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测试:第五单元+5.1+Word版含答案.doc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示例 六国论、语基落实1下列词句中,A 弊在赂秦(IU o )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思厥先祖父(ju e )抱薪救火(X i n) B.暴霜露(b Cl o) 如弃草芥.(jie)胜负之数.(sh U)C.燕赵之君(Y a n)洎牧以谗诛(j i)率赂秦耶(ShU d i)D.为国者(We i) 革火殆尽(ddi)S 削月割(XU e)解析A 项,“赂”应读“ I (F 。
B 项,“暴”应读“ pu ,o D 项,“为”应读“ Wei 答案CV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I ⑴亲附,亲近⑵招致⑶副词,近于⑷爱惜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思厥先祖父 B.子孙视之不甚惜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解析A 项,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B 项,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古今同 义。
C 项,颠覆:灭亡。
今义指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
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第五单元•即时巩固D 项,故事:先例。
今义指真①秦以攻取之外②以有尺寸之地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4下列对“以”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解析①介词,用、凭。
②连词'表承接矢系'而。
③连词,表示目的,来。
④介词,拿,用。
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优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次数),存亡之理B、六国互.(相互)丧,率赂秦耶?C、洎牧以谗.(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
D、思厥先祖父,暴.(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④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A、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也相同B、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不同C、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相同D、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也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相同类型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①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⑥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⑤、思厥先祖父..之理..之数,存亡..⑥、则胜负⑦、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A、③④B、①⑦C、②⑤D、①⑥5、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兵器)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次)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不赂者以.赂者丧C、斯用兵之.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D、乃凯旋而纳.之(收藏)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而皆背晋以归.梁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以一少牢告庙..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12、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梁,吾仇也B、请其矢,盛以锦囊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辞婉。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高中语文第5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纸上的竹吕峰古之文人雅士与气节之士,大抵都爱竹,所谓“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在我看来,竹生长于山野之间,挺拔苍翠,自有一种洒脱俊朗之姿与清冷之气。
节象征节操,中空则虚怀若谷,正因如此,几千年来,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所以我不仅爱山野之竹,亦爱纸上之竹。
画墨竹起于唐代,据说吴道子、王右丞都是此中妙手,但未见他们流传的作品。
宋代最有名的要数文与可,苏轼曾对他称赞备至,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为文与可所画的偃竹题了此文,千百年来引用者甚多。
所谓胸有成竹方能画竹,无疑是一种行家的见识。
其实苏轼也是极擅画竹。
他画的竹子,个性十分强烈,有着浓厚的禅味与浑然天成的真趣,所谓“东坡竹之庄子”、“妙而不真”,即只求神韵,不必求其形似。
米芾曾在《画史》中记载苏轼画竹的情形,说:“子瞻做墨竹,从地一直起自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可见苏轼的艺术观与他的文学观是一致的,那就是崇尚“行云流水”式的自然之道。
元代有赵孟頫、李息斋、吴仲圭诸人,都以画竹出名,但以吴镇的竹子画得最好,能穷极变化、神形兼具,能和文与可相媲美。
明代的马守真、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竹圣手。
尤其是郑板桥的墨竹,风骨神采,写画描摹,古今无出其右者。
郑板桥一生最喜欢画兰草与竹,兰为花中君子,竹为气节象征,这里面自然寄寓着他愤世嫉俗的孤标傲岸的情怀。
他的兰草有书法味,他的竹子有超逸气,瘦劲凄寒、叶如刀戟。
一幅墨竹,间以怪石幽兰,在风中挺立,铁划银钩,迥然写出人性的倔傲出尘。
曾在一家博物馆见过他的一幅墨竹图,三两竿瘦竹崛立风中,枝叶如戟,似闻啸叫之声,竹根深深扎进石隙中去,万物凄迷,唯竹挺然,不曲不弯,仿佛是郑板桥灵魂的独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雪(bào)?洎(jì)?尚飨(xiǎnɡ)B.仇雠(chóu)?沾襟(zhān)?子嗣(sì)?怙恶不悛(hù)C.万乘(chénɡ)?筼筜(yún?dānɡ)?蜩蝮(tiáo)?反间计(jiàn)2AC3AC4A5AC6A“唐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记叙了他和文与可的深厚情谊。
C.《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唐朝散文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称韩文公。
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自称蜀人。
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写的一部书。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5分)。
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7.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8AC9AC10A11.与A㈠?而不免于死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五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
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于管理。
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
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
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
“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明承元风,逐渐强化。
《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
《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喈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
