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

合集下载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选择与效果评估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选择与效果评估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选择与效果评估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形象的重视,化妆品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化妆品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商品,其质量和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防腐剂作为化妆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扮演着保护产品免受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选择与效果评估进行探讨。

一、防腐剂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化妆品中的防腐剂是维持其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核心成分之一。

化妆品在制造、包装、运输、售卖等过程中,都存在与外界环境产生接触的可能,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侵袭会导致化妆品变质、霉变或感染人体皮肤。

因此,合理选择和使用防腐剂对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防腐剂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化妆品领域,还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

在化妆品领域中,不同种类的化妆品由于成分的差异,对于防腐剂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水基化妆品常使用无菌防腐剂,而油基化妆品则通常采用抗氧化剂。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妆品,合理选择适用的防腐剂是非常重要的。

二、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类型1. 苯甲酸及其盐类苯甲酸及其盐类是一类常用的防腐剂,具有抗菌、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

这类防腐剂广泛存在于化妆品中,如洗面奶、乳液、粉底等。

然而,苯甲酸存在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注意允许的最大使用浓度,同时要避免与其他成分发生不良反应。

2.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也是常见且使用较多的一类防腐剂。

这类防腐剂在化妆品中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杀菌效果,常见的对羟基苯甲酸酯有甲酚、乙酚等。

然而,部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存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使用时需要合理控制剂量。

3. 异唑啉酮类异唑啉酮类防腐剂是一种新兴的防腐剂类别,具有较好的防菌效果。

与传统的防腐剂相比,异唑啉酮类防腐剂具有毒性低、使用剂量少的优势。

因此,在一些天然和有机化妆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评估化妆品防腐剂效果的方法为了评估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效果,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化妆品生产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

化妆品的防腐理论与技术

化妆品的防腐理论与技术

化妆品的防腐理论与技术山于化妆品中富含各种有效成分.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r一个良好的环垅,而且化妆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微生物的f人。

这就使其极易腐败变质.对使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化妆品件,必须加人防腐剂。

防腐剂是指用于抑制或防止微生物在含水产品中生长,并以此防止该产.[I10腐败的一种抗微生物的化合物和/或复合成分。

化妆品的防腐体系要求具有广谱抗菌性和范围广泛性,一般是由若干种防腐剂(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构建而成,其抑菌效能大小又与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化妆品的特性、组成、pH值等密切相关。

一化妆品中的徽生物(一)徽生物对化妆品污染的表现化妆品中的原料、添加剂中含有大量的曹养物质和水分.其中有微生物‘}:.长、繁殖所必需的碳源、氮ON和水,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微生物在化妆品‘手,将会大缺生长繁殖,吸收、分解和破坏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使其发生变质、发霉和腐败。

化妆品的变质很容易从其色泽、气味和组织的显共变化觉察出来。

(1)色泽的变化。

有色和无色的微生物生长,将其代谢产物中的色素分泌在化妆品中,如最常见的III T-4菌的作用,使得化妆品产生黄色、黑色或r]色的雾斑以至发4.(2〕气味的变化。

微生物作川产生的挥发物质.如胺、硫化物挥发的臭气,及山于微生物可使化妆品中的有机酸分解产生酸气,这残使得经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散发粉一股酸臭味。

(3)微生物中酶(如脱梭酶),可使化妆品中的脂类、蛋白质等水解,使乳状液破乳,出现分层、变稀、渗水等现象,液状化妆品则出现混浊等多种结构性的变化。

化妆品的变质不仅会导致色、香、味发生变化。

质量下降,而Ii变质时分解的产物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繁殡的病原菌还会引起人体疾病。

(二)污染化妆品的主要微生物引起化妆品质峨间题的微生物.胜要是致病菌,其中又以病原细菌和致病真菌为主。

1.病原细菌(1)革兰氏阳性菌。

①葡萄球菌:为兼性细菌。

人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引起生化脓性炎症、麦粒肿、结膜炎等。

化妆品防腐性能挑战性试验及评价标准

化妆品防腐性能挑战性试验及评价标准

化妆品防腐‎性能挑战性‎试验及评价‎标准化妆品防腐‎挑战性试验‎及评价标准‎投产前对产‎品防腐体系‎的可靠性做‎效能测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外配方‎设计时普遍‎采用防腐挑‎战性试验评‎价防腐剂的‎有效性。

防腐挑战性‎试验更接近‎实际应用,该方法能够‎模拟化妆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受到‎高强度的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和自然界中‎微生物生长‎的最适宜条‎件,从而避免由‎微生物污染‎造成的损失‎和为消费者‎健康提供可‎靠的保证。

1.CTFA推‎荐的一次加‎菌防腐挑战‎性试验及评‎价标准CTFA的‎方法初始的‎霉菌和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00‎00cfu‎/g(ml)和1000‎000cf‎u/g (ml)(CFU为菌‎落单位),要求在第7‎天时霉菌降‎低90%,细菌降低9‎9.9%,并且在28‎天内菌数持‎续下降。

