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课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子专业课的教学心得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社会日益进步,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却呈现滑坡的趋势。如何改变现状?我想,作为电子专业课的老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知识经济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创新“教学做”因材施教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社会日益进步,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却呈现滑坡的趋势。如何改变现状?我想,作为电子专业课的老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知识经济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到: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他注重在做中“因材施教”,在做中“提倡自学”及注重实践。我们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熟练的技术工人。

一、在做中教,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电子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教的效果,应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强调做中教,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早在两千年前,我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重视因材施教了,所以三千弟子,出七十二贤士。

我在担任2008级电子专业班主任期间和多年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始终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做”为中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我班刘玉同学在校期间不仅对电子很喜爱,同时对绘画也很有兴趣,我就鼓励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美术基础。毕业后,她不仅达到“无线电装接”五级工水平,同时考取了美术学院。由此,她将爱好变为特长,为今后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在我们中小学中,教师不应是伯乐,而应是用万紫千红去装点世界的园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除了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外,还要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广泛引入课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效果。

二、在做中学,激发兴趣,提倡自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思想,所以我们应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引趣”。

电子理论课教材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多,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这时我们要发挥“做中学”的作用,让他们增

强感性认识,激发其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中,讲述多谐振荡器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利用该振荡器电路控制的彩灯轮流闪亮的工艺品,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实现了教与学的目的,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增强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灵活采用适当的方法,多向学生问几个“为什么”、“怎样做”,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比如我在讲“低频功率放大器”时,先告诉他们“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声音放大,然后让他们利用课下的时间自己去看,去观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让他们去自学,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做”为中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陶行知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在讲完“低频功率放大器”后,为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紧接着在全班开展小制作活动,利用实习课时间,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要使职业学校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

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思想,因材施教,提倡自学,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职业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家继等.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

[2]李瑞年等.电工与电子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3]郭等.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