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公开课---诗歌鉴赏之写景艺术教学课件共32张PPT
合集下载
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片面情感品味牵强ppt课件
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返 首 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14
(2)打破思维定式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如
真
精
题 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贬官”就答 准
11
(2)多方联系
真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 精
题
准
自 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 备
测
考
诊
指
断 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 导
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返 首 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自
备
测 诊
和作者自身(身体、人生遭遇、理想抱负等)两种。这些都可从诗句中
考 指
断
导
找到,或从注释中得到暗示。
返 首 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景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课件
诗歌鉴赏(二) ——景物形象
真题分析
(2020·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 情。
解题思路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 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 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2020·全国3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骈头”指头并头两个,
“脱襁”意为脱去襁褓。③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 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味道相似: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 人难以接受,好比竹笋苦口;②品性相似: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 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真题分析
(2020·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 情。
解题思路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 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 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2020·全国3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骈头”指头并头两个,
“脱襁”意为脱去襁褓。③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 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味道相似: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 人难以接受,好比竹笋苦口;②品性相似: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 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课件(35张PPT)
往日所见之景的回忆。(诗人感受) ▪15.(3分)C 译文解释了是安闲可亲。
▪小结:选择项一般从以下方面设题: ▪描述画面,诗人如何赏画,诗人评价、感受、感情
10
16.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 16.①通过对惠崇的直接评价:开头两句将惠崇与 画史上其他画家相比较(对比),强调了他的突出 地位,表现了画技的高超;
2021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1
赏析题画诗 1、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题画诗
2
2019年全国卷一: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歌翻译: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 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 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4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C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Leabharlann Baidu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
于简淡中见新奇。(评价诗歌)
▪小结:选择项一般从以下方面设题: ▪描述画面,诗人如何赏画,诗人评价、感受、感情
10
16.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 16.①通过对惠崇的直接评价:开头两句将惠崇与 画史上其他画家相比较(对比),强调了他的突出 地位,表现了画技的高超;
2021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1
赏析题画诗 1、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题画诗
2
2019年全国卷一: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歌翻译: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 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 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4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C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Leabharlann Baidu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
于简淡中见新奇。(评价诗歌)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共32张PPT)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高三语文第二 轮复习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共32张PPT)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高三语文第二 轮复习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共32张PPT)
1.意象类题型
“意象”,是诗人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 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蕴含了诗 人情感的客观物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 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 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 一致的。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高三语文第二 轮复习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共32张PPT)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高三语文第二 轮复习 古诗鉴赏之景物形象(共32张PPT)
类型
术语
《听课手册》P52
相关 答题 术语
动 活泼、热烈、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 壮 壮阔、壮丽、高远、清远、雄浑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他“生而文章 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 《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 族贵胄死后的萧瑟荒凉。
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 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2分)。在薄薄的迷雾中,杨柳依依,杏 花飘落,五更的钟声响起。寂静凄凉景阳殿上的月儿照着残花。 这些意象营造了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2分),令人凄惶惆怅 (1分)。
高中语文-诗歌写景的方法 课件(24张ppt)
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比如前面提 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 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 “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 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 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 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 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 构特点。
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 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 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 又一个鉴赏角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 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抓住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 面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⑦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 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 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 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 构特点。