美国在CT‎FA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即,若单菌接种‎的三个平行‎试验中任何‎一种微生物‎数量的平均‎值,在第七天时‎下降到10‎0 cfu/g (ml)以下,28天全部‎为0,则视为效果‎优良通过挑‎战试验;若第七天时‎下降到10‎00 cfu/g(ml)以下,则视为勉强‎通过;若单菌接种‎的任何一种‎微生物,任何一个平‎行样达不到‎上述标准,也达不到C‎TFA的要‎求,防腐体系则‎评定为无效‎。

2.国内参照C‎TFA加菌‎防腐挑战性‎试验及评价‎标准初始接种细‎菌量100‎0000 cfu/g(mL)(1)第28天时‎,样品中含细‎菌或霉菌>1000c‎fu/g(mL)该样品不能‎通过微生物‎攻击的挑战‎试验,表明样品的‎防腐体系不‎能有效地志‎到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中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2)第28天时‎,样品中含细‎菌或霉菌在‎100 cfu/g-1000 cfu/g(mL),该样品有条‎件地通过挑‎战试验,即当产品中‎蛋白质或其‎他动植物材‎料成分不是‎特别高,同时生产的‎卫生环境符‎合要求,包装物不易‎发生二次污‎染时,该防霉体系‎可以使用,否则不能。

化妆品防腐及防腐体系的构建_胡梅

化妆品防腐及防腐体系的构建_胡梅

1 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及防腐 化妆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微生物污染,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内,大量存在有微生物。化妆 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包括生产过程中由于 原料、人员、设备、操作工艺、包装及储存时受 到的一次污染和消费者在使用时产生的二次污 染。 1.1 一次污染 原料:化妆品中的成分,多半属于富含营养 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植物胶等,无一不是微生物滋生的有利环境,原料 污染是一次污染的最大原因。 人员: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带有无数微生物, ·490·
这些微生物可以从生产人员体表带到产品中。 设备:设备的密封性或清洗消毒时的卫生死
角问题,化妆品生产中常用的各种输送泵、研磨 机、搅拌机、乳化机、灌装机等设备常常成为微 生物积聚之处,易造成相应的生产隐患。
操作工艺:不合适的操作工艺或生产配制过 程中人为改变温度和次序等因素,均会产生微生 物污染或被污染的风险。
·491·
第九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3 异噻唑啉酮类 用于化妆品中的此类防腐剂俗称凯松,为异 噻唑啉酮混合物,其产品中含有 2 种有效成分: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简称 MCI)和甲基异噻唑啉酮 (简称 MI),以及一定量的硝酸镁及氯化镁,总活 性物(MCI 和 MI)含量为 1.5%,MCI 和 MI 的质量比 约为 3:l。凯松产品属强力、广谱、高效、无毒 的防腐防霉杀菌剂,但在过量使用时有一定的刺 激性和致敏性。以总活性物含量为 1.5%的产品计, 一般添加量为 0.02%~0.1%,我国和欧美都规定在 化妆品中的最大使用浓度为 0.1%。 近年来,甲基异噻唑啉酮(MI)已作为单一 成分产品推出,其与凯松产品相比,无刺激,不 引起过敏,安全性更佳,使用禁忌更少,配伍性 更出色。以 10%含量的产品计,一般添加量为 0.05%~0.1%,我国和欧美都规定在化妆品中的最 大使用浓度为 0.1%。 3.4 尼泊金酯类 是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总称,本类防腐剂是目 前应用最广泛的防腐剂之一,但用量相对较大, 随着碳链的增长,其水溶性逐渐变差,影响其在 水相中的分配率。尼泊金甲酯水溶性最好,常可 以直接添加在水相;而尼泊金乙酯、丙酯、丁酯 和异丁酯则倾向于溶解在油相中。其抗真菌效果 比较突出,对细菌效果较差,一般都是一种或几 种尼泊金酯与其他防腐剂如咪唑烷基脲、双(羟 甲基)咪唑烷基脲、乙内酰脲、异噻唑啉酮、苯 氧乙醇、布罗波尔等复配使用。我国和欧美都规 定了在化妆品中的最大使用浓度,单一酯为 0.4% (以酸计),混合酯为 0.8%(以酸计)。 3.5 布罗波尔 布罗波尔(Bronopol)是 2-溴-2-硝基-1,3丙二醇的简称,具有广谱抑菌作用,能有效地抑 制大多数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效果 极佳。但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太阳光 照下颜色变深。布罗波尔可与大多数表面活性剂 ·492·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估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估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估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化妆品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享受化妆品带来的种种好处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防腐剂。

防腐剂在化妆品中起着防止微生物滋生、保持产品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的关键作用。

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防腐剂安全性的担忧也日益增加。

那么,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安全性究竟如何评估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制。

防腐剂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保持化妆品的质量。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如甲酯、乙酯、丙酯等)、咪唑烷基脲等。

它们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干扰其代谢过程或者抑制其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杀菌或抑菌的效果。

接下来,评估防腐剂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使用浓度。

一般来说,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添加量是经过严格控制的,并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只要在规定的浓度范围内使用,大多数防腐剂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

但如果使用浓度过高,就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应。

皮肤的敏感性也是评估防腐剂安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人皮肤状况各异,有些人的皮肤可能比较敏感,对某些防腐剂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例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在一些敏感皮肤人群中可能会引发接触性皮炎。

