压迫同侧神经根,引起一侧下肢痛和运动障碍。
3.外侧型:突出发生在小关节外侧,就诊时常忽略。
二、鉴别诊断(一)骨盆出口综合征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
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
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
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范畴,是以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生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久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浊,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
3 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2、治疗(一)手法治疗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的方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腰椎病诊疗方案
腰椎病的中医规范诊疗方案临床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
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内伤症状。
腰椎X线照片等检查,常可见异常。
妇女由于有月经、孕育、分娩、哺乳等生理特点,同时又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妇科杂病及节育等病理特点,所以腰痛是常见的病症。
经产妇女80%以上都可出现腰痛,特别是经期、孕期和产后的腰痛,常被认为是生理性疼痛,不需要特别治疗。
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
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
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
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连连脊椎的一种症状,男女均有发生,女性居多。
据统计,妇科门诊以腰痛为主的患者约占就诊数的10%。
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肌劳损长期从事站立操作诸如纺织、印染、理发、售货等工作的妇女,由于持续站立,腰部肌腱、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局部可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谢,也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的腰痛。
经常背重物,腰部负担过重,易发生脊椎侧弯,造成腰肌劳损而出现腰痛。
泌尿系统感染由于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门,常有大肠杆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点,尿道口污染的机会较多,若忽视卫生,则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腰痛以急、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者为多,表现为腰部胀痛、严重者沿输尿管放射至会阴部。
除泌尿系统感染外,泌尿系结石、结核等疾患,亦会引起腰痛。
生殖器官疾病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经四百次左右,还负担着怀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妇女还经历流产、节育手术等。
故生殖器官炎症的发病率较高,如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1]
荣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
相当于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范畴。
一、诊断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疾病诊断参照199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①临床症状:有腰痛或有一侧以上的坐骨神经痛,可在咳嗽、喷嚏、大便等腹压增加时加重;②临床体征:有腰椎旁压痛或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③CT或MRI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④除外腰椎肿瘤、结核及腰椎椎体滑脱;(二)证候诊断①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白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紧或涩。
②寒湿证:腰部冷痛重者,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受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③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④肾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光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1、针刺(1)血瘀型取穴:阿是穴、夹脊穴、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三阴交为主。
手法:得气后,行泻法,留针30分钟,配合周林频谱仪照射患处。
(2)寒湿型:先于患处拔火罐治疗,后给予针刺治疗。
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阿是穴。
手法:得气后,行平补平泻,辅以周林频谱仪照射患处。
(3)湿热型:先于局部阿是穴点刺放血,配合拔罐,后给予针刺治疗。
取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阳陵泉、昆仑。
手法:得气后,行泻法,留针30分钟,配合周林频谱仪照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案【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旳髓核突出而引起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围。
二、诊断(一)诊断根据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局限性,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旳症状,并且是多见旳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轻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旳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旳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对应旳神经根支配旳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旳髓核、游离旳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体现为急性尿潴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旳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旳椎间盘组织移人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 肢体麻木感:有旳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体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起旳麻木。
3、体征(1) 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旳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旳体现。
(3) 腰部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旳病人,在病变间隙旳棘突间有压痛。
约1/3旳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伴随行走距离增长,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
