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心,尊重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三、教学难点:文中深层次的情感理解。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心。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父母的心,理解父母的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父母的爱与付出。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父母的爱和感恩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情感延伸环节的分享,评估学生对父母的心的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体会。
3. 写作法: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3.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文章。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4. 课后作业:布置并说明作业要求,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后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表达。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4.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作文。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
2. 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
3.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引导。
5.2 教学材料1. 课文《父母的心》的打印文本。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文学作品,如《背影》、《傅雷家书》等,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父母的心》初中语文教案
《父母的心》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提升写作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升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牺牲,增强亲情观念。
3. 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
2. 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3. 亲情价值观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3. 将作品中的亲情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 简介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及背景。
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父母的心得体会。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4 课堂小结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悟作文。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2. 选择一部与亲情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其中的亲情观念。
4.2 作业要求2.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有个人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5.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 课后批改: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父母,珍惜家庭关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所传递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3. 学会欣赏和珍惜家庭关系,培养感恩父母的态度。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2. 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感悟。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入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个人对家庭关系的感悟和体验。
5.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亲情价值观。
4.2 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3.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互相交流意见。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用心与爱心,进而感恩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做出回报。
2. 学生能够阐述自己认为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进而理解教育的真谛。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分享,激发对父母的关注和爱心,进而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1. 带领学生探究父母的教育方式2. 通过分享及观察短片,了解父母的心情与付出3. 分组讨论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4. 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研究、观察、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2. 短片播放、讲解、分享、讨论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心情与教育方式3. 分组讨论、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父母最关注和珍视的方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并就此进行交流、讨论、回顾。
2. 观看短片及讨论(20分钟)2.1 展示短片,标题为《我,父母的孩子》,观看完毕后,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表达对父母的关注和感受。
问答过程中梳理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关注点。
2.2 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探讨并形成结论。
3. 父母心情诉说与倾听活动(30分钟)3.1 学生自由拟定表达方式,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和倾听。
3.2 学生依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与感激,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对父母的感悟和想法。
4. 总结(15分钟)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与关注,增强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五、教学要求1. 学生要做完整的心理准备,尊重其他学生的想法。
2. 教师要在活动中讲授相关的父母育儿知识,并与学生探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结论。
六、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讲评和观察,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做出评价和指导。
2. 收集学生论述的情感、思想、感受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和汇总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倾听深入了解了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方式,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想法。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说课稿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父母的心说课稿《父母的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听说读写和语文实践活动。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编者这样说明编写设计目的:“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联系学校和家庭生活,沟通平行学科;注意留足空间,增加弹性,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
”因此,在备课与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引导组织学生注意掌握必须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且注意链接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父母的心》选自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的主题为“至爱亲情”。
编入的课文依次是朱自清的《背影》、黄飞的《甜甜的泥土》、刘义庆的《人琴俱亡》、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亲情的伟大,读来感人至深。
《父母的心》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感受“父母之心”。
我认为在完成前几课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对“至爱亲情”的感受已经很深,而且初二的《思想品德》课程同时进行“至爱亲情”这一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已经达成了对学生的情感目标的培养。
而学生对赏析文本的方法并未完全掌握。
对不同作者在反映同一主题方面的写法,学生们也需要不断地强化和训练,以此使得他们认识到细心观察、用心品味生活,用灵动的笔触反映自己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情分析:首先,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的乡镇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班级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总体来说偏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两极分化较大。
第二,在教学《父母的心》这篇小说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小说《草》和《甜甜的泥土》,已经接触过小说解读方法。
只是对这种方法学生们还不够熟悉,还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第三,这篇课文是我校初二年级同题开课的对象,了解到其他老师的教学重点侧重在解读“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上,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必须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开与其他老师相同的教学模式。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讲述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引出课题《父母的心》。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情感变化。
3.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父母心理变化的原因。
4.重点语句解析老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解析。
学生结合上下文,阐述自己的理解。
5.情感体验学生模拟父母与子女的对话,体验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表示要更加热爱和尊敬父母。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孝顺父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父母之爱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邀请家长到校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感情。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情感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满意度,以及对父母之爱的认识程度。
八、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2.关于父母之爱的相关资料3.亲子活动方案九、教学时间1课时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父母的心》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和主题。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父母的心情和关爱。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理解父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心情。
学习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父母的关爱。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父母的爱”为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关心和照顾我们的?2.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父母的心》,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中的父母为什么会感到担心和牵挂?他们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3.小组讨论父母的心情是如何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的?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父母的心情?4.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5.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描述自己父母的心情。