高明感于蔡伯喈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
理学家丘溶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
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高中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试题(共16页)
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gǔdài)诗歌散文欣赏?〕(时间是:150分钟总分:150分)一、(15分,每一小题3分) 1.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A.险峻.疏浚.逡.巡俊.俏怙恶不悛.B.亵渎.案牍.黩.武牛犊.买椟.还珠C.骁.勇妖娆.饶.恕缭绕.百折不挠.D.枢.纽讴.歌老妪.抠.门呕.心沥血解析:A.逡—qūn,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B.均读dú;C.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枢—shū,讴—ōu,妪—yù,抠—kōu,呕—ǒu。
答案: B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圆舞曲老牛舐犊夙兴夜寐B.真缔舶来品目不暇接怙恶不悛C.誊写肇事者门可落雀抵足而眠D.讴歌拌脚石佶屈聱牙谈笑风生解析:B项中“缔〞应为“谛〞;C项中“落〞应为“罗〞;D项中“拌〞应为“绊〞。
答案: A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可刘教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的问题。
②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展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píngjià)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
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在根底教育中承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有资格承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以致只要/就B.质疑/置疑以致只要/就C.质疑/置疑以致只有/才D.置疑/质疑以致只有/才解析:“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疑心(用于否认)〞。
“以致〞和“以致〞都是连词,都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
“以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高中语文 5单元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户牖.(yǒu)遽.去(jù)梏.扑(ɡù) 尚飨.(xiǎnɡ)B.缣.素(jiān ) 无间.(jiàn)曝.书画(pù) 晷.刻(ɡuǐ)C.牵累.(lěi) 绞缢.(yì)痼.疾(ɡù) 斫.轮(zhuó)D.噬啮.(niè) 草芥.(jiè)反间.计(jiàn) 自古洎.今(zì)【答案】D(D项,“洎”应读“jì”。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贿赂珍馐后嗣提要勾玄B.收敛尚飨荟萃抱薪救火C.曝晒痼疾桎梏磬竹难书D.树梢靡丽匮乏黄梁美梦【答案】B(A项,勾—钩;C项,磬—罄;D项,梁—粱。
)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
B.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吊祭。
C.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D.今日罹.此果报罹:遭到。
【答案】B(吊—抚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韩愈,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南阳)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C.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
善画山水,尤善画竹。
D.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明初著名散文家。
【答案】D(方苞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
)二、(9分)读下段文字,回答5~7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无答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word无答案)一、文言文阅读(★★★★)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泷冈阡表①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泥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日:“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
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②四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戍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基平居教他子弟赏用此语吾耳熟焉故熊详也其施于处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将必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测试:第五单元+5.5+Word版含答案
介绍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一、语基落实1 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窦穴(d òu).老胥 (x ū).B.户牖 (y ǒu).矜疑(j īn).C. 刑械 (jiè).大辟 (b ì).D. 桎梏 (g ù).冥谪 (d í).遐迩(xi á).罹此果报 (l í).寤寐(wù).繁荣靡丽(mí).狱讼 (s òng).偶拈一则 (ni ān) .绞缢 (y ì).不羁晷刻 ( ɡuǐ).分析 B 项, “靡”应读“ mǐ”。
C 项, “械”应读“ xi è”。
D 项, “谪”应读“ zhé”。
答案 A2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与饮食之气相薄.薄:迫。
惟大辟无可要.要:挟制。
B. 俾困苦不行忍俾:使,让。
.文书下行直省, 多潜易之.C.行刑人先俟.于门外然犹质其首质:购置。
.D. 作自挽诗 , 每欲引决..不次光阴次:摆列。
.易:改动, 改动。
俟:等候。
引决:自裁,自杀。
分析 C项, 质: 抵押。
答案 C3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旁四室则无之, 而系囚常二百余.见死而由窦出者 , 日四三人.B.主缚者亦然.其上闻及移关诸部, 犹未敢然.C.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犹思摹拓二王, 以流传后代.D. 因想余平生.因《石匮书》未成, 尚视息人间.分析 A项,而: 连词, 表转折 , 但是/ 连词, 表顺承 , 就。
B项,然:代词 ,这样。
C项,以: 介词,表原由 ,因/连词,表目的 ,来。
D项,因: 副词, 于是/ 介词, 由于。
答案B4 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C. 吾辈无生理矣..D. 为标准以警其余..; 今义 : 陌生人。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测试题(人教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8小题,24分)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违(wéi)背省(xǐng)亲遐迩(ěr)老胥(xū)B.户牖(yǒu)俳(pái)优勖(xù)勉窦(dîu)穴C.矜(jīn)疑骈(pián)文俾(bǐ)使大辟(pì)D.日晷(guǐ)反间(jiàn)罹(lí)难绞缢(yì)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其又何尤(怨恨)②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B.①是(这)疾易传染②请其矢(取出,带有表示恭敬的意味)C.①与饮食之气相薄(迫)②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D.①贫亦罄(尽)衣装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追究根源)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B.①主缚者亦然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5.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皆利系者之多利:获利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剂:(财产的)等差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捆绑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二、阅读理解(共9小题,36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9—12题。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第五单元+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五(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lù)草芥.(jiè)病殁.(mò) 不省所怙.(ɡū)B.尚飨.(xiǎnɡ) 迩.年(ěr)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C.诘.问(jí) 矜诩.(xǔ)告罄.(qìnɡ) 摩肩接踵.(zhǒnɡ)D.桎梏.(ɡù) 酒酣.(hān)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解析:A项,“怙”读hù。
