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ch2.习题课-修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第2章 习题课

离散数学-第2章 习题课
5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解:a) a:小张 W(x): x是工人。 W(a)
b)S(x):x是田径运动员, B(x):x是球类运动员, h:他 S(h)B(h) c) C(x):x是聪明的,B(x):x是美丽的,a:小莉 C(a) B(a) d) O(x):x是奇数。 O(m) O(2m)
28
变元的约束
例15 如果论域是集合{a,b,c},试消去下面公式 中的量词。 a) (x) P( x) P(a) P(b) P(c) b) (x) R( x) (x) S ( x)
R(a) R(b) R(c)S (a)S (b)S (c)
c) (x)( P( x) Q( x))
(x)( I ( x) ( R( x) N ( x)))
13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5 令P(x),L(x),R(x,y,z)和E(x,y)分别表示 “x是一个点”,“x是一条直线”,“z通过x和 ”和“x=y”。符号化下面得句子。 对每两个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通过该两点。 解:
(x)(y)(( P( x) P( y ) E ( x, y)) (! z )( L( z ) R( x, y, z )))
9
命题函数与量词
e) J(x): x是教练员, L(x): x是运动员。
(x)(L(x) J(x)) f) L(x): x是运动员, S(x): x是大学生,C(x):x是国家 选手。 (x)(S(x)L(x)C(x)) g) C(x):x是国家选手,V(x):x是健壮的。 ( x)(C(x) V(x)) h) (x)(O(x) C(x) L(x))
14
谓词公式与翻译
例6 利用谓词公式翻译下列命题 a)如果有限个数的乘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 子等于零。 b)对于每一个实数x,存在一个更大的实数y。 c)存在实数x,y和z,使得x与y之和大于x与z之积。

离散数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离散对象及其关系、结构和运算方法。

离散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密码学、人工智能等领域。

而离散数学第2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离散数学第2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知识。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命题逻辑习题1:命题逻辑的基本符号有哪些?它们的含义是什么?答:命题逻辑的基本符号包括命题变量、命题联结词和括号。

命题变量用字母表示,代表一个命题。

命题联结词包括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和双条件等,分别表示“非”、“与”、“或”、“如果...则...”和“当且仅当”。

括号用于改变命题联结词的优先级。

习题2:列举命题逻辑的基本定律。

答:命题逻辑的基本定律包括德摩根定律、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吸收律和否定律等。

1.2 集合论习题1:什么是集合?集合的基本运算有哪些?答: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交、差和补等。

习题2:列举集合的基本定律。

答:集合的基本定律包括幂等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和德摩根定律等。

第二章:数理逻辑2.1 命题逻辑的推理习题1:什么是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列举几个常用的推理规则。