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的关爱和理解,提出今后如何更好地孝敬父母。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父母的作文,题目自拟。
2.阅读一篇关于父母关爱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父母的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无私关爱。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仿写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心情:教师提问:“课文中父母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学习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教师指出:“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父母心情的细腻语句,比如‘母亲的心里是一块温暖而深厚的田地,孩子是田地里的种子’。
《父母的心》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主题下的《父母的心》,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
学生分析,教学程序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这堂课的教学构想。
一、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作出的要求是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于此,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感悟,从小说的阅读中体会到人物的情从而延展对人生、对周围的人或事、对自己的经历有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这才是语文之根本,阅读之根本。
所以,在学习了前面几篇文章的基础上,我对《父母的心》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父母的心,从小说当中触发心灵碰撞,联系到自己的父母,去了解他们,感受他们,从而懂得什么是感恩。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单元主题下的一篇小小说。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父母的心》在教材安排上属于略读课文,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背影》、《甜甜的泥土》、《我的母亲》、《人琴俱亡》的情感铺垫,对亲情的感悟得到了酝酿,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更多的是真正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能碰撞出思想和心灵的火花,感情得到升华。
《父母的心》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教学目标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新课程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所以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和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难词•2、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2、能走进文本,探寻小说中作者蕴含的淡淡哀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父母的心,激发学生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
精选《父母的心》教案四篇
精选《父母的心》教案四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教学设想:1、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课前布置学生交流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准备课堂交流,以感受父母的爱。
3、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收集到积累本上,准备课堂交流。
4、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创设情境:__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__后补充:父母的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父母的心》教案及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教学设计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第五篇课文。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
这单元选了《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些课文都是某个人物对另一人物的爱,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
作者川端康成的坎坷经历也造就了这篇致力追求的美好亲情,这篇小小说情节短小但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父母的形象也在其中得以升华。
2、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教学目标:1、感受父母浓浓的爱。
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
3、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练习法。
学法:研读法等,在老师问题的引导和设置的情境中,利用老师准备的和自我原有的资源有效学习。
课前准备:1、搜集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
2、收集古今中外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收集有关亲情类的歌曲,如《让爱住我家》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语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品读课文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2)内容完整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父母的心》教案7篇
《父母的心》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父母的心》教案7篇本文主题为《父母的心》教案7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系列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教学案例。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1.2 教学内容1. 文章阅读:《父母的心》2. 讨论父母的爱和子女的责任。
3.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思考与反思: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感受。
3.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教学图片:展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
4.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汇报讨论结果。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思考与反思:10分钟4. 小组活动: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布置课后作业,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评价内容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父母的爱和子女的责任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父母的心》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和展示相关图片。
3.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问题引导。
4.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珍惜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母的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分析父母的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发现课文的新意。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父母的爱的伟大。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父母的爱。
(2)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关爱父母。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课文《父母的心》。
2. 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父母的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情感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家庭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家庭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阅读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父母的心》这篇课文,可以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每段后停下来让学生理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课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有哪些表达方式?- 你觉得父母的期望和关心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你在家庭中感受到了哪些父母的关心和期望?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全班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4.文学欣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感和文学价值。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表达。
5.情感交流(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封感谢信、画一幅画或者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的内容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总结课文的主题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说课稿】同学们,今天我将要给大家说一节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主题是《父母的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情感交流能力。
《父母的心》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伟大的爱心。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
本文被选入其中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
所以我将目标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确定为教学难点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文学常识,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形成了完整的情感价值观。
而本单元也已经学过四篇类似题材的文章,因此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已经较为深刻。
本课又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学,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说教法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将采用“读、想、写、说”相结合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法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才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学法1、品读感悟法,“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学会在读中体会并有所领悟2、圈点勾画法,圈点出文中优美语句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3、合作探究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学习,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教学设想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父母的心》说课稿一.说教材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普遍逆反心理比较重,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仍然非常重要。
而在这一单元中的学习都是有关于至爱亲情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倦怠情绪。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理解文中父母的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至爱亲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小说的中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们看到了人物的特征,然后了解了人物的性格与心理。