因此,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选择化妆品时需要更加谨慎,关注产品中防腐剂的种类和含量。

除了浓度和皮肤敏感性,防腐剂的毒性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防腐剂可能具有潜在的毒性,如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防腐剂都是有害的,关键在于其在化妆品中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另外,防腐剂的协同作用也会影响其安全性。

在一些化妆品中,可能会同时使用多种防腐剂,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协同、相加或者拮抗的作用。

这就需要对这些防腐剂的组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以确保其整体的安全性。

为了评估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安全性,相关的科学研究一直在进行。

化妆品中的天然防腐剂安全性评估

化妆品中的天然防腐剂安全性评估

化妆品中的天然防腐剂安全性评估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天然化妆品。

然而,在保证化妆品存在有效防腐功能的同时,天然防腐剂是否安全却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化妆品中的天然防腐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一、天然防腐剂的定义与分类天然防腐剂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的抑菌和防腐功能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常见的天然防腐剂包括茶树籽油、迷迭香提取物、丁香酚等。

二、天然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估方法1. 化学成分测试:针对化妆品中的天然防腐剂,通过化学成分测试来评估其化学特性,包括成分的稳定性、溶解性、PH值等。

这些测试可以有效确定天然防腐剂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2. 毒理学评估:毒理学评估是评估天然防腐剂的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以及人体临床试验等方法,评估天然防腐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包括皮肤敏感性、刺激性以及致癌、致突变等毒性效应。

三、天然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尽管天然防腐剂被普遍认为是相对安全的,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性问题:1.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天然防腐剂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会对某些植物提取物产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天然防腐剂时,应该认真阅读成分表,并注意自身的过敏反应。

2. 使用量及浓度:为了保证化妆品的防腐效果,天然防腐剂通常需要以较高的浓度使用。

但高浓度使用可能导致过敏或皮肤刺激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使用天然防腐剂时,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剂量控制。

四、天然防腐剂的监管及标准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化妆品中的天然防腐剂进行了监管,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法规。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标签或咨询专业人士来了解产品中的防腐剂成分和其安全性。

五、采取额外措施提高天然防腐剂的安全性为了提高天然防腐剂的安全性,化妆品生产商可以采取以下额外措施:1.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每一批都符合安全标准,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估。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选择与效果评估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选择与效果评估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选择与效果评估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个人形象的重视,化妆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化妆品作为一种具有保护、改善肌肤功能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微生物的侵害。

为了延长化妆品的保质期限,防止细菌滋生,防腐剂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配方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选择与效果评估的相关问题。

一、防腐剂的重要性化妆品中的防腐剂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防止微生物滋生,增加化妆品的使用寿命。

在化妆品中,常见洁肤露、面霜、粉底液等会直接接触到皮肤的产品,如果没有适当的防腐剂,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导致皮肤问题的发生。

二、防腐剂选择的原则在选用防腐剂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高效性:防腐剂应具备对广谱微生物的杀菌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2. 稳定性:防腐剂应具备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不同ph值、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

3. 低副作用:防腐剂应尽量选择对皮肤和健康无刺激、低过敏性的成分。

4. 合法合规:防腐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三、常见化妆品防腐剂类别根据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常见的化妆品防腐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盐类、醇类、酮类、酚类、醚类、氨基酸盐类等。

1. 有机酸盐类: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具有抑菌作用,对酵母和霉菌也有一定效果。

2. 醇类:如苯醇、辛醇、乙醇等,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但部分醇类有一定的刺激性。

3. 酮类:如丙酮、乙二醇等,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对病毒无效。

4. 酚类:如对羟基苯甲酸、对甲羟基苯甲酸等,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但存在致敏风险。

5. 醚类:如苯氧基乙醇、苯氧基乙二醇等,具有抑菌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6. 氨基酸盐类:如丙氨酸钠、甘氨酸钠等,具有保湿作用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生长。

四、防腐效果评估方法为了评估不同防腐剂的抑菌效果,常常使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和测试:1. 石蜡扩散法:将防腐剂加入石蜡中,通过扩散的方法来评估其抑菌作用。

化妆品防腐剂安全性检验流程与评估

化妆品防腐剂安全性检验流程与评估

化妆品防腐剂安全性检验流程与评估化妆品防腐剂在化妆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防止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保持化妆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化妆品防腐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对化妆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进行检验和评估非常重要。

一、化妆品防腐剂安全性检验流程化妆品防腐剂安全性检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检验项目: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检验的防腐剂种类和相关检验项目。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包括对皮肤刺激性、致敏性、眼刺激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2. 采集样品:从市场上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化妆品产品样品,包括不同品牌和不同种类的产品。

送样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3. 检测样品:根据确定的检验项目,对样品进行相应的实验。

比如,可以通过皮肤试验来评估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致敏性;通过眼刺激试验来评估防腐剂对眼部的刺激性;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来评估防腐剂的急性毒性等。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比如,根据皮肤试验结果评估防腐剂的刺激性和致敏性等。

5. 编写检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检验报告,包括样品名称、检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评估等内容。

