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
巴楚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
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
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
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
苏轼认为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
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
用舍之间,安危攸寄。
”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
“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的苏轼文艺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他的“诗画一律”精辟地阐述了诗画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绘画过分追求形似,则不能传神;作诗仅仅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也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诗画都要遗貌取神,抓住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这就是诗与画共同的本质特点。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大附中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
我原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一棵青桐,一棵古槐。
斯人远去,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特地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诞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此树下,这桐树就特殊茂密,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行言,项羽在此树下诞生盖有天意。
梧桐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
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③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战火多数,文物留存极少,而其故里始终未被遗忘,直到现在这个旅游城。
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
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无敌、拔山扛鼎、分我杯羹……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多条,项羽一人就占百条。
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
后人多观赏他的武功,倒忽视了他的文化贡献。
④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刚烈坚毅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作“力拔山兮气盖世”,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攸关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
他身上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
⑤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宠爱他的英勇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宠爱关羽的忠义一样。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2023-2024学年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年级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9道大题,34道小题;答题纸共3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命题人:邢永利审题人:汪文龙Ⅰ卷模块检测(50分)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红烛》)(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峨日朵雪峰之侧》)(3)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致云雀》)(4)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百合花》)A.zhǐqìbìng jiànB.zhīxiēbìng jiānC.zhīxiēbìn jiànD.zhǐqìbìn jiā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B.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辩。
(《致云雀》)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篷松松的刘海。
(《百合花》)D.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哦,香雪》)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遏:阻止。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霜天:霜雪降临的冬日。
C.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
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质量监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茹志鹃的祖父曾为杭州茧商,一度家道殷实,可她的父亲却是一个抽大烟、开小公馆的败家子。
当排行第五的小志鹃出生时,茹家已经没落为城市贫民,住在上海一间租来的里弄房子里,依靠亲戚们的接济度日。
志鹃两岁时,母亲去世,自私的父亲撇下一家老小,不告而别。
年长的三个哥哥分别被富裕的姨母和姑母带走,只有最小的一个哥哥和老幺志鹃被“遗弃”给年迈的祖母。
不多久,小哥也被迫出去做了学徒。
此后,祖孙二人辗转奔波于上海、杭州两地,依靠家庭手工活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茹志鹃老年时,她还清楚地记得,每逢过年,祖母带着她去姨母家拜年,她“跪在楼梯下磕个头,楼上便滚下几个铜板”的情景。
志鹃十三岁时,祖母因为一场微不足道的胃病无钱医治而被活活痛死了。
就在茹志鹃失去希望的迷惘之际,大哥从解放区寄来了钱和信,叫她和四哥一同前往苏中。
这个感觉自己好像“根本没有过童年”的孤儿第一次在革命的队伍中吃饱了肚子,看到了大家平等友爱的目光,并神奇地产生了“家”的感觉。
对于幼失怙恃的茹志鹃而言,“家”并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吃饱穿暖的地方。
在她看来,生活除生存问题之外,还应该考虑“活着”的意义,应该拥有一种平等、独立的自我人格。
从此,革命队伍便成了她理想的“家”,亲爱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她心目中“母亲”的化身。
日后,她所表现出的对革命队伍——“家”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母亲”的皈依,无一不是最真挚的内心情感流露。
“同志”是一个属于20世纪的语词概念。
在茹志鹃的意识里,“同志”是光荣、平等、尊敬、信任、神圣、革命归属感的理想象征,成为她记忆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经历的最佳工具,并且在进入和平年代后她也始终保持着“同志式”的行为方式。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八省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含解析)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4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阳光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我独自坐在草地上,望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我的童年是在这片麦田边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麦田里捉迷藏,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看着那一片片麦浪随风摇曳。
夏天,麦田里的蝴蝶翩翩起舞,吸引着我们追逐嬉戏;秋天,麦穗金黄,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收割,体验着丰收的喜悦。
那些日子,我们从未想过未来,只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长大,离开了这片熟悉的麦田。
各自奔赴了不同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每当节假日,我们都会回到这里,寻找那逝去的童年时光。
如今,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看着那一片片麦田,心中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小伙伴们。
他们如今都过得怎么样呢?是否也像我一样,时常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乙】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和小伙伴们已经毕业多年。
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
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每当我们聚会时,总会聊起那些在麦田里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一起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
而如今,我们各自为了生活而忙碌,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已经渐渐淡去。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我的一个好朋友因为一场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我。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麦田边的夏天,我们一起嬉戏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我意识到,那些美好的时光是多么珍贵,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
于是,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那些美好的回忆,让它们永远留在心中。
我希望,当我再次回到麦田边时,能够找到那些曾经的欢笑,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友谊。
阅读上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作者坐在草地上,看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情忧伤,是因为离开家乡多年。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4年11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强度和频率呈现减少趋势。
