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绳墨而取曲直
《孟子》阅读强化训练(题目及答案)(一)-屠龙客-搜狐空间
《孟子》阅读强化训练(题目及答案)(一)-屠龙客-搜狐空间《孟子》阅读强化训练(题目及答案)1一、13.9孟子谓宋勾践曰①:“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①宋勾践:人名,身世不详。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因此,士人不得志时不丢失义,显达时不偏离自己所遵循的道。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得志时独自修养好自身,得志时就要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主张道德人格至上。
不得志时一身正气,显达了利泽于民。
【参考译文】孟子对宋句践(姓宋,名句践。
)说:“你喜欢游说吗?我给你谈谈游说。
人家了解我,我自得其乐;人家不了解我,我也自得其乐。
”宋句践说:“怎样才能做到自得其乐呢?”孟子说:“尊崇道德,乐行仁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
因此,士人不得志时不丢失义,显达时不偏离自己所遵循的道。
不得志时不丢失义,所以士人可保持住自我;显达时不偏离自己所遵循的道,所以百姓不会失望。
古代的人,得志时愿泽加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出现在世人面前。
不得志时独自修养好自身,得志时就要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二、14.15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①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注释] ①顽:贪婪。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所以,听到伯夷高风亮节的人,贪婪的人会变得清廉,懦弱的人能立有志向②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圣人在百代之前(发奋进取),百代之后,听到的人,没有不奋发振作的。
《古代兵法散文·秦汉兵法·礼记》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秦汉兵法·礼记》原文鉴赏《古代兵法散文·秦汉兵法·礼记》原文鉴赏[原文] (节选)曲礼上第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鹿。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檀弓上第三君子曰: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
檀弓下第四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
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
子手弓而可。
”手弓。
“子射诸!”射之,瑟一人,张弓。
又及,谓之,又毙二人。
每毙一人,掩其目。
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
”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礼运第九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礼器第十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忠信,礼之本也。
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
儒家思想(荀子)
儒家思想(荀子)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大师,其政治论之归宿点全同,而出发点则小异。
孟子信性善,故注重精神上之扩充。
荀子信性恶,故注重物质上之调剂。
荀子论社会起原,最为精审。
其言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气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何以能群?曰:分。
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王制》)此言人之所以贵于万物者,以其能组织社会。
社会成立,则和而一,故能强有力以制服自然。
社会何以能成立?在有分际。
分际何以如此其重要?荀子曰: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王念孙曰:为读曰于,古同声通用,言万物于人虽无一定之宜,而皆有用于人),数也。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王念孙曰:生读为性),皆有可也。
知愚同,所可异也。
知愚分,势同而知异。
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
……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
救患除祸,莫若明分使群矣。
(《富国》)又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是礼之所起也。
(《礼论》)又曰:分均则不偏(案:当作遍),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杨注云:澹读为赡)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
《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王制》)此数章之文极重要,盖荀子政论全部之出发点。
今分数层研究之。
第一层,从纯物质方面说,人类不能离物质而生活,而质不能为无限量的增加,故常不足以充餍人类之欲望。
部编本新教材《离骚》优质课课件
•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句首语气词
连词,不译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
介词,把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命名
取字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我伟大的父亲叫伯庸。摄提那年正当 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先父观察我出生时的时节,开始 赐给我美名。给我起的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字叫灵均。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圜:通“圆” 孰:怎么 异道:不同的道路。
哪有方和圆能够相合?哪有道路不同而能够相安的?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尤:罪责。
诟:耻辱
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志,我忍受着强加的 罪责,忍受着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保持。
厚:看重,推崇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 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諑谓余以善淫。 5、“伏清白以死直兮 , 固前圣之所厚。 ”表明自
