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公开课---诗歌鉴赏之写景艺术教学课件共32张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写景技巧上课PPT课件
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学生可以就写景技巧相关的内容提出疑问,老师进行解 答和补充。
鼓励学生在提问环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写景诗句
0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享自己喜欢的写景诗句,
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02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评价,共同探讨写景诗 句的魅力。
02 现代诗歌
起源于近代西方,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表达,如 浪漫主义诗歌。
03 诗歌分类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根据内容、形式和 风格进行分类。
诗歌的语言特点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表达深刻, 通过意象和象征传递情感 和意义。
意象丰富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创造独特的艺术 境界。
节奏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音韵和韵律表现语言 的音乐美。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 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床 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 静、清新的氛围。
2. 比喻和拟人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将月光比喻为霜, 赋予夜晚以人的情感,使 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寂和 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情 感真挚。
《春晓》的意境营造探讨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写景技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写景技巧,并尝 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提高审美情 趣和文化素养。
02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诗歌的起源与分类
01 古代诗歌
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间歌谣,如 《诗经》中的作品。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提问环节
学生可以就写景技巧相关的内容提出疑问,老师进行解 答和补充。
鼓励学生在提问环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写景诗句
0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享自己喜欢的写景诗句,
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02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评价,共同探讨写景诗 句的魅力。
02 现代诗歌
起源于近代西方,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表达,如 浪漫主义诗歌。
03 诗歌分类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根据内容、形式和 风格进行分类。
诗歌的语言特点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表达深刻, 通过意象和象征传递情感 和意义。
意象丰富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创造独特的艺术 境界。
节奏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通过音韵和韵律表现语言 的音乐美。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 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床 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 静、清新的氛围。
2. 比喻和拟人
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将月光比喻为霜, 赋予夜晚以人的情感,使 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寂和 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情 感真挚。
《春晓》的意境营造探讨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写景技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写景技巧,并尝 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提高审美情 趣和文化素养。
02
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诗歌的起源与分类
01 古代诗歌
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间歌谣,如 《诗经》中的作品。
高考复习鉴赏古诗之景物描写 PPT优秀课件
概括特点
分析感情 点明效果 情感作用
3、景物作用类: 内容作用 结构作用
写 景 手 法
技法类
修辞类
。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 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句作者从 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则从视觉角 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分)。
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 鸂鶒 (xīchī)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请分析诗歌中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请分析诗歌中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5分) 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 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 清香。一对鸳鸯鸂鶒,悠闲自在,嬉戏 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 怕人。到处都是一片翠绿葱茏的桑树和 柘树,长势繁密幽深。(3分)描绘了一 幅静谧恬淡的春晚之景。(2分)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
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4分)
①以静衬动,“黄牛”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 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 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句
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句属实写,写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PPT课件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2
2019/11/5
13
虚与实的结合
分析柳永《雨霖铃》的写景角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分析: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 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 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 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9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 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 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 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1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 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绿”与 “红”、“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 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14
动和静的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 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 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 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2
2019/11/5
13
虚与实的结合
分析柳永《雨霖铃》的写景角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分析: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 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 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 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9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 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 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 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1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 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绿”与 “红”、“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 比;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14
动和静的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 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 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 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诗歌鉴赏写景技巧上课PPT课件
(1分) (2)运用了夸张的手法,(1分)山峰座座相连离天
还不到一尺,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既 形声兼备又动静相衬,(1分)渲染了蜀道的陡高 与艰险,(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
(1分)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 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 法的(阐运用)
巩固提高
(3)虚实结合(1分)“疏种碧松通月朗”为 实写,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 明月松间照的美景;“多栽红药待春还”为虚 写,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 景色。(1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描写 了院中景致的美好,又给读者想象空间,(1 分)表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 (1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赏析颈联写景艺术?