(5)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或MRI确诊。
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腰椎肿瘤、结核、骨折者;2.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者;3.髓核突出严重压迫马尾神经者;4.两次以上椎间盘切除术或胶原化学溶盘术者;5.妊娠及严重心、肺疾病者。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5.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中医治疗原则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四、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 瘀血阻络型:症状:腰部疼痛,疼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 肝肾亏虚型:症状:腰部酸软无力,疼痛绵绵,劳累后加重,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3. 寒湿痹阻型:症状:腰部冷痛,疼痛加剧,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迟。
腰椎盘突出病历治疗方案
一、病历概述患者,男,45岁,主诉:腰痛、下肢放射痛3个月,加重1周。
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疼痛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
1周前疼痛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
查体:腰背部肌肉紧张,腰前屈受限,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神经根压迫征(+),腰椎活动度正常。
辅助检查:腰椎MRI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
二、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①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萘普生等,每次0.1g,每日3次,饭后服用。
②肌肉松弛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每次50mg,每日2次。
③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每次100mg,每日1次。
(2)物理治疗①电疗: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②磁疗:采用低频脉冲磁场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③推拿按摩:采用手法按摩,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3)牵引治疗采用腰椎牵引床,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2. 介入治疗(1)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在C臂引导下,将射频电极插入突出椎间盘,进行射频消融,破坏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缓解神经根压迫。
(2)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在C臂引导下,将手术器械经皮插入突出椎间盘,切除部分髓核组织,缓解神经根压迫。
3. 手术治疗(1)腰椎间盘摘除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腰部皮肤,暴露突出椎间盘,摘除突出椎间盘,解除神经根压迫。
(2)腰椎融合术:在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基础上,进行腰椎融合术,增加脊柱稳定性。
三、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 休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轻腰部负担。
2. 避免重体力劳动: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弯腰等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病情。
3. 腰部保护:患者应佩戴腰围,保护腰部,减轻腰部负担。
4. 功能锻炼: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预防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医院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常规一、病名中医诊断:腰椎病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凉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挺腹征。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病变部位椎旁或椎间隙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神经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可减弱。
6、病变部位棘突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表现为典型的跛行步态,开始时需拄拐杖行走,甚至不能行走。
7、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部位有骨赘形成。
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麻木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痛、麻木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麻木本消失,但仍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寒湿凝滞: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下肢,患部恶凉,每因阴雨寒冷试驾中,得热则缓。
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弦滑或弦紧。
2、气滞血瘀:腰部有劳损或陈旧史,腰痛在劳累后加重,腰部强直酸痛,痛有定处,转侧俯仰不利,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或腘窝中常见脉络青紫。
舌暗红,或有瘀斑,舌底脉络青紫,脉弦。
3、肝肾亏虚:起病较缓,腰部隐隐酸痛,绵绵不已,喜按喜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弦缓。
4、温热蕴结:腰部弛痛,痛处伴有热感,每遇热天或雨天腰痛加重,遇冷痛减,兼有口渴不欲饮,口苦烦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
三、治疗方案目前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西医采用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腰椎牵引、局部或硬膜外腔封闭、药物及理疗、髓核化学溶解。
中医可采用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小针刀、穴位注射(敷贴)及中药内服。
(一)针灸治疗1、主穴:肾俞大肠俞腰眼委中腰夹脊阿是穴2、配穴:寒湿腰痛加腰阳关、风门,瘀血腰痛加膈俞、承山,肾虚加命门、志室,急性腰扭伤加水沟、腰痛穴。
3、对于神经根性疼痛明显者针刺秩边、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须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向下肢传导。
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虚者加灸。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二)推拿治疗通过一指禅、点按、拿捏、滚法、推法等手法达到疏通络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等功效,从而缓解症状。
(三)腰椎牵引卧床休息,仰角平卧骨盆持续牵引6-8h/d,牵引为体重的1/4,。
针对椎间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较少的患者,予以三维牵引牵拉复位。
(四)物理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火罐、低频、外线照射、中频治疗、消炎镇痛治疗仪等。