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 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 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 又一个鉴赏角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 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抓住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 面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⑦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 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文学评论类诗歌鉴赏 课件20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朝退书怀 韩偓【注】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注】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晚唐诗人,协助宰相崔胤平定 宦官刘季述叛乱后,得到唐昭宗的器重,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典掌机要 ,本诗大概作于此时。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皇权衰败,社会动荡。 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请结合诗歌尾联谈 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 有人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恢宏的科学意境、乐观的科学态度和 空灵的想象力”。请结合本文对上述特点加以分析。
• 科幻小说的特点之一在于“经以科学,纬以人文”,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6 分)
• 沙汀曾说:“如果人物选择错了,作品的思想和实际作用就会受到限 制。”选择恰当的人物是小说创作的一个关键。请结合小说内容,说 说本文为何选择一个被称为“幺鸡”的“吝啬鬼”作为主人公。(6分)
沁园春・梦孚若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 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 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 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 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认为其“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 请你作简要赏析。(6分)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緌:蝉喙)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 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高尚品格的热情赞颂 和高度自信。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 “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物论》后人以“化蝶”或“梦 (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 蝶”,借喻为“睡觉”。而“闻 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 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也。’因起舞剑”。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望洞庭
【赏析】
【思路】判定—举例分析—点作用
【2008江苏】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 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 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 忧国忧君忧民。
公开课高三语文复习鉴赏诗歌ppt课件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 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 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 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花自飘零水自流, 落红不是无情物,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化作春泥更护花.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真题演练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
西楼
曾巩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 (共40张)
【参考答案】
①比喻。以镜喻水,突出溪水之清。(2分)
②视觉嗅觉相结合。前句从视觉角度,写翠竹泛绿;后句从嗅觉 角度,写荷花飘香。(2分)
③想象(虚写)。想象前往剡中途中所见江南水乡之景。(2分)
【对症下药】 二、精细判断 (一)从写作对象判断技巧
如果写作对象是景物,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 法;如果是事物,则要考虑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映 衬等手法;如果是人物,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如语言、 神态、心理、细节等);如果是兼而有之,则要从它们之 间的关系上判断。
• (例题演练) 秋 兴(宋)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问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 (例题演练) 秋 兴(宋)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问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问题直击】 答非所问。要求答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却答出修
辞手法,要求答如何表现技艺,却答如何表现歌者形 象。
【病症把脉】 审题粗糙,答题方向不明,不能从所给答题范围
全面考虑答题角度,以点代面。
3.(南通市2015届二模调研测试)
①比喻。以镜喻水,突出溪水之清。(2分)
②视觉嗅觉相结合。前句从视觉角度,写翠竹泛绿;后句从嗅觉 角度,写荷花飘香。(2分)
③想象(虚写)。想象前往剡中途中所见江南水乡之景。(2分)
【对症下药】 二、精细判断 (一)从写作对象判断技巧
如果写作对象是景物,则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 法;如果是事物,则要考虑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映 衬等手法;如果是人物,则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如语言、 神态、心理、细节等);如果是兼而有之,则要从它们之 间的关系上判断。
• (例题演练) 秋 兴(宋)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问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 (例题演练) 秋 兴(宋)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问题】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问题直击】 答非所问。要求答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却答出修
辞手法,要求答如何表现技艺,却答如何表现歌者形 象。
【病症把脉】 审题粗糙,答题方向不明,不能从所给答题范围
全面考虑答题角度,以点代面。
3.(南通市2015届二模调研测试)
2019-2020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7-诗五首(共32张PPT)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启受诏到南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 史编修官。此时,明朝刚刚建国,南北方基本平定。为医治战争创 伤,拯救民困,朱元璋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号召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和 发展经济。风华正茂的诗人高启,看到举国上下一派生气蓬勃、欣 欣向荣的景象,不禁心潮激荡,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于是写 下了《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 《论诗(其二)》 赵翼生活的时代,文学上复古倾向严重。而他认为诗歌应随着时 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 后面亦步亦趋。赵翼善以议论为诗,紧密结合具体、鲜明的形象, 而并非枯燥乏味地说教。他把抽象的理论用诗的形式形象生动地 表达出来,言简意赅,寓意深邃,易读易诵,醒人耳目,反映了他的诗贵 创新的进步主张。
人常常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赞美人才辈出,或新
一代的崛起,犹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4.《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请结
合诗句简要赏析。
提示:对仗工稳而灵活是这首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
“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
以”的“以”字作“任凭”解,是动词;而“避趋之”的“之”字是虚词。诗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3.赵翼在《论诗(其二)》中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 鲜。”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共73张PPT)
3分
答: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将 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景物表达出来,无论是 “春草尽” “古碑存”还是“苍山晚”“残 阳”“绿树昏”都可以看出作者极其哀愁的情感。
4分
答:情景交融,把心中的感想寄托到景物上去,给读
者描绘了一幅荒芜萧杀的景象,最后抒发了作者的 一腔哀愁,把感情发挥到了极致。
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把“日”比成皇帝, 浮云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
会被统治者所重用。(2分)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
的思想感情: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
作歹;(1分)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 忧君忧民。(1分)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 【命题角度】 ①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②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解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这种修辞手法。 ③指出该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起到
怎样的作用(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答: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将 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景物表达出来,无论是 “春草尽” “古碑存”还是“苍山晚”“残 阳”“绿树昏”都可以看出作者极其哀愁的情感。
