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一、古代文明的源头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大文明发源地。

黄河流域古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长江流域则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内涵。

二、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1.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体现了城邑制度和王权政治的初步确立。

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录的王朝。

商朝是夏朝的继承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和有确定确切时间的王朝。

周朝则在商朝之后崭露头角,周文王实行封建制度,分封诸侯,开启了周朝的黄金时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诸侯争霸和变法图强的风波。

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纷纷登场,提出了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理念,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思想启蒙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代秦汉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又一个重要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法律度量衡,开创了封建制度的新篇章。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成就,汉武帝时期开创了“文景之治”,推行科举制度、修建了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封建制度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色。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风气及政治制度。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和孝道,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 农耕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体,封建制度下的百姓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四、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在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明特点和文化底蕴。

从古代的医药、建筑、绘画到文学、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明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结语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史过程,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

人教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件】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
【探究1】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概括中华文明 起源的特征
1.从南到北,分布广泛; 2.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3.自成一系(本土性) 4.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多元:分布广泛, 各具特色 一体:相互融合、 相互影响
03 远古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像
传说炎帝姓姜,他制作耒耜(lěi sì), 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炎帝还 发明了陶器。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炎帝 为了治病救人,遍尝百草,发现了许多 治病的药物,最终因误服毒草而逝。
那么你打算怎么治理水患呢?
禹立,勤劳天下,日 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 ,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 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 海,以利黔首。
良渚文化(长江)
生产生活状况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
新石器时代 早期 种水稻、养蚕缫丝
彩陶、种粟
玉器、祭坛、积石冢 黑陶,胎壁薄如蛋壳, 被称为“蛋壳陶”
玉器、祭坛、神庙等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 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 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 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 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异是而众大同多,民渐化族合在以成不一族断之交形,往后、世所交谓流诸夏过是也程。中逐渐
融合形成。
——梁启超《饮冰
室从合材集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
大力推荐”,“让”指“让 出帝位”。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得各 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后,便 推出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 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 把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 研读
演变为 华 炎 其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

模块1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模块1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从历史概念、本质属性的角度考查 2013浙江文综:对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概念内
考题 统计
涵的考查 2012浙江文综:对分封制概念内涵的理解
2012海南单科:考查皇帝制度的本质目的
1.(2013· 浙江文综)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 制度信息有 ( )
①禅让制 A.①③
②分封制 B.②④
特点
瓦解 作用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嫡长子继承,次子分封
春秋开始,战国末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了贵族特权
(2)经济发展: ①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 ( 土地国有制 ) 是主要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 ②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 管理。


一、先秦时期 1.三代时期(夏、商、西周) (1)政治制度: ①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 2070 年, 大禹建立了夏朝, 开启了王位世袭制。
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项目 目的 内容 分封制 宗法制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确保贵族特权利益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诸 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侯拱卫王室 国家统治
阶段 原始 社会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原始文字
禅让制、 耒耜、刀耕火种、制 公天下 陶养蚕 土地制度:井田制;
夏、 商、
前21世 纪~
世袭制、 分封制、
耕作方式:奴隶集体 耕作;生产工具:金 石并用;手工业:青 铜;商业:“工商食 官”
商代甲骨 文、西周
西周
前8世纪
宗法制
金文
阶段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外关联横向扫描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朝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商朝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通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通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高考导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 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经济:统一度量衡、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加强各地的经 济交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3.文化: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打击;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高考导航
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从材料信息可知,商朝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 王”说明西周王位继承方式以父死子继为主,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无法体现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故 A项错误;材料中商周时期王位继承情况与君主寿命长短无必然联系,故C项 错误;兄终弟及体现了兄弟大家庭之间的权力继承,父死子继体现了父子小家 庭之间的权力继承,与前者相比,血缘纽带关系更加强化,故D项错误。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概念补遗 对“封建”的准确理解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经济剥削
高考导航
与政治统治的社会形态。 在中国传统文献中,“封建”即“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制;而在日常生活 中,“封建”则成为思想保守、拘于传统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封建”一词 在中国不同时期因历史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含义,我们使用时应充分了解 语境。 知识拓展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 础是小农经济,理论基础是韩非的 法家思想;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 中央政府来保护;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与小农经济相辅相成,同时促进 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二轮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39张)

二轮复习: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39张)