参考答案: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 是视觉和静态描写。点明作者身处边塞环境的艰 苦,营造了凄楚苦涩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凄凉哀 愁的情绪。
【学习目标】
•积累鉴赏术语并能准确运用。
•归纳总结诗歌写景的角度和答题步 骤,强化规范答题意识。
课堂探究
独立完成【课堂探究】练习题及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3分钟):南排小组讨论练习一和探究一, 北排小组讨论练习二和探究二
小组合作、展示5分钟
讨论分工
内 容 分 展示内容
类
小组分工
第1题及探究 口头指出各 (1)(2)(3) 一组
题写景方法 (4)(5)(6) 二组
第2题及探究
归纳总结写 景角度及方
还不到一尺,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既 形声兼备又动静相衬,(1分)渲染了蜀道的陡高 与艰险,(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
(1分)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 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 法的(阐运用)
巩固提高
(3)虚实结合(1分)“疏种碧松通月朗”为 实写,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 明月松间照的美景;“多栽红药待春还”为虚 写,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 景色。(1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描写 了院中景致的美好,又给读者想象空间,(1 分)表达了诗人对窦员外新居的喜爱之情。 (1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赏析颈联写景艺术?
参考答案: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 是视觉和静态描写。点明作者身处边塞环境的艰 苦,营造了凄楚苦涩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凄凉哀 愁的情绪。
【学习目标】
•积累鉴赏术语并能准确运用。
•归纳总结诗歌写景的角度和答题步 骤,强化规范答题意识。
课堂探究
独立完成【课堂探究】练习题及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3分钟):南排小组讨论练习一和探究一, 北排小组讨论练习二和探究二
小组合作、展示5分钟
讨论分工
内 容 分 展示内容
类
小组分工
第1题及探究 口头指出各 (1)(2)(3) 一组
题写景方法 (4)(5)(6) 二组
第2题及探究
归纳总结写 景角度及方
高考专题复习:诗词写景课件(共34张PPT).ppt
经典真题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田安(今属江田)田。②淀:即蓝靛,蓝田染料。
✍(2)这田散曲田句田景,合起来田构成了田幅田彩绚丽的浔阳田田图。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度对这田散曲作简要赏析。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田阔辽的样田。
✍ 从情景关系的⻆度,赏析本诗田联、颔联、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尾联运田有 什么特田?
①田联描绘了树田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田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 喜悦的田情。田
✍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田法。(4 分)
①以情相问,以景答。田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田 ③“深田” “夕照”“秋田”三个意象连田,委婉地表达出词田田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
春江晚景 张九龄
经典真题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全诗韵味悠田。田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 “夜深同徙倚,秋田斜田钓田归”之景交融, 使情感表达含蓄深田。
阅读下田这田词,按要求作答。(7分)田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经典真 题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 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 夕照深秋雨。
秋景特点 •• 答题词汇
衰败
凄凉、凄清
荒凉、荒芜 肃杀、肃穆 冷清、冷寂、冷落 萧瑟、萧条、萧索
孤寂、空寂、寥落 悲凉、阴冷、苍凉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PPT课件
9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 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 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 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4
动和静的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 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 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 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
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时空:季节:春夏秋冬
时间:早晨 中午 傍晚 夜晚
6
远与近的结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 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 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 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 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 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 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 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 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 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 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 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 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 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4
动和静的结合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 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 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 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 具艺术感染力。
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
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时空:季节:春夏秋冬
时间:早晨 中午 傍晚 夜晚
6
远与近的结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 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 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 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 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 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 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 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 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 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 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PPT优秀课件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郦道元《水经注》)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杜甫《秋兴八首》)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歌 题材内容 事件
景语
情语
王诗 写景 郦诗 抒怀
游 巴峡
晴江浣二女流明朝莹日鸣莺鸡为故市声于舟中忆帝京 解离情
猿鸣
泪沾裳
杜诗
玉露 枫林 山峡气萧森
伤
↓同↓
游巴峡
↓ 异↓
王: 色调明丽 平静祥和 淡淡的思乡之情 得以缓解,不悲苦
郦、杜:色调凄冷 萧瑟阴森 情感悲苦
王诗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 “二流明莹”等意 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平静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 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诗歌 题材内容
曹诗 即事 辛词 感怀
事件
学六韬 披金甲 不卖刀
醉里看剑 梦回连营……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情语
尚嫌 羞见
可怜
同: 伤己——壮志难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 曹诗:报国之心犹存,壮心不已的豪情 辛词: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写景诗复习课件