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当堂达标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请 按要求写出有关诗句:
(1) 《离骚》中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 了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的句子是: _帝__高__阳__之___苗__裔__兮__,__朕__皇__考__曰___伯__庸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 句子是:汩_余__若___将__不__及__兮____,恐__年___岁__之__不__吾__与___。写时 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__日__月__忽__其___不__淹__兮___ , ___春__与__秋__其__代___序__?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 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 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说苑》日:“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
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
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
是谓六正。
何谓六邪?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
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是谓六邪。
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
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礼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
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规矩方面的诗句
规矩方面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法规方面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法规”的诗词有哪些“法规”的诗词1.不以法规,不能成方圆。
——孟子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白居易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5.以戒为基,止观相踵。
大矩崇规,链金烹矿。
——黄庭坚6.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
——苏洵7.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
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
——陈傅良8.今朝岁1周,岐嶷傲娥羲。
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
——陈著9.天生蒸民,曷其有识。
维圣摩励,规闲矩饬。
——洪遵10.平常是道,不涉平常。
颠来倒去,规圆矩方。
——释大方101.爻象乾连坤断,形器规圆矩。
闹市相逢聊举似,东家杓短西家长。
——释正觉102.肃将王事,集此扬土。
凡我同盟,既文既武。
郁郁桓桓,有规有矩。
——繁钦103.鲁史标嘉瑞,周诗颂太平。
屡游灵畴地,数立纪年名。
矩步规行迹,含仁抱义情。
盛时期在囿,5纬想储精。
——丁谓104.8列方隅位,4周分至时。
画疆兴庶务,地矩囿天规。
——方回105.明肃惟母,实勤养抚。
有臣有虎,有离有附。
请王禄产,请庙考祖。
古人有作,规吕矩武。
——石介2.描写"法规"的诗句有哪些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法规而改错。
——《离骚》先秦:屈原原文节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法规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那些女人嫉妒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原来擅长投机取巧,背弃法规而又转变政策。
违反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郁闷啊我失意担心,现在孤独穷困多么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法规而改凿!——《9辩》先秦:宋玉原文节选: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
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荀子性恶论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
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今之学者,其性善。
”曰:是不然。
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是性伪之分也。
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
”曰:若是则过矣。
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
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今人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
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
银行合规演讲稿范文(精选9篇)
银行合规演讲稿范文(精选9篇)一个人如同一只钟表,是以他的行动来确定其价格为了演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对其进行准备。
在演讲之前常常需要在反复排练,改进,提高演讲的质量。
对于即将到来的演讲需要作何准备呢?请阅读由为你编辑的银行合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行合规演讲稿范文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济南农信的张晓婷。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史为鉴,助推合规新农信》。
历史,历史究竟为何物?轻轻的,缓缓的,从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古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两河流域那茂密的芦苇丛中传来,也从那恒河畔边传来。
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喊,触摸这古国苍老的灵魂,感受这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历史,历史将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耀示后方!亦如横惯千年始终如一的金字塔,承载着历史的悠远与厚重。
