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搞“一刀切”
2012事业单位改革要彻底改到底
2012事业单位改革要彻底改到底
2012事业单位改革要彻底改到底:
点题:一份涉及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4000万“事业人”的改革文件,日前由新华社对社会正式公布,据了解,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明确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整体思路框架和改革的时间表,其中,5年内事业单位将剥离行政和生产经营的职能,而其公益服务职能将进一步加强。
网友观点:
网友张先生:目前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效率低,此次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这些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甩包袱,而是要把公益服务搞得更好。
网友小刘:我在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作,工资远不如私企,也没有享受过事业单位的福利,单位转企后,如果市场化运作得好,工资肯定会有所提高,工作积极性也会提高。
网友梁先生:作为老事业单位人,自己没有行政级别,
所以这次公益事业类取消行政级别,对我影响不大。
对于那些原本指望通过事业单位平调到公务员队伍的老员工来说,改革后,级别没了,平调的路有可能堵死。
网友张女士:希望改革能动真格,真正实现公开招聘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同工同酬,体现社会公平。
网友秋实无华:事业单位多年以前就说改革,但现在都没见大动静,要改就像国企那样改革,彻底改到底,不要留下尾巴和死角。
网友卡卡很闲:只有中央文件,没有明确的指导细则,却让单位自己拿方案,但是相关部门对于原来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养老保险等核心问题都没有明确说法。
《关于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35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全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通知》(鄂办发[*]1号)和《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州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的通知》(州办发[*]1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1、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实行人员聘用制对象包括单位在编在册的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人员(含工勤人员)。
2、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中未列入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3、被有关部门列入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整顿范围的事业单位,按鄂政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4、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组织实施。
5、对于职能基本消失,长期不能运转或因其它原因不便组织开展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单位,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进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从今年9月起启动,至12月底结束,基本建立起正常、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
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年9、10月)1、宣传发动。
2012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博弈在即 北京50万人去向待定
2012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博弈在即北京50万人去向待定。
而在此之前,地方的试点已经先行展开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还要不要?工作了多年之后,王栋又面临人生道路的重大选择:单位要转企改制。
是埋头搞科研,还是四处跑项目?王栋所在的单位,是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的地质勘查技术院(以下简称地勘院)。
事实上,改制的消息,早几年便已传开,只是没有实质性动作。
但从去年下半年,地勘院被列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改制忽然进入实操阶段并迅速推进,直至将这个“选择”落到每个人头上。
下个月,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全部招拍挂,留给王栋考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革掉铁饭碗北京市地勘院有职工400多人,从早期的地质队发展而来。
地勘局是北京市直属的事业单位,地勘院又直属于地勘局,属于差额拨款的二级事业单位。
早在1996年的时候,北京市便开始探索事业单位改革。
那一次,是从科研机构开始的。
引导和鼓励一些科研院所创办科技企业,组建科技企业集团,开展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活动。
多年来,作为技术应用型的科研院所,地勘院以控股的方式组建公司,从事清洁能源开发,形成了事业办企业,企业又办企业的格局,各个公司之间,又相互有投资关系。
发展到今天,地勘院的科研人员,既承担公益性的科研项目,又分属于各个公司,从事盈利性的经营。
王栋是具有地勘院正式事业编制的科研人员,但同时在下属公司任职,既承担科研项目,又从事经营活动。
而这次改革,对王栋来说,就是对这一身份的选择。
从去年8月开始,北京市通过《关于北京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北京市9800个事业单位将面临改革。
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期间,不再新增事业单位,不再新增事业编制。
严禁改革期间突击提拔干部、超职数配备干部等。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0.22•【字号】浙政发[2001]68号•【施行日期】2001.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浙政发〔2001〕68号)事业单位分布面广,涉及领域宽,各类人才密集,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近几年,我省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仍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政事不分、体制不顺、结构不合理、效益不明确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随着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企业改革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已势在必行。
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结合浙江实际,现就深化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政事职责分工,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遵循以下原则:(一)政事分开原则。
合理划分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能,改变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简政放权,理顺关系,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二)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选择确定相应的改革目标和改革途径。
(三)市场化原则。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凡是能面向市场经营的事业单位,要积极面向市场;能由市场承担的职能,要改变国家包办的格局,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利用和发掘社会资源,实行举办主体的多元化。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解读.ppt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政事不分。
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政府 对事业单位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行业发展规划、 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落实不够, 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二是管办不分。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 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又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 的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 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服务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机构126万个、人员3100万+900万 财政支出超30%、第二大社会法人
