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常规护理
一例颅内血肿的护理查房
一例颅内血肿的护理查房作者:刘兰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722.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067-021简介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
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的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2护理评估现病史:患者,邹木水,男性,50岁。
家属代诉“因骑摩托车不慎摔跤致使昏迷、呕吐胃内容物多次,伴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7小时”。
门诊于2012-8-21-9:00以“脑外伤”而收住我科。
首测体温36℃,脉搏85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6/95mmHg.患者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急性病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对光反射迟钝,后顶部见直径2㎝头皮血肿,四肢有不自主活动,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左肘部见多处挫裂伤,遵医嘱Ⅰ级护理,通知病危、禁食、心电监护,持续给氧,留置导尿,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降压、止血对症治疗。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血压不详,不规律口服降压药治疗。
患者家庭和睦。
家庭条件一般,已参加新农合农保,于三年前戒烟酒。
辅助检查:8月21日1.头部CT示“额顶叶脑挫裂伤并血肿”。
3护理诊断3.1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与血肿压迫脑组织有关预期目标:生命体征正常,无颅内高压症状出现护理措施3.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3.1.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予降颅压、止血药的使用,输液不要过快或慢,以40-50滴/分为宜,脱水剂除外,并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3.1.3安置舒适卧位,抬高床头15-30°,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护理评价: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无颅内高压出现3.2清理呼吸道低效-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预期目标:病人无喉部痰鸣音,无呼吸道阻塞及窒息发生护理措施3.2.1呼吸道通畅,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
何 画珍
颅 内血 肿 清 除 术后 常规 护 理 与 整 体 护 理效 果 的对 比分 析
・
63・ 4
颅 内血肿 清 除术后 常规 护理 与 整体 护 理效 果 的对 比分析
何画珍 , 谢春香 [ 摘 ( 广东省五华县人 民医院 , 广东 五华 5 4 0 ) 14 0
住 院时 间 长 者 3 d 短 者 8 , 无 后 遗 症 。 对 照 组 选 用 同 时期 0, d都
体分泌 , 增强麻 醉效 果。⑤备好 麻 醉床及 床旁用 物 , 如氧气 、
吸痰器 , 管切开包 , 气 血压计 , 床边 引流瓶等 。便 于术后护理 。 12 2 加强术后临床观察 : 术后 回房时应 了解麻醉 方式及 .. ① 手术过程 , 患者应取 头高 ( 抬高 床头 2 。 健侧 卧位 , 0) 以免脑或
预 期 效 果 。采 用 不 同 方 法 了解 病 人 的 心 理 活 动 状 态 , 心 体 细 会 琢 磨 对 护 理 的 要 求 , 咐 病 人 协 助 做 好 各 种 术 前 准 备 。 说 嘱 话 的 口气 要 诚 恳 、 切 、 亲 自然 J 。
有效的治疗方法 , 采用 传统的外科 颅 内血肿 清除术 进行手 多
术治疗 。而 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就显得更 为重要 。现将 2 0 05
年 4月 至 2 0 0 6年 7月 期 间 在 本 院 神 经外 科 行 颅 内 血肿 清 除 术
的所有病人 , 据其 采用 护理方 法的不 同分 为整体 护理组 和 根
常 规对 照组 , 对 两组 的护理 效果 进行 综合 性 的对 比分析 。 并 现报告如下 :
死亡 9例。3 3例行开颅血肿 清除术 , 清除血 量最多 2 0 l少 3m , 者 6m , 0 l住院时 问长者 4 d 短者 1 d 0, 0。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事业、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剧增等,致创伤人数的日趋增加,颅脑损伤占全身外伤的第二位。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具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因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颅脑外科病人术前多伴有颅内压增高、脑血流改变、内分泌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性,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中出血多,导致对病人的打击远远超过一般外科,使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颅内血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术后如能加强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妥善医疗,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使病人转危为安,尽快渡过手术关。
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龄15~72岁。
发生血肿7例,占4.5%。
其中发生于扩大的翼点开颅术后2例(硬膜外);高血压脑内出血清除后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再次出血3例;凝血机能差者1例(硬膜下);外伤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清除后1例(硬膜下)。
2例较小的血肿在CT复查时意外发现,经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效果较好;3例行血肿清除术痊愈出院,1例突发脑疝,在行开颅探查过程中死亡;1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因脑血管硬化加之体质太差,家属不同意手术清除血肿而死亡。
2.临床表现血肿常发生于术后24h~48h内,半数以上在12h内,2/3在3h内,临床特征为急性颅内压增高。
2.1 幕上血肿可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头痛出现或加重,但老年、小儿不明显;出现术前和术后即刻均没有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瞳孔散大,表明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2.2 幕下血肿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明显且多伴有呕吐,常很快呈现呼吸减慢、节律不规则等脑干受累症状。
3.病情观察3.1 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改变是术后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大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脑供血障碍、脑疝或脑干受损。
颅内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颅内出血一、定义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
当颅内出血聚集于颅腔内一定部位而达相当体积,对脑组织构成压迫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8%~10%,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它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EDH)。
②硬脑膜下血肿(SDH)。
③脑内血肿(ICH)。
二、临床表现①病史:受伤经过,有无意识丧失,丧失时间。
是否恢复,是否再度发生意识丧失等。
②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跨越脑膜中动脉骨管沟等原因造成硬脑膜中动脉及颅骨板障静脉、静脉窦等出血。
随着血肿的扩展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患者意识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随后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伴随进行性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③硬膜下血肿:出血可来自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由于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动脉破裂造成。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急性硬膜下血肿局部症状类似硬膜外血肿,但患者中间清醒期不明显。
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慢,患者逐渐适应,症状不典型,而且多变。
④脑内出血:多与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形成复合血肿。
常与脑膜下血肿一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
由于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脑疝发生。
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等。
⑤辅助检查:通过X线片、CT或脑扫描等检查结果,可了解脑损伤的程度及血肿的位置。
CT可直接而全面了解脑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等;MRI扫描可比CT更清楚地显示散在小量的出血。
