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城市建设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澳期间,学习了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理论,政府战略远景规划、城市规划与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实地考察了阿德莱德、堪培拉和悉尼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澳洲之行,虽然是走马观光,但从抽象理论和直观感受两个层面对澳洲有了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大家边学边议,结合所在地工作谈体会、议思路,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在比较中思考,在讨论中启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尤其对澳洲优美的城镇建设、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和超强的节能环保意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澳大利亚现代城市管理的主要特点尽管澳大利亚建国仅200年,但其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规划注重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澳大利亚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等自然要素,科学合理。

悉尼、阿德莱德充分利用海岸线,沿岸布置大片绿地、文化娱乐建设等,城市建筑按离海岸距离成正比逐渐升高,不仅使每排建筑都有良好的海景视线,同时从海面眺望城市则可见到逐层叠起的特色景观。

悉尼市为应对人口增长的状况,在规划中明确保持中心商业区现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将公共设施和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配置在新建立的三个核心商业区,每个区之间车程不超过1小时。

可以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十分科学,真正成为城市各项建设的灵魂。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不会因为城市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改变。

如首都堪培拉,1911年美国建筑师格里芬设计的规划方案中标,近百年来,该市始终围绕该规划进行建设。

通常地方政府每8年重新制定一轮实施性规划。

澳大利亚建立了完善的规划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城镇体系规划大致可分州政府负责的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负责的实施性规划两大类,每类之中又包含若干规划层次。

规划法对规划的制定、修改、审批、公示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还要遵守规划法以外的其他法律规定,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等。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三 门 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市规 划 , 我们不难看出 。 其 共 同点 是非 常显 而 易 见
的。 首先, 将 国家 的重要 立法 机构— — 国会 大厦 , 布 建起 了一 个绿 化试 验 园地 . 这 是 当时 澳洲 政 府 自然
保护 思想 的很 好体 现 。其 后 . 温斯 顿 先后 被任 命 为 森林 部部 长 , 城市 规划 师 以及 国 家 园林 总 监 温 斯
节” 庆 典时 。 “ 堪培 拉 ” 这一名 称才 被确 定 了下来 。最 终. 堪 培拉被 选作 这个 国家 的首都 。
1 9 1 2年 . 出生 于美 国芝加 哥 的建筑 师格 里芬 在
“ 莫 里 贝治 ” 的河流 . 他们于 1 8 2 0年 1 2月抵 达 了 这

1 3 0多位 来 自澳洲各 地 、北美 和 欧洲 的建筑 师及 城 市规 划 师 参 加 的堪 培 拉 规 划设 计 国 际 比赛 中成 为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詹 亦 功
( 陕西师范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 西安 7 1 0 0 6 2 )

要: 在 实地考 察的基础 上, 对 澳大利 亚首都 堪培拉的城 市规 划理念及城 市规划和设计 的意义进行 了较为深
入的分析和研 究。认为堪培拉城市规划 中的民主理念和城市规划 中的借 助地形和绿化营造的景观 多样性 , 是值得我
优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 . 其后 . 便 和 他 同为 建 筑 师 的 妻 子 马利 安 一
地区. 尽管“ 莫里 贝治 ” 河 在他 们抵 达 一年 以后 才
被 发现 首批 欧洲 的定 居者选 择 了这 片石灰 岩平 原