分类:
功能分类法:行政执法类(6-7%);社会公益类 (80%);生产经营类(13-14%)。 经费分类法:全额拨款类(65%);差额拨款类 (20%);自收自支类(15%)。 行业分类法:教育;卫生;农业;城市公用;文化; 交通;科研;机关后勤;其他。 隶属分类法:中央所属;省市所属;地市所属;县市 所属;乡镇所属。 性质分类法:国有事业单位;非国有事业单位(民 非)。 岗位和级别分类法:管理岗位(从正部到副股共10 级)、专技岗位(1至13级)、工勤技能岗位5级。
(五)事业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要与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要衔 接起来,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管,实现政事 分开,管办分离。
2、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人事制度方面的,仍然要按照 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来推进。 例如:干部管理权限的下放等。
事业单位: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 服务组织(1998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 行条例》) 。现在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 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 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三条标准
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三条标准作者:陈海云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0期目前,我国分类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正式实施。
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十分明确,选择的路径十分务实,为事业单位改革顺利推进、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标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可以列出许多具体标准,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从最关键、最简明、最通俗等方面综合考量,应突出这样的“三好”标准,即“单位职能履行好、内部机制活力好、社会综合效益好”。
一、单位职能履行好这是衡量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基本标准,因为所有事业单位都是为履行特定公益服务的职能而设立的,履行好单位职能应该是事业单位存在的理由和目标价值所在。
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履行好单位的既定职能。
有的守岗不尽职,甚至严重不作为;有的偏离自身的职能,甚至走入歧途,乱作为。
为此,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必须首先解决好职能履行到位的问题。
就每个事业单位职能履行而言,其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一是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变化发展趋势,注意调整界定好每个事业单位的职能,让每个事业单位都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并着力强化事业单位履职尽责意识;二要认真评估每个事业单位近年来的职能履行情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特别要指出其职能履行不到位的地方和出现偏差的地方,并提出整改意见与要求;三要制定促进事业单位扬长补短、保证职能履行到位的长效措施。
二、内部机制活力好事业单位定位准了,方向明了,目标清了,这只是实现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第一步。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完善其体制机制,有效激发其活力,不断增强其动力和发展后劲,这才是决定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事业单位内部体制机制顺、有活力,就能够保证职能全面履行,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应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导向。
尤其要选优配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特别要选配好一把手,坚持把政治品德好、领导能力强的同志推上主要领导岗位,努力实现领导班子精英、精干。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基本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会议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一)推进制度建设。
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大力发展补充保险。
(二)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统筹。
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经办管理资源,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
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四)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
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普遍开展和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门诊医疗费用统筹。
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
(五)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六)加强社会保障管理与监督。
严格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
加快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步伐。
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会议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
力争到2020年,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6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12年事业单位改⾰:事业单位⼯作⼈员收⼊分配制度改⾰⽅案的通知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将《事业单位⼯作⼈员收⼊分配制度改⾰⽅案》印发给你们,⾃2006年7⽉1⽇起实施,请认真贯彻执⾏。
根据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的精神,改⾰事业单位⼯资制度,建⽴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分配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改⾰的重要内容,对于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构建和谐的收⼊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收⼊分配制度改⾰不仅关系事业单位⼴⼤⼲部职⼯的切⾝利益,⽽且与其它各项配套改⾰密切相关,涉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强领导,统⼀认识,精⼼组织实施。
要严格执⾏《事业单位⼯作⼈员收⼊分配制度改⾰⽅案》及其实施办法,严肃组织⼈事和财经纪律,⼀律不得突破国家政策。
同时,要深⼊细致地做好⼴⼤职⼯的思想政治⼯作,引导⼤家正确认识事业单位收⼊分配制度改⾰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解决好本地区和本部门在改⾰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作的平稳顺利进⾏。
中华⼈民共和国⼈事部 中华⼈民共和国财政部⼆〇〇六年六⽉⼗五⽇ 事业单位⼯作⼈员收⼊分配制度改⾰⽅案 根据党的⼗六⼤和⼗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分配制度改⾰的精神,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事业单位现⾏⼯资制度,建⽴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的收⼊分配制度,完善⼯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改⾰的原则 (⼀)贯彻按劳分配与按⽣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与岗位职责、⼯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适应事业单位聘⽤制改⾰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向优秀⼈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度。