而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爱,父母为其倾注了一切,但是理解父母辛苦的又有几个呢因此在情感上有必要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懂得感激、孝顺父母。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理解父母的感情变化。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讲读法(情境的创设不可缺少,它就是餐桌上的那道开口汤,有了它课堂的情境才能引人入胜。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
)(文本内容需要多读才能理解。
吃不透文本也就理解不了作品所蕴含的感情。
所以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诵读后学生有个整体的对课文的认识。
古代教学就处处体现诵读的地位,现在,有些时候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诵读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法:互动、合作(课堂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们能在独立思考后的基础上互动起来。
大家把各自的理解、想法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最后达成共识。
这种互动在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六、说教学程序1、情境创设收集表现出父母之爱的图片,创设一个情境。
然后发问。
导入:父母的爱是什么(生各抒己见)是的,父母的爱不是闪闪发光的钻石,不是津津有味的美食,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父母的心》选自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的主题为至爱亲情。
编入的课文依次是朱自清的《背影》、黄飞的《甜甜的泥土》、刘义庆的《人琴俱亡》、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亲情的伟大,读来感人至深。
《父母的心》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感受父母之心。
我认为在完成前几课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对至爱亲情的感受已经很深,而且初二的《思想品德》课程同时进行至爱亲情这一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已经达成了对学生的情感目标的培养。
而学生对赏析文本的方法并未完全掌握。
对不同作者在反映同一主题方面的写法,学生们也需要不断地强化和训练,以此使得他们认识到细心观察、用心品味生活,用灵动的笔触反映自己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希望能帮到你。
《父母的心》说课稿一.说教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深沉的爱、母亲温暖的爱、手足真挚的爱。
《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所写。
他年幼父母双亡,只好寄居在体弱多病的祖父家中。
不久,祖父也猝逝了。
作者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因而特别渴望父爱、母爱。
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至爱亲情。
这篇小说情节短小,但却一波三折。
父母的形象也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升华。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普遍逆反心理比较重,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仍然非常重要。
而在这一单元中的学习都是有关于至爱亲情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倦怠情绪。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理解文中父母的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至爱亲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应该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升华为自己的感情世界。
我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叙事笔法作为教学目标,是因为初中生擅长的文体是写记叙文,但学生却很容易犯记流水帐的毛病,让学生在本文简单的情节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说的中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们看到了人物的特征,然后了解了人物的性格与心理。
而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爱,父母为其倾注了一切,但是理解父母辛苦的又有几个呢?因此在情感上有必要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懂得感激、孝顺父母。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理解父母的感情变化。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创设法、讲读法(情境的创设不可缺少,它就是餐桌上的那道开口汤,有了它课堂的情境才能引人入胜。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初二的学生基础好些的对课文的理解就透些,基础不好的就难些,所以在课堂中讲授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农村中学的孩子来学,学习的条件有限,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提前收集资料,所以讲授可以转化为学生接受的过程。
)(文本内容需要多读才能理解。
吃不透文本也就理解不了作品所蕴含的感情。
所以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诵读后学生有个整体的对课文的认识。
古代教学就处处体现诵读的地位,现在,有些时候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诵读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法:互动、合作(课堂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们能在独立思考后的基础上互动起来。
大家把各自的理解、想法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最后达成共识。
这种互动在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六、说教学程序1、情境创设收集表现出父母之爱的图片,创设一个情境。
然后发问。
导入:父母的爱是什么?(生各抒己见)是的,父母的爱不是闪闪发光的钻石,不是津津有味的美食,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
无论我们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日本小说家所写《父母的心》。
(提问式导入,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呼唤学生心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在导入语的召唤下,学生的内心感情会有所起伏,为学生理解文本作铺垫。
)2、整体感知(《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体会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不仅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还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合作探究(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a、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b、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在送子换子要子的情节中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的?(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对于这个环节,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拓展讲述爱的故事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师讲述这首歌背后的真实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
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
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
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
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
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却离开了人世韩红从小没爸爸,我5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然后母亲又不在身边,所以父母的这种爱对她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但是有哪个孩子不愿意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她被父母这种本能的爱所深深打动,创作了《天亮了》。
(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在感受文中父母的心之后为学生讲述一个这样残忍、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能够加深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听的时候很震撼,之后会引发思考。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图回报,子女就是贪婪的索取者。
在你享受爱的同时,你是否明白这份爱?)5、课堂活动活动一、请学生们写出想要对父母说的话。
活动二、请学生们把上述话语告诉父母。
(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等。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居多,他们和父母的见面机会少,自然沟通的也少。
这个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感情上孩子是爱父母的,但都缺少直白的表达,而父母有时爱的方式容易让初中生误解,所以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且也加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唯有理解了父母的心,学生们才会写出真挚的话语。
这个活动,班级里的学生都会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6、结束语父母的爱是对子女的不舍,父母的爱是对子女的心疼,父母的爱是为子女哭泣的眼泪,父母的爱是与儿女一生相守的日子。
让我们为这一家人祈福,愿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永远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听说读写和语文实践活动。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编者这样说明编写设计目的: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联系学校和家庭生活,沟通平行学科;注意留足空间,增加弹性,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
因此,在备课与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引导组织学生注意掌握必须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且注意链接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学情分析:首先,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的乡镇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班级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总体来说偏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两极分化较大。
第二,在教学《父母的心》这篇小说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小说《草》和《甜甜的泥土》,已经接触过小说解读方法。
只是对这种方法学生们还不够熟悉,还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第三,这篇课文是我校初二年级同题开课的对象,了解到其他老师的教学重点侧重在解读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上,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必须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避开与其他老师相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想:深思熟虑后,笔者在教《父母的心》这篇课文时,将教学设计为:以文本教学为基础向现实生活适当延伸,同时兼顾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文本教学延伸至把握作者作品共同的风格,把教学过程艺术性地安排为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教学板块:第一块,课内教学《父母的心》的文本教学(18分钟);第二块,把握作者作品风格,感受缺少父母之爱的温暖的作者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15分钟);第三块,课外延伸链接现实生活(12分钟)。
三块教学板块中,第二和第三块内容既是第一块内容的延伸,又能相互融合,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拥有父母之爱的幸福,激发学生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这样,三块教学活动相互联系,组合形成扩容思路使课文的文化底蕴,在延伸中越发显得深刻动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回忆学习小说方法的基础上,解读这篇小说,理解父母的心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