答: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是用来推导命题的逻辑规则。

常用的推理规则包括假言推理、拒取推理、假言三段论和析取三段论等。

习题2:使用推理规则证明以下命题:如果A成立,则B成立;B不成立,则A不成立。

答:假言推理规则可以用来证明该命题。

根据假言推理规则,如果A成立,则B成立。

又根据假言推理规则,如果B不成立,则A不成立。

2.2 谓词逻辑习题1:什么是谓词逻辑?它与命题逻辑有何区别?答:谓词逻辑是一种扩展了命题逻辑的逻辑系统,它引入了谓词和量词。

与命题逻辑不同,谓词逻辑可以对个体进行量化和描述。

离散数学 修订版 耿素云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 修订版 耿素云课后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q: 3是无理数0r: 2是无理数 1s:6能被2整除 1t: 6能被4整除0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 →(⌝q→⌝p)(5)(p∧r) ↔(⌝p∧⌝q)(6)((p→q) ∧(q→r)) →(p→r)答:(4)p q p→q ⌝q ⌝p ⌝q→⌝p (p→q)→(⌝q→⌝p)0 0 1 1 1 1 10 1 1 0 1 1 11 0 0 1 0 0 11 1 1 0 0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10 0 1 0 0 10 1 0 1 0 00 1 1 1 0 01 0 0 1 0 01 0 1 1 1 11 1 0 1 0 01 1 1 1 1 1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 ∧⌝(p∧q)证明(2)(p→q)∧(p→r)⇔ (⌝p∨q)∧(⌝p∨r)⇔⌝p∨(q∧r))⇔p→(q∧r)(4)(p∧⌝q)∨(⌝p∧q)⇔(p∨(⌝p∧q)) ∧(⌝q∨(⌝p∧q) ⇔(p∨⌝p)∧(p∨q)∧(⌝q∨⌝p) ∧(⌝q∨q)⇔1∧(p∨q)∧⌝(p∧q)∧1⇔(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q)→(⌝q∨p)⇔⌝(p ∨q)∨(⌝q ∨p)⇔(⌝p ∧⌝q)∨(⌝q ∨p)⇔ (⌝p ∧⌝q)∨(⌝q ∧p)∨(⌝q ∧⌝p)∨(p ∧q)∨(p ∧⌝q) ⇔(⌝p ∧⌝q)∨(p ∧⌝q)∨(p ∧q)⇔320m m m ∨∨⇔∑(0,2,3)主合取范式:(⌝p →q)→(⌝q ∨p)⇔⌝(p ∨q)∨(⌝q ∨p)⇔(⌝p ∧⌝q)∨(⌝q ∨p)⇔(⌝p ∨(⌝q ∨p))∧(⌝q ∨(⌝q ∨p)) ⇔1∧(p ∨⌝q) ⇔(p ∨⌝q) ⇔ M 1 ⇔∏(1) (2) 主合取范式为:⌝(p →q)∧q ∧r ⇔⌝(⌝p ∨q)∧q ∧r ⇔(p ∧⌝q)∧q ∧r ⇔0 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 (3)主合取范式为:(p ∨(q ∧r))→(p ∨q ∨r)⇔⌝(p ∨(q ∧r))→(p ∨q ∨r)⇔(⌝p ∧(⌝q ∨⌝r))∨(p ∨q ∨r)⇔(⌝p ∨(p ∨q ∨r))∧((⌝q ∨⌝r))∨(p ∨q ∨r))⇔1∧1 ⇔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q,⌝(q∧r),r结论:⌝p(4)前提:q→p,q↔s,s↔t,t∧r结论:p∧q证明:(2)①⌝(q∧r) 前提引入②⌝q∨⌝r ①置换③q→⌝r ②蕴含等值式④r 前提引入⑤⌝q ③④拒取式⑥p→q 前提引入⑦¬p(3)⑤⑥拒取式证明(4):①t∧r 前提引入②t ①化简律③q↔s 前提引入④s↔t 前提引入⑤q↔t ③④等价三段论⑥(q→t)∧(t→q) ⑤置换⑦(q→t)⑥化简⑧q ②⑥假言推理⑨q→p 前提引入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q ⑧⑩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s→p,q结论:s→r证明①s 附加前提引入②s→p 前提引入③p ①②假言推理④p→(q→r) 前提引入⑤q→r ③④假言推理⑥q 前提引入⑦r 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q,r∧⌝s结论:⌝p证明: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②p→﹁q 前提引入③﹁q ①②假言推理④¬r∨q 前提引入⑤¬r ④化简律⑥r∧¬s 前提引入⑦r ⑥化简律⑧r∧﹁r ⑤⑦合取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1) 对于任意x,均有2=(x+)(x).(2) 存在x,使得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解:F(x): 2=(x+)(x).G(x): 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离散数学第二版最全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离散数学第二版最全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离散数学第二版最全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电气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学习离散数学的同学们来说,课后习题的解答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您提供离散数学第二版的最全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开始讲解具体的习题答案之前,让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

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代数结构等几个部分。

集合论是离散数学的基础,它研究集合的性质、运算和关系。

在集合论的习题中,常见的问题包括集合的表示、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等)、集合的包含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数等。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设集合 A ={1, 2, 3},B ={2, 3, 4},求 A ∪ B 和A ∩ B。

答案是:A ∪ B ={1, 2, 3, 4},A ∩ B ={2, 3}。

这是因为并集是包含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交集是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和证明的工具,它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在数理逻辑的习题中,需要掌握命题的符号化、逻辑公式的等价变换、推理规则的应用等。

比如,给出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不去公园”,将其符号化。

我们可以设“今天下雨”为 P,“我去公园”为 Q,那么这个命题可以符号化为P → ¬Q。

图论是研究图的性质和应用的分支。

图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交通运输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图论的习题常常涉及图的表示、顶点的度、路径、连通性、图的着色等问题。

假设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无向图有 10 个顶点,每个顶点的度都为 6,求这个图的边数。

根据顶点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这个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边数为 30。

