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创新的扩散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管理)创新的扩散
读后感
創新的擴散讀後感
每個人均會有靈光壹閃的時刻;或者,苦悶地思索壹個問題,搜竭枯腸,突然像腦筋點了盞燈似地,福至心靈,直貫任督二脈,想通了,難題就此迎刃而解。這樣發現的新的現象,發明新的事物,就是創意。
我們每天均有創意:車上,走路中,甚至馬桶上。即使醒來死氣沉沉,了無生機的行尸走肉,他于睡夢中,有時也會倏地驚醒:「我剛剛想到了什麽?」創意,就如同飄散于空氣中的,五彩肥皂泡沫,絢麗燦爛,繽紛十色。可惜短暫。
大部份,創意的下場,也就如同肥皂泡沫壹般:「撥」地壹聲,便沒了。
通常用的藉口是,沒有時間。我們任由歲月空擲,沒有去追求自己夢寐以求的創意,只因為:沒有時間。我們只願安全地老去。
往往只有少數人,願為這片刻的的興奮,付出餘生不悔。這樣的人,學者用專有名詞稱呼他們:創新先驅。
拜這些少數人所賜,新的觀念、新做法,或新事物,能夠具備實質的形狀或規模,為個人團體所接受,這就是創新。
創新改變了社會,改變了我們所處的世界:富蘭克林發現電;愛廸生發明電燈;哥白尼發現天體運行的規律。這世界,這社會,因為創新,有時像齒輪緩慢,有時又像驟風,劇烈地改變了。
究竟,新的事物,新的觀念,是如何地改變這個社會?
換壹種說法,創意是如何地擴散,傳播開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忽略壹個人,不能不见壹本書。這個人,就是羅吉斯。這本書,就是他寫的《創新的擴散》。
我們往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會弄清楚,自己究竟是那種人?
拿我自己來說吧。歲月于我身上,真是留下很慘烈的痕跡。簡單地說,我似乎花了大半輩子,才發現自己畢竟不是個讀書人。偏偏,于我的內心深處,最難忘的,還是小時,星期天清晨壹大早,拿著媽給的十塊錢,到馬路邊,四方大小的書報售票亭,買壹份剛出爐
的中華日報。那時候,走于路上,蹦蹦跳跳的那股興奮忐忑,即便到現于,還好像于心臟裡面跳動著;清晰的景像,歷歷于目,彷彿昨日剛發生。翻開報紙紙頁,壹股新鮮的油墨味道,自攤開的副刊竄出,不知有多開心:朱羽的無弦琴,古龍的天涯明月刀,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臥龍生的玉釵盟,還有夏蓋仙的以蟑螂為師,何索的何索狂想、何索震盪,均是于類似的情形下,于小學到國中期間,囫圇吞棗地见完。雖然,不過些通俗文學,但也畢竟陪伴了,我由少年到青年的,許多快樂和寂寞的時光。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因為這些經驗,偷偷地許下壹個心願:我想當個作家。
羅吉斯是個怎樣的人?即使,我現于捧著他的書:《創新的擴散》,可是,仍然不明白。见起來,他似乎曾經是個平凡的人。由壹九三壹年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的農場以來,直到有次隨學校老師參觀愛荷華州立大學前,均乏善可陳,甚至根本沒有打算念大學。是什麽改變了他的心意?我不曉得。
我唯壹知道的是,感謝因為他這次的改變心意,才有了後來寫成《創新的擴散》的羅吉斯。
壹本重要的書,我們就稱之為經典。如果,當壹個人已經過世,他的書,還能成為暢銷書,那麼,我們把這本書喚為經典,當然是無庸置疑。《創新的擴散》當然是經典。自從羅吉斯,這位全球知名的新聞暨傳播學教授,于1962年以前,發表擴散理論以來,他便儼然成為其中領域的佼佼者。這個理論,被廣泛運用到許多科目:企管、政冶、農業、醫藥、社會變遷、國家發展。羅吉斯終身致力於推展擴散理論的普遍應用,使它成為各種改革的理論架構參考。可是,他的濟世憫人的胸懷,也許更令人可敬。雖然,我就只见過他這本書,不過,據說,他曾于訪問中提到:「如果你见到這個世界面臨的現實問題,可能因為有更好的跨文化關係而變得更美好,那我們還有很長的壹段路要走。我們见到,我們今天了解的事情,遠比以前還要多,這讓我覺得受到鼓舞,但也同時覺得沮喪。」大師溢於言表,關懷人類社會的真摯感情,的確令人感動。而這份情