二、化妆品防腐剂安全性评估化妆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结果、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等。

一般来说,化妆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结果评估:根据实验结果,评估防腐剂的刺激性、致敏性、眼刺激性等。

如果实验结果显示防腐剂存在严重的刺激性或致敏性,那么该防腐剂就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2. 国家标准评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评估防腐剂的安全性。

比如,国家对于化妆品防腐剂的使用和浓度有一定的规定,如果被评估的防腐剂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其安全性就相对较高。

3. 综合评估:将实验结果和国家标准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考虑防腐剂的安全性。

化妆品中的自然防腐系统设计与开发

化妆品中的自然防腐系统设计与开发

化妆品中的自然防腐系统设计与开发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的引起关注,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化妆品中所含的水分、活性成分以及温度等因素,使得其中的细菌和真菌生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传统的化妆品防腐剂虽然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但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自然、安全且高效的化妆品防腐系统成为了当前工业界的热点课题。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的自然防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一、自然防腐系统的概念和意义自然防腐系统是指运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有机酸、抗氧化剂等天然物质,以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通过将这些物质合理组合应用于化妆品中,以达到抑制微生物滋生的目的。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防腐剂相比,自然防腐系统更加安全、环保,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天然产品的需求。

二、自然防腐系统的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抗菌活性和安全性设计自然防腐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抗菌活性和成分的安全性。

优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和抗菌成分,同时要确保这些成分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2. 合理配比合理的成分配比是自然防腐系统设计的关键。

需要根据化妆品的配方特点、pH值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抗菌成分及其比例,以确保抑菌的同时保持化妆品的稳定性和质感。

3. 系统配合自然防腐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成分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抗菌活性的降低或稳定性的变化。

因此,在选择成分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相应的配伍试验和稳定性测试。

三、自然防腐系统的开发方法1.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应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通过对各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筛选与测定抗菌活性,可以选择出具有较强抗菌效果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并将其应用于化妆品中。

2. 抗氧化剂的应用抗氧化剂对抑制微生物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选择具有抗氧化性的天然抗菌剂,可以提高化妆品的稳定性,并达到抑菌的目的。

3. 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的利用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生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物质。

化妆品防腐挑战评价标准

化妆品防腐挑战评价标准

化妆品防腐挑战评价标准
化妆品防腐挑战评价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防腐效能试验:这是评价化妆品防腐性能的关键环节。

通过在化妆品样品中加入微生物(如细菌、酵母和霉菌等),观察防腐剂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抑制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一次加菌法和多次加菌法等。

2. 挑战性试验:这是模拟化妆品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定量已知菌种,定期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以评估防腐剂的防腐效果。

3. 评价标准:化妆品防腐挑战评价标准通常包括微生物数量、防腐剂浓度、试验周期等指标。

例如,在挑战性试验中,如果样品在特定时间内(如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的微生物数量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说明防腐剂的防腐效果较好。

4. 参考国际标准:在评价化妆品防腐挑战时,可以参考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方法,如欧盟和美国的相关法规和指南。

同时,对于防腐体系相同且配方近似的产品,可以参考已有的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评价。

5. 实验周期:化妆品防腐挑战试验的周期通常至少为33天,以确保在试验过程中充分评估防腐剂的性能。

化妆品防腐挑战评价标准主要关注防腐效能试验、挑战性试验、评价指标、国际标准和实验周期等方面,以确保化妆品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具备可靠的防腐性能。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选择与评价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选择与评价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选择与评价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化妆品中防腐剂的重要性。

防腐剂在化妆品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防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由于防腐剂本身的质量和使用方式的不同,一些防腐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正确选择和评价化妆品中的防腐剂显得尤为重要。

一、防腐剂选择的原则1. 安全性:选择具有较低毒性和刺激性的防腐剂,并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对于合格的防腐剂,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在产品标签或官方网站上公开披露成分信息,供消费者参考。

2. 稳定性:防腐剂应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不受紫外线、温度和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3. 绿色环保:选择对环境影响小、易降解的防腐剂,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常见防腐剂及其评价1. 苯氧乙醇:苯氧乙醇是一种常用的化妆品防腐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常用于护肤品、洗护产品等。

此外,苯氧乙醇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预防细胞损伤的功效。

然而,高浓度的苯氧乙醇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浓度的选择。

2. 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一类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霉菌能力,常用于化妆品中。

然而,长期使用高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酯可能会对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在配方设计时需要谨慎选择浓度。

3. 无水山梨醇:无水山梨醇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它不仅可以作为防腐剂使用,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保湿性能。

与其他化学合成防腐剂相比,无水山梨醇的刺激性和毒性较低,更适合敏感肌肤的人群使用。

4. 科普胺:科普胺是一种多肽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它可用于化妆品中,特别是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产品。

科普胺对皮肤刺激性较小,与其他防腐剂相比,更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三、防腐剂的使用和评价1. 在选择防腐剂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具体属性和使用环境,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防腐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操作指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操作指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操作指南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其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加入到化妆品中,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微生物增减的数量,以此来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效能。

