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立项:5816-“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合集下载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与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产业的迅猛发展,民办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民办高校开始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

本文将从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和探讨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实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办高校积极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通过学术交流,民办高校有机会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二是招收国际学生。

民办高校积极拓展国际学生招生市场,为国外学生提供学位教育和交换项目。

民办高校还加大了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和资助力度,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国际学生的满意度和留学质量。

三是开设国际课程和双语教学。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教育趋势和需求,民办高校推出了一系列国际课程和双语教学项目。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一是国际化战略的定位问题。

民办高校要明确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定位,避免盲目跟风和一刀切的做法。

它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国际化计划。

二是教师和管理团队的国际化素养问题。

民办高校要加强对教师和管理团队的国际化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三是国际学生的招生与管理问题。

民办高校在招收国际学生过程中,需要加强招生宣传、甄别和管理工作,避免出现流量式招生和质量问题。

在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注重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国际化战略,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学生招生市场,开设国际课程和双语教学。

还需解决好国际化战略定位、教师和管理团队的国际化素养以及国际学生的招生与管理问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探究

文化视野413“一带一路”背景下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探究林 叶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作为独立学院,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中外合作,以此推动自身办学办校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在我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下,以浙江省独立学院为研究案例,着重就其中外办学发展的途径提出合理构想,力图为实现更多独立院校在中外合作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发展成效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4-0413-01在越来越多高校注重中外合作发展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校的各类办学模式、方法得到不断应用。

作为近年来规模增加、发展加快的独立学院,其中外办校项目在其快速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国际关系领域,不断推崇“一带一路”政策,在这个新视野下,独立学院要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的国际化目标,必然需要借助“一带一路”的国际平台,丰富其办学内容、拓展其办学模式。

本文着重以“一带一路”为政策背景,以浙江省独立学院为个例,探索并分析独立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之路,以期为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一、浙江省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浙江省获得批准而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机构截止到2017年2月已经有7家。

获批的中外办学项目共计48个,其中包括19个本科及其以上的办学项目,其他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27个。

在地方教育机构,有4家获批成立中外合作项目,数量达到65个,参与的学院包括4所,且其中仅有“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这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成功批准,且整个项目的办学背景建立在“一带一路”的政策环境之上。

(二)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特点当前,着眼于浙江省独立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其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第一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办理的相对独立的一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途径和发展策略

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途径和发展策略

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途径和发展策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民办高校,其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所谓国际化,即是指在开展办学活动中将国际视野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使学校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符合世界潮流和国家政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规模,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下面就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途径和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国际化的意义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办学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学校的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舞台,帮助他们扩展国际视野,了解其它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提升跨文化理解及交流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拓展人才来源,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同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赢得声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国际合作机会。

二、途径和策略1.建立国际化的人才招聘体系人才是民办高校实现国际化的重要资源。

通过建立国际化的人才招聘体系,吸引并聘请高水平的海外教师和专家,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实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开阔国际视野。

拥有更多国际化教师还能为学校引进更多的留学生,促进教育交流。

2.推进国际化交流合作加强高校间学生交流、学术合作和教师互访,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进语言交流技能,同时也加强学校与国外名校的联系,提高国际声誉和教学质量。

此外,通过参展国际教育交流展会,进行别人家庭和本地区院校的联系,更好地了解国外各类教育信息。

3.优化学术环境在学校内设置相关的国际化课程,加强对外语言的教学,增加海外教师的国际课程与国际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解其它国家及文化的机会,培养其国际主义思想和多元文化意识,也为留学生提供更具学术互惠性的环境。

4.提升科研水平针对民办高校的短板,不断优化科研机制,培训国际高端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并通过学术交流输出至国际,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研究专业领先水平,从而树立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由此,中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地方高校的国际化现状1. 增加学生留学和交换计划的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地方高校逐渐开放,将自己作为国际化大门,来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到中国来完成教育和学术交流。

地方高校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学生留学和交换计划的机会、招募外国学生和教师、开办英语授课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并提供奖学金、免费学费等优惠政策。