代数结构则包括群、环、域等概念,在这部分的习题中,需要理解和运用代数结构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些习题的详细解答。

例 1:设集合 A ={x | x 是小于 10 的正奇数},B ={x | x 是小于 10 的正偶数},求 A B。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习题3.71. 列出关系}6|{=×××Î><+d c b a d c b a d c b a 且,,,,,,Z 中所有有序4元组。

组。

解}6|{=×××Î><+d c b a d c b a d c b a 且,,,,,,Z ,2,1,3,1,3,1,2,1,2,3,1,1,3,2,1,1,1,1,1,6,1,1,6,1,1,6,1,1,6,1,1,1{><><><><><><><><=><><><><><><><><2,1,1,3,3,1,1,2,1,2,1,3,1,3,1,2,1,1,2,3,1,1,3,2,1,2,3,1,1,3,2,12. 列出二维表3.18所表示的多元关系中所表示的多元关系中所有所有5元组。

假设不增加新的5元组,找出二维表3.18所有的主键码。

所有的主键码。

表3.18 航班信息航空公司航空公司 航班航班 登机口登机口 目的地目的地 起飞时间起飞时间 Nadir 112 34 底特律底特律 08:10 Acme 221 22 丹佛丹佛 08:17 Acme 122 33 安克雷奇安克雷奇 08:22 Acme 323 34 檀香山檀香山 08:30 Nadir 199 13 底特律底特律 08:47 Acme 222 22 丹佛丹佛 09:10 Nadir 32234底特律底特律09:44解 略3. 当施用投影运算5,3,2p 到有序5元组><d c b a ,,,时你能得到什么?时你能得到什么? 解 略4. 哪个投影运算用于除去一个6元组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个分量?元组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个分量? 解 略5. 给出分别施用投影运算4,2,1p 和选择运算Nadir 航空公司=s 到二维表3.18以后得到的表。

大学_《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_《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简介1、集合论部分:集合及其运算、二元关系与函数、自然数及自然数集、集合的基数2、图论部分: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图的矩阵表示、平面图、图着色、支配集、覆盖集、独立集与匹配、带权图及其应用3、代数结构部分: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半群与独异点、群、环与域、格与布尔代数4、组合数学部分:组合存在性定理、基本的计数公式、组合计数方法、组合计数定理5、数理逻辑部分:命题逻辑、一阶谓词演算、消解原理离散数学被分成三门课程进行教学,即集合论与图论、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数理逻辑。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有书面作业、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件并进行师生交流。

《离散数学》学科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时代以微积分为代表的连续数学占主流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离散数学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

离散数学课程所传授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地体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诸领域,从科学计算到信息处理,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计算机软件到计算机硬件,从人工智能到认知系统,无不与离散数学密切相关。

由于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一个离散结构,它只能处理离散的或离散化了的数量关系,因此,无论计算机科学本身,还是与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领域,都面临着如何对离散结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又如何将已用连续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离散化,从而可由计算机加以处理。

离散数学是传统的逻辑学,集合论(包括函数),数论基础,算法设计,组合分析,离散概率,关系理论,图论与树,抽象代数(包括代数系统,群、环、域等),布尔代数,计算模型(语言与自动机)等汇集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

离散数学的应用遍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

离散数学也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核心学科,在离散数学中的有一个著名的典型例子-四色定理又称四色猜想,这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它是在1852年,由英国的一名绘图员弗南西斯格思里提出的,他在进行地图着色时,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仅用四种颜色着色,并且共同边界的国家都可以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离散数学习题课带答案

