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诗歌鉴赏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诗海漫步”,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艺术特色的鉴赏。
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夜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结构、情感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为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秋夜主题的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2. 板书内容:诗歌背景:唐代,杜牧结构:起承转合情感:忧国忧民,感慨时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分析并鉴赏一首秋夜主题的诗歌,要求不少于200字。
2. 答案:背诵内容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用诗歌表达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感悟2. 艺术特色的鉴赏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中的鉴赏分析一、诗歌意境的感悟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从中把握诗歌的主题。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通用课件
03
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理解思想感情
总结词
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意象 和意境,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详细描述
诗歌中的意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表达出诗人内 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月亮常常代表着思乡之情, 而落花则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通过分析这 些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 歌的意境也是理解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意境是由多 个意象共同构成的,通过分析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 可以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04
经典诗歌鉴赏实例
《静夜思》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 念家乡的情感。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凄凉的夜晚,李白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 于其中,使读者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春晓》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惜春之情
详细描述:《春晓》是宋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珍惜。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清新景色,孟浩 然流露出对春天时光的留恋和感慨,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
《登鹳雀楼》的思想感情鉴赏
总结词:壮志豪情
详细描述:《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登高望远、壮志凌云的豪情。通过描 绘壮观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王之涣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寄托于诗歌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他 内心的激情和追求。
05
诗歌鉴赏的实践与提升
诗歌鉴赏的练习和巩固
练习
通过大量的诗歌阅读和鉴赏练习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来理解思想感情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是其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语言和修辞的特点,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戴望舒《雨巷》
诗中通过实写雨巷、油纸伞等意象,虚写一个丁 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
02 卞之琳《断章》
诗人通过实写桥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虚写别 人眼中的自己和装饰了别人的梦,表达了世间万 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哲理思考。
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实写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如景 物、人物、事件等;虚写则指通过想 象、联想等手法对抽象情感、哲理等 的间接表现。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辨实写与虚 写的部分,体会其相互映衬、相得益 彰的艺术效果。
02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运用实例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0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美、意境深远、语言凝练等特 02 点,常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深层含义。
诗歌分类多样,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03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方法论述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 及创作背景,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意象分析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体会其象征意义和情 感色彩,进而领悟诗
词汇选择在虚实结合中重要性
精准用词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要选用准确、 生动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创新性词汇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可以尝试运用 一些创新性的词汇,以增强诗歌的独 特性和新颖性。
丰富词汇
通过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更好地描 绘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场景,使读者产 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培养良好的诗歌鉴赏习惯与兴趣
鼓励学生将诗歌鉴赏融入日常生活中,如定期阅读诗歌、参加诗歌朗诵会等,培养其良 好的鉴赏习惯与兴趣。
诗歌鉴赏之炼诗眼公开课获奖课件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
水中央。
①风点吹出古诗木眼晴天,雨并,释月义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 诗眼是“望”,即看到之校意凉。爽。 ②紧紧围绕诗眼,解释句意——将诗句扣到与诗眼有关。 首联写眺望远景,海天茫茫、山川绵延,景象壮阔高远; 颔联写俯瞰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星河闪烁;颈联 选用所见到一种画面:月照平沙,洁白似霜,状难写之 景如在眼前。尾联则是望后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③分析诗眼作用。 “望”字统领全篇,整首诗匀围绕“望”字展开,由远 而近,由概括到详细,营造了气势雄伟开阔意境。
第11页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 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 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轻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第12页
(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字词 (二)描写事物生动、形象、精确字词 (三)抓诗中巧妙修辞 (四)抓词类活用
第3页
常见提问方式: 1、某字(词)是全诗诗眼,为何? 2、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3、某字、词、句是全诗关键,为何? 4、请找出全诗关键字(词),并阐明理由。 5、找出诗眼并做分析。
第4页
轻风 扶 细柳,淡月 失 梅花。
“扶”字,以拟人化手法,形象地 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柔态。 “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互相 交融情景。一字而满句生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 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第19页
1.通读全诗,确定“诗眼”:哪个字?词?句? 2.分析:紧紧围绕诗眼,解释句意——将每句诗扣到与诗眼有关。结合诗句进行梳理, 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 分析该字(词)作用——线索(贯穿)、定下全诗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统摄)、点 明主旨、营造意境。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构造上所起作用。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鉴。
重点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解读,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深入解读,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关键字、句,了解诗人生平,联系时代背景等。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逐步学会鉴赏诗歌。
a. 分析唐诗《登高》中的关键字、句,品味其意境。
b. 解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语言鉴赏的题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2. 唐诗《登高》解读3. 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心得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课外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关键字句解读、意境分析等。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课外诗词鉴赏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形象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 里指陆游退隐所住镜湖之滨。
第3页
解题思绪
1.明确诗中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特 点。 2.再结合诗中文句进行分析解说。 3.形象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 态度)
第12页
作业: 《五三》P231
第1(1)、2、3(1) 4(2)题
第13页
谢谢大家
第14页
第4页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 河①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 灭,鬓先秋,泪空流②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 !