腰椎穿刺可了解有无出血和出血的程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诊,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刻明确诊断,目前辅助检查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种,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影像学检查因为其具有时间短、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①头颅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1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脑出血的病理演变过程,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时第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颅内血肿及其术后医疗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瞳孔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状 和对光反射情况,有助于判断颅 内血肿是否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
症。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肺部感染
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 染,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心理辅导
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颅内血肿
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THANKS
感谢观看
测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05
颅内血肿的预防与健康教 育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导致颅内血肿 的潜在疾病或异常情况。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颅内血肿的重 要因素,保持血压在正常范
围内有助于降低风险。
避免头部外伤
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头部外 伤的活动或环境,如参与
高风险运动或工作。
颅内血肿及其术后医 疗护理ppt课件
目录
• 颅内血肿概述 • 颅内血肿手术治疗 • 颅内血肿术后医疗护理 • 康复与预后 • 颅内血肿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01
颅内血肿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血肿是颅内出血后形成的肿 块,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和脑组织 受压。
分类
根据血肿位置可分为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按发 生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血肿。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
预后评估
功能评估
01
定期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了解其恢复情况,为后续的康复计
医院神经外科头皮血肿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头皮血肿患者护理常规
头皮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可使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
头皮出血常在皮下组织中、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形成血肿。
一、血肿的处理
1.皮下血肿: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较小血肿亦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
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病人必须间隔1~2天穿刺1次,以防血容量不足引起休克。
注意观察血肿范围是否缩小。
3.骨膜下血肿:早期以冷敷为宜,但忌用强力加压包扎,以防引起硬膜外血肿,应在严格备皮后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
较小的骨膜下血肿同皮下血肿处理办法。
但婴幼儿骨膜下血肿易形成骨囊壳,应及时穿刺抽吸,在严密观察下小心加压包扎。
二、并发症的观察
1. 颅内血肿:对血肿范围广、可能合并颅骨骨折及颅脑损伤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
2.休克:新生儿发生帽状腱膜下出血,易引起失血性休克,适当补充血容量。
3.感染:观察体温的变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三、健康教育
1.嘱病人及其家属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2.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掌握并发症的观察要点。
硬膜下、外、脑内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头部内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中医护理常规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间接损害所造成的。
等。
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危、变化快。
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
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属中医的“头部内伤”范畴。
【临床表现】1.较轻的病人可表现为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轻度头痛、头晕、呕吐。
2.稍重者可有较剧烈头痛、头晕、反复呕吐、精神淡漠、不愿说话甚至嗜睡。
3.重者昏迷或深昏迷,严重躁动或完全不动,频繁呕吐,频繁或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出运动区及脑干的损害;如有偏瘫或截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提示脑疝形成;严重损伤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接近或已进入脑死亡。
4.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护理】一、临证护理(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漏,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等。
2.病人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
(2)意识进行性障碍:如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微细欲绝,呼吸深慢或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5)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
(二)一般护理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室温宜22℃~25℃。
3.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
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脑肿胀,降低颅内压。
颅前窝骨折病人神志清醒时,采用半坐位,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小时,稳定后再根据医嘱酌情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
3、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
4、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生。
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3、颅内压增高清醒者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15—30度),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
4、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5、外伤性癫痫者按癫痫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等)为宜。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可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颅骨缺损者应戴好安全帽外出,并有家属陪护,防止意外发生)。
3、告知患者颅骨缺损的修补时间一般在脑外伤术后的半年后。
4、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颅内血肿健康宣教
颅脑血肿护理1.体位护理:采取头高位,床头抬高30°,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回流。
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
2.高热护理:高热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做积极处理,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
保持室温于28-30℃,室内应空气流通,并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袋置于腋下、腹股沟等处,或用冰帽降温。
注意用冰袋降温时要外加包布,避免发生局部冻伤。
药物降温时应注意出汗量,大量出汗可引起虚脱。
高热时还需注意补液,并注意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3.营养补充: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耗氧量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因此应注意补充高能量。
重型脑外伤患者会因肠蠕动减慢、排便反射被抑制或卧床等原因发生便秘,而便秘会引起腹痛,腹胀,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能因用力排便而诱发脑疝。
所以保持大便通畅也非常重要。
