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论文

摘要:杜威说:“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的工具,首要的工具,最审慎的工具。”总之,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是教育的第一宗旨。必须完善高校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才能很好健全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这样,以人才的健康成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的阐述

人格,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mask),其字意为“剧中角色”。从词源上讲,“Personality”(人格)是用面具进行的角色表演,是指人从自身筛选出来的公布于众的某些侧面,即向外展现的特质。从心理学的意义上看人格,人格既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行为及其表现,也包含内在的心灵与精神状态,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整体状况与方式,是人的心理与行为特质的总和。

健全人格则表现为人在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所表现的作为人的较理想的状态。因此,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具备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正确的人生态度,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调节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公德意识,乐于求知创新。

2 高校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布贝尔在他的《品格教育》中提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品格”。人格教育的主体既是个体自身,也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而对大学生来说,高校的教育往往起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

2.1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我教育,提高个体的自我

协调、自律能力。

2.1.1 树立正确、适当的目标,培养上进心。大学生想要树立正确、适当的目标,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如现在的你属于什么样的位置?今后的你要做什么?给自己定位好,才能找准自己在大学里的方向。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能使自己避免在面对各种现实与理想落差中迷失,在压力和挫折中一蹶不振。同时,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乐观、进取地完成自己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2.1.2 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建立良好的自控机制。古语有云: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才能客观评价自我。在评价自我的过程中,既能肯定自己的优势,又能承认差距,这样既能悦纳自己,避免无谓的挫折和打击,又可以赏析他人,取长补短。自我评价恰当同时还可以有效把握自我,学会合理情绪调节,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1.3 丰富知识,勇于实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塑造优化人格的过程。大多数大学生人格缺陷往往源于知识的缺乏,无知容易令个体产生自卑、冲动、狭隘的心理。丰富知识不仅可以令人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增长才干,还可以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大学生应该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培养自身对事物的独到见解,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同时,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勇于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团体意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能体现个人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高自信心。

2.1.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当乐于与他人交往,与别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为他人悦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发展。

2.2 以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

2.2.1 创造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所大学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其实也是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的浓缩及融合,形成独特的校风,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2.2 建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师生长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趋同性群体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其外化为学校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对大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而积极、优化的学校舆论导向同时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约束、调节和激励作用。

2.3 完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2.3.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改变思政课堂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外部灌输和开发人自觉性结合、美育教育渗透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2.3.2 注重社会实践,摆脱思想道德教育纯理论在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其独特的环境下,在他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的社会实践表现为人类从现实中汲取理想,然后又化理想为现实的过程。而这个社会实践的过程既是社会改造主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理想、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因此,高校应丰富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形成自我肯定、自我价值的意识。还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成因,有针对性地组织人格偏差的大学生进行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格素质。

2.3.3 坚持以人为本,把道德教育思想深刻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作用。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各

项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提高法律、法纪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个体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导致的个性差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系统。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的模式,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4 提高教育者的人格素质,充分发挥教育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作用。

2.4.1 学校应注重对教育者的人格素质培养和提高,建立起人格素质考核的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高校的教育者的人格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成败。目前各高校对教师招聘门槛的提高主要局限于学历、职称及专业素质水平,对教师人格素质的评定仅仅是通过理论考试来决定是否合格。这样就造成应聘者的人格素质停留在应试的层面,无法真正达到师者该具备的德范。而学校内部大多只注重对教育者的业务水平考核,对教育者的专业素质考核机制极为完善,但对教育者人格素质考核却尚未成型。这就造成了大量教师忽视了自身人格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人格教育造成的影响。

2.4.2 教育者自身也要注重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务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素质能力,必须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