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红字》的女权主义精神
周盛
摘要:霍桑的《红字》以17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波士顿为背景,引入“通奸”这一敏感话题,以女主人公海丝特通奸被发现、受罚为线索,并对以海丝特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命运展开探索。本文将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分析,深入探索霍桑在小说《红字》的潜在的女性意识,并对霍桑女性意识的妥协性进行解读。
关键词:《红字》;霍桑;女权主义;海斯特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叙述了美国最初移民时期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个悲剧。弗雷得里克·艾·卡彭特教授(Frederic I Carpenter)就曾这样评价《红字》:“《红字》的伟大之处在于海斯特这个人物。”[1]这部小说以它的平行结构,富有诗意的语言象征主义的运用,尤其是其模糊的含义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兴趣。其中特别是通过对海斯特这个女权主义形象的描绘,体现了他的女权主义思想。
一、霍桑的背景和他的女性意识
霍桑于1804年7月4日出生在马萨诸塞洲的塞勒姆镇。在他四岁时,他的父亲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难,丢下了他28岁的妻子和三个幼小的孩子。霍桑很同情他妈妈,这也是他在《红字》中高度赞扬母爱的原因。他妈妈的生活环境让他开始思考妇女在父系社会中的地位。他发现她们处在社会的边缘地位。霍桑在《红字》中也精心描绘了妇女的边缘地位。
(一)人生的初始
霍桑早年生活在缅因州的乡下。也正是那段日子,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家里阅读,创作,没有去找寻任何工作。1842年。霍桑和他的妻子索法亚·皮博迪结婚,他的妻子是一个很独立的女人,没有她的支持霍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她认为家是女人永远的港湾,在家里她可以感到很幸福和自由。因为她的智慧和能力使霍桑更加爱她,对她的爱可以重新定义女性气质。他和谐的家庭生活促进了他去探究人物形象、爱和母性气质。要理解霍桑在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意识,我们应该追溯他当时的政治和宗教背景。[2]
(二)女权的涌现
霍桑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的男人,他不是任何一个宗教团体成员,他认为他的宗教课是愚昧的,并且拒绝背诵圣经中的经文。有时,他在描述人物时体现自己对清教社会的置疑。
在霍桑生活的环境中,女权思想是当时理性环境的一部分。霍桑深受同时代的女权主义人物的影响。他熟知他们的观点,即使他并未完完全全支持他们。此外,清教社会对妇女的偏见让霍桑产生了对女性的同情。在《红字》中,海斯特的个性以及自立的呈现加深了我们对霍桑的女权主义的理解。然而。霍桑并不是女权主义者,在他的脑海中所存在的只是女权主义意识,这也时不时地表现在他的《红字》中。
二、霍桑的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体现
(一)《红宇》的主题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红字》是一部有关反叛女性——
—海斯特的小说。她创造性地演绎了反抗当时的父系社会对她的压迫。她的女权思想滋生于清教社会态度在传播过程对她的影响。霍桑将海斯特描述成一个女权主义先行者,反映出他对女性的鲜明态度。最初,霍桑看似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去抓住读者的心,因为读者急切地想尽快找到答案。
从描摹霍桑的思想特征进入故事的迷宫,我们能从他对女英雄的描述中感受到他的女权主义意识。显然,小说的主题十分清晰:不是对罪恶的研究,不是关于罪恶的影响,而是罪恶惩罚的有效性。处罚只是对某些人有用,并非对所有人有用。在描述效应中,霍桑倾向于表达他对父系社会的谴责。在《红字》中,除了其反映了人性复杂的深远主题外,霍桑独特的艺术技巧也堪称一绝。最让惊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巧妙的组织了他的思想,特别是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海斯特来表达他的女权主义意识。[3]
(二)女主人公海斯特的角色分析
1.海斯特的叛逆
作为一个传统的男作家,霍桑肯定清楚妇女在社会中的次等地位以及她们在清教社会中所受的压迫。海斯特,小说的主角,展现了她所处的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霍桑通过她呈现了女性受压迫的过程。对她而言,最主要的罪人是罗杰·奇林沃斯。在她很年轻的时候他们就结婚了,但是他们之间没有爱。因此,海斯特是婚姻的牺牲品。实质上,她是社会的牺牲品。在她的婚姻中,海斯特失去了作为一个妇女选择自己生命的自由。为了抵制这被迫的婚姻,海斯特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感情越轨。事实上,妇女处在社会边缘意味着给霍桑一个机会去把海斯特描绘成一个反抗者。尽管她被社会抛弃,海斯特依旧留在这个世界,而奇林沃斯和丁梅斯代尔处在社会的最中央,却彻底的被监禁在自己的罪孽里。
2.海斯特对主体的颠覆
在某种程度上,妇女在文学中的地位反映了作者对妇女的态度。在《红字》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出现了三个断头台场景。这三个场景是为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展现他们自己提供了一个舞台。通过这三个情形,霍桑证明了海斯特的无穷力量,以及她那显眼的个性,其远远超过了将这个女人视为客体的传统种类。丁梅斯代尔的胆怯指明了霍桑试图将男人在父系社会中的优势减弱为劣势。用这种方式,霍桑彻底地
