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几个过程及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图名称。
(2)常见的地图种类和形式。
(3)地图与人类生活的实际联系。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5)地图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世界地图发展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地图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3)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前人学习的意识。
3.能力目标:(1)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能力。
(3)通过比例尺公式的学习,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三者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地图的种类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地图三要素难点:地图三要素的换算和实际运用地图与人类活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1.结合书上的“读与思”,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地图分析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2.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3.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
4.结合书上的地图资料和地图册上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一种情感。
5.结合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要单词】世界地图 the Map of the World公元前 BC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比例尺 scale方向 direction【板书设计】§1 世界地图的变化一、历史发展遥远的古代(古希腊人)(中国)(托勒密)帛地图经纬线现代)二、地图类别1、纸制地图2、立体地图3、影像地图4、电子地图【教学过程】(导入提问)上学期,我们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我是中国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
我国 最北端 领土 的四 最南端 至点 最西端 最东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上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 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海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 太平洋;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位 濒临海洋 置 主要岛屿 台湾岛(最大)、海南岛(中国第二)
8、我国南北差异
区 域 内 容 生活习 惯差异 民居特色 饮食习惯 交通工具 气温带 1月均温 气 气 候 温 差 降 异 水 农业生 产 差 异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注重防寒保暖 喜吃面食 陆路交通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低于00 c(<00c)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少于800毫米(<800mm)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小麦、玉米 花生、大豆、甜菜 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 于航运 南方地区多丘陵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 源短缺 水稻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水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 不结冰,便于航运 北方地区多平原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 水资源丰富 多于800毫米(>800mm)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喜吃米饭 公路、铁路和水运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高于00 c(>00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目
CONTENCT
录
• 单元概述 • 古代文明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近代世界的发展 • 单元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单元概述
单元目标
02
01
03
掌握基本的历史与社会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内容概览
第一章:中国历史概 述
建筑艺术如罗马斗兽场、道路 和桥梁等工程成就,以及拉丁 语和罗马法律等文化传承。
03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中世纪欧洲
01
02
03
经济基础
中世纪欧洲经济以农业为 主导,封建领主控制大量 土地,农民依附于领主, 进行农业生产。
政治格局
中世纪欧洲形成多个国家, 各国间政治纷争不断,同 时教会势力强大,对政治、 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02
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改革的影响
03
资产阶级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促进了
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05
单元总结
本单元的主要观点和概念
1. 古代文明的发展
本单元介绍了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 古罗马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欧洲各国为了获取海外资源和市 场,纷纷进行殖民扩张,争夺殖
民地。
殖民扩张的影响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反殖民斗争的兴起
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他们开始 进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争取民 族独立。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现象,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历程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作业第二章:中国古代史2.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古代文明的重要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2.4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
第三章:中国近代史3.1 课程导入通过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
3.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近代社会的变革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视频资料,讲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近代社会的生活场景。
3.4 作业第四章:中国现代史4.1 课程导入通过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
4.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4.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调查报告。
第五章:社会与我5.1 课程导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个人在社会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5.4 作业第六章:生活中的法律6.1 课程导入通过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6.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6.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海报。
第七章:经济与社会7.1 课程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2)掌握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3)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处理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历史与社会导论第1课历史与社会的研究对象第2课历史与社会的研究方法第二单元: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第3课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第4课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第5课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历史与社会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2)掌握中国历史与社会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历史与社会研究方法的运用。
(2)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需8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期末考试:结合学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六、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第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0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第11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七、第六单元:中国与世界第12课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第13课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列强的侵略第1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关系第15课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八、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第16课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第17课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课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第19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九、第八单元:历史文化与社会传承第20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21课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22课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23课社会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十、教学总结与反思第24课教学总结与反思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过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H.社会风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阶层分化明显。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A.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和对外交往。