2. 加强国际教育实践和交流活动地方高校不断开发新的国际教育实践和交流活动,如暑期学校、国际论坛、实习、项目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全球意识,提升国际化素质。

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地方高校拓宽了交流范围,扩大了影响力。

3. 推动学科交叉和合作地方高校鼓励学者出席国际会议和进行国际合作研究,不断推动学科交叉和合作。

地方高校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强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培养跨文化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的国际知名度。

二、面临的挑战1. 教育质量与国际视野的平衡有些地方高校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容易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或者一味仿效西方途径而忽视中国的实际情况。

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国际视野的拓宽应同时进行,才能让国际化成为地方高校的一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 招募外籍教师与语言环境的改善招募外籍教师既是国际化办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但外籍教师的招募仍面临语言、文化和薪酬等方面的困难。

此外,地方高校英语环境及其文化背景与国际化大学之间仍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善。

3. 研究质量与实践教学的平衡地方高校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平衡。

一些地方高校在推动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中容易侧重研究和交流,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如何走出国际化的道路,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业内人士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道路进行探索与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背景分析在当前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与此国际化也成为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困境与挑战1.资金困难。

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和社会捐助,难以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要推进国际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2.人才缺乏。

尽管我国民办高校在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但在国际化道路上,人才储备依然是一大难题。

如何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困扰民办高校的一大问题。

3.教育理念与体系不匹配。

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体系与国际接轨仍存在差距,一些民办高校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国内教育体系的阻碍。

三、应对策略与思路1.着眼学科建设,提升国际声誉。

民办高校可以着眼于学科建设,加大对国际一流学科的引进力度,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声誉。

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展开合作,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增强对外交流,招收外国学生。

鼓励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招收外国留学生,积极融入国际学术圈,加强对外交流。

3.改革教育体制,提升教育质量。

民办高校应当改革教育体制,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探索符合国际标准的教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四、建设国际化教育品牌1.构建国际化教育品牌,树立良好形象。

高校课题申报:“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化探索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化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化探索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一带一路”地方高校国际化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界定:本项目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培养出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也成为我国高校所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克服国际化进程中的困难,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有效对策,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化探索与实践的系统研究成果并不十分丰富。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检索结果显示,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论文共1163篇,其中结合一带一路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仅2篇;围绕地方高校国际化的研究论文共25篇,其中结合一带一路和地方高校国际化的研究仅2篇。

一篇以江苏大学为具体研究对象,从该校国际化进程、举措、问题、对策等方面重点进行了课程体系、师资培养、教学模式和留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另一篇围绕特色地方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脉络和现存问题,重点进行了特色地方高校国际化理念和路径选择方面的研究。

因此,本项目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扩大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外开放的程度,促进地方高校办学模式、办学资源、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最为重要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中外合作办学。

本研究项目组成员均为地方高校教师,同时又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组主要成员,本着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中心的理念,尝试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国际化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健全国际交流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人员交流机制和学术交流机制,建立有效促进机制运行的扶持政策与管理体系,以期能对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及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同时把成果辐射到其他学科建设中,最终促进地方高校的国际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赢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科研和人员交流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在教育方面,我国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项目。

可以与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联合举办双学位或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设立海外分校或合作开展远程教育,拓宽教育的边界,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在科研方面,地方高校可以与沿线国家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通过共同研究和交流,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

在人员交流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积极引进来自沿线国家的优秀学生和教师。

通过提供奖学金和优惠条件,吸引他们来我国学习和工作,增加学校的国际化程度。

地方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到沿线国家进行交流和访学,提高他们的国际化素养和技能。

在推动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地方高校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地方高校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国际化发展方向与国家整体战略相一致。

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通过与沿线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拓宽教育、科研和人员交流的领域,可以提高地方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且,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也可以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和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一部分,地方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学术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意义、现状和对策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合作倡议,旨在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地区互联互通、文明互鉴。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是提升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有力途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化办学已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积极融入到国际化的大潮中,吸引国际优秀学生和教师,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可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科研合作等方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既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应该把握机遇,积极作为,加快国际化步伐,推进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和学术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带一路”下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探索