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一九八九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实施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一九八九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实施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事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0.01.05•【文号】人薪发[1990]1号•【施行日期】1990.01.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一九八九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实施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990年1月5日人薪发(1990)1号)我部《关于贯彻(一九八九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实施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贯彻《一九八九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实施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国发〔1989〕82号文件批转的《一九八九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对贯彻《方案》的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这次调整工资限于下列单位:——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教育、科学研究、卫生、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海洋、地质勘探、地震、测绘、规划、设计、商品检验、物资储备、社会福利及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经国务院审查批准列入调资范围的银行、保险机构。
——少数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列入调资范围的公司。
上述单位一九八九年九月三十日在册的正式职工(不含未转正的学徒、熟练工,未定级的见习人员,停薪留职人员等)均可列入普调工资范围。
一九八九年度转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军队干部,可以参加这次工资普调。
二、列入普调工资范围的人员,均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起在本人现行职务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一级工资。
三、一九八五年工资改革以前离休、退休的人员,按本人原工资级别提高一个级差的数额增发离休、退休费。
一九八五年工资改革以后至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期间离休、退休的人员,按在职人员相应职务普调一级的平均增资数额增发离休、退休费(地方单位,原则上按离休、退休人员所在地区在职人员相应职务普调一级的平均增资数额发给,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在京事业单位,按各部门在职人员相应职务普调一级的平均增资数额发给);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一九八九年九月三十日期间离休、退休人员,可按在职人员相应职务普调一级的平均增资数额增发离休、退休费,也可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中组发〔1988〕9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89〕15号)文件精神,参加这次工资普调,按哪种办法执行,由本人选择。
平衡改革与发展:提高事业单位改革效果的关键策略
平衡改革与发展:提高事业单位改革效果的关键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并提高改革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改革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
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
2.加大财政投入: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于那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展。
3.鼓励社会参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营,提高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事业单位改革。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应加强对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效率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推进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
6.完善监督机制:监督是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建立健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审计和评估,确保其规范运行、服务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7.注重平衡发展:事业单位改革需要注重平衡发展,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又要推动事业单位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改革政策,促进事业单位的多样化发展。
总之,推动事业单位改革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并注重平衡发展,才能提高改革效果,推动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事业单位改革、管理与创新省编办事业机构编制处蒋凯渊
2015 年 12 月底前,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 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等方面改革取得明 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 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建成惠及全 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2020 年前,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 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 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具有江苏特点的公益服务体系, 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可适 当提前。
唐德刚:历史三峡理论
90年代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把社会政治制 度的变化作为历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与标志,他把人类历史发 展比作水过三峡,历史的潮流中,前后两个社会政治形态的转换, 其间必然有个转型期,此转型期就是个瓶颈,是个“三峡”。中国 社会的两次转型唐教授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 “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共出现两次转型。 第一次大转型,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 之间,实现了从封建转帝制,历时约三百年。此次转型是自动的, 内部矛盾运行的结果。 第二次大转型,发端于鸦片战争之后的辛亥革命,此一转型时 间至少为二百年,顺利的话,到本世纪中叶方能基本完成。此次转 型是受外来刺激而行,是被迫的。
仿行政机构级别
仿行政运作模式 仿行政管理模式
5、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
造成的现实困境:分类缺乏依据,参公争先恐后;公益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欲望强
烈;创收激情未减,两极分化严重。
6、公益服务领域缺少必要的竞争机制。 7、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通知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1.27•【字号】哈发[2003]23号•【施行日期】2003.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通知(哈发[2003]23号)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现将《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总体规划、配套改革、远近结合、稳步推进的思路,通过机构改革和布局调整、产权制度改革、财政供给体制改革以及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权明晰、机制转换、活力增强的目标,减轻财政供养负担,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事、事社、事企分开。
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要求,合理划分行政管理职能与事业单位职责任务,逐步剥离事业单位未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分离中介组织和企业经营型及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
(二)坚持精简、优化、效能。