通过该方法既可以评价防腐剂的效能,又能在安全剂量内确定化妆品使用的防腐剂的最低浓度。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可采用单一培养或混合培养方式。

单一培养即分别接种每种实验菌株的菌悬液于测试化妆品中,在接种后的一定时间内对化妆品进行平板计数(APC),以此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效能。

混合培养为将几种细菌或真菌的混合液接种于化妆品中,在接种后一定时间内,测定化妆品的APC,以此判断防腐效能。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培养方式挑战性实验测试菌株的选用原则为:尽量覆盖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至少各一种,并且对各防腐剂抵抗性较高,能代表化妆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对防腐剂的抵抗性的菌株。

可根据化妆品的性质,生产、使用环境等增加菌株。

一般较常用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等。

检测时间:一般为在样品中加入微生物时,以及第1、7、14、21、28天检测化妆品中的菌落数。

判定标准:推荐采用《欧洲药典》的结果评定标准,即细菌于第7天时菌落总数下降99.9%,至第28天时无增长;真菌于第14天下降99.0%,至28天时无增长,判断为防腐效果良好。

对于能够保证化妆品产品微生物质量合格,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化妆品可以不进行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1.定义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加入到化妆品中,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微生物增减的数量,以此来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效能的实验方法。

2仪器设备2.1 生物安全柜2.2 高压蒸汽灭菌器2.3 冰箱2.4 恒温培养箱2.5 均质器2.6 旋涡振荡器2.7天平2.8 灭菌培养皿2.9 灭菌试管2.10灭菌刻度吸管2.11 灭菌试剂瓶2.12 玻璃珠3.试剂和培养基3.1 生理盐水3.2 含0.05%吐温80的生理盐水3.3 改良的LETHEEN 肉汤3.4水解大豆琼脂培养基(TSA培养基)3.5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3.6萨布罗右旋糖琼脂培养基(SDA)4.实验菌株4.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6538,大肠杆菌A TCC8739,铜绿色假单胞菌ATCC9027。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操作程序2020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操作程序2020

附录3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操作程序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可采用单一培养或混合培养方式。

单一培养即分别接种每种测试菌株的菌悬液于测试化妆品中,在接种后的一定时间内对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平板计数,以此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效能。

混合培养为将几种细菌或真菌的混合液接种于化妆品中,在接种后一定时间内,测定化妆品的菌落数,以此判断防腐剂的防腐效能。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培养方式。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测试菌株的选用原则为:1.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2.酵母菌和霉菌至少各一种;3.测试菌株对各种常用防腐剂抵抗性能代表化妆品高危污染微生物对该防腐剂的抵抗性;4.可根据化妆品的性质,生产、使用环境等增加菌株。

一般较常用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巴西曲霉等。

检测时间:一般为在化妆品中加入微生物时(根据加入菌液浓度和化妆品质量/体积计算的理论浓度),以及第1、7、14、21、28天检测化妆品中的菌落数。

检测方法:参考《规范》第五章微生物检验方法。

判定标准:细菌于第7天时菌落总数下降99.9%,至第28天时无增长;真菌于第14天下降99.0%,至28天时无增长,判断为防腐效果良好。

对于能够保证化妆品产品微生物质量合格,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化妆品可以不进行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1.定义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加入到化妆品中,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微生物增减的数量,以此来判断防腐剂防腐效能的实验方法。

2.仪器设备2.1 生物安全柜2.2 高压蒸汽灭菌器2.3 冰箱2.4 恒温培养箱2.5 均质器2.6天平3.试剂和培养基3.1 0.85%生理盐水3.2 含0.05%吐温80的生理盐水3.3 改良的LETHEEN 肉汤3.4水解大豆琼脂培养基(TSA)3.5萨布罗右旋糖琼脂培养基(SDA)4.实验菌株4.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8739,铜绿色假单胞菌ATCC9027等。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建立良好的防腐体系,保证产品的微生物安全性,对于化妆品的品质十分重要。

因为防腐体系的防腐效能与多种独立因素有关,所以防腐体系的防腐效能检测需要一套可靠的评价方法。

本文阐述了防腐效能评估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防腐挑战试验方法。

CTFA 推荐的防腐单次挑战试验是其中被公认的较经典的方法,而且在化妆品行业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化妆品、防腐体系、防腐挑战试验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化妆品来说,保证其微生物安全性是保证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在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中,与化妆品有关的主要有病源性细菌和致病真菌。

病源性细菌按革兰氏染色反应的不同,分为G+和G-菌,G+菌主要有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等,G-菌主要有绿脓杆菌、粪大肠杆菌群、沙门氏菌等。

致病真菌大致可分为霉菌、酵母菌,这些真菌除致病反应外,其代谢产物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1】。

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国标中对化妆品的微生物学质量做出了明确规定【2】:I眼部、口唇等粘膜用化妆品细菌总数不得大于500CFU/g或500CFU/g。

II其他化妆品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0CFU/g或1000CFU/g。

III每克或每毫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Ⅳ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大于100CFU/g或100CFU/g。