然而,近几年春季频发的强沙尘事件,不断唤醒着公众关于沙尘暴的不愉快记忆,也引发了很多的关注:沙尘暴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
《大气科学辞典》将沙尘暴定义为: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与沙尘暴对应的其他沙尘天气还有扬沙和浮尘。
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平能见度:沙尘暴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扬沙的水平能见度为1-10公里,浮尘的水平能见度则大于10公里。
对人类来说,这三者都是灾害性天气,但沙尘暴的危害最大,可能给生产、生活等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一些强沙尘暴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沙尘天气可细分为五个等级:扬沙、浮尘两个等级,以及沙尘暴的三个等级。
沙尘暴的三个等级:沙尘暴(水平能见度<1公里)、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500米)、特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50米)。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大要素:沙源、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沙尘暴的发生需要有足够的沙源供应,通常是指干燥的土地,尤其是沙漠、沙地、戈壁或未经保护的裸露土地。
我国的主要沙尘源区集中在八大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和四大沙地(如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等),这些地区因长期干旱和缺乏植被覆盖,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
强风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常伴随着冷锋或风暴系统;大气层结是指大气中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情况。
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时,空气容易上升,形成对流运动,从而增加了沙尘暴形成的可能性。
此外,不稳定的大气层结还有助于将沙尘颗粒输送到较高的高度,进一步扩散和传播沙尘暴。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用法与现在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暮去朝来颜色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不齿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吾尝终日而思矣C.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可怪也欤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②枉用相存(保存,保留)B.①而绝江河(横渡)②冰泉冷涩弦凝绝(断,停顿)C.①圣人无常师(老师)②吾师道也(学习)D.①其皆出于此乎(产生,发生)②其出人也远矣(超过)4.下列选项中,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下列各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士,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教他们书法,帮助他们学习断句。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己所作,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韩愈,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尊为“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缩(tān)搪塞(táng)逡巡(qūn)咄咄逼人(duō)B. 罪愆(yǎn)怆然(chuàng)赍发(jī)恓恓惶惶(xī)C. 恓惶(xī)潦倒(liáo)央浼(měi)瘦削不堪(xiāo)D. 迤逦(yǐ)踌躇(chú)肄业(sì)扪参历井(mén)答案:A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了。
”B. 近日,某市公安机关在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中,首当其冲,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
C. 这家商店的商品货真价实,服务周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D. 这位年轻的作家虽然没获鲁迅文学奖,但他的作品确实脍炙人口,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 我们要重视古典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所产生的精神影响,并努力引导他们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D.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看来,愚于外,而智于中,表面糊涂的人,未必没有大智慧。
B.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C. 到底是去黄山旅游,还是去九寨沟旅游?我们一家人还没有商量好。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练习用时12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24分,每小题2分)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正是无数劳动者,让新中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
激情燃烧的岁月,“铁人”王进喜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改革开放的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______天下粮仓。
新世纪新阶段,不管是有48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9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让嫦娥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这些劳模们身上______着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在劳动中成就了自己的价值,更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重要内容。
离开了劳动,谈何敬业?其实,对于一个公民,“爱国”首先体现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舞台;对于一个国家,“富强”需要由无数人的劳动来创造;而一个自由。
平等的社会,一个文明、和谐的国家,必然要______所有人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尊严。
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正是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劳动精神,更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原色。
通过劳动,使我们收获满足感、快乐感、尊严感,正是这些挣脱物质的枷锁,让我们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
或许,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每一个个体,面对“你将如何存在”的问题,劳动都是最好的回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充斥涌动保证B.充实滚动保障C.充斥滚动保障D.充实涌动保证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劳动的表彰,就是对劳模的表彰、对劳动精神的弘扬。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饶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高一级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17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
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
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
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
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
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
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
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
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
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
”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
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
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
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
伍原赶紧趴下。
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
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郭沫若和惠特曼的诗歌意象群中,“海洋”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者是以影响关系存在的,惠特曼海洋诗的风格改变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提及海洋时的情感。
受儒道自然观的影响,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大海往往只是人们观赏的景象,诗人大都是借景抒情,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发乎情、止乎礼”的诗歌教义往往限制着古代诗人想要酣畅淋漓地抒情达意的愿望。
《唐诗三百首》里有很多嵌有海的诗句,如白居易写“忽闻海上有仙山”,李白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等,但海洋在这些诗里,没有像日、花、江、河那样成为诗人讴歌的正面对象,它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地理遥远的概念。
“五四”的时代精神呼唤着狂飙突进的诗风,只有充满高于人类力量的自然物象才能和这一时代精神契合。
于是,新诗的先驱们从惠特曼诗歌中汲取精神,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实践进行大胆改造。
这种创造体现在主体对大海的态度上,就是从畏惧向渴望征服转变。
