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08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汇总表

合集下载

7. 中国历年进出口数据(1990-2019)

7. 中国历年进出口数据(1990-2019)

-8.85 -2.23 -9.69 -11.06 -13.87 10.76 -10.88 4.08 -0.49 8.39 11.31 3.98 6.81 6.37 3.00 0.78 -9.05 -4.94 10.27 6.18 9.23 6.39 3.14 7.16 7.71 -2.25 0.33 15.39 11.98 1.27 27.10 10.20 1.46 7.22 6.28 0.19 2.75 8.96
2,254 3.90 2,170 1.18 2,144 -0.56 2,156 1.89 2,116 6.36 1,990 14.40 1,739 1.93 1,706 -14.47 1,995 -13.93 2,318 6.63 2,174 15.03 1,890 -4.66 1,982 -0.15 1,985 3.21 1,923 -1.65 1,956 3.19 1,895 6.35 1,782 -0.59 1,793 50.48 1,191 -34.31 1,814 -13.35 2,093 8.10 1,936 9.33 1,771 -3.55 1,836 -2.70 1,887 4.44 1,807 2.30 1,766 0.52 1,757 5.45 1,666 7.42 1,551 27.44 1,217 -28.16 1,694 -24.26 2,237 13.70 1,967 2.22 1.56
2019年6月
2019年5月 3,860 3.45 -3.44
2019年4月 3,731 2.31 0.41
2019年3月 3,647 36.94 3.15
2019年2月 2,663 -32.74 -13.81
2019年1月 3,960 2.73 4.05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保税区
保税区,也称保税仓库区,级别低于综合保税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 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 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
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保税 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 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 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 10年的超20万亿到2018的305100亿(超30万亿),用了8年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出口结构升级:从资源依懒型、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科技密集型转变 资源富饶和人口红利促使早期中国出口以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
主。从1997年开始,中国出口贸易经历了20年快速发展。20世纪末本世纪初, 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出口结构主要以资源依懒性和劳动密 集型产品为主,例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原料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 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力成本持续提升;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环保 理念开始深入人心,由此,我国出口结构也开始逐步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 资本、科技密集型转变。表现为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下降,消费电子、机电产 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显著。
什么是贸易顺差?什么是贸易逆差?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 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 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 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 • 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亚洲:日本 韩国 新加坡等 北美洲:美国 加拿大 欧洲:德国 英国 法国 俄罗斯 大洋洲:澳大利亚 非洲:埃及 南非等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卷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卷版)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

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

这表明A. 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 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C. 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 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2. (2021·广东卷)如表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如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 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 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 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3. (2021·湖南卷)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

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A. 修改宪法无法阻挡B. 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C. 大国主义思潮抬头D. 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4.(2021年1月浙江选考)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出呼声的愿望日益强烈。

在铁托等人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关于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A. 倡导并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B. 发起国为南斯拉夫、印尼、埃及C. 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 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5. (2021·山东卷)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

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A. 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 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D. 构建政治经济体化组织6. (2021年1月浙江选考)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东道主克林顿总统提出一项计划,推进实行“安全与经济、双边与多边并重”的战略合作。

08年国家统计数据资料

08年国家统计数据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新中国60年-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60年-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60年: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的位次大幅上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名列前茅;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国际影响显著增强。

一、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水平总量跃居世界第三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

1949年以前,我国战乱不止,贫穷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经济恢复和建设,国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979-2008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00亿美元。

1960年,达到614亿美元。

之后,每年的GDP总量呈稳步小幅上升态势。

1972年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达到2021亿美元(1982年)。

从此以后,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大幅增加,2008年达到38600亿美元。

从1960年到2008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大幅上升。

1960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4.6%,1987年曾一度跌至1.6%,此后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8年的6.4%。

1978年,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11位。

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是美国的12.3%,日本的25.7%,德国的63.1%,英国的83.1%,法国的90.2%。

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是美国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增长与gdp增长

进出口贸易增长与gdp增长

表1列出了欧美两个国家卢森堡、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人均GDP的对比。虽然我国人 均GDP逐年上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2007年我国GDP总量位 居全球第三,但人均GDP仅是卢森堡的1/5,是美国的1/2。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 展指数(HDI),我国在2007年的人均GDP排名是104位,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综合国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转变及其资源配置功能
除需求功能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资源从农业和轻工业向工 业和重工业的转移。进出口贸易的这一资源配置功能在改革开放前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 后相对弱化,但仍是我国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其需求功能不断 增强,但其资源配置功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工业化进程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 作用。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1978年以后初级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大幅度下降;同期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快速增长。从进口商品结构看,生产资料和机械及 运输设备进口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再次出现大幅度上升。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这一变化表 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依然具有很强的资源配置功能,但被转移资源的行业结 构发生了较大改变:(1)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下降说明,进出口贸易的资源 配置功能已从改革开放前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出口创汇、进口生产资料的模式,逐步转向制 造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转移,通过一般加工产品的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实 现资源从一般加工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2)在改革开放前期,为满足生产资料 进口的需求,初级产品和轻纺产品出口仍具有很强的创汇功能,但随着农业和轻工业的快 速发展,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的短缺现象逐步消失,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初级产品和轻纺 产品出口除了创汇之外,很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问题。

1949-1978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1949-1978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1949-1978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政府努力开展对外交往流和贸易往来,在建国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希望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地开展贸易关系。