实际上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内控标准往往较国标严格。

由于大多数化妆品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果产品中没有建立合理的防腐体系,环境中的微生物一旦大量侵入,即可迅速繁殖,破坏产品的品质,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所以建立良好的防腐体系,保证产品的微生物安全性,对于化妆品的品质十分重要【3】。

化妆品中新型防腐剂的开发与评估

化妆品中新型防腐剂的开发与评估

化妆品中新型防腐剂的开发与评估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美容品,其防腐剂的使用至关重要。

传统防腐剂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和环境问题。

因此,开发新型防腐剂成为了化妆品行业的热点课题。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中新型防腐剂的开发与评估,以期为化妆品行业带来更安全、环保的产品。

一、新型防腐剂的开发为了解决传统防腐剂的问题,化妆品行业加大了对新型防腐剂的研发力度。

新型防腐剂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天然植物提取物防腐剂天然植物提取物防腐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许多植物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如茶树精油、葡萄柚籽提取物等,在化妆品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相对安全无毒。

研究人员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植物中有效的成分,开发出一系列天然植物提取物防腐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

2. 合成新型防腐剂合成新型防腐剂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许多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研究人员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效、低毒的新型防腐剂。

在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注重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安全可靠。

二、新型防腐剂的评估开发新型防腐剂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抗菌效果,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 抗菌性评估通过将新型防腐剂与常见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接触,观察其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以及最小抑菌浓度等指标的测定。

这能够提供新型防腐剂抗菌性能的直观评估。

2. 安全性评估对新型防腐剂进行安全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人员会对其致敏性、刺激性以及对人体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安全性。

3. 环保性评估新型防腐剂还需要进行环境友好性评估。

这主要包括对其在水环境中的降解情况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只有通过环保性评估,新型防腐剂才能真正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新型防腐剂的应用前景新型防腐剂的开发与评估将极大地推动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产品安全性传统防腐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新型防腐剂通过严格的评估,能够提供更安全的产品。

婴童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构建

婴童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构建

根据欧睿国际预测,2019年全球婴童个人护理产品增长率为4.2%,是BPC增长最快的类别。

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9年的增长率可能还会进一步上调,达到7%左右。

英敏特预计,中国0~3岁婴童护理用品市场规模将由2016年的70亿增长至2021年的176亿,年均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0%。

这个快速增长的婴童护理产品市场最大的趋势是:高端化、天然健康、产品安全。

而影响个人护理产品安全性及温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防腐剂的选取。

化妆品的营养成分较多,特别是婴童产品中常含有丰富的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都是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因素。

一旦遭受微生物污染,产品很可能出现霉点、浑浊、沉淀、结团、颜色变化、pH值改变、发泡、变味等现象,甚至产生微生物分泌的毒素,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和消费者的安全[1]。

所以每款化妆品都必须有适宜的防腐体系,保护产品免受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对于婴童类化妆品,完整防腐体系的构建不应董蕾蕾 张晨琦 王耀华 夷 磊 庄 洁 鲍熹珺(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00)摘 要:婴童类化妆品对安全性及温和性要求很高,所以对婴童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构建要更加慎重。

本文对婴童化妆品防腐剂的相关法规、趋势进行了分析,对防腐体系有效性的评估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对婴童化妆品防腐体系构建应关注的栅栏因子,如市售产品的包装形式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婴童化妆品;防腐体系;防腐剂;包装;有效性评估中图分类号:TQ6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1(2020)06-52-05作者简介:董蕾蕾 ,华熙生物上海研发中心研发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母婴及洗护产品开发。

E-mail:dongll@bloomage 。

局限于配方中添加了什么防腐剂,还应从多个角度整体考虑。

本文借鉴食品行业中由德国Leistner提出的栅栏技术[2],即从不同角度设置若干强度不同的阻止微生物生长的防腐措施——“栅栏因子”,从多方面协同避免微生物对产品的污染。

化妆品安全分析报告护肤品中的防腐剂成分和过敏原评估

化妆品安全分析报告护肤品中的防腐剂成分和过敏原评估

化妆品安全分析报告护肤品中的防腐剂成分和过敏原评估化妆品安全分析报告护肤品中的防腐剂成分和过敏原评估化妆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护肤品更是每天都要使用的必备品。

然而,长期以来,关于护肤品是否安全的争议一直存在。

特别是针对护肤品中的防腐剂成分和过敏原评估,更是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一、护肤品中的防腐剂成分防腐剂是化妆品中常见的一类成分,它们的作用是抑制或延缓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常见的防腐剂成分包括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

这些成分在护肤品中被广泛应用,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微生物的侵入而导致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

但是,有关防腐剂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某些防腐剂成分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等问题。

因此,对于防腐剂成分的评估和筛选至关重要。

确保选用的防腐剂成分在正确的浓度下使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二、过敏原评估过敏原是指能够诱发或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或成分。

在护肤品中,一些成分很容易成为过敏原,引发人们的皮肤敏感问题。

比如,某些香料、某些植物提取物等,都有可能触发皮肤过敏反应。

因此,在产品开发和上市前,进行过敏原评估非常重要。

过敏原评估主要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个方面。

体外试验采用人工皮肤模型、细胞毒性实验等方法,评估可能存在的过敏反应。

而体内试验则是通过人体实验,观察被评估物质对人体的刺激和过敏反应。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估护肤品中可能存在的过敏原潜在风险。