1.形象是什么? 闲置不用、抗金英雄
2.结合诗句解说
3.形象意义?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第5页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位被闲置 不用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 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 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塑造,表示了 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感慨。
第6页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并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 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上阙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请作 简明分析。
第7页
1.上阙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请 作简明分析。
诗歌鉴赏——形象
高三语文组
第1页
考纲解读
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 作品艺术魅力。
诗歌鉴赏方法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反应,了解诗歌感情不能
忽略时代特性.同一题材作品,因为诗人理想志
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思
想感情.
第5页
品味语言
❖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考究 语言利用,其艺术形象塑造,意境营 造以及情 感传达,都要借助语言.因为体裁特点,诗歌语 言要求能用最简练词句来 传达尽也许丰富内 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特 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取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 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 一首诗,还是要 重复朗诵,尽力琢磨,抓住饱含 作者深情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第4页
理解情感
❖ 诗歌是抒情言志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 感情内涵.能够经过诗歌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 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东西来体会作者情感.
❖ 一些诗歌思想情感是经过诗歌形象比喻,象征 意义来表示.了解这类诗歌思想感情 ,首先要 准确把握形象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 对感情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实指性.
第3页
把握形象
❖ 当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艺术形象来反应生活抒发感情,阅读、 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感受诗中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情感。如徐志摩《赠日本女 郎》:“最是那一低头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道 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沙扬 娜拉! ”抓住诗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形象很主要:“低头 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事实上是以构思精致比 方,描摹了少女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艺术形象,就感到 一股朦胧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香气普通。接着 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朦胧情 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 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形象,也就能从整 体上把握了作者情感或诗歌主旨。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意象寓情感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孤寂
思
悲凉
念
明意象
月亮: 对家乡、亲人、朋友旳怀念
松菊: 高洁旳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 象征理想
羌笛: 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 凄凉悲哀、萧瑟冷寂
杨花: 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 竹: 亭:
雁:
凄凉、哀伤旳象征 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抒写离情别绪旳意象 游子旳思乡、鸿雁传书
• 破纸窗间自语。
•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
• 觉,眼前万里江山。
•
• 此句结体合全现词了思作索者,在这人首生词下暮阙年旳仍最不终忘一抗句, 金,体报现效了祖作国者怎恢样复旳中情原怀?故土旳情怀。
二、看作者
明写作背景
看注释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 2023天津卷)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
——诗歌旳思想感情
■诗言志,词缘情 .“志”即情,指志向、理想、
愿望、情感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是诗歌旳根本,是诗 歌旳内核,不论是忧国忧民 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 游子迁客之悲,征夫思妇之 怨,无不感人至深.能体会 出诗旳情感,是读诗旳最大 乐趣。
教学目旳: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旳答题环节
根据高考旳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一般分两步走
答题环节: ①精确指出抒发了怎么样旳思想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 字或两个字旳词) ②结合详细旳诗句进行分析 (联络诗歌旳事物、景物来回答,也能够了解为对于诗歌 内容旳概括或翻译,体现感情旳特点、措施)(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等)
诗歌鉴赏之意象t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1页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入着诗人主观情意客观物象,是“意”与 “象”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东 西,是诗人感情载体。
第2页
1\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 折柳送别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意味.