离散数学习题课带答案
R(x):x是实数; G(x,y):x比y大 x(R(x)→y (R(y)∧G(y,x)) (3)存在实数x,y和z,使得x与y之和大于x与z之积 f(x,y)=x+y; g(x,y)=x×y xyz(R(x)∧R(y)∧R(z)∧G(f(x,y), g(x,z)))
(4)某些汽车比所有的火车都慢,但至少有一列火车比每辆 汽车快 C(x):x是汽车;H(x):x是火车;S(x,y): x比y慢 x(C(x)∧y(H(y)→S(x,y)))∧z(H(z)∧y(C(y) →S(y,z)))
(5)对任何整数x和y,x≤y且y≤x是x=y的充要条件 I(x):x是整数;E(x,y):x=y;G(x,y):x>y xy(I(x)∧I(y)→(G(x,y)∧G(y,x)↔ E(x,y)))
(6)若m是奇数,则 2m 不是奇数 O(x):x是奇数; f(x,y)= x×y O(m) → O(f(2,m)
T⑸ E
⑺ (D∨E)→P
P
⑻ (D∨E)∨P
T⑺E
⑼ (D∧E)∨P
T⑻ E
⑽ (D ∨P) ∧(E∨P) T ⑼ E
⑾ D∨P
T⑽ I
⑿ D→P
T ⑾E
⒀A→P
T ⑹⑿ I
2.附加前提 ⑴A ⑵ A∨B ⑶ (A∨B)→(C∧D) ⑷ C∧D ⑸D ⑹ D∨E ⑺ (D∨E)→P ⑻P ⑼ A→P
2.如果D∨E 为 F,则 前件 (A→(B∨C) )∧(D∨E)∧((D∨E)→A) 为F。
∴(A→(B∨C) )∧(D∨E)∧((D∨E)→A)B∨C
四. 等价公式的证明方法 方法1:用列真值表。(不再举例) 方法2:用公式的等价变换.(用置换定律) (1) 证明 ((A∧B)→C)∧(B→(D∨C))(B∧(D→A))→ C 左式((A∧B)∨C)∧(B∨(D∨C)) ((A∨B)∨C)∧(B∨(D∨C)) ((B ∨A)∨C)∧((B∨D)∨C) ((B ∨A)∧(B∨D))∨C (B ∨(A∧D))∨C (B∧(A∨D))∨C (B∧(D→A))→C

离散数学 ch2.二元关系(3,4节)

离散数学 ch2.二元关系(3,4节)

下边R3、R4、 R6 、 R8均是对称关系。
1


1

2
。 。 3
R1
1
。 。 3
R2
1
。 。 2。 。 3 3
R3
1
R4
1

2

2


2
。 。 3
R5
。 。 3
R6
。 。 2。 。 3 3
R7 R8
四.反对称性
定义:设R为集合X中关系,若对任何x, y∈X,如果有 (x,y)∈ R,和(y ,x)∈ R,就有x=y,则称R为A中反对称关系 。 如实数的小于关系<,≤ ,均是反对称的。父子关系是反 对称的。
R 3 {(1,2), (3,0), (3,2)}
性质 判定 自反性
从关系的有向图 每个结点都有环
从关系的矩阵 主对角线全是1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每个结点都无环
主对角线全是0
不同结点间如果有边, 是以对角线为对称 则有方向相反的两条 的矩阵 边. 不同结点间,最多有一 以主对角线为对称 条边. 的位置不会同时为1
实际上r(R)、(s(R) 、t(R)) 就是包含R的“最小” 的自反(对称、传递)关系。 三.计算方法 定理1.给定 A中关系R,则 r(R)=R∪IA。 证明:令R’=R∪IA,显然R’是自反的和RR’,下 面证明R’是“最小的”:如果有A上自反关系 R”且RR”,又IAR”,所以 R∪IAR”,即R’R”。 所以R’就是R的自反闭包。即r(R)=R∪IA 。 ~ R 定理2.给定 A中关系R,则 s(R)=R∪ 。 证明方法与1.类似。(集合法) 定理3.给定 A中关系R,则 t(R)=R∪R2∪R3∪... 。 证明:令R’= R∪R2∪R3∪..., ⑴显然有 RR’ ;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标准答案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标准答案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习题解答1.1 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

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

(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

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

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

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

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 (1)p: 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

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

由于p与q都是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

由于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

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10)p:小李在宿舍里. p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诸多数学概念与技巧,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离散数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需要参考一些答案来进行思考与学习。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集合论1. 设A={1,2,3},B={2,3,4},求A∪B和A∩B的结果。