4.治疗原则: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可于急诊室留观,进行头皮损伤的清创、缝合等,必要时对症处理和行颅脑CT检查。
中型颅脑损伤应住院治疗,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并随时行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尽早手术或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抢救脑疝。
颅脑损伤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伤后1周)、过渡期(伤后1-2周)、康复期(3周以后)。
急性期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抢救病人的生命,并通过急诊手术及早期适当药物治疗,减轻和避免继发性颅脑损伤,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对于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但现有的医疗措施并不能改变原发性损伤。
过渡期主要应注意是否有新的病情变化出现,及时处理,并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期主要是针对脑损伤的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一般颅脑外伤的治疗包括:手术清除血肿、减压、清创等,脱水治疗,亚低温治疗,神经保护剂及神经营养剂治疗,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康复锻炼,抗癫痫,颅骨修补等。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前言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和照护。
护理常规1. 临床评估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2. 低头位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常需要采取低头位,以减少颅内压力。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保持正确的低头位,避免过度低头导致褥疮等并发症。
3. 引流管理脑外血肿患者需要进行引流处理,以减少颅内血肿的增加。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引流管及其周围的积液,确保引流畅通。
4. 头部抬高除了低头位外,患者的头部应保持抬高,以促进脑外血肿的吸收。
护理人员应在床头垫高一定高度的枕头,使患者头部保持适当抬高的角度。
5. 体位转换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需定时进行体位转换,以避免长时间处于固定的体位造成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期进行体位转换。
6.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告知医生。
7. 康复护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康复护理工作,包括进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工作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供护理人员参考和借鉴。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按颅脑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了解患者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准确判断病情。
评估是否有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结合CT结果判断血肿大小。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同开颅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体位。
拔除引流管后抬高床头15°~20°。
(2)术日禁食,以后遵医嘱给予饮食。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颅高压征象,预防脑疝发生。
(4)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及颜色。
(5)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6)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和适当的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保持情绪稳定,自发性出血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忌烟酒。
2、注意休息,1个月后复查CT。
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
【观察要点】
1、急性、亚急性者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脑疝。
2、慢性者注意颅内压增高症状,视力减退、精神异常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1)观察病人头痛程度有无进行性加重。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
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
1.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概念】
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严重、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护理评估】
1、病人意识状态。
2、病人有无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并发症。
3、术后血肿复发的可能性。
【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
2、颅内压增高者,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3、术后注意病情变化,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效果并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复发迹象。
4、术后放置引流管应采取头低足高位。
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压过低。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饮食。
2、指导患者勿牵拉、扭曲、折叠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颅内血肿护理试题及答案
颅内血肿护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颅内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A. 脑肿瘤B. 脑出血C. 脑梗塞D. 脑外伤答案:D2. 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 头痛B. 呕吐C. 意识障碍D. 低热答案:D3. 对于颅内血肿患者,以下哪项护理措施是错误的:A. 保持头部抬高B. 避免剧烈活动C. 鼓励患者多说话D. 观察生命体征答案:C4. 颅内血肿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的指标是:A. 血压B. 心率C. 呼吸频率D. 所有选项答案:D5.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护理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规护理:A. 伤口护理B. 预防感染C. 鼓励患者立即下床活动D. 观察神经功能答案:C二、多选题6. 颅内血肿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的体征包括:A. 意识状态B. 瞳孔变化C. 肢体活动D. 语言能力答案:A, B, C, D7. 对于颅内血肿患者,以下哪些护理措施是必要的:A. 保持安静B. 限制液体摄入C. 定期翻身D. 预防压疮答案:A, C, D8.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可能需要的护理措施包括:A. 监测颅内压B. 监测电解质平衡C. 预防肺部感染D. 心理支持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颅内血肿患者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答案:正确10.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可以立即恢复正常饮食。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1. 简述颅内血肿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
答案:颅内血肿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立即呼叫急救服务,保持患者平静,避免头部移动,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2. 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答案: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应包括: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变化。
五、案例分析题13. 患者,男,45岁,因车祸导致颅内血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但术后第三天出现发热,体温38.5℃,请问作为护理人员,你应该如何进行处理?答案: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发热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多发性颅内血肿护理查房PPT课件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 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预示着病情的变化,需 要及时反馈给医生。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情 绪。
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恢复过程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照护 。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员?