它从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但它却透露出永久是什么:永久是机制,永久是意识,永久是对文化和理念的交融与传承!有着灿烂文明历史的中国从来都不乏这样的智者:商鞅立木为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使秦国日益强盛,最终统一了六国;包公刚正执法,促进了北宋的纲纪严明,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劳苦大众的全力支持,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促成了新中国的诞生。
综观中外层出不穷的银行案件,沉痛的经验告诉我们:十案九违规!法国兴业银行内部一名交易员因违规操作,买卖期货,令公司损失逾百亿元,令人触目惊心;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利用职务之便,对企业违规发放贷款、帮助企业发行股票等,收受钱物上千万元,最终沦为阶下囚;近年来,省联社通报的多起案例,也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这些曾经权倾一时,风光无限的人物,就是因为他们漠视国法,藐视规章,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人财两空!其实以上种种案件之所以发生,并不是犯罪分子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干部员工合规理念淡漠,制度执行力差,以人情代替了制度,感情代替了监督所致!“设绳墨而取曲直,立规矩以为方圆”。
刘子 翻译
刘子翻译刘子原文: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
赏而不正,则情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
赏而不正,在乎信耳而弃目;评而不均,由于贵古而贱今。
古今虽殊,其迹实同;耳目诚异,其识则齐。
识齐而赏异,不可以称正;迹同而评殊,未得以言平。
平正俱翻,则情理并乱也。
昔鲁哀公遥慕稷、契之贤,而不觉孔丘之圣;齐景公高仰管仲之谋,而不知晏婴之智;张伯松远羡仲舒之博,近遗扬子云之美。
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婴之贤,非有减于管仲;扬子云之才,非为劣于董仲舒,然而弗贵者,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贱目,崇名而毁实邪?观俗之论,非苟欲以贵彼而贱此,饰名而挫实,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弃法以度物情,信心而定是非也。
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悬之权衡,则毫厘之重辨矣。
是以圣人知是非难明,轻重难定,遂制为法则,揆量物情。
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诬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罔以方圆。
故摹法以测物,则真伪易辨矣;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越人臛蛇以飨秦客,秦客甘之以为鲤也,既觉而知其是蛇,攫喉而呕之,此为未知味也。
赵人有曲者,托以伯牙之声,世人竞习之,后闻其非,乃束指而罢,此为未知音也。
宋人得燕石以为美玉,铜匣而藏之,后知是石,因捧匣而弃之,此为未识玉也。
郢人为赋,托以屈子,举世而诵之,后知其非,皆缄口而捐之,此为未知文也。
故以蛇为鲤者,唯易牙不失其味;以赵曲为雅声者,唯钟期不混其音;以燕石为美玉者,唯猗顿不谬其真;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今述理者贻之知音,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
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取材于北齐·刘昼《刘子》)刘子翻译:鉴赏,是用来辨明人情的;品评,是用来匡正事理的。
鉴赏不公正,那么人情就会失实;品评不公平,那么事理就会失真。
鉴赏不公正,(原因)在于轻信耳朵(听到的)放弃眼睛(看到的);品评不公平,(原因)在于看重古人轻视今人。
银行合规演讲稿(15篇)
银行合规演讲稿(15篇)银行合规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陵川支行的李媛,是去年8月份定向招聘参加我们建行工作的,在忐忑和兴奋中第一次实现了我人生的角色转换,青春、理想、信仰化作了一种势不可挡的正能量,让我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使我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着蓬勃和力量。
当我真正作为一分子融入到建行这个大家庭里,丰富而多元的企业文化和职业使命深深感染了我,特别是我行的风险管理文化让我感到任重而道远,多了许多些许责任和担当,那就是无论是建行这个大家庭,还是这个家庭里的每一分子,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的职业充满神圣感和使命感。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合规成为职业生涯的主旋律》我坚信:我的心声也是大家的心声,我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内控合规始终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关键所在,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将内控合规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合规促发展,内控创价值”,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整章建制求完善。
“设绳墨而取曲直,立规矩以为方圆。
”万事万物只有沿着本身的规则运行,世界才会变得绚丽多彩。
银行的合规有着更深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
对于每一次违规行为和每一个风险案件,首当其冲要看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否有打擦边球的现象,是否存在制度的盲区,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整章建制,力求完善,保证规章制度的完整性、严谨性、务实性和严肃性,唯有一系列缜密的防范制度,才能让全行员工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按章操作,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应该怎样做,从行为规范上受到约束。
为此,针对每一次违规行为和每一个风险案件,要真正做到“四个一”即查处一个问题,吸取一个教训,堵塞一个漏洞,完善一项制度,不断夯实内控基础,促进案防工作扎实开展。
“三观”教育是关键。
说起案防工作,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是人的因素,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特别是对于经营货币的金融行业,一个人的品质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荀子》全文及翻译(大略)
《荀子》全文及翻译(大略)此篇为《荀子》中的《论语》大略篇第二十七【原文】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译文】概括地说,统治人民的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图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
