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的比较鉴赏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备考之10比较鉴赏课件36张
壮阔、凄冷
借景抒情、 对比、用典
对动荡时局的担忧,但也有 着鲲鹏般远大的报国热情
《登高》
风天猿、渚沙 萧瑟、悲凉 鸟、落木长江
借景抒情
老年多病漂泊西南的感 叹,凄凉孤独的无力感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 异:①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
报国豪情仍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 世的鲲鹏之志(2分)。 ②《登高》则更侧重于抒发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 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 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
答题规范
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 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①
脉脉广川②流,驱马历长洲③。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月夜 刘方平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 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他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 竞赛。③花柳:代指一切歌舞艺术才能技巧。
经历的不同而导致的。
解题 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根据诗歌的类型, 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 赏。
诗歌比较鉴赏(语言、手法、形象、思想情感全覆盖)(42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诗歌比较鉴赏(语言、 手法、 形象、 思想情 感全覆 盖)( 42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诗歌比较鉴赏(语言、 手法、 形象、 思想情 感全覆 盖)( 42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语言风格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 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 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 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 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 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 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精编优质课PPT诗歌比较鉴赏(语言、 手法、 形象、 思想情 感全覆 盖)( 42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语言风格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 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 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 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 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 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 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ppt
2、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答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 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 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 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 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 “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 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课件
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3.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1.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前几句写……,后几 句写……。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③深 刻地揭示了(写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 了)什么样的(感)。
(1)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 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设题方式:
答题步骤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答题步骤:
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相关内容
2024年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
相关答案展示
没有注意到对比
2024年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
相关答案展示
没有结合诗歌中的相关的具体内容
标准答案展示
诗中通过“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进行对比,刚开始听 到泉声时,以为是溪水就在门口,而长时间听后,又怀疑屋子像在船上, 通过初听和久听的不同感受对比,生动地写出了泉声的变化多样和神奇 美妙;
6.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衬托 对比
再 会
诗歌中的对比方式
明暗的对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云俱黑”则形容乌云密布,天空一片漆黑。这一句通过“黑”字 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暗示着春夜雨前的景象。“江 船火独明”,诗人将视线从昏暗的天空转向江面,发现了一艘江船上的 灯火在黑暗中独自闪烁。这里的“独明”与前面的“俱黑”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使得江船上的灯火显得格外醒目和温暖。这种明暗的对比不仅 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得诗句的意境更加深远。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 ××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抒发了××的情感。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高考语文 诗歌比较鉴赏 课件41张
反馈练习(三)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七夕 ❖【南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 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 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问题: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词人说“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高考古代诗歌复习之比较鉴赏
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 角度。
❖2 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3 学会规范答题。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 “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 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 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 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三)表达技巧比较
❖ 答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 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 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 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 是凭听闻所得 。
反馈练习(四)
❖ 问题: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 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试做分析:
反馈练习(四)
❖ 答案:“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 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 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 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 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 性。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课件
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将两首 或多首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异同点并阐述自己的观
点。
注意答题规范,条理清晰,表 达准确,避免语病和错别字。
备考建议与注意事项
01
多读一些经典的诗歌作 品,提高自己的诗歌素 养和审美能力。
02
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 赏理论和方法,如意象 分析、情感把握、艺术 手法等。
XX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 较鉴赏课件
汇报人:XX
20XX-01-28
REPORTING
• 诗歌比较鉴赏概述 • 诗歌基本特征与鉴赏方法 •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实例分析 • 现代诗歌比较鉴赏实例分析 • 跨文体诗歌比较鉴赏实例分析 • 高考真题演练与答题技巧
目录
XX
PART 01
诗歌比较鉴赏概述
REPORTING
舞台效果
戏剧在舞台上通过布景、灯光、音效等多种手段来营造氛围和塑造人物形象;而诗词则通过语言和意象来表 达情感和意境。在比较鉴赏时,可以关注两者在舞台效果和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XX
PART 06
高考真题演练与答题技巧
REPORTING
高考真题演练
选择历年高考真题中具有代表性的诗 歌比较鉴赏题目进行演练,包括不同 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时代背景的诗 歌作品。
人物塑造
小说通过详细的人物描写和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而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则往往通过意 象和象征来呈现。通过比较两者在人物塑造上的手法,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文体的艺术特点 。
主题思想
小说和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但表现方式和深度有所不同。在比较鉴赏时,可以 关注两者在主题思想上的共性和差异,探究不同文体的思想内涵。
高考考点与命题趋势
考点 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语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诗歌比较鉴赏公开课PPT课件
年的痕迹,“应”字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 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自信,也 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为 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犹”,仍然,去年系船的痕迹仍然 还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并不多,进 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 “应”字则不能道出此意。
3、手法比较鉴赏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 、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 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
释义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诗歌的内容、 语言、形象、手法、情感相近或相 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鉴别、赏析。
命题角度:
形象、语言、手法、情感
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 进行鉴赏评价。
选材类型:
1、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出现频率最高) 2、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3、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解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 要写法。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 感情、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后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欣赏暮春之 景的愉悦闲适之情。诗中描写诗人缓 步春山所见之景,流莺、燕、桃花、步骤二 涧水,构成一幅幽静清新的暮春景象, 表现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实战演练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的头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 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加以简析。
犹”,仍然,去年系船的痕迹仍然 还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并不多,进 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 “应”字则不能道出此意。
3、手法比较鉴赏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形象、语言 、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 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
释义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诗歌的内容、 语言、形象、手法、情感相近或相 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鉴别、赏析。
命题角度:
形象、语言、手法、情感
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 进行鉴赏评价。
选材类型:
1、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出现频率最高) 2、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3、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解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 要写法。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 感情、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异同。
后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欣赏暮春之 景的愉悦闲适之情。诗中描写诗人缓 步春山所见之景,流莺、燕、桃花、步骤二 涧水,构成一幅幽静清新的暮春景象, 表现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实战演练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的头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 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加以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 析。(4分)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 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 诗加以分析。(4分)
14
总结规律:
1、比较意象的不同特点,以及所蕴含 的情感的异同。(内容情感) 2、写景角度、写人角度或抒情手法的 异同。(手法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新动向 ——之诗歌比较赏析
1
第一类: 课外诗歌与课本所学诗歌的
比较赏析:
2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一: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 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 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 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 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 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 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感情?(6分)
15
答题注意事项:
1、熟悉初高中课本上所学过的所有诗歌。 2、熟练掌握诗歌四大考点的相关知识及相互间的联系。 3、熟练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技巧,准确理解把握诗歌 内容情感。 4、看清问题的要求,带着问题在原文寻找线索。 5、理解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标题注释等。 6、按步骤规范答题,减少失误。(总—分—总)
3
2016年高考模拟海淀八模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马戴(799——869),字虞臣,唐曲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 人。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8、与《雁门太守行》相比,本诗描写戍边将士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5分) 9、全诗塑造的戍边将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 赏析。(6分)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
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
陋。
10
2013安徽卷诗歌赏析
【参考答案】
21.猿声。
22.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
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
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9
2014江苏卷诗歌赏析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
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
出下句。
12
第三类: 课外同一诗人相关诗歌的比较
赏析:
13
2014山东卷诗歌赏析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8
2014浙江卷诗歌赏析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4
2014福建卷诗歌赏析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 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 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 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3分)
11
答案示例:
8、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
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
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
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
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
段,凄冷袭人。
9、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 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 析。(3分)
5
第二类: 课外不同诗人相关诗歌
的比较赏析:
6
2014全国语文高考新课标2卷古诗鉴赏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7
2014天津卷诗歌赏析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 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 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 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 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 诗加以分析。(4分)
14
总结规律:
1、比较意象的不同特点,以及所蕴含 的情感的异同。(内容情感) 2、写景角度、写人角度或抒情手法的 异同。(手法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新动向 ——之诗歌比较赏析
1
第一类: 课外诗歌与课本所学诗歌的
比较赏析:
2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一: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 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 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 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 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 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 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感情?(6分)
15
答题注意事项:
1、熟悉初高中课本上所学过的所有诗歌。 2、熟练掌握诗歌四大考点的相关知识及相互间的联系。 3、熟练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技巧,准确理解把握诗歌 内容情感。 4、看清问题的要求,带着问题在原文寻找线索。 5、理解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标题注释等。 6、按步骤规范答题,减少失误。(总—分—总)
3
2016年高考模拟海淀八模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马戴(799——869),字虞臣,唐曲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 人。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8、与《雁门太守行》相比,本诗描写戍边将士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5分) 9、全诗塑造的戍边将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 赏析。(6分)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
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
陋。
10
2013安徽卷诗歌赏析
【参考答案】
21.猿声。
22.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
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
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9
2014江苏卷诗歌赏析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
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
出下句。
12
第三类: 课外同一诗人相关诗歌的比较
赏析:
13
2014山东卷诗歌赏析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8
2014浙江卷诗歌赏析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4
2014福建卷诗歌赏析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 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 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 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3分)
11
答案示例:
8、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
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
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
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
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
段,凄冷袭人。
9、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 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 析。(3分)
5
第二类: 课外不同诗人相关诗歌
的比较赏析:
6
2014全国语文高考新课标2卷古诗鉴赏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7
2014天津卷诗歌赏析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 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 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 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