4分
答:情景交融,把心中的感想寄托到景物上去,给读
者描绘了一幅荒芜萧杀的景象,最后抒发了作者的 一腔哀愁,把感情发挥到了极致。
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把“日”比成皇帝, 浮云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
会被统治者所重用。(2分)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
的思想感情: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
作歹;(1分)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 忧君忧民。(1分)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 【命题角度】 ①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②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解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这种修辞手法。 ③指出该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起到
怎样的作用(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1
第23页
栏目导航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典题]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第24页
栏目导航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第15页
栏目导航
第十五页,共32页。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 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重严肃。 B.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一定要用好手中 的佳兵。 C.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 写出了军队征伐的气势。 D.全诗写景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 诗风。
第3页
栏目导航
第三页,共32页。
第4页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诗歌的艺术手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 的离愁别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 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 “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 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 术特色。
2-2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
《谢亭送别》唐代 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 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间接抒情: ③托物言志
表达方式(2)描写-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 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 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 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 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 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 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 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 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 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忆长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 的离愁别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 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 “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 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 术特色。
2-2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
《谢亭送别》唐代 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 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间接抒情: ③托物言志
表达方式(2)描写-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 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 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 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 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 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 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 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 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 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忆长安。
高三语文诗歌专题复习ppt课件
5、组合,即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直接把 物象排列组合的一种艺术手法,类似于电视中的蒙太奇。 其作用是使意象鲜明,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来体 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马致远《秋思》全曲前三句由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 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 愁。“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杨柳岸,晓风残月” 都是意象组合的名句。
常用的表现手法
3、比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即起兴,就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歌中常用比兴开头, 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诗经》中大量诗歌都运用了 比兴手法。《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 徊”,就是比兴,给全诗奠定了哀婉缠绵的基调,又是刘 焦爱情的形象化表现。
4、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词很讲 究用典。它的作用是言简意丰,耐人寻味;深化内涵,强 化主旨;生动形象,委婉含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连用了五个典故,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而 又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梨花飘零,满地狼籍,与美人迟暮、泣泪涟涟两相映衬, 引发读者对美人身世可悲、青春暗逝的类似联想,属于 “以哀景衬悲情” 。
无名氏的《杂诗》: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 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以想象中的故园梨花溪月之幽雅高洁来反衬游子客居异地, 有家难回的羁旅愁怨,属于以“乐景衬哀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炼句课件(共32张PPT)
思远人 晏几道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 无色。 【提问】“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感 情有什么作用?
【答案】首句起兴(手法),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内容),
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 的思念情怀(感情),
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 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②宾语放在主谓之间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突出“湿”“寒”二字,就凸现了妻子望月时间 之久,忆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
(2)借景抒情,借“悲风”、“朝日”、“北林”
等悲凉的意象,手法
情感
(3)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抒发了悲怆的思念之情。 (4)起笔两句,在结构上统领全诗,渲染了悲怆的 气氛,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作用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作用)。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提问】“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 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 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 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 人身临其境之感。
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 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2.(2017安徽卷) 月圆①
参考答案
1.拟人:树色催寒,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 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写出了深秋时节 萧瑟的景象。
2.视听结合: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砧声,是从 听觉入手。写出了环境的凄凉冷清,表现了作者内心 的幽怨惆怅之感。
3.想象:关城树色和御园砧声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渲 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答出两点,且分析恰当即 可)
考点阐释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直击高考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考查比例 5/16 4/16 3/17 1/17 7/14 2/8