考场答卷诊断
(2016广东广州模拟)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考生答案
B
对“家国一体”的含义理解不清,没有抓住“源头”这个条件限制 问题诊断
语进行思考,不能把“忠孝观念”与血缘纽带相联系。
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它保证了 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 剖析矫正 宗族,“国”和“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由 皇帝任命,体现不出“家国一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侧重的 是权力的运行,体现不出忠孝观念。
【例题2】 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古代政治制度
(2016上海卷)《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 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B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 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 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 分封制,故D项错误。
【例题3】 重要历史概念分封制的内涵、特点
(2016海南卷)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 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解析:汉初实行分封诸王的办法,固然有利于地方发展,但却让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与加强地方控制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西周政治体制不符,故B项错 误;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子弟为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突出了对刘氏皇位的拥护,故C项正确; 西汉初年,汉承秦制,与否定秦朝政治不符,故D项错误。

2018版 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2018版 第一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221~公元 220 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 奠基的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时空坐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整体感知]
政治 —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 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 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 方特色的实用性。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2016· 全国卷Ⅱ)福建各地族谱中有 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 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都会兴起;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历史高一第一节课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高一第一节课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高一第一节课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起源与发展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历史进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于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形成了两大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的泥沙堆积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这里,人们开始耕种农作物,发展了农业,形成了农业社会。

同时,黄河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人们借助这些资源进行农田灌溉,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生产力。

长江流域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人们把这里发展成了农耕文明的摇篮。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智慧与努力。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陆续创造了农具、陶器等工具,并发展出了文字,开始记载各种信息与知识。

文字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交流与传播,也奠定了文化的基础。

在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还相继发明了轮子、船舶等,进一步推动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互相交融,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

古代文明的发展也对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体制的形成。

在古代,人们逐渐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模式,这一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古代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例如,古代文明的工程技术在建筑、水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今天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另外,古代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各个文明相互交流与对比,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三、历史高一第一节课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对于历史高一第一节课而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讲解古代文明的起源时,老师可以通过地理环境的变迁、技术进步、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古代文明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文物、图片、视频等教具,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 分封
瓦解
春秋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 根源:生产力发展)
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受到破坏, 但其影响延续至今
作用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 治
保证贵族特权,有利于内部稳 定与团结
2.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 (1)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 (2)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 “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 念。 (3)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3.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重大发展 (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都 江堰、郑国渠等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商业和城市: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 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 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ppt课件

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最高 分裂走向统一
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宰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中
6
阶段特征 栏目索引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经济 农业在各部门中 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飞跃,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商业总体
的主导地位确立, 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土 水平还不高。①封建小农经济
形成以中原地区 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 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考向二 农耕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考向三 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考向四 春秋战国至秦汉社会转型的特点
阶段特征• 通史概述
阶段特征 栏目索引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 —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 成就对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
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
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经典再练
考向探究 栏目索引
1.(2015课标Ⅰ,24,4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
考向探究▪考点突破
考向探究 栏目索引
考向一 秦汉对先秦政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考向专练 (2017河北衡水二模,25)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 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 政务。这表明秦代 (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答案 C 本题考查先秦与秦汉官制的联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在中国官僚政治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产物,官僚这种角色是从分封 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而在秦代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故C项正确; 在秦代已经出现了官僚体系,但不完整,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的本质不是平民 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明确是文官地位,故D项错误。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自主学习(解析版)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自主学习(解析版)

