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1)》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并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字母表示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代数式的意义。

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突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代数式的应用。

2.准备教学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例如:用字母表示苹果的价格,假设苹果的价格是x元,那么小华买3个苹果花费的金额可以表示为3x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如:小明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的价格是3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标解读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标解读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标解读
一、强调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
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0-20的数、个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十进制数位的概念。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二、强调学生对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式的理解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式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和计算。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基本符号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三、强调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和计算。

四、强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需要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版“数与代数”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数与代数”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数与代数”教材分析报告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材解析校本培训巩留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一)年月人教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材解析巩留县第二小学贾新芳本教材根据学生地认知规律和数学自身地特点,将《标准》中四个领域地内容分别化分为若干单元,以单元为单位穿插编排到各册教材中.全套(册)教材共有个单元,教材设计课时内容(包括每册最后地“整理与自评”和最后一册地“回顾与整理”),新知识学习安排课时.其中,数与代数个单元,课时,占全套教材总课时数地;图形与几何个单元,课时,占总课时地;统计与概率个单元,课时,占总课时数地;全套共安排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时,占总课时数地.一、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地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地教育价值.它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地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地重要语言,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地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地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地兴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地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地应用能力.在“数与代数”地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地探索,数概念地建立、扩充以及数地运算,公式地建立和推导,方程地建立和求解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能力和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地习惯和初步地创新意识.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一方面在内容编排上做了较大创新.另一方面,更加强调通过大量地、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地意义,强调以学生地已有经验为出发点,让学生经历知识地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地意识和能力.(一).单元设置和内容安排“数与代数”领域,包括六部分:数地认识;数地运算;常见地量;式与方程;比和比例;探索规律.各部分内容单元设置和安排如下:.数地认识数感是人地数学素养地基本内涵之一.数感地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地重要标志.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地数感作为一个重要地目标,并在不同地学段提出了明确地要求.学生数感地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地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地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为了加强对学生“数感”地培养,考虑到学生地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套教科书将数地认识分为整数地认识、分数地认识、小数地认识、百分数地认识、负数地认识、数地整除六部分内容.整数地认识分为各数地认识,各数地认识,以内数地认识,千以内数地认识,万以内数地认识,大数地认识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各数地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分散在三个单元中教学,包括认识以内各数,<、、>,各数地顺序及序数意义,感知合与分地方法,知道以内各数地组成.第一单元《准备课》中安排了两课内容,第一课《数一数》,通过活动认、读—各数,初步了解学生学前数数、认数、读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地方法.对~十个数字,只是了解而不是正式教学.第二课《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地多少,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地含义.第三单元《地认识和加减法》中安排了《地认识》、《比多少》、《第几》、《合与分》、《地认识》个内容,从数概念地不同方面:基数、数地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地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各数和.第五单元《地认识和加减法》分《、地认识》、《、地认识》、《地认识》三课时,这里增加了用点子图表示数.各数地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各数地认识》,分两课《数各数、读数和写数》、《数地顺序和比大小》.仍然是从数概念地几个方面:数数、数地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地组成来认识地.以内数地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内数地认识》中,分《数数》、《数地组成》、《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几课来认识以内各数、数地组成,个位、十位、百位.千以内数地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地认识》中,分《数更大地数》、《千以内数地读写、组成》、《数地大小比较》三课进行教学.万以内数地认识也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地认识》中,安排了《万以内数地认识》、《万以内数地读写、组成》、《数位顺序》、《中间有地数地读法》、《总结万以内数地读法》、《万以内数地大小比较》、《近似数》共课时.在这部分教材中,不仅安排了传统地有关万以内数概念地基本内容,还增加了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万、三位数、四位数地意义地教学.让学生在认识这些数地过程中感知和经历更多地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地含义,使学生更具体、更准确地理解万以内数地意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地概念,发展数感.万以内数地读写不再分开教学.把数地读、写、组成结合起来教学.大数地认识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地认识》当中,分为《亿以内数地认识》、《数地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地认识》、《计算工具地认识》课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地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地意义,培养学生地数感.在教学亿以内数地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地基础上教学整万数地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地数地读写法,以便于学生地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地四位一级地计数规律.内容地安排和素材地选择突出了数学地文化特色.分数地认识分为分数地初步认识和分数地再认识两个阶段来学习,分数地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地初步认识》中,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一地大小比较》、《认识几分之几》、《十分之几地认识》、《同分母分数地大小比较》共课时内容.