B.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C.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历史故事分享,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4.行为习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家庭背景等因素可能影响他们对隋唐时期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隋唐时期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包括第14课“充满生机的隋唐经济”,第15课“灿烂的隋唐文化”,第16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章节主要内容为:
1.掌握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表现。
(2)视频:播放与隋唐时期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历史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繁荣与开放社会的奥秘。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答案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5ABBAB6-10DAACB11-14ACAB二、非选择题15、问题一:人工钻木取火。
证据:考古资料证明,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问题二:用火烤熟食物,可以提高人的体质;用火驱赶野兽,维护自身安全;用火照明取暖,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火的使用,提高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进步。
16、问题一:山顶洞人遗址。
问题二:制作这样的器具,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山顶洞人生活时期,人们已学会缝制衣服,懂得美。
这是生产力的重大进步。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旧石器时代;北京人。
思考二:群居在洞_中;用打制石器和木器劳动,获取食物等等(合理的想象均可)。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答案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5ACDDB6-10DCCCC11-15CCDAD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陶器上的这些动物图案,说明这些动物与原始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过着原始渔猎生活。
问题二:在当时条件下,人们制作陶器的水平高超,反映了手工业的进步;陶器上的纹饰反映了他们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
17、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半坡人、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人工建筑,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进步。
问题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问题三:由于两地自然环境不同。
半坡遗址处于北方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处于长江流域。
启示:人类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研究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广东境内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有封开垌中岩人牙齿化石、马坝人头骨化石等。
思考二:不能删除“已知”二字。
因为,随着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可能发现现在未知的,年代更早的古人类化石。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S图例和注记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1《三国鼎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大变革的时期》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期》。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年龄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年龄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知道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年龄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年龄战国时期中华文化显现生气蓬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第一扼要介绍了社会性质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显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年龄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形,掌控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授、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控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判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6)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一章:远古社会选择题1.随着人类的进化,最早出现的社会形态是(A) A.原始公社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雪山岩画是远古人类用来记录生活场景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C) A.古代人类的食物来源 B.古代人类的居住环境 C.古代人类的生存方式 D.古代人类的宗教信仰3.原始公社时期,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B) A.奴隶劳动 B.采集和狩猎C.农业D.手工业填空题1.方便人们日益复杂的社会交往。
2.控制天灾和提高农业生产的能力。
3.采集和打猎,过着以小团体为单位的游牧生活。
解答题1.远古人类时期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有哪些差异?在远古人类时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过着以小团体为单位的游牧生活。
与现代人类相比,远古人类的生活更为简单和原始,缺乏现代社会的各种便利设施和技术。
2.为什么说原始公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原始公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原始公社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是人类从采集、狩猎的生产方式向农业生产方式过渡的阶段;–原始公社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社会分工,人与人之间进行了一定的合作;–原始公社奠定了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基础,形成了部落、氏族等血缘关系的组织形式。
第二章:古代社会选择题1.我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D) A.新石器时代 B.商代 C.周朝 D.夏朝2.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哪种最早的文明形态?(C) A.文字 B.农业 C.城市 D.青铜器3.周朝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采用了什么制度来保持统治者的权力?(B) A.奴隶制 B.封建制 C.官僚制 D.民主制填空题1.都城、国都2.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3.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解答题1.商朝和周朝有何不同?商朝和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之间存在以下不同点:–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而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商朝以商代的都城为中心,周朝以周文王的都城洛邑为中心;–商朝的统治制度主要是王权和宗法制度,而周朝则采用了封建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教案
《乡村社会学》:该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乡村的发展、乡村社会结构以及乡村问题,适合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乡村与城市的未来发展:让学生思考乡村与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的趋势,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弘扬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村与城市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村与城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作业反馈:
1.阅读材料: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乡村与城市的起源和古代城市的发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批改和反馈。
2.案例分析: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分析所熟悉的乡村或城市案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3.城乡差异调查: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进行城乡差异的调查,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批改和反馈,并给出改进建议。
4.保护乡村文化的建议: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关于如何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建议,对学生的建议进行批改和反馈,并给出改进建议。
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环节,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城乡调查的实践活动,准备调查问卷、录音设备等器材,保证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利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多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关于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关于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能与评价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能与评价
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主要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地
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的内容。
以
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要点:
1. 知识掌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重要概念、事件、人物等历史和社会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分析历史事件。
2. 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社会科学方法,分析
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批判
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时空观念: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起正确的时空观念,理解历史事