“一带一路”下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探索

“一带一路”下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探索“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又一个大战略,旨在增进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

在这个背景下,重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加速了其对外开放程度,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

民办高等教育在重庆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

但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如何探索呢?1. 全球化视野下的教育“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招收外籍留学生,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这样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 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对重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这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发展空间。

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未来的就业市场。

3. 课程创新与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战略下,重庆高等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的国际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深化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其语言沟通能力,开设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等方式,更好地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人才。

4.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加速了全球互联网化的发展,这也使得重庆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在线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普及率和质量。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可以走向更广阔的教育领域。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办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视野下,深化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课程创新与人才培养,积极开发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推动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环球智库030“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背景及意义为了使教育对外开放更加规范化、法治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4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使高校国际化办学在政策上得到了有力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不断深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为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机遇。

关于高校功能的定位,早些年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个方面。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将国际交往作为高校的第五项基本功能。

这对于高校国际化办学给予了极大支持和鼓舞。

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国务院于2017年1月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要统筹利用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广泛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这对于高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登上国际舞台。

民办高校国际化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成为高等教育事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民办高校作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其发展活力促使其在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快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民办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缺乏国际化发展的系统规划。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已提出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但很多只是将国际化停留在规划的层面,在具体的国际化发展政策和措施方面还没有落实到位。

有的民办高校是有国际化的构想,但是没有系统规划。

有的民办高校只是将国际化作为招生广告的宣传,学生进校后,并没有接受国际化教育。

民办高校资金不足。

从当前的经济体制来看,民办高校不能像公办高校那样,有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财政资助,民办高校的资金周转有限。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高职院校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相结合,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树立国际化发展意识。

高职院校应该了解和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意义,明确其对国际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加深师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高职院校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职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教师互访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通过这些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进一步,高职院校应注重国际化课程的开设与创新。

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创新和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语言等相关的课程。

同时,高职院校应引进国际化教材和教学资源,提升国际化课程的质量与水平。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满足学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专业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高职院校还需积极推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开展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机会让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课程。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和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全球视野,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实践,提供创业孵化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这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化发展需求。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开放,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大高校学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关注焦点。

如何在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实现教育的全球化视野,成为了当前民办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国际化的含义、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国际化的含义国际化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语言和教学方式的理解和尊重程度的教育。

国际化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毕业生。

更具体地讲,国际化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国际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际情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使学生具备参与国际社会、融入国际文化的能力。

二、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在当前,中国的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国际化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民办高校对于国际化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逐渐认识到国际化对于高校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并积极探索国际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 国际化教育资源逐步丰富。

不少民办高校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国际学院,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化教育的机会。

3. 学生国际化素质提高。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以及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增加,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和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更多的学生具备了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存在问题和挑战。

虽然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国际化意识淡薄、国际化教育资源不足、国际化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国际化教育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

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教育国际化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教育国际化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本科教育国际化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作者:陈婷婷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年第03期[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规划,惠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之路”沿线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是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国际化人才,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责无旁贷。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抓住“一带一路”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方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引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提升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近年来,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在国际化教学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包括跨文化学科课程增加、中外学生交流人数增加、双语课程体系完善等。

虽然国际化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足,如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国际视野人才培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缺乏教学特色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陕西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国际化教学开展现状截至2019年底,陕西省共有应用型民办高校18所,基本上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本科阶段设置了国际化课程,同时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增加了国际留学生数量。

在具体实施上,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和中外交流互访模式两种。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学校拥有我国西部最大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设置了国际合作学院,专门负责国际交流,开设了中加国际班、中韩国际班、中欧国际班、中美国际班、中泰国际班等本科阶段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例如中泰国际班,开设“1+3”本科班,具体课程包括商科通识课程与国际语言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宽口径商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定义意义,然后分析了其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接着从路径探索、关键因素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展望了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为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促进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国际化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困难与挑战、路径探索、关键因素、发展模式、未来趋势、发展建议。

1. 引言1.1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各国的教育水平提升,还可以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也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声誉。