各项改革必须有利于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编增效,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以机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财政供给体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关于推进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试行意见》的通知
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关于推进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试行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2.31•【字号】•【施行日期】2002.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关于推进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试行意见》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试行意见》发给你们,请组织有关单位试行。
二00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关于推进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试行意见为积极稳妥地搞好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原则,积极推进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革,进一步促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1、坚持有利发展、稳步推进的原则。
既要有利于发展,大胆探索,又要把握好步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坚持改制转企同步进行、一步到位的原则。
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转为企业的同时,要实施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资产原则上应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即使不能一次性退出的,也不宜再控股。
同时,职工的原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关系要彻底转换,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场化用工和分配制度。
3、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改制单位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和支持改革。
在制订改制方案时,应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
要合理确定资产转让方式,严格按规定程序规范操作,绝不允许借改制、转制之名,以各种形式侵吞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4、坚持因事制宜、勇于创新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或其他组织举办的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
它分布在教育、卫生、文化、农业、交通、城市公用、体育等领域和社会福利、社会中介、机关附属等行业。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对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继续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已经在部分行业和某些地方取得了重要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这一阶段主要是拨乱反正,恢复社会事业,适当下放各类事业单位的管理权,大多数事业单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对本单位有经营管理权、机构设置权、用人自主权和分配决定权。
1985年3月,中央下发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改变许多研究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教育、生产相脱节以及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况,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
按照《决定》,从事技术开发的研究机构,有的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实体,有的在联合的基础上并入企业,有的自我发展为科研生产型的企业,或者成为中小企业联合的技术开发机构。
在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同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对卫生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了要求:扩大卫生机构自主权,实行院、站、所长负责制;发展集体卫生机构,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城镇和街道组织举办医疗卫生设施,支持个体开业行医,村一级卫生机构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举办,也可以承包给乡村医生和卫生员集体举办,也可以由卫生院下乡设点。
事业单位改革的五点思考
事业单位改革的五点思考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1年“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这说明,中央政府已经把事业单位改革列为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准备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既复杂艰巨而又期盼已久的改革。
本文拟围绕改革的前提、支撑、方法、重点与保障五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改革的前提:科学分类事业单位是我国独有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将事业单位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005年4月,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按行业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27个类别。
我国事业单位突出表现为单位与人员数量众多,经费支出规模庞大,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涉及方方面面。
这种状况下,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关键是化繁为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制定政策、推进改革。
分类中应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情况底数问题。
从目前资料看,全国究竟有多少个事业单位,中央、省、地、县、乡五级政府与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分别有多少个;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有多少、编制外人员有多少,离退休人员有多少,在五级政府中分布是何情况;事业单位有多少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与领域,其主管单位各是何情况;事业单位经费规模有多大,其主要构成情况是什么等基础信息,没有十分明确、具体的数据。
笔者认为,开展事业单位改革首先应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全面、细致地摸清当前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做出的分类是科学合理的,才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改革酝酿过程中,在以往统计基础上,对全国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彻底调查摸底,真正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数据实,以保证出台的改革措施有的放矢。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7•【字号】苏发[2012]26号•【施行日期】2012.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发〔2012〕26号2012年12月17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我省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结合江苏实际,现就分类推进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公益事业,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胆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整体配套衔接,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目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前,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具有江苏特点的公益服务体系,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区别