答案:A∪B={1,2,3,4},A∩B={2,3}。

2. 证明:任意集合A和B,有(A-B)∪(B-A)=(A∪B)-(A∩B)。

答案:首先,对于任意元素x,如果x属于(A-B)∪(B-A),那么x属于A-B或者x属于B-A。

如果x属于A-B,那么x属于A∪B,但x不属于A∩B;如果x属于B-A,同样有x属于A∪B,但x不属于A∩B。

所以(A-B)∪(B-A)属于(A∪B)-(A∩B)。

另一方面,对于任意元素x,如果x属于(A∪B)-(A∩B),那么x属于A∪B,但x不属于A∩B。

所以x属于A或者x属于B。

如果x属于A,但x不属于B,那么x属于A-B;如果x属于B,但x不属于A,那么x属于B-A。

所以x属于(A-B)∪(B-A)。

所以(A∪B)-(A∩B)属于(A-B)∪(B-A)。

综上所述,(A-B)∪(B-A)=(A∪B)-(A∩B)。

证毕。

二、逻辑与证明1. 证明:如果p为真命题,那么¬p为假命题。

答案: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其他情况。

所以如果p为真命题,那么¬p为假命题。

2. 证明:对于任意整数n,如果n^2为偶数,则n为偶数。

答案:假设n为奇数,即n=2k+1(k为整数)。

那么n^2=(2k+1)^2=4k^2+4k+1=2(2k^2+2k)+1。

根据偶数的定义,2(2k^2+2k)为偶数,所以n^2为奇数。

离散数学 第二章 谓词逻辑 习题课

离散数学  第二章 谓词逻辑   习题课

⑴ (x)(A(x)∧D(x)) P ⑵ A(a)∧D(a)) ES ⑴ ⑶ A(a) T⑵I ⑷ D(a)) T⑵I ⑸ (x)(A(x)→(B(x)→C(x))) P ⑹ A(a)→(B(a)→C(a)) US ⑸ ⑺ B(a)→C(a)) T ⑶⑹ I ⑻ (x)(A(x)→(C(x)∨D(x))) P ⑼ A(a)→(C(a)∨D(a))) US⑻ ⑽ C(a)∨D(a) T ⑶⑼ I ⑾ C(a) T ⑷⑽ I ⑿ B(a) T ⑺⑾ I ⒀ A(a)∧B(a) T ⑶⑿ I ⒁ (x)(A(x)∧B(x)) EG ⒀
习题课
b)任何人如果他喜欢步行,他就不喜欢乘汽车;每 个人或者喜欢乘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有的人不 爱骑自行车,因此有的人不爱步行。 设 A(x):x是人, B(x):x是喜欢步行,
C(x):x喜欢乘汽车,D(x):x喜欢骑自行车 (x)(A(x)→(B(x)→C(x))), (x)(A(x)→(C(x)∨D(x))), (x)(A(x)∧D(x)) (x)(A(x)∧B(x))
习题课
72页(2)d)论域为{1,2} P(1) P(2) Q(1,1) Q(1,2) Q(2,1) Q(2,2) F T T T F F
(x)y(P(x)∧Q(x,y)) y(P(1)∧Q(1,y))∧y(P(2)∧Q(2,y)) ((P(1)∧Q(1,1))∨(P(1)∧Q(1,2)))∧ ((P(2)∧Q(2,1))∨(P(2)∧Q(2,2))) ((F∧T)∨(F∧T))∧((T∧F)∨(T∧F)) (F∨F)∧(F∨F)F
习题课
3)a)所有有理数是实数,某些有理数是整数,因此某些实 数是整数。 设Q(x):x是有理数 R(x):x是实数 I(x):x是整数 (x)(Q(x)→R(x)), (x)(Q(x)∧I(x)) (x)(R(x)∧I(x)) ⑴ (x)(Q(x)∧I(x)) ⑵ Q(a)∧I(a) ⑶ Q(a) ⑷ I(a) ⑸ (x)(Q(x)→R(x)) ⑹ Q(a)→R(a) ⑺ R(a) ⑻ R(a)∧I(a) ⑼ (x)(R(x)∧I(x)) P ES⑴ T⑵I T⑵I P US ⑸ T ⑶⑹ I T ⑷⑺ I EG⑻

