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检测:第三单元6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整合与检测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整合与检测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达标检测(六)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小题,共60分)1 •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

”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B. —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C. 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D. 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解析: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下,留下过沉痛的教训,美国操纵联大 通过一些与联合国宗旨不相符的决议。

B 、C 、D 与史实不符。

答案:A2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抱怨联合国内存在“多数暴政”,并于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 联合国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B. 第三世界开始崛起C. 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D. 美国准备退出联合国解析:正确理解材料,材料中并没有美国退出联合国的信息。

答案:D3.下图为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一一《铸剑为犁》,它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 )A. 反帝、反霸B. 和平与发展C. 反饥饿、反浪费D. 共同劳动、共同创造解析:“铸剑为犁”引申为要和平发展不要战争混乱。

A 、C 、D 均与材料无关。

答案:B4 .联合国近年来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主要 是因为( )A.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已经结束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3C. 世界的总趋势由对抗走向对话,由紧张趋向缓和D. 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解析: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改变了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答案:D5.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并专门成立了()A. 国际红十字会B.联合国维和部队C.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D.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解析: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专门成立了非殖民化特委会,故选Do答案:D6 •读下表:2006年联合国、区域组织和联盟以及临时联盟实施的和平行动数量(按地区分类)。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整合与检测3课件人民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整合与检测3课件人民版选修3
提议遭到丘吉尔的反对。丘吉尔认为中国军队太 弱没有这一资格,罗斯福明确告诉丘吉尔这是为 了战后政治秩序的重建,丘吉尔仍然坚持己见。 于是罗斯福提出一个折中方案:让中国军队参加 诺曼底登陆战,若显示其战斗力“符合一个常任 理事国标准”,丘吉尔便不得反对。丘吉尔同意 了。于是国民党52军在美国援助下进行训练后,
•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 答案: A.政治经济发展 B.欧亚战争
靖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绥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性特点
1.第一阶段:德国运用“闪电战”战术,横扫大 半个欧洲大陆,法国投降,意大利参战,德国入 侵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法西斯势力达到 顶峰。另一方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A.1939年
B.1940年
C.1941年
D.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年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小型坦克部队”“一 种新奇的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这段 材料是对1939年德国袭击波兰战况的介绍,德军 在波兰战役中投入了多架飞机和多辆坦克,并首 次在战争中使用了“闪电战”战术,最终导致了 波兰的沦亡,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D.①③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没有法西斯主义,故排
除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只有俄国走上了社会主 义道路,故排除④。
答案:D
主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一战
(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 天”。
(2)在战争中,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形成。
(2)二战后期,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并签署了 《开罗宣言》,收回了被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

这位领导人是( )A.美国总统威尔逊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C.法国总理克里孟梭D.意大利首相奥兰多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所在国同德国有极大仇恨。

同德国有刻骨仇恨,并主张坚决宰割德国的是法国,故选C。

2.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

其最终目的是( )A.争当海上霸主B.争夺贸易霸权C.建立国际联盟D.攫取世界霸权答案 D解析一战使美国大发横财,随着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也暴露出了称霸世界的野心。

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是其攫取世界霸权的具体表现。

3.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制止战争、制止侵略,而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

从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 )A.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B.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C.吸收德国等战败国加入D.把苏俄排除在国联之外答案 A解析由“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可知,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战争和侵略的可能性,故A正确;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故B错误;C、D不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故C、D错误。

4.有人认为美国“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B.策划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答案 B解析《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其他选项均与题干不相符。

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①本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④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在新的实力对比上的重新瓜分世界,主要由英、法、美操纵,最终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

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国家未被占领,社会结构未被破坏,军队也是完整地从他国撤回的),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

当时,英国张伯伦政府考虑让东欧满足德国的部分领土要求,划东欧为德国势力范围,鼓励德国东进。

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议》,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

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

(6分)(2)根据材料,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原因。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等,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鼓励德国东进”“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结合二战前夕英国的绥靖政策等知识,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原因。

[答案](1)德国与英法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2)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德国严重的复仇心理;未能清除德国军国主义势力及其产生的土壤;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整合与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整合与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达标检测(二)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小题,共60分)1•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

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

”你认为“割牛头和“挤牛奶”的分别是()A.美国和英法B.法国和美英C.苏联和英美D.英国和美法解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甚至要肢解德国;英国则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美国不愿意失去德国这个在欧洲的投资场所。