但是美国政府于1949年11月提议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贸易封锁,1950年又直接介入朝鲜战争,这就势必迫使新中国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采取“一边倒型”的对外开放政策。

“一边倒”的开放主要基调仍然是开放。

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等进行了最高会谈,希望订一个“又好看又好吃”的协议。

好看就是要做给全世界的人看;好吃就是要有内容、有味道,实实在在。

谈判的结果当然是没有充分达到目的,但是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在国际外交史不常见的艰苦博弈之后,中国方面还是有所收获,迫使苏联作出了两个重大让步:一是用新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替换了1945年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二是迫使苏联同意按中国的要求归还中长铁路和旅顺港。

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等协议。

其中《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规定以年利1%的优惠条件,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原料、茶、现金、美元等分十年付还贷款及利息。

从1950年至1955年,中国总共从苏联取得11笔贷款,总价值为12.74亿新卢布,折合人民币53.68亿元。

利用苏联的贷款,中国购买到大量经济建设所急需的物资与设备,最后落实引进了150多项工业建设项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解放前中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到1954年,与苏联签订的援建项目共计达到156项,通称“156项工程”。

“156项工程”建设是新中国首次通过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开展的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大工业的骨干,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铺垫了初步基础。

中国各个阶段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中国各个阶段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中国各个阶段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该指标可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以下是中国各个阶段对外贸易总额数据:建党前56年(1865年):进出口总额1.1亿海关两白银,其中,出口0.54亿海关两,进口0.56亿海关两,入超200万海关两。

建党前50年(1871年):进出口总额1.37亿海关两,其中,出口6700万海关两,进口7000万海关两,入超300万海关两。

建党前40年(1881年):进出口总额1.63亿海关两,其中,出口7100万海关两,进口9200万海关两,入超2100万海关两。

建党前30年(1891年):进出口总额2.35亿海关两,其中,出口1.01亿海关两,进口1.34亿海关两,入超3300万海关两。

建党前20年(1901年):进出口总额4.38亿海关两,其中,出口1.70亿海关两,进口2.68亿海关两,入超9800万海关两。

建党前10年(1911年):进出口总额8.49亿海关两,其中,出口3.77亿海关两,进口4.72亿海关两,入超1.01亿海关两。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掠夺了中国大量的白银,造成中国白银大量流失。

建党元年(1921年):进出口总额23.49亿元法币,其中,出口9.37亿元法币,进口14.12亿元法币,入超4.75亿元法币。

建党10周年(1931年):进出口总额38.29亿元法币,其中,出口14.17亿元法币,进口24.12亿元法币,入超9.95亿元法币。

建党20周年(1941年):由于正处于抗日战争中,大量国土沦陷,对外贸易通道基本被日本切断,因而无对外贸易数据。

不过自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数据开始逐年下降。

1931年,出口14.17亿法币,进口24.12亿法币,入超9.95亿法币;1932年,出口7.68亿法币,进口17.99亿法币,入超10.31亿法币;1933年,出口6.12亿法币,进口14.81亿法币,入超8亿法币;1934年,出口5.35亿法币,进口11.35亿法币,入超6亿法币;1935年,出口5.76亿法币,进口10.92亿法币,入超5.16亿法币;1936年,出口7.05亿法币,进口10.36亿法币,入超3.31亿法币。

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分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位成员,为此中国付出了15年的努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利益至上,在经济上面,中国为入世贸付出的15年说到底是为了追求更大更好的利益,为了能够同世界更好的进行贸易往来,在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分上一羹,它值得中国这么做。

有利益就会有风险,就得看中国如何看待和应对了。

纵观这些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利大于弊,但是弊端也是越来明显。

入世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巨大,中国作为世贸成员后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自然会少了许多约束条件,多了许多待遇,虽然这是建立在中国也必须要降低关税、更加开放市场等等的条件下,但是对于迫切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国来说,这是可以预料和接受的。

数据通常是能最直观的表明结果的,来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表1 入世前后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注:以上数据来自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商务人才门户《中国入世5周年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001~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4.56万亿美元,这一数值比我国入世前的1981~2000年20年的进出口总值3.67万亿美元还高出了24.25%。

其中,2001~2005年出口2.39万亿美元,比入世前的1981年~2000年的1.84万亿美元增长28.26%;2001年~2005年进口2.17万亿美元比入世前的1981年~2000年的1.41万亿美元增长53.90%。

此等惊人的经济成果,何不让人惊讶?入世后的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就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但着重于计划经济的中国始终对经济发展存在着太大的阻碍,入世后,为了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大大减小,这就让许多资源配置和发展因素有了充分的自我发挥和调控空间,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调控下,中国的经济体会向着更大的利润靠拢。

60年中国数字变迁

60年中国数字变迁

60年中国数字变迁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2008年达到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

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08年已达到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9元,1978年上升到381元,2008年提高到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2770美元,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人口总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

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

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

出生率继续降低,到2008年已降到12.1‰。

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

就业规模全国就业人员从1949年的18082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77480万人,就业规模扩大了3.28倍;城镇就业增长更为迅速,2008年末,城镇就业人员达30210万人,比1949年增长了18.71倍。

国家财政收入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1951年上升到125亿元,达到3位数, 1978年财政收入上升到1132亿元,达到四位数。

到1999年,财政收入增加了10多倍,达到11444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