离散数学课件课后练习

离散数学课件课后练习
逻辑
01
命题符号化
将日常语言中的命题转化为逻辑符号表示,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可
以表示为 $forall x, M(x)$。
02
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根据复合命题(如“如果...那么...”)的真值表来判断命题的真假,例
如“如果下雨,则地面会湿”在不下雨的情况下为假。
03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
图的连通性
01
总结词
理解连通性的概念
02
03
详细描述
如果图中的任意两个顶点之间 都存在一条路径,则称图是连 通的。连通性是图的一个重要 属性,它可以用于判断图中信 息的传递能力。
总结词
掌握连通性的判断方法
04
详细描述
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DFS) 或广度优先搜索(BFS)来判断 图的连通性。如果从一个顶点 出发可以遍历到图中的所有顶 点,则图是连通的。
总结词
理解图的基本构成要素
总结词
掌握图的表示方法
详细描述
图由顶点(或称为节点)和边组成,顶点用圆圈 表示,边用线段表示。无向图中的边没有方向, 而有向图中的边有方向。
详细描述
可以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来表示图。邻接矩阵是 一个二维矩阵,其中矩阵的行和列都对应图的顶 点,矩阵的元素表示顶点之间的边。邻接表是一 个列表,其中每个元素都表示一个顶点及其相邻 的顶点。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
学习如何使用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如全称消解、存在消 解等)进行逻辑推理,例如从“所有动物都会呼吸”和“ 狗是动物”推导出“狗会呼吸”。
谓词逻辑的公式与定理
理解并能够证明一些基本的谓词逻辑公式和定理,例如 $(P land Q) Rightarrow R$ 等。
逻辑推理

4离散数学习题课2

4离散数学习题课2

(7) Q(c)R(c)
T,(4),(6),I
(8)(x)(P(x)→(R(x)S(x))) P
(9) P(c)→(R(c)S(c))
US,(8)
(10) R(c)S(c)T,(4),(9),I
14
(11)(R(c)→S(c))∧(S(c)→R(c)) (12) R(c)→S(c) (13) ~S(c) (14) ~R(c) (15) Q(c) (16) P(c)∧Q(c) (17) (x)(P(x)∧Q(x))
9
有 且仅有
10
0以外的任何 自然数
11
例2:证明下述论断的正确性: ➢ 每个报考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要么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要么被推荐为免试生; ➢ 每个报考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当且仅当学习成绩优秀才被推
荐为免试生; ➢ 有些报考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但并非所有报
考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学习成绩都优秀。 因此,有些报考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要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x)(P(x)∧Q(x))
13
证明: (1) ~(x)(P(x)→S(x))
P
(2) (x)(P(x)∧~S(x))
T,(1),E
(3) P(c)∧~S(c)
ES,(2)
(4) P(c)
T,(3),I
(5) (x)(P(x)→(Q(x)R(x)) P
(6) P(c)→(Q(c)R(c)) US,(5)
2
二、基本要求 ➢ 能准确地将给定命题符号化 ➢ 深刻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及量词的辖域、全总个
体域的概念 ➢ 能准确理解约束变元(量)和自由变元的概念 ➢ 掌握约束变元的改名规则和自由变元的代入规则 ➢ 掌握与量词相关的基本等价式和基本蕴涵式 ➢ 能熟练地运用US、ES、UG、EG规则进行推理