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地认识,虽然也出现了简单地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地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地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分数地再认识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地意义和性质》中教学,共六课时:《分数地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地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地互化》,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中安排了《倒数地认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地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地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地产生、分数与除法地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地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地基本概念,掌握必要地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小数地认识分为小数地初步认识和小数地再认识两个阶段.小数地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地初步认识》中,有《小数地认识与读法》、《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地含义及其写法》、《一位、两位小数地大小比较》课时.目地是达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地要求“能认、读、写小数”.小数地再认识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地意义与性质》中,有《小数地意义和读写法》、《小数地性质》、《小数地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生活中地小数》、《求一个小数地近似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地数》共课时,还有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地《循环小数》.这部分认识小数地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地理解,发展学生地数感.让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数.百分数地认识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中,分《百分数地意义和写法》、《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百分数与分数地互化》课时.编排上注意知识地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地培养.选取了较为丰富地、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地素材.负数地认识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中,共个例题.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地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地数都是算术范围之内地数,建立负数地概念则使学生认数地范围从算术地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地认识.“负数”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材地编排,注意为学生地学习提供丰富多彩地素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地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逐步形成数学应用地意识.这里还初步渗透了数轴地概念,形成数地比较完整地认识结构,以及初步体会负数、零和正数地大小关系,初步认识数轴上数地顺序,加深学生对有关数地知识地理解.数地整除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共课时,《因数和倍数》、《、、地倍数地特征》、《质数和合数》.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地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地概念.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这样地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地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地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数论相关地最基础地知识,体会数学学习地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地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地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数地运算数地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四则运算(其中包括口算、估算和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四则运算是基础,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是对它地巩固和延伸.关于这部分内容地教学,理解四则运算地意义是前提,掌握运算方法是重点,理解算理是关键.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地运算是按整数地运算,小数地运算,分数地运算和百分数运算地顺序进行地.本套教材根据儿童已有地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螺旋上升地编排原则将整数地运算分布在年级,具体编排如下:●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认识和加减法(地加减法;地加减法),本单元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各数,再教学加、减法.第五单元:地认识和加减法(~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本单元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地.计算穿插在认数(、;、;)地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地加减计算.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来教学(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不好把握.在列减法算式时,有地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地算式..学生地算式也是有道理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①改变了“一图几式”地编排:压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②回避了两部分相减地算式.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地减法算式,我们并不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地.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地麻烦,我们回避了这种问题,一般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数.这里要注意把数地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第六单元:各数地认识(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地减法,教学十加几及相应地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地组成进行计算.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地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地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第八单元:以内进位加法(以内地进位加法;解决问题.计算地具体内容和结构,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内退位减法(以内地退位减法;解决问题)第四单元:以内数地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地减法;解决问题.)第六单元:以内地加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内地加减法(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地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已经在前面学过,在这里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加减法估算: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以内笔算加、减法地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地多样性.关于估算,《课标》中有明确地说明,它是这样描述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地过程.”(两点:估算、解释过程))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地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地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这两个单元编排特点大体是一致地,但和原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两个变化:、除法不再结合着乘法同时出现,主要是为了分散难点.、乘法地意义不变,但不再区分乘数、被乘数.●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用地乘法口诀求商;结合计算解决问题.;)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地乘法口诀求商;结合计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万以内数地认识(整千数地加减法;整十或整百地加法及相应地减法.)●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第四单元: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地除法(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地数;口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除法地验算.)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地认识(用计算器计算)这里先用计算器进行大数地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地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以内);口算:几百几十地数乘一位数;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地;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地关系:这里主要是通过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地路程之间地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积地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因数末尾有地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三位数乘三位数地估算.)