第1讲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条件(1)农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社会分工的发展:①手工业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②商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③脑力劳动者的出现: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3)城市的出现: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标志(1)贫富差距的扩大:部落酋长和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奴隶制的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3)国家的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4)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一)多元特点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2.特点:(1)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二)表现1.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概况: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高三历史组 2012-03-04专题概述先秦公元前221以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对整个整个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紧急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特别是官营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得到很大发展.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考纲解读1、考查重点:中国早期两大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小农经济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手工业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手工业的形态及冶金方面;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2、考查方式:从题型看,选择题占绝大部分,非选择题只在极个别省份出现.从考查方式看,注重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图文并茂,考查学生灵活地把握知识的能力.复习建议1、注意古今联系,尤其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要从其内涵及对现实生活影响的角度进行把握.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营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而全面的影响,重点理解小农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同时要掌握小农经济的具体表现.3、思想方面,注意区分各家各派的主张,尤其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今的意义.主干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变革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a、中央.b、地方:.c、官吏考核d、法律e、监察:.(2)特点:a、;b、;c、 .(3)影响:.3、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中央:.(2)地方:.(3).★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关系.二、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1、农业(1)先秦:A、土地制度:西周:;春秋战国: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2)秦汉:.2、手工业:(1)先秦:.(2)秦汉:.3、商业:.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a、;b、;C、;d、..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新入学的主张:①;②;③.(2)新入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思考★:儒家思想里包含了很多至今我们还能利用的观点主张,试着找出若干观点及其对现在的现实意义..四、中国古代早起科学技术与文学成就1、科技成就:1数学:;2医学:;3天文学:;4造纸术:.2、汉字的演变:.3、文学成就:1诗经:.;2屈原和楚辞:.;3汉赋:.★思考★: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问题拓展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形成中国与西方不同文明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基础的差异: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集权政治、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经济基础;希腊的工商业为民主政治、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②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董仲舒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易错点分析易错点1 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例题 2011年安徽联考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易错点分析: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由此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男尊女卑观念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延伸.解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生搬硬套,还要注意知识的延伸拓展.答案为A.易错点2 儒道两家对于“入世”与“超世”的争论例题 2010年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易错点分析:儒家和道家对人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关系上观点相左,差异很大.儒家主张积极入世,提倡人们征服自然;而道家则主张人们应该消极避世,顺从自然.儒家“积极”,道家“消极”.本题中的B、D两项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观点,体现的都是人类积极进取的一面.A、C两项都属于道家思想,“不以人助天”,人的行为不能妨碍自然,即人应顺应自然,体现了一种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是不仁慈的,对待人就像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故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历史史观文明史观1.文明史观的理论分析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2.文明史观的运用与实践21世纪初期以来,文明史观在中国史学界得到重视,并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逐渐进入中学历史的视野,是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种新史学观点之一.在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中多有体现,推动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改变.1政治文明史方面:文明史的思想颠覆了传统史学中突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思想,摒弃了那些残酷的斗争和血腥的屠杀,而是以国家机器的运行、各种机构、组织、制度的设置以及相关运动作为研究的重点.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如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美国政治新体制、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2物质文明史方面:新课标教材以大量的笔墨介绍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突出了中华文明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新课标教材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的是在文明史思想下,史学家的目光特别关注到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问题,更突出了文明的成果.3精神文明史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以古希腊文明为根基的西方文明,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华文明的嬗变更新.随堂练习1、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3、2012.广东.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4、2012.浙江.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12.浙江.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2.江苏.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着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7、2012.上海.3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8、2012.北京.37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9、2012.天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PPT演示课件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PPT演示课件



探 究
史的 中心舞台 。
分 层


重 难
③公元前 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返 首 页
·
17
·








·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


作 探
平等的种姓制度。
时 分







返 首 页
·
18
·




预 习
4
·








·


新 知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双 基













返 首 页
·
5
·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




1.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活的现状

合 作
(1)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 课 时


(2)没有私有财产 ,也没有阶级。
分 层


重 难
约公元前 18 世纪, 古巴比伦 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业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PPT【完美版课件】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PPT【完美版课件】

层 作


难 出口物资。
返 首 页
·
16
·


主 预
4.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堂 达



(1)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




①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 大平原 上。


②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 课


探 究
史的 中心舞台 。
分 层


重 难
③公元前 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堂 达



(1)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 食物的生产者。 固
·



(2)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农业和 手工业 的分工,促进了交换 基
合 和贸易。



探 究
(3)农耕生产需要人们 定居生活 ,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
分 层


重 难
为 早期城市 。

返 首 页
·
7
3.私有制逐渐产生,国家开始形成
双 基













返 首 页
·
5
·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




1.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活的现状

合 作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

初中一年级历史教案: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Introduction】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化为社会化、有组织的社会形态。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深入剖析一些古代文明的典型特征与影响。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一、早期古代文明形成的基础1. 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转变为定居农耕社会,文明开始发芽。

2. 水利工程对文明的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使农耕更加高效,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3. 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人类开始聚居于城市,并通过贸易交流,推动了各地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1. 写字的出现: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为例,古代文明通过文字系统更好地记录历史、法律、宗教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2. 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原始社会相比,古代文明中出现了明确的社会阶层结构,如统治者、贵族、平民、奴隶等。

3. 文化的繁荣:古代文明的发展导致了艺术、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繁荣,形成了各种独特的文化产物。

【A Stud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一、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古代文明中最为杰出和长久的一种。

其主要特征有:1. 尼罗河的重要性: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使农业得以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2. 金字塔的建造:古埃及的法老们建造了许多庞大的金字塔,表达了他们对死后生命的追求和对统治地位的渴望。