•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明亮,宛如夜烛相伴,照 人无眠。
•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 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分)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诗歌鉴赏小结(二)
写景作用
知识梳理(二)
•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情感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 物 景结情。 描 •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写 •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的 •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作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用 • 7、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8、诗人感情
•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晕,月晕。
•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Fra bibliotek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4分)
针对训练
•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 本诗前三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 的?(6分) • 水粼粼渌菜畦香——嗅觉 • 塔影如龙卧夕阳——视觉 • 高柳乱蝉风不住——听觉
• 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 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分)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②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诗歌鉴赏小结(二)
写景作用
知识梳理(二)
• 内容+情景关系+结构+情感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 物 景结情。 描 •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写 •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的 •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作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用 • 7、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 8、诗人感情
•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晕,月晕。
•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Fra bibliotek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4分)
针对训练
•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 本诗前三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 的?(6分) • 水粼粼渌菜畦香——嗅觉 • 塔影如龙卧夕阳——视觉 • 高柳乱蝉风不住——听觉
• 双调·落梅风·春晚 【元】张可久 •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
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
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
如何读懂一首诗
1
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2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情感
歌古 鉴代 赏诗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树
3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二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读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作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者
表达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作者
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达的心境。
16
拓展训练:
方 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8
《咏素蝶诗》——
方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 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法 《鹊桥仙·七夕》—— 一
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
读 而写)2、暗示写作内容与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标 《征人怨》——
题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别(边塞
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
9
方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仅从标
法
题上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1
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2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情感
歌古 鉴代 赏诗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树
3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二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读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作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者
表达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表现作者
虽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达的心境。
16
拓展训练:
方 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
8
《咏素蝶诗》——
方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 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法 《鹊桥仙·七夕》—— 一
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
读 而写)2、暗示写作内容与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标 《征人怨》——
题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别(边塞
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
9
方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仅从标
法
题上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复习课件 (共23张PPT)
101徐艺
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有声”和“无 语”突出了秋天山野的寂静。充分调动 了各种感官,“万壑有声含晚籁”利用 了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利用了视 觉。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山谷的幽静。
102孙意晨
颔联的意思是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 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前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回声,后一句从 视觉的角度写无语的山峰与夕阳。描绘 出了秋日傍晚辽阔宁静的意境。从听觉、 视觉两个感官角度描绘出了秋日傍晚辽 阔宁静的意境。
2020.5.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因仗义执言而被贬 为商州团练副使时。
★ (1)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这两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这两句所写 之景由下而上,由深而高。“万壑”写山壑之多,“有声”暗 写山泉淙淙有力,衬托了“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山峰本不 能言,以“无语”称之,看似无理,却有妙理奇趣。人对山而 忘言,山对人而无语,真是契合无间。
答案:这两句描写山景,意境阔大而又趣味盎然。上句动中有 静,万条谷壑泉水淙淙,奏出天籁之音;下句静中有动,山峰 肃立,静静聆听山鸣谷应。“立斜阳”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晚山 的可爱。
诗歌鉴赏之景物描写ppt课件
第一步: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格式: (形容词)+
(名词)图/景
(景物氛围特点) (时间季节地点)
第二步:列举诗中有关意象,描述诗句内容。
18
思维导引(怎么答)
·找出意象词(景物) ·找到(景物)修饰语 ·概括意象(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通过联想、想象,将诗句描绘成为浑然一体 的画面,语言力求流畅优美,要忠于原诗。 ·尽量点明时间、地点
注:①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
河早已结冻,不再流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 淌(。步骤二)
的图景?