答案:B2 .“在德国人看来,……凡尔赛条约是苛刻的勒令。

”这是因为“条约”要求德国()①承担战争罪责②偿付巨额赔款③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④割萨尔区给法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一战中德国战败,巴黎和会成为一个分赃的会议,德国需要承担战争的罪责,故①正确;德国交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故②正确;德国交出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故③正确;由于列强的激烈争夺,德国并没有把萨尔区割给法国,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巴黎和会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和平会议。

在这次和会上缔结《凡尔赛和约》以后,法国人说,这项条约“说它苛刻么,那太温厚了;说它温厚么,又太苛刻了”。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是()A.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和会没有满足法国全面摧毁德国的要求不满B.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和会满足了英国摧毁德国舰队的要求不满C.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德国重整旗鼓的担心和对法国安全的忧虑D.它反映了法国人对和约可能导致以后国际形势恶化的忧虑解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力图摧毁德国,但巴黎和会没有满足其要求,因此法国人说和约“太温厚了”;法国抱怨和约“太苛刻了”的原因是德国舰队的毁灭使英国完全解除了对德国袭击的恐惧,而美国远隔重洋安全更属无虞,唯独法国半个世纪内已两次受德国侵犯,除了国际联盟以外,安全没有一丝保障。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作业:第三单元检测 含解析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作业:第三单元检测 含解析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表: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外贸缩减70%69.1%50%48%50%失业人数 1 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该表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①波及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②具有极强的破坏力③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④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空前的打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的影响;工业下降和外贸缩减的幅度、失业人数的众多说明危机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并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正确。

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西方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以图转嫁危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西方小国担惊受怕!它们坐在圆木上颤抖地说:“我们只要保持安静就会是安全的。

”(NEUTRALITY意为“中立”)图中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西方小国认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B.西方小国为自身安全意欲结成反侵略联盟C.西方小国对英法等盟国失去信心D.法西斯德国和苏联联合对外侵略,西方各小国为了自己的生存,既不倾向于苏联,也不倾向于法西斯德国,即所谓的“中立”。

故选A项。

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A.“反共”是法西斯势力迷惑西方大国的招牌B.法西斯势力并没有真正反共的意图C.《反共产国际协定》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形成D.意大利在不久后也加入了该协定,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体现了它们的反共本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课件:3.6[文字可编辑]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课件:3.6[文字可编辑]
——苏联驻要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上述报告反映出斯大 战役的什么特点?
提示: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希特勒将 进攻的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 为此必须首先攻占伏尔加河下游西岸的交通枢纽斯大大格勒, 可以保证德军南下高加索的安全,又可以北上迂回莫斯科。特 战斗紧张、惨烈。
提示:波兰、北欧、西(欧法国);莫斯科战役。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背景:1942年德军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 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为此必须首先攻占交通枢纽斯大林格 (2)经过:从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德双方展开激烈的巷 战,但德军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苏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3)意义: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 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阿拉曼战役 1.背景: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亚历山大港附近的阿拉曼 开罗告急。 2.经过:1942年10月,英军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发动大规模 攻,德意军队被迫全线西撤。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 2.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 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主题一 苏德战场的转折 材料一 ……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斯城大市林格勒) 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 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 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老成鼠了战”,人们在 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 ……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 空运。德军这时已绝望地陷入困境。由于希特勒的固执,他们 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19。43年2月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4套)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阶段测试(4套)

阶段测试(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读下表:下列关于该时期欧洲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大事记时间事件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1904年英、法两国结成同盟1907年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1912~1913年爆发两次巴尔干战争集团最终形成④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一战前,英国并没有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所以排除①。

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矛盾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所以②③是正确的。

两次巴尔干战争反映了巴尔干半岛矛盾尖锐,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所以④正确。

故选D项。

答案:D2.观察下面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C.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D.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解析:英、法、俄组成协约国集团是针对德奥集团的崛起威胁了其在世界的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D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A.《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C.《英俄协约》的签订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本题考查一战的导火线,根据所学可知为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4.[2019·重庆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就提出,为应付来自东西两面的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可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用6~8个星期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付俄国,有人说这就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

但使得这一构想最终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阿拉曼战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恩河战役以德军失败告终,导致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速战速决”的构想不符,排除;D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役,排除。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单元质量检测六(含解析)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单元质量检测六(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美国前参议员哈特曾经说过,美国将成为“这个国际组织(联合国)中的至关重要的齿轮”,也有美国人说联大是美国的“表决机器”。