离散数学第2章习题课

离散数学第2章习题课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数理信息学院 王艳霞
第2章 内容回顾 章
1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数理信息学院
内容提要
等值式和基本等值式
等值式 基本等值式 等值演算 重言式与矛盾式的判别方法
2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数理信息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提要
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基本概念: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 基本概念: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 极小项,极大项,析取范式,合取范式, 极小项,极大项,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 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主要定理:在命题逻辑中, 主要定理:在命题逻辑中,任何公式都存在与 之等值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之等值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并且是唯 一的。 一的。 求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方法。 求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方法。
5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数理信息学院
习题——等值演算 等值演算 习题
将公式p 化成与之等值且仅含{┐ 将公式 →(q → r)化成与之等值且仅含 , 化成与之等值且仅含 ∧}中联结词的公式 中联结词的公式
6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在命题逻辑中任何公式都存在与之等值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并且是唯zhejiangnormaluniversity数理信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normaluniversity数理信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的主析取范式2求公式p取范式3求公式pqzhejiangnormaluniversity数理信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normaluniversity数理信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R和S都自反, R o S 一定自反。 因为任取a∈A, 由于R和S都自反, 所以(a,a)∈R 及 (a,a)∈S 故(a,a)∈ R o S ∴ R o S 自反, b) R和S都反自反, o S 不一定反自反。举反例: R R 。 S。 R c) R和S都对称, o S 不一定对称。 R
所以R对称。 ⑶证传递性:任取x,y,z∈I,设xRy, yRz, (要证出xRz)
由R定义得 x-y=3m, y-z=3n (m.n∈I) x-z= (x-y)+(y-z)=3m+3n=3(m+n), 因m+n∈I, 所以xRz, 所以R传递。 证毕
三.证明R∩S传递性: 方法1 用传递定义证:任取 x,y,z∈A, 设(x,y)∈R∩S,(y,z)∈R∩S, (证出(x,z)∈R∩S) (x,y)∈R∩S∧(y,z)∈R∩S (x,y)∈R∧(x,y)∈S∧(y,z)∈R∧)(y,z)∈S ((x,y)∈R∧(y,z)∈R)∧((x,y)∈S ∧(y,z)∈S) (x,z)∈R∧(x,z)∈S (因为R、S传递) (x,z)∈R∩S 所以R∩S传递。 方法2 用传递闭包证:证出 t(R∩S)=R∩S, 即 (R∩S)∪(R∩S)2∪(R∩S)3∪... =R∩S. 方法3用定理证:证出 (R∩S) o (R∩S) (R∩S) 用方法2、方法3证明此题的传递性有很大难度。
x2 x3 x4 x5 x6
1 1 0 0 1 x1
1 0 0 0 x2
1 1 1 1 0 1 x3 x4 x5
Ex8. P={x1,x2, x3, x4, x5}, P上偏序关系的
Hasse图如图所示,求子集 {x1,x2, x3}, {x2, x3, x4},{x3, x4, x5}和P的极小(大)元、 最小(大)元、上界、下界、最小上界和 x1 。 最大下界(上确界和下确界)。 。2 x
3 4
1 2
3 2
C41 = 4 1/2C42 = 3 C4 2 = 6 C44 =1 15
1 1 2 1 1 1 1
(2). X是集合,且|X|=4,X上有多少个不同的等 价关系? 解. 此题的答案与上题一样。因为每个划分对应一个等价 关系。
练习13: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自反关系,求证: R是对称和传递的,当且仅当 <a,b>和<a,c>在R中,则有<b,c>也在R中。
3。 2。 1。
Ex 4: S是X上关系。 【P35页6题】 1)证明S自反,当且仅当 IX S。 (P35页6题1) 证明:充分性,已知IX S, 任取x∈X, 有(x,x)∈IX , 由已知得(x,x)∈S, 所以S自反。 必要性,已知S自反, 任取(x,y)∈IX , 得x=y, 而S自反,所以(x,y)∈S∴ IXS 2)证明S传递,当且仅当 S o S S (P35页6题5) 证明:充分性,已知 S o S S 任取x,y,z∈X, 且有(x,y)∈S,(y,z)∈S, 根据关系的复合得 (x,z)∈ S o S ,由已知得(x,z)∈S ,所以S传递。 必要性,已知S传递, 任取(x,y)∈ S o S ,根据关系的复合得 z使z∈X,且(x,z)∈S∧(z,y)∈S,由S传递得(x,y)∈S 所以 S o S S

2
1

2
1

1

2
。 。 3
R5
。 。 3
R6
。 。 2。 。 3 3
R7 反对称性 Y N N Y R8 传递性 Y N N Y
R5 R6 R7 R8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N Y N N N Y N N N N

Y
Y
∪Ri i=0
练习1:令I是整数集合,I上关系R定义为: R={<x,y>|x-y可被3整除},求证R是自反、对称和传递的。
证明:⑴证自反性:任取x∈I, (要证出<x,x>R )
因 x-x=0, 0可被3整除,所以有<x,x>∈R, 故R自反。
⑵证对称性:任取x,y∈I,设<x,y>∈R, (要证出 <y,x>R ) 由R定义得 x-y可被3整除, 即x-y=3n(n∈I),
y-x=-(x-y)=-3n=3(-n), 因-n∈I, ∴<y,x>∈R,
第二章 关系与映射
到此结束
下面归纳这八个关系的性质:Y-有
N-无
1

2
1

2
1

1

2
。 。 3
R1
。 。 3
R2
。 。 2。 。 3 3
R3 反对称性 Y Y N Y R4 传递性 Y N Y Y
R1 R2 R3 R4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Y N N N Y N Y N Y Y N Y
1
归纳:关系性质证明方法
设R是A上关系, 一.证明R的自反性: 方法1 用自反定义证:任取 x∈A,证出(x,x)∈R. 方法2 用恒等关系IA证:证出IA R. 方法3 用自反闭包证:证出r(R)=R, 即R∪IA=R. 二.证明R的反自反性: 方法1 用反自反定义证:任取 x∈A,证出(x,x)R. 方法2用充分必要条件证: 三.证明R的对称性: 方法1 用对称定义证: 任取 x,y∈A,设(x,y)∈R, 证出 (y,x)∈R. 方法2 用求逆关系证:证出 Rc=R. 方法3 用对称闭包证:证出 s(R)=R, 即R∪Rc =R.
2 2
Ex 3:A={1,2,3},A上五个关系如下:
1 1 1 1 1