(五)药物治疗1、急性期予以脱水、消炎镇痛治疗,予以甘露醇、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
2、当归、正清风痛宁等中成药在痛点进行穴位注射,以活血化瘀、消炎镇痛。
3、中药内服,依证处方。
(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牛膝、地龙、香附子、川芎、桃仁、红花、秦艽、独活、五灵脂、没药等。
(2)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疏经通络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秦艽、桑寄生、牛膝、防风、杜仲、细辛、川芎、当归、白芍、肉桂、干地黄、茯苓、人参等。
(3)寒湿凝滞证治法: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剂:甘姜苓术汤加减干姜、茯苓、白术、甘草、独活、牛膝、薏苡仁、苍术等。
(4)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疏经通络方剂:加味二妙散黄柏、苍术、防己、当归、牛膝、木瓜、龟板、;热甚者加石膏、知母等。
4、中成药口服:选用正清风痛宁片、舒筋壮骨胶囊、伤痛舒胶囊、追风透骨胶囊、壮骨关节丸等。
(六)特殊治疗痛点明显,局部可扪及条索状物者予以小针刀治疗。
下肢症状明显,经针灸、推拿等治疗效果欠佳者予以骶管注射治疗。
(七)对于腰腿疼痛反复发作或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行腰椎MRI检查,无巨大突出,脱出或突出物钙化、椎管狭窄者可考虑射频消融、臭氧治疗。
(八)康复指导1、卧硬板床,多休息,起床后围宽腰带护腰。
2、仰卧位拱桥式背伸肌锻炼(三点式、五点式)。
3、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
每天锻炼两次,每次30分钟。
四、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腰椎活动正常,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腰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和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2)评价方法1、主观症状(9分)A 下腰背痛a无任何疼痛3b偶然稍微疼痛2c频发的稍微疼痛或偶发严重疼痛1d频发或持续的严重疼痛0B腿痛兼/或麻刺痛a无任何疼痛3b偶然的稍微疼痛2c偶然的稍微疼痛或偶发严重疼痛1d 频发或持续的严重疼痛0C步态a正常3b即使感肌肉无力,也可步行超过500米2c步行小于500米,即出现腿痛,刺痛,无力1d步行小于100米,即出现腿痛,刺痛,无力02、临床体征(6分)A直腿抬高试验(包括加强实验)a正常2b30度-70度1c<30度0B感觉障碍a无2b轻度障碍1c明显障碍0C运动障碍a正常(肌力5级) 2b轻度无力(肌力4级) 1c明显无力(肌力0-3级) 03、日常活动受限度(ADL)(14分) 正常2轻度受限1明显受限0a平卧翻身2 1 0b站立2 1 0c洗漱2 1 0d前屈2 1 0e坐位(大约1小时) 2 1 0f举重物2 1 0g行走2 1 04、膀胱功能(-6-0分)a正常0b轻度受限-3c明显受限(尿失留,尿失禁)-6总计: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
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五、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自2014年1月份我科制定腰椎病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以使用实施,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过程中,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医师能力得到了提高。
现对2014年腰椎病优势病种的使用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1、病例选择从2014年1月至14月来,我们共收集302例腰椎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其中有26例为急性发作期。
对病人基本情况调查,平均年龄55.6岁,最小年龄为14岁,病程1天-10年,最长达20余年。
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下表:组别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型总计病例219 0 18 65 302比率72.5% 0 6.0% 21.5% 100患者中有单纯腰部疼痛的,也有合并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麻木不适症状的,其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组别单纯腰痛合并有下肢疼痛总计病例58(19.2%)244(80.5%)302(100)2、治疗方法2014年302例腰椎病严格按照腰椎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治疗。
(具体方案见科室三大优势病种文件)3、疗效评定标准(1)评价标准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腰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腰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和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组别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计气滞血瘀证51 96 70 2 219寒湿痹阻证 5 13 0 0 18肝肾亏虚证17 28 17 3 65湿热蕴结证0 0 0 0 04、讨论由于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我们发现腰椎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本年度我科室引入了小针刀治疗,对于部分腰椎病患者存在明显、可扪及条索状痛点,通过针灸、手法及贴敷膏药等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小针刀治疗无疑发挥出自己的专长,深入病灶,松解粘连,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从使用的效果来看,十分满意。
本年度对于之前的海派手法及针灸处方进一步进行完善和总结,并指导临床医师在日常使用中不断熟练,规范化诊疗行为。
通过对本年度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1.男性多发、中年为主,病程较长仍是不变的基本特点。
2.中医证型中仍以气滞血瘀证为主。
3.治疗方式上,进一步对海派手法和针灸的规范,提高了临床疗效。
我国中医学认为,患者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者因为患者劳损伤及筋络,均可导致使患者腰部软组织及和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因此形成腰椎病。
在治疗上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消肿止痛为原则。
在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上,针灸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针灸对腰椎病患者痉挛的肌肉能起到放松的作用。
临床中我们通过使用腰阳关、委中穴治疗腰椎病,在治疗“腰腿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按摩治疗方法对患者腰痛病有消散瘀血,解除患者腰部肌肉痉挛,对疼痛也有缓解作用,因此针灸加理疔对各种证型的腰椎病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在治疗中应该列入主要治疗方法。
牵引治疗能够使患者局部血流加快,有效的改善患者腰部局部肌肉的缺血缺氧状态。
5、从治疗结果来看,治疗显效及临床痊愈高达69.5%,有效率为28.8%,无效率仅为1.7%,其中气滞血瘀证占2例,肝肾亏虚证占3例。
本年度诊疗常规的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有,部分腰椎病患者使用针灸、推拿、理疗后腰部酸痛症状改善不显,甚或无效。
腰椎病治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加强,本科室中医特色逐渐加强,仍需进一步改善。
部分腰椎病患者伴有下肢肌肉萎缩、肢体无力,短期内常难以取效。
通过加强对中药辩证施用、进一步引入耳穴、中频、激光、康复等治疗方式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