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性以及特征性分析

合集下载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在看待 世界的时候,只能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 而不能从思维抽象出来并进而固化起来的物质 出发,这就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线。 在看待社会历史的时候,只能从现实的人的感 性活动出发,而不能从自我意识创造出来并进 而灵动起来的概念出发,这就同思辨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线。
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作一 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 的核心既是辩证的方法,也是历史的方法。历 史演变和发展的方式当然不是外物赋予的,而 是源自于历史本身的运动,历史的演变是自我 演变,历史的发展是自我发展。辩证法在历史 进程中就表现为历史的方法。而且,“辩证法 只有作为历史的方法才是可能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担当着“每 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的光荣使命,只 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是马克 思主义阶级立场所突出表征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是劳动者的事业,是 全人类的共同诉求,体现历史发展的潮流。马 克思主义作为这一事业的理论旗帜,始终代表 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阶级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把全部世界历史理解为人通过人的实践
活动而诞生的过程,就鲜明地凸显出马克思主 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当我们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时,主要含义是指:
第一,就世界观而言,人是通过实践活 动来把握人与世界之间的整体关系,我们的世 界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就认识论而言,实践的观点同时 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第三,就辩证法而言,马克思主义实践 观的确立,为辩证法奠定了理论根基。 第四,就历史观而言,实践是社会历史 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历史不外是人的有目 的的活动而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

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 对的。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2)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
目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制约。
2.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3.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4.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 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 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 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 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 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 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正确, 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35·,,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陈先达【内容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解释学作者陈先达(193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历史人物,生命是有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是特定时空的经典文本,写作年代是不变的。

但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他们的思想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在于他们著作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会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中的每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也不会期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他们逝世后的一切新问题留下锦囊妙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前进的根本保证。

”在当代,除马克思主义之外,没有哪种学说能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能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

它的核心社会理念,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它的核心理论,是对这个社会理念的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的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不是基于道德原则,也不是基于信仰的宗教千年王国,而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的科学论证作为理论支撑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深刻阐述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本文将从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一、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归结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这一观点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推动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的历史性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通过对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促进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使历史唯物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解释历史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价值在于:1.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2. 解决当代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波澜起伏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应对当前社会问题。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体现了它在解析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旨在分析和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

它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主张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经济基础的发展必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这一原理为我们理解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的本质。

根据这一理论,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并控制他们的劳动力,从而实现剩余价值的获取。

这一观点强调了工人阶级利益的捍卫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它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一原理对于分析社会矛盾、揭示社会问题的根源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阶级对立,实现阶级的消亡。

四、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主张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追求共同的利益,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五、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

它强调各国人民的团结协作,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国际主义追求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支持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取得真理的认识。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中,以震撼世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实了这些客观规律的运用对世界历史走向的改变,对人类社会进程的深刻影响。

但是,在今天面临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发起的挑战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时”和“失效”的叫嚣声中,人们面对挑战和叫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困惑和不解。

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

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上,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原理相加而成的;有学者干脆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或全部是指哲学原理。

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这些认识,尽管我们不能认为它是错误的,但至少是未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实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马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列宁曾经说过:“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马克思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正因为如此,由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克服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由此而创立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把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人类,特别是交给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知识,以下将为您进行重点概括。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

4、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

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何者为第一性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实践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2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3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意义: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反过来,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则起阻碍作用。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剩余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剩余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剩余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揭示和改造社会的理论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与意义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支付给工人工资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的重要标志,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本来源。

剩余价值的存在和实现,直接关系到资本积累和阶级矛盾的发展。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剩余劳动的形式实现的。

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价值超过其所获得的工资报酬,从而形成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的,它体现了商品经济中的利润和剥削。

三、剩余价值观的分析与批判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观对资本主义剥削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它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机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和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殊性和无产阶级的被剥削地位而实现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消灭剥削,实现全体劳动者的自由与平等。

四、剩余价值观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观在历史上经历了丰富的发展与演变。

从马克思的初步创立到列宁的进一步深化,再到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创新,剩余价值观的理论框架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丰富。

在当代,剩余价值观对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等现象和阶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五、剩余价值观的现实应用与展望剩余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与批判,人们认识到了剥削的本质,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方案,旨在消除剥削与不平等。

未来,剩余价值观还需继续应用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问题,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剩余价值观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三大规律:观点: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特征: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②量变质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我们所熟悉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形象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指主要指: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殊性。

二,每个事物都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特殊性。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质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程度。

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5.简述共产主义及其特征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观点和思想体系,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也是社会化集体大生产的社会,面对恶势力也会团结一致。

