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教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完善,教育领域中,怎样发挥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致力于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研究,并从各种角度、各种层次上分析人格养成的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心理学观点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领域的高度认可。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有关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基于此,在对健全人格涵义及健全人格的决定性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立”进行了实证分析,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关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
通常,一个人具备健全的人格,具有以下这些特点:1.能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乐于学习、积极工作,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2.人际关系良好,具备一定的团队战斗精神,善于跟他人沟通和合作;3.能正确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能做到充分了解自己,并做到自尊自爱;4.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当下的生活,并积极主动地做好未来生活的打算;5.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身所遇到的挫折,并能做好自身不良情绪的调控,让自己一直处于最佳心境状态。由此可见,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学生,不仅能以正面的态度来看待他周围世界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而且对于他自身所面临的顺境、逆境,也能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不管是在他的现在、还是在他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总力求让自己做一个自尊、自立、自强的幸福进取者。
二、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心理
学生人格养成是教育环节的重要目标,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健康成长和立身处世的基本素质,对于学生而言,怎样处理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困难、处理交际问题、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都是人格养成的重要内容,学生要有健全人格的意识,养成自己积极的态度,坚毅的品格,用正面的态度和观点去看待世界、健康成长。人格的养成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也是立身处世的本领。只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顺利的成长,不会产生偏激的观点和想法,不会有偏激的行为,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为国家添砖瓦。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应该成为教育年纪的基本教育问题,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中重点突出学生时期,特别是初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对他们原本的观念或者生活产生冲击或碰撞,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多数青少年叛逆的青春期,学生开始意识到很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开始养成独立的人格,开始形成个人的道德观念,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新的意识和新的看法。这个时期最应该重视人格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格素养关系着一个人的品德养成,学生的品德是其成就事业的杠杆。良好的个人品德本应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在德育课堂和各种公开场合,我们推行高标准的一极,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培养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道德品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学生健全人格的本质特性心理
(一)積极性,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并开始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快乐是儿童对自己的力量产生乐观和信心的源泉,是他们同周围世界建立丰富多样的实际关系的前提。”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增强积极情绪体验是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学生健全人格应该是“真、善、美”的体现,对未来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面对挫折与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朝自己的理想奋进。核心素养下健全人格明确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充分体现了健全人格的积极性特征。2.主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基础,任何间接经验或外部环境只能起到借鉴和影响的作用,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主动性。核心素养框架中提到健全人格的核心标准是自信自爱,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能调节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等,体现了健全人格是一个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人格的健全,也应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搭建桥梁和支架,让学生积极主地去挖掘自身的潜力与价值,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到达自我成长的目的,这才是健全人格的关键。3.发展性,事物总是发展的,人格也不例外。人格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格的塑造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逐步健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学习环境、思维、个性、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变化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学校应根据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按年龄按学段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帮助各年龄段圆满完成人格发展目标。同样也应该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衡量学生人格的发展是否健全,不仅要分析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更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评价体系做出科学的调整,体现人格发展的特性。
四、学生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一)生物遗传基础,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离不开生物遗传基础的作用,目前的很多的研究,涉及遗传对人格养成的影响,用以探究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关于遗传因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显著的成果,很多研究者将研究方向集中在神经症状、人格障碍等心理疾患的生理机制,这些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深刻地理解健全人格的问题。2.人格基础,人格本身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概念很模糊的词语,涉及很多人们常说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化。人格具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情趣、心理、兴趣、态度、价值观念、性格等,其反映在人的行为中,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督促着人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健全人格培养需要有正确的人格基础和准确的价值观念,只有正确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正确的人格素养。乐观的心态是面对生活,健康生活的基础原则,只有秉持乐观的精神,只有把握正确的人格态度,才能抵抗生活的压力,解决生活中的挫折,坚持正确的、健康的人生方向。3.文化基础,不得不承认,人格养成与文化基础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已久的优秀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和人格养成,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人格养成方向,所以培养人格健全,要注重文化的引导和熏陶,要以文化的高度要求人们立身处世的方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去协调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思维方法。年轻人要积极地去接触不同的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悠久的文化智慧,去领悟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方法。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智慧,很多为人处世的哲学和态度对当代的很多青年的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五、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思维认知自我
积极心理学更多注重的是对自我进行更加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同时要以积极的思维来认知自我,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培养自身的正能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分析自我,并作出科学的评价。现阶段,由于很多学生自身的自我意识发展并不完善,极易出现我意识异化的现象,非常担忧、恐慌,这样很多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最终也就出现了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认知自我、面对未来,充分做好自我管理,同时要充分结合实际状况来进行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以此更好地实现学习自理、生活自理。
(二)开辟一条现实路径,活动活动再活动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健全人格是在社会生活包括学校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我们要注重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诸如,组织示范性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道德榜样的感召与引领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转化为符合社会道德准则与规范的行为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娱乐,如校园艺术节、校园创客节、校园科技节、校园体育节,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陶冶情操,涵养道德观念,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成健全人格;组织心理咨询、人生规划等健康教育活动,积极进行心理预防,引导学生协调好欲望与目标、动机与行为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对人格缺陷者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使其不断完善人格。即使是学科教学活动,也应充分挖掘教材所包含的人格内涵,加以刻意放大、有效渲染,以增强教学活动的人格影响力与塑造力。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徳的,只有这种行为方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