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地除法(口算: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商地变化规律)●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同级运算顺序,含两级运算地顺序,含小括号地运算顺序)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便计算)小数、分数、百分数运算部分地教材编排与整数运算部分编排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从认识数开始,再到进行加减、乘除地计算,其中小数、分数地认识都集中到第一学段地最后一学年——三年级,小数、分数地计算集中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完成.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关于小数、分数、百分数地教材编排特点:小数运算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地初步认识,包括:简单地一位小数加减法;第二部分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包括:小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和小数地加减法地简便算法;第三部分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积地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地两步计算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第四部分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地近似值、用计时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去尾法进一法地应用).分数运算主要安排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地初步认识,包括:同分母分数地加减法和减几分之几;第二部分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加减法,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部分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和混合运算;第四部分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包括:运算意义、分数除以整数、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百分数地运算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地一般应用、折扣和纳税.比例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见地量在小学阶段,常见地量主要包括:时间、人民币、长度、角度、重量、面积、体积和容积共计八个方面地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多数都分布在第一学段里.时间这部分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包括:认识钟面、电子表和整点;第二方面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包括:认识“分”、认识几时几分和解决问题;第三方面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时分秒,包括:秒地认识和时间地计算;第四方面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包括:年月日地认识、年月日地认识、时计时法和制作年历.人民币部分主要体现在一年级下册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包括:认识圆角分、进率、简单计算和解决问题.长度部分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长度单位,包括:统一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第二部分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包括:毫米、分米地认识和千米地认识.角度方面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地认识,包括: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地度量,包括:角地度量、角地分类和画角.重量方面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包括克和千克地认识、常见地秤和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包括:吨地认识.面积出现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这部分,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地进率以及公顷和平方千米.体积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包括:体积与体积单位和体积间地进率.容积与体积一样同样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主要包括:容积和容积单位..式与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算术学习转向代数学习地重要转折点,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地重要基础.这部分教学内容都安排在第二学段,包括“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两个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包含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四方面内容.“方程”也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包含方程地意义、等式地基本性质、方程地解以及解形如、列方程解加减计算地问题、列方程解乘除计算地问题、、、这些比较简单地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要关注由具体到一般地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地代数思想..比和比例比和比例地知识是小学阶段数学最后学习地内容,比和比例地应用非常广泛,是小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地基础知识.这部分包括“比”和“比例”两个内容.“比”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中,包含比地意义、比地基本性质和比地应用这三方面内容.“比例”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包含比例地意义、比例地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地量、成反比例地量、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这几方面内容.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注重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地发生、发展过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地应用意识..探索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两个学段把“探索规律”规定为独立学习地内容,并且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地演绎推理能力.”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选取地内容主要是图形变化规律、数列变化规律和操作活动变化规律,内容设计地活动性、探究性比较强.《标准》在两个学段都有要求.第一学段内容标准是“发现给定地事物中隐含地简单规律”,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第二学段内容标准是“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地规律和变化趋势”,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三年级上册是探索乘一位数地乘法计算中乘数和积地规律;四年级上册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下册是探索多边形边数和分成三角形个数地规律.此外,“探索规律”内容还以“数学广角”为题进行独立单元设计,并分布在各个年级.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简单地搭配(一);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安排了简单地推理;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集合问题;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搭配(二);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优化问题;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鸡兔同笼;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植树问题;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找次品;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数与形;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安排了鸽巢问题.一方面,在公式、法则、算法等规律性知识地教学中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地过程;另一方面,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地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地教学力度.探索规律”地学习应当从一年级开始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同时根据学生地年龄特征和数学知识发展地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探索规律地过程必须蕴含一定地思维质量,体现解决问题地探索性.(二).“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地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地数感数感是人地一种基本地数学素养.表现在人对数与运算地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地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地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一、内容安排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数学综合应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

