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一、教材简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
(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板书:前、中、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b、大风(“乱摆”,“忽然”)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天亮起来了。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豫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普通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支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炽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欣赏着秀媚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调皮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顽耍。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确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看这一自然现象,信任同学们会有新的觉察。
【教学目标】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先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看天气的兴趣,能写观看日记。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味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豫备】课件。
【课时支配】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1.认读字词2.分节读课文二、朗读感悟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 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伴侣关上窗户欣赏雨景。
图 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爽、树木新绿,小伴侣惊喜若狂。
2.研读“雷雨前”⑴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a.乌云满天,天昏地暗 b.树不动,蝉不叫c.狂风大作,蜘蛛逃走d.电闪雷鸣]⑵沟通自读自悟状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云层厚〕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云层很低〕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②树上的叶子纹丝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16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教学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齐读)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
)(师板书)3.学习新课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3自然段。
(雷雨前)1.课文在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圈一圈雷雨前的景物。
(生默读)2. 师生交流: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的,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对照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相关景物)3.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朗读句子(1)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师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生观察雷雨前的云是什么样子的,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体会“压”的运用之妙①引导体会:抬头看见厚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有点害怕,透不过气来....)②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③指导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个句子。
(多种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3)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学生做动作感受)②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③从急促的朗读声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自然现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的特点是又()又()。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
二、学习第3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第3小节。
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雷雨又大又猛的词语。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板书:大、猛)3.“大”和“猛”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板书:小、弱)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3小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雷雨又大又猛?用直线划出来。
再读一读,读出雷雨又大又猛的感觉。
指名读。
5.如果把第3小节改成:哗、哗、哗,下起来了。
轰隆隆的雷声把小朋友们吓了一大跳,大树也害怕得发抖了。
电闪不分,一个劲儿劈下来。
风刮得天都要塌了似的。
那该多好啊!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小树等物在风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吓”“发抖”“塌”等词语的意思。
并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小节。
图文结合,理解“垂头丧气”的意思。
并用“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6.小结:雷雨真是又大又猛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3小节吧!齐读第3小节。
背诵第3小节。
7.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课文的插图,想想雷雨前、中、后的天气和景物都有什么变化?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雷雨前:天气闷热,树叶不动,蝉不叫;雷雨中:乌云密布,大风带着闪电和雷声来了,哗啦哗啦地下起了大雨;雷雨后:天气凉爽,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并分析《雷雨》这部戏剧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绘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文学创作;3. 培养学生思考与讨论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 进一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2. 进一步发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观看课文片段: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剧中人物和情节的好奇和兴趣。
2. 学生讨论:学生们就刚才观看的片段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观感和猜测。
Step 2:阅读剧本(15分钟)1. 课堂朗读:将《雷雨》的剧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2. 阅读理解: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解读剧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和情节,确保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Step 3: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15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剧中的作用。
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报告,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4:情感体验与表达(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按照剧本的情节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
2. 文学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用文字来描绘他们的形象和情感,进行文学创作。
Step 5: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讨论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分析他们对剧情的推动和影响。
2. 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与全班一起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读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归纳:老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片断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片断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结构,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冲突。
2.深入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复杂关系。
3.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剧本结构的分析。
