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5e59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7.png)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卧薪尝胆,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为顶着极大困苦,忍受痛苦来鼓舞自己,以达到战胜困境的目的。
这个成语源自《史记》中的一则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当时,秦国的国君秦穆公意图统一天下,但是遭到了很大的阻力。
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齐国。
当时的齐国国君任常,为了抵抗秦国的进攻,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战略。
任常通过窥视秦国国君秦穆公的秘密信函,得知秦国想招募一位名医。
任常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去齐国的一家医学名门学习医术,并强迫那里的名医前往秦国。
名医得知秦国国君想要秘密招募他,十分害怕他人得知自己离开齐国。
于是,名医悄悄把自己埋在床下,以免被任常发现。
任常的手下找到名医的家时,得知他出门了。
他们去问身边的人,结果都没有得到消息。
而名医的妻子为了保护丈夫,当时决定服毒自尽。
最终,名医终于鼓起勇气赴秦国。
秦穆公见到名医后,惊奇的发现名医的死去的妻子正躺在名医抬的医疗用具下面。
秦穆公对名医的勇气和忠诚深深感动,立即派人回齐国归还名医的妻子遗体。
并致函给任常,告诉他齐国的名医已经来到秦国,并警告任常不要再对名医的家人使坏。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卧薪尝胆是一种意志坚定、毫不畏惧的精神状态。
名医之妻的牺牲和名医勇敢面对前往秦国的困难与痛苦,最终换来了秦穆公的赏识和保护。
这个成语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创作源泉,许多文人墨客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来表达他们对于坚持信念,面对挫折的勇敢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妥协和放弃。
只有在坚持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乃至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而正是通过卧薪尝胆的精神,我们才能够不畏艰险,勇敢向前,不断超越自我。
正如这个成语所启示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勇往直前的精神,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境,都要保持坚毅与决心,付出持久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ebdbc7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b.png)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
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
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
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
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87bc9d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5.png)
卧薪尝胆
【成语拼音】:wò xīn cháng dǎn
【成语解释】: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成语例句】: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近义词】: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词】:乐不思蜀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公元前493年,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兵败投降,夫差大获全胜,并把勾践及其妻子俘虏到吴国。
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度,夫差没有杀掉勾践夫妇,而让他们住在夫差的父亲墓前的石屋中,一边看墓赎罪,一边养马。
夫差外出时,勾践就得拿着马鞭子,替他赶马。
三年后,夫差认为对勾践实施的惩罚已经够了,而且勾践也卑躬屈膝,非常顺从,估计他以后再也不会反对自己了,便释放他们夫妇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发誓要报仇雪恨。
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他
睡觉也不盖被子,就躺在杂草中。
然后又在自己住的房中悬挂着一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还不时告诫自己:“勾践啊勾践,不要忘了会稽战败的屈辱!”
除此之外,勾践还努力发展生产,并亲自扶犁种田,让妻子纺织;饭菜不加肉,不穿华丽的衣服,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鼓励生育,增强国力。
慢慢地,越国终于强大起来。
四年之后,勾践领兵攻打吴国,夫差不敌,派人求和。
但遭勾践拒绝,夫差被迫自杀,吴国灭亡。
卧薪尝胆的意思和故事
![卧薪尝胆的意思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15c5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7.png)
卧薪尝胆的意思和故事
卧薪尝胆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学的成语,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忍受艰辛,吃苦耐劳,不断奋斗。
在古代,有许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这种方式的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贤士,他一生都致力于挽救楚国的危机,但却屡遭贬谪和排挤。
在楚怀王统治时期,他曾先后被贬谪多次,最终离开楚国到了汨罗江边。
在此,屈原每天都睡在薪火之旁,以此来体会穷困和压力。
他宁肯忍受艰难的条件,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也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广泛体现。
卧薪尝胆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只有具备卧薪尝胆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卧薪尝胆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坚定的意志和意愿,是对自己对事业的极大信念和执着。
因此,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妨思考一下卧薪尝胆的精神,勇敢面对挑战,不
畏艰险,坚定信念,坚持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的道路。
愿我们都能拥有卧薪尝胆的勇气和毅力,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的未来。
励志的成语故事
![励志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6fb2a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7.png)
励志的成语故事
故事一,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范蠡的人,他是吴国的一个贤良之士。
有一天,范蠡听说
自己的家乡越国被吴国所灭,他心怀报国之志,决心要报仇雪恨。
于是,他选择了在吴国做一个低层官员,每天都默默地忍受着屈辱和委屈,却从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范蠡在家中卧薪尝胆,日夜思虑,终于在十年之后,策划了一场成功的复国计划,越国得以重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故事二,破釜沉舟。
战国时期,楚国将军项羽率领大军与秦国展开了鏖战,但在巨鹿之战中却惨败
而归。
项羽心怀失意,士兵们也都心灰意冷,纷纷建议撤退。
然而,项羽却毅然下令破釜沉舟,焚烧战船和炊具,以示决心。
这一举动激励了士兵们的斗志,最终取得了霸业。
破釜沉舟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必须做出激烈的决断和牺牲。
故事三,坚持不懈。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叫孟尝君的人,他年轻时曾经被流放到齐国,受尽了委
屈和屈辱。
但孟尝君并没有气馁,他努力学习治国之道,不断奋斗,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他治理国家,使齐国强盛起来,被后人誉为“孟尝君治国无疆”,这就是他坚持不懈的励志故事。
这些励志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都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终有所成。
史记的成语故事
![史记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f53e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9.png)
史记的成语故事《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
那你知道史记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的成语故事: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
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史记的成语故事:远交近攻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战国末期,七雄争霸。
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
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
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
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
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
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史记的成语故事:奇货可居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异人是秦王的庶孙,在国外作人质,车马及日常供给都不充盈,生活窘困,郁郁不得志。
