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课件ppt(共55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课件ppt(共55张PPT)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两者都表现出壮志难酬之悲,但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 臂力尚强,还识得敌人的阵型,重在表达报国之心犹存,壮心 不已的豪情;而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 功业未成的悲慨。
诗歌 题材
曹诗 即事 辛词 感怀
事件
学六韬 披金甲 不卖刀 醉里看剑 梦回连营……
情语
尚嫌 羞见 可怜
↓同 ↓
伤己——壮志难酬
高 考语文 复习 诗 歌鉴赏 课件pp t(共55 张PPT)
高 考语文 复习 诗 歌鉴赏 课件pp t(共55 张PPT)
诗歌
王诗
郦诗 杜诗
题材内容 事件
景语
情语
写景 抒怀
游 巴峡
晴江浣二女流明朝莹日鸣莺鸡为故市声于舟中忆帝京 解离情
猿鸣
泪沾裳
玉露 枫林 山峡气萧森

↓同↓
游巴峡
↓ 异↓
王: 色调明丽 平静祥和 淡淡的思乡之情 得以缓解,不悲苦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公开课高三语文复习鉴赏诗歌ppt课件

公开课高三语文复习鉴赏诗歌ppt课件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祝愿同学们:
考场得意,人生诗意!
【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描→点→析”三步法。 【答案】半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 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一声鸣叫。 (步骤一)作者描绘出月下西园凄清寂静的景象, (步骤二) 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 情怀。(步骤三)
考纲解读
1、新课程语文高考说明及考纲对诗歌鉴赏
有三个要求: 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 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三是在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延 伸。 2、古代诗歌鉴赏属于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层级为E级。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 2.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 3、学会分析诗歌的写景特色(角度)及作用
(2)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对人物形象和环 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衬托了离别的伤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第二问: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 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壮丽气势。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第1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比喻 夸张 拟人 对比 借代 对偶

修辞手法 设问 反问 双关 互文 通感

比兴 用典 联想 想象 衬托(烘托) 渲染 白描

表现手法
叠字 象征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先抑后扬(先 扬后抑)
第2页/共43页
贾生才调更无伦。 的深沉感慨。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21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表达方式之描写方法
白描、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第22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白描
不用形容词不用修饰语,纯用线条勾勒,使 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 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 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 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 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第28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动静结合
所谓“动与静”,是对事物特征做动态 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 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 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 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ppt课件

一、读标题
题:即题诗.
大庾岭:交代地点。(也是重要 的信息点等会我们再说)
驿:驿站。——说明诗人 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 跟羁旅情怀有关。
4
一、读标题
明诗歌类别
5
二:读作者
宋之问 (约656--712)初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武后时,官尚方 监丞,谄事张易之,易之败,贬泷 州参军。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 知贡举。因受贿,贬赵州长史。睿 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 感谢大家的真诚配合!
27
28
29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 用效果如何?
六、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15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 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 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 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25
【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标题 明诗歌类别 2.读作者 明写作背景 3.读注解 明疑点难点 4.读意象 明思想内容 5.读末句 明诗歌主旨 6.读题干 明答题方向
26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诗歌可以丰富人的内蕴,升华人 的气质!
•稍近为明年高考,长远为自己的 终身发展,希望大家能读懂诗, 会读诗,多读诗,用诗歌来涵养 自己!

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1。9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解题思路
针对真题,提供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帮助学 生掌握答题方法。
答案解析
对真题答案进行详细解析,指出答题要点和易错 点,帮助学生理解答题规范。
模拟练习
模拟题设计
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命题趋势,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模拟题 。
答题指导
针对模拟题,提供详细的答题指导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 求和答题方法。
详细描述
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通读整首诗, 理解其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可以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语言 等特点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分析手法,理解意境
总结词
分析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详细描述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分析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以 及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韵等要素,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手法型
总结词
考察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并指出其作用。答题时需准 确指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并指出对主题和情感的表达作用。
炼字型
总结词
考察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和品析能力。
详细描述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品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精妙之处。答题时需分析词语在诗句 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指出其形象、生动、传神之处,并阐述对主题和情感的表达作用
详细描述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如 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答题时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情感态度的 表达方式,并阐述对主题和情感的表达作用 。同时需注意情感的复杂性,不要简单化或 绝对化。
05
CATALOGUE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公开课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公开课PPT课件
• 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 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
• 赏析该诗的结构特征。
• 前四句描写通过写飞扬的尘土、连云的宅第,写宦官的恃宠骄横。
• 中间四句叙述通过对斗鸡者的服饰和神态的描写,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华贵和骄横。
• ②最后两句议论。诗人鄙夷地把宦官、斗鸡者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 讽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辨“尧与跖”,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强烈的愤慨。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
存在的问题
(1) 诗歌内容没有理解。 (2) 结构知识点没有掌握。
( 角度不完整) (3) 答题步骤不完整。
常见考试题型
(一)考查整体的篇章结构(构思)特点
1.请比较两首诗的结构特点。 2.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 3.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4.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
•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一至四句,写李白高度评价。 • 五、六两句,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对李白的思念, • 七、八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 《古风》 唐 李白 •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 ③结尾总结离别之情。“叹息此离别”直抒胸臆,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以
景结情,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江苏 11)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名师精心整理诗歌鉴赏讲稿PPT课件