感,每每同樣隱藏于他著作的字裡行間。
羅吉斯發表理論,巳經經過了四十六年,而羅吉斯也已經去世接近五年。這世界,產生了劇烈的變化。這變化,對於羅吉斯,提供了理論的印證,他並因為這些變化而再三修正理論。我們閱讀羅吉斯的理論,是希望透過他的理論,能夠未來找尋出研究社會變遷種種方向的方法。
那麼擴散理論,,究竟是什麼?簡單地敍述:創新,指的是新現象、新事物,而由發現或發明,被接受並運用,以至改良的過程,就謂為創新的擴散。要言之,它是壹種社會改變的過程。這個理論的起源,可能是法國塔爾德所發表的「模仿定律」:「發明和模仿,就我們所知,是最基本的社會行為」。可是,直到羅吉斯承先啓後,加以整理,才有了理論的完整面貌。塔爾斯的用詞,與現今不同:他稱為「模仿」的要素,羅吉斯則以「採用」代替。它的元素,還有它的適用。
再次問,擴散是什麼?依羅吉斯的定義,擴散是于壹定的時間內,社會體系中的成員藉由特定管道,傳播關於某項創新的訊息。
擴散中,包含了四項要素:時間、社會體系、傳播管道、和創新。我們如何定義創新?如果,我們有了壹個「新的」觀念、做法、或事物,那麼,便稱之為我們有了壹個創意。當這個創意為個人或團體所接受,應用于生活中,以至修改這個創意,以更適合需求,那麼,我們的所作所為,便是項創新。
創新的擴散,往往包括了幾項重要議題:較早與較晚的接受者存于著差異;認知屬性〔相對優勢、相容性〕的問題;為什麼接受者于達到10%-20%時,會產生醱酵,S型曲線會迅速攀升;同種的創新,可能符合某些人需求,但不符其他的潛于接受者。
有關於創新的認知屬性部份,有幾點,值得注意:
相對優勢:可能指的是經濟因素、社會知名度、方便性、滿意度。是接受者對於創新的主觀認知。
相容性:創新事物和目前的價值體系、過往經驗、以及潛于接受者
的需求吻合程度。
複雜性:了解和使用某樣創新的難易程度,也是自由心證。
可實驗性:是否能够于有限的資源被驗證。
可觀察性
然後,還有饒具趣味的是,再發明的概念:採用者于接受創新之後,往往會根據個人的需求,對創新進修改。
講到再發明這現象,我私下印證于資訊科學,不就如同是linux或其他開放碼系統的觀念嗎?
溝通的目的,是相互提供及分享資訊,以達到共識。
而創新擴散是種特殊的溝通,于溝通的要素有:
如前所說,創新;了解及有實務經驗的個人或團體;壹無所知的個人或團體;以及溝通管道。最有效率的擴散是,對於創新的见法是異質的,而于其他的變數,如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却是同質的。
時間的要素,羅吉斯见重的,主要有下面三方面:
創新決策的過程:分別有五階段,即認知創新的存于,並了解功用;因為評估對自己需求的滿足,還有同儕的溝通而得到說服;進而決策;執行,並加以確認。
相對於體系中,其他成員,個人或其他接受單位,接受創新的相對早晚。能够分為創新先驅、早期接受者、早期大多數、晚期大多數,及落後者。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創新先驅,往往並不能為創新的擴散,做太大的貢獻。他類似齊美爾所謂的「陌生人」:屬於某個社會體系,卻不強烈依附于所屬的體系上。創新先驅所發現或發明的創新,常要利用意見領袖來發揚光大,加以擴散。
羅吉斯還提到,擴散理論,于許多的學科,均能够找出研究的痕跡。其中,最古老的,能够說是人類學。它後來衍生了不同的學科,以擴散理論而言,傳統學派就有九門。如:人類學、早期社會學、農業社會學、教育學、公共衛生及醫學社會學、大眾傳播學、市場行銷及經營管理學、地理學、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