20
牛刀小试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①迟日:指春天。②泥融:春日 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 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13
思维导引(怎么答)
·找出意象词(景物)
·找到(景物)修饰语
·概括意象(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知识储备:古诗词鉴赏中常见意境术语
1 、恬淡闲适 安谧恬美 优美宁静 2、 华美艳丽 明快活泼 热烈欢快 3 、清新自然 空灵悠远 朴素自然 4、 孤寂冷清 空寂寥落 萧瑟凄冷 5 、雄伟壮丽 辽阔苍凉 深远辽阔
宁谧悠远 生机勃勃 清新明丽 荒芜空旷 雄浑悲壮
14
思维导引(怎么答)
·找出意象词(景物) ·找到(景物)修饰语 ·概括意象(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通过联想、想象,将诗句描绘成为浑然一体 的画面,语言力求流畅优美,要忠于原诗。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 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格式: (形容词)+
(名词)图/景
(景物氛围特点) (时间季节地点)
第二步:列举诗中有关意象,描述诗句内容。
18
思维导引(怎么答)
·找出意象词(景物) ·找到(景物)修饰语 ·概括意象(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通过联想、想象,将诗句描绘成为浑然一体 的画面,语言力求流畅优美,要忠于原诗。 ·尽量点明时间、地点
注:①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
河早已结冻,不再流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 淌(。步骤二)
的图景?
20
牛刀小试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①迟日:指春天。②泥融:春日 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 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13
思维导引(怎么答)
·找出意象词(景物)
·找到(景物)修饰语
·概括意象(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知识储备:古诗词鉴赏中常见意境术语
1 、恬淡闲适 安谧恬美 优美宁静 2、 华美艳丽 明快活泼 热烈欢快 3 、清新自然 空灵悠远 朴素自然 4、 孤寂冷清 空寂寥落 萧瑟凄冷 5 、雄伟壮丽 辽阔苍凉 深远辽阔
宁谧悠远 生机勃勃 清新明丽 荒芜空旷 雄浑悲壮
14
思维导引(怎么答)
·找出意象词(景物) ·找到(景物)修饰语 ·概括意象(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通过联想、想象,将诗句描绘成为浑然一体 的画面,语言力求流畅优美,要忠于原诗。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 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
依,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四、点面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写所有的山林与路径呈 现出深冬时节,万籁俱寂、人迹罕至的画面,这是“面” 的描绘,写出环境的苦寒与孤寂;后两句中,孤舟行船、 独钓江雪的蓑笠翁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是“点”的描绘。 全诗由面及点,突出人物卓然独立、坚韧不拔的气节与品 格。
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正侧结合
手法解读.avi
【知识小结】
写 景
顺序:空间(远近、高低)、时间(早晚、季节)
艺 感官:视、听、嗅、味、触
术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等
技 表现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色彩、
巧
白描等
【旧题重做】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 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 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写景。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 现在哪里?任选两点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 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体,生动形象。
2.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 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 生机。
3.视觉、嗅觉、听觉结合: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 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全面而精确地写 出了早春风物。
考点阐释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直击高考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考查比例 5/16 4/16 3/17 1/17 7/14 2/8
山东卷考查内容 视听结合
比喻、动静结合
拟人、排比
课前案反馈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
关键词:写景 特点 手法 艺术
【目标二】 明确并掌握写景的艺术手法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高低、动静、色彩对比
即时小训练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色彩组合、视听结合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2.视听结合: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 觉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所见所闻。
3.拟人:“数声啼鸟怨年华”把鸟儿拟人化,鸟儿啼叫好 像是在抱怨年华流逝。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怨。
★ 2.(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10月阶段检测) 送魏万之京 李硕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两点即可)(6分)
二、白描
白描是以单笔勾勒为特点,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 修饰与渲染。其作用是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地表现出 事物特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以 白描简笔勾勒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描绘 出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注意答题思路)
1.视角上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近景“竹隐墙”、“乱 蝉衰草小池塘” 。再由上而下: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 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
2.动静结合: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乱蝉”“翻空 白鸟”是动景,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 初美丽的图景。
要点残缺
手法不明 思路混乱,答题不规范
【目标一】了解设题方式
常见设题方式: 这首诗(词)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变式: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XX景色的?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试从某一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某一联(写景)进行赏析。 5.赏析诗中某一联的写景艺术。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 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 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 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
诗歌写景手法解读
古人描写景物时,为了追求表达效果,就经 常使用某种写景手法,更多的时候是多种写景手 法综合运用。这些手法都是为景物而服务的,但 是不同的手法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为了大家 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手法及其效果,让我们再次走 进这些熟悉的诗歌。
一、列锦
列锦,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 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手法。