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积的近似值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教材分析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二单元“比较”、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一、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儿童数数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数的认识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数数。

未入学的儿童也会数1、2、3……但他们在用手指点数实物时,往往是口说得快,手点得慢。

只有做到“手口一致”,同时知道数到最后一个实物时的数,就是这堆实物的总数,这才算达到要求。

二是认数。

数出实物的个数,用数字符号来表示,并把实物的数量与数字符号对应起来,这就是符号化的过程。

认数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数字的区分,如6和0、6和9等。

三是写数。

要求学生写字的姿势端正,笔顺正确,在田字格中进行练习。

四是数的顺序。

如知道在尺子上5排在6的前面,6排在5的后面,5比6小,6比5大。

不仅会从1顺数到10,还会从10倒数到1。

五是渗透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数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次序。

在准备课“可爱的校园”中,教材创设了一幅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

在教学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下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做好准备;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特别要关注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使刚入学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数的概念,这是他们认识数的基础,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加以利用、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认数。

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倾听、提出数学问题等学习习惯,关注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喜欢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学段目标与课程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学段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说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课程内容(1-3年级)(一)数的认识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3、理解﹤,=,﹥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3)(二)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4)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教学指导学习提要

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教学指导学习提要

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教学指导学习提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在1-3年级各册教材中,体现了“数与代数”知识螺旋上升的规律。

《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增强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的认识1.内容安排说明自然数形成包括两方面,一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0~9)的形成,二是计数单位(一、十,百,千等)的建立。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一学段每个年级中均有安排,并且是按照一种螺旋上升的顺序编排的。

一年级,主要分四次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5的认识、6-10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是“数的认识”的起始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2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读数、写数的重要阶段,涉及几乎所有的整数认识中的要素,如数的抽象、数字的表示与书写、数位与相应的数值等。

二年级,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认数范围。

到此,关于整数的认识暂时告一段落。

三年级,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直观认识。

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结束后,学生就已经认识了三种数----整数、分数、小数。

2.内容标准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是这样阐述的:“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知识领域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知识领域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知识领域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三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共6个单元,今天与大家交流的是这4个单元,这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内容贯穿整个第一、第二学段,是这两个学段数学学习分量比较中、占用学习时间最多的内容,应当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解读本册知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数学运算的主要教学内容,可以看出一至三年级就是学习整数的运算,四上以小数的运算为主,四下和五年级以分数的运算为主,整数的运算是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运算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对“数的运算”的总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进行的阐述,具体内容大家可以查看课标(一)知识与技能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活动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能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数学品质。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分段目标:通过分段目标的解读我们不难看出三上这4个单元的重要性,在计算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及能力方面都起到了衔接过渡的作用。

三、单元分析:第一、六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地位:《课标》对小学阶段整数乘、除法计算的最高要求是: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一学段)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一学段)

《“数与代数”领域核心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第一学段)》这门课,你认为此课程中提出的教学策略好在哪里。

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应抓住几条重要的主线。

主要包括数概念的建立,运算的理解与掌握,问题解决与数量关系,代数初步等。

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这些内容的教学都要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和符号意识的初步建立.
数概念的建立:整数—从20以内到万以内,再到亿及更大的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是数概念的扩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负数在小学是初步认识,为中学进一步学习起到铺垫和渗透的作用。

运算的理解与掌握:加减乘除,随着数的认识逐步出现和理解。

算理与技能,估算与精算。

问题解决与数量关系:与运算相关的数量关系,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探索规律。

代数初步: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正反比例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1. 数概念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和具体的体验,使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

重视学生的数感的培养。

2. 运算教学处理好口算、笔算和估算。

一、二年级应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随着年级增加,数的认识的扩展,逐步引入笔算。

口算和笔算都应重视学生对算理的认识,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

如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口算的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把正确作为重要目标,淡化计算的速度要求。

正确理解和运用算法多样化。

3. 把握数与代数的过渡,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对于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负数,以及正反比例的教学,从代数思维的角度,关注学生符号意识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目标分析及教学实施建议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目标分析及教学实施建议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目标分析及教学实施建议《标准》将数学学科课程内容阐述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规律。

这些都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石。

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分布表内领容域数与代数教材1、数一数2、比一比(长、短、高)3、分一分(生活分类)一(上)4、认数(20以内)5、分与合(4到10)6、加法和减法(加号、减号、10以内加减法)7、认识钟表(钟面、整时)8、加法(20以内)1、20以内的减法一(下)2、认数(百)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认识人民币1、认识乘法二(上)2、1~7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3、认识除法(引入平均分)4、时、分、秒(认时间和进率)1、有余数的除法2、认数(千)二(下)3、加法(竖式计算并验算)4、减法(竖式计算并验算)5、乘法(竖式计算并验算)11、除法(竖式计算并验算)2、认数(万)3、千克和克三(上)4、加和减(引入多少及倍数应用题)5、24时计时法6、乘法(引入连乘应用题,乘数是一位数)7、认识分数(会用分数表示,会比较、计算同分母分数)1、除法(除数是一位数,引入连除应用题)2、年、月、日三(下)3、乘法(乘数是两位数)4、千米和吨5、认识分数(引入整体,用意义解答简单分数应用题)6、认识小数(小数读写、各部分名称及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学生在第一学段里自学“数与代数”内容后应当达至的总建议就是:自学万以内的数,直观的分数和小数、常用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控数的基本运算,积极探索并认知直观的数量关系。