【原文】欲近四旁,莫如中央。
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译文】想要接近那四旁,那就不如在中央。
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一定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区,这是一种礼制。
【原文】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
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译文】天子将照壁设在门外,诸侯将照壁设在门内,这是一种礼制。
把照壁设在门外,是不想让里面看见外面;把照壁设在门内,是不想让外面看见里面。
【原文】诸侯召其巨,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
《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
《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译文】诸侯召见他的臣子时,臣子不等驾好车,没把衣裳穿整齐就跑,这是一种礼制。
《诗经》上说:“颠倒歪斜穿衣裙,因人召我来自君。
”天子召见诸侯的时候,诸侯让人拉着车子去靠近马,这是一种礼制。
《诗经》上说:“战车推出套上马,急驰野外点兵场。
我从天子身边来,奉命出征上前方。
”【原文】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译文】天子穿画有山形图案的礼服、戴礼帽,诸侯穿黑色的礼服、戴礼帽,大夫穿裨衣、戴礼帽,士戴熟皮制的暗红色帽子,这是一种礼制。
天子使用上端呈椎形的大玉版,诸侯使用上端呈圆形的玉版,大夫使用斑竹制的手版,这是一种礼制。
天子用雕有花纹的弓,诸侯用红色的弓,大夫用黑色的弓,这是一种礼制。
【原文】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居守。
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珪,反绝以环。
【译文】诸侯互相会见的时候,卿做介绍人,使自己那些受过礼仪教育的士人全部前往,让仁厚的人留守。
荀子的比喻修辞理论与实践
荀子的比喻修辞理论与实践苟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苟子的散文特别善于运用比喻。
比喻在先秦诸子散文.《左传》、《战国策》中都占有重要位置,而苟子却用得更为集中灵活。
其所用的比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精彩贴切,在用比方面,堪称诸子之冠。
仅《劝学)卜文千余字中,即连续使用了六十多个比喻。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较喻诸形式在苟子散文中均有体现,不仅喻中有喻,而且常常用比喻来论证比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一、苟子的比喻观苟子重视文采的修饰。
而比喻即是其美化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
他在论述人必须具备文学修养时即运用了比喻。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谓学问也。
”(《大略篇》)苟子的比喻修辞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喻的实J贾一“疑似而通”关于比喻的客观基础这一实质性问题,墨子在其《小取》篇已有所涉及。
“辟也者,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又说“夫物有以同率遂同。
”即用作比喻的两个事物既要有相同的方面,又不能完全相同,要有不同的方面。
苟子对此的认识则又进了一步。
“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宫。
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宫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
是所以共守约名以相期也。
”(《正名篇》)这里虽然是在谈“正名”的重要性,但其中也涉及到了比喻的客观基础。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它所依赖的客观基础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苟子“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既看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又看到了它们的之间的相通之处.因而可以构成比喻。
袁晖在《比喻》中也说“相似是联系比喻物和被比喻物的纽带,正是通过它,比喻物和被比喻物才建立了联系。
- 值得一提的是,萄子在这里还提到了感官在比喻思维发展中的作用。
人们凭借感官来区别事物的异同,凡是同一类别情感相同的事物,它们的感觉器官对外部事物的感觉也是相同的;因此如果比喻的大致相似就能沟通。
韩子引绳墨文言文翻译
汉·韩婴原文:韩子曰:“引绳墨者,所以求直也。
引绳墨而求直,非直也,必求之至直。
至直之道,在于人心。
人心之所以为直,以其无欲也。
无欲者,其心平。
其心平,则物莫能害。
物莫能害,则无患矣。
故曰:‘引绳墨者,所以求直也。
’”译文:韩子说:“使用绳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直。
即使使用绳墨来追求直,这本身并不意味着就是直的,必须要追求那极致的直。
极致的直的道理,在于人的内心。
人的内心之所以能够保持直,是因为它没有私欲。
没有私欲的人,他的内心是平和的。
内心平和,那么外物就无法侵害他。
外物无法侵害,那么就没有什么忧患了。
所以说:‘使用绳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直。
’”韩子进一步阐述道:“夫天下之乱,皆由人心之不正也。
人心不正,则欲念丛生。
欲念丛生,则私欲横流。
私欲横流,则天下大乱。
故圣王制礼作乐,以正人心。
正人心,则天下大治。
治天下者,必先正己。
己不正,则不能正人。
己不正,则不能正天下。
是以圣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正己为本。
”译文:韩子又说道:“天下的混乱,都是因为人心的不正。
人心不正,就会产生种种欲望。
欲望丛生,就会导致私欲横行。
私欲横行,就会导致天下大乱。
因此,圣明的君王制定礼乐,用以端正人心。
端正人心,那么天下就会大治。
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先端正自己。
自己不端正,就无法端正他人。
自己不端正,就无法治理好天下。
因此,圣明的君王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都是以端正自己为基础。
”韩子曰:“故君子必慎独。
慎独者,所以全其身也。
全其身者,所以全其家也。
全其家者,所以全其国也。
全其国者,所以全其天下也。
天下之事,必先正己,然后能正人。
己不正,虽欲正人,人亦不之从也。
”译文:韩子说:“因此,君子必须慎独。
慎独,是用来保全自己的。
保全自己,是用来保全家庭的。
保全家庭,是用来保全国家的。
保全国家,是用来保全天下的。
天下的事情,必须先端正自己,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自己不端正,即使想要端正他人,他人也不会听从。