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与提升的重要举措。

1.2 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和意义教育国际化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使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教育相互交流、合作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国际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和理念,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教育国际化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国际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全球化人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其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阶段,民办高校在走向国际化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民办高校向更高层次的国际化迈进,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国民办高校中推进教育国际化。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成为一所国际化的高校,首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也是国际化的必要前提。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拥有更具竞争力的课程,优化学科设置,建立质量监控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

由于教育质量不足,让民办高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更难前行。

二、构建国际化的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在教育国际化道路上,需要构建符合本校文化和办学定位的国际化教育模式。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国外人才的吸引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民办高校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道路。

构建国际化教育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通过国际化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体验等方式来打造一个更开放、更先进和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环境。

三、与国家政策相接轨,完善法规制度民办高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需要与国家政策保持接轨,努力完善法规体系,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竞争力。

仅有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民办高校如果不能在政策与法规的层面上得到充分的保障,就难以顺利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

同时,完善法规制度也是民办高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民办高校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除了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教育方法外,还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在加强民办高校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和合作方面,国际化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扩大民办高校对外开放的视野,而且还有利于推进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合作。

五、加强英语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民办高校在发展国际化教育工作中,需要特别注重英语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中国的民办高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围绕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道路进行探索与思考。

要实现民办高校的教育国际化,必须摆脱“培养海外留学生=教育国际化”的误区。

民办高校应将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从数量上的扩大转变为质量上的提高。

应通过推进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等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目标。

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方面需要加大力度。

教师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拥有具备国际视野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民办高校应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背景和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还应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其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民办高校还应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交流项目等方式,引入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机会,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民办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吸引国际学者和教授来校讲学交流,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财税支持,降低其国际化教育的成本压力。

只有政府与民办高校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共同推动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民办高校在教育国际化道路上的探索与思考,需要从培养质量、教师队伍、国际合作、学生教育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入手。

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实现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使其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

收稿日期: 2019 - 01 - 08
基金项目: 盐城师范学院 2017 年发展与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一带一路’的我校教育国际化机遇与对策研究”( 编号: 17YCFZ03) 的阶段性 成果。
作者简介: 任宪龙,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58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
( 三) “一带一路”推进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改革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于教育国际化 的模式转变,长期以来教育国际化都在采用单向的“请进来” 模式,即吸引来华留学为主要方式。国际化模式的单一性, 导致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迟缓,成效低下。而“一带一 路”立足国际视野,施行跨区域文化交流,主张人才培养、学 术组织、校际合作国际化等新理念与模式,这些恰好为地方 高校教育国际化改革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教育国际化改革的 方向,提供了教育国际化改革的新路径。助力地方高校教育 国际化从单向的“请进来”模式转变为“请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的双向发展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地方高校教育国 际化的改革,成为我国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改革其发展模式 的绝佳机遇。
“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 供了大契机。为配合和部署“一带一路”在教育领域的展开 与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 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出台《推进 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一系列文件中提出的 相关举措层层推进,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大历 史机遇,成为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可以借势的“东风”。所谓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研究和服务 功能中整 合 进 国 际 的 或 跨 文 化 的 维 度 的 过 程 ”[1]。 “国 际 化”在高等教育机构的评估中日渐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地方 高校作为“一 带 一 路 ”的 连 接 纽 带,具 有 独 特 的 区 位 优 势, “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高校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必将对地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 当然,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在借势“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重 大机遇的同 时,自 身 也 存 在 诸 多 不 利 于 其 教 育 国 际 化 的 因 素,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这些障碍因素并尝试探寻破解路径。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民办高校是指由社会力量所创办,依法办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就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和目标为什么要推进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了大趋势。

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要,这也为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推进教育国际化,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来校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

在师资方面,民办高校需要积极引进国际化教育专家和学者,同时,通过支持教师境外进修、短期访学、国际会议参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和水平。

在课程设置方面,民办高校需要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开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海外知名高校合作,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民办高校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管理理念方面,民办高校需要形成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推动校际交流与合作,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国际化竞争力。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水平还相对较低。