这一建议涵盖四层意思:一就是重新认识直观的整数、小数、分数,懂这些数涵盖的实际意义;二就是重新认识生活中常用的量,认知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就是认知运算的实际意义,掌控基本的运算方法;四就是根据学生尚无的经验、科学知识,积极探索生活中一些直观的规律。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程实验教材浅析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程实验教材浅析

目录摘要 (Ⅰ)关键词 (Ⅰ)Abstract (Ⅱ)Keywords (Ⅱ)一、分析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意义 (1)(一)有助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1)(二)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1)(三)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2)(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二、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 (2)(一)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主要内容 (2)(二)第一学段各册内容分布及顺序 (3)三、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编排特点 (4)(一)“数的认识”编排特点 (4)(二)“数的运算”编排特点 (5)(三)“常见的量”编排特点 (7)(四)“探索规律”编排特点 (9)四、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教学建议 (9)(一)“数的认识”教学建议 (10)(二)“数的运算”教学建议 (11)(三)“常见的量”教学建议 (12)(四)“探索规律”教学建议 (13)注释 (14)参考文献 (15)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程实验教材浅析摘要:本文在阐述进行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浅析的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编排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分别提出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小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教材;浅析Primary Mathematics of the first paragraph, "the number of algebra the" new course of experimental materialsAbstract:This paper set out to Primary Mathematic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algebra and number" of the new curriculum materials (Ren Jiaoban) On the basis of the significance, the focus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he number of algebra," the scheduling features. And on this basis, in view of the understanding, the number of computing, and the volume measurement, exploration of the respective proposals and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specific issues.Keywords:Primary schools; first school; number and algebra; materials; Analysis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程实验教材浅析摘要:本文在阐述进行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浅析的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编排特点。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

二、内容综述 较之原实验稿,《标准》修订稿在课程
内容核心概念中新增了“运算能力”一词, 预示着“运算能力”成为运算教学的核心概 念之一,注重和强调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 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 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 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不 仅仅是正确运算的能力,还包括对于运算的 本身的理解,比如运算对象、运算的意义、 运算的算理、运算方法的合理选择等。
孔企平教授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论》一书中明确指出,具体情境是小学是 理解运算的基础,当一个数的运算与代表 情境中的物体相联系时,才能是学生在头 脑中获得真正的意义。因此,在开展整数 四则运算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 情境,多一些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基于具体情境、实际 问题来引入运算,从而保障学生对运算意 义的深刻体会。
(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 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
一、新旧内容对比 (一)标准内容呈现
[实验稿]“数的运算” 具体目标: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 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并能对结果 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修订稿]“数的运算” 具体目标: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 自算法的过程。
(8)能运用数及数的运 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并能对结果的 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一、新旧内容对比
(二)具体目标变化
1.部分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1)原目标第一条“结合具体情境,体 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改为“结合具体情 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原目标第五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 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改为“能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 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具体目标阐释一、掌握数量性质1、理解和使用数量概念,意识到数量的本质特性和形式特性2、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百分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了解正实数及正实数的小数和分数两种表示形式的互换4、理解和掌握正序数的概念,了解正序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二、掌握运算方法1、理解自然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自然数的几何性质2、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推导数列的特征4、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5、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它表示形式的互转6、能够轻松推导并求解正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三、熟悉方程式与函数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求解3、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的知识概念4、熟悉与函数相关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方法四、深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熟悉不同表示形式(一般、特殊、极值)的一元一次方程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个数及其比较4、深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域及其属性五、探究多项式的基本性质1、理解多项式的概念,熟悉多项式的性质及多项式的表示2、深入理解多项式的基本类型以及同类多项式的加减法3、掌握乘除运算,深入学习和熟练运用乘幂运算4、了解抽象解法及多项式方程的求解六、探究根式的用法1、理解根式的概念,掌握其表达式及计算方法2、探究三次方根式的求解3、理解根式的基本性质,并将其用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4、探究多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解法七、关于数的等值判定1、理解范围及判定数据的大小关系2、能够借助数表进行范围的确定3、能够从图表中确定数据的大小4、能够根据定义推断出相应的等值关系5、能够因素分解和比较判断多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完整PPT)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

