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舟( ) 曳铁( ) 湮( ) 啮( ) 溯流( ) 断(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⑵数小舟,曳铁(:曳: )⑶湮于沙上(湮: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7、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通假字钯:通“耙",耕地的农具.求之下流,固颠 . “颠”通“癫”,“疯狂"特殊句式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句2.求之(于)地中省略句3.(僧)棹数小舟省略句4。

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倒装句5。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6。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被动句(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 (朝代)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 )啮()溯流() 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盖石性坚重;求之下流,固颠5.翻译下列句子。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6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 )⑶湮于沙上(湮: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8、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9、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河中石兽考试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考试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河中石兽的传说中,石兽沉入河底后,最终被找到的位置是:A. 河底B. 河岸C. 河中央D. 河上游答案:D2. 根据传说,石兽沉入河底后,人们采取了什么方法来寻找它?A. 潜水寻找B. 沿河岸寻找C. 用网捕捞D. 根据水流方向推算答案:D3. 石兽最终被找到的原因是:A. 石兽自己浮出水面B. 石兽被水流冲到浅水区C. 石兽被河中的石头卡住D. 石兽被河中的泥沙覆盖答案:C4. 传说中,石兽沉入河底后,人们多久后找到了它?A. 一天B. 一周C. 一个月D. 一年答案:C5. 河中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凡事不可轻信B. 要善于观察和思考C. 要勇于冒险D. 要耐心等待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河中石兽的故事中,人们最初认为石兽沉入河底后,会随着_________被冲走。

答案:水流2. 根据故事,石兽最终被找到是因为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水流和石头3. 石兽沉入河底后,人们通过_________来推算石兽可能的位置。

答案:水流方向4. 石兽被找到时,它被_________卡在河中。

答案:石头5. 河中石兽的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_________,而不是盲目行动。

答案:仔细观察和思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河中石兽的故事梗概。

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石兽沉入河底后,人们通过观察水流方向和石头的位置,推算出石兽可能被卡在河中的石头上,最终在河上游找到了被石头卡住的石兽。

2. 河中石兽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和思考,利用已有的信息和条件来推断可能的结果,而不是盲目行动或者轻易放弃。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并不直观,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理解背后的原理。

《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河中石兽 》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 。

作者是 ,字 ,清代 ﹑ 。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 二、字词分析:1、 注音:溯 欤3、通假字: 钯: 颠: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果得于数里外 如是再啮 如其言 (1)介词 在 (2)介词,像 (3)介词 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寺临河干 B.棹数小舟 C. 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 的 至石之半 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被 ) ⑵众服为确论 (认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成为) 5. 古今异义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ft 门 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完整版)《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doc

(完整版)《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doc

《河中石兽》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字,清代﹑。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二、字词分析:1、注音:圮曳棹杮湮溯欤2、重点字词:临:河:余:湮:圮:阅:岁:是:杮( f èi):并:啮:坎穴:臆断:已:如:设帐:竟:棹:曳:但:倒掷:盖:暴涨尔辈:求:以为:溯流:固:究:然则:遂:3、通假字:钯:颠: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果得于数里外如是再啮如其言...(1)介词在(2)介词,像(3)介词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一寺临河干 B. 棹数小舟 C.不亦颠乎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 ,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 , 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 , 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 , 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 , 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⑵众服为确论(认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5.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 1已停止已经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 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f 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注释..河干:,.圮,.并,. 阅,.求, .竟,.棹,.曳,.设帐,.尔辈,.究,.物理,.是,.木杮,.岂,.为,.暴涨,.性,.湮,.之,.颠,.盖,.反激之力,.啮,.坎穴,.如是,.不已,.遂,.溯流,固,.如,.果,.然则,.但,.据理臆断,二、翻译..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三、选择题..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地一项().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地一项是()、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地下游去寻找石兽.、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地上游去寻石兽.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地,只不过实践更重要.四、问答题..请用简洁地语言概括本文地主要内容及包含地道理.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地经过及其令人悚讶地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地道理.b5E2R。

.在寻找石兽地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地方法?(分)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地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p1Ean。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河中石兽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 宋朝2. 故事中,石兽被冲走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寻找方向是?A. 顺流而下B. 逆流而上C. 沿着河岸D. 河底答案:A. 顺流而下3. 故事中,石兽最终被发现的地点是在?A. 河道的上游B. 河道的下游C. 河岸的一侧D. 河底的泥沙中答案:A. 河道的上游二、填空题4. 河中石兽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在_________中寻找被冲走的石兽,最终通过_________的推理找到了石兽。

答案:河流;逻辑5. 故事中,人们最初认为石兽会_________,但后来发现它实际上_________。

答案: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三、简答题6. 请简述河中石兽故事的寓意。

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运用逻辑和智慧,而不是盲目地跟随直觉或传统观念。

7. 为什么石兽最终会在上游被发现?答案:因为石兽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会逐渐被水流携带的泥沙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兽会被泥沙推至上游,这与人们的直觉相反。

四、论述题8. 根据河中石兽的故事,谈谈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逻辑思维。

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河中石兽的故事中,人们最初是凭借直觉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但后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石兽实际上是逆流而上。

这说明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直觉或经验,而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9.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面对石兽被冲走的情况,你会如何寻找石兽?答案:首先,我会观察河流的流向和速度,了解水流对物体的影响。