第10页
9\落花(落红) 一切美好事物逝 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 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表面写相逢惊喜,实则感慨万千。这当然表达 在今与昔对比中,也全浓缩在“落花时节”这四个字 里了。想当年,歧王宅里、崔九堂前,杜甫和友人正 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大唐也正处于其 全盛时期。如今,诗人和友人历经时世艰难,流落江 南,他们已经到了人生“落花时节”;大唐王朝通过 “安史之乱”江河日下日益衰微,也到了“落花时 节”。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恨一齐涌至心头,怎不感慨 万千!
第16页
15\鹧鸪鸟:鹧鸪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 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联想和满 腔离愁别绪。古诗中鹧鸪已不是纯客观意 义上一个鸟了。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第17页
• 17\昆山玉:比方杰出人才。语出李斯 《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 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 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 (tuó,扬子鳄之类动物,皮可制鼓)之 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无论 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以后就 以“昆山玉”比方优秀人才。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 中》)
y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诗词鉴赏须知术语及其利用
类概 别念
说明
例句
记 叙
•
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 发生、发展、改变过
程。
1. 表
描 写
•
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 物、事件、环境所作 详细描绘和刻画
达 方
议 论
•
对人和事物好坏、是 非、价值、特点、作
式
用等所表示意见
• 表示作者强烈爱憎、
抒 好恶、喜怒、哀乐等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亲人难通音 讯,所以又让大雁负担了“信使”使命。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生。 ——李煜《清平乐》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17/47
二、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悲欢离 合与月阴晴圆缺联络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 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 人看见月亮很轻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有突出事物特征,
把抽象事物形象化
作用。
•
表修 • 示辞
技手 借 巧法 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替所要表示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 全体,详细代替抽 天台四万八千丈, 象,用特征代替人。 对此欲倒东南倾
借代利用使语言简
8/47
类概 别念
说明
例句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
设 问
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 鞍少驻初程。
1.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春水向东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切入点和答案落脚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即主人公 是哪一类人。(1分)
(2)具体分析诗句中形象的基本特征有 哪些。(2分)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1分)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 作、心理、典型的细节。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1)在这样一个寒 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 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 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2)这个被幻化了、美化 了的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想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 清高孤傲思想感情。(1)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 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 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历 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尽还复来” ,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可知诗圣之关心 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可知五柳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 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 歌的人物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 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小试牛刀
• 长干曲 • 崔 颢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通过人物语言,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 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 从军行 • 李 白
•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 通过人物肖像及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 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 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1分)
【参考答案】
•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 象(1分)。
•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 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2分) •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 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1分)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
•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 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 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 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 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 ,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 ,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 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 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
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 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 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 形象。
总结: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2)抓人物的语言 动作 心理等。
古代诗歌鉴赏
之诗歌人物形象
课堂检测:
• • • • • 字音: 潜伏/潸然泪下 胥吏/长吁短叹 剽悍∕缥缈 地壳/金蝉脱壳 谙熟/万马齐喑 翻译成语: 炙手可热 抑扬顿挫
默写: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氓》 • 廊腰缦回, ___________ 。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___________ 。 • 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 , 风物长宜放眼量。 • 后值倾覆,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 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 。
•
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 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 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 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写出了 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 可奈何闲人的形象。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 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 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跟踪练习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 • • • •
•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 要赏析。
参考答案: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 (1)什么形象; •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 (3)形象的意义。
作业:
• 联系所讲,完成相关练习。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2分)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4分) (1)寒冷、寂静(或:冷峭)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 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 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 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 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