”韩子又云:“夫礼者,所以正身也。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译文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句出自《诗经·鲁颂·饥饿》中的古文,意指用背负的绳子把羽毛投石游戏的目标追随得很曲折,用周围可容纳的容器作为尺度。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象深刻而富有哲理,反映了古代我国人对于勇往直前、追求完美的追求,也代表了人们对于自身处境和目标的思考与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句诗的含义,以及它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背绳墨”这一形象来理解这句诗的内涵。
背负绳子追随羽毛的形象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困难。
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像羽毛投石游戏中的羽毛不断地在目标周围晃动,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姿势、寻找方向。
而“以追曲兮”则体现了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坚定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追寻自己的目标,就如同背负绳子追随羽毛一样。
我们再来理解“竞周容以为度”这一句。
这里的“周容”可以理解为周围的容器或者环境,而“度”则可以理解为尺度或者标准。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根据周围的环境和条件来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正如羽毛投石游戏中需要根据羽毛的移动来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力度一样,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周围的情况来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我们需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和条件来衡量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更好地追求目标。
这句诗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人生哲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就像羽毛投石游戏中的羽毛不断地晃动和变化一样。
而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在面对这些变化和困难的时候保持自己的坚定和毅力,不断地调整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总结来说,这句古诗所表达的意象和哲理,对我们当代人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追求目标和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和条件。
绳墨 文言文
绳墨文言文题目:绳墨绳墨,古之二子,一绳一墨,曰绰绳、理墨。
兹乃八纮之中,必不可少之器也。
余闻天下之士,未有不晓绳墨之义者。
其用也,一绳以为直,一墨以为准,临墨则不敢犯纪,挟绳则不敢有偏。
是以经纶、诗书之家,皆必需之也。
夫绰绳之粗细质重,须有习熟之艺;理墨之分明正正,惟要勤慎一心。
昔人言“绳之以直矩,则必不曲矣;墨之以笔则必端矣。
”此之谓也。
何以明之?孔子曰:“视其所以纲之,而动其情。
所以观于手,动于心。
”是谓治学之方,其用也不浅。
自古及今,众业之中,唯有自由之文,不过以笔端纪之;至于权奸慢性之徒,则或不拘绳墨,放肆妄为。
故吾方愿,凡墨客之往来,必当精修绰绳、理墨之法,方可毫无纰漏,以传承文化之道。
文言文翻译:绳墨,是古代常用的工具,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粗绳和笔墨,称为绰绳、理墨。
在八纮之中,是必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听说,天下的士人都知道绳墨的用途。
它的作用是:一条绳可作为直线,而笔墨则可作为准绳。
人在使用时,当面对笔墨时不能违背法度,当握有绳时也不能有偏差。
因此,无论是经纶之家,还是诗书之家,都必须要使用绳墨。
使用绰绳时,只有掌握好使用技巧,才能使粗细、质量达到要求;理墨时,只有一心一意勤勉认真,才能使画出来的线条直而不曲。
古人说:“用绳当用精准的尺规,则不可能弯曲;用笔要端正,才不会歪曲。
”这就是意思。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孔子说:“通过他们规划的方式来看待,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
通过手来进行控制,通过心来运转。
”这就是学习的方法,使用绳墨的方法也是如此。
从古至今,各行各业,唯有文学行业,只需要用笔来分辨纪律。
但是,那些权力、邪恶、慢性格的人可能不拘束于绳墨,肆意妄为。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墨客来来往往之时,都要好好掌握绰绳、理墨的技巧,才能传承文化之道,做到毫无差错。
曲木可攻之以应绳墨翻译
曲木可攻之以应绳墨翻译
人类是一种语言动物,我们用语言去宣泄和表达自己,去理解和思考世界,去发展彼此的关系,以及有时去挑战它。
因此,学习语言有时会变得棘手而艰难,但这也是我们探索这个世界所必不可少的一步。
学习语言需要勤奋和耐心,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神力量。
这对于初学者而言尤为重要,毕竟,在学习语言时,我们需要不断鼓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取得成功。
古代中国哲学家孔子曾说过“曲木可攻之以应绳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即使是最坚硬的木头,只要用一根绳和一点墨水,也能磨得曲曲折折。
它暗示,只要我们有恒心和勤奋,即使面对最棘手的语言学习也能取得成功。
但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勤奋和恒心,还需要我们在精神上进行努力。
比如说,如果我们充满自信,我们就会在学习中有更大的进步;如果我们怀有一种自我约束的精神,那么我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坚毅不屈;如果我们能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去享受,那么我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另外,在学习语言时,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比如说,用计算机去学习母语,用翻译软件去辅助学习外语,用手机应用程序去实时查询单词,用社交媒体去和母语使用者交流练习等等。
这些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应该多利用它们完成学习的目标。
总而言之,学习语言不仅仅要有勤奋和耐心,还要有良好的精神力量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学习语言的目标,真正理解孔子的智慧:“曲木可攻之以应绳墨”。
绳墨规矩曲直方圆