2.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3.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场面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剧本深层含义的理解。
2.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回顾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雷雨》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情节,提出问题:“他们在重逢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第二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自读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片段,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重点讨论的问题:a.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时的心理变化。
b.两人对话中的矛盾冲突。
c.剧本结构在这一段中的安排。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第三环节:教师点评1.点评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思考给予肯定。
2.分析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时的心理变化:a.周朴园的虚伪、自私、冷酷。
b.鲁侍萍的坚强、善良、无奈。
3.解读两人对话中的矛盾冲突:a.周朴园试图掩盖过去的罪恶,维护自己的地位。
b.鲁侍萍揭露周朴园的真面目,追求自己的尊严。
4.分析剧本结构在这一段中的安排:a.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展现人物性格。
b.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
第四环节:深入解读1.让学生结合剧本,思考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关系:a.两人过去的感情。
b.现在的冲突和矛盾。
c.未来的可能发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强调戏剧鉴赏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雷雨》。
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场面的鉴赏文章。
2.阅读剧本《雷雨》的其他部分,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下节课分享。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
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堂导言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周朴园(板书)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雷雨》第二课时教案1课时目标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
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课件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美妙。
板块三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1.默读第7~8自然段,说说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
(1)感受天空的变化:天亮起来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②理解“挂”。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雷雨教案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剧中情节。
教学重点:1. 熟悉雷雨第二幕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2. 分析探讨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含义;3. 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释剧中情节和人物的动机;2. 运用词汇和句式描写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课本《雷雨》第二幕的文本;2. PPT 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点播剧中第一幕的片段,复习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关系。
2. 引导学生讨论:“在第一幕中,你们对于剧中人物的印象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特点?”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展示并解读雷雨第二幕的情节:(1)上《聂小倩对白稿》的课堂情景;(2)歌台上的世界;(3)徐世铎驾崩前对贞儿和婆婆的遗嘱;(4)聂远溪失去存折赌博,贞儿出卖身体。
2. 学生跟读文本,理解剧中情节和人物动机。
三、词汇和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授相关词汇:(1)白歌社、合乐班、歌台、情感交流、黄梅戏等;(2)亲情、友情、爱情、背叛、贞节、自由等。
2. 教授相关句式:(1)在描述婆婆对徐世铎的要求时,情感描写的句式;(2)在描述贞儿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身体时,描述行为动机的句式。
四、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情节进行合作分析和讨论。
2. 指导问题:(1)该情节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2)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是否有其他意义?(3)该情节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何作用?五、小组表演(20分钟)1. 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情节,并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能力目标: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情感目标: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雷雨》作于1932年,至今已有90多年,但它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一个作品能有恒久的生命力,总要有一些特殊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推动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外在哪里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课本剧表演:《客厅相遇》2.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明确:无锡好时光;逼走梅侍萍;旧日的世界2.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旧日情感被现实利益取代3.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给5000块钱的支票(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周朴园总收入的一百三十二分之一)自私、冷酷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
16 雷雨 第二课时(教案)
16《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读出雷雨前、中、后景色与心情的变化。
2、借助关键词句,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词运用的好处。
3、能仿照课文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1、借助关键词句,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词运用的好处。
2、能仿照课文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活动一:读一读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一一16雷雨。
2.老师带来了三组词语,你能把他们读准确吗?其他同学仔细听,你发现了什么?(都读对了,看来你们上节课你们学得很认真。
)3.上一节课我们己经欣赏了雷雨前的景象,让我们借助这些词语,让我们边背边回忆一下吧!4.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夏天的雷雨,欣赏雷雨中、后景色的变化吧。
5.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先交流找到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景物,(板贴雷雨前景物)再抓住关键词交流感受,一起了解了雷雨前景物的样子,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用上这个本领看看雷雨中、后的景象吧!活动二:品一■品请小朋友们默读4-6自然段,注意不动嘴,不出声,边读边想象画面,圈雷雨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关键词语和同桌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一)研读“雷雨中”。
1.雷雨中,你印象最深的景是什么?请你学着小提示的样子来说一说吧!2.交流、预设: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预设:我从“哗哗哗”,读出了雨下得大,下得急。
(大雨说下就下,作者从雨声写起。
)(1)“哗,哗,哗":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语就是拟声词。
表示雨的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如表示小雨的“沙沙沙”“淅淅沥沥”“滴滴答答”,表示大雨的“哗哗哗”“刷刷刷”,表示雨点大的“啪嗒啪嗒”“僻里啪啦”)(2)你能把雨下得大、下得急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3.谁来继续和我们交流?预设:我从“雨越下越大J看出雨很大。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
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
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
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
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
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