R 自反 R S T Φ
A×A

S 反自反

T

Φ 反对称

A×A
。 。 。 。 。 。 。 。 。 。 2 3 2 3 2 3 2 3 2 3
对称 传递
上述五个关系中, 哪些是等价关系?如果是等价关系,求其商集。 哪些是相容关系?如果是相容关系,求其完全覆盖。 哪些是偏序关系?如是偏序关系,画Hasse图,并求A的极 小(大)元、最小(大)元、上界与下界、上确界和下确界。 等价关系:S和A×A,对应的商集分别是: A/S={{1,2},{3}} A/A×A={{1,2,3}} 相容关系: S和A×A,对应的完全覆盖分别是: CS(A)={{1,2},{3}} CA×A(A)={{1,2,3}} 偏序关系: T A的极小元、最小元、下界、下确界都是:1 A的极大元、最大元、上界、上确界都是:3
解:R0=Φ R1={(a,s)} R2={(b,s)} R3={(c,s)} R4={(a,s),(b,s)} R5={(a,s),(c,s)} R6={(b,s),(c,s)} R7={(a,s),(b,s),(c,s)} (2)设|A|=n ,有多少个A上的关系? 因为RA×A,所以A×A有多少个子集就有多 少个A上关系,由集合的幂集就是该集合的子 集构成的,所以A上关系个数就是A×A 的幂 集P(A×A)的元素个数|P(A×A)|, |A×A|=2nn= 2 n 。 而2 所以有 2 n 个不同的A上关系。
b








R oS





a
S
c。aR源自oScd) R和S都传递, o S 不一定传递。 R R
a b


a
b


a

a
c

S

c
b


R oS
c

b



c
Ex12.(1) X是集合,且|X|=4,X有多少个不同的划分?
解.
划分块数 各块元素个数 相应划分个数 总数
1
4
C44 = 1
2
x4 。
。 x3

x5
Ex9: R是A上关系, 设
S={(a,b)|c∈A使(a,c)∈R∧(c,b)∈R} 求证若R是等价关系,则S也是等价关系。 证明: a)证S自反: b)证S对称: c)证S传递: Ex 10. R是A上对称和传递的关系,证明如果a∈A,b∈A,
Ex 11: R和S都是A上关系,
第二章 习题课
Ex1:A={0,1} B={1,2} 求A2×B。 解: AB={(x,y)|xA∧yB} A2 =A×A={(0,0),(0,1),(1,0),(1,1) } A2×B={(0,0,1),(0,1,1),(1,0,1),(1,1,1), (0,0,2),(0,1,2),(1,0,2),(1,1,2) } Ex2:求(1) X={a,b,c} Y={s} X到Y的所有关系. (2)设|A|=n ,有多少个A上的关系? 解: (1) X×Y={(a,s),(b,s),(c,s)} X×Y的任何一个子集都是一个 从X到Y的关系。 如果|X|=m |Y|=n,则有2mn个从X到Y的关系, 故,有23=8个关系:
R (S∩T)(R S)∩(R T)

希望同学们灵活掌握证明关系性质的方法。
Ex6 . X={x1,x2, x3, x4, x5, x6}, R是X上相容关系,
其简化关系矩阵如下:求X的完全覆盖。 解. R的简化图为: x 。 。x
1 2
x6

x5
。 x3
。 。 x4
CR(X)={{x1,x2,x3,},{x1,x3,x6},{x3,x4,x5},{x3,x5,x6}}
四.证明R的反对称性: 方法1 用定义1证: 任取 x,y∈A,设(x,y)∈R, (y,x)∈R.证出 x=y。 方法2用定义2证: 任取 x,y∈A,x≠y, 设(x,y)∈R,证出(y,x)R. 方法3 用定理证:证出 R∩Rc IA . 五.证明R的传递性: 方法1 用传递定义证: 任取 x,y,z∈A,设(x,y)∈R,(y,z)∈R, 证出 (x,z)∈R. 方法2 用传递闭包证:证出 t(R)=R, 即 R∪R2∪R3∪... =R. o 方法3用定理证:证出 Ro R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