卧新尝胆故事的主要内容
![卧新尝胆故事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088c2e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6.png)
卧新尝胆故事的主要内容【卧新尝胆的主要内容】【卧新尝胆的成语故事:卧薪尝胆】晋。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雪耻,报仇雪恨,甘愿受吴王的奴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每天吃的是残羹冷饭,睡的是稻草堆。
有一次,勾践又在向夫差请求给他喂马,夫差见到这个奴仆低三下四的样子,大发雷霆,认为勾践想乘机报复他,便将勾践送回国内,让他重操旧业去养马。
勾践自己看着自己祖先用以栖身的坟墓,面对着妻儿老小,心里总想着复国报仇。
于是便叫过来自己的大臣文种和范蠡,勾践吩咐他们说:“我要忘记以前的耻辱,现在我就跟你们两个一起睡觉,你们两人一定要在我睡熟后再叫醒我,然后你们可以随意处置我,我决不反抗。
”勾践刚说完,范蠡就连忙推辞说:“我的意思是怕君王会杀死我们,那样的话我们就无法逃脱了。
”勾践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还是让他俩睡在他的卧室。
勾践让他们宽衣解带躺在床上,睡得正香时,就把他们叫醒,勾践抓起他们的脚脖子,不停地抽打他们,范蠡装作很疼的样子,没有吭声,而文种则忍受不了,只好假装大叫,让勾践认为自己已经死了,勾践这才放过他们。
商朝末年,周武王联合其他诸侯消灭了纣王的势力,周武王建立了西周王朝。
周王朝建立之初,天下太平,物产丰富,百姓安居乐业。
到了第五代国君周厉王执政时期,由于他实行了暴虐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尖锐激烈,人民纷纷起来反抗。
当时诸侯国中实力较强的是西北方的秦国和东南方的楚国。
此后,秦国攻占了西戎八十一国,向东吞并了周围各小国,一跃成为西方霸主。
公元前676年,秦军出兵攻打蜀国,势如破竹。
次年,蜀国投降,秦昭王任命的蜀王降了,蜀地正式归入了秦国版图。
秦昭王又任命原蜀国国君的兄弟为蜀王,在蜀地设置了郡县。
蜀国灭亡后,秦军继续东进,消灭了其他小国,并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用兵。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秦王扫六合”。
秦国变法成功后,更加强盛。
从此,周王朝的统治开始衰落下来。
周幽王在位期间,宠幸美女褒姒,废除申后和太子宜臼,以亲信虢石父为卿士,并废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https://img.taocdn.com/s3/m/3f865c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5.png)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一个源自《史记·留侯世家》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范蠡的人,他原本是一个越国的贵族,后来被越王勾践贬为贱民。
范蠡因此心怀报复之心,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一种隐忍的方式。
范蠡决定卧薪尝胆,他在一片荒地上搭起了一座茅屋,每天都躺在茅屋里面,用薪柴当枕头,用铁石当床。
他吃的是野菜,喝的是泉水,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范蠡的行为引起了越王勾践的注意,他对范蠡的坚韧和毅力非常佩服。
后来,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收复了失地,重新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召见了范蠡,赞扬他的忍辱负重,最终任命他为越国的大臣。
范蠡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越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越国的名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卧薪尝胆是一种隐忍忍辱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吃苦,不怕付出,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时刻铭记的道理。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范蠡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吃苦,不怕付出,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希望我们都能够学习这种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2024年史记中成语故事
![2024年史记中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768c8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b.png)
史记中成语故事史记中成语故事1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
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史记中成语故事2毛遂自荐出处: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秦兵围困邯郸,赵王派遣平原君去求救,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那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订再返回随从人员不用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喻意: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史记中成语故事3负荆请罪出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喻意: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025f2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f.png)
卧薪尝胆的故事卧薪尝胆的故事卧薪尝胆的故事1【解释】薪:柴草。
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
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
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
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
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
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
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
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卧薪尝胆的故事2卧薪尝胆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卧薪尝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典故。
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
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
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但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始于何时?据有关吴越史料的书籍,战国时期的《左传》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践和昊王夫差的详细记载,而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之记录。
另一战国时的著作《国语》中,也无勾践卧薪尝胆之说。
至东汉期间,《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践归国外传”中,有勾践“悬胆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之句,而无“卧薪”之说。
“卧薪尝胆”作为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著的《拟孙权答曹操书》游戏性的书信体裁文中,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之时,曾经“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毫无关系。
到了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记》书中,曾有吴王夫差“坐薪尝胆”,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践”。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8d2a36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3.png)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
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卧薪尝胆成语故事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
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
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
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
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
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
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
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
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
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493a379915f804d2b16c1a6.png)
卧薪尝胆的故事
【解释】
薪:柴草。
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
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
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