(完整PPT)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 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 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 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 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 的1/2)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第七章 数与代数内容 分析与教学
第一学段数与代数 课程内容分析
➢(一)数的认识 ➢(二)数的运算 ➢(三)常见的量 ➢(四)探索规律
第二学段 数与代数内容
➢一、数的认识 ➢二、数的运算 ➢三、式与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五、探索规律
第一节 数的认识
1、万以内的整数、简单的分数与小数的 认识
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 长方形的1/2呢?
➢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 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 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 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 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 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 是它的1/2。
4、(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 之一。
➢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 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 每份是它的1/4。
➢ 小组内交流。

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数与代数》

四年级数学教材分析《数与代数》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 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 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 计算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 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 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 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 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 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 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 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 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 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 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与学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是有 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方法措施帮 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鼠的初步知识和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 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要利用这些 有利的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明 白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 的学习能力也得以提升.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对 于混合运算,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从 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 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的地位、作用和内涵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与传统的中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标准》对于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无论从目标还是内容、结构以至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特别表现在: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倡使用计算器,降低对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注重估算等。

二、“数与代数”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安排《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为主线,将以往繁杂的“数与代数”知识整合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在各个学段的各册教材中,体现了“数与代数”知识螺旋上升的规律。

在教材中的具体安排见下表:数与代数领域教材结构表(一 ~ 六年级)分布特点1.相关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单元,上、下册或不同年级。

2.同一内容分布在不同学段。

以小数内容为例: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小数的引出小数的读写例1——小数的意义写法例2——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简单的小数加法例4——简单的小数减法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读写、意义、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名数和小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乘除法五年级上册三、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数与代数“增加的新内容:• 1.增加负数的认识• 2.增加计算器的使用• 3.强化估算的作用• 4 加强综合应用和探索规律削弱的地方•珠算•繁杂的运算•概念的死记硬背•应用问题的分类•文字题的要求四、“数与代数”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说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课标对数与代数在第一学段中具体的目标:1.数的认识(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五、“数与代数”在第一学段的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础概念、技能,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数中间有0与没有0的读写法),数位、位数、位值的概念,比较大小的方法,认识近似数。

3、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4、能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5、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

6、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7、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六、“数与代数”教材的编写特点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教材更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及运算的意义,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数的认识注重数感的培养,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标准》认为,小学生数感的主要表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 落实在本学段的教材中,主要体现在:(1)注重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的含义无论是整数、分数、小数,都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总结,都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

因此,教材对它们的学习,十分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突出数作为模型的作用。

例如,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的内容,教材呈现了“可爱的校园”,创设了一个十分具有童趣的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提出“你能数出有几只小兔吗”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从具体的事物数量中抽象出“数”,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到校园里走一走,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与实物的对应。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关注对大数的感受。

比较数的大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材没有停留在单纯地比较两个抽象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层面上,而是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3)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数是现代社会人们表示、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最有效手段。

大至国际间军事情报、经济信息、科技动态的密码传递,中至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号的表示,小到学号、房间号,可以说数字无处不在。

因此,教材鼓励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关于数的运算内容的设计,教材首先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性质,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问题之中。

(2)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估算的能力和习惯,依赖于对于数的理解(如数的相对大小、数的等价形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它能帮助学生发展对数及运算的理解,增强他们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促进他们对结论的合理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

同时,对于运算结果的把握,也有利于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

因此,教材重视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和在计算前进行估计的意识和能力。

(3)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本套教材的每一册都一贯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4)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5)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器和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将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计算器的作用不仅在于能够进行复杂的运算,更重要的是借助计算器学生可以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探索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规律。

因此,数与运算的学习中要重视计算器的使用。

(6)运用数与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验证结果的合理性能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首要目标。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运算的含义,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加以检验。

3.常见的量对于常见的量的学习,教材强调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量的实际意义;从多种角度体会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建立模式、考察模式、寻求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国家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表明,对变化规律、模式的探索和描述应从低年级非正式地开始,早期对变化规律的丰富经历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方面是由于现实世界和数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规律,这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加强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另一方面,运用符号刻画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代数学习的主要内容。

总之,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以便逐步实现本学段的学习目标。

例如,对于小数的学习,由于学生对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钱,因此,在第一学段第一次学习小数时,教材设计了“元、角、分与小数”单元,它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如“买文具”),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将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这个单元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

在第二学段继续学习小数及其运算时,教材首先通过丰富的实例,拓展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学生在探索小数运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元、角、分的模型,并最终脱离具体模型掌握小数运算法则。

七、“数与代数”教学策略数与代数内容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大的比重,地位重要,教学价值更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