堪培拉城市设计管窥

堪培拉城市设计管窥
19
通过堪培拉地图,很容易就找到霍华德花园 城市的元素:核心、放射线、同心圆、扇区等 格里芬湖(Griffin Lake)位于堪培拉的市中 心,像一条天蓝色的丝巾围在堪培拉的颈项上, 把堪培拉分成南北两半,而横跨南北的联邦桥和 国王桥又把这两半紧扣一起。20Thank~~21
18
5.法治,可持续发展保障。 值得钦佩的是澳大利亚 的法治:从城市规划的征集 制订到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 其间经历了近一百个年头, 政党的更迭,人事的变迁, 特别是战争的侵扰,都没有 影响规划的严肃执行。如果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治保证, 堪培拉,这个花园城市由规 划成为现实是完全不可能的。 澳大利亚政府对生 态和风景价值高的土地、湿 地、水面等物体的保护用心 良苦。
9
10
堪培拉国会中心区鸟瞰
11
12
堪培拉城市规划及建设的特色有:
(1) (2) (3) (4) 与自然山水相融合 强调城市景观轴线 富有弹性的城市形态布局 服务于单一城市功能的规划
13
14
15
1.选址,回归自然。 将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 部跨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 平地上。 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 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 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 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山好 比是剧场的顶层楼座,倾斜向 水边的山坡好比是宽广的观众 席,下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 场。 堪培拉地区边缘的山脉作为 城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丘作 为重要建筑物的场地或城市中 各个对景的焦点。
16
2.风格,田园城市。
设计充分具备田园城市元素, 核心、放射线、同心圆、扇区 等。 整个城市以国会山为圆心, 1.5公里为半径,从北向东往 南顺时针方向的环城路为一个 半圆弧线,再以南北两条宽阔 的联邦大街、国王大街为边, 构成一个扇形,扇形内有宽而 直的市道使扇形区分成若干块 几何图案,这每块图案便是整 齐的街区,街区内又有许多的 道路纵横交错,最窄的小巷也 为双车道,车辆可以开到每家 门。

堪培拉城市规划分析

堪培拉城市规划分析

堪培拉“田园城市”规划摘要:本文通过对堪培拉城市布局、选址、建设等方面的探讨,展现田园城市的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阐述“田园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困境的启示。

关键词:田园城市;空间轴线;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

东经149°07′,南纬35°17′,面积平方2395公里,人口36.8万,海拔760米。

一、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二、规划背景2.1政治因素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发现,此后有移民来建牧场,到1840年发展成一个小镇。

堪培拉南京深圳城市肌理分析

堪培拉南京深圳城市肌理分析

总结
格里芬规划方案密切结 合地形,构成水轴、 地轴十字交叉,构成 城市主轴线;由多角 几何形和放射线路 网把城市的园林和 建筑物组成相互协 调的有机整体,使 堪培拉既有首都所 需要的庄严气概, 又有花园城市的优 美风貌。
南京
城市简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 化名城,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汤山猿人头 骨化石的出土,表明50万年前南京就是人类聚居之 地。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自公元3世纪以 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 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之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南京已成为新时代的 创业热土,新世纪的创新家园。
城市空间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 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 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
谢 谢!
堪培拉
Canberra
基本介绍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 阔谷地上,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东经149°07′,南 纬35°17′,面积2395平方公里,人口36.8万,海拔 760米。莫朗格洛河横市区,西流入马兰比吉河。原 为牧羊地,1913年按规划始建,1927年联邦政府从 墨尔本迁此。全国政治中心。以银行、饭店和公共服 务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有铁路连接各大城市。有澳大 利亚国立大学(连续多年澳大利亚大学排名第1位)、 堪培拉大学和国立图书馆。市区西南有宇宙航行跟踪 站。旅游业甚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 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
2.风格,田园城市
设计充分具备田园城市 元素,核心、放射线、 同心圆、扇区等。整个 城市以国会山为圆心, 1.5公里为半径,从北向 东往南顺时针方向的环 城路为一个半圆弧线, 再以南北两条宽阔的联邦大街、国王大街为边,构成 一个扇形,扇形内有宽而直的市道使扇形区分成若干 块几何图案,这每块图案便是整齐的街区,街区内又 有许多的道路纵横交错,最窄的小巷也为双车道,车 辆可以开到每家门口。

堪培拉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想

堪培拉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想

堪培拉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想
吴兆友;尤传楷
【期刊名称】《北京园林》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当今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之所以成为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应该说,这与沃尔特·贝雷·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这个名字是分不开的。

一、选址建都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为建都选址,在悉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吴兆友;尤传楷
【作者单位】[1]合肥市园林科研所;[2]合肥市园林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J], 唐亦功
2.堪培拉——增长型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堪培拉城市及乡村遗产保护 [J], Etic Martin;苏静
3.徐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构想 [J], 黄霞
4.加快和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 [J], 陈晓丽
5.鉴于火灾后生态修复的要素研究
——以堪培拉Lanyon(兰永)景观保护为例 [J], 刘力维;林翠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堪培拉--花园城市的典范