雷雨教案第二课时雷雨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领悟剧本中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内涵。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剧本的社会背景和主题。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剧本的象征意义。
2.探讨剧本中的道德困境和人性冲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雷雨》的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周朴园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如自私、冷酷、虚伪等。
(3)引导学生理解周朴园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2.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鲁侍萍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坚韧、忍辱负重等。
(3)引导学生理解鲁侍萍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3.分析周萍和周冲的性格特点(1)让学生回顾周萍和周冲在剧本中的言行,找出体现其性格特点的片段。
(2)讨论周萍和周冲的性格特点,如周萍的矛盾、挣扎,周冲的纯真、善良等。
(3)引导学生理解周萍和周冲的性格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4.分析剧本的社会背景和主题(1)让学生思考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如封建家庭的伦理道德、人性的扭曲等。
(2)讨论剧本的主题,如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人性的丑恶等。
(3)引导学生理解剧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雷雨》剧本的总体感受,包括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让学生就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性格特点、社会背景等方面展开讨论。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剧本进行深入解读。
四、课堂小结2.强调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社会背景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剧本,深化理解。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雷雨》剧本的读后感。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在网上。
3、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夏天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高二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说课稿
高二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深入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复杂情感,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舞台剧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情感冲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周朴园这个人物,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1)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周朴园的初步印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周朴园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分析其性格特征。
3.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1)请学生回顾课文,找出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关键对话。
(2)引导学生分析对话中的情感变化,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复杂情感。
4.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理解,以及他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情感冲突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何影响?5.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角色扮演。
(2)要求小组代表充分理解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其情感。
(3)其他小组成员对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挖掘《雷雨》中的其他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雷雨》,深入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情感冲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雷雨》这部作品。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舞台剧表现力。
但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激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6 雷雨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雷雨后的景象。
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2、留心观察天气,把它写在日记里。
3、总结全文,品读句子。
感悟“垂、逃”等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学会表述天气如何变化。
(学生)教学重难点品读重点句子,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雷雨雷雨前→乌云满天雷雨时→雨大视野模糊不清雷雨后→太阳出来天空出现奇观动物乐了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课题。
1、认读词语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积累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读完这些词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谁能用刚才的词语来形容这两幅图。
(电闪雷鸣、彩虹微笑)这两幅图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究竟是谁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世界呢?导入课题《雷雨》。
介绍“雷雨”的特点(雷雨又叫做雷阵雨,它多发生在夏季,它来得急去得也快)(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让孩子对雷雨有一个直观的感受)2、检查预习老师:通过预习大家应该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雷雨的?谁能用“先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
(设计意图:通过一定的语境训练孩子说完整话)生:课文先写了雷雨前,接着写雷雨中,最后写雷雨后。
师:是呀!课文通过三个非常清晰的段落,先写了雷雨前,接着写雷雨时,最后写雷雨后。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老师走进这场令人恐怖的雷雨。
(播放雷雨的视屏)二、品读感悟、体会重点字词句。
1、自主学习(感受雷雨前)自由读课文的1至3自然段,边读边想雷雨前天气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让你感到了害怕?(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体会雷雨前后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
)①从“黑沉沉”和“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吗?(个别读,全体读)②说说你又害怕什么?(大风:体会风之快,风之猛。
)③还有让我们更害怕的呢!(闪电、雷声)个别读、全体读。
④这是让人感到多么害怕呀,不光我们害怕了,就连小动物们也感到害怕了,请你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示小动物害怕的句子。
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话剧《雷雨》教案设计第二课时一、课程目标•理解和分析话剧《雷雨》第二幕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学习和掌握话剧表演技巧和表演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雷雨》第二幕情节解读2.人物台词和动作设计3.表演练习和彩排三、教学步骤与过程步骤一:情节解读(20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第一幕情节,导入第二幕的情境。
2.分析第二幕的内容,解读主要情节,包括阿瑞斯特与西门的对话、苏文纨与曹文轩的对话等。
3.提醒学生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为动作,准备下面的角色表演设计。
步骤二:人物台词和动作设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要场景的角色表演设计。
2.学生根据剧本台词和情节,设计角色的动作和表演方式,并进行讨论和互相分享。
3.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情绪的表达,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表演方式,提高表演的真实感。
步骤三:表演练习和彩排(40分钟)1.每个小组开始进行表演练习,根据角色的动作和台词进行排练。
2.督促学生注意台词的语调、表情和动作的配合,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调整。
3.每个小组完成初步的表演练习后,进行全班彩排,让学生互相观摩和学习。
步骤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询问学生对话剧《雷雨》的理解和体会。
2.提醒学生要继续练习和彩排,为即将来临的演出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估和反思,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与检测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实际情况评价其角色表演的准确性和表演的情感感染力。
