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技巧型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

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

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一、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二)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由虚入实、虚实相生,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正面衬托、对比反衬,比兴,联想,想像、托物言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叠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起伏、悬念、衔接、照应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四)材料取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繁简有致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术语。

(背)二、鉴赏语言常用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
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 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 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 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 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
操守。

松 杜荀鹤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 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 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 “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 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 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 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 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 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中 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 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 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 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 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 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 了(某某)作用。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 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 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 1 修辞技巧: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1)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 点面结合 (2)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
骤 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 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柔和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 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 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古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 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 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 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 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练习3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 何特色
•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 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 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名词
•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动词
练习:2005年浙江高考卷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 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
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 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华胥梦: 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这首词第二句中的“ 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 请简述理由。 分 成“见”字?请简述理由。(4分)
22:22 7
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4
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 一联中“ ”“没 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 达效果。 达效果。
22:22 3
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答题步骤: 4.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 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2:22
第二种模式: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练习: 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二首 其一)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2:22
17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教学园地11-23 1940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分析技巧型设题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设题变式: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思路: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某某)思想、感情。

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表现手法。

(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二)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三)专项训练1.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春尽(宋)郑獬(注]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分)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时代。

②愠:疾苦,怨愤,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一、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

3. 练习题: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3. 讲解分析方法:讲解并示范如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等方法。

4.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5. 解答与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正确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诗歌意境的分类:自然意境、人物意境、哲理意境等。

2. 不同类型意境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3. 举例分析不同类型意境的诗歌,加深理解。

七、巩固练习:1. 提供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分析的思路与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与技巧。

2. 强调诗歌意境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 要求报告中包括诗歌的意境类型、分析思路与技巧等内容。

十、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强化练习(一)
(10年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 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主要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步骤一)。作者 以素蝶自喻(步骤二)。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 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 能(步骤三)。
强化练习(二)
(10年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 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 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 答: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 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 无奈之情。
强化练习(三)
(10年浙江卷)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 (步骤一) “宿”
和“寻”皆为人的动作,把“云”、和 “月”人格化。 (步骤二)诗人欲和白云对 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 的愉悦心境。 (步骤三)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以闹衬静 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联想(虚实结合)对比 白描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1)先观点后理由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古代诗歌鉴赏技巧(2)例 3 阅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回答: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内容分析。
①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 林和泉声。 ②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 ③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 答题
意境分析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 首诗或词作赏析。
倦夜 杜甫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 忧愁 惆怅 寂寞 伤感 孤独 烦闷 恬淡
闲适 欢乐 仰慕 激愤 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
① (描绘图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 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②(概括氛围) 营造了清新恬淡的意境。
③ (分析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 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悠然之情。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 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村舍① 许浑
自翦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 菜妻②早报蒸藜③熟,童子遥迎种豆归。 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 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严光旧钓矶④。 [注]①本诗以国运渐颓的中唐为背景。②莱 妻:贤妇的代称。③藜:藜草做的饭,泛指 粗劣的食物。④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 士。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诗歌鉴赏八大题型

诗歌鉴赏八大题型

诗歌鉴赏八大题型
1.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氛围+分析作者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题步骤:指出具体手法+分析该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表达效果。

3.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字(词)在诗中的含义或作用是什么?
解题步骤: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题步骤:该词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词在内容上
统领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主旨是什么?
解题步骤:分析诗中直接或间接表现的情感或主旨+用诗中的具体内容阐述该情感或主旨+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某句)的赏析,哪一种说法更恰当?解题步骤:仔细阅读题目中的选项,找出选项中的关键点与诗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该选项是否符合原诗内容+指出原诗内容与选项的异同点。

8.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与另一首诗(词)相比,有哪些异同点?解题步骤:分别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表现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异同点+指出两首诗(词)的共性和差异。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型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型

• 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 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 切感人。 • 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 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 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 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 的心情更加深切。 • ④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 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 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这样,虚 实结合,凄切缠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 • • • • •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 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 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 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步 骤二)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 用的忧国忧君忧民之情。(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 茶,诗酒趋年华。 •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 任密州地方官。 •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 火称新火。 • 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 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 罩着千家万户。寒食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只 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 火来烹煮新茶,趁著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 吧

诗歌鉴赏六种模型

诗歌鉴赏六种模型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
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
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 么样的形象(品质)?
模型 六 分析形象型 解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
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 尚。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蝉 以蝉表品行 高洁。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 别绪相联系。琴瑟 ⑴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亦作“瑟琴”。⑵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相关知识链接
抒情方式:
⑵间接抒情:
B、托物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动静衬 衬托 反衬 声寂衬 描写 乐哀衬 手法 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 白描
修辞手法:比兴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用典 设问 反问 反语等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 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 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 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 把握程度。
模型 五 分析关键词型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
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
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
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模型 二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简答题

诗歌鉴赏简答题
古代诗歌赏析题
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
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 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 么样的形象(品质)? 应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了解 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的形象的相
第二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 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 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

第六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 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 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 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 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 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 骤三)。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思路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 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 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 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 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
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
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 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2005年山东卷)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 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试说明你的理由。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 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 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 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讳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及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下面是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及答题技巧,供参考。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1.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点击查看: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技巧型,一招搞定
——分析技巧型诗歌鉴赏复习课教学实录
该课由来:每每考试结束,学生总是感慨,为什么诗歌鉴赏总是得分那么低啊。

拿学生的试卷一分析,发现问题都是相似的:该拿的分没有拿到,答问题不够全面,这里扣一分,那里扣一分,得分自然就不高了。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分析技巧,尽量不丢分
教学步骤:
手法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分析技巧型的诗歌鉴赏课。

大家想想,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那些啊?
生(七嘴八舌)1:借景抒情
生2:比喻、拟人
生3: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生4:虚实结合
……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可是有没有这种感觉呢:在做题时,明明答对了手法,却拿不全分呢?(生或点头或说有)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招:只要大家牢牢记住了,以后在做分析技巧型的诗歌时,一定可以拿高分。

(学生一听,立刻精神抖擞。

)板书:(边板书边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这些手法的作用)
情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修辞:比喻、比拟、对比、通感、象征、反语、衬托、夸张……
角度:从声色形写,从视觉听觉感觉写,从仰视俯视写,从远景近景写,从全景局景写,从正面侧面写,从动静写,从虚实写
二、方法检测
师:如果同学们在分析技巧时,都能从这三方面全面考虑,还会丢分吗?下面以我们考过的题为例,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方法有没有用。

例1:(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卷)
栀子花诗(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问: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做简要赏析。

(4分)
答案:①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夜风”的风情。

(修辞)②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角度)③一“牵”一“送”,夏月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态。

(如果从情景方面来答,可以说,通过对夜风、花香的描绘,写出了诗人对夜风的喜悦、对栀子花的欣赏。

虽然与答案不太相符,但是一定会酌情给分。

)任答2点,即可得4分。

例2:200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如梦令(贺铸)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①,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问:请结合全词赏析“”。

答案: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修辞),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
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2分);“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2分)。

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情景)
例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卷,即市统考卷)
浣溪沙(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问:梁启超曾将下阕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赏为“新奇的比喻”,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修辞)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总之,此词写的是春愁,秦观将细微的景物和幽渺的感觉极为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梦和愁具体成了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

(角度:简言之可以说是化实为虚)
三、方法练习
师:经过以上的检测,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从情景、修辞、角度三方面考虑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一般都能回答得很全面,都能拿全分数。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生跃跃欲试。

以下步骤略)
作者:陈丽红
单位:东莞市第一中学
邮编:523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