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民办高校发展较短,基础薄弱,师资队伍和学术层面仍有一定差距,对于国际化教育领域缺乏充分了解、了解不足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财务状况受到较大制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和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路径研究作者:王丹刘俊霞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28期摘要:在世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高校通过海外合作办学、培养留学生、开展国际交流等模式,走上了大举开创国际化的道路。

但在政策不均衡、实力不对等情况下,加之西部地区教育开放程度低,陕西民办高校借“一带一路”的春风推进自身的发展也不是一件易事。

重点分析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的现状,在总结实施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路径。

关键词:国际化;陕西民办高校;“一带一路”;现状;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8-0034-03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跨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市场的这一需求,必然推动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发展十大战略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也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界围绕“教育对外开放”和“服务一带一路”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同时经济发达省份的高校和我国知名高校已率先走在了教育对外开放的路上。

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省份,虽然是教育大省,但教育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政府开始着力推动陕西科教的国际化步伐,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系。

为了更好服务教育国际化,陕西省成立了陕西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9年3月,西安市政府在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通知》时,提出着力打造西安“留学生之城”,未来陕西将步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车道。

然而陕西高校教育的国际化由陕西知名公办高校引领和支撑,在这些高校国际合作成效的光环下,陕西民办高校的国际合作之路显得艰难又滞后。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分析

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够使中国的影响向世界扩散,还能为中国教育走出国门带来新机遇。

民办高校是“一带一路”教学合作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通过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的调整以及改善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路径,进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改善、“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坚持的原则、“一带一路”环境下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展开论述与分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在科技、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这给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民办高校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交流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与国际高校进行教育合作的重要使命,在这种状况下,民办高校应当在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同时,根据高校的国家化发展需求,不断的调整与完善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改善(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地位提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低,且数量较少,很难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较长短,自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政策之后,已经有百多位国家加入其中,我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始终占据着主体位置,而在教育方面,很多高校已经能与英美等教育国际化强国一较长短,进而实现其国际化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地位转变自“一带一路”开展以来,我国的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迅速,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接收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转变思维,主动承担起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人才培养使命,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人才基础。

(三)民办高校国际化任务转变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属高校都是国际化发展的主力军,民办高校一般是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者社会组织和公民建立,受限于其软硬件设备与师资力量等,并不能与其抗衡,进而使得民办高校一直处于国际化发展的边缘地带,但是自“一带一路”提出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2017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应着力推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索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体现共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强调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一带一路”战略和《规划》的发布,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同时也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全国高校近 3000 所,其中民办本专科院校近 750 所,占全国高等院校约 25%。

湖北省民办高校自1997年创办以来,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国际化进程相对较慢,不仅与老牌985、211院校不能相提并论,既使与省属高校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民办教育起步较晚,要想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抢占高等教育一席之地,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其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抓住当前我国人才培养需求较大以及国际教育需求日益扩大的机遇,通过构建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和“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

本课题从以上背景出发,对“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内涵、优(劣)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研究,试图提出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涵盖多个层面,涉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现代高校四大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民办院校国际化的相关领域,如涉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等,在整合国际化理念和高校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四个维度进行研究:1. 人才培养国际化。

人才培养国际化是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核心,本维度集中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条件建设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双向学习交流项目、外语(汉语)专业教学、境外办学和外国留学生培养方面。

2. 科学研究国际化。

科学研究国际化是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本维度重点研究科学研究国际化的意义、聚力方向和实现方法。

3. 社会服务国际化。

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一带一路背景下,这种服务必然突破区域、国境的概念,以多元社会为指向,呈现一种双向、多元的特性。

4.校园文化国际化。

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新增功能,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必然要求高校发挥好这一功能。

民办高校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必须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传播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此为己任,强化国际通识教育、构建国际化化的校园文化氛围,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切实为己所用,为国家战略的推进保驾护航。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著述颇丰,如东北财经大学王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专著,2013)、邵光华等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延边大学宋雪峰的《欧洲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介绍与浅析》等。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促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正面影响,应针对不同层面和类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国家化策略。

具体研究涉及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观念、国际化的内容教学过程融入、国际化教学教育方式、教学主体来源的国际化、教学语言的国际化。