C项,“诘”读jié。
D项,“靡”读mǐ。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凋弊妻孥啮齿雕虫小技B.颠覆伫想羁绊黄梁美梦C.曝晒希冀逸豫瓮牖绳枢D.坟茔陨命日晷卖官鬻爵解析:A项,弊-敝。
B项,梁-粱。
D项,陨-殒。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解析:丧:失去。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解析:A项,当-倘。
B项,敛-殓。
D项,少-稍。
答案:C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①“在”,介词;②“而”,连词;③“被”,介词;④“成为”,动词。
答案:C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C.可谓智力..孤危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解析:A项,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爷爷。
最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雪(bào)洎(jì)尚飨(xiǎnɡ)B.仇雠(chóu)沾襟(zhān)子嗣(sì)怙恶不悛(hù)C.万乘(chénɡ)筼筜(yún dānɡ)蜩蝮(tiáo)反间计(jiàn)D.桎梏(kù)主谳者(yàn)日晷(ɡuǐ)缣素(jiān)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痼疾告罄颠覆以衲报裘B.坟茔誊写沉溺兔起鹘落C.逸豫凯旋锦囊革灭歹尽D.贿赂弥繁俳优报薪救火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南宋时期散文家。
他和儿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中。
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记叙了他和文与可的深厚情谊。
C.《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唐朝散文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称韩文公。
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自称蜀人。
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写的一部书。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5分)。
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练习题一、 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请归取其孥(n ú) 形单影只(zh ī) 不省(x ǐng )所怙(h ù)B 、乃能衔(xi án )哀致诚 虽万乘(sh èng )之公相 丞相薨(h ōng )C 、其余奴婢(b ì) 呜呼哀哉!尚飨(xi ǎng ) 中年兄殁(m ò)南方D 、并令守汝丧(s àng ) 闻汝丧(s àng )之七日 吾不以一日辍(chu ò)汝而就也2、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B .六国互丧,赂秦耶率:全都,一概不能独完:完整.诸侯之所大患:担心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率完患厌⎧⎨⎩⎧⎨⎩ C D .始祸焉速:招致牧以馋诛洎:等到.胜负之数:天数、命运与秦相较当:如果速洎数当⎧⎨⎩⎧⎨⎩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B .不战而强弱胜负判矣战败而亡,诚不得.以地事秦,抱薪救火刺客不行,良将在已已犹犹⎧⎨⎩⎧⎨⎩ C D .燕赵之君,有远略至丹以荆卿为计,速祸焉.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不在战矣至于颠覆,理宜然。
始始固固⎧⎨⎩⎧⎨⎩ 4.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B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C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5.下列各句中“与”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与嬴而不助王国也C.则与斗卮酒D.失其所与,不知6.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B.举以予人C.举世无双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7.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学不可以已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B.与其所以失之者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10、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辰溪一中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命题田小成一、文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盛衰(shuāi)勖(xù)勉契(qì)丹燕(yàn)王B.祭祀(sì)锦囊(náng)牲畜(chù)仇雠(chóu)C.泣(qì)下沮丧(sàng)所溺(nì)俳(fēi)优D.少(shǎo)牢教坊(fāng)薨(hōnɡ)自度(duó)曲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封不动B.与尔三矢/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负隅顽抗3、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A.抑本其成败之迹/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B.举天下之豪杰/ 举国欢庆C.抑本其成败之迹/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5、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此三者,吾遗恨也③梁,吾仇也④请其矢,盛以锦囊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⑦智勇多困于所溺A.①④⑤/②③/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 曷(何)其有极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 其信然(真实、确实)邪D.比(等到)得软脚病/ 抱无涯之戚(欢乐)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B.衔哀致诚/ 将成家而致汝C.始速祸焉/ 吾之子始五岁D.克敌制胜/ 不克蒙其泽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所谓天者诚难测”中的“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诚B.诚知其如此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帝感其诚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的确知道已这样,虽然有拥有万乘车辆的公卿宰相的高位,我也不愿和你离开一天而去就任这个职务B.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唉!这些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D.