2.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 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 围。
(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5月针对性考试) 广阳山道中 李攀龙
出峡还何地?松杉郁不开。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①,年饥损吏才。 难将忧国泪,涕泣向蒿莱②。 注:①纡王事,指为君王服劳效忠的事得到暂时的宽 缓。②蒿莱,指草野。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需答出两 点)(4分)
【目标三】实战演练,进一步规范答题思路。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 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 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 句分析两点。(6分)
参考答案
1.远近结合:既写了远景“十里青山” ,又写了近景 “潮平路带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仅仅 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 而情思尽溢于言外。这就是列锦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 传神描摹事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 了一幅凄清萧索的清晨景色图,曲折地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 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参考答案
1.首联巧妙的设问,形象地写出了峡谷中山路蜿蜒、 松杉蔽日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雷声仿佛从千重山巅 跌落、暴雨好似从万座高峰倾泻而出的景象,用 语豪壮,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震撼。 巧妙设问,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 夸张手法等等。分析略。(答出两点,一点2分; 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4.远近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 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富有层次感。
1.(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5月高三语文最后模拟试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③。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④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 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④北庭:汉时北匈 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第二联是如何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
3.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白鸟”与“红蕖”红白相映,色彩 鲜明;“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 “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 出的淡淡清香。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知识小结手法) 2.析手法(联系诗句分析这一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点作用(点明使用这一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 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 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山东省威海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 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参考答案
1.拟人:树色催寒,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 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写出了深秋时节 萧瑟的景象。
2.视听结合: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砧声,是从 听觉入手。写出了环境的凄凉冷清,表现了作者内心 的幽怨惆怅之感。
3.想象:关城树色和御园砧声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渲 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答出两点,且分析恰当即 可)
三、虚实结合
虚是过往的、想象中的景、事;实是指眼前的、现实 的景、事;两者交织起来描写事物的手法就是虚实结合。 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是眼前的实景,后面又写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一个“念”字,让我们知道这是在写离 别后途中之景,很显然是诗人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旷远迷 茫的意境。 此处写景,实实虚虚,虚实相生,共同渲染 出离情的浓重,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 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 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 人身临其境之感。
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 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2.(2017安徽卷) 月圆①
依,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四、点面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写所有的山林与路径呈 现出深冬时节,万籁俱寂、人迹罕至的画面,这是“面” 的描绘,写出环境的苦寒与孤寂;后两句中,孤舟行船、 独钓江雪的蓑笠翁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是“点”的描绘。 全诗由面及点,突出人物卓然独立、坚韧不拔的气节与品 格。
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正侧结合
手法解读.avi
【知识小结】
写 景
顺序:空间(远近、高低)、时间(早晚、季节)
艺 感官:视、听、嗅、味、触
术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等
技 表现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色彩、
巧
白描等
【旧题重做】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 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 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写景。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 现在哪里?任选两点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 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体,生动形象。
2.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 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 生机。
3.视觉、嗅觉、听觉结合: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 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全面而精确地写 出了早春风物。
考点阐释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直击高考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考查比例 5/16 4/16 3/17 1/17 7/14 2/8
山东卷考查内容 视听结合
比喻、动静结合
拟人、排比
课前案反馈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
关键词:写景 特点 手法 艺术
【目标二】 明确并掌握写景的艺术手法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高低、动静、色彩对比
即时小训练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色彩组合、视听结合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2.视听结合: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 觉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所见所闻。
3.拟人:“数声啼鸟怨年华”把鸟儿拟人化,鸟儿啼叫好 像是在抱怨年华流逝。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怨。