患者与家属
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需要积极参与护理决策。
教育患者和家属有关病情和护理要求,提高 他们的依从性。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员? 多学科合作
与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等专业密切合作,优 化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案。
跨专业合作能够更全面地解决患者问题。
建立定期反馈机制,护理团队之间共享患者信息 和护理经验。
及时反馈能够促进团队之间的协作与提高护理质 量。
护理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持续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持续培训,提 升护理水平。
专业知识的更新能够提高患者护理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谢谢观看
多发性颅内血肿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多发性颅内血肿? 2. 谁是护理的关键人员?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5. 护理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什么是多发性颅内血肿?
什么是多发性颅内血肿?
定义
多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在颅内出现多个血肿,可能 由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
血肿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 、神经功能等。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病 因 外伤性颅内血肿
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
! 再坚强的脑袋也是肉做的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坠落
车祸
撞击
暴力 摔倒
12
病 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
10% 血管畸形
50%-80% 颅内肿瘤
80%
动静脉血管畸形
75%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先天性粟粒样动脉瘤
13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6
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s)
▪ 由于创伤等原因,当脑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 压迫时,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s)因而形成。
▪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17
脑出血后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代偿 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出血的原发动脉
3、固脑实质破坏的程度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2、血肿扩展的方向
4、是否破入脑室
18
? 脑袋那么大,出血到底在哪里
持续性出血致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血 肿体积增大超过首次CT 血肿体积的50% 以上,或 两次血肿体积相差20ml以上者为血肿扩大。表现 为患者突然或逐渐意识障碍加深和血压持续升高。
动脉瘤或 静脉血管 畸形破裂
高血压合 并小动脉
硬化
抗凝或溶 栓治疗
脑出血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疾病定义: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为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在和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分类:1、根据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分为:(1)硬脑膜外血肿(EDH):出血积聚于颅脑和硬脑膜之间。
(2)硬脑膜下血肿(SDH):岀血集聚在硬脑膜下腔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
(3)脑内血肿(ICH):出血聚集在脑实质内。
2、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1)急性型3天内出现症状。
(2)亚急性型3天-3周出现症状。
(3)慢性型3周以上才出现症状。
硬脑膜外血肿一、病因: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硬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颞区。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一)意识障碍可以是原发性脑损伤直接所致也可以是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引起,后者长发生于伤后数小时至1-2天。
典型的意识障碍是在原发性意识障碍之后。
经过中间清醒期,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渐次加重。
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严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也可能不出现中间期清醒期。
少数病人可无原发行昏迷,而在血肿形成后出现昏迷。
(二)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头疼、恶心、呕吐剧烈。
一般成人幕上血肿大于20ml、幕下血肿大于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幕上血肿者大多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场常发生在意识和瞳孔改变之后。
幕下血肿者可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较早发生呼吸骤停。
三、辅助检查:一般外科检查外CT是最主要的辅助检查若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可有助于确诊。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五、治疗原则: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确诊明确,原则上立即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高压,避免形成脑疝术后。
以适当的非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六、常见护理问题:(一)疼痛:与急性外伤有关。
(二)烦躁:与疼痛有关。
(三)意识障碍:与颅内血肿、脑疝、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有坠床的危险:与烦躁,意识障碍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术后血肿复发。
七、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病症等的变化。
(一)术前护理:1、体位:抬高床头15度到30度以利于颅内经脉回血。
2、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适当限制入液量。
3、饮食护理: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1)休息:劝慰病人安心休养、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增加颅内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
(3)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
(4)及时控制癫痫发作。
5、药物治疗的护理对于使用高渗药物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循环负担、静脉保护。
(二)术后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麻醉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对躁动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3、术后有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弯曲、勿折,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4、预防褥疮:定时翻身,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
5、预防结膜、角膜炎: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凡士林纱布。
6、防止便秘:长期卧床病人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三天为大便者,可用缓泻药或开塞露帮助排便。
7、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对留置尿管者,做好会阴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及尿袋,注意无菌操作。
8、饮食护理:患者拔出气管插管6小时后方可逐量饮食。
应给予病人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
9、心理护理:清醒患者,与其良好的沟通,缓解期紧张焦虑的情绪。