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10、与“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中的“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沛公然其计,从之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器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积于忽微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岂独伶人哉C.①入于太庙/ ②而皆自于人欤D.①自然之理也/ ②莫能与之争二、文段阅读(共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每题3分)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③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12、下列句中“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与可以书遗余 B.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第二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B.选文通过记述文与可与作者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C.苏轼详写了自己和文与可的诗画交往,尤其对于当时二人开玩笑的诗句记述得完整有趣,表明了对文与可的怀念D.选文第二段在叙写写作情景的同时,含蓄的表达了和文与可有着深厚的情谊14、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B.本文语言平实自然,极富生活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C.选文第一段记述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为了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映衬,这是以喜写悲﹑以乐衬哀的写法D.选文第二段借用曹操和桥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和文与可情谊的深厚(二)读下列甲乙两段文言,回答15——18题(每题3分)【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1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选出意思用法不同的一组A.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B.而心识其所以然/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C.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振笔直遂D.少纵则逝矣/ 宾客意少舒16、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涵了这样的道理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D.[甲]文以竹的生长情况说明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道理;[乙]文道出了“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原因17、 [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这个意思,[甲]文中是怎么说的?18、[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请用原文写出这些毛病是什么?(三)读方孝孺的《深虑论》,回答19——23题(每题3分)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借鉴)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封邦建国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兵革:兵器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治乱:治理乱世D.笼络当世之务笼络:包揽2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②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B.①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使力弱而易制C.①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D.①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21、以下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训,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却因放弃了兵器而失去天下B.汉代吸取秦的教训,镇压了王国叛乱后,又把郡县制恢复为封建制,从而稳定了政局,安定了天下C.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结果导致宋代军队战斗力很弱,被周边政权所困扰D.魏代和晋代,因为能够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积极改进他们的统治策略,因而都有效避免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危害22、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2)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24题(4分)寒食①寒食寄京师诸弟孟云卿韦应物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24、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写作(35分)25、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答案:1、B(A、Yān,C pái,D shào ,dù)2、C你的(A推究/原来;B给/替;D背着/凭借)3、B全(A探究/原本;C或者/控制;D一寸的百万分之一/没有)4、D(名词作状语,向东其余三项皆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用匣子装/取道/筑舍)5、A(分别是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6、D(近,近来/悲伤,忧伤)7、C(才A知道/探望,B表达/使……来,D打败/能)8、C(确实A诚意,B果真,D诚心)9、A10、A(这样B的样子,C认为……正确,D但)11、B(①语气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A①介词,被②介词,在;C①介词,到②介词,从;D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12、C(丢失其余三项皆为“赠送”)13、D(是直抒胸臆)14、A(没有议论,原文第一段主要用的是议论)15、C(于是/进A在,B这样,D稍)16、D(未指出原因)17、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18、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19、C (治乱:安宁与动乱)20、D(A从,在/被;B却,表转折/表顺承;C以,凭借/来,连词表目的;D所字结构,所动词,表示这个动词所涉及的对象)21、C (A放弃了兵器错;B汉代发生王国叛乱是在封邦建国之后,政局也并非因此而稳定;D“有限避免”,文中并未提及)22、B(A不是因为智慧有限,如果失去民心,有违天道,任何智谋都是没有用的;C根本原因不能说是策略的失误,而是民心向背问题;D一定能找到为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文中无根据,上天不想灭他错,而是上天不想立即灭他)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译文: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得分点:稍、剖析、分各1分)(2)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译文: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得分点:岂、工、活、1分)24、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参考译文: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亚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丈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丈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利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限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希望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