另有学者对办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本土化等进行过研究。

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兴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主要集中于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如简.奈特的四种院校层面的国际化策略研究,尼夫的管理主义策略研究,把国际化的推动力分为“领导者驱动型”和“基层单位驱动型”加以研究,鲁兹基的“不规则过程模式”研究等,对不同国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机、影响因素、效果等进行了探究。

这些研究偏重于纯理论探讨,缺少对单个大学或者不同类型大学国际化策略(路径)的探索。

对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问题,研究者涉及的不多,主要原因:一是在国外,民办高校一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因此其较少区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进行研究;二是在国内,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水平上的明显差距,致使“民办高校是否适合于走国际化道路”这一问题,尚未在学术界达成一致,仅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如(Peter Davies 2011)认为,从本质上看,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们必须通过提高办学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国际化是可选路径之一。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选题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未来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超越教育政策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截至2016年,在美求学的外国留学生达到120万,占在读学生的8%,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18%。

民办高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四分之一江山,理应在此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二是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是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应有之义。

截至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华留学生共20.7万人,同比增幅达13.6%。

民办高校加大国际化步伐,加大“一带一路”留学生的培养是服务国家战略之所需,刻不容缓;同时,共建“一带一路”也对我国本国毕业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以重视;三是促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教育规模日益壮大,但受制于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师资条件等限制,民办院校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探索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道路,有利于缓解民办高校投入不足、资源受限、生源紧张等固有弊端,为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研究价值在于:一是可以丰富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二是通过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路劲的探索,为民办高校走开国际化办学的道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一)课题理论依据1.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在其目的、功能和实施等方面融入国际属性、跨文化属性或全球性属性的过程,其动机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

2.教育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是判断一个地区的产业专业化水平的重要的指标,教育区位商为各地区的某类教育的在校生数在该地区总在校生数中的份额与总地区中同类教育在校生数在总地区在校生总人数中的份额之比,表示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下的各个层次的教育发展规模与层次结构特征的相对份额指标。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概念、内涵的解读,在梳理民办高校一般办学实践和国际化探索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推进国际化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民办高校为什么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2.民办高校能不能走国际化发展道路;3.民办高校走什么样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带一路”视角下民办高校的优势与劣势;---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内涵及现状(与国内其他高校和国外高校对此);---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四个维度---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条件建设---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现实路径(四)研究假设本课题研究基于以下假设:---未来国家间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领域,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民办高校应该也能够在此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取决于其内涵发展水平的高低,必然要求其在国际化进程中,对涉及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等进行探索。

(五)研究创新之处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是一个少有人研究的课题,其国际化实践在一些院校虽有开展,但多停留在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师资共享等层面,且呈现“向外交流多,对内引进少”的困境,缺乏体系化的设计和探索,其中原因与民办教育的办学水平和面临的困境紧密相关。

因此,本课题力图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系统总结民办高校国际化的理论,论证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是结合现代大学的功能,提出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四维度理论,即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社会服务国际化、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化;三是提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道路有赖于内涵建设”的观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探索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现实路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首先是概念界定,结合现代大学功能,通过四个维度,即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社会服务国际化、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化的论述,明确民办高校国际化概念的内涵、外延;其次,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案例分析以及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般情况的实证分析,结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论证民办院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必要性、必然性,厘清在“民办高等教育要不要国际化”上的模糊认识;最后,依据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理论,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实现路径进行论证,从国家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条件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现实策略。

(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为更好地了解省属高校、985及其他独立院校对于留学生招生、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具体要求,在学校内部各选择5个相关老师进行调查和交流,并做好记录;同时在各个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对30名以上学生及留学生进行反馈调查。

测试留学生的引入对于学院、老师及学生国际化的影响。

有针对性的找出地方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特点。

2.行动研究法:针对地方民办高校商科专业教学中的留学生教学的不足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分析归纳法:以各类本科大学的商科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各个本科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分析它们的教学内容与课时计划安排,找出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

(三)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流程图见第4步“近三年研究成果”的附件)1.确定研究目标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状况,并收集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后,确定课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2.制定研究计划对相关文献梳理分类,并查阅相关数据,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访谈反馈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