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区别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区别是什么哪个更好公益一类事业单即现在所说的全额拨款,所有经费全由财政或上级拨款,不能有自营收入,另外现阶段开展的一些不符合公益一类要求的业务,届时需停止。
公益二类事业单即现在所说的差额拨款,一部分经费由财政或上级拨款,单位还可以另行开展自营业务。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属于全额拨款,单位压力小,以后发展也好;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工资相对宽松,因为其允许另行开展自营业务。
所以孰好孰坏只有自己衡量。
事业单位改革: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划分改革部署又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划分为两类。
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市场的归市场”被“剥离”的,还有原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出版社等事业单位转企改革持续推进,其间也不乏问题、波折。
按照中央的明确要求,在转企改制过程中,须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定资产,由统计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等,这些程序不可缺少。
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按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责任的机构负责。
“推进转企改制,是最具有标志性的改革动作。
但此项改革特别要注意一定不能‘演双簧’,市场化要彻底”,宋世明说,“一定要做到清清爽爽、利利索索、明明白白”。
从完善过渡政策看,转制工作可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比如5年。
在过渡期内,可以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有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事业单位改制的步骤及其操作方法(精选)
事业单位改制的步骤及其操作方法事业单位在转制、改制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遵循以下操作方法:一、依法开展改制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在事业单位转制、改制过程中,坚持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项基本原则。
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规范整个清产核资的操作程序。
事业单位自身的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引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有些事业单位由于历史的原因,拥有的资产数额十分庞大,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因此如何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某些人利用改制、转制之机,以各种非法手段侵吞公有资产,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我们认为,只有加强法律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的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一、改制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改制单位申请资产评估立项后,由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资产评估。
第二、对涉及到改制单位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订、改制单位的股权结构设置、资产转让等行为,应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确保整个改制、转制流程的合法性。
第三、加强民主监督,资产的评估结果、处置方案等须交由职工大会审议。
第四、对发生在转制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处理。
对于在转制、改制过程中隐匿资产的行为,一经发现,就要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对于中介机构在承办业务时,同改制单位串通作弊、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出现重大疏漏、严重误导等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侵害其他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也应依法追究责任。
二、改制方案的制定要坚持“三公”原则和职工民主管理同国有企业改制一样,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改制、转制方案的制订实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事先将改制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这既是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在制度上落实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往往会影响改制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浅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人事代理
浅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人事代理一、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人事档案实行代理的背景2000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要求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改革的目标,其中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是改革的重点。
同年,中组部、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四个转变”即: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2002年国务院批转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单位加快推行人员聘用制度,进而实现在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
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就是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用人由过去的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由过去的行政任用转向平等协商聘用。
(一)行政任用向平等协商聘用转变事业单位用人由行政任用的方式转为通过双方平等协商聘用的方式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根本变革。
它的意义在于:1、充分体现单位与个人“双向选择”的权力。
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是法律赋予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双方主体地位的平等。
单位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力,才能使单位的人才工作搞活,才能使单位充满生机和竞争力,才能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个人享有自主择业的权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才能充分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变国家用人为单位用人。
国家用人,用人的成本由国家承担。
事业单位做为法人,应当将用人成本与事业发展统筹考虑,不能不计成本的用人,增大国家财政的负担。
单位用人,用人自主权回归于单位,同时用人成本也由单位承担,避免了单位无限制的用人,有利于事业单位向事业法人单位过渡。
3、变行政管理为法制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搞
“一刀切”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搞“一刀切”
改革原则
事业单位改革不搞“一刀切”
马凯强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始终把握并贯彻四项基本要求。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
通过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分类为基础。
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特点分别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措施。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
着力在管理方式、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政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积极探索。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
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
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