下列历史事件,不能直接佐证上述材料的是( )A.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以分治方案B.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指责朝鲜是“侵略者”C.1991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D.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解析:选D 题干含义是指联合国被美国操纵,但20世纪70年代,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努力斗争的结果,美国无法阻挡或控制。

2.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是(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共管之下解析:选B 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的人民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一致,故应选B项。

3.20世纪 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并专门成立了( ) A.国际红十字会B.联合国维和部队C.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D.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解析:选D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专门成立了非殖民化特委会,故选D项。

4.如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 C 材料中的文献都是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但近代以来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不断,说明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排除含②的选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检测:第六单元2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检测:第六单元2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和平鸽》是献给()《和平鸽》A.联合国成立大会B.世界人民反战运动C.世界人民和平大会D.国际和平年解析:选C。

1952年12月,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毕加索为大会献上了《和平鸽》这幅佳作,表达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

2.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

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

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C.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于战争目的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解析:选C。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作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于战争目的。

3.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与其他两次高潮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A.由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发起B.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C.反战浪潮波及整个世界D.与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了罕见的社会浪潮解析:选D。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最大的特点是与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了罕见的社会浪潮。

4.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的新特点的是()A.以反核运动为中心B.范围广,遍及全球C.各国自发的运动D.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走向国际解析:选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呈现新的特点,如A项是其内容上的新特点,B项是其范围上的新特点,D项是其组织上的新特点。

反战和平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故C项符合题意。

5.维护和平的主要途径有()①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③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⑤发挥联合国在协调和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⑥努力解决南穷北富扩大的问题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⑥解析:选A。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单元质量检测三(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单元质量检测三(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歌颂了世界各地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奔赴前线,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该作品历史背景是 ( )A.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B.西班牙内战C.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D.日德兰海战解析:选B 根据“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国际主义战士”以及“1940年”等关键信息判断,海明威指的是1936年开始的西班牙内战。

2.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①“大萧条”③德国人的民族情绪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选D 表格反映了在1928~1932年间,德国纳粹党人数激增,在国会中的议席越来越多。

1929年经济大危机便利了纳粹的扩张,故①正确;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故②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重,德国人的民族复仇情绪高涨,故③正确;直到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名次才位列第一,并非“长期”,故④错误。

D项符合题意。

3.《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

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解析:选B 德国吞并奥地利是武装占领,不是大国出卖小国主权,故A 项错误;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故B 项正确;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是慕尼黑协定的结果,不是事件本身,故C 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德之间签订的,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 项错误。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9:第6课 两伊战争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9:第6课 两伊战争练习

第6课两伊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两伊战争之前,两国的民族纠纷严重。

下列属于民族纠纷的是()①两伊境内的库尔德族人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②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③伊朗境内的波斯人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④伊拉克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两伊发动“袭船战”后,美苏两国同意了其他国家提出的为油轮护航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A.发扬国际人道主义B.保护油轮和石油资源C.防止环境污染D.趁机派军舰控制中东地区3.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决议通过后()A.伊拉克拒绝接受,继续发动进攻B.伊朗军队再次攻入伊拉克境内C.两伊实现停火,进行直接谈判D.伊朗拒绝接受,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4.两伊战争被称为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主要是因为()A.战争使交战双方两败俱伤B.战争最后以停火告终C.战争使美苏等国从中渔利D.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5.两伊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A.加快了阿以矛盾的解决进程B.使中东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结盟C.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D.使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对峙6.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中东事务创造了条件。

它们插手这一地区事务的主要手段包括()①直接颠覆敌对国家的政权②向相关交战国提供大量武器③派遣军舰到海湾地区④借口人权问题干涉相关国家的内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第7题8分,第8题12分,共20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的早上,在我们听见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

然后,我就感觉身体火烫,鼻孔很疼痒。

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

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已。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检测(三)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西方世界出现社会大动荡,其中改变历史进程最大的事件是( )A.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B.社会主义运动兴起C.民族解放运动发展D.反法西斯斗争兴起答案 A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语“改变历史进程最大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它将人类带进灾难的深渊,故A与题意相符。

2.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

”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A.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C.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D.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时,从材料中提取“国际纵队”“保卫自由的国家”“打败法西斯狗豺狼”等信息,联系所学内容,即可得到答案。

3.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说过:“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政治人物的描述,可知其对于意大利在“非洲沙漠”的侵略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这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根据这些可判断应为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故选C。