三、化妆品安全性评估体系为了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评估体系。

其中,欧盟化妆品法规是全球公认的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按照欧盟法规,化妆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确定是否适合市场上的使用。

化妆品安全性评估体系包括多个环节,如成分信息评估、毒理学评估、生态学评估、暴露评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3溶解性能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因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必需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在多相系统中、水相中须溶解有足够的防腐剂。然而,只是强调防腐剂的水溶性显然是片面的,好的防腐剂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或者说有一个恰当的油水分配系数),这样才有利于通过蛋白质(亲水)和脂质(亲油)构成的微生物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其“毒害”细胞的作用。
GLYDANT PLUS DMDM和IPBC
IRGASAN DP300(玉
洁新DP-300)、 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
Oletron
1.2化妆品的防腐体系的构建
1.2.1防腐剂的复配
SUTTOCIDE A 羟甲基甘氨酸钠
华科-98、凯松CG、 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和5-氯-2-2甲基-4-异
JX-515、YN-H3 噻唑啉-3-酮
GLYDANT 二甲基二羟基乙内酰脲
1.2.2.2产品的pH值
大多数的防腐剂都容易在酸性和中性的环境中发挥其效能,在碱性环境中效力显著减低,甚至失效,而季铵盐类防腐剂却在pH值大于7时才有效。环境中的pH值主要是通过两方面的作用影响防腐剂效能的。①pH值变化引起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其通透性,进而影响防腐剂分子的存在形式(例如离子形式或分子形式),而许多有机类的防腐剂通过常以分子形式才容易通过微生物细胞膜的脂质层。
1.2.2化妆品防腐体系构建需考虑的其它因素
并不是说,简单地把几种抗菌效果较好的防腐剂混配起来就能获得一个好的防腐体系了,各类化妆品的组分复杂,理化性能差异很大,防腐剂的效能能否充分发挥出来,还受到其中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1.2.2.1防腐剂使用量
化妆品防腐剂用量必须以安全性作为前提,我国和有关国家的组织允许使用的化妆品防腐剂都有一定的规定。然而,要使防腐体系的效力能发挥出来,还须保证足够的使用量,在使用量选定时,可先参考防腐剂的MIC值和商品的说明书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具体产品的使用试验才能作出最终决定,因此,MIC值很小的杀菌剂,在产品中应用时表现得很糟糕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不过,在微生物挑战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里,不同国家和组织采用的测试菌种、接种方式、分离时间等还是有差异的,评价方法自然也有所不同,下面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CTFA的方法初始的霉菌和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04cfu/g(mL)和106cfu/g(mL),要求在第7天时霉菌降低90%,细菌降低99.9%,并且在28天内菌数持续下降。
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03年11月17日
摘 要:对建立化妆品防腐体系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就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符合实践情况并适用于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效能测试方法的评价标准,还为化妆品防腐体系筛选过程的快速判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1.1化妆品防腐剂
早期使用的防腐剂有:尼泊金脂类、苯甲醇、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物、对氯间二甲酚、苯氧基乙醇、布罗波尔(Bronopol,2-溴-2-硝基丙烷-1,3-丙二醇)、道维希尔200(Dowicil-200,六亚甲基四胺衍生物)、杰马-115(Germall-115,咪唑烷基脲)、脱氢醋酸、甲醛、山梨酸等。这些防腐剂至今很多仍在使用。近期推广商品化的化妆品防腐剂见表1。至于复配而成的防腐剂商品更是数不胜数。
S&M KOKO试验方法,每星期在25g同一样品中接种0.1mL 108 cfu/g~109 cfu/g(mL)的混合菌液,连续6星期,若每星期接种前的菌数下降至10 cfu/g(mL)以下,则视为合格。
本实验室参照CTFA的方法,根据目前国内生产企业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测试数据分析和跟踪调查,提出了以下供化妆品企业参考的评价标准:[初始接种量细菌106 cfu/g~103 cfu/g(mL)]:①第28天时,样品中含细菌或霉菌>103cfu/g(mL)该样品不能通过微生物攻击的挑战试验,表明样品的防腐体系不能有效地志到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中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②第28天时,样品中含细菌或霉菌在102 cfu/g~103 cfu/g(mL),该样品有条件地通过挑战试验,即当产品中蛋白质或其他动植物材料成分不是特别高,同时生产的卫生环境符合要求,包装物不易发生二次污染时,该防霉体系可以使用,否则不能。③第28天时,样品中含细菌或霉菌在10 cfu/g~102 cfu/g(mL),表明该样品的防腐体系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抑杀效果,通过挑战试验,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时不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④从第7天起,样品中的细菌或霉菌<10 cfu/g(mL),说明该样品的防腐体系对微生物有特强的抑杀作用,通过挑战试验,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时很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1.2.2.5产品中微生物的初始污染量对防腐剂效能的发挥也有直接的影响