堪培拉--花园城市的典范

堪培拉--花园城市的典范
林小峰
【期刊名称】《园林》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无
【总页数】3页(P12-13,52)
【作者】林小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堪培拉——增长型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堪培拉城市及乡村遗产保护 [J], Etic Martin;苏静
2.国际花园城市堪培拉 [J], 陈淀国
3.花园城市堪培拉 [J], 李忠东
4.大花园城市:打造一流生态文明的典范 [J],
5.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花园城市理念演进与实践探索——以舟山群岛新区海上花园城市建设为例 [J], 李娜; 陈鸿; 方敏; 陈志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堪培拉城规划

堪培拉城规划

堪培拉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南北长80公里,宽30公里,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

东北距悉尼约300公里,西南距墨尔本600公里,人口30多万。

堪培拉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偶然地由于风景优美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而建设的,宽敞的街道,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优势都是相当明显。

不愧为世界“花园城市”。

堪培拉原来是一片荒地。

191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送来的137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设计的“花园城市”方案,并荣获一等奖。

后经14年的建设,于1927年迁都于此。

堪培拉是当地土著语,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

由于堪培拉群山环绕,格里芬独具匠心地提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方案,真正做到了把适宜于国家首都的尊严和花园城市生活的魅力调和在一起。

整个堪培拉市以国会山为中心,从国会山出发,建造六条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条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六个州区。

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

在市中心区域开凿一个人工湖,将城市一分为二,用联邦桥和国王桥两座大桥将全城连成一体。

这一设计的方案特点就是把堪培拉自然风貌与人工建筑群体最大限度地协调、和谐统一起来,使堪培拉成为一个田园式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现代化都市。

“花园城市”方案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并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城市规划设计,直到现在,堪培拉不论怎么扩建,都是按最初这个方案进行的。

格里芬精心设计的人工湖直到1963年才最终建成,整整搞了60年,而新国会大厦直到1988年才建成。

澳洲人为纪念格里芬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人工湖。

格里芬利用堪培拉的地形,把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融为一体,在设计城市时对山水与视线的把握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浅谈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说明

浅谈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说明

THE END !
谢谢观看! 2020
2.规划选址
格里芬的规划方案将城选址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 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部有较平缓的 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
高山→剧场的顶层楼座, 山坡→观众席, 水面→竞技场, 山脉→城市背景。
堪培拉1913年规划基本构想
3.结构规划
不足:密度过低、首都核心过于空旷等。
6.城市发展建设
6.城市发展建设
• 3 城市交通
交通堪称世界一流,道路以放射状和方格网 为主,轴线突出,林荫大道清晰可见。但难以 实现高效率的公共交通。
• 4法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城市的规划征集制定到具体实施建设历史 近百年。国家首都规划署针对于城市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的地区三类特定区域,由联邦国会和 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并提出了极为严格和详 尽的规划原则、政策导向和具体设计条件,以 确保堪培拉首都的特性,并延续优秀的城市设 计理念和成就
浅析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
1.规划背景
• 1.1 政治因素 Canberra 成为首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
果。 • 1.2 社会因素
1890-1914年间澳处于经济低谷和城市失业危机之中。 在改革浪潮中,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被介绍进来。而
格里芬的Canberra正是“田园城市”思想的
间包括格里芬 湖及沿岸滨水 地带、城内丘 陵及马兰比吉 河流域
格里芬湖及滨水地带
6.城市发展建设
• 1 城市景观
有“大洋洲的花园”的美称 没有围墙的首都(代替围墙的是花草树木的相结合
的绿篱)
• 2 建筑
优点:布局严谨,90%以上的都是底层住宅; 居民的庭院绿化融入城市绿化一体

堪培拉格里芬喷泉论文

堪培拉格里芬喷泉论文

堪培拉格里芬喷泉-纪念库克船长喷泉堪培拉喷泉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要了解著名的堪培拉格里芬喷泉,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关于坎培拉这座美丽的城市。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总人口36.8万人(2012),在澳大利亚所有城市里排名第八。