3. 古埃及神话和宗教:古埃及人崇拜多神教,相信死后有来世,这在他们的艺术和建筑中得以体现。

二、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是古代文明中最富有哲学思想的一种。

其主要特征有:1. 科学、哲学和宗教贡献:古印度哲学和宗教体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

2. 社会等级制度: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严格,人们按照自己的出生被划分为各个等级,这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五年级历史教案:古代文明的发展

小学五年级历史教案:古代文明的发展

小学五年级历史教案:古代文明的发展古代文明的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各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衰落。

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的历史教案为基础,探讨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遗产。

一、古代文明的起源1. 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于两大河流流域:尼罗河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

在这些地区,人们开始定居,并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贸易。

2. 三大古代文明的兴起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以及黄河流域的古中华文明是世界三大古代文明的代表。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1. 政治和社会制度古代文明发展中,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和演变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古埃及,法老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在古巴比伦,君主制度确保了政权的稳定;而在古中华,封建制度是统治阶级稳定统治的方式。

2. 农业和工业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是古代社会繁荣的基础。

在古埃及,尼罗河的泛滥和灌溉技术的应用使农业得以发展,并建立了强大的农业经济。

古巴比伦以及古中华也通过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行粮草巨物的生产。

3. 文化和科技进步古代文明的发展伴随着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神庙艺术等文化产物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

古巴比伦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成为整个古代东地中海地区最早和完整的法律规范。

古中华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发明,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古代文明的遗产1. 文化传承古代文明的遗产在今天仍然存在。

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变成如今的阿拉伯文字。

古中华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我们的生活和科技提供了重要基础。

2. 人类宝贵的经验教训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

例如,在贸易往来中,我们可以吸取古巴比伦文明的经验,保护消费者权益,避免欺诈和不公平的交易。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文字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课前篇 自主预习
预习提醒生产力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采集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后来随着磨制石器 和弓箭的大量使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继而开始出现 社会分工,在此基础上,才会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因此生产力是古代文明产生并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政治统治
文化成就
①国家统一:约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 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 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世界 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 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 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 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 面。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 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①文字:楔 形文字是世 界上最古老 的文字。 ②文学: 《吉尔伽美 什》是目前 所知最早的 史诗。 ③科技:苏 美尔人发明 了 60 进制
提示:(1)基本特征: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
政务和地方事务
③管理者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课前篇 自主预习
文 出现 国家形 明 时间 成时间
政治统治
文化成就
公 元 前
3 千 纪
公元 前6 世纪, 恒河 流域 形成 一系 列国 家
种姓制度: ①等级划分:婆罗门主掌宗教祭 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 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 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 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 务。四个种姓之外的是“贱民” 处于社会最底层。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从私有制到国家的出现
现象 原因
私有制 产生
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 了剩余产品; ②部落酋长和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 为己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古代的中国和世界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空坐标]●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业繁荣。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

科技: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大篆;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

汉朝: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实行察举制选官。

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2、经济上:农业:重农抑商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牛耕逐渐普及全国;汉代田庄;行“泰半之赋”农学;著作《氾胜之书》;西汉发明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和代田法、垄作法;水利:漕渠、白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手工业: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商业:秦汉统一了货币,但又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运活跃,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外贸发展: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3、文化上: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并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1)思想专制,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罢黜百家…,仁政和纲常),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科技、文化、教育、绘画得到很大发展,奠定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形成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天文学(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讲的天文观测工具,地动仪)、造纸术的发明、《氾胜之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巨大贡献。

秦小篆,汉隶、楷书;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的“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绘画门类丰富,壁画、帛画;《夫妇宴饮图》是杰作。

太学出现、察举制。

No.1 高频考点讲练热点考向一时考时新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临考视窗】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对当今的现实生活仍有一定的影响,各类高考历史学科的第一道选择题多从分封制和宗法制开始命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就成了值得关注的高频考点。

[高考例析]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宏观思考] 1.宗法制(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2.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分封制与宗法制虽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很多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起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宗法制对当今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大一些,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习俗,都是传统宗法思想的体现。

3.应对高考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技巧[针对训练]1.(河南省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

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材料强调的是(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 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 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热点考向二弘扬传统文化——早期儒学和董仲舒新儒学【临考视窗】从文明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早期儒学,董仲舒新儒学,都是高频考点,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例析]2.(2015·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文综)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宏观思考] 1.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针对训练]2.(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No.2 模块链接讲练热点考向三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探讨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临考视窗】从唯物史观看待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铁农具使用、分封制的瓦解都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

[高考例析]3.(2015·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宏观思考] 重大社会转型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具体表现在:(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