10、避免诱因:控制血压于稳定状态,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造成出血;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八、健康教育:(一)休息与运动: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眼压升高。
(二)饮食指导:患者多吃一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另外为避免便秘,应多吃香蕉、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三)用药指导:严格遵照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降低颅内压。
(四)心理指导:多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为其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五)康复指导:卧床患者头部抬高,以降低颅内压力。
(六)复诊指导:在指定时间内到医院复诊,如发现出血表现如头痛、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硬膜下血肿一、病因及形成机制: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多见于额颞部,常继发于对冲性脑挫裂伤。
出血多来自挫裂的脑实质血管。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好发于老年人。
二、临床表现:(一)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由于多数有脑挫裂伤及继发的脑水肿同时存在,故病情一般多较重。
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
少数不伴有脑残挫裂伤的单纯性硬脑膜下血肿可有中间清醒期。
(二)慢性硬脑下血肿:由于致伤外力下,出血缓慢,病人可有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疼、恶心、呕吐和视神经盘等,并有间歇性神经定位体征,有时可有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和精神失常。
三、辅助检查:CT检查可助诊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可示脑组织表面与颅骨内板之间有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示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
MRI检查不仅能直接显示血肿范围,同时对于CT表现等密度的血肿有特殊的高信号表现。
四、诊断: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五、治疗原则:急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急重,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轻病情发展缓慢的可在颅内压监测和CT动态观察下行保守治疗。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六、护理问题:(一)疼痛:与急性外伤有关。
(二)烦躁:与疼痛有关。
(三)意识障碍:与颅内血肿、脑疝、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有坠床的危险:与烦躁,意识障碍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术后血肿复发。
七、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病症等的变化。
(一)术前护理:1、体位:抬高床头15度到30度以利于颅内经脉回血。
2、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4、饮食护理: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1)休息:劝慰病人安心休养、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增加颅内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
(3)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
(4)及时控制癫痫发作。
6、药物治疗的护理对于使用高渗药物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循环负担、静脉保护。
(二)术后护理:1、保持头部敷料干燥,头下垫无菌治疗巾。
2、引流管的位置:应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
3、引流速度及量: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速度和量及时通知医师由医师调节引流管的位置。
4、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5、观察并记录引流液低的颜色、量、性状以利于及时发现有无再出血的可能。
6、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健康指导八、健康教育:(一)休息与运动: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眼压升高。
(二)饮食指导:患者多吃一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另外为避免便秘,应多吃香蕉、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三)用药指导:严格遵照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降低颅内压。
(四)心理指导:多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为其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五)康复指导:卧床患者头部抬高,以降低颅内压力。
(六)复诊指导:在指定时间内到医院复诊,如发现出血表现如头痛、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脑内血肿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浅部血肿出血来自脑挫裂伤灶,多伴有颅骨凹陷性骨折或严重的脑挫裂伤,好发于颞叶和额叶,常与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并存。
深部血肿多见于老年人,由脑受力变形或剪力使深部血管撕裂导致,血肿位于白质深处,脑表面可无明显挫伤二、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为主,若血肿累及重要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
三、辅助检查:CT检查可示脑挫裂伤灶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血肿影,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区。
四、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发病临床表现确诊。
五、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六、护理问题:(一)疼痛:与急性外伤有关。
(二)烦躁:与疼痛有关。
(三)意识障碍:与颅内血肿、脑疝、颅内压增高有关。
(四)有坠床的危险:与烦躁,意识障碍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术后血肿复发。
七、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病症等的变化。
(一)术前护理:1、体位:抬高床头15度到30度以利于颅内经脉回血。
2、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4、饮食护理: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1)休息:劝慰病人安心休养、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增加颅内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
(3)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
(4)及时控制癫痫发作。
6、药物治疗的护理对于使用高渗药物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循环负担、静脉保护。
(二)术后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麻醉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对躁动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4、术后有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弯曲、勿折,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4、预防褥疮:定时翻身,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
5、预防结膜、角膜炎: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凡士林纱布。
6、防止便秘:长期卧床病人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三天为大便者,可用缓泻药或开塞露帮助排便。
7、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对留置尿管者,做好会阴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及尿袋,注意无菌操作。
8、饮食护理:患者拔出气管插管6小时后方可逐量饮食。
应给予病人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
9、心理护理:清醒患者,与其良好的沟通,缓解期紧张焦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