总面积为2395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城市的设计受到花园城市风潮影响,抛掉以公园作为点缀的旧有观念,将许多重要区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誉。

然而,堪培拉的发展之初便面临到二次大战和经济大恐慌,都市发展监督效率大幅下滑。

作为澳大利亚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内建有澳大利亚国会大厦、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和众多其他政府部门与外交机关。

它也是许多全国性社会和文化机构的所在地,例如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体育学会、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澳大利亚军队总部,以及主要军事教育机构邓特伦皇家军事学院和澳大利亚国防学院也设在堪培拉。

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总理罗伯特·孟席斯倡议下,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成立、握有执行权力,堪培拉开始以新兴首都之姿蓬勃发展。

由此堪培拉本身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有了格里芬喷泉的点缀,无疑不让他锦上添花。

了解完坎培拉格里芬喷泉的所在城市堪培拉,不得不提是他悠久的历史,格里芬喷泉是因为纪念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而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库克船长喷泉的悠久历史。

库克船长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他曾经3次远渡重洋来到南半球,他不但发现了澳洲大陆,也发现了新西兰和夏威夷等太平洋的众多岛屿。

库克船长1728年出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航海探险拥有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他参加了英国皇家海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1768年8月他受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委托,率领20名水手,驾驶著Endavour号的木制帆船,航行36000海里,首先到达了新西兰,在回来的途中,即1770年4月19日他作为第一位英国人在悉尼登上了澳洲大陆。

堪培拉城设计

堪培拉城设计
堪培拉城市设计介绍
初识堪培拉
?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一个年轻的城市。 总人口32.5万人,为澳洲第八。总面积2395平 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
? 东北距悉尼240公里,西南距墨尔本500公里。 城市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海拔 760米。莫朗格洛河横贯市区,西流入马兰比 吉河。
城市选址
? 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莫朗格洛河两岸 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 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山脉作为 城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丘作为重要建筑物的 场地或城市中各个对景的焦点。
? 这个规划方案密切地结合地形,构成城市轴线, 由多角的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把城市的园林和 建筑物组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使堪培拉既 有首都所需要的庄严气概,又有花园城市的优 美风貌。
堪培拉议会大厦-参议院
参议院是上议院,有 76 个席位。正中是总 理座位,前排左边 3 个座位是秘书、书记 员的位置,右边是副 手们的座位。左边是 执政党参议员坐的, 右边是在野党坐的。 正前方靠墙有个宝座 高高在上,据说是英 女王的座位,下方旁 边有 2个小点的座位 是英国王子坐的。参 议院会议厅是决定国 家法律法规等政治大 事的场所。整个会议 厅椅子、椅套、沙发 等用的赭红色,异常 庄重,据说是贵族的
城市轴线
? 第一条为由南到北,自红山、经首都山再到安 斯利山的主轴线。此轴线的中心部位为三角形 的地段,拟布置国家级政治、文化、艺术方面 的建筑 。
? 第二条东西向贯通格里芬湖的视觉轴线,西端 为黑山,山顶建有电视塔,为城市标志之一;
? 第三条为由首都山通向城市商业、服务业文化 中心的轴线。它既是视觉轴线,也是城市主要 的交通线路之一念馆本来
是澳洲的战时亡灵纪念馆,但现在已成为世界其中一间最大的战 争博物馆,充满了包括飞机和坦克车等的遗迹。

堪培拉—城市建设史案例分析

堪培拉—城市建设史案例分析

2.3.2空间轴线
第一条轴线:由南到北,自红山、经首都山再到安斯利山。
堪培拉重要的礼仪活动多安排在这条主轴线上,轴线尽端即安斯利山脚下是一座战争 纪念馆,首都山的主体建筑则是新议会大厦,两建筑分别成为该轴线两端的对景。
安斯利山
商业中心区格里芬湖格里源自湖战争纪念 馆首都山
新议会大厦
对景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2.2城市选址—回归自然
安斯利山
将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莫郎格洛 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 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 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黑山
首都山
莫朗格洛河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1、堪培拉简介 2、堪培拉的城市规划 3、城市发展建设 4、分析总结 5、社会文化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堪培拉简介