山东卷考查内容 视听结合
比喻、动静结合
拟人、排比
课前案反馈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
【目标三】实战演练,进一步规范答题思路。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 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 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 句分析两点。(6分)
参考答案
1.远近结合:既写了远景“十里青山” ,又写了近景 “潮平路带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参考答案
1.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 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体,生动形象。
2.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 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 生机。
3.视觉、嗅觉、听觉结合: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 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全面而精确地写 出了早春风物。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
要点残缺
手法不明 思路混乱,答题不规范
课后作业
1.必做:《巩固案》1、2题 2.选做:《巩固案》3、4题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其写景手法进行赏 析,至少写出三种。(6分)
三、虚实结合
虚是过往的、想象中的景、事;实是指眼前的、现实 的景、事;两者交织起来描写事物的手法就是虚实结合。 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是眼前的实景,后面又写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一个“念”字,让我们知道这是在写离 别后途中之景,很显然是诗人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旷远迷 茫的意境。 此处写景,实实虚虚,虚实相生,共同渲染 出离情的浓重,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 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 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Leabharlann Baidu
1.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 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 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 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山东省威海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 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正侧结合
手法解读.avi
【知识小结】
写 景
顺序:空间(远近、高低)、时间(早晚、季节)
艺 感官:视、听、嗅、味、触
术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等
技 表现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色彩、
巧
白描等
【旧题重做】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 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 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写景。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 现在哪里?任选两点作简要分析。(6分)
要点残缺
手法不明 思路混乱,答题不规范
【目标一】了解设题方式
常见设题方式: 这首诗(词)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变式: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XX景色的?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试从某一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某一联(写景)进行赏析。 5.赏析诗中某一联的写景艺术。
2.视听结合: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 觉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所见所闻。
3.拟人:“数声啼鸟怨年华”把鸟儿拟人化,鸟儿啼叫好 像是在抱怨年华流逝。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怨。
★ 2.(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10月阶段检测) 送魏万之京 李硕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两点即可)(6分)
关键词:写景 特点 手法 艺术
【目标二】 明确并掌握写景的艺术手法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高低、动静、色彩对比
即时小训练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色彩组合、视听结合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2.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 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 围。
(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5月针对性考试) 广阳山道中 李攀龙
出峡还何地?松杉郁不开。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①,年饥损吏才。 难将忧国泪,涕泣向蒿莱②。 注:①纡王事,指为君王服劳效忠的事得到暂时的宽 缓。②蒿莱,指草野。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需答出两 点)(4分)
诗歌写景手法解读
古人描写景物时,为了追求表达效果,就经 常使用某种写景手法,更多的时候是多种写景手 法综合运用。这些手法都是为景物而服务的,但 是不同的手法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为了大家 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手法及其效果,让我们再次走 进这些熟悉的诗歌。
一、列锦
列锦,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 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手法。
四、点面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写所有的山林与路径呈 现出深冬时节,万籁俱寂、人迹罕至的画面,这是“面” 的描绘,写出环境的苦寒与孤寂;后两句中,孤舟行船、 独钓江雪的蓑笠翁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是“点”的描绘。 全诗由面及点,突出人物卓然独立、坚韧不拔的气节与品 格。
3.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白鸟”与“红蕖”红白相映,色彩 鲜明;“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 “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 出的淡淡清香。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知识小结】
答题思路:
1.明手法(明确点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2.析手法(联系诗句分析这一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点作用(点明使用这一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
依,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首联巧妙的设问,形象地写出了峡谷中山路蜿蜒、 松杉蔽日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雷声仿佛从千重山巅 跌落、暴雨好似从万座高峰倾泻而出的景象,用 语豪壮,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震撼。 巧妙设问,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 夸张手法等等。分析略。(答出两点,一点2分; 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仅仅 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 而情思尽溢于言外。这就是列锦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 传神描摹事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 了一幅凄清萧索的清晨景色图,曲折地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 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4.远近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 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富有层次感。
1.(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5月高三语文最后模拟试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③。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④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 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④北庭:汉时北匈 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第二联是如何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注意答题思路)
1.视角上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近景“竹隐墙”、“乱 蝉衰草小池塘” 。再由上而下: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 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
2.动静结合: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乱蝉”“翻空 白鸟”是动景,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 初美丽的图景。
二、白描
白描是以单笔勾勒为特点,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 修饰与渲染。其作用是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地表现出 事物特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以 白描简笔勾勒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描绘 出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