件和社会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史料分析: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历史文献、图片、图表等史料,
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5. 社会意识: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培养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尊重和理解,形成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的意识。
6. 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是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主动探索和学习课程内容。
7. 实践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十五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十五篇】【导语】历史,简称史,一样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说明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期的映照。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十五篇】,仅供大家参考。
战国七雄1:年龄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疆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猛烈,规模很大,产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战争,战国时期显现孙膑、白起等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气力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要挟。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
历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特别是齐楚两个大国的同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拉拢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称为“连横”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据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羞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嘉奖战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斗争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
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与社会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过去与现在的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逐渐扩散到全球;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文明的诞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东方和西方,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亚欧非文明的交流:通过商业联系和征服扩张,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文明的相互影响:如希腊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中华文明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3.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水利工程、农业发展和造船技术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如夏商周和秦汉等。
4. 社会发展与人权社会阶级的形成: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为主要阶段;人权意识的兴起:从古代的思想家到现代的人权宣言;社会不平等的挑战:如种族隔离、性别歧视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5. 世界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印度教和佛教对印度文化的影响;希腊罗马古代文明:民主政治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非洲古代文明:尼罗河文明和西非草原文明等。
6.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封建领主与农民的关系为核心;教会的权威:天主教教会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国家对伊斯兰教圣地的征服行动。
7.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运动:源于意大利,强调个人才能和人文主义思想;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的航海探险及殖民活动;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科学和人权思想的新时代。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变化,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的社会做出贡献。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 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活方式,开始定居并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3. 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七大洲上有许多不同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
4.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形成农业文明,例如古埃及、古印度等。
5.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制度之一,在古代社会存在广泛,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之一。
7. 古埃及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是古文明中最早之一的国家,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 近东文明:近东地区是古代历史上文化发达的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
9.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器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0. 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现代文化和文明有深远影响。
11. 秦汉之际的中国:中国在秦汉之际取得了统一,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2. 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中国: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南海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包括封建制度、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
以上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2)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探究历史问题;(2)学会利用资料、图片等资源,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内容的简介1. 课题: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2. 重点: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3. 难点: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2)举例说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复述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掌握程度;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分析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2. 图片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3. 视频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片段;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岗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区域之间有相互合作与联系。
上虞市城区的教师到偏远山区支援教育,这主要属于不同区域间的()
A.文化联系B.经济联系C.特产联系D.信息联系
2、海峡是海上的交通要道,位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沟通的两大洋是()
A.印度洋和大西洋B.太平洋和北冰洋
C.印度洋和太平洋D.太平洋和大西洋
3、下列社区为典型的科技社区的是()。
A.王府井B.南京路C.杭州市D.中关村
4、咱们社区举行群众文体活动,我们应该()
A.嘲笑、讽刺B.不闻不问C.积极参加D.冷眼旁观
5、早晨,当我们面对太阳站立时,风从右肩吹来,这风是()
A.东风B.南风C.西风D.北风
6、下列属于地图“语言”的是()
A.赤道B.经线C.纬线D.方向
7、东半球和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
A.0°和180° B.本初子午线圈
C.20°W和160°E D.20°E和160°W
8、地球上的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④北冰洋
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28、我国疆域辽阔,当乌苏里江上迎来日出时,帕米尔高原上是()
A.天近正午
B.晚霞满天
C.旭日东升
D.满天星斗
10、小明朝正北方站在操场上做操,向右转了90°这时他面向()
A.正东方向B.正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11、由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2、世界四大洋中,你认为跨经度最多的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
13、处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大洲是()
A.非洲B.大洋洲C.欧洲D.北美洲
14、我国四大海中纬度最低、面积最大的是()
A.东海B.南海C.渤海D.黄海
15、我们沈阳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1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A.亚马孙平原B.撒哈拉沙漠C.长江中下游平原D.海南岛17、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完全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与我国相邻的15个陆上邻国中,人口最多的邻国位于我国的()。
A.西南部 B.北部 C.南部 D.西北部
19、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20、在我国众多的岛屿中,最大的是()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舟山岛
21、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韩国
22、人口疏密的不同可以用以下哪种方式表示? ()
A.人口自然增长率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D.人口增长数量23、我国56个兄弟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藏族
24、中国明朝时明成祖曾派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航海途中必经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D.英吉利海峡25、我国著名的一条人口地理界线是指()
A.黑河—腾冲B.秦岭—淮河C.长江D.“三北”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