然后,我会考虑水流对泥沙的携带作用,以及泥沙可能对石兽位置的影响。

接着,我会逆流而上,沿着河岸寻找可能的石兽位置,同时注意河岸的地形变化,看是否有泥沙堆积的迹象。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组织人力进行河底的搜索,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位置。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朝代)_____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2)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4)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是非木杮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6)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7)转转不已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8)固颠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②求石兽________③转转不已 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文言文阅读窃符救赵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全
暴涨 )
1、
2、
3、
4、
5、
6、
7、
8、
活用为
16分)
今义: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每空1分,28分)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治经为博士邪(
沿河求之.(
其反激之.力(
今义:
老河兵闻之.(
至石之.半(
求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
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也 颠倒、错乱 信服 是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 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大凡、凡是 落入水中的石头 原来是(因为) 坚硬沉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 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 为.坎.穴.,渐激
代词,代水流的 的 侵蚀,冲刷 成为 坑洞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众服为确论。
4、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7、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八、文意理解.(20分)
1、这篇文言文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全书以记叙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
)沉焉.(
)。
阅.(
)十余岁.(
),僧募.(
)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清·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就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河干( ) 圮( )于河棹( )数小舟曳( )铁钯( )木杮( ) 湮( )于沙上啮( )沙为坎穴臆( )断欤( )2、在文中给加点与划线的字词作注释。

3、古今异义古义文中的例句今义干耳物理并阅就是盖但求已4、一词多义:之1)闻之笑曰2)沿河求之3)一老河兵闻之4)当求之于上流5)其反激之力6)至石之半7)求之下流8)求之地中9)然则天下之事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7、总结一下以上四种方法成败的原因。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8、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9、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略3、古今异义古义文中的例句今义干岸边一寺临河干干燥,不潮湿耳罢了渐沉渐深耳五官之一物理事物的道理尔辈不能究物理一门学科并一起二石兽并沉焉并列阅经历阅十余岁阅读就是代词,此,这就是非木柿判断词盖发语词,因为,原来就是盖石性坚重遮蔽或器物的盖子但只但知其一表转折但就是,却求寻找求石兽于水中请求、要求、追求已停止转转不已已经4、一词多义:之1)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2)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3)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4)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5)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6)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7)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8)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9)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您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完整版)《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试题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一、说明。

1. 河干: ___________,2. 圮___________,3. 并___________ ,4.阅___________,5. 求 ___________,6. 竟 ___________,7. 棹 ___________,8. 曳 ___________,9. 设帐 ___________, 10. 尔辈 ___________, 11. 究 ___________, 12. 物理 ___________,13. 是 ___________ ,14. 木杮 ___________, 15. 岂 ___________, 16. 为 ___________ ,17. 狂涨 ___________, 18. 性___________, 19. 湮 ___________, 20. 之 ___________ ,21. 颠 ___________ ,22. 盖 ___________, 23. 反激之力 ___________, 24. 啮 ___________,25. 坎穴 ___________, 26. 如是 ___________, 27. 不已 ___________, 28. 遂 ___________,29. 溯流 ___________, 30 固 ___________, 31. 如___________, 32. 果 ___________,33.但是 ___________, 34. 但___________, 35. 据理臆断 ___________,二、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作者#,字,(朝代)#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今义:#(2)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3)但知其一古义:#;今义:#(4)盖石性坚重古义:#;今义:#(5)是非木杮古义:#;今义:#(6)阅十余岁古义:#;今义:#(7)转转不已古义:#;今义:#(8)固颠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9、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一、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清代: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解词。

1.河干:___________,2.圮___________,3.并___________,4. 阅___________,5.求___________,6.竟___________,7.棹___________,8.曳___________,9.设帐___________,10.尔辈___________,11.究___________,12.物理___________,13.是___________,14.木杮___________,15.岂___________,16.为___________,17.暴涨___________,18.性___________,19.湮___________,20.之___________,21.颠___________,22.盖___________,23.反激之力___________,24.啮___________,25.坎穴___________,26.如是___________,27.不已___________,28.遂___________,29.溯流___________,30固___________,31.如___________,32.果___________,33.然则___________,34.但___________,35.据理臆断___________,二、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期末复习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一、注释。

1.河干:___________,
2.圮___________,
3.并___________,
4. 阅___________,
5.求___________,
6.竟___________,
7.棹___________,
8.曳___________,
9.设帐___________,10.尔辈___________,11.究___________,12.物理___________,13.是___________,14.木杮___________,15.岂___________,16.为___________,
17.暴涨___________,18.性___________,19.湮___________,20.之___________,
21.颠___________,22.盖___________,23.反激之力___________,24.啮___________,25.坎穴___________,26.如是___________,27.不已___________,28.遂___________,29.溯流___________,30固___________,31.如___________,32.果___________,
33.然则___________,34.但___________,35.据理臆断___________,
二、翻译。

1.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四、问答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3.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4分)
一、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角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三、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6.请联系原文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6分)
老河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寺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7.请分别分析文中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

讲学家的“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河兵的“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盲目的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8.本文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他编纂的___________被称为文化史上的“_____________”,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纪昀、晓岚、清、学者、文学家、《四库全书》、万里长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