堪培拉简介
● 堪培拉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堪培拉校区(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堪培拉大学等知名学府, 每年吸引大量海外留学生前来学习。
交通
● 航空交通
● 堪培拉机场位于城区以东7公里,澳洲航空(Qantas), 维珍澳洲航空公司(Virgin Australia)都有航班从 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等澳洲城市的航班。堪培拉机场每天也有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和卡塔尔航空(Qatar airways)从新加坡和多哈飞来的航班。从机场到市内可乘坐机场区间车, 很方便。直接到堪培拉市内的主要饭店和诺思伯恩大街(Northbourne Avenue)的酒店。如果是3个人也可 以打出租车。到市中心约15分钟,费用约$15-20。
● 内陆交通
● 从澳大利亚各大城市发出的所有长途巴士,均到达位于城区中心吉比克的Jolimont Centre中心内的堪培拉 线终点。这里有观光介绍所,最好是到饭店前买一本小册子。从这里可走路去主要的饭店,有到B&B聚集的 北桥路北部和有很多青年人的迪克松地区的巴士,离ACTION巴士高速公路入口处步行约3分钟。全国各大 城市也有火车直通堪培拉。堪培拉火车站在格里芬湖之南的金斯顿的地方,有向悉尼、墨尔本对开的列车。 火车到站后,可立即转搭通往市中心的巴士。同时,观光局前有开往堪培拉北方 60公里的Yass的巴士,在 Ya s s 可 转 搭 开 往 墨 尔 本 的 快 车 。 车 票 在 火 车 站 或 观 光 局 购 买 。
● 另外在上下班高峰期(6:30-9:30AM,4:00-6:30 PM)有一些特殊线路为了方便上班族和学生特 别加开的。
● 1912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送来的137个版本 中,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 的方案。这位设计师描绘的堪培拉街道图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筑师)共同画在一块棉布 上的,这份珍贵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建设中间,经过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停顿,共用了14年,于1927年建成,并迁都于此。后来,又为确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讨了好长时 间,最终选择了当地居民的传统名称——堪培拉,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空间斯利山。
堪培拉重要的礼仪活动多安排在这条主轴线上,轴线尽端即安斯利山脚下是一座战争 纪念馆,首都山的主体建筑则是新议会大厦,两建筑分别成为该轴线两端的对景。
安斯利山
商业中心区
格里芬湖
格里芬湖
战争纪念 馆
首都山
新议会大厦
对景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2.1.1.政治背景
100多年前,堪培拉是一片既无树木又无湖泊的牧场,1841年才发展成为一个小镇。 当时只有一个邮局,一个铁匠铺,一个教堂及其所属的学校。它后来之所以能成为澳 大利亚的首都,可以说完全是“鹬蚌相争”的结果。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几大城市墨尔本都希望把首都 设在自己的城市,为此双方相持不下,争论了八九年之久。最后,联邦政府于1911年 通过一项折衷方案,决定在两个城市之间选择一处适宜的地点重建新都,这个地点就 是堪培拉。 1911年4月举行了一次首都规划的国际竞赛,格里芬的方案获选。堪培拉的规划完全 按照格里芬的规划有计划的进行。
人口:36.8万人(2012,包括3 个卫星城),澳洲第八。 面积: 整个辖区面积为2395平 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 公园或保留地.在首都直辖区东北 部。 堪培拉 城区面积为805.6平 方公里 定位:被誉为 “大洋洲的花园城 市 ” ,世界十大“绿都”之一 设计者:美国建筑师、景观师伯 利·格里芬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简称ACT
地理环境 位置:坐落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分水岭
(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的山麓平原上) 的开阔谷地上,海拔760米,东距大海 120千米,依山傍水,四周是布满茂密森 林的丘陵。莫朗格洛河横贯市区,西流 入马兰比吉河。东北距悉尼240公里,西 南距墨尔本500公里。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炎 热干燥,冬季寒冷凉爽。
2.1.2社会背景
1890一1914年,澳大利亚处于经济低谷和城市失业危机之中,在改革浪潮中,霍 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被介绍进来。后来甚至在1917年10月,还在东南部港口城市阿 德莱德召开了澳大利亚第一次有关田园城市问题的会议,这次大会后,田园城市理 论中的一些概念,如城市非中心化、合作社会、新城等,开始在澳大利亚专业城市 学家群体中出现并逐渐推广。 格里芬的堪培拉正是“田园城市”思想的实践案例。田园城市实质一城市和乡村的 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困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 业用地。田园城市布局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 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规划背景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2.2城市选址—回归自然