人大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版)课件第7章

人大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版)课件第7章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意味着目的与手段、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5 版)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个人价值是个人对自身的意义,是对个人主体地位的肯定,而个人主体地 位的确立意味着个人自身成为目的,同时,每个人都应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人的存在依赖于实践活动,尤其是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从根本上说, 是人的劳动创造人的社会价值。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劳动贡献、创造成果的 大小标志着其社会价值的大小。
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其能力,在 “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人的社会 价值难以实现,但人的社会价值又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其能力的大小,重要的是, 取决于这种能力发挥的程度。根据人的能力的发挥程度,而不是仅仅根据其是 否具有能力来判断人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所讲的自尊心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个人价值的判断。个人对 自己价值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别人价值的否定,尊重自己不应以贬低别人为 前提。
人的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价值有潜在的和现实的两种形态。人的潜在价值是主体所具有的创造 价值的潜能。人在实践中使自身的潜力发挥出来,变成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 量,人因此也就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实践是 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即人的价值实现的基础。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价值由潜在向现实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考察人的价 值的实现必须注重考察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必须注意人的社会价值与个 人价值的关系。
1 人的社会价值
7-3
2 人的个人价值
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5 版)
1. 人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性以及特征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性以及特征性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性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也是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完成者,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人类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马克思决心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也对于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早期的经济学研究,提出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看法。

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接轨,促进与中国实际更好地融合,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不光是中国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在研究资本主义,吸收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支点。

同时在应该注重对于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及时纠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真理性和有效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蕴含的真正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其能够作为解决各种实际生活问题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其产生的年代,它能够推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对未来社会进行规划时坚持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基本前提,也是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分的根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特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辨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仅是一种实践经验,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指导。

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注重其再中国本土的传播与运用,更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创造,体现出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传播研究,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史演进。

第一,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思想再创造之间的联系。

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中国人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文化,而不是将其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坚持真理一元论,就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真理,按
照真理办事,才有可能成功。
绝对性
绝对性: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含义: 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 原则的界限。这要求我们承认客观真理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认识的 每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要求我们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
相对性
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 有限度的。 含义: 一是真理所反应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二是真理反应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关系:辩证统一
01
二者相互依存。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 程度、条件下的认识。但在同样的前提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检验标准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标准。 唯心主义哲学否认客观真理,也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实用主义者主张以 “有用”、“效果”为标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把检验认识的标准放在主观的范 围之内,都是用认识去检验认识。这样的标准都是不科学的。 旧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却不能科学的给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特点客观性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用来满足人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戒反映着主体性的内社会历史性由亍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应。所谓正确反 应,是指真理是在实践 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 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 致和接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真 理 与 价 值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 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 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地心说





日心说
2、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的关系
(1)逻辑证明:即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
理来证明待证命题的思维过程,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一种 重要手段。
就一切可能“来任看何,真我理们,还如差果不把多它处说在得人类 历史的开端,‘而过将火来’会…纠…正加我以们夸的大,错把误它的运后代
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 ,大概比我们以有弄可到能荒经谬常绝以伦极的为地轻步,视而的且态在度纠
正其认识错误这的种前情代形要下多,得甚多至。必”然会变成荒
谬绝伦的东西。”
(2)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能代替实践 标准: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检验。
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
水果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哺乳动物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梨含有维生素
鸭嘴兽是胎生的
卵生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
——《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 页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 价值 含义: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 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 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2.价值的特性
真 理 判 断 的 标 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提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研究,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事实能够驳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立足实践,面对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价值,与世纪同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代价值【正文】: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研究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2005年以来,我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不论是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是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来看,都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矛盾
- 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
-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实践目标
-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
5.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 共产主义社会:消除剥削和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的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的核心理念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改变社会。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 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 完善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 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应。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 界、他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 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 地接近于这一点。”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 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恩格斯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
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
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
理。”
——列宁
2、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不能自己 判断对错
主观 认识
实践
本身没有 对错
客观 实际
真理
相符
不符
谬误
◎ 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 的补充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 作用。
逻辑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门捷列夫 (1834-1907)
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 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 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3、真理的一元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因为其创建者兼具学者和革命者的特性而而偶然将两者结合起来,而是把两者内在的和不可分割的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3、社会的组织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是组织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联系具有的特点有三个方面: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6、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8、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性
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也是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的完成者,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人类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马克思决心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也对于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早期的经济学研究,提出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看法。

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接轨,促进与中国实际更好地融合,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不光是中国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在研究资本主义,吸收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支点。

同时在应该注重对于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及时纠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真理性和有效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蕴含的真正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其能够作为解决各种实际生活问题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其产生的年代,它能够推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对未来社会进行规划时坚持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基本前提,也是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分的根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辨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仅是一种实践经验,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指导。

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注重其再中国本土的传播与运用,更应该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创造,体现出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传播研究,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历史演进。

第一,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思想再创造之间的联系。

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中国人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文化,而不是将其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作为文化、思想的舶来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必然有一个思想传播的过程,正是在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广为中国人所熟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再创造的土壤。

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的社会情况,对于马克思主义进行再创造,使其更加适应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史演进需要在长的时间以及空间内进行,而中国社会则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人自己的哲学思想,同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自己的思想,它是无数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的思想结晶,是具有广泛性、历史性以及代表性等哲学思想。

第三,要从多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本质。

作为成熟完善的思想研究体系,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思想指导。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改造了这些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这些思想中积极有利的部分。

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时候,不能仅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研究,而是要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联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的思想变革,共同打造满足中国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