2.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3.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对表演技巧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话剧《雷雨》的剧本和录像资料;2.PPT或幻灯片,用于情节解读和角色设计;3.班级音响设备,用于进行表演练习和彩排。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观看话剧《雷雨》的现场演出,提高对话剧表演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苏莉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复习词语、句子。
(小组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那些自然段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二人小组合作交流导学案第一题。
1、雷雨前(看课件)1)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生汇报导学案第一题)(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a、乌云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比较句子,练习“一……不……”(指导朗读)b、大风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阵大风来得怎么样?从哪个词知道?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练习“……越……越……”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课件出示这句话)(看课件)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板书:下起来----)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板书:越下越大----)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板书:渐渐地小了)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看课件)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出示雷雨后句子)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生汇报导学案第三题,课件出示。
(板书: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a、太阳b、蝉c、彩虹(你能读读描写彩虹的句子吗?通过这个“挂”字,你眼前出现的彩虹是怎么样的?)d、蜘蛛(找一找,哪个字用的特别好?为什么?“坐”字,可以看出蜘蛛的悠闲、愉悦、可爱)e、青蛙(用“……了,……也……了。
”说一句话。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快)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吧!(三)总结1、作者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这场雷雨的全过程,在作者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你可以读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你们可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全班一起合作读好这篇课文吧!(四)课外拓展这里是老师收集到的有关描写雨的句子,请小朋友读一读,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关于描写雨的句子: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3、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小朋友课外留心观察天气变化,把你观察到的景象写一写。
板书设计: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18 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后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A、天空在雷雨前后有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们好好读一读。
课件: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板书:乌云压雷雨前,满天的乌云说明乌云很多。
谁来读?乌云多吗?谁能让它多一些?乌云是黑沉沉地压下来,谁来试试?这么多乌云一起压下来,真闷啊!谁再来读?黑沉沉要读得又黑又重,你来试试?范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B、那么,雷雨后天空又怎样?谁来读?天空亮起来了,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真舒服啊!你来读!天亮起来了,看出去的一切多美呀!谁还想读一下?C、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瞧,彩虹也出来了,想看看彩虹吗?(课件)师:这条彩虹挂在天上,真美啊!板书:彩虹挂小朋友自己读一读。
谁想读?——很好听;谁来?——老师听出来了,彩虹真的很美;谁还想读?——谢谢你,你的表情和彩虹一样美丽。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条美丽的彩虹挂起来吧!(齐读)(2)雷雨前和雷雨后,还有什么也变化了?板书:蝉:不叫A、蝉啊蝉,雷雨前,你为什么不叫呀?(没有风,太热了,我叫不动了)蝉在大树上,那么多的树叶遮住了他,他觉得——(难受,太闷了)师:让我们用难受的感觉来读一读吧。
(齐读)B、雷雨后,蝉又叫了,这是为什么呀?板书:叫师:雷雨后,蝉觉得舒服多了。
蝉会怎么叫?学生学叫。
(播放录音)听到了蝉的叫声,还有什么动物朋友也叫了?学着青蛙叫一叫。
师:呱呱呱,咦,青蛙,你在叫什么呀?(课件:呱呱呱)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瞧呱呱呱,呱呱呱,小青蛙不住地叫啊叫,其他的小动物听见了,都争着出来了,老师戴上燕子头饰,瞧,谁来了,哪只小青蛙愿意和我打打招呼啊?小白兔也来了,谁愿意做小白兔?(小青蛙与小白兔上台表演)D、这时候,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出来了,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小动物,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同桌对话。
哪一对小朋友愿意上台为大家表演一下?E、雷雨后小动物们又见面了,真高兴啊,我们来读一读吧!课件:蝉叫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你们觉得他读得高兴吗?(3)雷雨前后,还有什么也变化了?生答,师板书:蜘蛛师:读读雷雨前和雷雨后写蜘蛛的句子,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同桌讨论)生:雷雨前,蜘蛛为什么要逃走呢?板书:逃生:为什么是垂下来逃走,而不是落下来逃走,掉下来逃走?师:垂下来是怎么样的?你能解决哪个问题了?我们来看看吧!观看课件:一只蜘蛛从网上一边吐丝,一边垂下来,逃走了。
A、蜘蛛在雷雨前为什么要逃走呢?它心里怎么想?课件:蜘蛛看到大风吹得树叶乱摆,想:(闪电要来了,快跑吧!)(空气真闷,要下雨了,我还是逃命去吧!)就像小朋友说的这样,小蜘蛛一边吐丝,一边垂下来,逃走了。
在危险面前,小蜘蛛多会保护自己呀!B、写字指导:我们来写写这个“垂”字吧!范写,学生在书上写。
你还能给“垂”找朋友吗?(垂柳垂直)C、雷雨后,小蜘蛛准备干什么?生:坐在网上结网为什么?生:观看美丽的彩虹生:捕捉小飞虫吃师:看到雨后的天空这么美丽,小蜘蛛又坐在网上了,它在称赞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啊,刚才自己提出来的问题都解决了。
师:小朋友,雷雨前后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呀,大自然可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想用朗读来称赞一下这位魔术师吗?(4)比较朗读:雷雨前雷雨后(同桌分工读)配乐:小朋友读得真认真啊,这样吧,男同学和女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女同学读雷雨前,男同学来读雷雨后。
可以开始了吗?三、拓展延伸:1、雷雨前雷雨后大自然的景色在我们的朗读声中变得更美了。
其实,在雷雨前后还有许多变化呢,如果让你展开想象,你会添上哪些景物,使雷雨前后的景色更美呢? (小草、蜻蜓、蚂蚁、湖水……)2、请你仿照句式说话。
雷雨前天气真热啊!瞧,;雷雨后真热闹呀! 看! 。
3、交流。
四、总结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雷雨前和雷雨后大自然的变化,小朋友把雷雨前后的景色写得多美啊,简直可以和作者媲美了,下课后,我们把它写一写,画一画。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运用”。
本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读透课文的基础上,加强语言对话的能力。
在拓展练习中,先让学生交流与“雨”有关的好词好句,通过交流,加深对雨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然后播放大雨时的课件,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把大雨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板书:雷雨前雷雨后天空:乌云压彩虹挂蝉:不叫叫蜘蛛:逃坐教后反思: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起始阶段,我让学生边结合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品词析句的学习语言的活动。
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把教室的灯关了,让学生看图: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
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
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③“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我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三、创设情境,观察、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
我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各幅图,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
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
花儿开了,小马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我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雨后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发展思维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为此,我设计以下的问题小朋友,你们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