安斯利山
将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莫郎格洛 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 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 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黑山
首都山
莫朗格洛河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2.2城市选址—回归自然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山好比是剧场的顶层楼 座,倾斜向水边的山坡好比是宽广的观众席,下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场。
高山 露天剧场 顶层楼座
中心竞技场
堪培拉地区边缘的山脉作为城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丘作为重要建筑物的场地或 城市中各个对景的焦点。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2.3.1总体布局(格里芬方案)
以国会山为圆心,1.5公里为半径, 从北向东往南顺时针方向的环城 路为一个半圆弧线,再以南北两 条宽阔的联邦大街、国王大街为 边,构成一个扇形,扇形内有宽 而直的市道使扇形区分成若干块 几何图案,这每块图案便是整齐 的街区,街区内又有许多的道路 纵横交错,最窄的小巷也为双车 道,车辆可以开到每家门。
2.3.2空间轴线
方案以首都山为中心规划了 四条主要的城市空间轴线,把一 系列带有纪念物和自然主义界标 的星形居住街区联系起来。 这三条轴线是: 1:由南到北,自红山、经首都山 再到安斯利山。 2:东西向贯通格里芬湖的视觉轴 线,西端为黑山,山顶建有电视 塔,为城市标志之一; 3:由首都山通向城市商业中心的 轴线。也是城市主要交通线路之 一。 4:由首都山通向服务业文化中心 的轴线。
联邦大 街
国王大 街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2.3.1总体布局(格里芬方案)
格里芬方案:规划方案密切地结合地形, 构成城市轴线,由多角的几何形和放射线 路网把城市自然风貌和人工建筑群体组成 相互协调的有机体。
放射性路网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2.1.3城市规划历程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安斯利山 黑山
首都山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堪培拉—城市建设史案例分析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2、堪培拉的城市规划 3、城市发展建设 4、分析总结 5、社会文化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目录
1.堪培拉简介 1.1地理环境 1.2面积 定位 设计者 2.城市规划 2.1规划背景 与历程 2.2城市选址 2.3空间布局 2.4空间节点 2.5山体改造 2.6规划思想 2.7土地利用 3.城市发展建设 3.1城市景观 3.2城市建筑 3.3城市交通 3.4法治保障 4.分析总结 5.其它
②以市中心为核心,分别向西北、东北和南部 三个方向辐射,形成“丫”型多中心城市结 构,由此将城市划分出首都区、工商业中心区、卫星城,其间又有大片的风景区、公园、 农田等相 隔,大大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维持了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60年代,对堪培拉规划进行了修改,由 国家首都开发委员会主持设计,对 1912年引进的美国建筑师格里芬方案 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 1974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在首都山上 建新议会大厦的提案。 1988年,新国会大厦落成;
2.1.3城市规划历程
191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组织首都 规划国际竞赛,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建筑 大师沃尔特.格里芬(w.Griffin)的方案 获得最佳奖。 他的方案把城市核心定在首都山。当时 这座山只不过是个土丘。山下是一条弯 曲延伸的河流,格里芬把它规划成一个 大人工湖。从首都山向外放射的道路通 向卫星城,卫星城是主要居民点,而市 中心只保持很小的规模,主要用作建政 府大楼。 1913年3月13日举行堪培拉动土建设典礼。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局势的影响,加 上2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堪培拉的建设断断续续,直到1927年才初其规模, 于这一年首都从墨尔本迁到堪培拉。那时新都人口尚不足5000人。 以后的30年,城市建设仍然缓慢。 1958年起堪培拉建设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2.3.1总体布局(格里芬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