182
推翻了由父权制度定所定下来的象征地位。[4]
3.海斯特的个性
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也可以通过海斯特的个性体现出来。她的个性可以从她的生活方式的几个方面显现出来,例如,她生了一个私生子,她通过她的品性成功地改变了字母“A”的含义;通过她救助丁梅斯代尔摆脱他的自虐时,她展现出来巨大的勇气去表达她对丁梅斯代尔的深深的爱。她可以超越她自己的悲剧去思考社会的变化。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是个充满个性的女人。尽管她成长于清教社会,被灌输着清教法规及其信仰,尽管她依靠海斯特意味着男权制度赋予丁梅斯代尔作为一个男人所拥有的主观性地位的丧失。所有这一切都预兆着最后一次情形:丁梅斯代尔在做完他最后一次说教后死在海斯特的怀里。[5]
通过这三个情形,霍桑证明了海斯特的无穷力量以及她那显眼的个性,其远远超过了将这个女人视为客体的传统种类。丁梅斯代尔的胆怯表明了霍桑试图将男人在父系社会中的优势减弱为劣势。用这种方式,霍桑彻底地推翻了父权制度的象征地位。
因此,在小说的最后一章里,海斯特回到了新英格兰。霍桑说她回到了一个更真实的生活,这里有她的罪孽,有她的痛苦,这里也将会有她的忏悔。但是霍桑从来没有让这种忏悔出现。事实上,这里不应该有任何的忏悔。女人们带着她们的问题走向了海斯特,海斯特帮助她们,劝告她们,让她们确信她坚定的信念,即在一个极稳健的共同幸福的领域内建立男女之间的关系,一个新的真实的世界将会出现。海斯特宣扬爱情带来的幸福生活,虽然对霍桑来说这只是个乌托邦式的梦想,但是却表达了他对女权主义未来的希望。海斯特成功地让红字寓意为那些无法将她们自己从父权制度的锁链中解放出来的妇女的火炬,给她们指明了道路。
三、结语
女性主义批评是在女权运动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批评历来以抨击经典和权威著称,西方理论界对它颠覆父权文化、及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消除男性中心的文化主张已司空见惯。但近年来女性主义批评转向以女性经验以及女性对生活的反映为基础,肯定女性自身价值和女性价值观念即肯定女人的个人意识、女人的尊严以及女人对社会文化作出的贡献。《红字》中,在对海丝特自我意识及对命运抗争的方式与力度等方面的表现,霍桑表现出一种妥协性。由于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受到男性中心论的思想的压抑,要表达这种受压抑的意识,他只有通过隐晦、象征甚至神秘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他无法抑制的女性主义意识。
参考文献:
[1]Frederic I Carpenter,“Scarlet A Minus”In Bradley, Scullery,Richard Croon Beatle,eds,P316。
[2]李秀艳.《红字》的一种解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冯玉娟.《红字》中红色的象征意义及写作手法[J].电影文学,2008(8)。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三峡学院2008年青年资助项目(2008-sxxyqn-14)“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权主义”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得救》是英国杰出的左翼剧作家,爱德华·邦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该剧中,邦德以现实主义的写法,真实地、赤裸裸地向观众呈现当代英国社会中的暴力场面:以弗莱德为首的几个青年人光天化日之下将一个婴儿活活地用石头砸死。剧中人物的麻木不仁、空虚和绝望无不暗示着这个没有爱、没有人性、没有希望的社会才是这个暴力悲剧真正的幕后黑手。
关键词:《得救》;暴力;社会
作为一位杰出的左翼剧作家,爱德华·邦德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社会现实。在众多的社会问题中,暴力主题一直是他戏剧创作的中心。在一次采访中,邦德说:“我的作品都是跟暴力问题相关的,因为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它将关乎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几乎都充斥着赤裸裸的暴力描写。《得救》是邦德的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剧作,也是英国历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剧作。因剧中充斥着赤裸裸的暴力场面而让邦德一夜成名,争议也随之而来。该剧也曾被剧本审查当局指控渲染暴力。英国皇家宫廷剧院特为《得救》建立了公众探讨论坛。英国上议院也为此剧的禁演进行了专项辩论。在《得救》之后,英国废除了戏剧审查制度。
故事发生在现代英国伦敦工人区一群年轻人之间。他们靠救济金生活,浑浑噩噩混日子。这些年轻人穷途末路,堕落自弃。淫乱、怀孕、弃婴、暴力、乱伦充斥了整个世界。倍受争议的是第六场,女青年帕姆推着她的婴儿在公园散步,遇见了她认识的一群青年。帕姆认为其中的福雷德有意疏远她,甚至在她生产的时候都不来问候,而他正是这婴孩的父亲。福雷德不认账。帕姆同弗雷德争吵后扔下孩子离去。年轻人拿童车里的婴儿解闷,把童车推过来踢过去,当弗雷德在怒火中扔出了第一块石子后,他们发现朝婴儿车里扔点燃的火
暴力主题在爱德华·邦德《得救》中的体现
王子贤刘畅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