古诗中海的形象表现出慷慨悲凉的在少数,表现变幻莫测、诡异奇绝居多,这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即对大海的神秘莫测的恐惧情感与隔膜态度。
惠特曼诗中满是由气势恢宏的大海激发而出的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毅力,给了郭沫若等很多现代诗人以很深的启发。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展现出海洋的博大神秘、势不可挡的气势。
相比于古诗中温柔婉转、发乎情止乎礼的抒情,郭沫若诗中的海洋之形、声、味以直观真切的感受洗涤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联考高一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市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论,它注重精神蕴涵的指导作用,重视人文思想的建构。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精神形态,它不仅体现着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且体现着民族特有的价值关怀和时代属性。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诗歌既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咏叹,也有对世事飘忽、功名蹉跎的感慨,更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抒发。
这种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渗透到怀古诗、饮酒诗、山水诗等诗歌类型中,形成鲜明的中华人文精神特色。
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生命意识,它不仅眷恋于个体生命独特的存在和完满,而且善于发掘个体生命浑融于人类群体中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可见他的生命意识是多么地细敏和真切,但这种感觉给他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缕缕忧伤,而更多的浸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就是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来达到永恒的生命境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急切心情。
中国古代诗人总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他们的忧患早已从个人的生死穷达扩展到对民生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价值,并进而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
继《诗经》《离骚》之后,表现种种忧患心理,成为诗人、文学家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种忧患心理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种种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二卷答题纸”上;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ù跫.音qióng颓.圮tuī怅.寥chàngB.禊.事qì 扁.舟piān 主角.jiǎo 嗟悼..jiē dào C.绮.丽qí 给.予gěi 押解.jiě 长歌当.哭dàng D.潜.蛟qián 诧.异chà 偌.大ruò 面面相觑.qù2.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窗菲打印薄桀骜锋利殒身不恤B.长篙标柄千秋绿草如荫景色沧茫C.斑斓胆战心惊博闻强识睡眼惺松D.编缉震撼人心消声匿迹树影婆娑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B.面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
C.那时他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教书,深居简出....,业余就练琴,因而长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D.他看着熙熙攘攘....的市景,快乐得出了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B.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C.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D.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B.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C.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D.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按时间可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B.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
谥号文忠。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C.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
古代著名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
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等。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内文段,完成7—10题。
(每题3分,共12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举匏樽以相.属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问曰:“汝与回(颜渊)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田常欲作乱于齐,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请行,孔子弗许。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
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
名存亡鲁,实困强齐。
智者不疑也。
”吴王曰:“善。
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
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大说,许诺。
遂行。
报吴王,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
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
”吴王许诺,乃谢越王。
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修兵休卒以待之。
”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
越王闻之,涉江袭吴。
杀夫差而戮其相。
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回也闻一以.知十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去而之.吴辍耕之.垄上C.吴王许诺,乃.谢越王陈涉乃.自立为王D.利莫大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①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②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③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④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
⑤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
⑥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虽常被子贡辩得理屈词穷,但对他的才智是极为了解的。
当齐国的田常准备讨伐鲁国时,子路、子张等弟子都请命,孔子惟独派子贡出行。
B.在齐国,子贡指出,如果攻打鲁国,对田常并没有什么好处;他又赶到吴国,鼓动吴王夫差去北伐齐国,并提出自己可以出使越国,以解除吴国的后顾之忧。
C.子贡赶往晋国,提醒晋君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将威胁晋国,让晋国早早做好迎战的准备。
D.子贡以杰出才智在五国间周旋,结果是保全了鲁国,同时影响到此后十年间五国的政局。
三、诗歌鉴赏14.对下面这首唐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A.第一句隐含了“勾践灭吴”的典故,与题目中的“越中”相契合,言简意丰,一下子将视线牵引进了怀古的情境中。
B.第二句中“尽锦衣”的战士与第三句中“满春殿”的如花宫女,一刚一柔,相互映衬,但都表现出了昔日越人的兴盛。
C.前三句叙写盛况,最后一句写越宫废墟衰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多变、盛衰无常的感慨。
D.这首诗最后一句平中见奇,用衰景反衬昔日之盛,与《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都是以乐景写哀情。
第Ⅱ卷(108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才有效四、翻译与默写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译文:(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分)译文:(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分)译文: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1分)(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6)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五、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达坂城长吟寂寞的公路无休止地延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切都沉没在古远的苍凉与寥廓之间。
忽然路边有醒目招牌——达坂城,还有十公里。
达坂城,好有名气的达坂城,竟会随路而遇,好不喜出望外!不久,我们看到一块绿地,初始只是有些绿意而已。
走近了,看标志果就是达坂城。
这哪里是城呵,几乎还没有一个庄子大。
戈壁滩上就是这样,有一点水的地方便有树木,便有生命,便有人类,便有生存。
这无疑便是达坂城了。
远处是山,我说那山像标本,硬朗朗的轮廓恐龙的骨架一般,似乎由中国画的披麻画法写成。
这山是天山,是天山的一截可见的部分。
山下是辽阔的戈壁,再向西北又是戈壁无际。
这“城”坐落在离盐湖不远的地方,河西走廊的公路穿“城”而过。
说离盐湖不远,只是地理说法,其实根本看不到盐湖,所能看到的唯有戈壁而已。
树多是高杨,头多被风吹折过。
矮一点的树木以左公柳为多,郁郁葱葱蔚然可观。
一条干涸之河从这里经过,在这低洼处露些水迹,几十户人家的房子参差错落地散栖在树阴之中。
若以城论,这一定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城了。
它没有街市,没有楼房,没有金融中心,没有冒黑烟的工厂,没有伤痕累累坍塌的城墙,没有喧嚣,只是一个充盈着宁静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