★ 2.(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10月阶段检测) 送魏万之京 李硕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两点即可)(6分)
二、白描
白描是以单笔勾勒为特点,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 修饰与渲染。其作用是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地表现出 事物特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以 白描简笔勾勒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描绘 出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注意答题思路)
1.视角上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近景“竹隐墙”、“乱 蝉衰草小池塘” 。再由上而下: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 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
2.动静结合: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乱蝉”“翻空 白鸟”是动景,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 初美丽的图景。
要点残缺
手法不明 思路混乱,答题不规范
【目标一】了解设题方式
常见设题方式: 这首诗(词)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变式: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XX景色的?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试从某一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某一联(写景)进行赏析。 5.赏析诗中某一联的写景艺术。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 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 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 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
诗歌写景手法解读
古人描写景物时,为了追求表达效果,就经 常使用某种写景手法,更多的时候是多种写景手 法综合运用。这些手法都是为景物而服务的,但 是不同的手法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为了大家 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手法及其效果,让我们再次走 进这些熟悉的诗歌。
一、列锦
列锦,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 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手法。
2.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 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 围。
(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5月针对性考试) 广阳山道中 李攀龙
出峡还何地?松杉郁不开。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①,年饥损吏才。 难将忧国泪,涕泣向蒿莱②。 注:①纡王事,指为君王服劳效忠的事得到暂时的宽 缓。②蒿莱,指草野。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需答出两 点)(4分)
【目标三】实战演练,进一步规范答题思路。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 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 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 句分析两点。(6分)
参考答案
1.远近结合:既写了远景“十里青山” ,又写了近景 “潮平路带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仅仅 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 而情思尽溢于言外。这就是列锦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 传神描摹事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 了一幅凄清萧索的清晨景色图,曲折地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 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参考答案
1.首联巧妙的设问,形象地写出了峡谷中山路蜿蜒、 松杉蔽日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雷声仿佛从千重山巅 跌落、暴雨好似从万座高峰倾泻而出的景象,用 语豪壮,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震撼。 巧妙设问,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 夸张手法等等。分析略。(答出两点,一点2分; 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4.远近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 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富有层次感。
1.(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5月高三语文最后模拟试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③。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④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 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④北庭:汉时北匈 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第二联是如何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
3.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白鸟”与“红蕖”红白相映,色彩 鲜明;“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 “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 出的淡淡清香。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知识小结手法) 2.析手法(联系诗句分析这一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点作用(点明使用这一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 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 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山东省威海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 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参考答案
1.拟人:树色催寒,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 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写出了深秋时节 萧瑟的景象。
2.视听结合: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砧声,是从 听觉入手。写出了环境的凄凉冷清,表现了作者内心 的幽怨惆怅之感。
3.想象:关城树色和御园砧声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渲 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答出两点,且分析恰当即 可)
三、虚实结合
虚是过往的、想象中的景、事;实是指眼前的、现实 的景、事;两者交织起来描写事物的手法就是虚实结合。 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是眼前的实景,后面又写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一个“念”字,让我们知道这是在写离 别后途中之景,很显然是诗人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旷远迷 茫的意境。 此处写景,实实虚虚,虚实相生,共同渲染 出离情的浓重,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 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 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 人身临其境之感。
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 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2.(2017安徽卷) 月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