名师精心整理诗歌鉴赏讲稿PPT课件
意象: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
意境: 清幽静谧
第7页/共42页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雄浑壮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幽清明净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和谐静谧
第8页/共42页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四字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高远深邃 苍 凉悲壮 瑰丽雄壮 壮丽秀美清幽明 净 明丽清新 和谐静谧安谧美好 恬静优美 淡雅幽远 闲适恬淡 萧 疏凄寂 孤寂冷清 清冷幽静 幽僻 冷寂 萧瑟凄凉 肃杀荒寒 凄寒萧 条 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虚幻飘渺
第2页/共42页
1.人物形象:
①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包括英雄、 名流、亲属、友人等。
②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 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 在一起。
《琵琶行》 琵琶女 江州司马
第3页/共42页
2.景物形象(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 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 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 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 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第33页/共42页
•表现形式——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 虚实相生
第34页/共42页
十、衬托
•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 表现手法。
• ——正衬(烘托) 反衬:1、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唐许浑)
第27页/共42页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 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 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
•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 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参考答案】(4分)这首诗 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 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 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 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 然情怀。
●抓住末句(尾联)认真品 读,很有可能就抓住了诗 歌最主要的情感和主旨。
• 【品读尾联】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思考提示】 • 尾联两句主要表达了何种情感? • 除了思乡,还有什么情感?
• 他在哪望乡? • 他因何离乡?
【鉴赏诗歌,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8分)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 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
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
学以致用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 析。(4分)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
• 【参考答案】颈联实写诗人贬谪途中 所见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 水面静寂,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 蒙。尾联转入诗人的想象:明晨踏 上岭头的时候再望故乡,虽然见不 到故乡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 该是可以见到的。虚实结合,深化 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
•分组讨论
• ——在前面品读的基础上 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 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 【参考答案】“南飞雁”到了 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 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 ,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南 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 凉处境。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 用效果如何?
六、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 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 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 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 句进行解析。(4分)
高考古诗鉴赏
【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解 4.读意象 5.读末句 6.读题干
•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 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 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 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 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 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明写作背景
三.读注解
注解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 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 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 环节,不可不看。——解难点
大庾岭:南北分界.
流放钦州: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之 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三:读注解
明疑点难点
四:读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 就是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形 象。
读懂意象, 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 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 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 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 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 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四:读意象
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雁:每年秋季雁便南飞,所谓“秋雁南 回”,故常常因其秋去南方春到北方而引 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羁旅伤感。
——借雁抒离思,寄寓乡愁离情。
陇头梅:既是意象,又是典故。 诗人以此表达了心中的祈愿:虽 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 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五:读末句(尾联)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 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 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六、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 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 两联进行赏析。(4分)
一、读标题
题:即题诗.
大庾岭:交代地点。(也是重要 的信息点等会我们再说)
驿:驿站。——说明诗人 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 跟羁旅情怀有关。
一、读标题
明诗歌类别
二:读作者
宋之问 (约656--712)初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武后时,官尚方 监丞,谄事张易之,易之败,贬泷 州参军。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 知贡举。因受贿,贬赵州长史。睿 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
【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标题 明诗歌类别 2.读作者 明写作背景 3.读注解 明疑点难点 4.读意象 明思想内容 5.读末句 明诗歌主旨 6.读题干 明答题方向
学以致用
【练习】(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