4.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B.抵抗政策C.中立政策D.“冷战”政策答案 B解析从丘吉尔发表演讲的时间,可以判断出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页111页 附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页111页 附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页11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一单元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第二单元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二单元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没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三单元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三单元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四单元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第1课朝鲜战争第五单元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五单元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五单元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五单元第6课两伊战争第六单元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六单元第3课和平与发展一、选择题1.下表某一时期为英、法等国所侵占的殖民地面积(单位:平方公里)A.18世纪末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中期解析:选C。

截至19世纪中期,日本还未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0世纪中期,俄国(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对殖民地的占领。

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目的是()A.与欧洲大陆保持势力均衡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美国涉足欧洲事务D.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希望在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3.“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材料最能说明()A.真正的民族主义形成B.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利己主义C.极端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D.极端民族主义以本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值得肯定解析:选B。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六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已纠错)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六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已纠错)

单元质量检测(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美国前参议员哈特曾经说过,美国将成为“这个国际组织(联合国)中的至关重要的齿轮”,也有美国人说联大是美国的“表决机器”。

下列历史事件,不能直接佐证上述材料的是( ) A.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以分治方案B.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指责朝鲜是“侵略者”C.1991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D.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解析:选D 题干含义是指联合国被美国操纵,但20世纪70年代,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努力斗争的结果,美国无法阻挡或控制。

2.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是(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共管之下解析:选B 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的人民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一致,故应选B项。

3.20世纪 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宣言,并专门成立了( )A.国际红十字会B.联合国维和部队C.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D.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解析:选D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专门成立了非殖民化特委会,故选D项。

4.如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 材料中的文献都是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但近代以来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不断,说明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排除含②的选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6.3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6.3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和时代的呼唤。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和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内和平②地区和平③维护世界和平④防止世界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战争。

【答案】 B2.下图为“9·11”事件,从中反映出当今国际社会威胁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A.霸权主义B.强权政治C.恐怖主义D.环境污染【解析】“9·11”事件是一次恐怖主义事件。

【答案】 C3.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会导致冲突。

这表明()A.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B.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D.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和平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国内容易产生社会动荡,也会给外部势力提供干涉的借口,所以贫困会导致冲突。

B项符合题目要求。

A、C两项强调战乱、冲突与和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本题的意思正相反,而本题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否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D项表述正确,但只强调了经济这一个方面,没有表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B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A.发展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保证B.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它们之间相辅相成C.和平与发展相互对立,相互排斥D.和平与发展前后相继,因果相承【解析】本题考查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和平的环境,经济才能发展;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只有各国经济发展了,才能减少战争,维护和平。

【答案】 B5.20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本质上反映了()A.和平力量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B.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C.局部战争仍然频繁发生D.时代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变化【解析】A说法片面,没有涉及经济发展;B只涉及经济发展,不符合题干含义;C是事实,但与题干不相符;只有D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练习-第6单元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练习-第6单元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和平鸽》是献给( )A.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B.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C.世界人民和平大会D.国际和平年解析:选C 1952年12月,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毕加索为大会献上了这幅佳作,成为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象征.故选C项.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有五亿多人签字的宣言是( )A.《人类的危机》B.“斯德哥尔摩宣言”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D.《国际和平年宣言》解析:选B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是1950年3月“斯德哥尔摩宣言”的内容.故选B项.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挑起冷战B.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提出“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C.华约组织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战争危险增大D.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战和平运动解析:选C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苏军备竞赛和核试验日益加剧,核武器使人类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人们唯恐再次卷入一场无法控制的战争浩劫,《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在此背景下发表.故选C项.4.著名思想家罗素为推动世界和平做了大量工作.他曾说:“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 )A.人类要为真理而活着B.和平工作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C.工作是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D.人活着就必须要工作解析:选B 题干中“这方面的工作”是指推动世界和平的工作,罗素认为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做这项工作,体现了和平工作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故选B项.5.1983年的炎热秋天,西欧大陆20万民众在100多千米的跨国公路上,连成反对部署核导弹的“世界最长人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次和平运动的起因是西欧大陆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②和平运动参加者强烈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③欧洲这次和平浪潮波及世界各地④在和平运动推动下联合国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A.①③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①②③④都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故选D项.6.200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纪念国际和平日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念,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这一天”是每年的( )A.5月1日B.9月21日C.10月1日D.10月24日解析:选B 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因此选B.7.为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专门创办“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罪犯罪证进行调查,并将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列入战犯名单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B.世界保卫和平大会C.海牙国际法庭D.罗素和平基金会解析:选D 依据教材可知,符合题干材料之意的是D项“罗素和平基金会”.故选D项.8.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和平运动首先由青年学生拉开序幕,这是因为( )A.青年学生思想活跃B.美国青年民主意识强C.战争对青年的危害更直接D.美国青年是和平运动的先锋解析:选C 青年要服兵役,是战争较直接的受害者.其他选项可结合二战以来,美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进行比较分析,逐一排除.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国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中,签名的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材料二: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优势,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在防止核战争方面有何新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题,把握材料一中的关键词“世界保卫和平”“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等即可归纳主题;特点可从参与国家的广泛性、参与过程的民主性、组织性等方面归纳;原因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初期的现状等方面分析.第(2)题把握材料二中的美国、苏联、联合国等几个国际力量主体分析即可.答案:(1)主题:禁止核武器,保卫世界和平.特点:广泛性、民主性、组织性.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核军备竞赛的发展.(2)变化:美苏等大国的积极推动;以联合国为舞台.原因:美苏等大国不愿看到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联合国构成的变化;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动;和平成为时代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战役
C.中途岛海战D.阿拉曼战役
解析:选A。