当产品或原料污染严重时,微生物分泌的代谢产物与防腐剂作用,防腐剂杀死大量的菌体都会“消耗”一部分防腐剂;更重要的是,许多微生物在大量繁殖时,能分泌一种类似蛋白质物质,把菌体包裹起来,起到“抵御”外来化学物理因素的损害;有报道甚至指出,当微生物已经大量繁殖后,某些杀菌剂还可作为营养物被微生物利用。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防腐剂,在不同组成、不同剂型的化妆品中发挥出的防腐效能都可能很不一样。一个防腐体系对一种特定的产品效果优良,而对另一种产品却很不理想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在投产前对产防腐体系的可靠性做效能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2化妆品防腐体系效能的评价
2.1评价方法
近年来,以微生物挑战试验作为测试和评价化妆品的防腐效能已经逐步被国内外化妆品生产企业接受和推行,这是基于微生物挑战试验能够模拟化妆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受到高强度的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和自然界中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条件,使简测试结果更接近“残酷的现实”,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从而为保证产品避免由微生物污染造成的损失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供可靠的保证。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及其有关组织对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方法,但其基本设计则是相同的,这就是,在待测样本中人为地接种若干种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在适当的温度下存放,定期分离样本的微生物,并根据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评价样本的抗菌效能。
一种万能的防腐剂是不存在的。多种防腐剂的相互配合,优缺点的互补,至少有如下优势:①拓宽抗菌谱;某种防腐剂对一些微生物效果好而对另一些微生物效果差,而另一种防腐剂刚好相反。两者合用,就能达到广谱抗菌的防治目的。②提高药效:两种杀菌作用机制不同的防腐剂共用,其效果往往不是简单的叠加作用,而是相乘作用,这种所谓增效作用,通常在降低使用量的情况下,仍保持足够的杀菌效力。③抗二次污染:有些防腐剂对霉腐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较好,但残效期有限,而另一类防腐剂的杀灭效果不大,但抑制作用显著,两者混用,既能保证贮存和货架质量,又可防止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污染。④提高安全性:单一使用防腐剂,有时要达到防腐效果,用量需超过规定的防治目的,又可保证产品的安全性。⑤预防抗药性的产生:如果某种微生物对一种防腐剂容易产生抗药性的话,它对两种以上的防腐剂都同时产生抗药性的机会自然就困mc)是判断一种防腐剂效果的首先考虑的基本指标,MIC值越小,表明其效力越高。表2是某些化妆品防腐剂对主要测试微生物的MIC。
表1一些化妆品防腐剂商品及化学成分
商品名称 化学成分
Enxylk400 甲基二溴戊二腈和苯氧乙醇
1.2.2.4化学相容性
一般来说,防腐剂和化妆品中的活性物质和助剂之间是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组分之间也具有一定的不相容性。 在筛选化妆品的防腐体系的时候,以下的一些情况是值得注意的:①化妆品中的某些组成材料如碳水化合物、滑石粉、金属氧化物、纤维素等会吸附防腐剂,降低其效力。②产品中含有淀粉类物质,可影响尼泊金酯类的抑菌效果。③高浓度的蛋白质一方面可能通过对微生物形成保护层,降低防腐剂的抗菌活性,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微生物的增长。④金属离子如 Mg2+、Ca2+、Zn2+,对防腐剂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过量的金属离子在香料、润滑剂、天然或敏感的化合物中易形成难溶物或发生催化氧化反应。⑤防腐剂可和化妆品的某些组分形成氢键或螯合物,通过“束缚”或“消耗”的方式,降低防腐体系的效能。⑥少量表面活性剂增加防腐剂对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增效作用,但是量大时会形成胶束,吸引水相中的防腐剂,降低了防腐剂在水相中的含量,影响了其杀菌效能。⑦某些防腐剂和表面活性剂如硫酸盐、碳酸盐、含氮表面活性剂作用、和色素荧光染料作用、和包装材料作用、在影响防腐剂效力的表面张力,产品的发泡性,组分的溶解性,色素的显色性,香料的气味,活性因子的生物活性等多方面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等都应该在考虑之列。
关键词:化妆品;防腐剂;防腐体系;微生物挑战试验
大多数化妆品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环境中的微生物一俟进入,即可迅速繁殖,破坏产品的感官品质,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一个良好的防腐体系,对于化妆品产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 化妆品的防腐体系
化妆品的防腐体系实际上是由若干种防腐剂(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构建而成。防腐体系的基本要素是防腐剂,但其效能大小又与其用量和使用对象的剂型(液态、粉状、乳状、膏霜状等)特性、组成(是否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动植物抽提物等)、pH值、可能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密切相关。
Nipacide PX (PCMX) 对氯间二甲苯酚
GERMALLⅡ 双咪唑烷基脲
GERMALL PLUS 双咪唑烷基脲和碘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
ALLANTOIN 乙醛双酰脲
美国在CTFA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即,若单菌接种的三个平行试验中任何一种微生物数量的平均值,在第七天时下降到100 cfu/g(mL)以下,28天全部为0,则视为效果优良;通过挑战试验若第七天时下降到1000 cfu/g(mL)以下,则视为勉强通过:若单菌接种的任何一种微生物,任何一个平行样达不到上述标准,也达不到CTFA的要求,防腐体系则评定为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