绳墨规矩曲直方圆《礼记·经解》曰:“礼之于正国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是故,“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那么,何为“绳墨”,何为“规矩”?二者与“正国”及“曲直”“方圆”是什么关系?又为什么说“曲直”“方圆”“不可欺”?怎么样才会使“(周)礼”“不可欺”呢?这是“礼”的秩序问题。
“绳墨”是木工弹墨成线的工具,据传乃先秦鲁班所创,因鲁班早年在做木活弹墨线时需要其老母帮忙拽线,不忍老母年迈随其辛劳,而发明了线头的“线坠儿”(亦称“替母”,参见图25-1左),后即成传统木作工具的“绳墨”。
图25 -1 中国传统“绳墨”“规矩”创造发明示意图(左:“绳墨”;右:“规矩”)早在《管子·七臣七主》中就有这一概念:“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礼记》将“(周)礼”喻为“绳墨”“规矩”,显然是非常恰当的。
首先,“匠人”既然是“绳墨”“规矩”发明者,更应有“曲直”“方圆”的概念。
无论史料上如何记述、也无论民间是如何传说的,任何人类早期的生存技能,实际上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发明创造的,包括人居营构所需的基本技能及工具的“绳墨”“规矩”。
如果说鲁班在工匠技艺上确有贡献的话,最多也只是对此前诸多技艺的系统归纳。
可以说“绳墨”“规矩”至少在“三代”的东周就已在工匠世代传承的技艺中形成且普遍存在,成为人居营造中土木劳作的基本技能及使用工具。
人类早期的居住空间的营造,均主要取材于所处环境的天然材料,也以具备一定条件的自然环境为择居空间。
中国早期人类就选取有一定林木资源的山水空间为定居地,上升的“窟居”与下落的“巢居”就有了结合的环境条件的营构可能,原始的“窟居”之“土”与“巢居”之“木”结合形成“土木”之构。
而后,以“木构架”为主体、土墙垣为围护体的“宫室”建筑就逐级形成了,成为中国文明早期最主要的营造成就。
这一人居成就并不简单,经过了漫长的人居营构劳作的经验累积才逐渐形成的,其中,尤以取“直”技术的获得为关键(参见图25-2左)。
十剂-徐之才
十剂-徐之才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
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矣。
宣剂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
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实而不受,逆于胸中,天分气分窒塞不通,而或哕、或呕,所谓壅也。
三阴者,脾也。
故必破气药,如姜、橘、藿香、半夏之类,泻其壅塞从正曰∶俚人以宣为泻,又以宣为通,不知十剂之中已有泻与通矣。
仲景曰∶春病在头,大法宜吐,是宣剂即涌剂也。
《经》曰∶高者因而越之,木郁则达之。
宣者,升而上也,以君召臣曰宣,是矣。
凡风痫中风,胸中诸实,痰饮寒结,胸中热郁,上而不下,久则嗽喘满胀、水肿之病生焉,非宣剂莫能愈也。
吐中有汗,如引涎、追泪、嚏鼻,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完素曰∶郁而不散为壅,必宣以散之,如痞满不通之类是矣。
攻其里,则宣者上也,泄者下也。
涌剂则瓜蒂、栀子之属是矣。
发汗通表亦同。
好古曰∶《经》有五郁∶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皆宣也。
曰∶宣,扬制曰宣朗,君召臣曰宣唤,臣奉君命宣布上意,皆宣之意也。
时珍曰∶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
郁塞之病,不升不降,传化失常,或郁久生病,或病久生郁。
必药以宣布敷散之,如承流宣化之意,不独涌越为宣也。
是以气郁有余,则香附、抚芎之属以开之;不足,则补中益气以运之。
火郁微,则山栀、青黛以散之;甚,则升阳解肌以发之。
湿郁微,则苍术、白芷之属以燥之;甚,则风药以胜之。
痰郁微,则南星、橘皮之属以化之;甚,则瓜蒂、藜芦之属以涌之。
血郁微,则桃仁、红花以行之;甚,则通剂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
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之类。
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者行也。
滑石、茯苓、芫花、甘遂、大戟、牵牛之类是也。
从正曰∶通者,流通也。
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黄之属通之。
痹痛郁滞,经隧不利,亦宜通之。
时珍曰∶滞,留滞也。
湿热之邪留于气分,而为痛痹癃闭者,宜淡味之药,上助肺气下降,通其小便,而泄气中之滞,木通、猪苓之类是也。
古诗中的绳
古诗中的绳1.不说自己井绳短,反说他人箍井深。
——《增广贤文·下集》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4.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尚书·商书·说命上》5.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
——《吕氏春秋览:离俗览》6.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
——《商君书·禁使》7.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
——《元史·列传·卷四十四》8.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李商隐《谒山》9.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10.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鲍照《代白头吟》11.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奔也》12.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韩非子有度》13.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
——《小窗幽记·集法篇》14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15.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礼集·伦理》16.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17.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辛延年《羽林郎》18.建章钟动玉绳低,宫漏出花迟。
——和凝《喜迁莺·晓月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绳墨而取曲直,立规矩以为方圆”。
合规不仅是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更是我们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我们从规章制度、员工守则、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党风廉政治、违规处罚、行为排查、思想教育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在风险防范和合规建设、尤其是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总结起来,就是做到道德教育到位、制度执行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和榜样作用到位“四个到位”。
一、强化合规意识,加强道德教育。
“思考方式决定行为和成就。
”近年来,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高度重视员工合规意识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