注意毛泽东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由此可判断这场战役使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开始,故A项符合题意。

2.1942年,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将领隆美尔率领德意志军队攻入埃及,威胁开罗和苏伊士运河。

英军调兵遣将,于10月在阿拉曼发动反攻,大败隆美尔。

该战役中指挥英军作战的是()
A.艾森豪威尔B.蒙哥马利
C.巴顿D.戴高乐
解析:选B。

在非洲同隆美尔作战的英军将领是蒙哥马利将军,故选B项。

3.下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五次战役的顺序是()
①莫斯科战役②诺曼底登陆③不列颠之战④中途岛海战⑤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③④①⑤②B.①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
解析:选C。

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12月)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列颠之战是1940年6月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故答案选择C项。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

这方面的典
型战例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中途岛海战
解析:选D。

题干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改变与新型武器大规模使用的战役,而根据所学知识,只有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都使用了海空立体作战和航空母舰、战列舰、驱逐舰等新型武器。

故答案为D。

5.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场是() A.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B.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D.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解析:选A。

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942年”,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是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故选A项。

6.下列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其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是()
A.不列颠战役B.莫斯科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柏林战役
解析:选C。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大的作用就是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选项中与之具有相同作用的是阿拉曼战役。

答案为C。

7.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A.都是地区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战役
B.都是美英同盟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战役
解析:选C。

中途岛海战是美国对日本法西斯的胜利,是空军、海军配合作战,故排除B、D两项。

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战役在中国,故排除A项。

8.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

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

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解析:选B。

根据材料“阿拉曼战役前夕”,判断时间在1942年10月前,分析各选项的
时间及含义,可以判断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1940年,排除,只有B项最有可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毛泽东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

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材料一中红场阅兵发生在哪一次战役中?该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的重要战役是什么。

该战役有何意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判断该场景发生在莫斯科战役中;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归纳即可。

(2)必须准确理解材料二中毛泽东谈话的要旨,抓住“转入战略防御”这一关键信息,便可以得知重要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根据教材所学归纳即可。

答案(1)莫斯科战役。

影响: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

意义: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德国法西斯从此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直至战败。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法国沦陷之后,丘吉尔告诉英国人民:“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

我们将在着陆地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中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

”7月,在不列颠之战中,纳粹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则要更为先进。

而且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

在这些优势的帮助下,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地击退了纳粹德国空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谁掌握了北非,谁就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权,就控制了由欧洲到北非的海陆交
通运输线。

二战中,英国和德意双方在北非沿海宽不过100千米,长达2 000千米的狭长地带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1942年10月,英军与德意军队在埃及决战,英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齐世荣等《世界史·现代史(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击退纳粹德国空军入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2年这场战役的名称和英军指挥官,并分析该战役的意义。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我们决不投降”“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则要更为先进”“雷达”“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等来归纳概括。

(2)依据材料二中“北非”“英国和德意双方”“1942年10月”“埃及决战”等可知为阿拉曼战役,其余问题依据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英国政府的坚决抗敌决心;英国空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使用性能优良的战斗机和先进的雷达设施。

(2)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

意义: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71)
结合本课和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提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反法西斯各国在战争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援,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二、本课测评(教材P71)
1.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苏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苏联的严寒。

(2)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

(3)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2.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提示(1)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2)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且互相矛盾。

三、学习延伸(教材P71)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试说明为什么。

提示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天气因素;德军制空权的丧失;苏军的顽强抵抗;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苏军的兵力优势。

2.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提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性战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