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
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
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
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
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卧薪尝胆的故事和寓意
![卧薪尝胆的故事和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dd6703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8.png)
卧薪尝胆的故事和寓意
摘要:
1.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
2.卧薪尝胆的故事经过
3.卧薪尝胆的寓意
4.卧薪尝胆在现代的启示
正文:
【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主角是吴国国君夫差。
公元前494 年,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被迫投降。
吴王夫差为了羞辱越王勾践,让他在吴国做奴隶,为他驾车养马。
在这期间,勾践忍受屈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复兴越国,成为一代霸主。
【卧薪尝胆的故事经过】
故事的起初,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投降。
为了羞辱越王,吴王夫差让他在吴国做奴隶,为他驾车养马。
在这期间,勾践忍受屈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他白天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晚上则躺在柴堆上,用胆汁来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所受的屈辱。
经过十年的忍辱负重,勾践终于得到了吴王的赦免,返回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发奋图强,带领百姓勤劳致富,发展国家。
经过十年的努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
最终,越王勾践带领军队大败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卧薪尝胆的寓意】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寓意着忍辱负重,发奋图强。
它告诉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勇于面对和克服困难,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卧薪尝胆在现代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卧薪尝胆的故事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这时,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努力,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
![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592e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8.png)
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关于里面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吗?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卧薪尝胆的故事_成语故事(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本店铺最大的鼓励。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的故事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9b3b9b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e.png)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的故事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的故事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是说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屈原,为了想振兴楚国,采取了这样的行动。
那么卧薪尝胆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起探究。
一、背景在楚国国君屈原时代,楚国已经处于几十年的战乱之中。
每年都要上缴大量的岁币和人口,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为此,屈原想要振兴楚国,建立一个富庶、天下太平的国家。
二、卧薪尝胆于是,屈原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做出了“卧薪尝胆”的举动。
他在火炕中央挖一坑,放上一些柴薪,以自己的身体为重,把身体埋在柴薪上。
每当感觉疼痛难受时,就调整姿势,“胆尝”这份痛苦。
屈原这样做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勇气,而是希望借此来体察基层民众的生活,了解百姓疾苦,更好地施政。
他心里明白,没有百姓的支持,楚国不可能实现振兴。
三、取得成果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修,屈原终于充分体验了平民百姓的苦难和疾苦。
他感到自己内心更加强大了,同时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在“卧薪尝胆”之后,他开始着手整顿楚国政治、加强边防、推崇节俭、注重儒士教育、组织民间歌舞、疏通水利,实现了楚国较长时间的繁荣。
最终,屈原成功地振兴了楚国,但不幸的是,在楚国国内外力量的纷争之中,屈原遭受到了权力斗争的外部压力,被逐出了楚国,并在他流亡之后自杀身亡。
四、启示屈原的卧薪尝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行动,但是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借此悟出了施政之道,确立了自信,并最终为楚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到屈原虽然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政治权力,但并没有忘记百姓疾苦。
他只有在体察百姓之苦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该怎么办,所以他才能在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上找到成功的方法。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作为一位领导者,不仅要有决断力、胆略,更要时刻关注百姓群众的疾苦,了解社会的脉动和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三令五申,统驭群雄,将社会发展推向某一个最理想的境地。
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92d99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9.png)
卧薪尝胆的故事
说起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想起了越王勾践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卧薪尝胆
【拼音】: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
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
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勾践的成语故事
![勾践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00918c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d.png)
勾践的成语故事
勾践的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混乱,吴国和越国经常打仗。
有次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失败,阖闾受了重伤,他在临死之前,嘱咐儿子夫差为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练兵,准备攻打越国,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差后来率兵大败勾践,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本想自杀,可是经过谋臣的劝解,放弃了这个想法,准备日后卷土重来,因此勾践就去贿赂吴国的大臣。
夫差把越国打败之后,觉得越国已经不足为患,所以他就答应了越国的投降。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他的妻子和大臣来到吴国伺候吴王,给他放牛牧羊,最终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返回越国,勾践立志要发愤图强,报仇雪恨。
为了能够提醒自己不忘记曾经受到的屈辱,勾践继续睡在草堆上,在屋顶悬吊一颗苦胆,每天起床之后,先尝一尝苦胆。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兵精粮足,最终打败了吴国。
启发:有时身处逆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千万不能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
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事实上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艰难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
勾践可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因此他为自己安排艰难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确实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舞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同德之下使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灭亡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