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因此我行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员工的自我管束能力。
一是强化法纪意识。
我行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用现实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员工将法纪规范熔铸在自己思想中。
二是强化奉献意识。
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控,不盲目与人攀比,防微杜渐,面对各种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引导每个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
三是强化自觉意识。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循规蹈矩。
四是坚持流程。
流程制是解决合规经营、防范资金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实践证明,人制代替流程制往往隐藏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隐患,流程制的监督保障更能够为稳健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督查制约。
二、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执行能力。
随着柜面业务的日趋多元化和科技革新,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从风险防控实际出发,制定完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以及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了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问责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引导员工增强利用制度自我保护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
对违规违章操作的责任人,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保证制度执行严肃性,警示全行、震慑违规人员,有效解决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屡查屡犯的问题。
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对于不适合形势发展要求的,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梳理,制定出合规经营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全行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操作流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
四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我行代理的低保、高领补贴等批量代发业务较多,为了保障客户权益,初次使用必须本人持身份证或相关有效证件重置密码。
今年三月份,一位客户拿着农村低保的存折来我行办理取款业务,但是却不知道密码,他说反正都是政府里发的补贴,是国家白给的钱,要求我行员工告诉他。
我行员工从合规角度出发,耐心向他解释“不能为客户代办业务”的有关规定。
但是,这位客户仍然坚持取款,并扬言不办理就要投诉。
虽然心存委屈,但我行员工依然坚守制度规定。
事后,当有客户因丢失存折前来办理挂失手续的时候,我行员工才发现,这个存折账号正是先前那位客户想要冒领的。
正是因为我行员工严格执行柜面操作相关规定,才为客户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也为自己、为单位规避了风险。
三、完善绩效考核,建立监督机制。
一直以来,我行不断完善体现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监督机制。
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支行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
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
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
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
三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
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
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凡是员工自己提出来且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建议,员工自然会铭记在心,自觉执行。
四、抓好典型教育,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以之为鉴。
一是我行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给下属员工做出合规操作的良好示范。
合规从高层做起,从一把手做起,口头要时时讲合规,行为要时刻体现合规,给广大员工做出合规经营的良好示范,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才能保证合规经营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合规经营才能在银行经营中发挥作用。
二是我行通过业务知识竞赛、业务技能比赛、优质文明服务明星竞选等活动,树立优秀员工典型,在全辖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
把竞赛活动作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提高员工队伍业务水平,推动员工队伍素质建设。
三是案件警示教育是有力震慑犯罪潜在行为的最有效手段,通过透视发生的各类案例,抓住典型,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案件的警示教育,特别是案件的量刑、给家庭带来的危害和处理人的力度,达到警钟常鸣、防患未然的目的。
古人讲:“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而法不同。
”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行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内控方式的同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努力实现将合规从文字变成意识、从意识变成行为、从行为变成习惯这一目标。
“万金手中过,合规心中留”,这是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对一线柜面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天水麦积农村合作银行始终践行的社会承诺。